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盆腔炎毕业论文

盆腔炎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盆腔炎毕业论文

作为医药学类、中医学科目,编写学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或发表期刊评,初级职称的参考文献。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异位妊娠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盆腔炎性疾病,计划生育手术,盆腹部手术史,辅助生殖技术等。因此认识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很多学者对其发病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盆腔炎的诊断毕业论文

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它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及盆腔结缔组织的炎性病变,盆腔炎可以在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同时发生,临床上往往难以区分,故统称为盆腔炎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两种。病症:阴道分泌物增多;最近有分娩或流产病史;有怕冷、发热、头痛等症状;下腹部疼痛、有压痛及反跳痛;阴道检查:子宫颈有触痛,子宫体有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有肿块,有压痛。

一篇论文的英文落款与中文落款内容上应共同,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状况下,单个非实质性的词能够省掉或变化。我能给你范文。要不

女性内生殖器(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以及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菌、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等。主要传染途径有:经血循环传播、经淋巴系统蔓延、沿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及邻近脏器感染后的直接蔓延等。 它是妇科的常见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①急性盆腔炎:有急性感染病史,下腹隐痛、肌肉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有心率快、发热、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病情严重可有高热、头痛、寒战、食欲不振、大量的黄色白带有味、小腹胀痛、压痛、腰部酸痛等;有腹膜炎时出现恶心、腹胀、呕吐、腹泻等;有脓肿形成时,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有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包块位于后方可致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②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为有时有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由于慢性炎症而导致盆腔瘀血、月经过多,卵巢功能损害时会出现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会导致不孕症。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至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慢性炎症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而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诊断: ①急性盆腔炎:妇科检查——阴道充血、后穹窿触痛明显、子宫充血、水肿、压痛明显。宫体略增大,有压痛,活动受限。两侧附件均有压痛,可触及肿块或增厚,肿块形成时有波动感。 ②慢性盆腔炎: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制或粘连固定。附件可见以下几种情况: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结蒂组织炎。 治疗: 盆腔炎的治疗主要有:卧床休息、补充营养,主要用抗生素(包括: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有时中药治疗也能奏效,严重时,如:盆腔脓肿,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盆腔炎可采用一般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外用药及手术治疗;慢性盆腔炎可采用一般治疗、物理疗法,外用药及手术治疗。 预防: 急性盆腔炎: ①注意经期、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卫生,预防感染。 ②作好妇科手术的术前准备。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术前三天避免性交;术后注意外阴、阴道清洁,用温热水勤洗外阴,及时更换会阴垫及内裤,2~3周内禁止性交。 ③彻底治愈急性盆腔炎,防止转为慢性。 慢性盆腔炎:注意个人卫生、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时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 如何进行盆腔炎的预防与调护? 盆腔炎常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如果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所以,在急性期应积极彻底地治疗,不应以症状暂时缓解作为治愈的标准。同时,要配合生活调护及预防复发。 预防及调护: (1)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盆腔炎时白带量多,质粘稠,所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2)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3)被诊为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化和分泌物的排出。慢性盆腔炎患者也不要过于劳累,做到劳逸结合,节制房事,以避免症状加重。 (4)发热患者在退热时一般汗出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干燥,汗出后给予更换衣裤,避免吹空调或直吹对流风。 (5)要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或浅黄),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微酸味)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6)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大便的性状。