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满族颁金节论文题目

关于满族颁金节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满族颁金节论文题目

1、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2、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3、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颁金节是满族的诞生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从这一天开始废除了女真称呼,开始了满洲族的叫法。

民俗二三事

颁金节这个是族庆日是与中国的皇帝皇太极有关。颁金节”的由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各部落后建立了后金王朝。后来,皇太极继位,为了问鼎中原、消除中原百姓的敌意,于明崇祯八年(1635)农历十月十三日改女真族名“满洲”,至此,一个新的民族形成了。并确定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日为满族人的节日“颁金节"”。“颁金节”的满语称作“颁金扎兰”,“颁金”汉_为“生”,“生成”“诞生”“生机勃勃”之意;“扎兰”,汉译为“节日”“喜庆之日”。“颁金节”是满族的诞生纪念日,是满族同胞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满族同胞都以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颁金节”活动还有珍珠球、射箭、拉地弓、满族猜谜语、嘎拉哈、满文送福等民俗项目,也展示了满族文字、满族服饰等特色文化,参加活动的人们品尝了丰盛的满族文化大餐。活动组织者还制作了纪念章,编辑出版了画册。来源:侨园

关于满族婚嫁的研究论文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注重族第是满族婚俗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满汉不通婚几乎成为有清朝的传统国策。在满族内部也极为讲究尊卑贵贱。入关前生活在八旗制度下的满族,他们的婚俗中还有一个特点,即官员的女子、寡妇须报明部中,部中转问各该管贝勒方准嫁;民间女子、寡妇须问明该管牛录章京方准嫁,私嫁者要定罪。这种婚嫁的登记许可制度贯穿清朝历史。当时贵族中有指婚的现象,这是一种政治联姻。入关后,受汉族封建意识及婚俗的影响,满族婚姻由“听上选配”变为“婚妁之言,父母之命”来决定。 在清代及清之后一段时间里,早婚和包办婚姻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满族清代虽仍有一夫多妻现象,但较之先民女真人注意伦常,严令禁止“婚嫁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的收继婚俗,同时规定同姓不能联姻,使其婚姻在文明程度上迈进了一大步。 满族早期的婚嫁礼仪更多地保留了女真人的习俗,简朴有趣。后来由于受汉族的影响,其婚嫁礼仪出现许多繁杂的过程:男方择门第相当的女家,托媒人携一瓶酒前往说合,必须去三次方显诚意:“成不成,三瓶酒”。此为“通媒”。女方答应议婚,男方主妇至女方家相看问名,姑娘盛服出来,装旱烟,俗称“装烟礼”。如相看满意,则以钗钏等为定礼,多为“小定”。有的男方主妇要亲自给姑娘戴上首饰,称“插戴礼”。小定后,男方择吉日,到女方家行“拜女家”礼。双方长者致词,算正式订婚,称“大定”。男方根据议定的聘礼择吉日去女家行聘,称“下茶”。聘礼放到女家祖宗案前,两亲翁并跪斟酒,互递,蘸祭,称“换盅”。男方定下结婚日期后提前通知女方,称“送日子”。男方将新娘的彩布、衣服送至女家并陈列到祖宗案前,两亲翁并跪,奠酒焚楮,相互贺喜,称“开剪”。婚期前一日或九日,女方将陪嫁妆奁抬送男家,陈列于门前,称“过柜箱”。婚礼一般为三天。第一天,男方由全福的长辈布置洞房,在被子四周放枣子、花生、桂元、栗子,中间放一如意,意为“早生贵子,万事如意”。然后彻夜笙歌奏乐以驱鬼怪,称为“响房”。农村的满族则动鼓乐,搭灶、劈柴,称为“响棚”。东北的满族新娘则头一天离家,到离新郎家不远处暂住另外人家,称“打下处”。次晨,新娘登彩车,由其兄护送,并将新娘抱到中途遇到的送亲车上,俗称“插车”。轿车到夫家门口,新郎手执马鞭向轿下轻扑三下,或执弓向轿下三射,既是驱邪,又是表示不忘祖先骑射勇武之风。然后,一对新人面北而拜,为“拜北斗”。新娘将盛米及钱的锡壶抱在怀中,俗称“抱宝瓶”。新娘跨过门槛上的马鞭与火盆,象征安全过门,日子火红。新娘先入帐篷中“坐福”,之后才进入洞房。这时,伴娘用红线为新娘“开脸”。正午,于院中设神桌,供猪哈力巴肉等,由萨满致祭,念合婚歌,为“祝吉”。之后行“合卺”礼。第三天清晨,新郎新娘起身拜天地祖宗、父母及族中尊长、卑幼,称“分大小”。婚后三天,新娘逆水行而归。婚后七天,一对新人回娘家,称“回门”。之后,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俗称“住对月”。婚礼到此方算结束。 满族婚俗上还有备嫁,“送饭”、“犒例”等俗。 如今满族的婚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婚烟法,实行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婚俗多已从简,民族传统礼仪保留已不多。

