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拉米酥
怎样写好一篇论文: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听风者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
1993年的冬末,八十九岁的张蕙兰最终还是没能抗过病痛的折磨,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弥留之际,她用颤巍巍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遗愿:希望去世后可以葬在丈夫杨虎城的身边。
张蕙兰的子女们都知道,烈士家属死后是不被允许埋在烈士陵园的。但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子女们还是慎重地向陕西政府提出了这项“违规”请求。
没过多久,陕西政府便同意了这一请求,那么,陕西政府为什么会为张蕙兰破例呢?她的身上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张蕙兰是陕西蒲城孙镇人,父亲张养清是一名中医,家里开着一间不大不小的药铺。
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也是孙镇人,后来嫁到了离娘家有十公里远的甘北村,然后生下了杨虎城。
长大后的杨虎城很早就加入到革命队伍,还曾在张养清的药铺里处理过伤口,二人因此结下莫逆之交。
1914年,已经退伍返家一年的杨虎城,因为召集村民打死恶霸李桢,惹怒了与李桢有腌臜事的官府,被迫离家。
杨虎城的离开给孙一莲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身体骤然倒下,不得已回到了娘家养心修身。
张养清得知孙一莲的情况后,时不时会抓点药来看望,和孙一莲聊聊天。
但毕竟张养清是一位男子,而且还要忙着药铺的事情,因此,后来他就让自己的闺女张蕙兰代替他去给孙一莲送药。
十几岁的小姑娘正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时候,且张蕙兰乖巧能干,孙一莲对张蕙兰极其喜欢。
一日,孙一莲与家人闲聊提起张蕙兰,满口称赞:要是蕙兰能做我的儿媳妇就好了。
不知怎么的这句话就传到了张养清的耳朵里,张养清本就很欣赏杨虎城,能亲上加亲自然是锦上添花。
1916年,张养清就将懵懂的张蕙兰送到了杨家,并对孙一莲说:当不成媳妇也可以当个女儿,实在不行是个丫鬟也成。
凭着孙一莲对张蕙兰的喜欢,怎么可能委屈她做个丫鬟呢。
次年,孙一莲让小儿子杨茂三将已经成为了陕西靖国军左翼军支队司令的杨虎城喊回了家。
杨虎城怎么也没有想到母亲会找来一个比自己小了11岁的媳妇,况且他已经有了一位妻子:罗佩兰。
杨虎城与罗佩兰于1916年成为夫妻, 正处于新婚时期。
而对于张蕙兰这门母亲单方面认同的婚事,起初杨虎城的坚决拒绝的。
但杨虎城低估了母亲对张蕙兰的喜爱,也没有想到张养清即便知道自己已经娶妻,仍然愿意将小女儿嫁过来。
面对母亲和好友的执念,无可奈何的他只好娶了张蕙兰。
1919年,年仅15岁的张蕙兰嫁给了26岁的杨虎城。
婚后,杨虎城还不太能将张蕙兰当做妻子来对待,加上战事吃紧,两个人并没有相处多久,杨虎城就回到了部队。
回到部队的杨虎城本想继续带着罗佩兰奔波于战火之中,但不料罗佩兰怀孕了。
同时,杨虎城也接到了上级命令:尽快带领部队抵达 陕北榆林 。
