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缓存的研究论文解读汇总

缓存的研究论文解读汇总

发布时间:

缓存的研究论文解读汇总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紧凑性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的CPU芯片也在朝着高度集成的方向不断发展,由此造成其在性能方面对温度也更加敏感,其散热技术也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热点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 cpu 对计算机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cpu对计算机影响论文 范文 一:计算机CPU论文

摘要: CPU 是计算机进行运算的核心, 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频率、高速缓存、前端总线频率、超线程技术的应用、支持的扩展指令集等对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的使用中常见的CPU 超频故障、计算机感染病毒使CPU 性能大幅度下降,偶伴随 死机 等现象, 逐步掌握CPU 主要性能与故障的排除技巧,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 CPU; 性能指标; 高速缓存; 显示器 黑屏; 故障排除

1 计算机CPU 的主要性能指标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通常也称“微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 是计算机进行运算的核心, 在计算机系统中相当于“大脑”,主要负责计算机的数据运算和发出计算机的控制指令, 是控制计算机中其他设备运行的“总指挥”。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 CPU 技术的发展一直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点, 在计算机的使用中CPU 的故障排除也是一个难点, 有待我们认真地研究, 以加深对CPU的了解, 逐步掌握CPU 常见故障的排除 方法 与技巧, 配合CPU 工作, 协调CPU 的处理速度, 在使用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CPU“字长”是表示运算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在

计算机技术中, 把CPU 在单位时间内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一般情况下, 把单位时间内能处理为8 位数据的CPU 叫8 位CPU。同理, 64 位的CPU 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字长为64 位的二进制数据。字长是表示运算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通常等于CPU 数据总线的宽度。CPU 字长越长, 运算精度越高, 信息处理速度越快, CPU 性能也就越高。

CPU 的频率与CPU 的外频和倍频的关系:CPU 的频率是指计算机运行时的工作频率, 也称为“主频”或“时钟频率”。CPU 的频率表示CPU 内部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速度, 代表了CPU 的实际运算速度, 单位是Hz。CPU 的频率越高,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完成的指令数也就越多, CPU 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

倍频越高, CPU 的频率就越高,CPU 实际运行的频率与CPU 的外频和倍频有关, CPU 的实际频率=外频!倍频。外频即CPU 的基准频率, 是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外频速度越高, CPU 就可以同时接受更多来自外围设备的数据, 从而使整个系统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倍频是CPU 运行频率与系统外频之间差距的参数, 也称为“倍频系数”, 通常简称为“倍频”。在相同的外频下, 倍频越高, CPU 的频率就越高。

主频越高, CPU 的速度也就越快,当我们使用CPU 时, 通常会说到“奔腾Ⅲ 600”、“奔腾4 ”等等, 其实, 这些型号里面的数字“600”和“”就是指CPU 的主频。CPU 的主频一般以MHz 为单位, 通常所说的“奔腾Ⅲ600”中的“600”实际上就是指该CPU 的主频是600MHz。但随着CPU 主频的提高, 一般以GHz( 1GHz=1000MHz) 为单位, 如“奔腾4 ”中的 即指该CPU 的工作频率是, 即3000MHz。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 因此主频越高, CPU 的速度也就越快。

缓存容量越大, 性能也就越高:

缓存(Cache) 的作用是为CPU 和内存进行数据

交换时提供一个高速的数据缓冲区。当CPU 要读取数据时, 首先会在缓存中寻找, 如果找到了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 如果在缓存中未能找到, 那么CPU 就从主内存中读取数据。CPU 缓存一般分为L1 高速缓存和L2 高速缓存。

一级高速缓存与二级高速缓存对CPU 的性能影响L1 高速缓存也称为一级高速缓存( L1Cache) 用于暂存部分指令和数据, 以使CPU 能迅速地得到所需要的数据。L1 高速缓存与CPU 同步运行, 其缓存容量大小对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__L2 高速缓存也称为二级高速缓存( L2Cache) 的容量和频率对CPU 的性能影响也较大, 其作用就是协调

CPU 的运行速度与内存存取速度之间的差异。L2 高速缓存是CPU 晶体管总数中占得最多得一部分, 由于L2 高速缓存得成本很高, 因此L2 高速缓存得容量大小一般用来作为高端和低端CPU 产品得分界标准。目前CPU 的L2 高速缓存有低至64KB 的, 也有高达4MB 的。

前端总线频率比外频更具代表性:前端总线频率是AMD 公司在推出K7CPU 时提出的概念,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误认为这个名词是外频的一个别称。其实, 通常所说的外频是指CPU 与主板的连接速度, 这个概念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振荡速度的基础之上, 而前端总线频率指的是数据传输的实际速度, 即每秒钟CPU 可以接收的数据传输量。例如100MHz 外频是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振荡1000 万次, 而1001MHz 前端总线频率则是指CPU 每秒钟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就处理器速度而言, 前端总线比外频更具代表性。

CPU 的制造工艺直接关系到CPU 的电气性能:

CPU 在更高的频率下工作,线路宽度越小, CPU 的功耗和发热量就越低目前Inter 公司的主流产品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 m 级别。由于CPU 制造完成后, 是一块不到1cm2 的硅晶片( 或集成电路) , 还要对其进行封装, 并安装引脚( 或称为“针”) 后才能插到主板上、通常所说的Socket478 和Socket939 中的数值的就是指该CPU 的引脚数, CPU 的封装一般有陶瓷封装和树脂封装两种。

超线程技术的应用超线程(Hyper- Threading,HT) 是Inter 公司为Pentium4 专门设计的一项技术。超线程是一种同步多线执行技术, 一款应用超线程技术的IntelCPU 可以在逻辑上被模拟成两个任务。当计算机系统应用超线程技术后, 可使整机性能提高25%以上。

支持的扩展指令集对提高CPU 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指令集是CPU 用来计算和控制系统的命令, 是与硬件电路相配合的一系列指令。指令集是评价CPU 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指令集有Intel 公司的MMX、SSE、SSE2、SSE3 和AMD 公司的“3DNow! ”等。MMX(Multi Media 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由Intel 公司开发, 包括57 条多媒体指令, 通常这些指令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数据, 提高CPU 处理图形、视频和音频的能力。SSE(Streaming SIMDExtensions,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指令集是MMX指令集的扩展, 是Intel 公司在Pentium3 处理器中开始使用的。SSE2 支持双精度浮点数的SIMD 处理, 用在64 位CPU 中。SSE3 是Intel 公司在最新的Pentium 4 Prescott 处理器中为了增强Pentium 4 CPU 在多媒体方面的性能二新增加的一组指令集合, 有助于增强Intel CPU 的超线程功能。“3DNow! ”指令集广泛

应用于AMD 公司的K6- 2,K6- 3 以及Athlon( k7) 处理器中。在软件的配合下, 可以大幅度提高3D 处理性能。“3Dnow! ”指令集是最早的三维指令集。