若见便中带脓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防盆腔脓肿溃破肠壁,造成急性腹膜炎。 (7)有些患者因患有慢性盆腔炎,稍感不适,就自服抗生素,长期服用可以出现阴道内菌群紊乱,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渣样白带,此时,应即到医院就诊,排除霉菌性阴道炎。 (8)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五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9)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手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致病菌侵入。 (10)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块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寒之功效。其方法为: 操作前准备: ①将一剂中药浓煎100ml备用; ②一次性输液器1具,石腊油或润滑油少许; ③灌肠前要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 操作方法: 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剪去针头,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缓慢的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 cm,将药液缓慢滴入。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待灌完后,尽量卧床休息。 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在临床使用多年,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而且,既可以在住院期间由护士操作,也可在离院后,在家中自行操作。 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受细胞侵袭发生炎症的统称。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有宫体炎、附件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等。可分急性及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 多发生于分娩、流产及生殖道手术后,主要因消毒不严、细菌侵入、机体抵抗力弱而引起。有时则因经期或产褥期卫生注意不够造成,也有时继发于阑尾炎。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淋菌及厌氧菌。 急性盆腔炎的病理改变、症状及治疗,与产褥感染基本相同,故从略。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在妇科较常见,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所致。有时可无急性盆腔炎史。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有急性发作。 一、病理 (一)慢性输卵管炎 大都为双侧性,输卵管粘膜可发生粘连,管壁增厚、变粗,伞端常闭锁,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管腔内可有积脓,或形成脓肿。有时可与卵巢粘连在一起,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脓肿内脓液日久后可渐被吸收,浆液性液体则继续自管壁渗出充满管腔,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二)盆腔结缔组织炎 纤维组织增生、变硬,宫旁组织增厚,子宫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二、临床症状及诊断 (一)下腹痛、腰酸 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有时伴肛门坠胀感,在劳累、性交后及经前可加重; (二)白带增多; (三)痛经或月经过多; (四)原发或继发不孕。 检查可发现子宫后位或偏向一侧,可能活动受限或固定,一侧或双侧附件呈条索状增厚或有包块,并有压痛。如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在子宫的一侧可扪及活动受限的囊性包块。有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的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及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有时患者症状较多,但无明显体征。 三、治疗 慢性盆腔炎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或用2~3种方法综合治疗为好。 (一)抗生素及考的松宫腔注入 氯霉素100ml中加入氢化考的松250mg、山莨菪碱50mg、阿托品1mg,将以上注入宫腔,每次约20ml,每周二次。有助于消除输卵管炎及粘连,对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及附件炎亦有一定疗效。 (二)理疗 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对减轻症状及促使炎症的吸收消退有一定作用。常用者有超短波、红外线透热疗法及碘或钙离子透入疗法等。 (三)中草药 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助以清热解毒,随症加减。 1.压痛较明显或热象重者:柴胡9g、川楝子9g、黄芩9g、败酱草24g、赤芍9g、银花12g、生苡仁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2.增厚或肿块明显者:丹参15g、当归9g、赤芍9g、桃仁9g、乳香及没药各(或三梭、莪术各8g),水煎服,每日一剂。 3.腹部外敷:用野菊花、栀子、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等研为末,置布袋内蒸热、热敷下腹两侧。一次量可连用3~5日。 4.中药灌肠: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鸡跖草、紫花地丁各24~30g,加水煎成100ml,用导尿管插入直肠内14cm以上,缓慢注入,用20分钟注完后,再卧床休息30分钟,如能临睡前注入则更好。有炎性包块者加三梭、莪术、桃仁各6g;腹痛较重者加延胡索、香附各12g;腹中冷痛严重者,加附子9g。 (四)组织疗法 有助于炎症病变的吸收,常用者为胎盘组织液4ml肌注,每周2次,8次为一疗程,必要时重复。 (五)抗生素 如压痛明显或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时,可酌情使用抗生素及其它消炎药物。 (六)手术治疗 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或有较大的炎症肿块者,可行手术切除,切除范围以能获得彻底治愈为原则。对40岁以上的患者,宜行全子宫及又侧附件病变部分的切除。手术时应尽量保留卵巢的健康部分,尤其是年青者。

