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论文题目

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论文题目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赖爱鸾医生在医学领域不断进取,进行科学研究,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科研课题曾获得“北京市卫生局科学进步奖”及“西城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绝经妇女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激素补充后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 .第一作者2“肺栓塞一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7) 第一作者3“严重剖宫产出血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第一作者4“绝经妇女血浆脂质变化的研究”中国医刊 (4)第一作者5“性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妇女脂质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 .7(3)第一作者6“雌激素对妇女性行为的临床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4)第一作者7“剖宫产指征的探讨—20年剖宫产分析 中国妇产科临床 (2)第二作者8“孕产妇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0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第二作者9“第一次全国绝经相关问题讲座及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妇产科杂志 .(1)第一作者10“B超在产程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第一作者11“激素替代治疗5年安全性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 1.(20)第一作者12“对医学双语教学的若干探索”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4.(25)增刊 第一作者13“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妇女性功能的影响中国性科学 2004.(14).4 .12-13第一作者14“输卵管宫腔注射液测压诊疗仪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4.(16.)3 第一作者 。

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尚可急性发作。那么,慢性盆腔炎吃什么药呢?下面,全球医院网专家为大家介绍。女性朋友在关心慢性盆腔炎吃什么药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由于盆腔脓肿多能培养出厌氧菌,故可以选择对厌氧菌有较好疗效的氯林可霉素、灭滴灵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因此病治疗时间长,西药不能长时间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及菌群失调,可以配合中草药口服并外治。药物治疗适用于病程早期或包块较小的患者。慢性盆腔炎物理疗法常用的有激光,微波,也可以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建议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嘱咐下用药。女性朋友在关心慢性盆腔炎吃什么药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得了慢性盆腔炎,最好不要擅自服药治疗,最好是在医生治疗指导下用药。由于盆腔炎较顽固,易反复,需坚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平时应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以上就是关于盆腔炎的介绍,所以当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时应马上去医院做检查,这样才可以早发现问题。

慢性盆腔炎论文参考文献

其实食疗的方法有银耳..具有嫩肤美容、滋阴润肺、清润益胃、补气和血等功效,对女性月经不调、面部黑斑等病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多吃银耳的女性.可以延年益寿,阴道老.化松弛等.并发症也会有..所改善。还有就是可以使用18季节缩阴妇科的讨宝就有方便