2 计算机使用中CPU 常见故障的排除

故障现象:一般说来, CPU 是不容易出现故障的, 但由于超频或者电压工作不稳定和CPU 的制造工艺的不同等原因, 会导致CPU 不能正常工作, 显示器突然黑屏, 重启后无效, 更严重者会烧坏CPU。(1)CPU 超频是 DIY 族最喜欢干的事情, 有的CPU 本身不具备超频能力却硬要超频, 有的CPU 超频的余量很小, 却让它超出额定频率较大的范围工作, 其结果将导致电脑工作不正常, 经常出现死机现象。因为CPU 超频使用, 而且是硬超, 有可能是超频不稳定引起的故障。如开机后用手摸一下CPU, 发现非常烫, 则故障就可能在此。解决的方法是: 用户可以找到CPU 的外频与倍频跳线, 逐步降频后, 启动电源, 系统恢复正常, 显示器也就有了显示。也有可能是过度超频之后, 电脑启动时可能出现散热风扇转动正常, 但硬盘指示灯只亮了一下便没有反应了, 显示器也维持待机状态的故障。由于此时不能进入 BIOS 设置选项, 因此只能给CPU 降频。具体方法是打开机箱并在主板上找到给CMOS 放电的跳线, 给CMOS放电后重启系统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内存大小、硬盘速度、显卡速度,

特别是CPU 的性能指标, 对整个计算机的性能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盲目追求CPU 一级高速缓存与二级高速缓存、前端总线频率的高速并不可取。(2) 电压不正常导致CPU 烧坏。常见的故障现象是开机后黑屏, 只听到CPU 风扇在转动, 没有开机自检。解决方法: 根据故障现象可以排除电源的故障, 开机后风扇在转动, 说明计算机是通电的。但是不能自检, 也就不能听到“滴”的一声响, 此时怀疑是主板或CPU 的故障, 初步判断后, 采用替换法进行确认。首先找一台同等配置的好的计算机, 把此台计算机的CPU 拆下, 换到有故障的计算机上, 开机后如果能启动并正常进入系统, 说明该台计算机的故障就是CPU 有问题, 仔细查看CPU,发现针角处有发黑的地方, 说明是由于电压不稳定导致CPU 被烧坏。

计算机感染病毒, CPU 性能大幅度下降, 偶伴随死

机现象:(1)该故障原因可能是感染了病毒, 或磁盘碎片过多或CPU 温度过高。解决方法是首先可以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然后使用Windows 附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进行整理。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 则打开机箱, 查看CPU 散热器的风扇通电后是否转动, 如果不转动, 则更换新散热器即可。(2)蠕虫病毒发作使CPU 占用率为何高达100%。故障现象: 即开机使用一段时间后, 硬盘指示灯不停地闪, 同时

系统运行速度变得非常慢, “任务管理器”窗口中显示CPU 地占用率100%。只有重新启动才能继续使用。但过一段时间后又是如此。从故障描述可知, 计算机系统感染了某种蠕虫病毒。在正常情况下, 在不运行大型的程序时, CPU 在瞬间的占用率不可能为100%。而蠕虫病毒发作的时候就会将剩余的系统资源占满。这时, 用户可以在“任务管理器”窗口中查看哪个程序占用的CPU 资源最多, 如果是一个陌生的程序, 建议用户使用杀毒软件( 最好使用最新的杀毒库) 对系统进行彻底的检查。如果还无法解决该问题,最好重新安装 操作系统 , 并且安装病毒防火墙。这样, 能彻底解决问题。

CPU 风扇不转导致计算机死机:故障现象: 一台计

算机开机进入系统后不久就死机, 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故障依旧。解决方法: 打开机箱, 查看机箱内各设备的运行情况, 发现CPU 风扇转动的很慢, 处于似转非转的状态, 由此想到造成重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CPU 风扇不能正常运转而导致CPU 无法散热, 从而使CPU 温度急剧上升, 最后出现死机。因为是突然黑屏, 可能是硬件有松动而引起接触不良。可打开机箱把硬件重新插一遍后开机, 有可能是显卡有问题, 因为从显示器的指示灯来判断无信号输出, 使用“替换法”检查, 显卡没问题, 那么此时有可能是显示器有故障,

使用“替换法”再检查, 同样没有发现问题, 接着检查CPU, 发现CPU 的针脚有点发黑和绿斑, 这是生锈的迹象。看来问题就在此处, 因为制冷片有结露的现象, 一定是制冷片的表面温度过低而结露, 导致CPU 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 日积月累, 就会产生太多锈斑, 造成接触不良, 从而发生此故障。找到问题的所在点后, 要拆掉CPU 风扇, 给风扇添加润滑油并清理风扇上的灰尘, 再重新安装CPU 风扇。开机后CPU 风扇转动正常, 死机现象也就消除了。还可以取出CPU, 用橡皮仔细地把每一个针脚都擦一遍, 然后把散热片上的制冷片取下, 清洁干净, 最后装好CPU 和制冷片开机, 即可正常启动。

计算机由于各种原因总会出现一些故障。特别当遇到CPU 常见故障时, 我们应该对CPU 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充分的了解, 分析故障原因, 掌握常用的排除方法与技巧, 避免CPU 故障造成计算机黑屏、死机等麻烦。

参考文献:

[1] 熊巧玲,吕良燕,高明伟.电脑组装与维护技能实训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谭贤.电脑组装、维护与故障排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网冠科技编著.电脑急救、备份还原、BIOS、注册表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张景生.台式计算机使用与维修[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5] __功、修红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cpu对计算机影响论文范文二:计算机组成原理——CPU 论文

摘 要 CPU是计算机进行运算的核心,其重要性相当于人体的大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频率、高速缓存、前端总线频率、超线程技术的应用、支持的扩展指令集等等,对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从了解CPU的发展历程,运行原理以及故障排除等多方面了解CPU,从而达到对CPU的全面认识。

关健词 CPU 历史 工作原理 故障排除

The priciple of the Computer Compoment--CPU

Wu Min

Abstract CPU is the core of computer operations, its importance is equivalent to the human brai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main properties of CPU index word length, frequency, cache, FSB, hyper threading technology, support the instruction set extensions on the whole compu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PU,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troubleshooting to know more about CPU,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PU.

