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瑞科技
《稀缺》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德尔沙菲尔,他们长期从事扶贫工作和研究穷人。他们发现了穷人之所以贫穷的共同现象,贫困的人永远缺钱。而作者发现自己和穷人有着相同的特征,作者永远缺时间。他们相同的特征就是缺少某样东西,也可以说是缺少某种能力。那么该如何弥补这个漏洞呢?该如何摆脱贫穷和忙碌呢?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在听这些建议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缺少的到底是什么。作者把我们缺少的东西也叫做稀缺的资源和稀缺的心态。 作者开篇举例当人们很饿很饿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不重要,唯一的念头就是如何获得食物和水。稀缺绑架了我们的大脑,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除了这种生理上的稀缺之外,在金钱上也是一样的。有个实验,让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来估算硬币的大小。结果穷人家孩子眼中,硬币看上去很大,他们会明显高估硬币的尺寸,越是大面值的硬币,高估的越严重,之后研究人员把硬币摆在他们面前,再让他们估算,结果让人震惊,他们估计出的数值比以前误差更大了。可见硬币唤起了他们更强的注意力。 作为007,经常有这种情况,今天要交作业了,今天开始写文章。之前要求8点之前交作业,我经常4、5点开始写文章,现在要求12点之前交作业,我经常9点开始写文章。我相信和我一样人不在少数。有了截至时间之后,在接近截至时间的那段时间我们效率非常的高。这就是稀缺捕获我们的注意力。 假设007的规则改成每个月写4篇文章,随便你什么时候交,但是提倡每周写一篇。这样之后我会相信很多人还是会一样月末集中写4篇。当月末一下子写4篇,工作量一下子大了之后,可以想象4篇文章的质量都不会高。假装稀缺并没有什么用,我们自己压根不了我们自己的潜意识。 时间管理的作用的到底是什么,就是给每个事情人为的设置截至时间,让某一件事情在这段时间之内变得稀缺。这样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我在007一年的时间内,我有好几次没写文章。组织和我说,这周太忙没事,这两天补上就行。但是我补上了,也是不会有人来检查的。一旦过了截至时间,人的整个心态就不一样了,这样之后一旦我错过了时间,就再也不会补上。这周的写文章的事就会被我假装忘的烟消云散。 我们在利用稀缺捕获极高的专注力之后,也让我们忽略很多其他的事。就像我之前越是缺钱,越想要赚钱,各种风险都不管不顾,投资P2P就是最好的失败案例,亏了钱。急功近利,得不偿失。作者把这种现象叫做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道延伸的那方景色。 管窥背后动作的机制就是稀缺制造了强目标,为了应对这些紧迫的需求,会让人们产生短视的想法。古时候就有案例——拔苗助长。其实现在这种现象还是非常常见。前段时间刚看到了新闻,一家屠牛场,为了自己更高的收益,每次牛被杀之前的一天都会给活牛注水,记者去采访发现这些牛流着眼泪。生活着当我们发现起床晚了之后,就匆匆忙忙去上班,到了单位才发现衣服裤子穿反了,袜子穿成2种颜色,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稀缺无处不在,合理的利用稀缺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但是那些稀缺导致的问题我们改怎么解决呢?请听下回分解。
天天考古
你孩子的专注力达标吗?判断孩子专注力的标准是什么? 专注力如何培养与训练?训练的标准又是什么? 信息洪流之下,人的注意力就是生产力。商家挖空心思寻找消费者的一切所需,我们常听到的:复购率、点赞、标题党等等,哪一项不是围绕着人的注意力而来?成人想要专注于一件事已非易事,那么对于孩子呢?书中说清北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专注力极好,而那些成绩不佳的孩子,往往都容易分心、多动、好动、冲动、缺乏时间观念,有这些特征的孩子,作者认为是专注力的问题。 容易分心不是孩子的错,作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遗传40%( 书中说是调查显示,没有相调查报告或论文的出处); 第二,剖腹产。 之前听说过产道的积压对孩子的感观统和能力很重要,没想到会影响到专注力。这篇文章建议拿到妇产科去,给准妈妈们普及一下。目前人为剖腹产率举高不下,如果知道了生产过程对孩子的专注力有这么大的影响,我想妈妈们被说服的机率很大; 第三食物和营养(糖分)。 糖分的过量摄入会使孩子缺乏专注力,因为糖分在体内分解时产生的废物,要靠含有维生素B1的酶分解后才能排出体外。孩子吃了过多的糖,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B1,影响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过多时,孩子会出现不安、恼怒、脾气暴躁等情绪。孩子营养过剩,特别是蛋白质摄入量过多,也会诱发多动症状。同样,孩子若是缺少铁、锌和维生素,也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吃铁、锌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这点虽然没有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但我还是信了,现在孩子们的饮食结构真是前所未有的丰富,过于注重味觉刺激(食品添加剂),而忽视了营养平衡。 第四,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过度两个字用的很好,电子产品是这个时代孩子们的特征之一,不可妖魔化,也不可放任自流,家长可以找度娘查找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日均最高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 第五,不当教养(全包干式) ,这点和专注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文中的例子很极端。不过,包办型养育无论是家里的老人或父母,最终是剥夺孩子的各种体验,幼儿时期享受包办的福利,长大以后变成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要接受生活的重击才能走出来; 第六,学业成绩 。