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点··都是楼··不同点··解放时期黄鹤楼是重修的··岳阳楼是北宋重修的··岳阳楼还是原始的全木··黄鹤楼高点
共同点都是名楼,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岳阳楼纯木结构,比较还原真实,黄鹤楼高·大。但是是现代的水泥砖木结构在上面做了点修饰!里面还有电梯,显得非常格格不入。。
首先说说两座名楼最大的区别。大家其实也都知道,黄鹤楼是1985年复建的,而岳阳楼是清末光绪年间的建筑——货真价实的文物,并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因此就说岳阳楼比黄鹤楼更值得一看,或者骂后者是人的假古董,我认为值得商榷,毕竟,这里比较的是游览观光价值,而不是文物考古价值。不是每一个人都把访古作为旅行的目的,也不是只有古迹才能作为 旅游 景点,否则的话,全国那么多人造景区岂不是都要倒闭? 客观的讲,黄鹤楼是一座非常优秀的仿古建筑,甚至可以用“经典”二字。作为一座建成只有三十年的新建筑,它成功的做到了三点:一是重构了一座消失已久的古代名楼的外在形象,以至于我们今天每当提起“黄鹤楼”,脑中立马浮现出今天这座建筑,而不是任何一种古代版本的外观轮廓;二是担当起武汉这座 历史 名城的文化符号,甚至已经能从某种程度上代表这座城市,就如天安门之于北京,外滩之于上海。三是,它自身也是一座受到业内广泛承认的建筑精品,从1987年“鲁班奖”创立至今,获得此奖的仿古建筑仅仅只有武汉黄鹤楼、上海大观园、扶风法门寺、南昌滕王阁、磨山楚天台和上海宝山寺六座,而黄鹤楼是其中破天荒的第一座,足见设计之优秀,施工之精良。此外,如果将我们讨论的范围从黄鹤楼这一座单体建筑扩大到整个黄鹤楼景区,我们会发现,景区中看点颇多,并且不乏货真价实的古代遗迹,比如景区正门的胜像宝塔,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由于黄鹤楼雄踞长江畔的蛇山之巅,四面几无遮挡,视野无可匹敌,所以作为楼阁,作为一种以登高望远为目的建筑,它充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让你不虚此行,一饱眼福。以上,我认为从 旅游 价值来讲的话,黄鹤楼更值得一去。(图片来自网络)不过如果你对真正的古代建筑怀有执念,或者纯粹是访古爱好者的话,那就忽略黄鹤楼吧(最多在景区门口免费看看那座宝塔),岳阳楼更适合你,尽管它并不雄伟,视野也一般,但却是一座可以近距离触摸到的、充满浓郁地方风格的古代建筑佳作。ps:黄鹤楼和岳阳楼的门票都是80元 本文文字及照片除注明外均为司图博行原创,欢迎关注 两个楼各具特色,都很美,真是楼美水美风景美!这两个古楼我都去过,来说一下我的主观感受吧,两个楼的名气是一样的,都很美,只是黄鹤楼位于武汉,武汉要比岳阳出名,所以造成黄鹤楼比岳阳出名的主要原因。黄鹤楼原址是长江边上,现在位于隔长江一千米处的蛇山,论视野开阔度,肯定不如岳阳楼,岳阳楼位于古城西城门之上,就处于洞庭湖之畔,四周有亭台楼阁相衬,登楼可俯瞰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感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独有的忧乐文化思想。 旅游 价值固然比黄鹤楼高,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略高,门票80元。优惠政策不错,完整背诵岳阳楼记可免费登楼!不过我是没背出来,这篇文章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学的,要是早知道有这么个规定,我就做做功课背背了!抗战时期武汉的古建筑基本都保留原样,85年异地重建不可能另出花样,是在原状的基础上的复建,返修不可否认。但是岳阳楼也是清代的复建,古迹气息稍长一点点,应该说两者都尽力传承保留了 历史 风格。从 旅游 角度黄鹤楼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气势都完胜岳阳楼,从寻古追思角度看岳阳楼也不输,两者都留有 历史 文人的盛赞!所以没有必要非得分高下!在 历史 上四大名楼也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他们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代人的智慧!它门更是见证了中国时代发展的沧桑巨变! 两座楼都是名楼,很难分出高下,应该说各有所长。 写岳阳楼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写出了情景合一的崇高境界,将洞庭湖的四时风景与个人的遭遇荣辱感受有机结合,把山水游记上升到了心忧天下的高度,经典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超过一切古代文章。我记得一九八二年高考作文就是以此名句命题。岳阳楼我去过一次,君山去过两次。凡是去过的人都会深深爱上它。去过以后,觉得范仲淹所言不虚。诗圣杜甫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经后人解读成“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此地有风景名胜,名人诗文,洞庭一湖,楼观之魂。诗仙太白对岳阳楼风光的评价是“风月无边”,尤为确切。 再来说说黄鹤楼。因建在蛇上之上,有高度,依靠一条大江,俯瞰大江东去,不免引发古今之叹。崔颢的七律《黄鹤楼》力压诗仙太白,为千古绝唱。登上黄鹤楼,看江汉朝宗,楚天极目,大桥飞架,高楼林立,不是诗人,也有豪情万丈,壮志凌云。长江以其磅礴之势,平添了黄鹤楼的雄奇。伟人毛泽东到此写下“龟蛇锁大江,烟雨莽苍苍”,“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等著名诗句,给黄鹤楼加分良多。 基于如上所言,看湖景,岳阳楼最佳;看江景,黄鹤楼最好。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气势雄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 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几经兴废,现存建筑系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1983年按照“整旧如旧”原则落架大修,保持了清代原有的艺术风貌和建筑特色。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但黄鹤楼是水泥混凝土建造起来的,只是这个现代的仿古建筑,不是文物。所以不能和清光绪六年所建的岳阳楼比! 位于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一个木质结构的楼阁,特殊的建筑构造,全楼没用一根铁钉和横梁,还有独一无二的头盔式楼顶。