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自然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自然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自然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自然教育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影响论文

摘要: 谈到教育,很多人的第一感觉都是学校,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来源于学校,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并不是以知识性内容为主,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幼儿能够从中更好地认识和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自己的认知。讨论了自然教育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影响,以及这些影响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幼儿教育;自然教育;影响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接触到的除了周围人赋予他们的文化知识之外,还有自然环境。在很多人眼里,自然环境没有什么可观赏的,它们那么平淡无奇,不值得留恋。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就是天堂,就是一片纯净的乐土。他们喜欢在这片乐土上嬉戏、玩乐,并找寻自己的快乐。同时,自然环境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他们的眼界会从自然环境的学习中开拓,并形成了深切的启蒙教育。幼儿对自然有着莫名的情感,喜欢与自然进行交流,教师不妨合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最为合理的自然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得到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幼儿教育的开展,使得孩子接受到最有效的教育。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然教育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开展自然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许多教师对自然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刻,他们认为自然环境只是孩子们玩乐的一个场所而已,并不能实质性地对幼儿产生深层次的教育作用,更别说把幼儿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贯穿到自然教育中。但是,孩子出生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进行着交流与沟通,而且幼儿对于自然的探究兴趣很大,经常会问一句为什么。许多的自然现象不需要大人引导,早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幼儿的脑海中,并切实地促进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应该实时开展自然教育,以综合性地培养幼儿的多方面素质。同时,幼儿教师必须切实认识到自然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1.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阶段是我们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所具有的认知水平是很低的,但学习起来又是最快的,能够迅速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他们的认知一方面来源于幼儿园和家庭的知识引导教育,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自然教育。幼儿能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产生强烈的反映,并渴求实质性地了解这个陌生环境中的事物,对于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往往比幼儿园所传授的知识更加强烈。同时,经过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开展,幼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自然形成切实的交流,并从中发现乐趣,进而有效培育高效的探究心理,便于以后长时间地学习成长。

2.实时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切实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修养,而审美能力也是当前需要着重培养的.内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能接触的美的事物很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自然环境。在幼儿眼里,自然环境中的花虫鸟兽、山川草木都是特别美的,而且每一件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独特之处,幼儿能够从中体会到很多,这样的教育效果远远高于课堂,能够最为直接而切实地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自然教育在幼儿启蒙过程中的开展

1.积极引导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现阶段的幼儿启蒙教育,几乎都是从游戏教学开始的,通过游戏的开展,幼儿不仅能从中找到较多的学习乐趣,提升学习的动力,还能适时给予幼儿表现自身的机会,促使他们获得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空间。而幼儿主要的游戏场所一般是幼儿园,长期地禁锢在校园内,很容易使幼儿失去新鲜感,进而降低教育成效。教师可以实时地引导幼儿走进自然,以自然环境为主要场所进行游戏活动。一方面能够为幼儿带来新鲜感,提升游戏教育的活力;另一方面,幼儿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体会和感知,提高启蒙教育的效率。

2.释放幼儿的天性,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知自然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功能在于能够全面释放幼儿的天性。在实际的自然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幼儿充分的学习时间,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地玩乐和涂鸦,去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积极地释放天性,将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幼儿对于自然环境中的很多事物不甚了解,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指导,及时为幼儿解决内心的疑惑,给他们细致地描述一些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知,优化自然教育,促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科学的提升。总而言之,自然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实际的引导作用,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地开展自然教育,引领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同时释放幼儿的天性,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最终全面优化自然教育,推动幼儿接受到最为切实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晓菲.幼儿园课程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张培娣.关于幼儿园课程统一化或多元化的教师态度与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2005(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1996(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0]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袁君秀.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低碳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1997(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2]顾晓莲.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3]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4]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1]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2]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3]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4]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5]李胜男,岑国桢.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16]G·德朗舍尔,张人杰.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2(03)

[17]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18]许亚莉.交互主体观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态剖析[J].幼儿教育.2003(03)

[19]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128-132.

