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编辑和审稿人的偏好

编辑和审稿人的偏好

发布时间:

编辑和审稿人的偏好

写好论文的十条要素,需要的可以进来看看从论文的写作、发表到阅读,有多方人士参与其中,然而,每一方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偏好:编辑希望你的论文意义重大;审稿人需要判断文章的结论是否证据确凿;读者则希望能快理解主旨,以决定是否深入研读文章细节。对于作者自身而言,则是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广泛的受众传递文章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说服专家认同研究成果。为了实现所有的目标,你需要将文章在多个方面都组织得尽善尽美——从句子、段落、章节到相关材料以下是优化论文结构的十种基本规则。前四条规则可以应用于一篇论文的所有部分。中间四条规则涉及论文每个主要部分的主要目标。最后两条规则为有效构建论文原稿提供了过程启发式的指导。写作即是交流。因此,读者的体验至关重要,所有的写作都应为这一目标而服务。当你写作时应当时刻将读者铭记在心。下面四条规则将会帮助你避免读者的流失。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要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如果你的读者在一年之后,仍能向他们的同事描述你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那表明你的沟通工作卓有成效。虽然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描述大量的创新点,但是着眼于一条单一的信息更加重要。同时关注过多的贡献会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并变得难以记忆。标题是文章中最重要的要素——想一想你所阅读的标题与论文数量的比例吧。标题作为读者第一眼看到的东西,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会继续花时间阅读摘要。标题不仅传递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还不断地提醒你,要在文章内容中处处传达这个思想。毕竟,科学就是从复杂数据中提取出抽象的简单原理的过程。因此,标题应该浓缩论文的核心思想。提早考虑给论文一个标题,边写边琢磨如何改得更好——这不仅有助于你的写作,同样有助于实验设计和理论发展。第一条规则成为对论文优化中最难的一条:你将会为平衡多方面的结果,最终合成一条中心思想而努力。举个例子来说,一篇关于技术的文章可能会同时描述使用该技术产生的生物学结果,而统一这两个方面的桥梁,便是清楚地描述新技术如何应用于新生物学之中2、为那些不清楚你工作的有血有肉的人们写作你是世界上最了解你所做工作的专家,因此你也成为了最不合格的读者,你无法从不了解你工作的读者角度去评判你文章的人。在这一困境中产生的最为多数的写作错误是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决定你想在每一个元素上对人们产生的影响,然后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试着站在一个“懵懂的”读者角度去思考这一论文,让读者更轻松的快速且不费力的抓住信息。人类心理学的广阔知识同样在论文写作中十分有用。举个例子,人类拥有工作记忆的限制:他们只能记住少量项目,同时对起始和结束的部分印象深于对中间部分的记忆[5]。利用你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以“懵懂”读者的视角去引导写作的进程。在下面的规则10中,我们将对在写作过程中从“懵懂”的试验性读者那里得到反馈从而获得的效益展开讲述。3、坚持背景—内容—结论(CCC)的结构组合大多数广为传播的故事都有着类似的结构。开头为故事背景的设置,主体部分(文章内容)展开故事,向结尾推进,最后得出文中问题的结论。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读者产生疑惑的机率,他们不再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呢?”讲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C-C-C 结构作为其中一种,更适用于有耐心、决定花时间理解文章的读者,但这种结构对没有耐心的读者并不友善。好在当代科学文章的结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标题与摘要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因此,看完引言的读者很可能会被吸引,并有着足够的耐心继续阅读文章。而且,过于注重“内容优先”的科学论文还会产生另一个风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忽视一些段落,这些段落可能是巩固文章可信度的重要部分,从而使他们质疑你的文章。因此,我们建议将 C-C-C 结构作为科学文献的默认结构。C-C-C 结构在多个尺度上定义了文章的结构。从整篇文章来说,引言设定了背景,实验结果是文章内容,讨论得出结论。从段落来说,首句定义了主题或背景,主体部分提供引发读者思考的新颖观点,末句则为读者提供需要记住的结论。不按照 C-C-C 结构写作的论文往往难以阅读。