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志泉额
于文化力的问题,可以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在研究这个课题当中,我觉得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为什么说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呢,我在序论里面,从七个方面讲到了,为什么说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其中第一点就是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永恒的动力。为什么说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呢?因为文化是软实力,但是它不是软实力的全部。那么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比如说有社会文化、政治价值观以及外交政策等等,那么在软实力当中,什么是软实力的核心呢?我觉得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力到底有多大?我在序论里面讲到,文化力的影响是无边的,是无形的,是无限的,是无极的,是永恒的,因为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说它是核心还有两点理由,一点就是说文化力能够在软实力当中起主导作用。在硬实力当中,它能起到先导作用,一个主导作用,一个先导作用,就构成了它成为核心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我的一些基本想法,讲起来很长,因为我从六个方面讲了这个,这里面我就不再多谈,因为书里面全有,我就不多说了。【主持人】王社长,据我们所知,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是出版教育图书类为主的书籍,这次怎么会转型出版《文化力》这本书?您是赞同作者的观点,还是觉得这个书会畅销?【王明舟】我想可能对北大出版社的定位还不太全面,北大出版社作为一所大学自己主办的出版社,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这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明确了我们的办社宗旨--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教育出版仅仅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学术出版,特别是文化传播方面,应该说北京大学出版社也是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一直在长期不懈的坚持,所以我想北京大学出版社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传播机构,也是一个学术传播机构。当然,我想高部长也是北大的教授,也是我非常尊敬的我们这个行业的老领导了,我想北大出版社对高部长有这么一本力作以后,确确实实我们是非常兴奋的,非常荣幸有机会跟高部长合作出版这个力作。在两年多以前,我去访问欧洲的一家著名大学出版社的时候,我跟出版社的高层有一个对话,包括到现在一直对我震撼很大。我想在西方的这些出版工作者,他们是怎么看待政治、文化,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讲了一段话,他说:中国不是最讲政治吗?我认为,你们根本不讲政治,至少我们比你们讲政治。我就想进一步的问他,我说怎么理解您这句话?他讲:文化是政治,语言是政治,我认为你们,特别是你们中国的出版人对文化的重视,对语言的重视,对你们民族文化的重视,对你们民族语言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跟我们做的还有很大差距。我觉得西方的出版者他们看的非常的深远,这也是北大出版社非常愿意努力的为高部长出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理由。【主持人】高主席,我们知道这本书涉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比如说像“文化元素力”、“文化钝感力”、“文化孵化力”、“文化安全力”、“文化破坏力”这些观点都非常新颖,那我们现在有很多电视节目主持人常常出现一些念白字的现象,您怎么看?这个应该算什么力?给您什么启发?【高占祥】我在“文化元素力”这一章里面讲到了一些文人,一些干部不重视、不认识“文化元素力”的重要性。常常念错了一些东西,读错了一些东西,我接触当中,不能说许多干部,有相当一部分的干部做报告当中,常常有一些别字、错字,刚才你说了,有一些主持人也常常有读白字、错字的现象,因为中国的文字很多,我觉得是世界上各国文字里面最多的。我们现在一般的人,比如说中学生、高中生、大专、大本,估计着也就是读上三五千字,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五万五千个字左右,现在一般的大学生,一般的高中生也就是三四千字、四五千字,也就是说他掌握中国的汉字元素,也就将近1/10,或者不足1/10。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读一些错字、白字、别字也是难免的,所以有时候有一些播音员播错了一些字,我就是说包括有一些文化干部,甚至有的学者也照样写一些白字、错字,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文人,如果不掌握中国文化的元素,那是一件很不应该的事情,有的干部在做报告的时候讲,某人某人造诣很深,说成“造旨”很深,梅花绽放读成“梅花定放”,月落乌啼读成“月落鸟啼”等等这些啼笑皆非的现象不少,这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忽视了文化的元素力。