Keywords CPU,History, Working priciple , Troubleshooting

引言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 处理器)的缩写,又称为微处理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和信息家电产品将越来越普及,而CPU正是所有这些信息产品中必不可少的部件,CPU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起着控制整个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作用。

CPU性能的高低通常决定了一台计算机的档次。

世界上生产CPU芯片主要有Intel和AMD两家公司。Intel公司生产的CPU始终占有相当大的市场。目前,Intel公司生产的CPU主要有赛扬系列、奔腾系列、酷睿系列等。AMD公司的CPU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AMD公司生产的CPU主要有闪龙系列、速龙系列等。

协调工作,决定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寄存器组用于在指令执行过后存放操作数和中间数据,由运算器完成指令所规定的运算及操作。

CPU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发展到现在的Pentium 4时代,只经过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

1971 Intel 4004,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 1974 Intel 8008,第一个8位的微处理器; 1974 Intel 8080,第一个真正的微处理器; 1978 Intel 8086,16位微处理器; Intel 80186; 1982 Intel 80286;

1985 Intel 80386,新一代32位核心微处理器; 1989 Intel 80486; 1993 Pentium(奔腾);

从生产技术来说,最初的8088集成了29000个晶体管,而PentiumⅢ的集成度超过了2810万个晶体管;CPU的运行速度,以MIPS(百万个指令每秒)为单位,8088是,到高能奔腾时已超过了1000MIPS。

1 CPU的简介和历史发展

CPU的外部组成: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寄存器,缓存),逻辑运算单元。

CPU的外部组成:芯片,金属壳(保护CPU,增加散热面积),引脚(固定CPU,连通电路)。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处理计算机中的所有数据,使计算机完成各种功能,并使各部件

CPU从最初发展至今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64位微处理器,基本上可以说个人电脑的发展是随着CPU的发展而前进的。

1971年世界第一台微处理器Inter的4004出现,内部集成2300个晶体管;1978年Inter16位处理器8086和与之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8087同时推出;1979年Inter8088推出,内含27000个晶体管,外部数据总线减少为8位,也首次运用于IBM PC中,预示微机时代即将来临.1982年Inter又推出了16位的80286,内部晶体管万个,时频由最初的6MHZ升为20MHZ;1985年32位处理器80386推出,时频达到以上;1989年集成120万晶体管的80486出现,时频90MHZ,性能比386提高了4倍;1993年奔腾时代来临,奔腾1,世界上第一台586级处理器,310万晶体管,时频200MHZ;1996年奔腾Pro,550万晶体管,处理速度是一代的2倍;同时第一次采用2级内存,同年奔腾MMX推出,L1缓存加倍;1997年,奔腾Pro与MMX结合,奔腾2出现,性能大大提高;1998年奔腾3出现,一级缓存2KB,二级缓存512KB,安全性能大大提高;2000年奔腾4推出,主频超过.之后又出了双核,四核...Inter处理器的发展就代表了CPU的发展,其中不乏其他公司产品,如AMD等

2 CPU的运行原理及过程

CPU的运行原理

CPU的主要运作原理,不论其外观,都是执行储存于被称为程序里的一系列指令。在此讨论的是遵循普遍的冯·诺伊曼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设计的装置。程序以一系列数字储存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差不多所有的冯·诺伊曼CPU 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 提取、解码、执行和写回。

第一阶段,提取,从程序存储器中检索指令(为数值或一系列数值)。由程序计数器指定程序存储器的位置,程序计数器保存供识别目前程序位置的数值。换言之,程序计数器记录了CPU在目前程序里的踪迹。提取指令之后,PC根据指令式长度增加存储器单元[iwordlength]。指令的提取常常必须从相对较慢的存储器查找,导致CPU等候指令的送入。这个问题主要被论及在现代处理器的高速缓存和管线化架构。

CPU根据从存储器提取到的指令来决定其执行行为。在解码阶段,指令被拆解为有意义的片断。根据CPU的指令集架构(ISA)定义将数值解译为指令[isa]。一部分的指令数值为运算码,其指示要进行哪些运算。 其它 的数值通常供给指令必要的信息,诸如一个加法运算的运算目标。这样的运算目标也许提供一个常数值(即立即值),或是一个空间的寻址值:暂存器或存储器地址,以寻址模式决定。在旧的设计中,CPU里的指令解码部分是无法改变的硬体装置。不过在众多抽象且复杂的CPU和ISA中,一个微程序时常用来帮助转换指令为各种形态的讯号。这些微程序在已成品的CPU 中往往可以重写,方便变更解码指令。

在提取和解码阶段之后,接着进入执行阶段。该阶段中,连接到各种能够进行所需运算 的CPU部件。例如要求一个加法运算,算术逻辑单元将会连接到一组输入和一组输出。输入提供了要相加的数值,而且在输出将含有总和结果。ALU内含电路系统,以于输出端完成简单的普通运算和逻辑运算(比如加法和位运算)。如果加法运算产生一个对该CPU处理而言过大的结果,在标志暂存器里,溢出标志可能会被设置。

最终阶段,写回。以一定格式将执行阶段的

结果简单的写回。运算结果极常被写进CPU内部的暂存器,以供随后指令快速访问。在其它案例中,运算结果可能写进速度较慢,但容量较大且较便宜的主存。某些类型的指令会操作程序计数器,而不直接产生结果数据。这些一般称作“跳转”并在程序中带来循环行为、条件性执行(透过条件跳转)和函数[jumps]。许多指令也会改变标志暂存器的状态位。这些标志可用来影响程序行为,缘由于它们时常显出各种运算结果。例如,以一个“比较”指令判断两个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在标志暂存器上设置一个数值。这个标志可借由随后的跳转指令来决定程序动向。

在执行指令并写回结果数据之后,程序计数器的值会递增,反复整个过程,下一个指令周期正常的提取下一个顺序指令。如果完成的是跳转指令,程序计数器将会修改成跳转到的指令地址,且程序继续正常执行。许多复杂的CPU可以一次提取多个指令、解码,并且同时执行。这个部分一般涉及“经典RISC管线”,那些实际上是在众多使用简单CPU的电子装置中快速普及(常称为单片机)。

CPU 数字表示方法是一个设计上的选择,这个选择影响了设备的工作方式。一些早期的数字计算机内部使用电气模型来表示通用的十进制(基于10 进位)数位系统数字。还有一些罕见的计算机使用三进制表示数字。几乎所有的现代的CPU 使用二进制系统来表示数字,这样数字可以用具有两个值的物理量来表示,例如高低电平[binaryvoltage]等等。

与数表示相关的是一个CPU可以表示的数的大小和精度,在二进制CPU 情形下,一个位(bit)指的是CPU处理的数中的一个有意义的位,CPU用来表示数的位数量常常被称作“字长”, “位宽”, “数据通路宽度”或者当严格地涉及到整数(与此相对的是浮点数)时称作“整数精度”、该数量因体系结构而异,且常常在完全相同的CPU的不同部件中也有所不同。 实际上,整数精度在CPU可执行的软件所能利用的整数取值范围上设置了硬件限制。整数精度也可影响到CPU可寻址(寻址)的内存数量。譬如,如果二进制的CPU使用32位来表示内存地址,而每一个内存地址代表一个八位组,CPU 可定位的容量便是232个位组或4GB。以上是简单描述的CPU地址空间,通常实际的CPU 设计使用更为复杂的寻址方法,例如为了以同样的整数精度寻址更多的内存而使用分页技术。