在科研生涯中,我们在科研内容上花费了过多时间,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按照科研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与组织文章,殊不知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并不关注这些细节,他们仅仅对最终的结论与支撑结论的逻辑感兴趣。4、优化你的逻辑流:避免曲折,使用平行叙述避免曲折的表达文中只有中心思想应该多次被提及。此外,为了减少主题改变的次数,每一个主题仅需提及一次即可。相关的句子与段落应该连贯,避免被不相关的材料打断。类似的观点应该紧密相连,例如应当相信某件事的两个原因。同样地,对于连续的段落或句子,平行的信息应该使用平行的形式来阐述。平行方法使读者更加熟悉结构,使文章更易阅读。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三个独立的原因让我们更偏向某一解释,我们应该使用相同的句法表达,这样的表达对于读者而言清晰明了,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内容。需要避免使用不同的词语指代同样的概念,因为这样做会使读者对不同词语的意义产生疑惑。论文三个重要部分的结构总结Note:摘要是其中最特别的,它包含所有三个要素(原因、内容和结论),所以包含了所有三种颜色。5、在摘要中讲述完整故事对于大多数读者们来说,摘要是论文中唯一会被阅读的部分。这意味着摘要中必须有效呈现论文的所有信息。为实现这一目标,摘要的结构必定是高度保守的。每一个C-C-C元素中均有两个部分,细节如下。背景必须解释清楚文章即将填补的空缺。第一句话通过介绍该研究所处的广阔领域对读者进行引导。随后这一背景缩小到该研究所要回答的待解决问题上。通过表述“文献中缺失部分”(例如,特定的空缺)和“为何这很重要”(例如,这一特定空缺和论文起始的广阔背景之间的联系),一个成功的背景章节能够为从现有技术水平中分辨出论文所表述的贡献打好基础。这里我们所说的内容首先描述的是能够让你回答这一空缺/问题的新颖方法或者途径。随后你呈现出“血肉”。避免使用含有高度科技含义的词汇(这些词汇会让你失去读者们),尽可能少使用含有精妙含义的词汇。最后,结论会通过阐明结果从而回答在背景章节最终部分提出的问题。随后,尤其对多数拥有广阔读者群的“常规”科学杂志来说,通常结论会有第二部分,突出讲述该结论如何推动广阔领域继续前进(例如,“更广阔的重要意义”)。这一结构能帮助你避免最为普遍的摘要错误:在读者们准备好理解它们之前便谈论结果。优秀的摘要通常多次反复进行提纯细化从而确保结果能够完整填补空缺部分,就如同锁和钥匙一般。这种宽阔-狭窄-宽阔的架构方式能够让你同广大读者们(通过广度)进行交流,同时保持你结论声明的可信性(这通常是基于一套有限/狭隘的结果)。6、在介绍中解释清楚为什么这篇论文至关重要介绍突出体现了存在于现有知识或者方法中的空缺和它为何如此重要。这通常是由一系列渐进的更为精确的段落来完成,这些段落最终会以对文献中缺失部分的清晰阐述而结束,另一段落会紧随其后,对文章如何填补空缺进行总结。举一个空缺渐进的例子,第一段落也许解释了为什么细胞分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及这一领域中还未解决到底是什么触发了它(领域空缺)。第二段落则阐明了某一特定细胞类型如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未知问题(子领域空缺)。第三段落也许提供线索,一个特定基因或许驱动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随后声明该假设尚未得到验证(将要进行填补的子领域空缺)。这种空缺叙述引起读者对这篇论文想要传递思想的期待。每一个介绍段落的结构(除去最后一段)均会促进空缺发展的这一目标。每一段落首先会引导读者走向主题(背景),随后解释相关文献中所知所想(内容),然后引导进入至关重要的“未知”(结论),这一部分使得文章在相关领域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有很多线索提供隐藏在空缺后的秘密,指向未经验证的假设或者文章中未开发的方法,其中我们了解到为什么填补空缺是具有前途的。介绍中不应含有超越文章动机范围外的文献综述。这种“空缺专注”的结构使得经验丰富的读者们更为容易地对一篇论文的潜在重要性进行判断---他们仅需要评估声明空缺的重要性。这些空缺描述即该篇文章的贡献将会被以如下条件进行衡量:以文章空缺定义来设定的兴奋性、期望值和高质量背景。介绍的最后一段则十分特殊,它简单总结了用于填补上述空缺的结果。它同摘要有所不同,不需要显示背景(已在上述内容中描述过),但需要稍微更准确详细地阐述结果,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简短地预先描述论文的结论。7、依据一系列的叙述阐明结果,建立相互印证支持中心思想的基础结果章节需要说服读者相信中心声明是有数据和逻辑来支持的。每一个科研论据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从而决定要素该如何呈现的顺序。举例说明,一篇文章也许建立起某个假说,核实在研究的体系中测量的某个方法是否有效,随后运用这种测量手段反证该假说。另一种选择是一篇论文也许建立了多个可选性(且相互排斥的)假说,除去其中一个能够提供剩余解释的证据外,对其他所有都进行了驳斥。论据的组织结构应当含有整体逻辑所需的对照和方法。在文章准备的提纲阶段(见规则9),先草拟出这些结果如何支持你的主张的逻辑结构,然后将它们转变成陈述性语句,用于结果章节的子章节标题---大多数学术期刊允许该类型格式。这些标题将读者们导向重点。图片和图例尤为重要。事实上,有些读者仅阅读摘要和图片。理想情况下,这些图片应该生动的讲述整个故事,而不需要阅读图例或者文字。结果章节的第一个段落特别之处在于,通常它将对于介绍中概述的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包括研制出的任何关键性创新方法。有些读者并不会阅读