少腹逐瘀汤一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少腹逐瘀颗粒 慢性盆腔炎 少腹逐瘀汤一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该方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肯定。经过近200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方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只要是因“寒”和“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肌瘤、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用之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方长期以来一直以汤剂的方式被使用虽然后来出现了丸剂,但仍然存在有效成分不能充分保留和应用不便的弊端。鉴此,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紫辰宣医药经营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委托数家全国权威医疗、科研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药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成功开发出了应用性强的颗粒剂剂型供临床使用。现将研究结果摘要综合报道如下: 1、痛经 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症,据统计约有30%~70%的妇女患过不同程度的痛经。中医认为该病主因风冷寒邪客于胞宫,使冲任气血失调,瘀阻胞宫,导致行经疼痛者居多。故表现为经前或行经时少腹剧烈疼痛。其寒凝血瘀的病理机制与现代医学相吻合。据中医诊断标准,少腹寒凝血瘀证其主症:主要见于经期、或经前、经后(一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此症可见:①红色、黯红、有块;②形寒肢冷;③面色苍白。由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凤荣教授用少腹逐瘀丸和少腹逐瘀颗粒剂分别治疗少腹寒凝血瘀症,痛经各30例,效果良好,少腹逐瘀颗粒剂与丸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其总有效率,分别为 和,颗粒组明显高于丸剂组,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近。在上述临床验证过程中,同时为患者做了经血肿PGF2含量有明显降低,结果显示颗粒组与丸剂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显著,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p﹤,说明治疗前后PGF2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素云主任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痛经30例,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竹兰等用少腹逐瘀颗粒剂和胶囊剂共治疗痛经100例,两组均有明显疗效,颗粒组痊显,胶囊剂组痊显率55%,颗粒组与胶囊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颗粒剂组优于胶囊剂组。 2、月经不调 月经过少 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凤荣教授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月经过少30例,痊愈2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取得良好效果。另有济南市中医医院用少腹逐瘀颗粒和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月经量少60例,结果的对比观察,颗粒组30例,总有效率,胶囊组60例,总有效率,二组卡方检验,P﹥,表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少腹逐瘀胶囊组均有明显疗效,颗粒组优于胶囊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月经后期 济南市中心医院用少腹逐瘀颗粒和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月经后期合计90例,颗粒组30例,总有效率为,胶囊组60例,总有效率为, 均有较好疗效,颗粒组疗效优于胶囊组。 3 、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尚好,但慢性盆腔炎应用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慢性病变者主要表现出寒湿凝滞或虚寒征象。症见少腹隐痛,腰骶部酸痛,小腹冷痛。劳累或经前,或经期加重,遇冷亦加重。盆腔检查发现子宫活动度有轻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可触及增厚或条索状物,轻压则痛。脉象沉涩或细弦。实验室检查宫寒血淤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之均较正常人增大,说明这类病人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程度,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异常。服用本方后,能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说明本方可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症状的消退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黄承才用本方治疗宫寒血淤型慢性盆腔炎118例,总有效率为。同时于治疗前后做了50例和3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的检查比较。结果表明,本方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前后对比,与正常组对比,均有较显著差异。 4、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指子宫内膜生长于宫腔以外的位置,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祖国医学中属于“痛经”,“症瘕”,“不孕”范畴。瘀血是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性质,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本病如发生于卵巢,则可形成临床所见的巧克力囊肿,临床表现只要是腰骶部疼痛不适,又进行性加重之痛经,且多为继发性痛经,严重者亦可伴有月经先后无定期,妇科检查子宫呈后倾位,可稍增大、活动差,盆腔可及触痛性结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触及囊性包快,活动度差。结合B超多能作出诊断,陈氏以本方为主治疗巧克力囊肿47例,总有效率达;黄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 。 5、卵巢囊肿 卵巢肿物多无明显症状,如囊肿大者可有腹部增大及腹胀等表现,如卵巢囊肿直径小于5cm者,多位B超下发现,本病在祖国医学中系“症瘕”范畴。以气滞血淤为主要病机,或兼湿热,或兼寒凝,故临床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消症除症瘕为主。孟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卵巢囊肿121例,总有效率为。李氏易本方为主治疗50例,治愈率为92%。 6、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祖国医学中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主要成因乃胞宫受寒邪所侵,气血瘀结,脉络不畅所致,治则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温经散寒。何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子宫肌瘤32例,总有效率为。付氏以此方为主治疗49例,治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 。周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4例,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 7、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是由于神经内分泌机能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律阴道出血。中医认为此病系崩漏,是由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而致,治当化瘀行血,以求止血。沙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1例,高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2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田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32例,取得良好效果。井氏以此方为主治疗无排卵型宫血60例,治愈45例,显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 8、习惯性流产 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祖国医学称此为滑胎,多为瘀阻胞宫,新血不生,胎失所养,故屡孕屡滑。赵氏用此方治疗习惯性流产200例,治疗后足月顺产178例,无效22例。 9、不孕症 症见平素少腹冷感,经期加重,喜暖怕冷,白带较多,舌质淡,或有瘀点,脉沉弱。此为寒凝血滞,闭阻胞宫之不孕症,祖国医学为之“宫寒不孕”。张氏以此方为主治疗此症70例,60例成功。沙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例获成功。 10、人流术 药流术后,中起因产后不规律阴道出血,人流术后所引起的不规律阴道出血,除外宫腔残留后,考虑为局部创面修复不良所致,可使用此方活血化瘀消结法促使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张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09例人流术后出血不净,总有效率。药物流产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多由于蜕膜不能一次性剥脱所致,应用此方能达到活血化瘀,促进宫缩,可达到止血目的,王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2例药流术后出血,均取得满意疗效。此方同样可应用于中期引产后阴道出血。 此药传统多用于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经过近代临床研究实践对妇女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又肯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少腹逐瘀汤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用频多,其确切疗效是肯定的,目前应用现代科学工艺研制出少腹逐瘀颗粒,其剂量小、便于携带、保存和服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承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寒血瘀型慢性盆腔炎118例。北京中医杂志,1989,(3):26 (2)陈芳,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47例。吉林中医药,1994,(2):28 (3)黄崇巧。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云南中医杂志,1994,15(6):7 (4)孟庆梅。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卵巢囊肿121例。山西中医,1996,12(5):18 (5)李一冰。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卵巢囊肿50例。新中医,1995,27(8):40 (6)何增富。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寒凝血瘀型32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2):27 (7)付萍。少腹逐瘀汤合鳖甲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4):42 (8)周容华。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14例。北京中医杂志,1987,(5):34 (9)沙铁英。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1989,(2):33 (10)高金杰,少腹逐瘀汤对妇科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经验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15(1):41 (11)田建荣。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出血3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6):.380 (12)井国庆,少腹逐瘀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血60例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1994,13(4):13 (13)赵廷楼。逐瘀法治疗滑胎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86,(9):26 (14)张衍德。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不孕症70例,广明中医,1998,(5):25 (15)张凤岭。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人工流术后出血不净109例。天津中医,1997。14(1):24 (16)王飞尔 ,少腹逐瘀汤治疗“药流”后出血,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4):31