盆腔炎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女性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包括外源性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通常为外源性及内源性的混合感染。不同的高危因素常导致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年龄小,不洁性行为与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感染相关,而性卫生不良以及宫腔操作史等与内源性病原体感染相关。PID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输卵管炎。PID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体征差异较大。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低,而延迟PID的诊断又会导致PID的后遗症(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的发生。因此,PID诊断中最低诊断标准之目的:在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引起下腹痛的其他原因,即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后遗症的发生。附加诊断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而特异性标准基本可诊断PID。PID的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抗生素的治疗原则为经验、广谱、及时和个体化。对盆腔炎性包块或TOA形成者,抗生素治疗不佳时,可行手术治疗。

盆腔炎毕业论文的目录

慢性盆腔疼痛(CPP)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认为达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盆腔痛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盆腔疼痛的特点是病因复杂,有时即使做了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也找不到明显原因,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粘连等器质性病变可引起疼痛,但也有许多病人仅有轻微的病理变化或无器质性改变。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导致的盆腔脏器扭曲并不一定会引起疼痛,即使引起疼痛,其部位及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与创伤性性经历有关,与婚姻不幸及性功能障碍有关。临床表现慢性盆腔疼痛包括腹腔镜检查容易发现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和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也包括一些隐匿性的躯体疾病(通常是妇科以外疾病),如肠激惹综合征,还包括非躯体性(精神源性)疾病。1.症状、体征(1)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 可以是整个下腹部,也可以是双侧或单侧髂窝处,或是无明显定位,常伴有阴道不适,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钝痛或隐痛;患者说不清疼痛加重和缓解与何种因素有关。(2)抑郁 疼痛由性交引起或加重,但不影响性生活。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如无食欲、疲倦、失眠、性欲丧失或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或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3)异常疾病行为 有一种躯体偏见,深信自己患有疾病,医生尽全力进行治疗,但仍有疼痛。2.体格检查(1)在指导患者放松腹部、大腿和阴道口肌肉以减轻检查时不适的同时,可了解患者控制肌肉紧张的程度。肛诊触及肛提肌和梨状肌引起疼痛,提示有盆底肌紧张痛,不适的感觉通常表现为盆腔受压感和向骶部的放射痛接近肛提肌的附着点。应注意附件区有无增厚,活动度如何,有无盆底松弛、尾骨压痛以及可能造成性交痛的病灶等。轻柔的触诊可能检查到与阴道口前庭炎或阴道较高部位触发点相符合的敏感区域。以指尖轻柔地触诊腹壁可以发现肌肉组织中的触痛点。(2)盆腔检查:无阳性发现,但盆腔过度敏感,即使轻微触诊亦感剧烈疼痛。

pén qiāng yán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P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pelvic infection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1],简称盆腔炎。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1]。由于盆腔内生殖器的解剖特点,发生炎症时,往往上述部位炎症同时存在或互相蔓延[1]。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原[1]。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盆腔炎的发病过程[1]。多数引起盆腔炎的致病微生物是由 *** 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延误对PID的诊断和有效治疗都可能导致上生殖道感染后遗症(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等)的发生[1]。

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原[1]。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盆腔炎的发病过程[1]。多数引起盆腔炎的致病微生物是由 *** 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延误对盆腔炎的诊断和有效治疗都可能导致上生殖道感染后遗症(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等)的发生[1]。

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性活跃期女性及性传播感染患者,如满足以下条件又无其他病因,应开始按盆腔炎治疗[1]。

①子宫压痛;②附件压痛;③宫颈举痛[1]。

下腹压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的患者,诊断盆腔炎的可能性明显增加[1]。

①口腔温度≥℃[1];

②宫颈或 *** 脓性分泌物[1];

③ *** 分泌物显微镜检发现白细胞增多[1];

④红细胞沉降率加快[1];

⑤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1];

⑥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存在[1]。

大多数盆腔炎患者都有宫颈脓性分泌物或 *** 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1]。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 *** 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增多,则盆腔炎诊断成立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1]。如有条件应积极寻找致病微生物[1]。

①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1];

②经 *** 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1];

③腹腔镜检查结果符合盆腔炎表现[1]。

盆腔炎的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1]。

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1]。

①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必须对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有效,因为子宫内膜和宫颈分泌物筛查无阳性发现并不能排除上生殖道感染[1];

②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中,抗菌谱应覆盖厌氧菌[1];

③一经诊断立即开始治疗,因为及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1];

④选择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有效性、费用、患者依从性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1];

⑤适宜的中医、中药治疗对盆腔炎也可产生一定疗效[1]。

治疗方案中选择静脉给药和非静脉给药以及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由医生决定[1]。

1)静脉药物治疗A方案: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酌情增加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1]。加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1]。

2)静脉药物治疗B方案:克林霉素90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1]。加用硫酸庆大霉素负荷剂量(2mg/k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为,每8小时1次;也可采用每日1次给药[1]。

应注意的是:

①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小时,继续口服克林霉素300mg,每天3次,共14天[1]。

②注意硫酸庆大霉素的毒副作用[1]。

3)静脉药物治疗替代方案:

①左氧氟沙星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加用甲硝唑50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1]。

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加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1]。