有孕的罗佩兰自然不可能跟着部队前往榆林,思前想后,杨虎城决定将罗佩兰送回老家,拜托张蕙兰照顾。
身为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自然很是高兴怀着孕的罗佩兰的到来,但另一方面,她也很担心罗佩兰与张蕙兰之间是否可以和平相处。
实际情况是,张蕙兰对罗佩兰的到来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还与孙一莲一样很是欢迎。
罗佩兰一进家门,张蕙兰就请她上座,并按照旧礼敬茶: 姐姐,请喝茶。
张蕙兰的态度显然也是出乎罗佩兰的意料,一时之间愣住了,还是孙一莲在一旁提醒,罗佩兰才接过了这杯改口茶。
罗佩兰的整个孕期都是在张蕙兰的精心照顾下度过的。
1922年的最后一个月的中旬,罗佩兰顺利生下了她与杨虎城的第一个儿子。
家里每个人都非常开心,第一时间就写信给杨虎城。
十二天后,得知罗佩兰安全产子的杨虎城往家里寄了信,为自己的长子取名为 杨拯民 。
两年后,杨虎城从家书中得知杨拯民已经会开口叫爸爸了,心潮澎湃的他迫切希望能见一见儿子。
想着儿子自出生还没有见过爸爸,罗佩兰便想随了杨虎城的意,带着儿子去找他。
但那时的蒲城北面的多个县城具在北洋军阀的管制下,且通往榆林的路上要途径延安、绥德、米脂等多有土匪的地方。
仅凭罗佩兰母子二人是不可能见到杨虎城的,这时张蕙兰就站了出来,提出陪同。
将家里的事物安顿好后,张蕙兰带着罗佩兰和杨拯民出发了。
别看张蕙兰未曾出过远门,但她也是极其的心思缜密和胆大。张蕙兰想着既然北面之路多危险,那就绕道而行。
两个女人加上一个稚儿先是向东到达山西,然后从韩城禹口接着东行到晋南。
再顺着汾河北上,途径太原等地,最后顺利进入榆林。
罗佩兰母子在张蕙兰的照顾下耗时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平安见到了杨虎城。
见到儿子的杨虎城在激动之余也不忘向张蕙兰表达了谢意。
毕竟,如果这两年来罗佩兰母子没有张蕙兰的照顾和陪伴,杨虎城也不会没有后顾之忧坚守在阵地上。
在榆林待了没几天,张蕙兰便向杨虎城提出了辞行。
虽然杨虎城有挽留张蕙兰,但她的心里终究还是放心不下在老家的婆婆孙一莲。
随后在杨虎城安排的两位士兵的护送下,张蕙兰回到了蒲城。
两年后,罗佩兰再次怀孕。
与大儿子杨拯民出生时的情况不同,这一胎,罗佩兰是在跟着 部队转战关中 的路上生下的。
女儿 杨拯坤 的出生让罗佩兰元气大伤,身体一下子垮掉。见此,杨虎城只能忍痛将罗佩兰母子三人留在了 三原县东里堡 。
不幸的是,罗佩兰被确诊为传染性极强的肺结核。为了不让儿子杨拯民被传染上,罗佩兰将其送回蒲城,再次由张蕙兰照看。
说来张蕙兰的生活也是充满了苦涩,安稳的日子还没过上两年,就得逼着自己带着这一老一小躲避追捕。
1926年的春天, 杨虎城带着五千人冲进了 西安城区 ,与驻守在此地的陕西督办李虎臣一同抵抗刘镇华的十万镇嵩军。
有杨虎城和李虎臣坐镇的西安并不是那么好拿下的。
为了赢得胜利,刘镇华派出人手在杨虎城的老家大肆搜索孙一莲和杨拯民的踪影,但始终是无功而返。
因为张蕙兰早已带着二人来到三原县东里堡,与罗佩兰汇合。
令张蕙兰痛心的是,罗佩兰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咳出来的全是血,感觉随时都会离去。
而罗佩兰认为,东里堡仍然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罗佩兰对张蕙兰说: 拯坤太小,我将她送去了一户村民家。你带着婆婆和拯民继续跑,越远越好。
至于我,你就别管了。真有那一刻,我会自行了解,绝不拖虎城后腿。