[2]李达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25.

[3]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德育研究

[4]宁丽新,樊东霞.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2012(10):151-152.

[5]刘明.加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11):168.

[6]徐树坚.高校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2-273.

[7]任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130+132

[8]徐礼丰.浅议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框架[J].科技论坛,2015,(6):143-146

[9]鲍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0]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王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外的差异分析[J].

[12]华章,2012(33):119.莫亚之,韦厚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12):26.

[13]张彤.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196.

[1]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 王 彦 王 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 曹芳 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 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 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 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 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自然教育史的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是撰写历史教育论文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邢开亮.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48-49.

[2]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43-44.

[3]邵红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杨兴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3,(22).

[2]熊扬伟.新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22).

1李惠军,刍议文化史教学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3唐巍,走出困境——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塑造[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刘新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4,14:159.

[2]胡天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4:176.

[3]张明虎.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5,10:8.

[1]李会冉.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5.(04)

[2]孙玉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6.(03)

[3]章学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

[1]马丽忠.《最好的教育是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苏州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海外教育观察,2010.

[2]李起明.《初中历史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4]胡钧.《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徐金金.新课程背景下互动性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园,2016,09:133-134.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4,(9):53-53.

[2]邬国春.浅谈初中历史微课制作及应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6,(6):70-72.

[3]苑玲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散文百家(下),2015,(7):274-274.

[1]王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2]王钰.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题探究式学习[J].求知导刊,2014,(11).

[3]艾冰.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1]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04).

[2]姚迎春.树立良好价值观强化历史教学[J].好家长,2015,(51).

[3]蔡碧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读书文摘,2016,(14).

《试论科举制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 1.《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0.黄炎培与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2]邢昺,何晏(疏).论语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孙希旦(辑).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有关自然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2005(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1996(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0]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袁君秀.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低碳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1997(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2]顾晓莲.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3]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4]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1]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2]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3]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4]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5]李胜男,岑国桢.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16]G·德朗舍尔,张人杰.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2(03)

[17]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18]许亚莉.交互主体观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态剖析[J].幼儿教育.2003(03)

[19]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幼儿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篇一

《农村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国民总体素质、实现社会进步意义重大。成都市是城乡统筹实验区,双流县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区县,分析和研究其农村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于实现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双流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田野调查,将公立和公益幼儿园、社会民办幼儿园以及家庭自我化幼儿教育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对农村幼儿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模式进行了分析。寻找农村社区幼儿教育事业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农村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幼儿教育的发展路径,总结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的“政府+社会+家庭”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实际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农村;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66-02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特殊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意义重大,具有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功能。幼儿教育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产生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现状

成都市双流县是全国百强县(2013年排名第15位),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60亿元,全口径税收收入超过100亿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其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较好,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一定保障。双流政府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为根本,不断扩大公益性幼儿园覆盖面,已完成全部镇及街道的附属幼儿园和农村新建幼儿园的标准化建制,在四川省率先实现县级公办建制幼儿园的镇域(街道)范围“满覆盖”。

除公立幼儿园外,因农村地区历史遗留以及受地理因素、文化和社会发展环境特殊性的影响,县域内仍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民办幼儿园。部分民办幼儿园人员配备齐整、办学水平高、教学实施完善、教学理念先进,甚至超过很多优秀公立幼儿园;但仍有部分民办幼儿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以规模偏小的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条件较差,大多存在管理混乱以及政府监管缺位的问题。

2双流县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配备尚未完全到位。双流县教育局提出“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即到2017年年末全县25所公办建制幼儿园要配备在编教师528名,而截至目前仅完成编制教师配备人数318名,缺编率高达34%。此外教师学历总体水平偏低,以大专为主,中专次之,本科及研究生以上教师较少,男性教师极度缺乏。公立幼儿教育师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社会办学幼儿园情况更加严重。

