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国有资产流失研究意义论文

国有资产流失研究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

国有资产流失研究意义论文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国有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国内工作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相当庞大,每当大规模的新资产被购进同时也有很多落后资产被淘汰,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值得重视,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避免资产流失和浪费,本文尝试从集团层面对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进行分析。

一、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相关概念

所谓固定资产报废就是指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资产磨损严重、因技术进步而无法适应,又或者遭受到自然灾害和责任事故等,最终使得固定资产失去原有的性能或者原有性能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所需而对其进行淘汰处置。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时候首先要办理好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并且要将其转入到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应该及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国资委12号令《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所有和“置换”“产权转让”“资产转让”有关的经济行为,国有企业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经济行为进行评估并且出具评估报告,将和报告有关的材料统一呈报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资企业办理备案,也就是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总之,国有企业报废固定资产处置之前务必要办好资产评估备案手续,以经过备案之后的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二、目前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报废管理不严格,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1)部分国有企业未办理资产报废手续或者手续流于形式,尤其是对尚未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进行非正常报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和追究其责任;(2)账面有余额但是固定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要按照盘亏流程进行处理申报,但是一些企业仍然按照报废流程申报,不仅没有分析资产盘亏原因,进行整改,而且存在资产报废以后无残值收入的问题;(3)忽视固定资产实际经济寿命情况,会计折旧年限期满后直接报废,比如采购的笔记本电脑,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比预估折旧年限短1-2年,以至于在资产可用状态下依然将其报废处理,导致资源浪费。

(二)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有有效的传递,财务账务没有及时更新

(1)部分国有资产报废处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不畅,各自为政,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保送到财务部门,以至于其没有做会计报废处置有关处理,继续计提折旧,导致资产和利润虚增;(2)国企内部固定的资产管理系统和集团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没有有效衔接,导致了信息孤岛发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中,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能够及时更新。

(三)未按照国有资产的监管规定做好评估备案,程序不合规定

报废资产处置之前需要办理评估备案,在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再进场交易,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进行评估和已经进行评估但是未经备案,或一些国有企业处置价值规模较大的报废资产已经办理评估备案但是没有按照规定进场交易,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2)评估备案之前已经处置报废资产,使得资产评估备案流于形式;(3)一些国有资产对评估备案和进场交易流程不够了解,材料缺失或者上报时间晚,耽搁了资产处置。

三、报废资产处置问题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流程并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制定操作指南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标准化,有利于指导事项经办人员更好的办理资产报废处置手续。建议流程如下:下级单位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内部审批-集团总部予以批复意见-下级单位申请办理评估备案手续-集团总部备案并上报国资委-集团总部结合报废处置效果,纳入下级单位当年度的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二)国有企业要保证资产报废处置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在落实责任方面,国有企业对于非正常报废和盘亏等原因导致的资产流失,不仅要按照规定报请处理,还应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在报废处置事项的过程中不管财务部门是否参与到审批当中,都要由最终决策机构和相关领导同意报废处理,然后报送到财务部,使其获得进行会计核算的信息。对于有条件的下级要充分借助信息系统优势,将资产管理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的系统端口对接到一起,使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能够实现同步。对于账面还有价值但是实际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账目,要根据盘点表做盘亏处理,把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中的金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

(三)催促下属单位全面树立资产报废的处置流程,对已处置的报废资产提前进行规划

第一,要求下属单位的管理层要提高对资产报废处置问题的重视,尽早地对报废程序进行规范;第二,集团总部要组织系统内的资产报废处置经验交流,广泛宣传基层单位资产报废处置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第三,加强单位的事项经办人员的培训,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够熟悉资产报废的处置有关制度和流程,以及重点注意事项,以便更为高效地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四、结语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十分重要,需要单位增强自身资产效益观,提升技术员工的综合管理技能,同时还要树立资产分析观,对国有资产进行实际盘点和账目清查,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12).

[2]徐大虎.关于对国有固定资产减少会计核算程序的探讨[J].陕西水利,1996(5).