盆腔结缔组织变硬,严重影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抗生素治疗往往不理想。有报道用新癀片治疗慢性盆腔炎118例,总有效率达,用法为每次3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连续服用10天。参考文献:《中国社区医生》

什么是妇科千金片?医生坦言:这些好处身体看得见,了解下

慢性盆腔炎护理论文题目哪个好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你进行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20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16、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17、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18、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研究19、护理信息干预产妇家庭支持系统对预防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2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岗位工作分析

一般这类论文都比较好写,我.擅.长.给你出了150个题目 你可以备选的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8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83、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84、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86、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87、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88、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89、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90、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9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92、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93、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95、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96、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97、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98、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99、康复体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100、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102、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103、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10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105、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106、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10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108、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09、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12、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11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114、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11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观察116、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11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18、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119、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120、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12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12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12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12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12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126、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127、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128、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129、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130、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131、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132、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133、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134、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135、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137、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139、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140、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14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142、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14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144、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145、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146、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147、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148、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149、心理护理干预减轻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150、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论文的选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要和大众关心的话题中去挖掘,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妇科护理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妇科护理论文题目(一) 1. 川蜀中医妇科流派研究 2. 香薰疗法和治疗性触摸对妇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3. 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的MRI诊断 4. 妇科腹式手术后疲劳影响因素的研究 5. 陈自明对张仲景妇科诊治思想之继承与发展 6. 湖湘医学妇科学术源流研究及临证经验整理 7. 当代妇科名老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8. 妇科腹式手术后疲劳相关症状群影响因素的研究 9. 妇科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的需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利用TBS全文检索系统构建中医妇科数据库的研究与实践 11. 老年妇科肿瘤临床分析 12. 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现代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13. 徐升阳妇科桂枝汤证的临床经验研究 14. 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15.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妇科应用中的临床对比 16. 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遗传学研究 17. 妇科千金胶囊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用于人流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 18. 补肾疏肝法干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抑郁症状的研究 19.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妇科护理论文题目(二) 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妇科护理论文题目(三) 1.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3. 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4.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5. 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6.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7. 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8.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9.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11.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2.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13.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4.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15. 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 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17.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18.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19. 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 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1. 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22. 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23.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24. 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25.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6. 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猜你喜欢: 1.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妇产科护理论文精选 3. 浅谈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妇产科护理论文 5. 妇产科护理论文

盆腔炎毕业论文的目录

慢性盆腔疼痛(CPP)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认为达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盆腔痛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盆腔疼痛的特点是病因复杂,有时即使做了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也找不到明显原因,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粘连等器质性病变可引起疼痛,但也有许多病人仅有轻微的病理变化或无器质性改变。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导致的盆腔脏器扭曲并不一定会引起疼痛,即使引起疼痛,其部位及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与创伤性性经历有关,与婚姻不幸及性功能障碍有关。临床表现慢性盆腔疼痛包括腹腔镜检查容易发现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和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也包括一些隐匿性的躯体疾病(通常是妇科以外疾病),如肠激惹综合征,还包括非躯体性(精神源性)疾病。1.症状、体征(1)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 可以是整个下腹部,也可以是双侧或单侧髂窝处,或是无明显定位,常伴有阴道不适,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钝痛或隐痛;患者说不清疼痛加重和缓解与何种因素有关。(2)抑郁 疼痛由性交引起或加重,但不影响性生活。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如无食欲、疲倦、失眠、性欲丧失或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或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3)异常疾病行为 有一种躯体偏见,深信自己患有疾病,医生尽全力进行治疗,但仍有疼痛。2.体格检查(1)在指导患者放松腹部、大腿和阴道口肌肉以减轻检查时不适的同时,可了解患者控制肌肉紧张的程度。肛诊触及肛提肌和梨状肌引起疼痛,提示有盆底肌紧张痛,不适的感觉通常表现为盆腔受压感和向骶部的放射痛接近肛提肌的附着点。应注意附件区有无增厚,活动度如何,有无盆底松弛、尾骨压痛以及可能造成性交痛的病灶等。轻柔的触诊可能检查到与阴道口前庭炎或阴道较高部位触发点相符合的敏感区域。以指尖轻柔地触诊腹壁可以发现肌肉组织中的触痛点。(2)盆腔检查:无阳性发现,但盆腔过度敏感,即使轻微触诊亦感剧烈疼痛。