楼高约为19·72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抒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忱民的情节,也让这座洞庭湖畔的名楼,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名扬海内外。 而被人们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主楼高约49米,分为5层,在黄鹤楼上人们可望见汹涌澎湃的扬子江以及秀雅的晴川阁,黄鹤楼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其中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以及李白的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使得黄鹤楼名扬天下。读书时教科书里有描写:岳阳楼,黄鹤楼,现在不记得了,又没钱去 旅游 。不敢下结论,世上无不朽之物。鲁班大师在广西容县建了一个真武阁有五层高中间吊挂一口大铜钟,大约八百斤近千斤重初时用一根竹片捆绑吊起的,只要有敌人来打响声音传到很远,在广西平南县,滕县,桂平,玉林,梧州地方人听闻,日本人想把一铜钟拉走运去日本都不成功,只有鲁班大师用竹片捆绑吊钟的软竹片拿走回日本研究不出所以然,铜钟少了鲁班大师的软竹片捆绑,地方本地人用其它,铁丝,或绳索代替.捆绑吊放原位,不管你怎打,铜钟声音闷响,声音不清亮,传不远。以前其它县城地的人听到铜钟声音,自日本带走那根软竹片后,不再听闻铜钟声音了,(据说鲁班大师在软竹片下过符,铜钟不能离开那根软竹片)。容县真武阁中间一根大木树,象一把伞支撑起整座真武阁几层高,周围几根树离地面可放手掌进去,88年读书时和同学观看过门票5元每个人,年久失有些陈旧破烂上层用玻璃罩住几本书介绍鲁班大师建造的时代等内容,现在听说重新修整加固。门票要50元每人。近30年了没去参观过。有时间我再带儿女去看。岳阳楼和黄鹤楼都是临江湖而建。两座楼都重建过。黄鹤楼原来在长江边,为了修武汉长江大桥被拆除,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恢复重建。不过不在原址,木结构也被钢筋混凝土取代,内部还安装了电梯,看上去气势恢弘、现代,却失去了古建筑的灵魂和韵味,离江边也远了,映入眼帘的是沉沉一线穿南北的京广铁路线,体验不到睛川历历汉阳树,芳香萋萋鹦鹉洲的感觉了。充其量是一座现代建筑,不能算古迹。岳阳楼一直在原址,虽说朝代更迭,累次重修,楼宇样式有所改变,但一直是木结构,保留着古建筑的风貌。不仅有观赏价值,也有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及 历史 意义,是江南三大名楼仅存的整旧如旧的 历史 建筑。这仅只是从楼的单方面来说,岳阳楼胜过黄鹤楼。如果从人文 历史 和地理位置来看,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巜岳阳楼记》,还有三醉亭相衬,八仙之一吕洞宾朗呤飞过洞庭湖,更有历代迁客骚人在岳阳楼上望君山,抒发忧乐情怀,留下了名篇佳作。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洞庭凭岳阳楼壮阔。岳阳楼见证了洞庭湖的变迁和岳阳城市的变化,成为了湖湘文化的象征。 原始的古楼,哪一个还在?现在的名楼,都是仿制重建的(当然,有的先仿制 ,有的后仿制而已。先仿制的笑后仿制的,等于五十步笑一百步)。黄鹤楼的 历史 地位和文化价值太高,所以 历史 上屡毁屡建。但其其本风格一脉相承。 评价一座名楼,主要是看其文化底蕴。一谈到黄鹤楼,就会想到崔颢《黄鹤楼》,一谈到岳阳楼,就会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一谈到藤王阁,就会想到王勃《藤王阁序》。没有这些古人的佳作,哪有什么名楼? 两个都是名楼,为江南三大名楼。 一个看江景,一个看湖景。 一个以诗出名,一个以散文出名。 两大名楼都是AAAAA景区,都是非常美,都有风景独到的地方。黄鹤楼 如果说黄鹤楼更美,湖南的朋友可能严重不服;如果说岳阳楼更好,湖北的朋友更是不服。 除此之外,诗歌与爱好散文的爱好者看法也不一样。 本人一向拒绝地域黑,总认为中华美景应天下共享之。我们应抱着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姿态来游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本人也是诗歌与 美文 爱好者,文以载道,诗歌与散文在中国 历史 上,留下了千古名楼,名山大川,是中国古代最高效的最有价值的传播媒介,那下流传下来的诗文,真正一句顶一万句,一篇顶一万篇。正因为此,今天我们欣赏各种自然景观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文景观之美。 岳阳楼 如果硬要将黄鹤楼与岳阳楼分一个伯仲的话,我认为黄鹤楼景观略微美于岳阳楼。 请看我的分析: 一、黄鹤楼诗篇ⅤS岳阳楼记 1:1 黄鹤楼在唐代,以崔颢的诗《黄鹤楼》最为有名: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写的太绝了,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黄鹤楼时,本想作诗一首,但读到崔颢这首浑然天成的题诗后,写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搁笔而去。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了这则李白登楼欲赋诗却搁笔而去的故事。 但黄鹤楼是唐代网红景点,古代文人骚客都来此打卡、吟诗、喝酒、会友,李白是湖北的女婿,经常在黄鹤楼会友和喝酒,在黄鹤楼上,他远眺汉阳城、鹦鹉洲,诗兴大发,还是作诗多首,先后写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名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黄鹤楼的诗歌多达几百首,就不一一列举了。 黄鹤楼 岳阳楼呢?虽有唐代杜甫《登岳阳楼》,但似乎没以此出名。到北宋年间,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宋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千古名句。 岳阳楼 二、黄鹤楼临江ⅤS岳阳楼临湖 2:2 黄鹤楼在长江边蛇山上,站在黄鹤楼上可一览长江、汉江景色,看到“孤帆远影”“天际”“碧空”,体验“吹玉笛”、“落梅花”的意境。 岳阳楼在洞庭湖边,登楼可看到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壮观景色,并体验“江湖之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感怀伤时的 情感 。 李白诗 三、黄鹤楼5A VS岳阳楼5A 3:3 黄鹤楼与岳阳楼同为江南三大名楼之列,都是5A景区,景区都有扩大,黄鹤楼有30多个景点,岳阳楼也有10多个景点,但两楼景区都不算大,而且连门票价格也都一样,都是70元。没得说的。 