(2)客观因素影响入园率。随着乡镇幼儿园区域中心化发展,按照规定适龄幼儿多集中于各乡镇(街道)唯一一所公办或公益幼儿园接受三年学前教育。但受农村地区居民分散居住影响,部分家庭条件有限的农民接送困难(这一问题在农忙时期尤其突出)。很多农民被迫就近选择民办幼儿园入托。由于公办及公益性幼儿园的资金来源有政府补助,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来源则主要依靠收取的幼儿学费、建园费等其他费用,这样间接导致某些家庭较偏远的儿童被迫放弃公办幼儿园,享受不到政府对公立幼儿园的财政补贴,形成了事实上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3)教师社会保障水平不均。首先,公办在编教职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聘用人员和民办园教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导致幼儿园教师师资来源出现明显差异,资源严重不均衡;其次,教师来源不同、能力不同又导致教育水平差异,优秀幼儿园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模式,更注重孩子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某些幼儿园由于条件限制,水平低下,缺乏针对性,“幼儿园小学化”趋势严重;最后,硬件、软件上的差距又会不断拉大幼儿园之间的差距,不断恶性循环。

(4)政府责任不明确、监管存在死角。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因追求经济利益引发安全事故、教学事故等问题也偶有出现,暴露出监管缺失、审批不到位等问题,也间接证明行业秩序需进一步整顿,制度管理上尚存创新空间。

3促进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多元化的对策建议

政府主导

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降低社会幼儿园园税负。切实履行文教、财政、卫生等多部门行政职能,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经费,建立起政府、投资人、家长、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确立公办引领、民办补缺的发展思路,采取龙头带动、集团运作的方法,推动公立幼儿园互相竞争。同时打破区域限制和管辖限制,引导优秀教师流动,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对口帮扶,提升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创造性。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幼儿园硬件和教师等软件的资质审核和后期监管。建立严格的实习考核制度和评分系统数据库定期审查,对考察不合格的教师一票否决,对有劣迹的教师终身禁入。提高幼教待遇,打破公立、公益及民办幼儿教师的壁垒,建立激励机制,有序调动优秀教师合理分布,真正造福于农村教育事业。

理念创新

农村幼儿教育内容应贴近实际。如可借鉴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理论,以自然环境作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天然资源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游戏中提高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辟田野课堂,释放儿童天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和建构,创设充满“野、趣、乐”的自然环境。确立“根植本土、因性而教、启迪心智”的自然教育辅助课程体系,让处于农村环境的幼儿享受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化学前教育。

除特色化辅助教育外,规范化体系也是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门、教师、管理方更新教育观念,严格遵循幼儿教育典范,遵守政府规定,借鉴国内外幼儿园的先进经验,努力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幼儿教育相对问题较多的民办幼儿园管理上,着力在民办幼儿园内部建立严格、细致的绩效考评和水平等级评比等制度,激发教师教学活力,促进自身技能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应该与辖区内或市域内优秀的公立幼儿园、示范幼儿园以及主管教育部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接受帮扶。通过组织本园优秀教师的再学习、再培训,将先进的、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带到农村民办幼儿园中,打开上升空间、提升教育资源。

管理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师水平。以“MOOC+远程教育”模式开展后续培训,促进教师能力升级。将幼教名师授课、优秀教学游戏、标准化素质培养等视频和文字内容等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实现幼儿教育“城与乡”、“公与民”之间的无差别化。

注重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引入,如充分利用所辖区域内大学生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机会,或者以兼职形式将培养人才的课堂从大学搬到农村社区,既解决农村社区型幼儿园的活力问题,也解决农忙时间教师缺乏等突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

将“MOOC+远程教育”这一模式分为幼儿学习、教师提升、教育村民三大板块,打破因地区经济水平不均所造成的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打造随时、随地、按需、可重复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提供版本齐全、形式多样、理念先进、及时更新的同步课堂。创造农村幼儿教师的自我提升新路径,增强不同空间教师间的互动,拓展视野。

提高农民家长的素质,通过宣传教育促进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儿童之间的共同进步。转变农村家长思想,更主动地参与幼儿教育。通过强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优势,推动家庭版素质教育,为孩子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更好地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4结论

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持续强化公办幼儿园的力量,结合社会幼儿园的互补作用,将会逐渐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家庭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支持、帮助和推广有特色、有效益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促进建立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的社会多元化模式与健全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管理体系,使我国农村社区的幼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艳.农村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探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3,6(3):89-93.