在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在贯彻“政企分开”原则的同时,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全体劳动者和国家的合法权益,始终是一个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难题。现实告诉我们,组建既能符合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又能代表国家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国有资产市场经营机构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已成为弥补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缺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和客观必然。 在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在贯彻“政企分开”原则的同时,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全体劳动者和国家的合法权益,始终是一个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难题。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实告诉我们,组建既能符合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又能代表国家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国有资产市场经营机构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已成为弥补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缺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和客观必然。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性质 虽然人们认为应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类似的机构来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但人们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性质的认识并不一致。笔者认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虽然是代表国家经营国有资产的特殊机构,但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把经营公司塑造成只具有经济功能,并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组建、经营和管理的企业更为合适。首先,从法律关系上看,经营公司无论采取怎样的经营形式,都应以企业的身份从事活动,必须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范围,使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组建而不宜另外制定一套特别法律。其次,从我国改革的实践和改革的需要看,把经营公司塑造成纯粹的经营性实体,使其能象其他普通的公司企业一样进行正常的经营和竞争,可以有效防止其变成“翻牌公司”,同时也是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率的重要保证。第三,经营公司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经营对象是一种特殊商品——国有资产产权,而不在于其组织和经营本身。 若从组织和经营上讲,经营公司与普通的公司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把经营公司定性为符合《公司法》基本要求的公司企业,应是一种比较合理而现实的选择。那种试图赋予经营公司特殊组建程序和管理方式的观点,未必有利于经营公司的合理运营与发展。 如何避免新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变成“翻牌公司”,是人们对建立经营公司的最大担心,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根据以往经验,虽然制定方案的人抱着良好的愿望,但在具体执行中,因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或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往往使新成立的公司又变成新的行政性或垄断性管理机构,从而成为新的改革对象和改革的障碍。 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可能蜕变为“翻牌公司”,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和外部约束监督机制。 1、在属性上将经营公司确定为彻底的也就是彻头彻尾的企业法人,同时明确资产经营公司只有通过经营国有资产获得的收益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作为企业,既有扩大控股范围和膨胀其资产从而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可能,也有陷入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危机境地的可能。也即是说,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所持股的企业,只有企业盈利和发展,资产经营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 2、设立足够数量的公司,创造必要的竞争环境。如电力行业应设立三至五家,冶金行业应设立五至十家。设立经营公司的重要目的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既然资产经营公司的利益在于所经营的国有资产的产权,在于所控股企业的质量,那么如何通过经营和市场竞争获得更优良的资产和企业,就成为经营公司获得利益增强实力的重要手段。设立相当数量的资产经营公司,使其展开适度的竞争,以期产生经营上的动力和压力,迫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所控股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产质量,从而增加自身收益。 3、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除了资产经营公司自身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进行内部监督之外,还必须加强外部监控。具体讲就是,由财政部负责管理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审批经营公司的财务预决算,以及对经营公司进行业绩考核。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行使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交易进行管理,负责审批国有资产的流入流出。由国家审计、监察机关负责对其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此外,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也应对其加强监督。通过上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就有可能保证其正常经营和良性发展。 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目标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虽是以国有资产产权为主要经营对象的特殊经济实体,但经营目标与一般的经济实体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或资产增值,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来间接实现国有资产在价值上的保值增值,除此之外,不应赋予其他目标。也即是说,对一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讲(政策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除外),自身经营收益最大化是其作为经营实体所应追求的唯一目标。国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追求,正是通过经营公司对其自身利益的内在追求而自发地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经营目标,经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其具体经营决策除了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接受有关监督部门依法监督检查外,不受任何部门的行政干预。 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有关单位的关系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成立打破了现存的机构格局和利益格局,各方面的关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关系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专职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全社会国有资产的职责,不仅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而且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通过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应通过派出董事和监事实施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领导和监督,当然也可间接派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 在我们看来,既然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是全体劳动人民,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因此,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主要职责是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规、负责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负责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管理和国有资产评估的管理以及对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进行监督等。 (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财政部的关系 如前所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家独资企业,其资本是通过财政部从国有企业那里划转的。通过划转,原来的国有企业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所属的企业,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国有企业。财政部应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不仅如此,财政部还是经营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更有理由承担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之职责。 国家复式预算制度已实行很长时间,由于缺乏具体内容,至今仍是有名无实。我们设想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纳入复式预算轨道,即财政部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税后收益全部在复式预算的经营公司资产收入栏中列收,将其投资在复式预算的经营公司投资栏中列支。通过预算列收列支,既对经营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反映,同时也使我国的复式预算有了真正现实的基础,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复式预算在我国经济运行调节中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并有利于国家预算的统一。 这一点,无论是从财政体制改革和整个经济管理的需要看,还是从我国的管理实践看,都是比较现实而可行的。 (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大型企业集团的关系 我国企业集团从横向联合开始,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已有几百家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虽然企业集团类型各异,但多数是以产品为龙头,组织全国同类企业进行生产协作的企业联合体,因此,应逐步发展为混合控股公司。全国性综合型企业集团应发展为纯粹控股公司。除了全国性企业集团之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大型企业集团的关系是母子公司的关系。即经营公司是一级公司,企业集团公司是二级公司,依次是三级公司和四级公司。这样设计,一是可有效解决企业集团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通过注入资金、股份制改造、产权重组等方式,增强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实力;三是有利于发挥企业集团的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有人将大型企业集团定性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实践中很难行得通。(1)企业集团以生产经营为主,改为以投资为主,搞不好顾此失彼,有可能失去原来的优势。(2)受地域限制,资金融通难以通畅,自身资金提襟见肘,哪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3)企业集团公司发展为投资公司,势必和核心企业发生分离,将使交易成本增加。(4)企业集团公司如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必须成为国有独资公司,便使自身资产凝固化,堵死了向社会筹资的渠道。少数大型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也可转制为纯粹的控股公司,经财政部核定资本后,成为国有独资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子公司之后,经营公司应将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使其迅速成为实力雄厚、规模巨大、以资产为纽带、生产经营一体化的跨国财团.