忽视了文化的元素力,特别是主持人在空中的大课堂上读错。【主持人】看来以后我们还要加强学习。您在书中也提到了很多,像文化安全力、文化孵化力、文化钝感力等等一些概念,能给我们的网友稍稍解释一下吗?【高占祥】这里面文化孵化力、钝感力、安全力、先导力、永恒力等等,有些个都是过去不常提的,过去不常提人们就听的比较生疏,所以在这本文化力当中,一共写了21章,写了21种“力”,为了解决刚才主持人所提到的这个问题,我就在每一章的前面写了一篇导读,这个导读就是解释为什么叫文化元素力,为什么叫文化钝感力,为什么叫做文化安全力等等,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说我在导读上写的这些文章,那么这里头既然问到了,我可以简单的说一点,比如说“文化钝感力”,过去我很注重“文化敏感力”,就是在知识的海洋当中,不仅仅有“文化敏感力”,而且有“文化钝感力”,那么“文化的敏感力”只有与文化的钝感力相结合,才是一种深刻的思考,才是一种智慧,一种品德、一种修养,如果没有这种修养,过于敏感,那么文化界如果过于敏感,那就要出很多的问题。人际关系当中,过于敏感也容易出问题,包括夫妻之间,我写《咏荷诗五百首》当中有一首诗,就是通过写荷,写朦胧,写钝感,写的荷花,我写的词句就是“遮天避日为无涯,远看南分夜雨花,恩爱夫妻视如此,事事清楚就分家”,文化钝感力是一种大智若愚,而不是麻木不仁,更不是呆头呆脑,所以文化钝感力讲的是一种大智慧。【主持人】您提到“文化钝感力”对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指导。王社长,您怎么看“文化安全力”?【王明舟】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讲安全非常重要,因为涉及到一个民族能够独立、能够生存,经济的安全当然也非常重要,我想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那么我想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安全越来越被各个国家所重视,我们国家也是非常重视,刚刚结束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也在十七大的报告里面提出了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文化的安全我觉得要从几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说我们把西方的文化全部照搬到中国来的话,若干年以后,大家设想中华民族还是不是中华民族?当然,我想强调文化安全,绝不以为着对西方、对外来的文化不学习、不借鉴,但是我想学习和借鉴必须要在我们吸收的情况下,能够有机的融合到我们民族文化中间,这样讲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融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我想不光是中国,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文化的安全的重视也是非常强调的,高部长在这本书里面也介绍了加拿大和法国是如何重视、保护、发展他们的民族文化的,我想这一点,恐怕是我们所有的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文化安全,我想,我们的民族仅仅是靠经济的发达还不足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经济发达的同时,同时我们的文化也能够发达,这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通俗文化是文化金字塔的地基【主持人】我们知道,近年来各种历史的文化题材书籍非常畅销,这种现象是不是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这种现象跟“文化力”有没有关系?【高占祥】这几年可以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可喜的现象。跟“文化力”是什么关系呢?我在这书里面曾经讲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力之源”,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的“文化力”的提升,所以我们提升“文化力”,倡导“文化力”,使“文化力”得到发扬,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可以说有很多思想是永放光芒的,但是传统文化当中,也有一些糟粕,正确的态度就是毛主席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中华文化如果做一个不大准确的描述的话,我觉得中华文化有三个圈,第一个核心圈,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个圈就是民族民间文化,第三个圈就是现在的时尚文化。这三个圈互相融合、互相倚靠,形成了我们中华的文化大圈。