[2]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7-25.

[3]阳艳波.浅谈“蓝天下的学校”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幼教动态),2009(4):46-48.

[4]郭建昕.当前农村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对某农村幼儿园园长的访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119-125.

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篇二

《浅谈农村幼儿园的创新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创新教育也被提上了议程。传统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及文化教育影响着幼儿创新教育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但是创新教育在城市幼儿园开展较好,由于农村幼儿园条件有限,加上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够,创新教育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是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农村;幼儿;创新教育;研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的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农村幼儿园在条件师资等方面都圆圆不及城市幼儿园,但也有自己的一些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在开展农村幼儿园时应利用自己幼儿园的有利条件及农村丰富的物质条件。那么如何看待农村幼儿创新教育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农村幼儿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而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思维不够活跃,见过的世面较少,想象能力远远不如城市幼儿,所以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就更加重要。

二、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原则和内容

幼儿教育实施创新是教育的开端,其改革目标更须定位于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语),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都得以增强,使其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创造的潜能能够充分开发。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幼儿园尤其要注重创新教育,其教育原则必须是开放式、启发式,并同时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传统教育影响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性格、气质类型等,而且主要受教育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同,有的鼓励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的则抑制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都难以找到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那种自由的空间,相反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阻碍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传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最初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家庭传统教育的观念中,幼儿不是被看作幼儿自己,而是被当着家长的一部分,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幼儿的独立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就这样被“理所当然”地蚕食了。而农村幼儿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年纪较大的人带,他们喜欢溺爱幼儿,认为幼儿在学校学习就是来认字的,对幼儿的教育不够科学。没有给幼儿一个和善、温暖、融洽和民主的气氛,所以创新教育被忽视了。

(二)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在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因素中,比家庭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那种乖乖的听成人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正是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孩子创新的积极性,抹杀了蓬勃的天性。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农村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育要理解和保护幼儿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三)传统的社会教育及文化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的社会及文化教育使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常常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所以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使人们将其行为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孩子的创新热情被浇灭许多。

四、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时时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将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文化教育等几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形成民主型的家庭教育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我们应多于农村家长沟通、交流,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立体教育性”观念,实现家教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再次,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农村幼儿园具备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孩子智力开发的外部刺激。这种画境式的环境刺激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因此,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大自然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营造民主轻松的幼儿园教育气氛

幼儿创新教育是一种渗透教育,在幼儿园里首先是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其次,应该为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幼儿和教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为了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再次,家园共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幼儿创新教育知识,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创造力开发读本》(11页、45页、47页、49页、52页)。

2、文章《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3、文章《为幼儿创设激励求异创造表现的环境》。

自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摘要:

教育部推行的新课程标准至今已有十余年,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推动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着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正在逐渐被现在化的自主教育模式替代。虽然新课程改革推动了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现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距离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模式的局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因此,需要针对现今的高中数学教育现状还提出能够解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育现状;分析;探讨

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数学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学习。而数学课作为高中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课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且在生活中到处都能够接触得到。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学生们只能看到其中的数字与相关的几何图形,对与学习数学的兴趣较低。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这一局面,通过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高中数学教育现状