如果大家仔细看了这些高质量期刊对审稿人审稿的要求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对稿件的要求,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底了。结合我个人的审稿经验,我个人认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该具有下面十个要素:(1)原创性(2)创新性(3)题目合适(4)好的摘要(5)论文组织论证严密(逻辑性强)(6)图表清晰可靠(7)英语表达好,语法拼写等错误少(8)精选参考文献(9)LETTER 要求投的文章要适合该期刊(10)可读性,好的文章通俗易懂,有影响力我审稿时看稿件的顺序是题目、摘要、图表、前言、参考文献和正文,我觉得题目、摘要、前言、图表、参考文献很重要,实验部分我觉得其次。大部分期刊的基本要求:原创性、创新性、图表、论证、组织、写作、参考文献。一般国外期刊至少两个审稿人,也有三个甚至还有六七个的,审稿人会有不同的审稿方位和审稿重点,所以按照审稿人意见逐条仔细修改很重要的,当然主编根据多位审稿人的意见,进行综合后给出最终决定的,所以你在写作时要从审稿人的角度去写作尽量方方面面考虑到,语法、语言组织、论文逻辑结构、图表表达,实验结果配合理论、仿真等会更好,如果是快报,当然可以只给出实验结果也行。只有实验数据的文章,除非创新性很强,一般不会发表在高档期刊的。也许有人认为差一点的杂志档次要求应该低一些,实际上,如果你认为档次差一点的期刊要求低一些,这对你会有害处的,不管档次高低,高标准要求自己是最好的,而且现在低一点档次的期刊投稿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在这么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并被录用,高标准是关键因素。至于期刊的审稿周期,我审稿的期刊都要我一个月内审完,我都提前十天审完,如果审稿人一个月内没审完,可以申请延期。当然很好的查询审稿周期方法是:下载该期刊最近五六篇文章,查看摘要下面或者页尾的文章时间信息,会有 submit、revise、accept 和 available online 等信息,算算相关时间就能估计该期刊的审稿周期了。现在来谈谈英文文章的写作和注意事项(1) 题目:概括性强、体现创新性、精炼题目写作注意事项:英文题目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目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 (或) 后置定语构成。例如: The fabrication of …。短语型题目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目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目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目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 (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 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目,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题目中的缩略词语: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目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字数的限制,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目字数有所限制,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总的原则是,题目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目词数越少越好。(2)摘要:与结论不重复,体现整个文章的结论和思想,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应用等。摘要写作注意事项: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编辑和审稿人的偏好,着重