2更高的整数精度需要更多线路以支持更多的数字位,也因此结构更复杂、更巨大、更花 费能源,也通常更昂贵。因此尽管市面上有许多更高精准度的CPU如 16、32、64甚至128位,但依然可见应用软件执行在4或8位的单片机上。越简单的单片机通常较便宜,花费较少能源,也因此产生较少热量。这些都是设计电子设备的主要考量。

CPU的运行过程

数据从输入设备流经内存,等待CPU的处理,这些将要处理的信息是按字节存储的,也就是以8位二进制数或8比特为1个单元存储,这些信息可以是数据或指令。数据可以是二进制表示的字符、数字或颜色等等。而指令告诉CPU对数据执行哪些操作,比如完成加法、减法或移位运算。 假设在内存中的数据是最简单的原始数据。首先,指令指针(Instruction Pointer)会通知CPU,将要执行的指令放置在内存中的存储位置。因为内存中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地址),可以根据这些地址把数据取出,通过地址总线送到控制单元中,指令译码器从指令寄存器IR中拿来指令,翻译成CPU可以执行的形式,然后决定完成该指令需要哪些必要的操作,它将告诉算术逻辑单元(ALU)什么时候计算,告诉指令读取器什么时候获取数值,告诉指令译码器什么时候翻译指令等等。假如数据被送往算术逻辑单元,数据将会执行指令中规定的算术运算和其他各种运算。当数据处理完毕后,将回到寄存器中,通过不同的指令将数据继续运行或者通过DB总线送到数据缓存器中。基本上,CPU就是这样去执行读出数据、处理数据和往内存写数据3项基本工作。但在通常情况下,一条指令可以包含按明确顺序执行的许多操作,CPU的工作就是执行这些指令,完成一条指令后,CPU的控制单元又将告诉指令读取器从内存中读取下一条指令来执行。这个过程不断快速地重复,快速地执行一条又一条指令,产生你在显示器上所看到的结果。在处理这么多指令和数据的同时,由于数据转移时差和CPU处理时差,肯定会出现混乱处理的情况。为了保证每个操作准时发生,CPU需要一个时钟,时钟控制着CPU所执行的每一个动作。时钟就像一个节拍器,它不停地发出脉冲,决定CPU的步调和处理时间。

参考文献:

《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 蒋本珊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飞 编著,高等 教育 出版社,

《计算机导玉龙论》作者:王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者:王志强 机械工业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肖金立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

穷则软件优化,达的硬件堆积,本文主要介绍存储领域在硬件方向的一些探索。硬件方向的探索又分为大体两块,对现有硬件的性能压榨,以及新硬件设备的创新。对现有硬件的压榨主要是 SPDK RDMA,通过by pass驱动层来最大限度利用硬件的性能。新硬件的探索则包含了傲腾持久化内存和KV-SSD两块。其中持久化内存目前有些云厂商已经投入了使用,KV-SSD 则目前主要还是在学术理论阶段,业界未看到大规模的使用。 以下几篇论文分别介绍了在 SPDK KV-SSD方向的一些研究。 SpanDB: A Fast, Cost-Effective LSM-tree Based KV Store on Hybrid Storage 介绍了在SPDK的探索。 Towards Building a High-Performance, Scale-In Key-Value Storage System 是三星发布的介绍了他们最新的产品KV-SSD的论文,介绍了KVSSD 这种新型存储在kv的应用。 PinK: High-speed In-storage Key-value Store with Bounded Tails 则针对现在一些KVSSD实现的缺点做了优化,提出了一种针对KVSSD 优化的变种LSM 实现。 下文将非常对这三篇论文进行展开做详细的介绍。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基于 SPDK 构建LSM-tree Based KV Store。传统的kv实现需要通过调用文件系统层最后才会达到磁盘 ,对于 Nvme SSD 这种高性能设备,传统的io链路无法完全发挥硬件的性能,通过SPDK ByPass驱动层直接操作裸盘则可以将硬件性能发挥到极致。

使用SPDK对WAL进行并发写入,可以大大提升写入性能,支持异步请求处理,减少线程切换的开销。测试表明,对于小value写入,绕过ext4文件系统直接通过SPDK进行写入可以降低倍的延时。由于WAL 处于关键路径上,这会对写入带来严重的性能开销导致性能瓶颈。其次,现在的kv架构都是假设磁盘设备速度较慢,因此设计上通常都嵌入了较高的软件开销,如果基于轮训的机制则会比较浪费cpu周期。本文基于rocksdb做了如下的优化:

多线程排队写入,有队列头部的线程直接获取当前的写入任务进行提交,可以做写入io合并,提升写入性能。如果写请求已经被提交,队列中部的请求发现已经完成写请求后直接返回,无需在进行io操作,通过group write,将大量的小io转化成顺序大io。

随着io设备性能的提升,linux io协议栈的开销变得不可忽视,通过SPDK将 驱动移动用户态,减少了系统调用并且支持zore copy,通过poll的方式而不是中断的方式进行io操作,减少了内核态的切换和io路径锁争用。同时这个章节对 Optane P4800x和P4610 两种设备进行了压测对比,简单列下压测结果。

图3的N 表示 P4610 0表示Optane 3-N 表示3个线程写入,CR=2 表示每个线程同时提交2个请求

可以看出使用多线程的SPDK 可以大大发挥磁盘性能

一旦进程绑定了SPDK,该磁盘就不能被其他进程访问,无论是通过io栈还是spdk。此外绑定cpu核心可以降低io的性能开销。加上polling-based io机制,导致后台的flush和compact线程不适合使用spdk进行读写,因为如果不绑核,会导致 io变慢,如果绑核了,则难以释放cpu空闲资源。

对于rocksdb和leveldb,前台的client写入通常都是同步的,用户同步提交读写请求然后等待io操作完成后返回,这种操作 通常会受限于io的延时导致吞吐的不足,为了提高吞吐,用户通常会设置超过cpu核心数的线程来进行并发的操作。但是对于使用了SPDK 的高速nvme,线程间的同步唤醒往往开销比io请求本身还大,超线程机制会带来额外的开销和降低了cpu的使用率。(好比redis 内存处理足够快,不需要多线程进行处理,多线程主要带来额外的开销争用)

对于一个n-core的机器,spandb配置Nc和线程数用于处理用户请求同时 进行了绑核,剩下的n-Nc个核心则用于处理内部的io请求,分为loggers和workers。loggers用于处理wal的写入 ,workers用于处理后台的flush和compaction以及memtable的读取和更新操作。

后台线程使用Qflush和Qcompact队列进行flush和compact操作,继承于rocksdb的实现,只是改为了直接操作SPDK 使用Qread队列来处理读请求,写请求则被拆分为Qprolog Qlog和Qepilog三个队列

基准压测表明,少数的几个核通过批量提交请求就可以充分利用磁盘的io,因此spandb默认使用了一个logger线程进行wal的写入,该线程数量可以动态在1-3之间调整,根据队列的长度和处理耗时动态调整线程数。对于前后台线程,优先保证前台线程的调度,同时会 监控后台队列的长度,以便在高负载写入的时候即使进行flush和compact。