四、黄鹤楼的夜景VS岳阳楼的春景 4:4 黄鹤楼因地处城市之中心,“晴川历历”犹存,但“芳草萋萋”难见,一年四季景色没有大的变化,要与岳阳楼比,突出的,有特色的地方是黄鹤楼的夜景更美,两江四岸,灯火辉煌。 而岳阳楼地处一半是城市,一半是湖景,最美的季节是春天,可见“岸芷汀兰”这样的景观。 岳阳楼 五、黄鹤楼成名唐代VS岳阳楼成名宋代 5:4 黄鹤楼有1800年 历史 ,成名于唐代, 历史 上多次毁于战火,有27次重(修)建。 岳阳楼有1700多年 历史 ,成名于宋代,有3次重建。 黄鹤楼成名更早。 黄鹤楼 六、黄鹤楼古迹少VS岳阳楼文物保护单位 5:5 现在的黄鹤楼除了仅存清代的古铜顶、圣象宝塔,以及楼内陈列的一些文物是古迹外,黄鹤楼是现代建筑艺术,高5层,更高大,更有气势,更雄伟,但不是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岳阳楼,楼高三层,感觉矮小,但它是清光绪年间重修的,建国后,当地政府多次进行维修,但整体结构是古建筑,因此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 七、黄鹤楼所在城市武汉VS岳阳楼所在城市岳阳 6:5 黄鹤楼地处武汉市, 除了长江景观,看长江、汉水交汇,还可看到繁华的城市景观,武汉三镇的高楼大厦,两江四岸的灯光秀,好几座雄伟壮丽的长江大桥,龟蛇两山,尽收眼底。 岳阳楼地处岳阳市,除了洞庭湖景,另一半是城市景观。 黄鹤楼及长江大桥 相比较,武汉是特大城市,景观丰富些,而岳阳是地级市,相对单调些,无论是城市规模,文化底蕴,现代化程度,以及人口、交通、 旅游 资源,两者有较大差异。 这方面,黄鹤楼得一分。
黄鹤楼在历史上就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场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诉说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之后,想写诗赞颂黄鹤楼,因看到了崔颢的佳作,不得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历代登楼赋诗者很多,仅唐代就有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顾况、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等。像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岳阳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她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 说到这篇《岳阳楼记》还有一段故事。现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阳楼记》。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为了显示自己,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岳阳楼记》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心怀不满,而又不敢违抗,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野心的县官把张照的《岳阳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试图运往别处,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县官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岳阳楼记》,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由于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为书法之珍品,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就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她从清朝时期重修后,历经百余年加之几十年的战乱而没有被毁。虽说楼的高度仅有19.72米,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不是在建国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登临黄鹤楼时所作,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黄鹤楼留下诗篇,包括大诗人李白,但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誉为众诗之冠,李白都推崇备至,可见其文学水平之高。
《黄鹤楼》之美从很多方面体现,其中诗中展现的意境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意境绝佳,极目望天,黄鹤已无所踪,只有白云悠悠荡荡,这句诗渲染了广阔悠远的意境,白云缥缈,似幻似梦,感到往昔似梦,流露出一丝惆怅,但又透出潇洒。这句话气势宏大,造景悠远,营造出了广渺之感。
这首诗是作者归乡途中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常年漂泊在外的孤独伤感。虽透出一股乡愁,但本诗用色明丽,意象优美,气象宏大,绘出了一幅大气绝美的画卷。诗中的不少句子都成为了经典,广为流传,称得上是一首黄鹤楼的绝唱。
【作品简介】
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崔颢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传说三国时费祎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住留于此,故名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远的意思。
【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作者介绍】
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崔颢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讲解】
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黄鹤楼相伴。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该诗内容为吊古怀乡。登上黄鹤楼后,诗人为眼前的景色所感染,遂即兴赋诗,一气呵成。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据说,李白登楼看到此诗后,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该诗的出色。
