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2

横竖都是213
首页 > 期刊论文 > 周易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二x小b姐

已采纳

易学著述十二种(含获奖情况)简介如下: 01、《周易译注》(1989.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各有修订本重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1987.4),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1990.10),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三等奖(1991.4)。此书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撰。全书52万字,对《周易》经传本文进行了全面注释,并将之译成通俗规范的现代汉语,另附有69篇总论、400余则说明,是一部译、注、论三结合的研《易》专著。02、《周易辞典》(1992.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修订版。)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9)。此书121万字,为国内首部个人单独编撰的《易》学辞书。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常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等各类词目凡4608条。书首列易学重要图表29幅,书末附《分类词目表》及《词目汉语拼音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5年6月重版,封面用顾廷龙先生题签,内容颇有校正修订。03、《周易:玄妙的天书》(1996.7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7.6上海古籍出版社简体版,2008.7纳入“国学基础教程”修订版。)全书18万字,选编《周易》经传中最典型内容汇成一帙,分“易喻阴阳”、“易明人事”、“易长于变”,“作易渊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径”等六章进行阐释论述,对于青少年读者研读《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04、《周易入门》(1991.11香港学林书店,1998.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此书10万字,分13个专题介绍易学基本问题,为指导《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门读物。05、《周易研究论文集》四辑(第一辑1987.9,第二辑1989.8,第三辑1990.5,第四辑1990.5,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上四辑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编,共165万字,收入本世纪初至80年代的重要易学论文159篇。第一辑侧重考据学,第二辑侧重象数学,第三辑侧重义理学,第四辑侧重以新的观点研究《周易》。是海内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纪《周易》研究成果的较大型的分类易学论文集。06、《象数与义理》(1993.5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台北洪叶出版社重版。)此书24万字,为张岱年主编《国学丛书》中的一种。着重就历代《易》说中的“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以揭明中国《易》学史上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07、《易经初阶》(1996.1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此书20万字,凡18章,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11章,展示读《易》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外篇7章,分别从文学、美学、史料学等方面阐明《周易》经传的价值。总其内外两篇,皆属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阶梯,故以“初阶”为名。08、《周易与文学》(1997.9福建教育出版社。)此书22万字,围绕《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评析了《周易》经传自身的文学、美学价值内涵,又对《周易》经传之于古代文学乃至文艺理论、美学思想的影响或启迪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探。09、《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1998.8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分为两书重版,一是《历代易家考略》,一是《历代易学要籍解题》。)此书36.6万字,著者在博览精读众多易学著作及其它经史子集群书的基础上,以时代为序,略考历代易学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并着重评析其易学成就;又列述历代易学著作,论定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并着重分析其内容的是非得失。本书对全面了解两千多年来《易》学史上纷繁复杂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进一步拓展、深化当代《易》学研究,有所帮助。10、《周易学说》(2002.1广东花城出版社。)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11)。此书59万字。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原为著者未刊手稿,以行书抄成,引录历代易说近四百家,并参以作者见解,阐述《周易》经传之旨,学术价值甚高。全书之点校整理,凡历八年之久,体例严密,考校精审。11、《洁静精微之玄思》(2003.4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6.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11)。此书23万字。为作者在海内外学术刊物(或出席有关学术会议)所发表的某阶段学术论文之精选。所论多集中于研讨《周易》经传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对《易》义的衍述,有对经传文字的考论,有对历代《易》家的评说,有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对《周易》影响于文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的多角度阐述。本书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各学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学术裨益作用。12、《尚氏易学存稿校理》(2005.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4),及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12)。此书185万字。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校理。全书包括尚氏遗存的书稿五种:《周易古筮考》十卷、《焦氏易诂》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学》二十卷、《易说评议》十二卷,凡六十九卷(书后附录吴承仕《检斋读易提要》一卷、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七卷,合此二种计之,则共有七十七卷)。全书校理,以作者所遗各书稿本为主校本,参取诸类初刻本、续补本、后印本、抄写本以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互为勘订,务使前后一体,条例明晰,卷次贯畅。按,尚秉和先生系晚清进士,曾受业于曾国藩之高足吴汝纶,入民国后吏隐于内务部,兼任京师大学堂国文教习,又讲学奉天萃升书院及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著述甚丰,为现代易学泰斗。此书将尚氏最具创获的易学著述集中整理出版,且校订精密严谨,实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后学。