清朝婚嫁的习俗 清朝的婚嫁习俗也是满族文化的一个延续,虽然满族人民入主中原,但是很多的婚嫁习俗也是按照祖宗规矩来进行。满族婚嫁习俗有五大特征:1、拴婚所谓拴婚是本人的婚姻并不由本人来决定,而是由别人来决定。这里的别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满族人来讲,因为八旗组织的存在,因此八旗子弟的婚姻必须经由八旗管理部门的审批,这个满族延续300年的传统就是拴婚。2、收继婚所谓收继婚,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父死妻其母,兄死妻其嫂”。对“父死妻其母,兄死妻其嫂”的理解这里要强调两点,一个是对“其母”的理解,“其母”不是儿子的亲生母亲,而且多为年纪要比自己还小的后母。另一点的理解则是,这一传统的由来已久——“胡俗妇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妾,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道,则人笑其不能赡其妇”。由此可见,在满洲传统观念中,不能把自己家族的寡妇“收养”照顾,就是让外人家笑话。实际上这里的“收养”即是婚嫁。但皇太极在则天聪五年(1631年)曾颁布谕旨,对收继婚永行禁止。原因是受到中原汉族文化中家族伦理观念的影响。3、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似乎是封建社会或者阶级社会的一项附带产品,满族社会也不例外。这主要集中在贵族阶层。从清初到清末这种严格的等级观念牢不可破。八旗贵族只能在其间或者在官员子女中相互选择,对于诸申(自由民)、阿哈(奴隶)及一般“老百姓”则不予考虑。4、指腹为婚如果考证的没有错误,那么中国历史上的“指腹为婚”则是金代女真人的专利,后来流传到了汉人间。5、相看相看就已不只是满族婚嫁习俗的历史特征,而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所谓相看,又称看门户,就是指男方家的主事妇人到女方家去看看姑娘,女方家的主事妇人再到男方家去看看小伙子。如果双方都同意,男方家则要留女方家来相看的妇人吃顿饭。这样就算双方都同意,婚事就可以定下了。