下列药物的抗菌谱覆盖盆腔炎常见的病原体,口服药物治疗持续72小时无明显改善者,应重新确认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1]。

1)非静脉药物治疗A方案: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1次,加用甲硝唑500mg,口服,每日2次,共14日[1]。

2)非静脉药物治疗B方案:头孢曲松250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加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口服,每日1次,共14日[1]。可加用甲硝唑400mg,口服,每日2次,共14日[1]。

3)非静脉药物治疗替代方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加用多西环素可以获得短期的临床效果,但胃肠道副作用可能会影响该方案的依从性[1]。

1)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生脓肿破裂[1]。

2)脓肿持续存在: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可继续控制炎症2~3周,包块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应手术切除,以免日后再次急性发作,或形成慢性盆腔炎[1]。

3)脓肿破裂:突然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应怀疑脓肿破裂。若脓肿破裂未及时诊治,死亡率高。因此,一旦怀疑脓肿破裂,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1]。

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全面考虑[1]。原则是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用保守性手术为主;对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应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极度衰弱、危重患者的手术范围,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1]。若盆腔脓肿位置低、突向 *** 后穹隆时,可经 *** 切开排脓,同时注入抗生素[1]。

对盆腔炎患者出现症状前60天内接触过的 *** 应进行检查和治疗[1]。这种检查和评价是必要的,因为患者有再次感染的危险,而且其 *** 很可能感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1]。由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盆腔炎患者的男性 *** 常无症状。无论盆腔炎患者分离的病原体如何,均应建议患者的 *** 进行性传播感染的检测和治疗[1]。在女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避孕套)的性生活[1]。

由于妊娠期盆腔炎可增加孕产妇死亡、死胎、早产的风险,因此建议可疑盆腔炎的妊娠妇女住院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1]。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盐酸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1]。

患者应在开始治疗3天内出现临床情况的改善,如退热、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子宫及附件压痛、宫颈举痛减轻等[1]。在此期间病情无好转的患者,应酌情住院治疗,进一步检查或手术治疗[1]。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72小时内随诊,明确有无临床情况的改善[1]。如果未见好转则建议住院接受静脉药物治疗以及进一步检查[1]。对于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的盆腔炎患者,还应在治疗结束后4~6周时,重新复查上述病原体[1]。

沙眼衣原体感染筛查和高危妇女的治疗能有效降低盆腔炎的发病率[1]。对高危妇女的官颈分泌物筛查可以预防大部分盆腔炎的发生[1]。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2][3],PID[2][4])为病名[5][6]。

《中医药学名词》(2004):盆腔炎是指以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或坠胀,引及腰骶,或伴发热,白带增多等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4]。

《中医药学名词》(2010):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以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或坠胀,引及腰骶,或伴发热,白带增多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中医大辞典》:盆腔炎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及盆腔腹膜等部位炎症的总称[5]。以输卵管炎较为多见[5]。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6]。

临床上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5][6]。

急性盆腔炎多由于分娩、流产、官腔内手术时消毒不严,或经期、产后不注意卫生,或附近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原体入侵所致[6]。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6]。

盆腔炎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少腹疼痛,带下多,月经不调等[5]。这些证候分别归属于带下、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症瘕、产后发热、热入血室等范围[5]。

①寒战高热,下腹疼痛。如形成腹膜炎则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6]。

②白带增多,每为脓性或脓血性,有臭味[6]。

③检查腹部有压痛腹壁紧张[6]。

④妇科检查,血常规检查及取官腔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等均有助于诊断[6]。

①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6]。

②下腹及腰痛,常在劳累、 *** 后及月经前后加剧[6]。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6]。

③病人可有自带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6]。

④妇科检查有助于诊断[6]。

急性期以发热、恶寒为主,兼有小腹疼痛,带下,苔黄脉数等症,宜清热利湿,化瘀解毒,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若属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心烦喜呕等症,宜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加减[5]。

慢性炎症以带下为主症者,如湿从寒化,可用完带汤加减[5]。湿从热化,用龙胆泻肝汤加减[5]。以痛经或症瘕为主症者,当以活血止痛,化瘀散结,用桂枝茯苓丸加减;亦可用千年健、追地风、川断、归尾、防风、乳香、没药、红花、血竭、透骨草、五加皮作腹部熥药法(上药为粗末,装纱布袋内蒸3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1日1次),或用红藤汤(红藤、败酱草、桃仁、赤芍、蒲公英)作煎剂保留 *** [5]。