pén qiāng yán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P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pelvic infection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1],简称盆腔炎。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1]。由于盆腔内生殖器的解剖特点,发生炎症时,往往上述部位炎症同时存在或互相蔓延[1]。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原[1]。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盆腔炎的发病过程[1]。多数引起盆腔炎的致病微生物是由 *** 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延误对PID的诊断和有效治疗都可能导致上生殖道感染后遗症(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等)的发生[1]。

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原[1]。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盆腔炎的发病过程[1]。多数引起盆腔炎的致病微生物是由 *** 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延误对盆腔炎的诊断和有效治疗都可能导致上生殖道感染后遗症(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等)的发生[1]。

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性活跃期女性及性传播感染患者,如满足以下条件又无其他病因,应开始按盆腔炎治疗[1]。

①子宫压痛;②附件压痛;③宫颈举痛[1]。

下腹压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的患者,诊断盆腔炎的可能性明显增加[1]。

①口腔温度≥℃[1];

②宫颈或 *** 脓性分泌物[1];

③ *** 分泌物显微镜检发现白细胞增多[1];

④红细胞沉降率加快[1];

⑤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1];

⑥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存在[1]。

大多数盆腔炎患者都有宫颈脓性分泌物或 *** 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1]。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 *** 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增多,则盆腔炎诊断成立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1]。如有条件应积极寻找致病微生物[1]。

①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1];

②经 *** 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1];

③腹腔镜检查结果符合盆腔炎表现[1]。

盆腔炎的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1]。

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1]。

①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必须对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有效,因为子宫内膜和宫颈分泌物筛查无阳性发现并不能排除上生殖道感染[1];

②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中,抗菌谱应覆盖厌氧菌[1];

③一经诊断立即开始治疗,因为及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1];

④选择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有效性、费用、患者依从性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1];

⑤适宜的中医、中药治疗对盆腔炎也可产生一定疗效[1]。

治疗方案中选择静脉给药和非静脉给药以及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由医生决定[1]。

1)静脉药物治疗A方案: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酌情增加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1]。加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1]。

2)静脉药物治疗B方案:克林霉素90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1]。加用硫酸庆大霉素负荷剂量(2mg/k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为,每8小时1次;也可采用每日1次给药[1]。

应注意的是:

①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小时,继续口服克林霉素300mg,每天3次,共14天[1]。

②注意硫酸庆大霉素的毒副作用[1]。

3)静脉药物治疗替代方案:

①左氧氟沙星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加用甲硝唑50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1]。

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加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1]。

下列药物的抗菌谱覆盖盆腔炎常见的病原体,口服药物治疗持续72小时无明显改善者,应重新确认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1]。

1)非静脉药物治疗A方案: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1次,加用甲硝唑500mg,口服,每日2次,共14日[1]。

2)非静脉药物治疗B方案:头孢曲松250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加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口服,每日1次,共14日[1]。可加用甲硝唑400mg,口服,每日2次,共14日[1]。

3)非静脉药物治疗替代方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加用多西环素可以获得短期的临床效果,但胃肠道副作用可能会影响该方案的依从性[1]。

1)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生脓肿破裂[1]。

2)脓肿持续存在: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可继续控制炎症2~3周,包块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应手术切除,以免日后再次急性发作,或形成慢性盆腔炎[1]。

3)脓肿破裂:突然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应怀疑脓肿破裂。若脓肿破裂未及时诊治,死亡率高。因此,一旦怀疑脓肿破裂,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1]。

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全面考虑[1]。原则是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用保守性手术为主;对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应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极度衰弱、危重患者的手术范围,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1]。若盆腔脓肿位置低、突向 *** 后穹隆时,可经 *** 切开排脓,同时注入抗生素[1]。