黄鹤楼的得名缘自其位于武昌黄鹤山的地理位置《齐谐志》中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的传说,《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中又有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的记载。诗人从楼的来历入手,从传说写起,由怀古进入写景,又从中引发乡愁,场面宏大,情思悠长。
前四句围绕楼的得名写起,写此地空有此楼,人和鹤俱远去。黄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悠悠的白云,充满了对此楼变迁的百般感慨。这四句用了散文的写法,一气呵成,没有遵守格律的要求,连用了三次“黄鹤”,但没有丝毫呆滞的感觉。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 ,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提供一些旅游类论文的选题,供参考。并购与中国旅行社成长模式研究当前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旅游饭店员工满意度的研究对生态旅游的理性思考对我国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饭店企业的并购模式研究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发展我国会展业的探讨关于旅行社产品价格战的思考关于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关于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的探讨关于我国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关于武汉旅游文化形象建设的思考国内外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国外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外乡村旅舍开发与经营研究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与经营战略酒店财务内部控制探讨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老年旅游消费行为分析及旅游产品开发对策旅行社从“暴利”转“微利”的现状分析旅游饭店员工流失分类管理研究旅游服务发体验营销研究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浅析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发展初探旅游企业的信用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绿色酒店——我国酒店业永恒的选择论“过剩经济”环境下的饭店业发展战略论产权式酒店的开发经营模式论旅游卫星帐户对发展旅游业的促进作用论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障碍及对策论我国旅行社的品牌化经营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无障碍旅游--区域旅游合作的新形式企业成长理论与我国旅游企业并购的路径策略浅谈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浅谈如何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浅谈如何提升旅游景区形象浅谈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浅谈中国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我国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议产权式酒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浅议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浅议中国饭店业的现状及其发展途径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生态旅游—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分时度假业的发展及其启示试论旅行社的危机管理试论我国奖励旅游市场开发试论我国旅游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试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前景体验经济时代发展我国红色旅游的战略思考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体验营销策略体验经济与旅游产品设计的影响和启示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创新研究外资进入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及对策探讨完善我国饭店业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及对策我国饭店服务模式创新——定制化服务模式研究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障碍及对策我国饭店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我国饭店业并购模式研究我国饭店业集团化发展路径探索我国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我国分时度假市场需求实证研究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经济型饭店的发展对策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及策略我国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初探我国酒店业薪酬管理研究我国酒店业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旅行社的跨国经营研究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我国旅游产业促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