论文写作十要素从论文的写作、发表到阅读,有多方人士参与其中,然而,每一方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偏好:编辑希望你的论文意义重大;审稿人需要判断文章的结论是否证据确凿;读者则希望能快速理解主旨,以决定是否深入研读文章细节。对于作者自身而言,则是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广泛的受众传递文章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说服专家认同研究成果。为了实现所有的目标,你需要将文章在多个方面都组织得尽善尽美——从句子、段落、章节到相关材料。以下是优化论文结构的十种基本规则。前四条规则可以应用于一篇论文的所有部分。中间四条规则涉及论文每个主要部分的主要目标。最后两条规则为有效构建论文原稿提供了过程启发式的指导。写作即是交流。因此,读者的体验至关重要,所有的写作都应为这一目标而服务。当你写作时应当时刻将读者铭记在心。下面四条规则将会帮助你避免读者的流失。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要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如果你的读者在一年之后,仍能向他们的同事描述你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那表明你的沟通工作卓有成效。虽然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描述大量的创新点,但是着眼于一条单一的信息更加重要。同时关注过多的贡献会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并变得难以记忆。标题是文章中最重要的要素——想一想你所阅读的标题与论文数量的比例吧。标题作为读者第一眼看到的东西,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会继续花时间阅读摘要。标题不仅传递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还不断地提醒你,要在文章内容中处处传达这个思想。毕竟,科学就是从复杂数据中提取出抽象的简单原理的过程。因此,标题应该浓缩论文的核心思想。提早考虑给论文一个标题,边写边琢磨如何改得更好——这不仅有助于你的写作,同样有助于实验设计和理论发展。第一条规则成为对论文优化中最难的一条:你将会为平衡多方面的结果,最终合成一条中心思想而努力。举个例子来说,一篇关于技术的文章可能会同时描述使用该技术产生的生物学结果,而统一这两个方面的桥梁,便是清楚地描述新技术如何应用于新生物学之中。2、为那些不清楚你工作的有血有肉的人们写作你是世界上最了解你所做工作的专家,因此你也成为了最不合格的读者,你无法从不了解你工作的读者角度去评判你文章的人。在这一困境中产生的最为多数的写作错误是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决定你想在每一个元素上对人们产生的影响,然后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试着站在一个“懵懂的”读者角度去思考这一论文,让读者更轻松的快速且不费力的抓住信息。人类心理学的广阔知识同样在论文写作中十分有用。举个例子,人类拥有工作记忆的限制:他们只能记住少量项目,同时对起始和结束的部分印象深于对中间部分的记忆[5]。利用你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以“懵懂”读者的视角去引导写作的进程。在下面的规则10中,我们将对在写作过程中从“懵懂”的试验性读者那里得到反馈从而获得的效益展开讲述。3、坚持背景—内容—结论(CCC)的结构组合大多数广为传播的故事都有着类似的结构。开头为故事背景的设置,主体部分(文章内容)展开故事,向结尾推进,最后得出文中问题的结论。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读者产生疑惑的机率,他们不再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呢?”讲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C-C-C 结构作为其中一种,更适用于有耐心、决定花时间理解文章的读者,但这种结构对没有耐心的读者并不友善。好在当代科学文章的结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标题与摘要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因此,看完引言的读者很可能会被吸引,并有着足够的耐心继续阅读文章。而且,过于注重“内容优先”的科学论文还会产生另一个风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忽视一些段落,这些段落可能是巩固文章可信度的重要部分,从而使他们质疑你的文章。因此,我们建议将 C-C-C 结构作为科学文献的默认结构。C-C-C 结构在多个尺度上定义了文章的结构。从整篇文章来说,引言设定了背景,实验结果是文章内容,讨论得出结论。从段落来说,首句定义了主题或背景,主体部分提供引发读者思考的新颖观点,末句则为读者提供需要记住的结论。不按照 C-C-C 结构写作的论文往往难以阅读。在科研生涯中,我们在科研内容上花费了过多时间,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按照科研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与组织文章,殊不知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并不关注这些细节,他们仅仅对最终的结论与支撑结论的逻辑感兴趣。4、优化你的逻辑流:避免曲折,使用平行叙述避免曲折的表达文中只有中心思想应该多次被提及。此外,为了减少主题改变的次数,每一个主题仅需提及一次即可。相关的句子与段落应该连贯,避免被不相关的材料打断。类似的观点应该紧密相连,例如应当相信某件事的两个原因。同样地,对于连续的段落或句子,平行的信息应该使用平行的形式来阐述。平行方法使读者更加熟悉结构,使文章更易阅读。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三个独立的原因让我们更偏向某一解释,我们应该使用相同的句法表达,这样的表达对于读者而言清晰明了,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内容。需要避免使用不同的词语指代同样的概念,因为这样做会使读者对不同词语的意义产生疑惑。