对盆腔炎患者出现症状前60天内接触过的 *** 应进行检查和治疗[1]。这种检查和评价是必要的,因为患者有再次感染的危险,而且其 *** 很可能感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1]。由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盆腔炎患者的男性 *** 常无症状。无论盆腔炎患者分离的病原体如何,均应建议患者的 *** 进行性传播感染的检测和治疗[1]。在女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避孕套)的性生活[1]。

由于妊娠期盆腔炎可增加孕产妇死亡、死胎、早产的风险,因此建议可疑盆腔炎的妊娠妇女住院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1]。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盐酸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1]。

患者应在开始治疗3天内出现临床情况的改善,如退热、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子宫及附件压痛、宫颈举痛减轻等[1]。在此期间病情无好转的患者,应酌情住院治疗,进一步检查或手术治疗[1]。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72小时内随诊,明确有无临床情况的改善[1]。如果未见好转则建议住院接受静脉药物治疗以及进一步检查[1]。对于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的盆腔炎患者,还应在治疗结束后4~6周时,重新复查上述病原体[1]。

沙眼衣原体感染筛查和高危妇女的治疗能有效降低盆腔炎的发病率[1]。对高危妇女的官颈分泌物筛查可以预防大部分盆腔炎的发生[1]。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2][3],PID[2][4])为病名[5][6]。

《中医药学名词》(2004):盆腔炎是指以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或坠胀,引及腰骶,或伴发热,白带增多等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4]。

《中医药学名词》(2010):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以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或坠胀,引及腰骶,或伴发热,白带增多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中医大辞典》:盆腔炎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及盆腔腹膜等部位炎症的总称[5]。以输卵管炎较为多见[5]。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6]。

临床上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5][6]。

急性盆腔炎多由于分娩、流产、官腔内手术时消毒不严,或经期、产后不注意卫生,或附近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原体入侵所致[6]。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6]。

盆腔炎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少腹疼痛,带下多,月经不调等[5]。这些证候分别归属于带下、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症瘕、产后发热、热入血室等范围[5]。

①寒战高热,下腹疼痛。如形成腹膜炎则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6]。

②白带增多,每为脓性或脓血性,有臭味[6]。

③检查腹部有压痛腹壁紧张[6]。

④妇科检查,血常规检查及取官腔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等均有助于诊断[6]。

①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6]。

②下腹及腰痛,常在劳累、 *** 后及月经前后加剧[6]。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6]。

③病人可有自带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6]。

④妇科检查有助于诊断[6]。

急性期以发热、恶寒为主,兼有小腹疼痛,带下,苔黄脉数等症,宜清热利湿,化瘀解毒,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若属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心烦喜呕等症,宜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加减[5]。

慢性炎症以带下为主症者,如湿从寒化,可用完带汤加减[5]。湿从热化,用龙胆泻肝汤加减[5]。以痛经或症瘕为主症者,当以活血止痛,化瘀散结,用桂枝茯苓丸加减;亦可用千年健、追地风、川断、归尾、防风、乳香、没药、红花、血竭、透骨草、五加皮作腹部熥药法(上药为粗末,装纱布袋内蒸3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1日1次),或用红藤汤(红藤、败酱草、桃仁、赤芍、蒲公英)作煎剂保留 *** [5]。

其他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5]。

急性盆腔炎,取曲池、四满、八髎穴、大敦(刺血)、中封,强 *** ,适当配合抗菌素治疗[6]。

慢性盆腔炎,取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中都等为主穴[6]。有肿块者加患侧府舍;上腹痛或气胀者加腹结、天枢、气海;下腹痛范围较大者加气冲;腰酸痛者加肾俞、次谬;腰痛严重者加八髎、委中;白带多者加地机、阴陵泉、带脉;月经过多者加照海、内庭、行间[6]。

留针20分钟,温针,也可配合理疗[6]。

下腹有胀冷痛感、下坠感,受凉加重,遇暖缓解,带下增多,色白质稀,或见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头晕神疲乏力,腰骶酸痛,畏寒肢冷,或婚久不孕,舌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7]。

[7]

选穴:中极、次髎、大肠俞、三阴交、阴陵泉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以上,灸至局部辛热潮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长期施灸至精神好转,胀痛消失后可间隔施灸。

