著录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注:访问路径可以是引用网址,也可以如上例所示不必写出。专利的文献类型标志一般均为[P]。
参见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第项: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对科研有以下重大意义:
1、研究课题开题立项时,可全面了解特定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选择高起点及新的科研领域,避免重复劳动和投入,节省时间及科研经费;
2、科研活动中,了解科研项目的发展历史、已取得的成果及各种解决方案,有利于科研人员开拓思路,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3、有助于实现科技产业化,使科研与市场较好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
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
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
“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写作时,在最后部分参考文献中,总会有部分同学出现自己手打参考文献或者自己复制文献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效率低,而且会出现参考文献不规范的情况,下面我就说说如何快速,准确的引用参考文献。工具:中国知网步骤:
1、找到自己需要引用的论文
2、选中,点击导出/参考文献
3、直接复制,或者导出
按照这种方法,就是标准的论文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直接复制到论文就行。
1、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2、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1、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2、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3、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4、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专利文献的格式一般由 3部分组成:
1、著录项目。包括专利号、专利申请号、申请日期、公布日期、专利分类号、发明题目、专利摘要或专利权范围、法律上有关联的文件、 专利申请人、 专利发明人、专利权所有者等。专利说明书的著录项目较多并且整齐划一,每个著录事项前还须标有国际通用的数据识别代号(INID)。
2、发明说明书。是申请人对发明技术背景、发明内容以及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通常还附有插图。旨在让同一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依据说明重现该发明。
3、专利权项(简称权项,又称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人要求专利局对其发明给予法律保护的项目,当专利批准后,权项具有直接的法律作用。
4、专利国别代码+数字编号,例如WO03075629、US6831838。数字编号不足7位加0补充,类别代码可省略。
扩展资料:
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专利文献-百度百科
眼镜还是眼睛?眼睛是由最初的一个感光点慢慢进化来的。关于眼镜的发明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人类可能早在千年前就发现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据说是在13世纪末叶时,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欧洲。有人说是中国一位不知名的工艺匠所发明的;有人说是中世纪意大利多斯加尼的一个位尚-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说是十三世纪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所发明的。在西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而在欧洲,眼镜是十三世纪末,在意大利发明的,当时的威尼斯与纽伦堡就以制造高透明镜片闻名欧洲,不过,当时的眼镜只能说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眼镜是由镜片和镜架组合而成,用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的用品。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斜视或者弱视等。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及散光眼镜、平光眼镜、电脑护目镜、护目镜、泳镜、夜视镜、电竞游戏护目镜、电竞护目镜、风镜、墨镜、玩具眼镜、太阳眼镜15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作用。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爱美或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选择以隐形眼镜矫正视力。
楼主应该要问的是眼镜的来源吧眼镜的由来 眼镜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然而迄今尚未有人考证出眼镜究竟是何人发明、又是何人首先配戴的。 最早的透镜是在伊拉克的尼尼书遗址发现的。它是用水晶石制作的,直径英寸,焦距英寸。由此可以知道古巴比伦人和吉亚洲人已经发现某些透明宝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们和古希伯来人以及古埃及人都不知道使用眼镜。 眼镜可能是在13世纪末期在中国和欧洲同时出现的。马可·波罗大约在1260年记载:“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14世纪曾有记载说中国的一个绅士用一匹马换了一副眼镜。 中国古老的眼镜镜片很大,呈椭圆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制成,镜片镶嵌在乌龟壳做的镜框里。有的眼镜带有铜质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有的用细绳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由于眼镜框是用象征神圣的动物——乌龟的壳做的,镜片是宝石做的,所以眼镜被视作贵重物品。最初人们配戴眼镜是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身份高贵,而不是为了改善视力。 眼镜在13世纪由两位意大利医生传入欧洲,直到14世纪中叶才被广泛使用。当初欧洲人也把眼镜看做区分人们身份高低的装饰品. 欧洲早期的眼镜是由各种宝石做的单一的放大镜,使用时拿在手里,就像现在人们读书时用的放大镜。16世纪初,供近视眼镜用的凹透镜才问世。 最初,眼镜是架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难。后来发明了眼镜架,或用皮条把眼镜系在头上,这才解决了呼吸困难问题。到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出双光眼镜,眼镜才算完善起来。
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调查报告【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人群对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的看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共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结论 眼视光学在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 【关键词】眼视光从业人员 资格认证 必要性 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于视觉,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占80%,然而,我们的视觉健康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50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为亿~亿,其中75%即约1亿多患者可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我国盲人有500万,低视力有750万,在我国,老年低视力和儿童低视力二种人群不应忽视。我国个儿童中有87个为视力残疾,而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个人有400人为视力残疾,70—79岁为800人,80—89岁为人,而90岁或以上视力残疾可高达人,我国老年人视力残疾已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挑战。