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一种主从关系:编辑审稿具有主体性,编辑是职业审稿人角色,是专家审稿人的选择者,是稿件刊用与否的决定者;专家审稿只具有从属性,审稿专家是编外审稿人角色,被动地接受所审稿件,主要对稿件内容作学术评价,没有稿件刊用权,只有有限的稿件否决权。编辑审稿和专家审稿的不同职业角色、作用和任务决定了编辑必须主导审稿的全过程。主导审稿是编辑的职责,编辑应提高专业学识水平,消除过分依赖专家的心理,发挥主体作用,主导稿件评审的全过程,否则,把稿件刊用的决定权完全托付给外审专家,自己反倒成了边缘人,忘记了编辑在审稿中的主体地位,放弃了一名编辑应该承担的义务,有违编辑的职责,无益于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基于编辑主导的同行评议制度,才能双剑合壁,最大程度地发挥审稿的作用,只有这样,编辑才能把握审稿工作的主动权。

写好论文的十条要素,需要的可以进来看看从论文的写作、发表到阅读,有多方人士参与其中,然而,每一方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偏好:编辑希望你的论文意义重大;审稿人需要判断文章的结论是否证据确凿;读者则希望能快理解主旨,以决定是否深入研读文章细节。对于作者自身而言,则是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广泛的受众传递文章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说服专家认同研究成果。为了实现所有的目标,你需要将文章在多个方面都组织得尽善尽美——从句子、段落、章节到相关材料以下是优化论文结构的十种基本规则。前四条规则可以应用于一篇论文的所有部分。中间四条规则涉及论文每个主要部分的主要目标。最后两条规则为有效构建论文原稿提供了过程启发式的指导。写作即是交流。因此,读者的体验至关重要,所有的写作都应为这一目标而服务。当你写作时应当时刻将读者铭记在心。下面四条规则将会帮助你避免读者的流失。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要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如果你的读者在一年之后,仍能向他们的同事描述你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那表明你的沟通工作卓有成效。虽然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描述大量的创新点,但是着眼于一条单一的信息更加重要。同时关注过多的贡献会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并变得难以记忆。标题是文章中最重要的要素——想一想你所阅读的标题与论文数量的比例吧。标题作为读者第一眼看到的东西,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会继续花时间阅读摘要。标题不仅传递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还不断地提醒你,要在文章内容中处处传达这个思想。毕竟,科学就是从复杂数据中提取出抽象的简单原理的过程。因此,标题应该浓缩论文的核心思想。提早考虑给论文一个标题,边写边琢磨如何改得更好——这不仅有助于你的写作,同样有助于实验设计和理论发展。第一条规则成为对论文优化中最难的一条:你将会为平衡多方面的结果,最终合成一条中心思想而努力。举个例子来说,一篇关于技术的文章可能会同时描述使用该技术产生的生物学结果,而统一这两个方面的桥梁,便是清楚地描述新技术如何应用于新生物学之中2、为那些不清楚你工作的有血有肉的人们写作你是世界上最了解你所做工作的专家,因此你也成为了最不合格的读者,你无法从不了解你工作的读者角度去评判你文章的人。在这一困境中产生的最为多数的写作错误是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决定你想在每一个元素上对人们产生的影响,然后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试着站在一个“懵懂的”读者角度去思考这一论文,让读者更轻松的快速且不费力的抓住信息。