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sy有福相
看这篇论文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提出要培养学生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要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用历史材料解释历史。这就要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以严谨、批判的态度对待历史,坚持实事求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证据意识;培养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证据意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产生探究思维,善于去探究证明事物的真实性,辨别所需要史料的真伪,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历史证据意识的概述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历史证据”既属于史料又区别于史料,它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指能够对某个历史问题有论证价值的历史材料,是一部分史料,而不是该课题所研究的全部史料,它能够使历史事件清晰,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历史证据意识则是指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个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者材料的一种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要求 历史的本质属性是“真”,因此历史知识是否真实可靠,就要看考查它的证据是否可靠充分,作为中学生,要勇于追求坚实可信的史料证据,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辨别真伪,最终获得能够证明历史真实性的史料,切不可盲目地记忆历史结论,要有依据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要求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学生历史课程标准由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体现出证据意识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历史教学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事实,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倡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3.培养学生证据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一直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而树立学生重证据的意识,就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重视科学文化的基本素质教育。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策略 1.教师要提高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主要通过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讲述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重证据的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历史是发展的、前进的,是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要靠证据来证明,比如在讲原始周口店人时,要告诉学生化石是其主要证据,通过考古工作者发现化石来判断原始人居住的部落以及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选择“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讨,积极思考,并保持开放自主,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延伸,从教材到史料,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学生直接接触承载历史信息的史料,把《中央日报》《解放日报》和《大公报》等不同媒体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进行研读,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并结合报纸的办报背景,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在阅读史料的同时也要关注史料的背景,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历史话剧的表演,使历史事件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供学生体会和思考,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就签订条约一事,可以编制成历史剧,分配角色如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进行排练,搜集资料进行编写,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切实地感受历史人物内心的独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历史博物馆或者历史遗址进行考察,搜集故事传说,补充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考察能力。 2.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影视资源 当前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因此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图片和材料都是从具有可信度高的史料中筛选而来的,并且符合当时的学习阶段,框架清晰,历史时间顺序安排合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通过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重证据意识。 在学习历史课程中,教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重证据意识,善于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搜集史料、阅读和运用史料,不断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左左颜色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人文学科,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的再现和还原。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立足真实”、“追求真知”、“体验真诚”,走进求真的教学,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现在历史。
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即让学生树立“凭证据说话”的理念,这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思辨意识和思维品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本身要有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是借助于史料、教师的语言间接地表达历史,帮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乃至历史智慧。
这就是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历史叙述和评价的证据意识,将凭证据说话贯穿于叙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品评历史人物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其次,合理选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史料文献等资源,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时,我就依靠大量真实的历史照片和粮票布票等实物,让学生结合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受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又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在分析港澳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这个问题中,我就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文献纪录片,让学生找出反映或印证教材中该知识要点的时间、事件、情节等。
这样做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也培养了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最后,撰写历史小论文,教导学生要言之有据。
例如,在学习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后,对于拿破仑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他的评价,我就让学生以《我心中的拿破仑》为题,写一篇小的历史论文,但同时我会告诉学生,你要有证据证明为什么你心中的拿破仑是这样的。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的慢慢形成。
找几本书抄抄就可以了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等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于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风俗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
刘姓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刘雨汐,谐音“刘禹锡”。 我们常和她开玩笑:“你是一个大诗人,以后成名了,要请客呀!”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 于是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
我四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