对于罗佩兰的病情,张蕙兰无能为力,她能做的,就是听从罗佩兰的建议,带着婆婆和杨拯民继续东躲西藏。
10月份,苦苦死守在西安的杨虎城终于等来了冯玉祥、于右任的支援,胜利就在眼前。
张蕙兰带着祖孙二人又回到了东里堡,四岁的杨拯民还不知道,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罗佩兰。
一日,罗佩兰无意间听到镇嵩军在西安城外垒砌炮台,准备最后一搏的消息。
罗佩兰十分担心还在城里的杨虎城,情绪一波动过头便昏了过去。
醒来的罗佩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她撑着一口气将两个孩子托付给张蕙兰后,便断了气。
11月27日,西安历时八个多月终于安全了 。但这一战,西安城中的荷花池里出现了三万多具无土覆盖的尸骨。
在悼念完英魂后,无颜面对西安人民的杨虎城带着参谋曹润华和两名勤务兵隐居在富平县的一个朋友家里。
杨虎城的“消失”引起了两方人的注意。一方是久久等待杨虎城归来的家人,一方是仍旧需要杨虎城上阵杀敌的国民党政府。
为了让杨虎城献身,国民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下令:所有报社必须报道罗佩兰去世和杨虎城母亲寻儿的文章。
果不其然,在罗佩兰的葬礼上,穿着黑袍的杨虎城出现了,不可置信的扑倒在棺材上,悔恨不绝。
于右任也参与了这次葬礼,但他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杨虎城回到部队里。
因而他送去的挽联上写着:“有灵为我促杨虎,多难思君吊罗兰。”
葬礼结束后,杨虎城再次陷入纠结中,国家需要他,亲人也需要他,他哪一方都割舍不下。
且杨虎城心中还压着一块大石头,那就是如果他再次加入到战争中,能否确保西安那三万尸骨的悲剧不再发生?
罗佩兰已经去世,各种烦心事堆在一块的杨虎城只能找张蕙兰吐露忧思。
杨虎城本以为张蕙兰给不到他什么有用的建议,却没成想张蕙兰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
张蕙兰在明白杨虎城的心事后,哭着说: 是我爹看错了人,以为你是个英雄,其实是个懦夫!
你让那三万牺牲的人知道了会不会心寒,我们娘几个四处颠簸不也是为了让你安心打仗?
是我嘴笨,如果佩兰姐还活着就好了,她两三句就能说透你。
张蕙兰的这一番话字字砸在了杨虎城的心坎上,他似乎第一次认识了眼前这位与之相处不多的妻子。
1927年,杨虎城成为了 国民军第十军军长 ,在这里他认识了在十军做宣传工作的谢葆真。
彼此欣赏的两个人很快陷入热恋,且相识不足一年便在 安徽太和 结了婚,婚后不久谢葆真生下了杨虎城第二个儿子杨拯亚。
但这个儿子在出生不久后,就因为杨虎城的部队调动,在转移过程中被留在了南京,托付给了杨虎城的一位胡姓部下照看。
到了1929年,杨虎城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了 胶东地区 。而此时在东里堡的张蕙兰等人正处于四周都是土匪的危险中。
为了安全起见,张蕙兰一行人只好决定离开潼关去依靠杨虎城。
而孙一莲年事已高,不宜再经历长途奔波,与小儿子杨茂三转去投奔亲戚。
当张蕙兰带着两个孩子来到 莒县 ,站在杨虎城面前时,双方都十分激动。
对于谢葆真的出现,张蕙兰仍然没有丝毫意见,因为她看得出谢葆真将杨虎城照顾的很好,这就足够了。
张蕙兰在莒县住了十来天后,杨虎城决定让副军长、参谋长外出考察。
因想着张蕙兰和拯民、拯坤都还没有好好看过这个国家,便想趁着这个机会带上这母子三人好好享受一番。
但在那个战争四起的年代里,张蕙兰哪里能安安心心的享福呢?