一 理论视角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否要进行,理论界有巨大争议,而争议的其中一个焦点是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对此,主张产权改革的学者和反对产权改革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主张产权改革的学者倾向于产权改革后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得到改善了,至少没有恶化;或者说当期会有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但是长远来看改革后的经济、社会效益改善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成本。如周其仁,张维迎等人认为在产权改革前,由于所有人缺失问题,国有资产早已在流失。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人是全体人民,政府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所有人权利,政府又委托任命经理管理企业,即国有企业的管理存在各层代理。而各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其利益并不总是一致,存在道德风险,即政府官员与全体人民的利益可能并不一致,企业经理和政府官员的利益并不一致,那么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有偏离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德动机。相比于所有人清晰的私有企业,当所有人利益受到侵害时,国有企业发现和制止这种侵害都更为不易,再考虑到由于旧有体制因素使得价格信号无法正常释放而带来的资产贱卖,因此如果不进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资产会像雪糕一样流失。即使不考虑“所有人缺失”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评判也是个大问题。萧灼基认为国有资产有部分高估,因为原有国有资产存在着大量无法偿清的坏账,这些资产从会计角度来看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而且如果不及时处理,制度性的精神磨损要比物质磨损更严重。樊纲承认产权改革带来了国有资产流失,但不严重。他认为产权改革只是国有资产从经营性项目(国企为代表)向非经营性项目(社保,基础建设等公共产品)转变,而这种转变恰恰又促使国有资产的实际掌控人——政府的职能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无疑,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这种产权改革由资产形态转变造成的损失要远小于它当期和未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反对产权改革的学者,认为改革后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更严重了,或者尽管产权改革减缓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但是它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这个代价或许比它带来的收益更大。显然,反对派的前一种逻辑和改革派的前一种逻辑针锋相对。林毅夫质疑产权改革对促进国企提高效率的必要性,他认为国企的“政策性负担”过重是造成国企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国企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需要投资于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或产业区段而形成战略性政策负担以及承担过多的冗员和工人福利等社会性政策的负担,这些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成本有隐性变成了显性,使得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表象更为明显。但是如果我们对国企剥离了“政策性负担”,那么国企的效益就可以改善,即产权改革不是国企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从而也可以消除因产权从全体人民到私人的变更而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郎咸平从实证角度认为国企效率要比私企高,并且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存在着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广大职工的利益,是“民企瓜分国有资产的一场盛宴”。而反对派的后一种逻辑认为,产权改革对减轻国有资产流失有帮助,但是不恰当的所有人变更造成了更大的公平问题。如秦晖认为国企产权私有化无可厚非,但是前提是在转变过程中需要公平公正,不然就会引发俄罗斯私有化式的“权贵私有化”悲剧,他认为捷克的“民主私有化”虽然损失了变更过程中的部分效率,但是赢得了“起点的公平”,这对消除“权家通赢进而赢家通吃”的“尺蠖效应”无疑是具有巨大作用的,而产权改革后进行的管理人收购方式(MBO)更像是一种“权贵私有化”,因此,在没有“起点的公平”的前提下,尽管以MBO等方式快速推进国企产权改革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但很可能将催生一大批“权贵资本”,这或许会影响到更为重要的社会层面的稳定问题。 由上可知,改革派的前一种逻辑与反对派的前一种逻辑相对,而改革派和反对派的后一种逻辑更多的是公平和效率之间的权衡,因此争论焦点主要在于前者。评判前者观点对错的核心在于国企和私企的效率孰低孰高。如果私企的效率要比国企高,那么反对派的前一种逻辑就不再存在,那么他们就要在公平问题与之对抗了。如果国企的效率要比私企高,那么改革派的前一种逻辑就“阵亡”了。由于效率问题是他们的必争之地,但是一百个经济学家有一百零一种说法,而且每种都有一定的道理,在选择方法和变量具有差异性的基础上,两者的实证研究谁也不输谁,看来我们对他们观点的评判似乎遇到了困难。因此,下文笔者拟以政策视角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二.政策视角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 由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政治总体稳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且国有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可以推断政府的政策大体上是合理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决策者通过权衡各方观点,综合考虑各种变量,所作出的政策应该是对当今经济现象的最接近的反映,故政策的实施与理论的适用具有一致性。接下来我们将考察政府有关国有企业的政策以此来推断那个逻辑更合适。