1、通媒:历史上,满族男孩在10岁以上就可以论定婚事,举行婚礼。在整个过程中,仍多是男方主动选择女方。男方在父母为儿子选定配偶目标后,即拜托媒婆与女方家长说合,女方若同意,由媒婆回复音信,之后互换门户帖。2、大定:选择吉日,男家聚集宗族亲友及新女婿前往女家问名,女家亦聚集亲友相迎。男方坐到右位,由年长者致词,表达欲聘之意。女家致谦词表示感谢。新婿入拜女家神位,再拜女家诸亲。最后,女家献茶,主宾交换位置,设酒宴祝贺。3、下茶之礼:是在议定聘礼后,选择日期男方前往女家行聘。聘礼的种类和多少依地位、贫富而异,一般有鞍马、猪羊、钱财、首饰等。聘礼放在铺红毡的高桌上,抬送到女家,陈列于“万字炕”的西炕祖先案前,两亲翁并跪,斟酒互递祭祖,俗称“换盅”。4、开剪:是指男方在迎娶前一个月,将结婚日子提前通知女方,叫做“送日子”。男方将给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叫做“送嫁妆”。并请一儿女双全的有福之妇女为姑娘裁衣,叫做“开剪”。5、迎娶是满族婚俗中最重要的环节。满族传统婚礼一般是“三日婚”,头一天叫“响棚”。这一天男家为参加婚礼的亲友备宴,要在自家院内用席或布搭棚。棚柱上多挂贴喜字、对联,男女老少齐帮忙。因这一天不仅要动鼓乐,还要搭灶、劈柴,所以叫“响棚”。第二天叫“演轿”,这一天要杀猪、跑油、摆桌。满族的习俗是新郎骑马,新娘坐矫。新郎和娶亲人在这一天要跟随鼓乐沿街演走。第三天才是拜堂成亲,这一天要举行一系列礼仪活动。6、打下处女方家在正日子前一天,新娘向自家祖先行礼辞别,并叩拜“佛多妈妈”求她降福。然后由送亲妇女陪同,亲哥哥护送,乘坐彩车,送至事先选好的某亲友家住宿,叫做“打下处”。下处一般选择离男方家较近地方,又以看不见男家房屋为标准。7、插车:新娘及送亲队伍在正日子早晨从“下处”出发,要与迎亲队伍途中相遇,然后车、轿相交错停下,由新娘哥哥将新娘从自家的车上抱到新郎迎亲的花轿上,返回男方家。8、憋性:也叫“劝性”。这是指迎、送亲队伍来到男方家的大门前,暂不让新娘下喜轿,意思是扳一扳新娘当姑娘时的脾气,使婚后的生活更美满,憋性的时间不会太长。迈火盆是指新娘下轿前换上带来的“踩堂鞋”,蹬着小红板凳走下喜轿,顺着铺好的红毡走进院内。新娘要跨过路上的一个火盆,象征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新郎在新娘下喜轿时,要象征性地向新娘虚射三箭,以驱逐新娘带来的邪气,也有人认为是旧时“抢婚”习俗的继承。9、坐帐:也称“坐福”。按照一些满族老人的说法,早年满族男子随八旗军外出作战,举行婚礼时,多把新娘送到军营里去成亲,因此传下这个习俗。所谓“帐”是在正房窗前临时搭的,富裕人家用毡布,一般人家用席子。在坐帐结束前,由女性长辈给新娘开脸、梳头。10、拜北斗:庭院里放着天地桌,桌上供着神位及供品。新郎、新娘拜天地,满族叫“拜北斗”。满族人认为,拜北斗就是拜长白山,就是拜祖先。11、回门:婚后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拜见长辈和亲属,称为“回门”。一个月后,新媳妇要回娘家住一个月,叫做“住对月”。

哭嫁...中式婚礼一定要知道的婚嫁六礼 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

满族杂志

有啊,这是我给你找的几个台湾满族的名人,希望对你有帮助郎雄:台湾著名男演员。 马景涛:台湾知名男艺人。 胡茵梦:台湾知名女艺人。关中: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雅文蓉 台湾满族知名人士塔玉兴 台湾满族知名人物。翁福祥 台湾人。台湾满族协会负责人,《满族文化》杂志社社长。邬 台湾满族有此姓,老姓待考。例如,邬倩倩

北方文学 月刊 14-1 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跃景街20号 150001 6230809 青年文学家 月刊 14-26 黑龙江齐齐哈尔鹤城体育场南2门 161005 2472248 诗林 季刊 14-49 哈尔滨市田地街91号 150010 4687989 雪花 双月刊 14-92 黑龙江鸡西北山路9号 158100 2354496 文艺评论 双月刊 14-117 哈尔滨市南岗区耀景街22号 150001 6244317 企业文化 月刊 14-212 哈尔滨市耀景街22号 150001 6230854 鸭绿江 月刊 8-7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110041 88501314 海燕 月刊 8-12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6号 116012 3636951 芒种 月刊 8-16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110003 22828718 诗潮 双月刊 8-17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110003 22859033 满族文学 双月刊 8-144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七经街118号 118000 2127950 文学少年 月刊 8-159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110000 88501314 作家 月刊 12-1 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130021 5683677 <<参花>>文学月刊 月刊 12-7 长春市建设广场83-2号 130021 5668370 春风 月刊 12-16 长春市同志街5号 130061 8922690 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 月刊 12-17 吉林省吉林市解放大路123号 132011 2039 763 文艺争鸣 双月刊 12-99 长春自由大路7号 130021 5643867 小说月刊 月刊 12-115 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130021 5601184 青春诗歌 月刊 12-146 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5666922 人民文学 月刊 2-4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100026 65003120 文艺研究 双月刊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北京文学 月刊 2-85 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 100031 66076061 当代 双月刊 2-161 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100705 65257553 十月 双月刊 2-163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100011 62028145 民族文学 月刊 2-206 北京西城区后海大翔凤3号 100009 66180356 小说选刊 月刊 2-210 北京东城沙滩北街2号 100720 64011046 世界文学 双月刊 2-231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605 解放军文艺 月刊 2-247 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42号 100081 66808101 文学遗产 双月刊 18-26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453 青年文学 月刊 2-302 北京东四12条21号 100708 64010053 作品与争鸣 月刊 2-314 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100009 100009 65066351 外国文学 双月刊 2-450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91号信箱 100081 68422277-730 小说家 双月刊 6-25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0-926 小说月报 月刊 6-38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13345 散文 月刊 6-39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0-930 八小时以外 月刊 6-47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12006 散文.海外版 双月刊 6-107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2-916 文学自由谈 双月刊 6-111 天津新华路237号 300040 23395034 青少年文学 月刊 18-5 河北省保定市秀水胡同50号 071000 2024437 女子文学 月刊 18-26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24号 050011 6021737 名家 双月刊 18-58 石家庄和平路新闻里8号 050061 7042501-2416 长城 双月刊 18-66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岗大街市庄路66号 050000 7045373 散文百家 月刊 18-85 河北省邢台市顺德路136号 054001 3038184 诗选刊 月刊 18-87 河北省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 050013 7041808 小小说月刊 月刊 18-189 石家庄 杂文月刊 月刊 18-275 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 050013 8631194 草原(汉) 月刊 16-7 呼和浩特市锡林北路内蒙古文化大楼 010020 6964747