为了减少对rocksdb本身的改动,抽象了一个TopFS 来管理spdk的相关操作。sst的数据布局与wal类似,也是通过metadata page管理,metadata page为hashtable,key为文件名,内容为文件对应的逻辑页起止id。

传统是kv存储实现,通常是存储引擎暴露kv接口,用户通过kv接口写入数据,key和value通过一定的数据结构被存储到文件里面,从用户调用接口到数据最终落到磁盘的整个流程可以用下图的左边部分来描述。

kv接口将数据写入文件系统,文件系统通过块设备驱动将数据写入磁盘,为了屏蔽磁盘的内部物理结构,文件系统到磁盘其实是通过LBA进行逻辑地址映射的,磁盘内部通过FTL将LBA转化为PBA,同时FTL还承担了磁盘的COW GC功能。可以看到从写入到落盘中间经历了非常多的环节。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减少这些环节来进行写入流程的优化呢。比如上面提到的SPDK 通过bypaas文件系统少掉了一层文件系统的开销,那么是否还能更近一步呢。这篇论文正是基于这样想法,直接将kv的操作下层到设备层,由设备直接暴露了kv interface,直接bypass了设备层以及LBA到PBA的映射。通过设备内部的FTL ,直接实现了key到NAND location的映射。

设备暴露了put get delete iterate接口,kv请求通过pipeline的流程处理kv请求,固件驱动从磁盘io队列获取请求,然后传递给request handle,request handle再讲请求传递给index manager,index manager先将变长的key散列成定长的key缓存到local hashtable,最后在合并到全局的hashtable完成到磁盘位置offset的映射。同时index manager还会根据key的前4B进行分桶,通过将相同前缀的数据放在一起来实现迭代操作。local hashtable主要是为了提高写入并发减少全局hashtable的锁竞争。

垃圾回收时,垃圾回收器扫描flash中kv数据,然后和 全局hashtable做对比来判断数据的有效性,丢失已经被删除和更新的数据

性能测试部门主要测试了kvssd的cpu开销,在同样的ssd下,kvssd只需要一个线程就能达到与普通ssd8线程一样的io吞吐,同时,随着单机磁盘数量的提升,kvssd拥有更好的线性拓展能力。对于普通的ssd,单机的吞吐受限于cpu无法随着磁盘数量程线性增长,而kvssd由于极低的cpu开销可以提供更高的单机吞吐能力,对于昂贵的机柜资源,如果能在单机插更多的磁盘提供更高的吞吐显然是更经济的。

其实kvssd之所以需要更低的cpu开销,除了bypass了很多层,更重要的部分是他的固件模块其实已经有点类似于一个小型的cpu了,通过把cpu的工作offload到固件本身的做法在业界由来已久,比如将网络包的解析的bypass 内核offload到网卡直接进行。

虽然使用KV-SSD可以带来延迟的降低和吞吐的上升,但是这个降低只是针对平均值,目前现在大多数的KV-SSD的实现都存在一个长尾的问题。最常见的KV-SSD的实现包括hash-based KV-SSD 和LSM-tree Based KV-SSD,但是这两种实现都存在长尾的问题。

此外,控制器内部的DRAM和FLASH 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平均每年DRAM增长倍但是FLASH则增长了倍,随着DRAM的增长,FLASH的需求将越来难以满足使用,因此设计一个减少FLASH使用的数据结果是势在必行的

总体架构的实现如下图,由于pink是LSM 的改进版本,此处会将pink的数据结构和rocksdb进行比较。pink的存储结构可以分为4部分,分别是 SkipList、 levelList 、meta segment 和data segment。

上面提到skiplist和levellist都存在FLASH 当中,那么FLASH 是否有足够的容量容纳这些levellist呢?对于一块4T 的磁盘,假设key value大小分别为32B和1KB,page的大小为16KB,那么对于一个16KB的meta segment,可以容纳的pair数量为398个,对于4T的磁盘总共可以存储2^32个1KB大小的数据,也就是总共需要个meta segment,那么对于levelist来说需要占用的DRAM空间则为(32B+8B)* = 432M 的内存空间。显然控制器的DRAM是够用的。

写入流程很简单,用户写入的数据会直接写入到skiplist中,熟悉LSM的人可能发现了,传统的LSM 写入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都会先写入WAL 然后在写入内存memtable,但是此处并没有WAL而是直接写入skiplist会不会有问题呢。这个主要得益于磁盘控制器的自带的电容器,通过电容器可以保证断电数据不丢失,因此可以省掉一次的WAL写入

相比写入,读取流程则显得比较繁琐,以下图的查询key(39)为例。

从上面的读流程可以看到,对于极端的情况,一次的查询可能涉及非常多次的FLASH读取,比如上面的流程就需要读取metaPage0 metaPage2以及最终value所在的datapage12。对于level更多的场景需要读取FLASH 的次数将更多。 level Pinning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meta segment尽可能的放在FLASH,这样就可以减少FLASH的读取了。那么问题来了,FLASH能放的下这么多的meta segment么。 同样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由于LSM 的指数分层存储机制,每个Ln+1 层的数据都是Ln层的T倍,对于4T的磁盘,实际数据表明总共需要的存储层级为5级,对与L1到L4的层级分别需要的meta segment为 .由于一块4T的SSD 通常有4G的FLASH,那么显然是可以把L1到L3的meta segment放到FLASH里面的。 把metasegment放到了FLASH里面还带来了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compaction的开销也随之降低的。因为L1到L3的meta 都在FLASH,可以大幅减少compact时meta更新带来的开销。

优化查找路径使用了级联的方法,简单说就是每一层的kv额外存储指向下一层的指针,其实就是类似skiplist的实现。通过级联的方法,当查询一个key的时候可以缩小每次二分查找的边界。查询Ln层的时候,先找到这个key的上下边界,如果Ln不满足,则根据上下边界直接定位到Ln+1 的上下边界,而无需对整个Ln+1进行二分查找。

级联需要额外的8字节指针开销,由于最后一层不需要存储级联指针,因此总共增加的级联指针开销为, FLASH 依然是够用的。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论文里没说清楚,当Ln+1由于compaction更新以后,如何去更新Ln的级联指针,考虑到由于levellist都在FLASH中,这里去更新上层的级联指针的开销是可以接受的。

简单概括就是硬件加速,把计算逻辑offload到FPGA来实现硬件加速,达则堆积硬件。

gc优化包含meta segment的GC以及data segmetn的GC。

通过metapage的start从levelList中查询是否还有指针指向page,如果没有则直接回收,否则将数据迁移到空闲的page,然后修改levelList中的指针。由于上层的meta可以通过DRAM直接进行复制更新,因此开销是很低的

