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期刊
“文已尽而意有余”—钟嵘《诗品》“兴”论研究-“兴”这个概念在中国古文论中意义最为纷繁,也最为复杂,“兴”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最初原始意义上的宗教含义到汉代经学政教含义,最终发展到了情感的含义,在这个变化 …
他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诗品序》)强调“兴”的特点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应该有“滋味”,从而把艺术特殊的感人作用与艺术的表现特点联系起来,是传统诗 …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原文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 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 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 …
钟嵘是从诗境 (诗的意境)来把握赋比兴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即言近旨远,以有限的 言辞传达出深长的意味,不象其它的文 “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 赋也”学体裁.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 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斡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1 前段时间写了篇关于新手如何写一篇省级期刊论文的文章,详细讲解了新手在第一次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原本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从本科到研究生期间写省级期刊论文的一些心得,没想到承蒙一些粉丝的信任,这其中有本科生,也有高中生,他们按照我总结的几点 ...
而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个具有艺术性的结尾,往往会以其独具的魅力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 的效果,令人深思。. 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发散式、回味式、延伸式等语文教学中 结尾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 ...
四、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言已尽而意未止。 ”太过直白的语言不符合审美原理。 有许多文章的主题并没有直接地表 露,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情景合一,激发读者的想象,烘云托月,升华主题。
"文已尽而意有余"从这个概念的字面意义来看,似乎是在讲言意之间的矛盾关系,但是从深层次去发掘,就会发现,这个概念却隐含了很多东西,它着重于情感的抒发,重视"意"的作用,是文...
钟嵘《诗品》诗歌审美“意”审美理想接受主体审美创造矛盾运动审美标准审美接受文心雕龙
"文句",特指作文的语句."意蕴"就是内在含义.所谓"文句有意蕴",就是说文章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语句要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或揭示事物本质,或点明人生真谛,或启迪读者哲思,一...
文已尽而意有余作者:廖丹作者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乐山,614004来源:宜宾学院学报ISSN:1671-5365年:2002卷:002期:005页码:55-56页数:2中图分类:I206正文...
“文已尽而意有余”从这个概念的字面意义来看,似乎是在讲言意之间的矛盾关系,但是从深层次去发掘,就会发现,这个概念却隐含了很多东西,它着重于情感的抒发、重视“意”的作用,是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
·《学术月刊》000年第1期·“文已尽而意有余”辨—论钟嫌《诗品》中的“兴”徐文茂通检钟嵘《诗品》“兴”字出现九处而从诗学范围来谈的则有七处:“故诗有三义...
“文已尽而意有余”辨──论钟嵘《诗品》中的“兴”,徐文茂-学术月刊2000年第12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
所以,他在创作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在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全身心在感受生活的结晶。当我们读他的文中的时候,确实有一种“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魅...
【摘要】: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应当以少总多,蕴含丰富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弦外之音,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创造“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含蓄美【作者...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斡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