旅游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我国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障碍及对策研究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探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我国商务旅游及其市场开发策略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和对策思考我国世界遗产地区旅游开发与保护探讨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现状我国外方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模式研究中国餐饮特许经营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中国产权式酒店的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海滨度假旅游的现状、趋势与创新研究中国互助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奖励旅游发展思考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对策研究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的思考中国旅行社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国旅行社营销的问题与现状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旅游饭店业跨国经营道路的探讨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战略思考中外饭店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是旅游 文化 论文的一部分 ,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黎洁,李垣.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 思想战线. 2001(01)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旅游文化论文
2.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3. 旅游文化的论文免费例文
4.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有关旅游文化的论文
6.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旅游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吧。
[1]廖娟.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3(33)
[2]程岚,段渊古,殷晓彤,孟宇轩.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3)
[3]邵春艳.论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8)
[4]刘峘,江权,孙广懿.度假型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探索--北京市房山区四马台矿山公园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4(05)
[5]董娜.开滦矿业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
[6]黎启国,郑伯红.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14(04)
[7]郑群明,夏赞才,罗文斌,刘媛媛.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湖南崀山为例[J].旅游科学.2014(01)
[8]涂海丽,黄国华.对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4(04)
[9]邓祖涛,毛焱,梁bin.居民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新店镇的调查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
[10]许子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要点[J].煤炭工程.2011(S2)
[11]李海娥.旅游地居民:不可忽视的目的地营销力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12]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13]许振晓,张捷,Geoffrey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06)
[14]李淼焱,张静.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
[15]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08)
[16]马强,段渊古,王min.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
[17]陈亚颦,徐丽娇.西双版纳傣族社区居民地方感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8]梁登,李明路,夏柏如,李海学,高永坡.矿业遗迹分类体系的建立[J].现代矿业.2013(12)
[19]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0]保继刚,杨昀.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1]李德万,杨乐,华建民,马传亮,廖云平.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9)
[22]张俊玲,任昭.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3]涂海丽,黄国华.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
[1]赵登华. 乡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经济日报,2007年05月28日.