遍历需要回收的page逐条读取kv信息,根据key查询判断该数据是否还有效,如果失效了直接忽略,否则则需要对该value进行rewrite。对于rewrite,最简单的实现是参考wisckey,直接更新meta 中的value指针,如果meta segment是保存在DRAM中的那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meta page是在FLASH中的,由于越底层的数据都是旧数据,因此一个data segment的数据在meta 中往往很离散,这时更新meta的指针会带来meta segment的写放大,为了避免这个问题,pink对于存在FLASH的meta segment使用了延时更新,compact的时候直接把kv写入到L0进行覆盖,对于该kv由于读取是从上往下的,因此读取流程不会存在任何问题,metasegment的数据则可以等待meta指针失效的时候进行删除。

新硬件探索,硬件加速是今后存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随着新硬件的出现,现有的数据结构可能并不适合新硬件的的特性。从HDD 到SDD再到NVMe,硬盘性能不断升级,业界也针对SSD做了大量的存储优化。英特尔最新推出的PMEM则对存储又是一次大的革新,对于PMEM现在的文件系统其实已经不太合适了,因此也有针对该方面的优化 Rethinking File Mapping for Persistent Memory 。至于KVSSD,在该几篇论文后目前则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NVMe 规范已经将KVSSD的指令集规范为NVMe-KV 指令集,因此KV-NVMe应该也不远了。

Reference:

Rethinking File Mapping for Persistent Memory SpanDB: A Fast, Cost-Effective LSM-tree Based KV Store on Hybrid Storage Towards Building a High-Performance, Scale-In Key-Value Storage System PinK: High-speed In-storage Key-value Store with Bounded Tails

目前已知的常用缓存替换算法有:随机法、先入先出法FIFO、 最近最少使用法LRU 、最不经常使用法LFU等。缓存替换算法有很多种,FIFO是最简单的,LRU是最常用的,最优缓存替换算法则是命中率最佳的。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数据的未来访问模式,通常最优替换算法是无法实现的。 LRU是最常用的缓存替换算法,当前的很多论文,甚至顶会论文都是基于LRU算法进行缓存替换算法的改进。作为最通用的替换策略,LRU算法适合具有良好时间局部性的负载,能较好的适应程序负载的动态变化。LRU算法利用历史信息预测数据的使用情况,将最久没有使用的块替换,良好的反映程序的局部性。

目标检测论文及解读汇总

有一个月没更博客了,捂脸 o( ̄= ̄)d

端午回家休息了几天,6月要加油~

回到正文,HOG是很经典的一种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尤其是在行人识别领域被应用的很多。虽然文章是2005年发表在CVPR上的,但近十年来还没有被淹没的文章真的是很值得阅读的研究成果了。

key idea: 局部物体的形状和外观可以通过局部梯度或者边缘的密度分布所表示。

主要步骤:

上图为论文中提供的图,个人觉得我在参考资料中列出的那篇 博客 中给出的图可能更好理解一些。

具体细节: 关于每一个过程的详细解释还是在 这篇博客 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这里就不再搬运了。

文章中数据集的图像大小均为:64*128, block大小为16x16, block stride为8x8,cell size为8x8,bins=9(直方图等级数);

获取到每张图的特征维度后,再用线性SVM训练分类器即可。

下图为作者而给出的示例图:

这两篇博客写的都很好,推荐阅读一波。

论文名称: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 提出时间:2014年 论文地址: 针对问题: 从Alexnet提出后,作者等人思考如何利用卷积网络来完成检测任务,即输入一张图,实现图上目标的定位(目标在哪)和分类(目标是什么)两个目标,并最终完成了RCNN网络模型。 创新点: RCNN提出时,检测网络的执行思路还是脱胎于分类网络。也就是深度学习部分仅完成输入图像块的分类工作。那么对检测任务来说如何完成目标的定位呢,作者采用的是Selective Search候选区域提取算法,来获得当前输入图上可能包含目标的不同图像块,再将图像块裁剪到固定的尺寸输入CNN网络来进行当前图像块类别的判断。 参考博客: 。 论文题目:OverFeat: Integrated Recognition, Localization and Detection us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 提出时间:2014年 论文地址: 针对问题: 该论文讨论了,CNN提取到的特征能够同时用于定位和分类两个任务。也就是在CNN提取到特征以后,在网络后端组织两组卷积或全连接层,一组用于实现定位,输出当前图像上目标的最小外接矩形框坐标,一组用于分类,输出当前图像上目标的类别信息。也是以此为起点,检测网络出现基础主干网络(backbone)+分类头或回归头(定位头)的网络设计模式雏形。 创新点: 在这篇论文中还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点,一是作者认为全连接层其实质实现的操作和1x1的卷积是类似的,而且用1x1的卷积核还可以避免FC对输入特征尺寸的限制,那用1x1卷积来替换FC层,是否可行呢?作者在测试时通过将全连接层替换为1x1卷积核证明是可行的;二是提出了offset max-pooling,也就是对池化层输入特征不能整除的情况,通过进行滑动池化并将不同的池化层传递给后续网络层来提高效果。另外作者在论文里提到他的用法是先基于主干网络+分类头训练,然后切换分类头为回归头,再训练回归头的参数,最终完成整个网络的训练。图像的输入作者采用的是直接在输入图上利用卷积核划窗。然后在指定的每个网络层上回归目标的尺度和空间位置。 参考博客: 论文题目:Scalable Object Detection using Deep Neural Networks 提出时间:2014年 论文地址: 针对问题: 既然CNN网络提取的特征可以直接用于检测任务(定位+分类),作者就尝试将目标框(可能包含目标的最小外包矩形框)提取任务放到CNN中进行。也就是直接通过网络完成输入图像上目标的定位工作。 创新点: 本文作者通过将物体检测问题定义为输出多个bounding box的回归问题. 同时每个bounding box会输出关于是否包含目标物体的置信度, 使得模型更加紧凑和高效。先通过聚类获得图像中可能有目标的位置聚类中心,(800个anchor box)然后学习预测不考虑目标类别的二分类网络,背景or前景。用到了多尺度下的检测。 参考博客: 论文题目:DeepBox: Learning Objectness wit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提出时间:2015年ICCV 论文地址: 主要针对的问题: 本文完成的工作与第三篇类似,都是对目标框提取算法的优化方案,区别是本文首先采用自底而上的方案来提取图像上的疑似目标框,然后再利用CNN网络提取特征对目标框进行是否为前景区域的排序;而第三篇为直接利用CNN网络来回归图像上可能的目标位置。创新点: 本文作者想通过CNN学习输入图像的特征,从而实现对输入网络目标框是否为真实目标的情况进行计算,量化每个输入框的包含目标的可能性值。 参考博客: 论文题目:AttentionNet: AggregatingWeak Direction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提出时间:2015年ICCV 论文地址: 主要针对的问题: 对检测网络的实现方案进行思考,之前的执行策略是,先确定输入图像中可能包含目标位置的矩形框,再对每个矩形框进行分类和回归从而确定目标的准确位置,参考RCNN。那么能否直接利用回归的思路从图像的四个角点,逐渐得到目标的最小外接矩形框和类别呢? 创新点: 通过从图像的四个角点,逐步迭代的方式,每次计算一个缩小的方向,并缩小指定的距离来使得逐渐逼近目标。作者还提出了针对多目标情况的处理方式。 参考博客: 论文题目:Spatial Pyramid Pooling in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Visual Recognition 提出时间:2014年 论文地址: 针对问题: 如RCNN会将输入的目标图像块处理到同一尺寸再输入进CNN网络,在处理过程中就造成了图像块信息的损失。在实际的场景中,输入网络的目标尺寸很难统一,而网络最后的全连接层又要求输入的特征信息为统一维度的向量。作者就尝试进行不同尺寸CNN网络提取到的特征维度进行统一。创新点: 作者提出的SPPnet中,通过使用特征金字塔池化来使得最后的卷积层输出结果可以统一到全连接层需要的尺寸,在训练的时候,池化的操作还是通过滑动窗口完成的,池化的核宽高及步长通过当前层的特征图的宽高计算得到。原论文中的特征金字塔池化操作图示如下。 参考博客 : 论文题目:Object detection via a multi-region & semantic segmentation-aware CNN model 提出时间:2015年 论文地址: 针对问题: 既然第三篇论文multibox算法提出了可以用CNN来实现输入图像中待检测目标的定位,本文作者就尝试增加一些训练时的方法技巧来提高CNN网络最终的定位精度。创新点: 作者通过对输入网络的region进行一定的处理(通过数据增强,使得网络利用目标周围的上下文信息得到更精准的目标框)来增加网络对目标回归框的精度。具体的处理方式包括:扩大输入目标的标签包围框、取输入目标的标签中包围框的一部分等并对不同区域分别回归位置,使得网络对目标的边界更加敏感。这种操作丰富了输入目标的多样性,从而提高了回归框的精度。 参考博客 : 论文题目:Fast-RCNN 提出时间:2015年 论文地址: 针对问题: RCNN中的CNN每输入一个图像块就要执行一次前向计算,这显然是非常耗时的,那么如何优化这部分呢? 创新点: 作者参考了SPPNet(第六篇论文),在网络中实现了ROIpooling来使得输入的图像块不用裁剪到统一尺寸,从而避免了输入的信息丢失。其次是将整张图输入网络得到特征图,再将原图上用Selective Search算法得到的目标框映射到特征图上,避免了特征的重复提取。 参考博客 : 论文题目:DeepProposal: Hunting Objects by Cascading Deep Convolutional Layers 提出时间:2015年 论文地址: 主要针对的问题: 本文的作者观察到CNN可以提取到很棒的对输入图像进行表征的论文,作者尝试通过实验来对CNN网络不同层所产生的特征的作用和情况进行讨论和解析。 创新点: 作者在不同的激活层上以滑动窗口的方式生成了假设,并表明最终的卷积层可以以较高的查全率找到感兴趣的对象,但是由于特征图的粗糙性,定位性很差。相反,网络的第一层可以更好地定位感兴趣的对象,但召回率降低。 论文题目: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 提出时间:2015年NIPS 论文地址: 主要针对的问题: 由multibox(第三篇)和DeepBox(第四篇)等论文,我们知道,用CNN可以生成目标待检测框,并判定当前框为目标的概率,那能否将该模型整合到目标检测的模型中,从而实现真正输入端为图像,输出为最终检测结果的,全部依赖CNN完成的检测系统呢? 创新点: 将当前输入图目标框提取整合到了检测网络中,依赖一个小的目标框提取网络RPN来替代Selective Search算法,从而实现真正的端到端检测算法。 参考博客 :