其他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5]。

急性盆腔炎,取曲池、四满、八髎穴、大敦(刺血)、中封,强 *** ,适当配合抗菌素治疗[6]。

慢性盆腔炎,取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中都等为主穴[6]。有肿块者加患侧府舍;上腹痛或气胀者加腹结、天枢、气海;下腹痛范围较大者加气冲;腰酸痛者加肾俞、次谬;腰痛严重者加八髎、委中;白带多者加地机、阴陵泉、带脉;月经过多者加照海、内庭、行间[6]。

留针20分钟,温针,也可配合理疗[6]。

下腹有胀冷痛感、下坠感,受凉加重,遇暖缓解,带下增多,色白质稀,或见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头晕神疲乏力,腰骶酸痛,畏寒肢冷,或婚久不孕,舌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7]。

[7]

选穴:中极、次髎、大肠俞、三阴交、阴陵泉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以上,灸至局部辛热潮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长期施灸至精神好转,胀痛消失后可间隔施灸。

时有低热,下腹一侧或双侧胀痛、刺痛、热痛或有胀痛、下坠感,劳累后或经期症状加重,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有血块,血块流出则疼痛减少,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有气味,小便色黄,腰部酸痛,婚后不孕,舌红,苔黄腻,脉弦滑。[8]

[8]

选穴:章门、期门、中脘、气海、关元、曲骨、横骨、神阙、水道、带脉、血海、三阴交、丘墟、太溪、水泉、太冲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微屈,医者立于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沿章门、期门、中脘、气海、关元操作,约5分钟。然后重点在小腹进行摩腹、揉脐10分钟,按揉曲骨、横骨、神阙、水道、带脉各半分钟。点按血海、三阴交、丘墟、太溪、水泉、太冲各半分钟。轻叩脊柱两侧及骶髂部。

[7]

选穴:中极、天枢、归来、三阴交、膈俞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灸至诸证消失为止。

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 *** 坠胀感,性生活、大便、过劳时加重,白带连绵不断。舌质紫黯,苔薄腻,脉弦细。[8]

[8]

选穴:府舍、归来、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丘墟、太冲

操作方法:按揉府舍、归来、气冲、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各半分钟,弹拨腹部包块5分钟,掌振下腹约2分钟。

常伴有带下、腹痛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7]。

[7]

选穴:带脉、行间

灸法:艾条雀啄灸(即像麻雀进食时头部一上一下地运动,艾条距皮肤最近时~1厘米,从而产生一阵阵灼热感),每穴10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症状消失即止。

[7]

选穴:十宣、大椎

灸法:雀啄灸3分钟后,用酒精消毒穴位皮肤,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点刺穴位放出少许血,再用酒精消毒伤口。

杨某,女,28岁,已婚,干部。患者2个月前行人工流产,术后20天小腹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伴有发热。经西医抗生素治疗3天,发热已退,但仍诉小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或月经前后加重,带下量多色黄,经人介绍来治。查舌质红,舌苔黄,脉弦细。妇科检查:外阴正常, *** 通畅,分泌物明显增多,色黄有秽臭,子宫后位略较正常大;右侧附件可触及鸡蛋大小肿块,质软压痛明显。B超探查显示:右侧探及6cm××4cm大小包块,提示盆腔炎性包块。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性包块”,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补肾健脾、理气止痛。推拿治疗3个疗程,诸症消失,妇科及B超检查均正常。随防1年,无复发。[8]

莫某某,女,35岁。2002年6月12日初诊。患者于2002年6月5日在其社区门诊换节育环,3天后出现小腹剧痛,带下量多,色黄其气秽臭。自用肤阴洁外洗,未见效果。随即出现高热恶寒,小腹疼痛加剧、拒按,并伴有食欲差,尿频,大便坠胀,带下量仍多呈黄绿色、质稠、臭秽。检查:体温℃,呈急性面容,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舌红苔黄,脉数。妇科检查: *** 及宫颈充血,宫颈有举痛,子宫较软,稍增大,有压痛,宫旁组织增厚,有明显触痛,未触及包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加。诊断为急性盆腔炎。即采取中西医配合针灸治疗,西医采用抗生素治疗,中药采用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每日1剂,另取中极、次髎、大椎、神阙进行雀啄灸治疗,治疗5天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治疗1周后,患者诸证消失,随访1月,未见复发。[7]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注意性生活卫生,要有固定的 *** ,杜绝 *** [8]。