所以说,现代文化的“文化力”都离不开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是一个静静的山脉,而是一个流动的长河,它只有不断的注入时代新的基因,不断的吸纳外国先进的东西,才能使我们民族的文化长河不断的奔腾向前,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力”永远朝气蓬勃,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这个问题我就简单的说这些。【主持人】那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王社长认为最应该尊重的态度是什么?【王明舟】我觉得我非常同意刚才高部长讲的话,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但是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是没有发展的继承,一定是要采取一种科学发展,用这样发展的观点来继承,继承的同时,对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要在吸收的基础上借鉴,高部长的话我觉得非常的赞同。【主持人】高主席,您刚才提到了文化,也包括时尚文化这一块,现在包不包括现在很流行的通俗文化?比如像网络歌曲等等?【高占祥】现在对通俗文化呢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通俗文化是我们当今应该是非常重视的问题。通俗文化就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大众文化,那么现在的流行歌曲,现在的通俗小说等等,有很大的观众,甚至于观众群很大,特别是青年包括一些少年。凡是青年、少年喜欢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简单的来否定它,应该研究它,青年为什么喜欢它。那么在通俗文化当中,可以说这里面有很多好的东西,有人把通俗的文化作为低级文化,我不那么认为,通俗的文学作品当中有优秀的作品,高雅的,所谓文艺门类当中也有低级的作品,所以说不能够以某一个文艺品种来划分谁高谁低,而是应该看其具体的作品。通俗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就是因为它通俗,甚至于雅俗共赏,这里面有一个观点,就是通俗不等于庸俗。我们要通俗而不要庸俗,那么在通俗文艺当中、文化当中,我们有没有庸俗的东西?有。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一些庸俗的东西而就把这种文艺门类打入地下,这个不行。你要允许有庸俗的东西出现,因为什么呢?如同你如果不允许泡沫文化,那你就出不来永恒的,如果你草都不允许长,就出不来好的禾苗。因此,我们应该有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和土壤。【主持人】王社长怎么看待通俗文化的“文化力”?【王明舟】我觉得是这样的,文化实际上也是一个金字塔,总是有从底层到高层,我不知道这个对不对,通俗文化我觉得还是宝塔的地基,或者是宝塔的基础的地方。【高占祥】这个比喻很好,塔基宽厚,自然就有塔尖,金字塔就会出来。您这个讲的非常好。【王明舟】我觉得如果没有通俗文化的话,也很难产生高雅的文化,也不能成为空中的文流,没有基础的东西。这个在十年以前一直在争论的一个,所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我感觉当时一个比较主流的看法,好像觉得社会效益好的出版物一定是经济效益比较差,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就要打一些折扣,我是一直反对这个观点的,我觉得就一条,我们一个《雷锋的日记》影响了几代人。如果从作者的角度来谈,雷锋肯定不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文人,单纯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恐怕应该层次不是很高,比较实在,境界很高,但是从文学的角度应该说不是很高的。那我想他的经济效应非常好啊,发行了那么多册,几百万册,你能说它社会效益不好吗?所以我想每个层级上都有优秀的作品,每个层级上面也都有一些垃圾,或者是一些比较平庸的作品,所以我觉得不应该排斥通俗文化。那么延伸到学术上,它也是一样,我觉得如果说中国的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如果没有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那我觉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会停留一个口号上面,不能成为一个实际,我觉得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目前,我们全民的文化素养还是比较低的,包括在发展中国家里面,在一些经济发展程度不如我们的一些国家里面。文化大发展首要解决文化自觉问题【主持人】两位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可以说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现实问题,两位对此有什么认识?请高主席先谈一谈。【高占祥】这次锦涛同志讲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个讲话发表以后,文化界兴高采烈,在报告里面只有一处提出了掀起新高潮,而且是大发展、大繁荣。当然,这里面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文化自觉问题,就是对文化的认识一定要有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要看到文化对于经济的依赖性,而且要看到文化对于社会的先导性,对于经济建设的先导性,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对社会的先导。