[Paper: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 ] 关于目标检测主要分为两大类别:one stage,two stage one stage 代表:yolo系列,ssd(特点:检测精度低,但检测速度快) two stage 代表:R-CNN系列,SPPNet(特点:检测精度高,但检测速度慢) 在论文中作者去探讨了造成one stage精度低的原因,发现在训练密集目标检测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foreground-background类别不平衡。 检测算法在早期会生成很多bbox,而在一幅正常的图像中需要检测的object不会很多,这就意味着多数的bbox是属于background,使得foreground-background类别不平衡。 因为bbox数量很多,而属于background的bbox太多了,假设分类器将所有的bbox全部归为background,那么精度也会很高,而这样的分类器是一个失败的分类器,所以导致目标检测的精度很低。 因为two stage的第一个阶段生成一个候选目标位置组成的稀疏样本集,即RPN简单的对anchor进行二分类(只是区分是foreground和background,并不会区别细类),这样,属于background类别的bbox会大量减少,虽然其数量依然远大于foreground的bbox(例如3:1),但已不像最初生成anchor差别那么大了,这一阶段最终结果是从“类别极不平衡”到“类别较不平衡”转变,也就是说two stage并不能完全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第二个阶段使用一个卷积神经网络将各候选位置归置foreground类别或者background类别,即在初步筛选后的bbox上进行难度小得多的分类(细分类),这样分类器便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从而精度提高了。但因为是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处理,操作复杂,使得检测速度变慢了。 因为one stage系列的检测器直接在“类别极不平衡”的bbox中进行难度极大的细分类,直接输出bbox和标签,而原有的交叉熵损失(CE)作为分类任务的损失函数,无法抗衡“类别极不平衡”(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讲解交叉熵损失),容易导致分类器训练失败。因此,one stage检测虽然速度快,但检测精度低。 既然one stage中的交叉熵损失函数无法抗衡“类别极不平衡”,所以retinanet作者何恺明及其团队提出Focal Loss替换交叉熵损失来提高检测精度。 首先介绍一下二分类的交叉熵损失:鉴于以上的改进过程的思想,可以将交叉熵损失增加一个调节因子(1 - pt)γ,其中γ≥0。这样便出现了Focal Loss,其定义为: 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的Focal Loss形式为:

研究缓解分离焦虑的论文

幼儿离开父母来到新的环境,适度的焦虑是人之常情。如果过度焦虑,则必须从心理上加以安抚。这个研究很有意义。如有难度,wo可代笔。

国内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有关的108篇学术论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国内幼儿分离焦虑问题研究存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严重不足,被试面过窄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扩宽研究内容面、丰富研究方法、扩大被试样本量及被试类型。关键词:幼儿 入园分离焦虑 现状与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我国适龄幼儿入学量将逐步增加。而入园幼儿必然面临与重要他人(父母或者其他抚养者)进行分离,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在适应过程中常表现出心理和生理上适应不良,诸如哭闹、不正常进餐[1]、过度依恋替代物、不参与同伴交往、感冒、发烧[2]、呕吐、头痛、肚痛、遗尿、睡眠习惯紊乱[3]等现象,称之为入园分离焦虑。入园分离焦虑是常见的幼儿焦虑的一种。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处理的妥当性关系到能否适应入园生活,关系到幼儿的身心理健康。二.主要研究内容现有文章较集中关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入园分离焦虑的特点、症状表现、成因、预防和干预。(一)入园分离焦虑的特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出现时间呈现三个高峰期,即入园、午餐及午睡时。如黄志敏发现,早上入园时间、午餐及午睡时间时幼儿分离焦虑表现最明显的时间段[1];从刘少英等的研究中发现,梯度入园与全天入园的幼儿入园时其入园分离焦虑最明显[4];王巧婧认为幼儿在入园一个月内入园分离时段和午饭时段幼儿的分离焦虑最明显[5]。