我国每年出现新盲人45万,低视力135万。鉴于此1999年WHO提出“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的活动,我国是成员国之一。五种可避免盲分别为白内障、沙眼、河盲(只存在于某些非洲及少数拉美国家)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按生活视力<~为标准,低视力的患病率为,从病因上看屈光不正占其中的,白内障占[1],屈光不正主要依靠于屈光矫正康复或提高视力,白内障患者术后很多也需要验光和屈光矫正来弥补手术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见眼视光学在低视力的康复和眼保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眼视光学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医疗保健学科,眼视光从业人员有光学师,视光医师和眼科医师,光学师以眼测量和制作为主,无需医疗背景,视光医师、眼科工程师需经过8年的医科或视光专业教育,分别获得MD(医学博士)或OD(视光学博士),两者均需获得工程师资格和执照,视光工程师侧重眼保健工作,类似眼内科,眼科医师主要以手术为主,类似眼外科,在欧州,也大致如此[2]。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占总人数的30%,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在30—70%,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的眼镜行业成为一个垄断,市场混乱,影响国民视觉健康。眼视光行业是否应持证上岗、依法从业成了热点,焦点问题。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5年开始,率先在眼视光专业大力推行“双证培养”模式,特色、服务培训了初、中、高级验光员、磨镜工10批,在校的眼视光专业学生双证率达99%,使大批学生在实习时就持证顶岗、带薪实习,由于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毕业生供不应求,分布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实现100%就业,营造出了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件证书”制度并建的氛围。同时,用职业资格证书这个有力的手段,规范视光行业为培训质量提高了职业培训的影响力。目前,我们有深圳博士、天明、750、大全等多家视光行业多年与我们合作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并招聘眼视光专业的毕业生,这与我们的“双证培养”是分不开的,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已成为就业的真正“通行证”。 云南省有眼视光相关企业200余家,我们从各视光中心、眼科、眼镜店,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行业相关人员对眼视光执业资格认证的必要性及专业培训的需求:从眼视光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17%,专科80%,高中及同等学历;认为现在的眼视光职业培训及认证较规范,认为一般,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认为有必要,认为可培训也可不培训;50%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眼视光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45%认为重要,5%认为一般;65%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认为有帮助,认为可能有;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40%认为重要,认为一般;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发展趋势非常有信心,60%有信心,持怀疑态度。 云南省目前有两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眼视光专业,有专科、本科二个层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专业学生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认识:15%的学生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规范,35%认为一般,50%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40%认为有必要;55%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35%认为重要,10%认为一般;70%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30%认为有帮助;65%表示一定会选择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35%表示应该会。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综上所述,眼视光学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种证书并建的制度。这是关系到我国劳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3月,劳动保障部颁布了6号部令,要求对技术复杂、量大面广、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及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求职者未经培训、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得就业[3]。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认证制度是引导和规范职业培训的主要手段,要把培训引导到促进就业的方向上来。职业资格认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以第三方认证原则为基础。它的建立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实行的是靠政府权威力推行的管理模式,是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全面提高眼视光行业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视光行业就业上岗是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水平。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就是眼视光行业就业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 孙葆忱.低视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王光霁.视光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 全国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与考评人员培训教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2009. \
电话最早发明者是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
但是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争议,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加拿大国会则于2002年6月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伊莱沙·格雷是电话的发明者。
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1878年出现了炭精送话器,靠自备电池供电,用手摇发电机发送呼叫信号。
1880年出现共电式电话机,改由共电交换机集中供电,省去手播发电机和干电池。
1891年出现了旋转拨号盘式自动电话机,它可以发出直流拨号脉冲,控制自动交换机动作,选择被叫用户,自动完成交换功能。
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按键式全电子电话机。
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将拨号、通话、振铃三种功能集于一块集成电路上的电话机。
随着话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直接用话音“拨号”的新型电话机也正在出现。
扩展资料
电话机的基本功能:
1、声电互换
因为要进行快速的、远距离的通信,不能直接传送声音,而必须先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即以电作为载体),到对方后再把电信号还原成为声音。
2、摘机识别