所以,认识上去了,它的地位上去了,其余的文化投资等等的就相应的得到解决。从我们国家来看,现在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道上,两个车轮,一个就是文化事业,一个就是文化产业。中央曾经提出,使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这样就能够使得我们国家文化建设不断的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次讲完了以后,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会有一个新的发展,会形成一个新的高潮,如果不这样做,中国经济要受到影响。那么我领会,中央为什么提出要掀起一个新高潮?就是因为改革开放这30年来,经济发展很快,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经济的巨人,形容词,那么这个巨人,经济这条腿长,文化这条腿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难以在奔向小康的大路上走得更快。【主持人】王社长觉得中国的崛起在文化发展方面还需要哪些努力?【王明舟】高部长已经谈了很多,我想补充两点,我感觉中国文化的发展,在普及和创新方面必须做出新的升级。第二点,我们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优秀的文化向世界更好的传播方面,我们用文化业的行话讲,走出去战略必须要有战略部署。后一个观点我想稍微的展开一点,其实中华文化在境外的传播,国家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去年的时候,是一个美国来华的访问学者一起吃饭的时候,这个人娶了一个中国太太,应该说对中国非常友好,但是吃饭的时候,我们说点一个酱驴肉吧,他就抗议,下面一句话说的比较重,说你们中国人太野蛮了,他说我知道,“叫驴”就是你们的吃法是把活着的驴拿进来,一刀一刀的切开吃。我说不是这样的,“叫驴”是分公、母的问题,他说哦,原来是这样的。尽管我们经济有这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在文化上面还远远没有话语权,或者说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基本上还是建立在非常模糊的状态,不了解,那么不了解,就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很多杂音噪语,有了这么多的杂音噪语就对我们国家不利,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的把“走出去”做好,这样我们才能占据主导地位,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发展下去。【主持人】现在曲解历史文化的现象很流行,文化泛娱乐化成为当下的态势,对优秀的文化有极大的杀伤力,对此两位怎么看?【高占祥】在戏剧、历史、小说、文学等等,现在也好、过去也好,常常有一些与历史不相符合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应该怎么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术问题。比如说历史的戏剧和历史的小说,还应该在允许它在真实的基础上,在一些个细小的细节问题上,允许它进行一些虚作,他作为一种艺术作品。但是现在有的就跟历史差的太多了,把历史的基本事实如果搞错了,对后代的影响是无穷的。因为许多人都是通过戏剧、小说、影视等等来了解历史,因此,我们的作家应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感来对待这个问题。那么也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对于一些历史问题可以做一些重新的思索、思考,但是这种思索、思考不应该成为我们颠覆传统文化的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东西。有一些是带有颠覆传统文化的色彩,我觉得这一点也是要特别注意的。传统当中的优秀的东西要弘扬,糟粕的东西要剔除这是应该的,但是如果把历史的一些真实的、优秀的东西,或者说历史人物给颠覆了,那常常会造成一种悲哀,会造成一种混乱。因此,这个问题需要做具体的分析。【主持人】王社长对于这种戏说历史,文化按泛娱乐化现象有什么看法?【王明舟】戏说也好,泛娱乐化也好,首先必须建立在非常严谨的基础之上,包括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面,有一些文学的创造,我觉得更好的为广大观众服务,我个人观点觉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歪曲历史,甚至对一些已有定论的东西具有颠覆性,提出这样的结论,我觉得如果没有新的严谨的理论依据,我觉得是很不严肃的,同时我想对于我们下一代的成长恐怕也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个人虽然对一些戏说,当然是建立在严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戏说我不反对,但是我不太赞成。