(2)做好经期、流产后、产褥期的卫生,使用消毒的用品,严禁盆浴和 *** [8]。

(3)刮宫术、 *** 盆腔手术或 *** 检查注意无菌操作(这是医务人员严格遵守的制度)。术后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8]。

(4)注意外阴卫生,防止来自浴具的感染[8]。

(5)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下腹剧痛拒按,应配合中西药消炎药物及时治疗[7]。

(6)饮食尽量清淡,忌食酸辣等 *** 性及煎炸食物[7]。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盆腔炎医学论文范文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篇论文的英文落款与中文落款内容上应共同,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状况下,单个非实质性的词能够省掉或变化。我能给你范文。要不

武警唐山医院妇科诊疗中心为提升各类疾病的医疗质量及保证各类疾病能得到有效治疗,率先进行精细分科,将妇科疾病分为计划生育、妇科炎症、宫颈疾病、妇科整形、生殖感染等五大科室。同时在全国首家开创特色诊疗室,真正做到专病专治。自诊疗室建设以来,无论是在微创技术上还是在学术的研究上都有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也为我国妇科疾病诊疗做出了突出贡献。武警唐山医院妇科诊疗中心提倡人文医疗,切实解决老百姓心中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并率先在全国实施网上免费预约挂号服务,通过网络咨询实行先行预约挂号,解决了百姓看病排长队,看病无专家等难题,在家就可轻松了解医院就医情况,为学科诊治服务工作开辟了一条优质、便捷、经济的新途径。武警唐山医院妇科诊疗中心诊疗项目:计划生育:人流、无痛引产;妇科炎症: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尿道炎、白带异常;宫颈疾病:宫颈糜烂、宫颈炎、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妇科整形:处女膜修复、阴道缩紧;妇科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闭经 刘艳梅,从事妇产科专业20多年,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妇产科疾病及多种相关疑难杂症的诊治,对于宫颈疾病及计划生育的诊疗等都有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能熟练掌握计划生育各类技术操作,被国家卫生部授予计划生育万例手术无事故先进个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业擅长】擅长妇科及女性泌尿系统各种类型的诊治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盆腔炎等.在性病及性传播疾病、子宫肌瘤、外阴白斑、不孕不育、宫颈的早期癌变、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内分泌失调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经验丰富,医德高尚,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个人荣誉】万例手术无事故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会员获妇科医疗成果一等奖一项中国妇科疾病研究院研究员王静 ,毕业于华东医科大学,从事妇科研究治疗工作长达三十余年,2009年起在唐山武警医院妇科任职。著有妇科医学专著10余部,并受聘为河北省、市多家电视台健康栏目特邀嘉宾。【专业擅长】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疑难杂症的诊疗有独特手法;擅长以美容微创紧缩阴道,修补会阴、处女膜,达到不留疤痕的最佳效果!【个人荣誉】全国女性健康援助会志愿者选写论文有《女性性病临床诊疗与康复手册》发表国内外医学论文十余篇中华医学会会员妇科医师协会委员张玲 ,妇科专家,从事妇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计划生育,子宫肌瘤,宫颈疾病等,被称为万例手术无事故专家,三甲医院首批微创妇科专家。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张医生在诊治各类妇科疾病方面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张医生擅长联合西医先进的设备,与中医固本培元的调理方法治疗不孕症,且是妇科微创的领头人。【专业擅长】不仅擅长计划生育,还擅长运用高科新技术治疗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外阴白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不孕不育、月经不调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并对性传播疾病如淋病、HPV感染、生殖器疱疹等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诊疗经验。熟练掌握妇科多项微创手术,如宫腔镜的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腹腔镜的子宫和附件切除等。【个人荣誉】多次参与国内妇科疾病研讨会参与宫颈疾病学术会议参与关于两性健康学术会议李小雯 ,妇科专家,对各类妇科炎症、宫颈疾病、不孕不育等妇科疑难病诊治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尿道炎、不孕不育、女性性病等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能熟练开展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手术。【个人荣誉】参与《妇科物理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研究》参与《宫颈糜烂分度治疗348例临床分析》发表在《宫颈守护及医学理论》等20余篇文章宫颈微创修复诊疗学科带头人微创妇科临床研究组组长