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焦虑的,这类的研究或者报告的, 方面,可提供的,

小学教育研究论文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应用研究:指的是为了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或有关理论解决教育中实际问题的研究。预测研究:是指对教育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基础研究:指的是为了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的研究。

教育学的各个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 *** 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 求小学教育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 *** 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 *** 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3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根据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提出教育建议。 3、举例分析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的区别。 4、分析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学校实施强化的要求是什么? 6、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7、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9、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 10、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2、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13、举例说明如何矫正不良品行? 14、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哪些成分? 15、从哪些方面分析教学内容? 16、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18、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19、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有哪些?如何处置? 20、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根据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提出教育建议。 3、举例分析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的区别。4、分析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学校实施强化的要求是什么?6、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7、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有哪几个阶段?9、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10、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2、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13、举例说明如何矫正不良品行?14、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哪些成分?15、从哪些方面分析教学内容?16、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18、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19、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有哪些?如何处置?20、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教育学名词解释有哪些 教育学: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教育 :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他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 人的发展或个体发展广义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要求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班集体: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学生团体。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德育的功能:德育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育德,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德育不仅有正功能,而且可能出现负功能。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集体的概念: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学生集体。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等。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我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罗马的昆体良(公元35—96)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一般认为到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70)所著《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而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则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对缓解女性痛经的护理研究论文

痛经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天生就不疼,有些人是后天保养不好,着了凉才开始疼的。我用的是金百合痛经 贴贴好的。我就是先天性的痛经,特别痛苦,来了之后就下不了床了,不但红糖水温牛奶止痛片伺候着,还得拿热水袋暖着肚子。现在贴好了,兴奋了好一段时间…

月经是每一位女性都要经历的事情,其中有很多的女性都会有痛经的情况出现,而月经时期的女性已经是极为虚弱的了,这个时候在出现痛经,一定是很多女性承受不了的事情,不过痛经也不是不能解决的事情,只要方法正确那么解决痛经很是很简单的。帮助女性缓解痛经的5个方法,一起来和我好好看看吧。

一、大脑动员令:

研究发现大脑焦虑会降低人体对疼痛的忍受度,所以痛经的严重程度与大脑焦虑度成正比。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更证实,大脑感受他人痛苦的区域与感受自己疼痛的区域相同,婚前婚后性保健也就是说见到他人痛经可能导致你的痛经更加严重。

建议“痛”的人;看一部爆笑喜剧放松大脑。

分析,体内产生大量内啡肽,婚前婚后性保健能切断疼痛信号,暂时止痛;一旦觉得愉悦,身体更释放出多巴胺,活化脑细胞膜发挥止痛功效。

二、雌激素动员令:

处于经期的女人,体内雌激素含量减至最低,婚前婚后性保健对疼痛的忍受度也降至最低,这使得经期的疼痛显得比其他任何时期的疼痛更让人难以忍受。

建议,通过天然食物补充雌激素能延长女人对疼痛的忍受度。

三、血管动员令:

疼痛导致交感神经焦虑、引起血管收缩,而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又进而更加严重痛经,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多穿衣服等办法加热身体,能扩张血管、婚前婚后性保健加快血流、对抗子宫平滑肌收缩,进而减轻疼痛。实验证实加热身体同时口服安慰剂的止痛疗效可媲美口服止痛药物,若在加热身体的同时口服止痛药则能将药物起效时间提前一半。

四、子宫动员令:

经血若不能够畅快地从子宫颈流出,而是潴留在子宫内慢慢流出,就会造成盆腔瘀血,更加严重经期疼痛和腰背酸痛。

建议、擡高臀部,婚前婚后性保健保持这种头低臀高的姿势能改善子宫的后倾位置,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状。

五、大肠动员令:

便秘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消化道蠕动加快, *** 子宫焦虑收缩,引发短时的剧烈疼痛或更加严重痛经症状。建议,保持大便通畅,就能够避免因消化道剧烈蠕动而更加严重经期疼痛症状。

帮助女性缓解痛经的5个方法,每一位女性都是不容易的,每个月面临月经的情况对女性来说已经是一个难关了,所以一定不要让自己在承受痛经的折磨,尽早的解决这个情况,避免痛经的再次出现。生活不易,女性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身体,健康呵护自己。

痛经对女性来说并不陌生,绝大部分女性都会痛经。痛经是由子宫异常收缩、经血不畅、血液淤积引起的,很多人认为只要忍忍就过去了,从来没考虑过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据相研究表明,痛经是子宫异常的外在表现,长期痛经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病诱因之一。1/3以上的乳腺增生病由痛经引起,半数以上的子宫炎症与痛经有关。同时,痛经是女性衰老的隐形祸首,权威专家证实,痛经会使女性气血失调,体内自由基异常活跃,其衰老年龄比正常女性总体提前5年!因此,痛经绝对不容忽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女性朋友一定要积极找寻治疗方法。

方法/步骤

痛经是因为子宫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也就是宫寒引起。因此根治痛经,就要暖宫止痛,即把子宫内的寒气消除,就可以防止气血在子宫内瘀滞。女性痛经危害很大。有些人在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由宫寒引起的痛经,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不孕不育。想要根治痛经,就要暖宫止痛。有不少人选择喝中药,来治疗痛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况且还要碰到好中医,否则喝药有害无益。河北聂氏中医百年传承,专擅妇科,针对女性痛经,采用艾叶、伸筋草、藏红花、宣木瓜、茯苓等中草药暖宫驱寒,止痛活血。据《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艾叶主治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伸筋草祛寒止痛,主治月经不调,舒筋活血;藏红花活血养血,可治痛经、经闭等;宣木瓜敛肝和脾胃,活血通经;茯苓可益脾胃,除湿通经。御尚艾·汤足浴中药包,百年中医老字号品牌甄选中药材,让女性再也不用忍受痛经,利用中医养生真正实现“无害、有效、彻底”根除痛经问题。仅仅将中草药材浸泡热水,并不能发挥药性。如果将中药磨成粉,制成浴包用来泡脚,这样药性就能够很快在热水中分解,通过泡脚渗透进皮肤,不仅可以暖宫驱寒,治疗痛经,还有改善皮肤的功效呢。

  • 索引序列
  • 缓存的研究论文解读汇总
  • 目标检测论文及解读汇总
  • 研究缓解分离焦虑的论文
  • 小学教育研究论文名词解释汇总
  • 对缓解女性痛经的护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