【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请教两位,最近看到国外报导说未来增长最快的产业,包括电子化的出版,在十年内无纸时代就会到来,不知道北大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王明舟】时代在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文化时代,我想北大出版社确确实实在做这方面的思考。但是讲进入到无纸时代,这个不应该理解为绝对的没有纸的时代,互联网发展以后,我记得十年左右的时间,国外的出版界也跟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到传统出版、纸业出版会遭到多大的冲击的时候,我们请西方的一些出版家估计,传统出版基本上被颠覆的时候我们还能活多长时间?他们说大概五年。另一个也马上反对,说不不,大概要七年,那我想十年过去了,传统出版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个国家也包括在欧美发达国家,传统出版没有明显的下滑,当然,随着其他经济环境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传统出版有升有降,那么再早一点,当时比尔盖茨提出来无纸化办公,当时他说以后不需要纸了,报告也不要纸了,事实上过去了几年以后,一个现实的统计是纸业的使用量是增加而不是下降了。但是我想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新型的一种出版实实在在的增长非常快,那我想在未来的十年以后,应该会达到一个比较崭新的一个阶段。现在传统的出版社会面临到一个转型,所以我想北大出版社正在做这方面的思考。【主持人】高主席怎么看待没有纸质书可读的时代?【高占祥】王社长是搞出版的行家,有他的看法,我对这方面没有过多的思考和研究,但是我的出身是一个印刷工人,我在印刷厂里面干了将近20年,我对纸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我曾经写《文房四宝》的时候第一个写的就是纸,它已经成为四宝,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种无纸的读物会越来越多,但是我想不管是再过五年、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这种无纸的书,读书也好、书也好,我想是不可能全部把纸消灭了。这种有纸的书会永远存在,只是一个量而已,如果说书都没有纸了,印出来的东西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装饰,是一种生活当中、视觉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我的书房没了,我就觉得我的家没了,将来不是说是看不着书了,都是一台电脑了,那我会感觉到精神上的空虚和不习惯,当然,再过五代、十代的人他的习惯会改变,但是我想,这种电子读物,无纸的书肯定会越来越多,但是有纸的书永远不会消灭,这就是我的一种愿望,或者说一种理想
中艺古典家具
1.追星不能无底线
这个标题,出自人民日报的微博评论。当下,娱乐圈呈现炮制“虚假繁荣”的现象,数据造假、花钱打榜等乱象,层出不穷。这些,都违背了追星的初衷,是无底线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不能任其肆意发展,应该防范和打击。
2.追星当有规则意识
追星中,粉丝“代拍”导致航班延误,电影“锁场”、网络“控评”、互泼脏水等不良现象,侵害着流行文化的正向价值。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追星,都不可任性而为,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确保文明秩序,惟其如此,才能长远。
3.用文明指引追星行为
当下,追星中存在一些无序、失序乃至无视社会规范等现象。比如,粉丝互撕,骂战,二二七事件,都折射出部分粉丝的非理性行为。对于这些行为,需要管理部门、媒体和偶像一起行动,用文明礼仪加以引导,使其步入正常轨道,进而为文化市场注入更多创造力和正能量。
4.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这个标题,出自人民网评论。说明追星要理性,不能盲目。要知道,追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为了追星不惜请假、旷工,这就属于盲目追星。因为追星而把自己的生活搞乱,是本末倒置,最终也会得不偿失。
5.有“我”,追星才能不迷航
这个标题,出自人民网夜读专栏。我们可以追星,但不能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我。换言之,粉丝可以入戏,却不要沉溺。保持自我,保持理性,才会有一个独立的主体,这样,追星将永不迷航。
关键词: 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的方式,通过戏剧
点我名字,见 我空间博文,有说明,希望能帮助你 点我名字,见 我空间博文,有说明,希望能帮助你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它是一种篇幅短小(一般在30秒到5分钟之间)的微型电影作品,一般来讲投资规模在几千元人民币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制作周
2015最新韩剧推荐排行榜之MBC水木韩剧《她很漂亮》 主演:朴叙俊、黄正音、高俊熙、崔始源剧情简介:黄正音饰演的女主角过去拥有出众美貌长大后逆变成 “炸弹女”
娱乐杂志有很多啊!比如说有泡泡娱,闪闪,星周刊。这三本都是比较综合的娱乐杂志,这些杂志我家里都堆成一座小山了!还有一些就是:《当代歌坛》《歌迷大世界》《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