受初中教学思想的约束

相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初中的数学所讲授的内容比较少,且难度较低,在讲课的过程中只需要依据相关的知识要点,对其公式进行熟练的运用,基本上就能够解决出相关的问题。但是高中的数学需要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才能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在初中时所学习、使用的那套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高中的数学了。因此,有很多的同学在刚进入高中后,对于数学的'学习仍旧采用的是初中时期的那一种学习与解题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数学问题考虑得不全面,进而就出现了即使十分用工也无法提升成绩的情况。很多的同学在初中时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是到高中之后数学成绩怎么都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与信心。

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是对相关数学题进行详细的解题演示,没有对学生介绍与之有关的教学内容与方案的背景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于相关的数学公式的讲解,也只是一种对公式进行重新推导的形式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因而,其上课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在听讲时很容易就会出现思想不集中的情况。除此之外,为了应对即将面临的高考,老师会让学生通过做大量的数学题来对知识进行掌握,提升数学成绩。很多的教师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做大量的题,对该类型的题目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在考试中轻松的拿下这种类型的题目。教师们在努力的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学生通过大量数学题目的训练,思维活跃的程度就会降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降低。

受高考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试卷,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定。这种形式的教育制度与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维灵活度较差,不知变通,也没有相应的生活能力,最终会丧失创造性的精神。

2具体解决措施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由于我国大多数学校仍旧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方式,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改革时,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对高中生的思维力、洞察力以及辨别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反思,需要与学生一起对重点、典型的题目进行深刻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解题的层面。对高中生进行数学教学时,不仅需要教授其解题的方法,更需要对其进行相关道理的分析,由此才能促使其全面的提升。

提升课堂气氛

高中数学课上沉郁的学习环境与分为,容易让学生产生压抑的情绪,进而更不愿意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一些灵活,与学生生活实际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对于熟悉的事物,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是得到有效的激发与提升。

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师想要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还需要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加强。年轻的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进行教学技巧的讨教,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或者是听名家的讲座,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及相关的知识。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

分层教育

对于统一班级的学生而言,会同时存在着能力强与能力若的学生。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不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数学教师需要依据相关的教学大纲,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要求,并进行不同难度的辅导与教学。进而能够使得全班的学生共同的学习与发展。

3结语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普遍存在。高中生们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的比较少,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等等。因此,需要教师依据相关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改变,有效的改善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宋辉,惠群,余水.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6).

[2]彭建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J].数学教育学报,2014,(7).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