人类心理学的广阔知识同样在论文写作中十分有用。举个例子,人类拥有工作记忆的限制:他们只能记住少量项目,同时对起始和结束的部分印象深于对中间部分的记忆[5]。利用你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以“懵懂”读者的视角去引导写作的进程。在下面的规则10中,我们将对在写作过程中从“懵懂”的试验性读者那里得到反馈从而获得的效益展开讲述。3、坚持背景—内容—结论(CCC)的结构组合大多数广为传播的故事都有着类似的结构。开头为故事背景的设置,主体部分(文章内容)展开故事,向结尾推进,最后得出文中问题的结论。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读者产生疑惑的机率,他们不再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呢?”讲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C-C-C 结构作为其中一种,更适用于有耐心、决定花时间理解文章的读者,但这种结构对没有耐心的读者并不友善。好在当代科学文章的结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标题与摘要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因此,看完引言的读者很可能会被吸引,并有着足够的耐心继续阅读文章。而且,过于注重“内容优先”的科学论文还会产生另一个风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忽视一些段落,这些段落可能是巩固文章可信度的重要部分,从而使他们质疑你的文章。因此,我们建议将 C-C-C 结构作为科学文献的默认结构。C-C-C 结构在多个尺度上定义了文章的结构。从整篇文章来说,引言设定了背景,实验结果是文章内容,讨论得出结论。从段落来说,首句定义了主题或背景,主体部分提供引发读者思考的新颖观点,末句则为读者提供需要记住的结论。不按照 C-C-C 结构写作的论文往往难以阅读。在科研生涯中,我们在科研内容上花费了过多时间,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按照科研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与组织文章,殊不知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并不关注这些细节,他们仅仅对最终的结论与支撑结论的逻辑感兴趣。4、优化你的逻辑流:避免曲折,使用平行叙述避免曲折的表达文中只有中心思想应该多次被提及。此外,为了减少主题改变的次数,每一个主题仅需提及一次即可。相关的句子与段落应该连贯,避免被不相关的材料打断。类似的观点应该紧密相连,例如应当相信某件事的两个原因。同样地,对于连续的段落或句子,平行的信息应该使用平行的形式来阐述。平行方法使读者更加熟悉结构,使文章更易阅读。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三个独立的原因让我们更偏向某一解释,我们应该使用相同的句法表达,这样的表达对于读者而言清晰明了,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内容。需要避免使用不同的词语指代同样的概念,因为这样做会使读者对不同词语的意义产生疑惑。论文三个重要部分的结构总结Note:摘要是其中最特别的,它包含所有三个要素(原因、内容和结论),所以包含了所有三种颜色。5、在摘要中讲述完整故事对于大多数读者们来说,摘要是论文中唯一会被阅读的部分。这意味着摘要中必须有效呈现论文的所有信息。为实现这一目标,摘要的结构必定是高度保守的。每一个C-C-C元素中均有两个部分,细节如下。背景必须解释清楚文章即将填补的空缺。第一句话通过介绍该研究所处的广阔领域对读者进行引导。随后这一背景缩小到该研究所要回答的待解决问题上。