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恶魔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1、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
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
(3),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
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
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4)补骨脂
处方:肾虚腰痛,为末酒服,或同杜仲、胡桃丸服。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2、湿热型
【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
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
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每次l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水煎服。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3、肾虚型
临床常见类型可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
【成份】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功能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证见】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 补肾益精。
肾阴虚采用左归丸。
肾气虚要结合具体辨证。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泻各lO克。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2.中成药
(1)舒筋活络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壮腰补肾丸,每次lO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补骨脂粉:补骨脂10克,炒后研为末,黄酒冲服,每日1次。
(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3)温肾通络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淫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补肾壮腰汤(李振超验方)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看了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1. 老人腰疼的治疗方法
2. 腰疼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3. 腰疼的食疗方法
4. 腰痛按摩治疗方法
奥利奥baby
慢性腰痛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大类疼痛性疾病,现代医学把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就叫慢性腰痛。它是以腰部一侧或是两侧,或者是腰脊正中疼痛的一类疾病,多见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持续性、反复性、难治性等特点。
翻阅古今医案,中医治疗慢性腰痛大都以补肾为主,兼祛湿、清热、化瘀,也有从肝、脾、督脉、带脉论治的,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腰痛病人。临床上观察在补肾壮骨的同时,综合选用补中、调肝、温督、通带等诸多方法,恢复“筋-肉-督-带”的协调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腰痛的疗效。
腰痛由“筋-肉-督-带”功能链失调导致。一般认为,慢性腰痛病位在腰,与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密切相关,其病性属虚多邪少,而虚又以肾虚为主。近年来,研究者虽然也认识到肝郁、脾虚、督脉虚寒、带脉失养在导致慢性腰痛的意义,但多是从单方面进行探讨,难免有失偏颇。
腰部的屈伸转侧依靠的是肌肉、筋膜的收缩和驰张。中医学的““筋”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筋膜、韧带和肌腱。“诸筋者,皆属于节”,所有的筋都附属于关节,是关节、肌肉的衔接部分,如果“筋不能动”,关节的屈伸转侧受到阻碍,就会导致腰痛。“肉为墙”,“肉”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肉、皮下组织。
此外,督脉走行在整个脊柱正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督脉发生病变就会出现“腰脊强痛,不得俯仰”,甚则“脊强反折”,“脊强而厥”。带脉“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十二经脉及奇经中七脉也”,故“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慢性腰痛除与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密切关联外,还涉及“筋-肉-督-带”功能链的多个环节。中医骨伤科学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等都归属于“腰骶部筋伤”也证实了这一点。即便是像强直性脊柱炎,脊中央有椎管容纳脊髓、脊椎和椎间盘构成的一种锁链式的柱状,有脊神经根、肌肉和韧带、筋膜、血管等配合,这些组织结构损伤以及发生病变就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腰背痛,这与我们的上述观点也是吻合的。
调肝血可柔筋脉、通带脉
筋的功能依赖于肝中气血的濡养,即“肝生筋”、“肝主筋”之意。肝的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故“肝为罴极之本”。如果肝的气血不足,腰部筋脉收缩、弛张失调,就会引发腰痛。“带脉行于厥阴之分”,如果搬重物伤到腰,瘀血阻滞带脉,也会使人腰痛,表现为腰脊疼,连扯到腹部,腰腹都疼,就像一条带状,病人翻身起卧都费劲。
根据《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治阴阳两虚之腿抽筋,引申用于肝之气血不足,筋脉缩张失调所致的腰痛。临床上将原方中芍药、炙甘草的用量调整为白芍30克 60克,炙甘草10克 15克,并加赤芍活血祛瘀,加木瓜舒挛止痛。
《张氏医通·诸病门》中关于带脉病说,“ 腰痛如以带束引痛,此属带脉为病,用辛味横行而散带之结,甘味舒缓带脉之急” 。《血证论》又说,“带脉瘀血,宜用甲己化土汤”,即芍药五钱、甘草三钱,以“(甘草)甘入血分而能缓中……得白芍药则补脾,甲己化土故也”而名。临证时,我们按上法调整芍药、炙甘草用量,并根据《血证论》原方加减法加入川芎、当归、桃仁等活血通络之品,以利于祛除带脉的瘀血。
补中气可壮肌肉、主宗筋、引带脉
脾胃不仅主肌肉,还主筋,并引带脉。如果脾胃气虚,肌肉失养而缩张失调可导致腰痛,表现为坠胀性腰痛,病人描述像有东西往下扯,时轻时重,屈伸或活动就会加重,喜温喜按等。
根据“虚则补之”、“损则温之”、“劳者温之”以及“脾宜升则健”的理论,选用善补中升阳的补中益气汤进行加减。方中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人参助黄芪补中益气;白术“治死肌……和中补气”,“最利腰脐,腰脐利则水湿之气不留于肾宫”;甘草补脾益气以“长肌肉”。四药相伍,补中益气而壮肌肉。当归活血通络,且“润筋骨、皮肤”;陈皮理气调中,可使诸药补而不滞;
为使脾胃之力直达腰肾,可以去掉升麻、柴胡,加川怀牛膝、桑寄生、独活、千年健;为加强脾胃主宗筋作用,可合芍药甘草汤;若腰痛重着,“法当去腰脐之湿,则腰痛自除”,可加薏苡仁、白术;带脉虚寒,阴雨天气腰部重痛,兼见 “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可合用肾着汤;如果久痛不愈,当考虑活血通络之法,合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温通督脉可强腰脊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因此,督虚寒的腰脊疼不仅要补肾,更要兼顾温通督脉。清代名医叶天士就指出:“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
他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曾记载了一个腰痛的姓庄病人,经诊断考虑是督脉虚寒导致的。处方:生毛鹿角片三钱(切片),鹿角霜一钱半,杞子三钱,归身一钱,生杜仲一钱半,沙苑一钱,茯苓一钱半,青盐调入三分。”
这个方子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以枸杞子、当归身、杜仲、沙苑子补肝肾,强筋骨,茯苓、青盐引药人肾的同时,首用鹿角片和鹿角霜。可见此方重在补督脉之虚。叶天士认为: “鹿性阳,入督脉”;“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鹿胶补督脉之血” ;“古人每以通络,兼人奇经”。如果督脉虚寒明显,脊背疼痛牵及腰胯,可用《温病条辨》参茸汤(人参、鹿茸、附子、炒当归、炒茴香、菟丝子、杜仲)加减。
慢性腰肌劳损,病变在于肌肉、筋膜,以补中气与调肝血为主,兼以补肾;而腰椎间盘脱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是脊柱本身的病变,则以补肾壮骨、温通督脉为主,兼以补中气、调肝血,以阳和汤合乌头汤加减常能取得满意疗效。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1、寒湿型
1.汤药治疗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可选用的药物包括菊花、天麻、钩藤、黄芩、生石膏、川芎、白芷、藁本、蔓荆子、地龙、全蝎等。肝火比较旺盛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山栀
#用药科普排位赛# 不吃药每天喝柠檬汁就能降尿酸治痛风,这是昨天科普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下不得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常喝柠檬水的人纷纷质疑说自己为什么经常喝不知
中医辨证治痛经摘要: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对于痛经病zhi首先要分辨是经前痛、经后痛或经期痛,其次要弄清月经量的多与少、经色、舌苔脉像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状;疼痛时间、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