115 评论

美食大卡

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会。

341 评论

smiley0603

1.研究《周易》的意义及其要领 《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连。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头脑和道家头脑在相当水平上的合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自然”。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道家玄思也。两家头脑的这种合流是有文献依据的,这即是其时玄学家所谓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向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所谓“六经之首”。但真相上,《周易》原来并无所谓哪家的。唯其云云,先秦诸子许多都跟《周易》有所关联。 不光云云,真相上可以说:以后的一部中国头脑史,在相当水平上也是一部《周易》解释史。在汉代经学里,“易学”极为郁勃;董仲舒的哲学,所取于《周易》的观念尤为显着。接下来是魏晋玄学,已如上述。汉唐佛学也与《周易》多所关联,我们只须指出一点:般若学脱胎于玄学,这是众所周知的。至于宋明理学,其中的易学更是蔚为大宗,理学各人莫不治《易》,理学家通常同时也是易学家。直至今世所谓“新学”,《周易》仍然发挥一种基本头脑模式的作用。比喻今世新儒家鼻祖熊十力老师,便自宣称其“新唯识论”乃是“归宗大易”的。 由此看来,欲明确中国头脑文化而不知“易理”,殊不行能。那么,应该怎样研究《周易》?我想,首先要有一种准确的态度。所谓准确态度,我觉得最迫切的即是必须扫除迷信。自80年月“易经热”以来,人们对《周易》体现出几种常见的迷信: 一是“应用的”迷信。思量到《周易》这部书的“筮书”特点,这一点是尤为紧急的。研读《周易》,首先必须制止那种求神问卦、占卜休咎的想法。你读《周易》的目的要是是想从那内中、进而从“神”那里捞取什么利益,诸怎样时升官、怎样发达之类的,那我劝你赶早放下别读了,由于读了也白费。这倒不是说我们读《周易》就没有一点现实用处了,否则我们写这套书来干什么?用处也是有的,但那绝对不是什么神荒诞怪的未卜先知,而是能够为我们的现实生存提供些有益的头脑要领、处理要领罢了。 二是“科学的”迷信。现今学术界某些民心田,有一种很大的迷信,即因此为昔人比今人高明得多。在他们看来,宛如不是山公酿成了人,反却是人越来越变得像山公了。在《周易》研究方面,这种迷信的一种紧张体现是:以为《周易》比克日的科学还科学。《周易》是科学吗?我的回复是断然否认的。我们克日可以用科学的要领去研究它,但它自己并不是科学。我们用科学要领研究它,它就成为了科学的工具,正如我们用科学的要领去研究毛毛虫,毛毛虫也就成为了科学的工具。但是毛毛虫自己仍不是科学。有人以为《周易》比克日的物理学、天文学还科学,听说可以凭它发明新星!这着实是呆子说梦!就以我们所谓的易道“宽大悉备”来说,那也不外是说它属于那种比力抽象的、哲理头脑层面上的工具,而越是抽象的原理,其适用的评释涵盖面虽然也就越大,这也没有什么秘密的。着实,这恰恰说明确《周易》乃属于人类从前的一种尚未充实剖析的观念形态。 三是“历史的”迷信。《周易》内中涉及到不少历史质料,子女关于《周易》的传注也涉及许多历史质料题目。其中虽然也有可以归入“信史”的,但是绝对不行迷信。比喻《系辞下传》有一段说,历史上的许多发明都是“取诸”《周易》某某卦的,这就不能说是史实。又如传统以为,伏牺发明确八卦,文王又推演为六十四卦,又和周公一起为之系辞等等,这些也都未必可信。当年顾颉刚老师提倡“疑古”,现今李学勤老师则又提倡“走出疑古时期”,自己都是不错的,但容易被人们拿来走向极度,一“疑”就疑到了一无是处,一“走出”就走到了句句是真理。近来学界的偏向,就通常是后者。《周易》文本简直要被神化了。 在我看来,克日研究《周易》,应有三项基本使命:一因此文献考证为基础,二因此义明确释为偏向,三因此头脑转换为宗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前者是后者的工具、凭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目的。仅就其中的文献考证一项来说,也有三项基本使命:其一,文献的搜求,这属于目录学的领域。就克日的情况来说,尤其要细致出土文献的搜集。其二,文献的判定,这属于版本学的领域。在这方面,有大量事情须要做。其三,文献的释读,这属于考订学和训诂学的题目。只有在准确、正确释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义理的阐释。 而我们终极极的目的,则应该是对《周易》头脑举行今世转换。普通地讲,这也即是承袭与生长、创新的关连题目。《周易》终究是昔人的头脑,要是现成地搬来用,未必适当于克日的情况,更不用说它肯定是没有到达今世头脑水平的了。但就文化的传承来说,我们又有责任使它的某些具有恒定价钱的观念、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这就须要举行今世转换。在我看来,《周易》头脑的今世转换,必须与今世的头脑款式讨论起来,具体说来,即是必须细致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西方现今世头脑的对接。否则,《周易》的哲理就永世不外是博物馆内中的老骨董,只能供人观赏罢了。 着是有一部分 .... 网枝 给你...

2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周易研究论文

    易学著述十二种(含获奖情况)简介如下: 01、《周易译注》(1989.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各有修订本重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

    横竖都是2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周易论文哪里投稿

    个人独特的易学观点,学术观点明确,都可以发布,可以联系学会客服就可以了 有专门的专家组审核,审核通过就可以在中国易经研究学会官网首页展现!

    飞雪樱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周易论文开题报告

    一 培养目标1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深哲学理论素养,热爱祖国文化,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际工作者。2 、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

    斗真山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周易论文

    周易渊远流长,精深而博杂,然其总论莫过于孔子作的传《十翼》。现代也有白话文的,总之见仁见智。

    有前有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周易研究杂志编辑部

    河南许昌。康宏易,字宝诚,中国易学界著名学者、周易研究家,中国著名的命理及易学专家,1951年5月出生于河南许昌,三代周易学术传承,2002年任交通大学中国易学

    MissAlice120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