作者的意思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孩子也只有从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这点无可争论,但专注力的关系算是弱联系了,有点先像鸡与蛋的关系,到底是专注力好的孩子容易成功,还是容易成功的孩子专注力好呢? 自从当了父母之后,发现育儿几乎是件玄学,父母需要学习的技能无穷无尽。在这本书里针对孩子专注力不够,作者对父母提现了两个要求: 第一,专注力不够的孩子,并不是问题孩子,父母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孩子会活成我们期望的那样。和当下大力提倡的赏识教育观念一致; 第二,专注力不够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要找专业机构、专业人士。专注力的培养、训练、矫正关键期是小学。关于这点,书中的原文是这样的: 有这样一种说法:孩子的不专注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0消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缺乏科学依据。真实的情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不专注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同了,一些新的症状替代了原先的表现,它并没有消失,也不会消失。 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的?作者所说的“真实情况”不知道来源于哪里?依据又是什么呢?这一点让我很反感,这么关键的问题,没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让我对后边针对矫正的方法产生怀疑。孩子长大之后,身体的发育成熟后,内心秩序感建立起来,对情绪的驾驭能力一定是增强了,怎么可能还是零呢?这段的最后,作者有这样一句话: 别人是道德问题,自己是智力问题。我们不能自我欺,更不能把自我欺用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孩子的任何问题,对家长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尤其是能搜到这本书,能耐心看下去的家长。我想告诉作者,如果家长对所有教育类书或言论没有思考、不问出处的全盘照收,那才是智力问题。 这部分才是干货。实践再次证明:凡事不可有期待。书中提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IVA-CPT测试。 文中没有具体的说明,我就借助度娘把名词搞清楚。认知能力矫治评估测验系统(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 Test,CRTT),该测验是由美国相关机构开发的一种能够评价儿童反应控制能力、注意力及视听整合功能失调程序,并能提供脑部功能障碍方面多种数据的测试方法。IVA-CPT专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估,通过IVA-CPT与DSM-IV诊断的ADHD的对照研究,对比、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IVA-CPT可应用于ADHD及其临床分型的诊断。 看完这个解释,这项测试最好去正规的医院,对于临床的说明只有相关医生有,这一条书中的观点可以忽略。 2、舒尔特方格 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1cm×1cm的25个方格,并在格子内任意填写上1~25的阿拉伯数字。测试时,要求孩子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家长在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时间越少专注力越好。 3、游戏法 (1)设置“专注力警察”,用一幅画或一件物品,假想成专注力的警察。这条适合低龄孩子。 (2)找字联诗句,将一首古诗里的字打乱,让孩子排序。 (3)玩扑克牌,三张牌,快速移动后找到其中一个。 (4)听故事,设置核心词,听到后说出来。 (5)让孩子不再丢三落四的乒乓球游戏法:把乒乓球拍平放在胸前,保持平衡不倾斜。然后把乒乓球轻轻放在球拍的中间,球放稳后拿开手,目光一直专注于乒乓球上,从乒乓球放稳之后开始计时,直到乒乓球从球拍上掉落。 1、专注力是一项稀缺资源,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这本书关于专注力的重要性和专注力不够的各种表现讲了很多,有点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2、书中大量的结论,没有出处。让人对其严谨科学性产生怀疑,使得本书的说服力降低。 3、最好的专注力是了解孩子,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干好的事情专注力都很高。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影响力》读后感范文精选,希望对大
莎士比亚以前说过:“压力是一柄双刃剑。”正确地对待压力,能够使人进步,反之,它则会成为你失败的根源。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给孩子的家教辅导也越来越广泛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教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家教的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小学生家教利弊
1、“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劳动是光荣的,它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每一点,每一处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研究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探讨的是人口、食物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土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