时有低热,下腹一侧或双侧胀痛、刺痛、热痛或有胀痛、下坠感,劳累后或经期症状加重,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有血块,血块流出则疼痛减少,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有气味,小便色黄,腰部酸痛,婚后不孕,舌红,苔黄腻,脉弦滑。[8]

[8]

选穴:章门、期门、中脘、气海、关元、曲骨、横骨、神阙、水道、带脉、血海、三阴交、丘墟、太溪、水泉、太冲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微屈,医者立于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沿章门、期门、中脘、气海、关元操作,约5分钟。然后重点在小腹进行摩腹、揉脐10分钟,按揉曲骨、横骨、神阙、水道、带脉各半分钟。点按血海、三阴交、丘墟、太溪、水泉、太冲各半分钟。轻叩脊柱两侧及骶髂部。

[7]

选穴:中极、天枢、归来、三阴交、膈俞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灸至诸证消失为止。

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 *** 坠胀感,性生活、大便、过劳时加重,白带连绵不断。舌质紫黯,苔薄腻,脉弦细。[8]

[8]

选穴:府舍、归来、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丘墟、太冲

操作方法:按揉府舍、归来、气冲、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各半分钟,弹拨腹部包块5分钟,掌振下腹约2分钟。

常伴有带下、腹痛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7]。

[7]

选穴:带脉、行间

灸法:艾条雀啄灸(即像麻雀进食时头部一上一下地运动,艾条距皮肤最近时~1厘米,从而产生一阵阵灼热感),每穴10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症状消失即止。

[7]

选穴:十宣、大椎

灸法:雀啄灸3分钟后,用酒精消毒穴位皮肤,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点刺穴位放出少许血,再用酒精消毒伤口。

杨某,女,28岁,已婚,干部。患者2个月前行人工流产,术后20天小腹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伴有发热。经西医抗生素治疗3天,发热已退,但仍诉小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或月经前后加重,带下量多色黄,经人介绍来治。查舌质红,舌苔黄,脉弦细。妇科检查:外阴正常, *** 通畅,分泌物明显增多,色黄有秽臭,子宫后位略较正常大;右侧附件可触及鸡蛋大小肿块,质软压痛明显。B超探查显示:右侧探及6cm××4cm大小包块,提示盆腔炎性包块。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性包块”,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补肾健脾、理气止痛。推拿治疗3个疗程,诸症消失,妇科及B超检查均正常。随防1年,无复发。[8]

莫某某,女,35岁。2002年6月12日初诊。患者于2002年6月5日在其社区门诊换节育环,3天后出现小腹剧痛,带下量多,色黄其气秽臭。自用肤阴洁外洗,未见效果。随即出现高热恶寒,小腹疼痛加剧、拒按,并伴有食欲差,尿频,大便坠胀,带下量仍多呈黄绿色、质稠、臭秽。检查:体温℃,呈急性面容,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舌红苔黄,脉数。妇科检查: *** 及宫颈充血,宫颈有举痛,子宫较软,稍增大,有压痛,宫旁组织增厚,有明显触痛,未触及包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加。诊断为急性盆腔炎。即采取中西医配合针灸治疗,西医采用抗生素治疗,中药采用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每日1剂,另取中极、次髎、大椎、神阙进行雀啄灸治疗,治疗5天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治疗1周后,患者诸证消失,随访1月,未见复发。[7]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注意性生活卫生,要有固定的 *** ,杜绝 *** [8]。

(2)做好经期、流产后、产褥期的卫生,使用消毒的用品,严禁盆浴和 *** [8]。

(3)刮宫术、 *** 盆腔手术或 *** 检查注意无菌操作(这是医务人员严格遵守的制度)。术后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8]。

(4)注意外阴卫生,防止来自浴具的感染[8]。

(5)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下腹剧痛拒按,应配合中西药消炎药物及时治疗[7]。

(6)饮食尽量清淡,忌食酸辣等 *** 性及煎炸食物[7]。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盆腔炎毕业论文

作为医药学类、中医学科目,编写学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或发表期刊评,初级职称的参考文献。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异位妊娠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盆腔炎性疾病,计划生育手术,盆腹部手术史,辅助生殖技术等。因此认识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很多学者对其发病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 索引序列
  • 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论文题目
  • 慢性盆腔炎论文参考文献
  • 慢性盆腔炎护理论文题目哪个好
  • 盆腔炎毕业论文的目录
  • 盆腔炎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