张蕙兰一行人先去的南京,她听闻谢葆真的第一个孩子因着杨虎城工作繁忙的缘故,还一直被寄养在这里,就想着去看一眼。
没成想看到了一个高烧不退、患上白喉的可怜小娃,张蕙兰的心都要碎了。
张蕙兰在医院不眠不休照顾了杨拯亚好几天,但这个孩子还是逃不过夭折的命运。
张蕙兰再伤心也还是不能耽误一行人的进程,快速收拾好心情后,张蕙兰和孩子们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们又差点遭到了抢劫,出于安全考虑,一行人再次转移,去到了杭州。
恰巧赶上了杭州进入雨季,自小在干燥的北方长大的拯民适应不了湿润的环境,居然感染了肺部。
张蕙兰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回去找杨虎城,夫妻二人一起将拯民送到青岛治病。
张蕙兰要照顾生病的拯民,就难以分心照顾拯坤,杨虎城便将拯坤交给谢葆真看护,而他自己必须立刻投入到战斗中。
九月, 杨虎城需率部队移防到河南南阳,带着女儿拯坤终究不方便,且拯民的 健康 已经稳定,便将拯坤又送到了青岛。
1930年冬季, 杨虎城在西安暂时稳定了下来,且与谢葆真又有了他的第二个儿子 杨拯中 。
杨虎城认为是时候将张蕙兰母子三人接到西安过安稳日子了。
1931年初 ,张蕙兰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西安,在长巷公馆住了下来。
次年,张蕙兰终于在与杨虎城结婚十三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杨虎城的第三个儿子 杨拯仁 。
可惜,随着 1936年西安事变 的发生,杨虎城的的母亲被敌人掠去,虽然救了回来,但身心到底受到了磋磨。
而在西安事变结束后,杨虎城的心脏经过长时间的负荷也发出了危险信号。
此时,谢葆真正和拯民、拯中在北平忙着俩孩子上学的事情,家里能顶事的就只有张蕙兰一人。
于是,忙着照顾杨虎城的她却忽视了亲生儿子拯仁的 健康 。
即便拯民特意从北平赶回来,以最快的速度将弟弟送往医院,但还是为时已晚。
张蕙兰彻底扛不住了,儿子的去世让她精神村乱,意识恍惚。
面对日渐消瘦的张蕙兰,让铁骨铮铮的杨虎城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西安的医疗条件有限,为了让张蕙兰恢复 健康 ,杨虎城决定让大儿子拯民带着张蕙兰去北平看病,同去的还有大女儿拯坤。
而他则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不得不带着谢葆真和二儿子拯中离开中国。
此次一别,就是天人永隔。
1937年发生了七七事变,北平已经处于危险之中,尽管张蕙兰仍旧没有痊愈,但拯民还是决定带着母亲和妹妹回到西安。
有一天,拯民拿着报纸高兴地对张蕙兰说:全国都抗战啦!
张蕙兰一听到打仗的消息,奇迹般的清醒过来,忙问拯民:你爹呢?新娘(谢葆真)呢?