[2]谌强. 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挥春风化雨独特作用[N],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9日.
[3]钱春弦.“新农村”将为中国旅游业释放前所未有的动力[N],新华日报,2006年01月04日.
[4]孔晓宁. 乡村旅游:把财富送给农民[N],xx日报海外版,2006年07月20日.
[5]张国胜. 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06年第7期.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樊飞. 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5、仝红星. 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冯耕耘.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张红娟. 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付冰峰. 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阙庆华. 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1、谢新暎. 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2、周丽玉, 王坚. 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
13、殷群. 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
14、杨培玉. 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王晓云. 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6、周杰. 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王艳. 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18、王珍曙. 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9、任春.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20、陈静. 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余飞. 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2、欧阳莉. 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23、孟海玲. 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24、吴丹. 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 商业经济, 2006.
25、朱玉华,陈珠芳. 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6、李文明. 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3.
27、周国忠. 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8、谢冽.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9、宋稚芳,耿文辉.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 高教论坛,2005.
30、刘秀丽. 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9.
31、梅琳, 吕金兰. 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2、郭英杰. 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3、殷国聪,杨霓. 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4、于萍.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5、杨环焕. 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6] 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 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 旅游论坛. 2010(03)
[17] 陈才,李兆元,刘心怡. 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 旅游论坛. 2010(03)
[18] 吴志军,田逢军.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0(06)
[19] 张海燕,王忠云.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4)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周玲强,冯晓虹. 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11)
[16] 李瑛. 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人文地理. 2004(04)
[17] 郑斌,刘家明,杨兆萍. 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 旅游学刊. 2008(09)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7] 李婷婷. 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8] 宋奕孜. 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9] 张广海,贾海威.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20] 倪太婷. 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2] 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 2000, 20(3):203-211.
[3] 陈伟海. 洞穴研究进展综述. 地质论评, 2006, 52(6):783-792.
[4] 陈国达. 武陵源峰林地貌形成的大地构造条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17(2):103-112.
[5] 卢云亭. 河东文化型态特征及其地学形成机制. 自然杂志,1993,16(5):30-35.
[6] 杜国云. 云峰山魏碑刻石的地质地貌背景与资源保护研究. 山地学报,2008,26(2):230-236.
[7] 洪昌松,王琪. 旅游地学中有关“美学”问题及“旅游地学图”的编制. 旅游学刊,1988,3(S1):33-36.
[8] 吕学斌. 变幻造型地貌的旅游功能及其造景机理. 山地学报,1997,15(4):253-256.
[9] 陈诗才. 自然美、地质体的观赏特性及其观赏效应的研究. 旅游学刊,1988,3(S1):30-33.
[10] 吴成基.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资源化探讨. 山地学报,2005,23(5):513-519.
[11] 吕惠进. 我国酸性火山岩中的柱状节理构造景观. 自然杂志,2005,27(1):33-36.
[12] 陈传康. 旅游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的新发展. 人文地理,1994,9(2):1-3.
[13] 宋林华.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3):193-202.
[14] 齐德利. 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 地理学报,2005,60(1):41-52.
[15] 韦跃龙,陈伟海.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桂林工学院学报,28(4):473-483.
[16] 周学军.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17] 冯淑华.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西丹霞地貌景区点空间特征及优化整合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321-326.