当主叫方拿起电话机时,交换机应有能知道“有人要打电话”的功能,以便交换机做好接续准备。
3、发送信号
自动电话机正是通过发送拨号信号来指挥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并进而建立两个电话机之间的连接的。
4、响铃
即在对方来电话时,电话机能以铃声告诉主人:“有人来电话了。”
5、电接续
电话机中,实现这五大功能的部件依次是:送受话器、叉簧、拨号盘(或按键盘)、电话铃和电话回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亚历山大·贝尔
百度百科-电话机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电话是英国发明家贝尔发明的。但是,2002年6月15日,美国国会通过第269号决议案,认定意大利裔的美国移民发明家穆奇是电话的发明者,这是怎么回事呢?1876年2月14日,贝尔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3月10日,贝尔获得了电话发明的专利,宣告了人类新时代的到来。29岁的贝尔发明了电话。两年后的1878年,贝尔成立了电话公司,并实现了波士顿和纽约之间相距300公里的长途电话试验。从此,电话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来,并且迅速地风靡全球。贝尔在声学和电学领域贡献卓著,曾获得30多项专利,其中一半是电话方面的。他的名字“贝尔”后来被用作声学中测定声强级别的单位,也被用作电学中计算电流或电压的比值以及输出和输入功率的比值。另外的发明者格雷和穆奇然而,贝尔并不是唯一发明电话的人。一个名叫格雷的人就曾与贝尔展开过关于电话专利权的法律诉讼。他们在同一天申报了专利,但格雷比贝尔晚了两个小时左右,最终败诉。值得一提的是,到21世纪才被正名的“电话发明者”安东尼奥·穆奇,他跟贝尔为电话发明权打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官司。穆奇于1808年4月13日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845年移居美国。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他开始研究自己很感兴趣的电生理学。不久,他研究出了一种用电击治疗疾病的方法。但是就在1849的一天,当他准备好一套器械要给在另外一个房间的朋友治疗时,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通过连接两个房间的一根电线,他清楚地听见了从另外一个房间里传出的朋友的声音。当时,他把一块与线圈连接的金属簧片插入了朋友的口中,线圈又与在另一个房间的一个导体相连。实际上,金属簧片在这里起到了传感器的作用,正是由于与线圈相连接,从而把它的振动转变成了一种电流。穆奇马上意识到这一现象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并立即着手研究被他称之为“会说话的电报机”装置。那时,他未来的竞争对手贝尔才只有2岁。1854年,穆奇已制造出第一部像电话机一样运行的样机,他曾这样描述道:“这是一种会振动的膜片,这种振动使一块通电磁铁上的电流发生改变。这种电流的变化在传到电线的另一端时就将相同的振动传递给接受膜片,并还原成话语。”第二年,穆奇的电话机被命名为“远距离传话机”。与此同时,这套设备还在进一步的完善:起初,粗糙的线圈已被由磁铁线圈和膜片连成的组合件替代。此外,穆奇还构思了沿线路加强信号的倍增器,以避免远距离的传输信号会逐步衰减。1860年,穆奇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了关于电话雏形的介绍,然而他却没有申请发明专利,因为当时在美国申请专利需要250美元,穆奇穷困潦倒,又不懂英语,未能融入美国社会。1870年,已过花甲之年的穆奇身患重病,不得已将自己费尽心思制作的电话设备以6美元的价格卖掉以治病。1873年,穆奇的生活拮据到了要靠领取社会救济金度日。1874年,穆奇将自己制作的电话设备寄到美国西联电报公司,以图出售,不想设备却被西联公司弄丢了。后来贝尔与西联公司签约,穆奇去法院提起诉讼,因证据不足受到长期拖延。1889年,正当有传言称穆奇要赢得电话发明权时,可怜的他却撒手人寰。直到113年后,穆奇才获得美国国会对他发明权的追认。
1、电话机是美国人贝尔于1876年发明的,他用两根导线连接两个结构完全相同、在电磁铁上装有振动膜片的送话器和受话器,首先实现两端通话,但通话距离短、效率低;
2、1878年出现了炭精送话器,使电话机送话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话器结构也有改进,最早的电话机是磁石电话机,靠自备电池供电,用手摇发电机发送呼叫信号;
3、1880年出现共电式电话机,改由共电交换机集中供电,省去手播发电机和干电池;
4、1891年出现了旋转拨号盘式自动电话机,它可以发出直流拨号脉冲,控制自动交换机动作,选择被叫用户,自动完成交换功能,从而把电话通信推向一个新阶段;
5、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按键式全电子电话机,除脉冲发号方式外,又出现了双音多频发号方式,随着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双音频按键电话机已逐步普及;
6、90年代初,已有了将拨号、通话、振铃三种功能集于一块集成电路上的电话机,随着话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直接用话音拨号的新型电话机也正在出现。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Paper: paper is an important chemical processes,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s Chinese in the spread of human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make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is China's chemical history of a major paper also before, oracle bones, bamboo slips and silk silk is used for writing, the ancient recorded material. Bu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ulture, bones and bamboo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development,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writing tools. At that time people began using small silk made of paper, as the ancient Chinese when paper by hemp thread and silk,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rough paper, so the quality is not so good. But the hemp thread and silk has its own role, to use them as a raw material for paper-making, would be greatly restricted, and difficult to get rapid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requirement to the new situation request, Cai Lun of Eastern Han Dynasty for the emergence of papermaking to bring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views on" 2 records:" Cai Lun, talented, dedicated to cautious, every vacation, closed to the guest, aeration body field. Code for the sale, made with bark and spacious cloth, net to make paper. Xing Yuan first year playing, the emperor can, since is not used, the salty called Cai Hou paper". From above, Cai Lun is using bark, rags, net of papermaking. Although before Cai Lun also has a paper, but raw material itself is very limited, and Cai Lun on the new raw materials, to solve this problem. Because the rag, broken fishnet had already finished their task, a waste and used as a raw material for papermaking industr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 is the working people in ancient China through long-term practice and research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About