拯民告诉她杨虎城带着谢葆真和杨拯中出国了,很快就能回来了。得到答案的张蕙兰安下了心。
后来她又得知谢葆真在出国前曾将四个女儿寄养在娘家里,便陆陆续续将其接到了自己的身边,静静等待全家人团聚的那一天。
然而,张蕙兰终究没能等到杨虎城抗战胜利归来。
杨虎城一行人一回国便被国民党控制住,关进了牢里。
1949年9月17日 ,杨虎城被杀害于重庆。
随他一同被害的还有谢葆真、杨拯中以及八年前在牢中出生的女儿杨拯贵。
骤然失去四个亲人的张蕙兰在伤痛欲绝中再次病发,但这一次,张蕙兰凭着一股难以消磨的意念再次清醒过来。
张蕙兰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杨虎城建一座陵园。选来选去,她最终在长安县韦曲乡杜公祠西侧买下了七亩地。
从1950年开始,到1956年结束,修路、种树、挖排水沟、立碑等等诸多事宜,几乎都是张蕙兰一人在支撑。
建成杨虎城陵园后,时间就来到了西安事变二十周年,张蕙兰决定将这陵园移交给政府管理,最后名字变更为“杨虎城烈士陵园”。
除了建立丈夫的陵园,张蕙兰的后半生大都从事着公益事业。
不仅为支持抗美援朝购买公债,还出钱创办了托儿所,向图书馆捐赠杨虎城生前收集的四库全书。
此后,张蕙兰还多次被推举为西安人大代表,担任过西安和陕西的政协委员,一如既往的为中国、为 社会 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终点。
张蕙兰这一生劳心劳累,作为杨虎城三位夫人中与之相处时间最少的那一位,她并没有感受到很多来自丈夫的宠爱。
但这位心怀国家的女人并没有任何怨言。亲子、丈夫、姐妹的相继离世,也并没有将她打垮。
张蕙兰就像是军嫂的典型代表,所有的苦自己咽下,只为支持丈夫心无旁骛为国效力。
张蕙兰的贡献不比她的丈夫杨虎城的小,且杨虎城陵园本就是由她一手打造的,陕西政府自然是会批准张蕙兰的子女们的请求。
张蕙兰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
参考文献
细舆媚砜
岁月滑翔,在中国长沙市政府机关荷花池幼儿园的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很快就过去了,回首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有许多感慨,有许多震撼,最多的是孩子们带给我们的快乐.在这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可以大胆的说我们队的每个成员都不仅学习到了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家园沟通的方法,并且我相信大家都对幼儿园中的师幼,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的各种经验,现在我就将这个月我们队在长沙市政府机关荷花池幼儿园的实习心得及感悟作个简单的总结 我们队是十月八日早上集体到达的长沙市政府机关荷花池幼儿园的.进园之后是在雷园长的热情接待和安排下,我们很快的分配到各班进行实习.队里有两名成员因为园里的调动被安排到了二分园。因为我们实习的时间正好是“十一”上来,园里有很多的事情,我们也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很快就熟悉自己的班级。这样也为我们的实习开了一个好头。 在见习的一周里,我们就是坐在后面听老师讲课。这种听课和我们以往的听课不一样,这种听课并不是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是学习老师怎么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等。要学习的知识真的还有很多很多。只有认真把握好这次实习的机会才有可能成长得更快。 在接下来的四周全面实习里,我们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记录好每次教师的指导与点评,同时也写好课的反思,因为我们明白只有认真对待好这一些才有可能在其中收获到经验与知识。我们是很幸运的,班上的原任老师对我们的实习很看重,给了我们很多上课的机会。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最后两周的时间里,每一位都很重视我们的观摩课,也都想让自己班上的实习生来上这个课,我们的实习生也很争气在报上课名单时有6名同学都想上,无奈只有3个名额。最终在园长的观课下确定了3人。周五的观摩课上得很成功,园长对我们的评价也很高,这让我们很开心,因为我们的付出让我们真正的成长了不少。 一个月的实习里有2人因生病请病假,还有1人是因家里有急事请事假外,其他成员没有迟到和早退的现象。我很感动成员们的坚持,正是这样的坚持让我们得到了幼儿园的肯定。 尽管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却收获了在学校所学不到的东西,这一次的实习也将成为我们以后人生中一个不能忘却的回忆。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实习。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
我们写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根据我自己写论文的经历来看它的意思是指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借鉴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等等一些资料,然后把它标注
黛眉云鬓,金瓒花步。袅袅婷婷,楚楚动人。每每手掬那纸长长的薄卷,隐约可见一女子自雾霭沉沉的桃花林中款款步来。漫天飞舞的粉红,云中翻飞的仙袂。那巧笑嫣然,那梨花带
我先前也是对论文的写作非常非常头大,还好后来找闻闻论文网的老师帮忙才搞定。论文里面的核心部分,分析和数据处理是最难的,包括我身边的一些同学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