北京:《青年文学》 《中国铁路文学》 《芙蓉》 先锋口语 蓝瓴原打工妹诗歌《诗刊》《青年文学》 qnwx_ 诗歌外二首《中国铁路文艺》《中国文化报》 诗歌清淡天津:《青春阅读》 侧重青春哲理深圳:《石岩文艺》 百位小筑 打工诗歌 黑龙江省 :《 北方文学》 组诗最后与北方事物有关森林大雪 村庄《 雪花》 组诗 生活化《 岁月》 组诗 生活化 乡村《诗林》 《辽宁青年》文学梦园 散文诗 诗歌 辽宁省:《辽河》 组诗大气《芒种》 大型组诗《鸭绿江》 《满族文学》 鸭绿江诗会 大型组诗《大连日报》诗歌专栏 云南省:《滇池》 先锋组诗山东省:《时代文学》 《山东文学》 济南舜玉路40号 250002《新诗文》 济南福建省:《福建文学》 人生大气 时代社会安徽省:《安徽文学》 现代些《诗歌月刊》 合肥市大钟楼邮局 518信箱 230001 曹五木浙江省:《江南》 甘肃省:《飞天》 组诗 四川省:《星星》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 85 号《星星诗歌》 《重庆日报》 《攀枝花日报〉 诗歌随笔《散文诗世界》湖南省:《长江文艺》 《散文诗》湖南益阳市湖北省:《荆门日报》 诗歌随笔 山西省:《黄河》双月刊 诗歌杂一些 青海省:《青海湖》 大型组诗有分量的内蒙古:《草原》诗歌大气组诗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西路318号内蒙古文联广州省 :讲门文艺诗歌 打工诗歌宋世安@《佛山文艺》诗歌 打工族诗歌 心灵知音罗德远 创业者 长安报诗歌散文随笔江苏省:《青春》诗歌清新 湖北省:《打工知音 》 打工其他:《美国常青藤》 《欧洲梅园文学》 《新城市诗刊》 《诗词报》 校园诗歌作者投稿邮箱:《社会诗歌》作者投稿邮箱:《本报校园》记者投稿邮箱:《大地诗刊》 《深圳沿海青年》 《上海文学》 《天涯》 《滇池》 诗歌 邹昆凌主持 《中国铁路文艺》 ZGTLWY@《鸭绿江》 诗歌主持 柳云《边疆文学》 七彩诗坛《广西文学》 诗歌 冯艳冰《芒种》诗歌:张启智 王霆 《朔方》 诗歌:杨梓 《长江文艺》 诗歌阵地 《岁月》 经典诗歌《作品》 《红岩》 中国诗展 冉冉 《延安文学》诗读本 阎安 《雪莲》 《山西文学》 《黄河》 《福建文学》 《东方文学》 《广州文艺》 《延安文学》 《西湖》 《作家杂志》 《江河文学》 《北极光》 《诗潮杂志社》 《诗选刊》《人民文学》