慢性盆腔炎论文参考文献

其实食疗的方法有银耳..具有嫩肤美容、滋阴润肺、清润益胃、补气和血等功效,对女性月经不调、面部黑斑等病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多吃银耳的女性.可以延年益寿,阴道老.化松弛等.并发症也会有..所改善。还有就是可以使用18季节缩阴妇科的讨宝就有方便

少腹逐瘀汤一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少腹逐瘀颗粒 慢性盆腔炎 少腹逐瘀汤一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该方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肯定。经过近200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方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只要是因“寒”和“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肌瘤、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用之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方长期以来一直以汤剂的方式被使用虽然后来出现了丸剂,但仍然存在有效成分不能充分保留和应用不便的弊端。鉴此,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紫辰宣医药经营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委托数家全国权威医疗、科研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药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成功开发出了应用性强的颗粒剂剂型供临床使用。现将研究结果摘要综合报道如下: 1、痛经 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症,据统计约有30%~70%的妇女患过不同程度的痛经。中医认为该病主因风冷寒邪客于胞宫,使冲任气血失调,瘀阻胞宫,导致行经疼痛者居多。故表现为经前或行经时少腹剧烈疼痛。其寒凝血瘀的病理机制与现代医学相吻合。据中医诊断标准,少腹寒凝血瘀证其主症:主要见于经期、或经前、经后(一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此症可见:①红色、黯红、有块;②形寒肢冷;③面色苍白。由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凤荣教授用少腹逐瘀丸和少腹逐瘀颗粒剂分别治疗少腹寒凝血瘀症,痛经各30例,效果良好,少腹逐瘀颗粒剂与丸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其总有效率,分别为 和,颗粒组明显高于丸剂组,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近。在上述临床验证过程中,同时为患者做了经血肿PGF2含量有明显降低,结果显示颗粒组与丸剂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显著,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p﹤,说明治疗前后PGF2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素云主任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痛经30例,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竹兰等用少腹逐瘀颗粒剂和胶囊剂共治疗痛经100例,两组均有明显疗效,颗粒组痊显,胶囊剂组痊显率55%,颗粒组与胶囊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颗粒剂组优于胶囊剂组。 2、月经不调 月经过少 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凤荣教授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月经过少30例,痊愈2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取得良好效果。另有济南市中医医院用少腹逐瘀颗粒和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月经量少60例,结果的对比观察,颗粒组30例,总有效率,胶囊组60例,总有效率,二组卡方检验,P﹥,表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少腹逐瘀胶囊组均有明显疗效,颗粒组优于胶囊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月经后期 济南市中心医院用少腹逐瘀颗粒和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月经后期合计90例,颗粒组30例,总有效率为,胶囊组60例,总有效率为, 均有较好疗效,颗粒组疗效优于胶囊组。 3 、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尚好,但慢性盆腔炎应用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慢性病变者主要表现出寒湿凝滞或虚寒征象。症见少腹隐痛,腰骶部酸痛,小腹冷痛。劳累或经前,或经期加重,遇冷亦加重。盆腔检查发现子宫活动度有轻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可触及增厚或条索状物,轻压则痛。脉象沉涩或细弦。实验室检查宫寒血淤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之均较正常人增大,说明这类病人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程度,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异常。服用本方后,能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说明本方可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症状的消退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黄承才用本方治疗宫寒血淤型慢性盆腔炎118例,总有效率为。同时于治疗前后做了50例和3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的检查比较。结果表明,本方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前后对比,与正常组对比,均有较显著差异。 4、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指子宫内膜生长于宫腔以外的位置,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祖国医学中属于“痛经”,“症瘕”,“不孕”范畴。瘀血是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性质,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本病如发生于卵巢,则可形成临床所见的巧克力囊肿,临床表现只要是腰骶部疼痛不适,又进行性加重之痛经,且多为继发性痛经,严重者亦可伴有月经先后无定期,妇科检查子宫呈后倾位,可稍增大、活动差,盆腔可及触痛性结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触及囊性包快,活动度差。结合B超多能作出诊断,陈氏以本方为主治疗巧克力囊肿47例,总有效率达;黄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 。 5、卵巢囊肿 卵巢肿物多无明显症状,如囊肿大者可有腹部增大及腹胀等表现,如卵巢囊肿直径小于5cm者,多位B超下发现,本病在祖国医学中系“症瘕”范畴。