the year before and after 600 years of Sui Dynasty, people from the engraved seal inspired,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s earliest invention of woodblock printing is in a certain thickness of the smooth wood, paste copy neat manuscript, thin and almost transparent paper front and wood paste, the word became the body, strokes clear. Engraving workers graver in the suites have writing section is cut away, is a convex embossed font, and font recessed beneath the different steles. When printing, on a raised fonts with ink, and then the paper covering on top of it, gently wipe away the paper back, writing remain on the paper. By the Song Dynasty, woodblock printing career development to the heyday. Woodblock printing on the spread of cul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ut also has obvious disadvantages. The first version, time-consuming material costs, second, a large number of books stored inconveniently, third, is not easy to correct Northern Song Dynasty civilian inventor Bi Sheng invented movable-type printing, woodblock printing these drawbacks improvement. Bi Sheng's Dynasty of an ordinary civilian intellectuals, the person who. He summed up the block printing of rich experience in practice, after repeated tests, the emperor Renzong of evolution years (AD 10411048 ) made the moveable, execute typesetting printing, completed the printing history of a major revolution, about 200 years later, this technology spread to other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civilization process to promote the role :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hina. Gunpowder, as the name suggests is the ( fire medicine ). Its origins and alchemy are closely related, Bachelor in ancient alchemy alchemy inadvertently is a mixture of saltpeter, sulfur, carbon, and the top two in the Han Dynasty book into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first classics of Shennong materia medica by ) have been listed as important medicinal herbs. Gunpowder itself is also come under the drug class, the Ming Dynasty Li Shizhen (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 said, gunpowder can cure sore ringworm, insecticidal, provide moisture and plague. The invention of gunpowder is a long-term alchemy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results, has been one thousand years of Tang Dynasty, gunpowder has been used for military. The Song Dynasty, the war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gunpowder weapons. The governmen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stablished a powder mill, has made gunpowder arrow, artillery and other combustion properties mainly weapons and ( bang cannon ), ( lightning bombs ) and other explosive strong arm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ere created in 1259 to giant bamboo tube, built-in gunpowder ( sudden guns ). To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emergence of bronze ( copper Fire Commission, known as the general). These are to gunpowder explos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arms, in the war revealed a hitherto unknown 12, thirteenth Century, the gunpowder first introduced in Arabia state, and then spread to Greece and Europe and around the world. On the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culture,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law until the middle of the fourteenth Century, only then has the application of gunpowder and firearms :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hinese working people in the mining, smelting, gradually recognized magnet.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ome people use magnets made apparatus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then called" compass", it is in a along the plate placed on a water scoop like magnet, water scoop handle end of South point. To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 Eleventh Century AD),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reated artificial magnet, then created a" guide to the fish", the magnet." Fish" on the water surface, thus indicating the direction. Later, after repeated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and the magnetic steel sheet into a small magnetic needle, and makes its tip into the magnetic north pole, end become the south magnetic pole, which became a compas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people create a suitable nautical compass, the maritime industry to a new era. During this period, China 's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he most advanc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rteenth Century, the compass was introduced into Europe from china.