通过表述“文献中缺失部分”(例如,特定的空缺)和“为何这很重要”(例如,这一特定空缺和论文起始的广阔背景之间的联系),一个成功的背景章节能够为从现有技术水平中分辨出论文所表述的贡献打好基础。这里我们所说的内容首先描述的是能够让你回答这一空缺/问题的新颖方法或者途径。随后你呈现出“血肉”。避免使用含有高度科技含义的词汇(这些词汇会让你失去读者们),尽可能少使用含有精妙含义的词汇。最后,结论会通过阐明结果从而回答在背景章节最终部分提出的问题。随后,尤其对多数拥有广阔读者群的“常规”科学杂志来说,通常结论会有第二部分,突出讲述该结论如何推动广阔领域继续前进(例如,“更广阔的重要意义”)。这一结构能帮助你避免最为普遍的摘要错误:在读者们准备好理解它们之前便谈论结果。优秀的摘要通常多次反复进行提纯细化从而确保结果能够完整填补空缺部分,就如同锁和钥匙一般。这种宽阔-狭窄-宽阔的架构方式能够让你同广大读者们(通过广度)进行交流,同时保持你结论声明的可信性(这通常是基于一套有限/狭隘的结果)。6、在介绍中解释清楚为什么这篇论文至关重要介绍突出体现了存在于现有知识或者方法中的空缺和它为何如此重要。这通常是由一系列渐进的更为精确的段落来完成,这些段落最终会以对文献中缺失部分的清晰阐述而结束,另一段落会紧随其后,对文章如何填补空缺进行总结。举一个空缺渐进的例子,第一段落也许解释了为什么细胞分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及这一领域中还未解决到底是什么触发了它(领域空缺)。第二段落则阐明了某一特定细胞类型如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未知问题(子领域空缺)。第三段落也许提供线索,一个特定基因或许驱动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随后声明该假设尚未得到验证(将要进行填补的子领域空缺)。这种空缺叙述引起读者对这篇论文想要传递思想的期待。每一个介绍段落的结构(除去最后一段)均会促进空缺发展的这一目标。每一段落首先会引导读者走向主题(背景),随后解释相关文献中所知所想(内容),然后引导进入至关重要的“未知”(结论),这一部分使得文章在相关领域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有很多线索提供隐藏在空缺后的秘密,指向未经验证的假设或者文章中未开发的方法,其中我们了解到为什么填补空缺是具有前途的。介绍中不应含有超越文章动机范围外的文献综述。这种“空缺专注”的结构使得经验丰富的读者们更为容易地对一篇论文的潜在重要性进行判断---他们仅需要评估声明空缺的重要性。这些空缺描述即该篇文章的贡献将会被以如下条件进行衡量:以文章空缺定义来设定的兴奋性、期望值和高质量背景。介绍的最后一段则十分特殊,它简单总结了用于填补上述空缺的结果。它同摘要有所不同,不需要显示背景(已在上述内容中描述过),但需要稍微更准确详细地阐述结果,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简短地预先描述论文的结论。7、依据一系列的叙述阐明结果,建立相互印证支持中心思想的基础结果章节需要说服读者相信中心声明是有数据和逻辑来支持的。每一个科研论据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从而决定要素该如何呈现的顺序。举例说明,一篇文章也许建立起某个假说,核实在研究的体系中测量的某个方法是否有效,随后运用这种测量手段反证该假说。另一种选择是一篇论文也许建立了多个可选性(且相互排斥的)假说,除去其中一个能够提供剩余解释的证据外,对其他所有都进行了驳斥。论据的组织结构应当含有整体逻辑所需的对照和方法。在文章准备的提纲阶段(见规则9),先草拟出这些结果如何支持你的主张的逻辑结构,然后将它们转变成陈述性语句,用于结果章节的子章节标题---大多数学术期刊允许该类型格式。这些标题将读者们导向重点。图片和图例尤为重要。事实上,有些读者仅阅读摘要和图片。理想情况下,这些图片应该生动的讲述整个故事,而不需要阅读图例或者文字。结果章节的第一个段落特别之处在于,通常它将对于介绍中概述的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包括研制出的任何关键性创新方法。有些读者并不会阅读