历史上的爱新觉罗·永琪小档案及其后人 永琪(荣纯亲王)的后代: 永琪的儿子:绵亿(荣恪郡王) 绵亿的儿子:奕绘(多罗贝勒) 奕绘的儿子:载钧,袭贝子。 载钧的儿子:溥楣,袭镇国公。 金启孮先生(清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 2004年4月10日凌晨2时55分因病在北京三○九医院不幸逝世,享年八十六岁。金启孮先生,字麓淙,满族,爱新觉罗氏,清高宗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原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教授、《满族研究》杂志主编,国内外著名女真文、满学、清史专家。金启孮生前育有大女儿金适、二女儿乌拉熙春。金启孮的父亲金光平(恒煦)为女真文和满文的著名学者。 《清史稿》原文 荣纯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嫺国 语,上锺爱之。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子绵亿,四十九年十一月,封贝勒。嘉庆 四年正月,袭荣郡王。绵亿少孤,体羸多病,特聪敏,工书,熟经史。十八年,林清变 起,绵亿方扈跸,闻警,力请上速还京师,上即日回銮,因重视之,宠眷日渥。逾年, 薨,谥曰恪。子奕绘,袭贝勒。卒,子载钧,袭贝子。卒,子溥楣,袭镇国公。

关于满族刺绣的论文参考文献

说文,虞书,尚书,事物原始,广绣,在这些古典文学中都有关于刺绣的记载;我认为这种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中国的古典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满族刺绣来源于古代满族祖先女真人在渔猎生活中的皮革绣。后来满族改为农耕生活,皮革绣被纺织品刺绣所取代,但满绣的针法仍然保留了皮革绣的很多工艺,比如:反向行针、X形锁边、大弧形角度的图案造型.....等等。 满绣的风格与汉族刺绣派系不同,满绣没有 袍服、被褥面、门窗帘、桌床罩等大形刺绣。其工艺主要集中在小物品方面,比如:烟袋、香包、刀鞘、箭袋、弓袋、发带、帽顶、围巾、鞋面、枕头顶、马鞍垫、萨满裙带....等。

一般而言,考古成效断代只有断为最低值,即最迟不超过的时代。大家如今考古的最开始的东西,也很可能在看到的东西以前也依然存有。因此,大家从考古发觉的刺绣和刺绣专用工具原材料两层面来剖析。1933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北京山顶洞人遗迹中看到了一枚骨针,此骨针长,孔径,出现异常锐利,经评定,其时代为至今已有18000年前,那时候号称之为最古第一针。我国刺绣的发源,中华传统文化中刺绣的来源和发展趋势

但之后,也发觉了比它更早的骨针。1981年,考古工作人员在辽宁海城小孤山遗迹中又出土文物了制做优良的三枚骨针。经评定,其时代为至今已有约45000年前。伴随着时间的变化,针的资料也发生了转变。之后,考古工作人员在太原市赵卿墓中看到了一枚长7公分的黄铜针。在湖北江陵包山2号楚墓中挖出了一枚长的钢钉。融合走线绸缎、线丝和针的发生,大家觉得,在至今已有6000年上下,刺绣就已经发生了。刺绣,古时候称“黹”、“针黹”,今别名“刺绣”。它以针导线,按设计方案的花式,在面料上穿刺术运针,以绣迹组成图案设计或文本,故又名“针绣”。

大家在史前时代用刺青、纹面、纹缋服饰等形式装饰日常生活,之后则用线将纹路缝钉在衣服上,从而造就出了刺绣。因为传统式刺绣多见女士所作,也常称之为“女红”。从产生之日起,刺绣自始至终相对于同阶段的别的纺织产品主要表现出更随意的形状。伴随着刺绣加工工艺的工艺进步和具体内容丰富,其纹样图案也日益表明出多元性和多变性。而刺绣不但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也是一种体现古时候中国人民聪慧和审美观念的工艺品。