四大发明 造纸术: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东汉蔡伦的出现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威力。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指南针:春秋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在采矿、冶炼中,逐渐认识了磁石。到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来判定方向,当时叫“司南”,它是在一个无沿的方盘上放置一只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后期(公元11世纪),中国人民创造了人工磁铁,此后又创制了“指南鱼”,把用磁钢片制成的“鱼”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后来经过反复研究改进,又把磁钢片改成细小的磁钢针,并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极,末端成为磁南极,这就成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到了14世纪初,指南针才由中国传到欧洲。
造纸,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正如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一个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发明。火药骑士阶层炸片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在一般的手段变成了科学复兴的精神发展创造最强大的杠杆作用,成为必要的先决条件。 “现代实验科学家祖先培根的”新工具“一书中,曾经说过:”如果你想看看在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着的例子是新发明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样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面部。第一次在文献中,在战争中,第二个,第三个导航。从随后众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甚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所学校,一个著名的人物,比三项发明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的昨天和影响力在人类的事业。 “这表明,在推动的过程中,在世界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贡献。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常都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等形式呈现。只有在发表、出版和评价科研成果中保持诚信才可能对公众提供可靠的知识,科技才能发展进步。在撰写与发表研究成果时,有些作者往往忽略在文献引证、样本制备、数据处理、署名与贡献对等的诚信责任问题。阅读和标注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中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支撑,也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为审稿人鉴别论文价值提供了依据。为确保引用准确,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是论文观点的原始出处,不要引用综述类论文的转述,转述的观点往往参入了转述人的曲解。转引也是对论文原始作者的不尊重。科技论文的作者要特别注意,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发思路和支持观点的已有研究成果,应当用引证的方式给予标注。如果某研究成果引用了他人的研究却有意隐瞒,会被视为“剽窃”,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即便是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也会被确认为学术不端,受到相应的处罚。论文中凡涉及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方法以及观点)的地方均应在论文后部的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该引用成果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当你在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文字、数据或观点,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认定为抄袭。论文作者的引文行为也要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能为了迎合编辑部的要求、迫于学术权威的压力或者为了阿谀权威而引证;也不能以自诩为目的、带偏见的相互吹捧、为支持或打击某一学者而不正当引证;更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寻求经济利益而引证;为了形式上提高引文的质量,将引自译著的引文标注为引自原著; 将实际上是二次文献的转引,不查阅原始文献而标注为直引等。还包括仅仅是为增加引文数量的不当引用等现象,例如:真实的研究工作并不需要,而只是为了提高引用率,扩大自己的影响,作者之间的利益交换等,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不必引用而故意引用; 也包括个别学报为了提高影响因子,动员作者引用自己学报发表的论文; 小团体之间的不当相互引用,并不体现真实的引用率和论文质量等。故意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大量实际上没有参考或引用过的文献,造成一种阅读了大量文献,研究基础扎实的印象来欺读者; 为逃避被指责为抄袭,在直接引用他人的相关文献后,不标出具体的引文出处,而是将文献笼统地列在参考文献中; 研究过程中不注重科技查新,故意不查阅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文献,只选择对自己研究有利的文献。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故意不提及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等。
本文基于GB/T 7714-2015,结合看过的几十所学校、期刊的格式要求文件,来详细说明参考文献格式的注意事项。
GB/T 7714-2015是最新版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大多数学校的本硕博学位论文均采用此规范,部分学校仍使用2005版甚至1987版规范,但是标注思路都是一致的,后面会详细的说明。
序号对应你上面的问题:
1.论文的结论是不可以引用其他文章中的结论的。
2.不一定要直接引用别人文章中的句子,可以换个形式写出原句,以免重复率过高。
3.可以的,如果你的参考文献是别人文章中的参考文献,这种文献叫做析出文献,这种引用是允许的,但是要在自己的文献列表中写出这篇文献的出处。
4.参考文献的格式每个学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百度上的格式未必是你们学校要求的样子,必须按照本校的论文规范中给出的参考文献的例子进行修改。
这个比较多了,中外都有,有的含金量高,有的花钱就行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科技论文可以在下面两个期刊上发表:《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报刊出版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应用》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科技致富向导》1993年创刊,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为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科技致富向导》突出前沿性、创新性,集实践性、学术性为一体,以“引领科教新潮流,展现科技新成果”为宗旨,关注广大科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活动,汇集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提供成果展示的园地。
这个一般的就;大科技,科技资讯
核心的就;制造业自动化
顶尖的就;科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