[18] 赖良杰,彭东.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 中国岩溶,2003,22(4):318-323.
[19] 崔之久,杨建强,陈艺鑫. 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 地理学报,2007,62(7):675-690.
[20] 陈安泽. 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地质论评,2007,53(S):1-10.
[21] 卢云亭. 中国花岗岩风景地貌的形成特征与三清山对比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S):85-90.
[22]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 资源科学,2004,26(1):69-75.
[23] 胡镜荣. 旅游沙丘因子和临界容量.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1):61-64.
[24] 彭永祥. 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 以陕西省为例. 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
[25] 崔越,杨景春.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地理学与国上研究,2002,18(3):86-89.
[26] 谢凝高. 云南石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研究. 地理研究,2001,20(5):517-526.
[27] 胡炜霞,吴成基.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1):98-103.
[28] 吴成基,韩丽英. 基于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的国家地质公园协调性运作. 山地学报,2004,22(1):17-21.
[29] 严国泰. 国家地质公园解说规划的科学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33-1137.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PauLA.Herbig.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国庆期间,那么我觉得湖南毛泽东的故乡最值得我们去打卡。这个地方的景色,美食都是挺不错的。我可以去橘子洲头看。
我们可以在果篮的配色方面,或者立体花坛的接缝处去打卡,这样能够很好的看出这些标志性物品的独特之处,还能够让自己照片有良好的氛围感。
这个大花篮里的仿真花,每一朵都大有来头,通常为各省、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的省花、市花或区花。
武汉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有:木兰草原,东湖,黄鹤楼,凤娃古寨,武汉花博汇。1、木兰草原木兰草原分为草原风情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区,融草原风情观光、户外拓展、水上游乐、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为一体。木兰三台山山峰奇秀,植被蓊郁,气候宜人,是游客接受佛教洗礼、体验大自然古朴气息、享受神秘野趣的天赐福地。2、东湖东湖之眼摩天轮面朝东湖,背靠磨山,毗邻东湖绿道、武汉东湖磨山樱园,与东湖磨山索道、楚天台遥遥相望,是东湖风景区的地标之一。磨山景区是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楚文化游览区、中国梅花、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3、黄鹤楼黄鹤楼为武汉市地标建筑,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4、凤娃古寨凤娃古寨集古建展示、民俗体验、古玩交流、非遗传承、休闲度假、国学养生、特色美食、游乐互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落及专题特色博物馆群。5、武汉花博汇武汉花博汇以“源自法国、花慢人生”为理念,以花卉景观为主体,建成有四大主题花海,花域面积达26万平方米,可以保证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双峰并峙 两水分流——浅析《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内容提要:《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就像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矗立于中日古典文学史册上.本文对两书的主题、结构、人物等做了一些浅层次的比较,最后得出两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所,这是由于中日文学渊源、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家本身的遭遇造成的.关键词:曹雪芹 紫式部 《红楼梦》 《源氏物语》 比较Subject: “YuanShi WuYu" a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ey are the very outstanding works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of the world.Pass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eme, structure, personage,I think that they have similar places。There are different places too .This causes the author's life and the era reason, national reason. The keyword: CaoXueqin zishibu <
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 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是一封 建社会末期的清朝为背景讲述当时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的兴衰史, 小说的以贾府 的贾宝玉为男主人公和贾府上上下下的女性的故事, 其中让人最为深刻的是贾宝 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人物篇: 其中最为特别的是林黛玉,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 也是贾宝玉最为喜欢的,还有贾府最高统治着贾母,也是个典型人物,也具有封 建特性的人物之一,还有薛宝钗、王夫人、王熙凤等等女性都各具特点。
前者更为奢靡,主要借一个人的爱情来展现那个时代的一切;后者的悲伤气氛更浓,文采更胜,集聚了我国多年的文化之精华,主要通过对四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兴衰胜败来展现社会悲剧与黑暗。
-,-《源氏物语》这本书的开头叙,不就写了些,与红楼梦有关的比较么,嘿 不好意思,晃一下…… 其实我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