由于刺绣加工工艺的完善,汉朝已经在无形之中逐渐区别应用刺绣的群体级别和类型,刺绣尽管是在工作中由劳动者写作造成,可是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是享受不会起高端棉织刺绣品的。一般的劳动者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用简洁明了的刺绣加工工艺来装点服装服装鞋帽等实用品。极具标志性的是湖南长沙市马王堆出土文物的刺绣碎片,他们虽已在地底下掩埋了数千年,但出土文物时依然独具一格,颜色、针工都应用得恰如其分,让当今的绣工们都自叹不如。

说文,事物原始,虞书,这些都有着一定的记载,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文化,对其材料刺绣图案以及色彩使用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常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关于neet族的论文题目

就业环境恶化: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年轻人的就业环境开始恶化,许多学生感到无论怎样努力地寻找工作,似乎都很难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以后也会发现实际工作和自己期待的相差很远,以至于产生了无法工作的想法。教育个性化后果:教育个性化,自由化改革的后果是扩大了日本学生间的差异。在学校里,有学习意识和缺乏学习意识、持续努力和放弃努力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年轻人甚至产生了“即便努力学习进了好大学、好公司,将来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等想法。他们只是分析自己的现状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到被职场所抛弃,以至于逐渐丧失自信并不再作出任何努力。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是一个人和自己以外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最初场所。在家庭和周围环境的这种共同作用下,一个人或是被责备或是被鼓励才逐渐地掌握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造成年轻人目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不和睦,独生子女化倾向,缺乏和周围的交流等等。由于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不可能存在单纯的解决方法,只有一步一步地摸索和寻求最佳方案。 首先是所谓的“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劳动力市场永远呈现的是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就很自然地会把我们的“天之骄子”放养成为“neet”一族;其次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内容和科目设置不适合劳动力市场,没有以就业为导向,导致学生在从学校到就业过渡的历程当中出现断层。而缺乏职业技能,就很有可能沦为“neet”一族。再次,“neet”族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过去大学生毕业后必须马上工作,因为家里无法再供养下去了。现在很多家庭不再简单地为温饱而工作,生存显得不那么紧迫。而有一些年轻人不工作是为了获得一种更好的发展,谋得更好的职业,可以看作是一种物质条件宽裕后的多元化选择。

“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一般指年龄在15岁到34岁,未婚,依靠父母或者伴侣谋生的人。neet是舶来词,neet本身也是一个国际化现象。被引入日本,专指既没有在上学或工作,也没有在接受任何职业培训的人。在日本,很多年轻人出于各种原因,即不上学也不工作,也不出去接受任何职业培训,而是选择呆在家中,并且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日本的“NEET”与英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在英国“NEET”主要存在于16岁-18岁年龄段(占总数的10%)而且大部分“NEET”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但在日本即便是高学历层中也有“NEET”存在,而且对象年龄从15岁到34岁年龄段广泛存在。