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教育自传论文参考文献

教师入党时需要写入党自传,那么教师的入党自传该怎么写?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师个人入党自传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个人入党自传范文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我叫xx,男,汉族人,1981年11月25日出生,现年33岁,籍贯是黑龙江省密山市,学历本科。我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学教育专业,2004年至今,在密山市连珠山镇中心学校工作。 小时候,“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名称在课本中常常出现,被老师无数次提起。虽然那时的我还不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是我却能从老师的话语中懵懵懂懂感觉到,那一定是一个伟大的组织,一个光荣的人群。那些广为传诵的革命故事,那些深入人心人物,一次次让我认识到,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共产党是何等英明,共产党员是何等勇敢,那些故事中的英雄党员也成了我儿时的偶像,王成、雷锋、董存瑞、江姐„„这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构成了我童年时对党的全部印象。 记得在我上三年级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老师亲手为我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并告诉我——这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戴上红领巾我分外激动。那时候,有一句誓言经常让年幼的我热血沸腾,虽然那时我对那句话的理解还不甚深刻,可每次高声喊出来时却总是让我无比自豪——“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每当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我稚嫩的肩头仿佛也感受到即将担起的重任。在小学时期,我用心学习各科知识,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连年被学校评为 “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 升入初中后,在初中一年级的下学期,我迎来了人生的另一次重要的跨越——站在鲜艳的团旗下,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在这个供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里,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目睹着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来一次又一次胜利,我度过了我的初中阶段。在初中阶段,我发愤学习,立志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001年7月,我通过层层选拔,顺利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这里,我一边进行专业课学习,一边读了大量与党有关的书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党和温暖和伟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民族危难时期所发挥出的强有力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经过三年的学习,我带着青春的激情和满腔热血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开始了人生新的里程。在工作中,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政治视野也得到了扩充。平时的工作中,我开始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为引领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2010年11月,我非常荣幸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课的学习,使我对党的认识从表面走入了内涵。在学习和生活中,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光要有科学的思想、火一般的热情、高水平的素质,作一个高尚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担负着更艰巨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我们的国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很落后、社会保障仍不完善、公民素质仍需提高,共产党有义务接受社会赋予的责任。在困难面前,共产党员要勇往直前,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在利益面前,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回顾走过的道路,不论是童年还是青年时期,我都是在党的关怀培养下学习、生活、成长的。从开始对党有朴素的感情到今天对党有了深刻的认识,都是党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我深信入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真正入党关键是思想上要入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真正的党员。我觉得我对党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从小时候那种朦胧的憧憬,到少年时那种无比的渴望与崇敬,通过党校的学习,我才真正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这就要求共产党人要有勇挑重担的气魄,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肩负着历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克服重重困难,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 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与共产党员标准相比,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但我有决心不断完善自我,希望党组织对我进行帮助和教育,让我取得更大的进步,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会认真地向周围的好同志、好党员学习,用科学的世界观来武装自己,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我的个人自传,情况全部属实,请党组织审核。 此致 敬礼 教师个人入党自传范文篇二 我的名字是蒋xx,男,汉族,大学本科,1981年农历新年是在11月1日黑龙江省绥化市一个农村家庭出生,目前在红旗乡工作。 我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是一名人民农民,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浴着党的阳光,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父母亲谦虚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从小就深深地感染着我。 当我还是孩提时,父母经常给我讲故事,给我讲党的历史,讲在抗日战争中英雄党员的故事。告诉我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告诉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告诉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个时侯,我对“党”的概念很模糊,认为“党”就是江姐,就是刘胡兰;认为“党”就是毛主席,就是周„„ 一九八九年,我在老家新华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老师不但讲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谆谆教导我从小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效力;要用自己的努力,早日佩戴上那用革命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我牢记老师的话,在学习上,认真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在劳动中,处处抢先,不怕脏,不怕累。在父母眼中我是一名好孩子,在老师心中我是一名好学生,在同学中我是一名好伙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小学一年级,我的第一个六一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当戴上那鲜艳的红领巾的那一刻,我抚摩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进步,为它争气。 一九九四年九月,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从新华小学毕业,进入新华第二中学的大门。因为我的成绩好,被班主任任命为副班长(班长空缺),第二年五四节,当时只有11岁的我,被发展成为共青团员,并兼任班上的团支书。在小学的五年和初中三年里,我工作细致认真负责,成绩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年年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 一九九七年九月,我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七台河师范。 因为成绩优异,凝聚力强,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拥护,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和团支书。 二千年六月师范毕业后,在家等待分配工作时,在市里美术社打工得到老板认可和好评。 二零零三年三月,我分配到绥化市红旗乡中心小学任教,因为我要求分到最艰苦的地方,那一年,我在最偏远的泽溪小学任教。正式上班后,我深感责任重大,深知要给孩子们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于是,我重新拾起高中课本,认真复习,于同年五月参加成人高考,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被教育学院录取。 参加工作后,身边的党员无处不在,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深深的感触着我,并且,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我深深的感受到党的伟大,对党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由热烈向往提高到了一个迫切地希望自己成为她的一员。 当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这样一个带领人民走向和谐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党,它更让我有无限的崇敬和向往。我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渴望成为其中一员,为我们民族的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深的感觉到,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我不得不去实现、不得不为之奋斗终身的愿望。 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并且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离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如果这些问题我不能成熟的处理,思想觉悟水平还不够高,希望党组织能够严格要求我,帮助我,让我改正,以更快的速的进步。