审稿人和编辑的区别

不是 是各个审稿人组成的一个委员会编委会顾名思义就是编辑委员会一篇稿子是否通过是不是编审一个人决定 而是通过编委一致裁定的

编辑和审稿人的区别

回答 您好! 执行主编是代理负责人 责任编辑专门负责编辑的人 提问 执行主编享有该书的学术成果吗?执行主编是否可以兼任责任编辑? 回答 执行主编如果有在该书上想署名,就享有 执行主编也可以兼任责任编辑 提问 谢谢老师! 作文选丛书的执行主编,评职称是否可以算我的学术成果这一项? 回答 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分析,主要的条件要求就是在该项著作中的书名位置及所评审职称的级别来定的。一般情况下,合作出书中,署名前五名才有保障,一般专著、教材等图书,可以拥有三名主编、三名副主编及部分参编。如果合作的学术著作主编少于三位,则主编排名就不重要了,如果多于三位,则要优先考虑靠前的位置。比如评审副高职称,主编位置排在第2位机会较大,因为副高职称只认可前两位著名作者。如果是正高的话,副主编是无缘参与评审的,正高职称仅仅认可第1作者,也就是说要想评正高职称,独著是优先考虑的。 提问 老师分析得很准确。我该评正高,我是“西藏中小学生作文选丛书”执行主编,编委会由大小领导组成。我还兼任责任编辑。这套书只有我一个人在做所有的工作。 回答 那这套书就可以是算是你的学术成果 提问 知道了。我惭愧,当了14年编辑,不知道有关规定,多谢先生指导。 更多10条 

图书的责任编辑由出版社指定,一般由初审者担任。初审,(图书的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稿件交来后,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主要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 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要写出初审报告,并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 除负责初审工作外,还要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和付印样的通读工作,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 ,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并负责对编辑、设计、排版、校对、印刷等出版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

核稿:审核稿件内容。定稿前的最后一步。

期刊的审稿人和编辑

学术期刊的审稿是编辑部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由编辑和专家审读作者的原稿,对其内容和形式作出评价,据此进行选择的编辑活动。审稿决定着稿件的取舍,事关刊物的质量,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审稿原则是学术期刊审稿所遵循的准则,指导着学术期刊的审稿实践,理应对这一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关于学术期刊的审稿原则,编辑学著作似乎很少论及。《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曾将审稿原则归纳为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独创性,作了较系统的探讨,但并不是专指学术期刊,而且其中的逻辑关系值得探讨。在期刊文献方面,赵连稳提出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兼容并包和及时审理三原则,但囿于该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视角,未能全面探讨学术期刊的审稿原则。闰月勤对政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殷靖华对客观性原则,胡正强对新颖性原则作了论述,同样未能全面探讨学术期刊的审稿原则。孙景峰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之外提出的倾斜性原则(向内稿倾斜、向青年作者倾斜等),在审稿实践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将此作为一条指导审稿的原则似乎不妥当。侯宏勋提出宽泛置疑原则,认为编辑需要质疑,审稿当然要质疑,大凡阅读,都应有所质疑,但不宜把质疑作为一项宏观原则来看待。基于上述,笔者拟从审稿程序、审稿者的道德、稿件内容和形式四个方面入手,对学术期刊的审稿原则略作探讨。

  • 索引序列
  • 编辑和审稿人的偏好
  • 编辑和审稿人的偏好,着重
  • 审稿人和编辑的区别
  • 编辑和审稿人的区别
  • 期刊的审稿人和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