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一般指年龄在15岁到34岁,未婚,依靠父母或者伴侣谋生的人。2004年9月,日本政府首次披露了日本“NEET族”的人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族”52万人。转型中国社会也出现了大量的NETT一族,新闻媒体称之为“傍老族”、“啃老族”,学界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所谓“傍老族”,就是指已成年、有谋生能力,但依旧躺在父母怀里,在不断乳的状态下生存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主要来源是向父母要钱。而那些在家境贫寒、父母本身就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依然“啃”父母的年轻人,则被称为“啃老族”。无论是“傍”还是“啃”,这个“新失业群体”,如今都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沉重的家庭负担,从而引发新的心理焦虑。“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是指以青年人为主的自愿或非自愿失业的社会群体,其中以低学历低技能年青人为主,也包括一部分失业或无业大学生。对于这个新失业群体,据有关资料分析可有如下两个判断:第一,在一些地方,“新失业群体”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失业下岗人员的人数;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将会成为我国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的青年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主要矛盾。广东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的调查也显示,2004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镇新成长失业青年为万,人数已经超过“下岗”人员,而在需要就业的人群中,16-34岁年龄段约为万,占总量的。种种迹象表明,“新失业群体”已经超过了“老失业群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新型社会问题。中国NEET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粹寄生虫型失业,依赖父母生存,不愿意辛苦谋生;一类是被迫失业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障碍,比如学历低的人没有就业优势,学历高的人高不成低不就,而许多人在择业失败后,选择了继续升学暂缓压力。还有一类是新出现的非传统型失业型,他们或者选择追逐梦想,但因为其就业理想与现实不匹配而造成失业,有些女性干脆选择做全职太太,或者自行创业,完全摒弃“上班”这种生存方式。当代中国NEET族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1、NEET族主体多为独生子女;2、不少自愿失业的NEET一族家境较好;3、普遍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4、思想特立独行,行为举止怪异,边缘化趋势明显。NEET一族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或许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代价之一,据西方发达国家NEET族的发展历程来看,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始终与主流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他们极易因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而走入误途,不少NEET族就因此走上吸毒、卖淫、偷窃、抢劫、自杀的自我毁灭道路。毫无疑问,NEET族在转型中国社会的出现同样是件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仅就“傍老族”、“啃老族”现象就令许多家庭头痛不已,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转型中国之所以产生NEET一族的原因主要有:1、独生子女过度依赖性。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城市独生子女政策造成80年代出生的子女多为独生子女,而如今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青年人主体,但由于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溺爱导致自我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依赖心理严重的后果,这使得一部分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宁愿NEET也不就业。2、大部分NEET族学历低、技能差。NEET族中有一小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但大部分NEET族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年青人,他们由于学历低、技能差,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或者由于工作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3、就业环境严峻。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大规模扩招,本世纪初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开始出现,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首次就业率全国平均仅为70%,2005年将新增100万左右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感到无论怎样努力地寻找工作,似乎都很难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以后也会发现实际工作和自己期待的相差很远,以至于产生了自愿失业、待业的行为选择。当然,现实中NEET族产生的原因更为复杂,因为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其内部异质性程度相当高,但上述几个原因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性原因。事实上,从更深层次来讲,包括NEET族在内的新社会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代价,笔者以为,类似的新社会现象将在今后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将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及时研究国内外新社会现象的发展动态,为推进中国社会正常、健康、高速的社会转型而未雨绸缪。去年10月12日,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和崎玉县皆野町分别发生了两起集体自杀事件。9名自杀者均系年轻人,最大的33岁,最小的只有20岁。据崎玉县地方警署调查消息,这些自杀者多是被就业和升学压力所迫。目前日本年轻人中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10%,自由职业者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最近以来随着“NEET”一族的出现,日本社会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新生“种族”。“NEET”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既不升学也不工作,也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2004年9月日本政府首次披露了日本“NEET”的人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52万人。对比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字,“NEET”一族短短一年之间就增长了4万人。《劳动经济白皮书》是将既不工作,也不求职的非劳动力人口中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已经从学校毕业,但尚未结婚而且不做家务也不上学的人算做“NEET”。如果把那些学籍虽然还在学校,但根本不去上学的“家里蹲型”也计算在内的话,“NEET”的实际人数可能更多。“NEET”数量的激增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玄田有史认为,造成年轻人高失业率的原因有很多,这里面不乏经济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恢复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但作为“NEET”还是存在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其一是由于年轻人个人的技术能力和企业需要不符,还有就是年轻人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或者是没有自己喜欢做的工作。“NEET”三大社会根源对于“NEET”等问题的产生根源,在日本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认识。就业环境恶化: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年轻人的就业环境开始恶化,许多学生感到无论怎样努力地寻找工作,似乎都很难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以后也会发现实际工作和自己期待的相差很远,以至于产生了无法工作的想法。教育个性化后果:教育个性化,自由化改革的后果是扩大了日本学生间的差异。在学校里,有学习意识和缺乏学习意识、持续努力和放弃努力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年轻人甚至产生了“即便努力学习进了好大学、好公司,将来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等想法。他们只是分析自己的现状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到被职场所抛弃,以至于逐渐丧失自信并不再作出任何努力。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是一个人和自己以外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最初场所。在家庭和周围环境的这种共同作用下,一个人或是被责备或是被鼓励才逐渐地掌握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造成年轻人目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不和睦,独生子女化倾向,缺乏和周围的交流等等。由于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不可能存在单纯的解决方法,只有一步一步地摸索和寻求最佳方案。日本的“NEET”与英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在英国“NEET”主要存在于16岁-18岁年龄段(占总数的10%)而且大部分“NEET”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但在日本即便是高学历层中也有“NEET”存在,而且对象年龄从15岁到34岁年龄段广泛存在。参考资料:

  • 索引序列
  • 关于满族颁金节论文题目
  • 关于满族婚嫁的研究论文
  • 满族杂志
  • 关于满族刺绣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neet族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