以气滞血淤为主要病机,或兼湿热,或兼寒凝,故临床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消症除症瘕为主。孟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卵巢囊肿121例,总有效率为。李氏易本方为主治疗50例,治愈率为92%。 6、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祖国医学中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主要成因乃胞宫受寒邪所侵,气血瘀结,脉络不畅所致,治则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温经散寒。何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子宫肌瘤32例,总有效率为。付氏以此方为主治疗49例,治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 。周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4例,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 7、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是由于神经内分泌机能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律阴道出血。中医认为此病系崩漏,是由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而致,治当化瘀行血,以求止血。沙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1例,高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2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田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32例,取得良好效果。井氏以此方为主治疗无排卵型宫血60例,治愈45例,显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 8、习惯性流产 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祖国医学称此为滑胎,多为瘀阻胞宫,新血不生,胎失所养,故屡孕屡滑。赵氏用此方治疗习惯性流产200例,治疗后足月顺产178例,无效22例。 9、不孕症 症见平素少腹冷感,经期加重,喜暖怕冷,白带较多,舌质淡,或有瘀点,脉沉弱。此为寒凝血滞,闭阻胞宫之不孕症,祖国医学为之“宫寒不孕”。张氏以此方为主治疗此症70例,60例成功。沙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例获成功。 10、人流术 药流术后,中起因产后不规律阴道出血,人流术后所引起的不规律阴道出血,除外宫腔残留后,考虑为局部创面修复不良所致,可使用此方活血化瘀消结法促使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张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09例人流术后出血不净,总有效率。药物流产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多由于蜕膜不能一次性剥脱所致,应用此方能达到活血化瘀,促进宫缩,可达到止血目的,王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2例药流术后出血,均取得满意疗效。此方同样可应用于中期引产后阴道出血。 此药传统多用于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经过近代临床研究实践对妇女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又肯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少腹逐瘀汤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用频多,其确切疗效是肯定的,目前应用现代科学工艺研制出少腹逐瘀颗粒,其剂量小、便于携带、保存和服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承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寒血瘀型慢性盆腔炎118例。北京中医杂志,1989,(3):26 (2)陈芳,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47例。吉林中医药,1994,(2):28 (3)黄崇巧。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云南中医杂志,1994,15(6):7 (4)孟庆梅。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卵巢囊肿121例。山西中医,1996,12(5):18 (5)李一冰。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卵巢囊肿50例。新中医,1995,27(8):40 (6)何增富。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寒凝血瘀型32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2):27 (7)付萍。少腹逐瘀汤合鳖甲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4):42 (8)周容华。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14例。北京中医杂志,1987,(5):34 (9)沙铁英。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1989,(2):33 (10)高金杰,少腹逐瘀汤对妇科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经验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15(1):41 (11)田建荣。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出血3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6):.380 (12)井国庆,少腹逐瘀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血60例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1994,13(4):13 (13)赵廷楼。逐瘀法治疗滑胎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86,(9):26 (14)张衍德。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不孕症70例,广明中医,1998,(5):25 (15)张凤岭。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人工流术后出血不净109例。天津中医,1997。14(1):24 (16)王飞尔 ,少腹逐瘀汤治疗“药流”后出血,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4):31

盆腔结缔组织变硬,严重影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抗生素治疗往往不理想。有报道用新癀片治疗慢性盆腔炎118例,总有效率达,用法为每次3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连续服用10天。参考文献:《中国社区医生》

什么是妇科千金片?医生坦言:这些好处身体看得见,了解下

  • 索引序列
  • 盆腔炎毕业论文
  • 盆腔炎的诊断毕业论文
  • 盆腔炎毕业论文的目录
  • 盆腔炎医学论文范文
  • 慢性盆腔炎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