我会用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身分来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努力克服自身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零零五年九月,考入绥化学院在校期间表现非常优秀,很顺利的在二零零七年毕业,获得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再次自我深造的目的。心中更加充满自信了。二零零五年先后在绥化市教师进修校获得教学设计一等奖,研究就成果一等奖,在红旗满族乡人民政府被评 为年度优教师,二零零八年被红旗中心校评为优秀教师,我撰学的《浅淡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状况》一文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组评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贰等奖。二零零九年撰写的两篇论文都获得省级优秀论文贰等奖,我撰写的另一篇论文获得绥化是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论二等奖。 二零一零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头入到工作中去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力量。 教师个人入党自传范文篇三 我的名字叫郭xx,蒙古族,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现在内蒙古突泉县第三中学任教。1981年9月22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学阶段在内蒙古突泉县水泉镇小学学习;初中阶段在水泉中学后转入突泉五中。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在内蒙古突泉县第一中学学习;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在内蒙古赤峰学院学习;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赤峰学院读物理学函授本科。2010年3月参加工作,在内蒙突泉县六户中学任教;2012年调入内蒙古突泉县第三中学执教至今。学习上刻苦认真,练好内功,提高本领。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 2010年3月参加工作后,非常注重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力争做一个有广博专精知识的教师,不断加强业务修养,把个人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与集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多年“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终于悟出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 总之, 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坚持学习新教法,认真钻研业务,探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2011年12月20日撰写的《物理学是有趣有用的——生活中的物理》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5月25日在内蒙古兴安盟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2年6月3日参加中国教育工作研究会主办的“关注问题学生,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高级研修班学习,获得中国教育工作研究会颁发的证书。2012年3月参加国培计划(2011)获得结业证书。2013年5月30日内蒙古突泉县教研室颁发的初中生物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3年9月30日内蒙古突泉县教研室颁发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荣获二等奖。2013年10月20日撰写论文《物理探究式学习》被兴安盟教育学会评为二等奖。2013年12月11日“兴安盟中小学实验课堂教学竞赛”被兴安盟电化教育馆评为二等奖。2013年发表的论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创新分析》在全国教学优秀论文大赛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凭借着身上的一股执着劲儿和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就这样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研究,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同仁的认可,领导的好评。 二、 思想政治方面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 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模范执行学校行政的各项决议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师德上,我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能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作风民主,以身作则,工作大胆,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 三、个人素质提高方面 工作之余,除了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外,还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依法治教。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为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观念,我认真学习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知识,我还积极参加区、蒙、县、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已取得上级部门要求的各种证件。总之,这么多年来,我虽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总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职以来,本人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学海无涯,业务研究更是无限,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和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看了教师个人入党自传还看: 1. 在职教师入党自传范文6篇 2. 2017年教师入党自传 3. 教师入党个人自传范文 4. 教师党员个人自传范文 5.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个人自传

创作思路: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我叫xxx,女,汉族,1976年9月3日出生,小教一级教师,本科毕业,现任xx中心李七里峰小学教师。

我1984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刘家庄小学学习。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在上碑乡中学习,1993年至1996年在新乐职教中心学习,1996年8月至今在坟台中心李七里峰任教。

参加工作后,工作积极,扎实肯干。注重学历进修和知识的更新,1999年函授专科毕业,2003年12月本科毕业。认真钻研业务,学习新教法,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2001年世贸知识普训合格,2002年12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初级考试合格。

2002年6月被授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2002年3月《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书获二等奖,2003年8月普通话考试合格。正在参加继续教育。

2003年11参加小学图馆管理人员培训,考试成绩合格。2003年9月在县组织的数学评优课中获一等奖。2004年4月《全方位实行学业综合评价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获一等奖。

工作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教育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育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1]。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19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2]。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3]。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4]。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5]所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1],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2]。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3]。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4]。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1、呈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2、深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2]。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3]、雷蒙·特鲁松[4]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5]。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6]这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1],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2],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3],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二节 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 106-109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 索引序列
  • 自然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自然教育史的论文参考文献
  • 有关自然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 自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教育自传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