国有资产流失研究论文

行政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4、 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5、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二、 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1、 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2、 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3、 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4、 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5、 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6、 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7、 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8、 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9、 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10、上海或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三、 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1、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 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3、 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4、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5、 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6、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7、 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8、 论政务公开9、 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四、 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3、 政府与制度变迁4、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5、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 考核制度比较研究7、 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8、 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9、 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五、 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1、 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2、 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3、 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4、 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5、 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6、 依法治国与治吏7、 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8、 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六、 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1、 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3、 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4、 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5、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6、 舆论监督的作用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七、 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1、 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2、 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3、 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4、 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5、 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6、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八、 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1、 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2、 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3、 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4、 政府责任研究5、 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6、 依法行政研究7、 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8、 城市政府与法治9、 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11、法治与德治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九、 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1、 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2、 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3、 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4、 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5、 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6、 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7、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8、 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9、 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十、 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1、 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3、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4、 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5、 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6、 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7、 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1、 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2、 公共人力资源讨论3、 城市社区管理讨论4、 城市管理讨论5、 户籍管理讨论6、 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7、 市政体制比较讨论8、 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1、 论城市的本质2、 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3、 西方市政学研究4、 比较市政学研究5、 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6、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7、 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8、 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9、 第三部门研究综述10、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十三、选题方向: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基础1、 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细分问题论述)3、 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十四、选题方向:宪法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1、 试论人大代表的作用2、 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3、 论权力制约技术十五、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1、 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政府间合作研究2、 市场经济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3、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研究4、 西方式民主及其影响研究5、 政治参与、行政参与问题研究6、电子政府与电子民主建设十六、选题方向:政治制度、地方政府与地方政策、政治学基础、中国公共政策概论1、 国家建设理论视野中的地方政府建构2、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 ( 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历史演变或法理分析 )3、 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 )4、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5、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十七、选题方向:政治制度、 思想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党政制度1、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体制研究(从中拟一题目)2、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3、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4、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5、 城乡社区自制制度建设6、 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进行比较分析)7、 关于政党政治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8、 关于政府体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9、 关于行政法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10、 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十八、选题方向:行政决策、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1、 从统治到自治:公共政策范式如何转换?2、 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3、 听证制度与公共政策论证的公民参与——以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村与街道治理为例4、 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的政策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 公共政策制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6、 试论公共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7、 试论公共政府政策执行的监督8、 试论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程序约束十九、选题方向: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当代国际关系分析1、 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仪民主制的异同2、 古罗马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3、 西方民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形成4、 比较英法革命及其对各自政治的不同影响5、比较英美政党结构及其功能的异同5、论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的形成二十、新增题目(一)行政管理、管理学 1.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个社会问题2.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3.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4.提升政府公共行政职能 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5.关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6.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7.浅论企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8.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养老保险工作的思考9.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10.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11.谈谈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策略建议12.谈我市党政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对策13.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思考14.城市化建设中的信访问题及其对策措施15.论某地区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16.浅谈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17.浅谈加快我市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几点政策措施18.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19.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20.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思考21.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思考22.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23.浅析国有资产流失及管理体制的完善24.试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25.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某一方面)26.试论依法行政(某一侧面和具体化)27.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28.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29.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30.谈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31.略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32.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3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34.浅谈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35.略论遏制吏治腐败的治本之策36.创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之我见37.浅谈现阶段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38.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38.当前提高村级组织威信的几点想法40.关于当前**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41.浅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其要求4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43.对我市实施小城镇战略若干问题的探索44.浅谈政府保护自然资源的若干措施45.浅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与措施46.浅谈我市(**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工作措施47.正确认识并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想法48.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市农村社保体系的理由分析49.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50.行政效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51.社区工作践与探索52.当前行政违法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与矫治53.坚持人本管理,尊重员工价值54.农村教育、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建议55.我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对策探讨56.我市目前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措施57.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58.浅谈当前我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59.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60.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内部开发61.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62.浅议我国政府采购制度63.中国“电子化政府”的现状及对策初探64.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优先的原则65.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中村”改造与管理的几点思考66.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管制67.谈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68.浅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69.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之我见70.进一步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思考7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析72.浅论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策略73.浅论提高我市农民收入的××对策74.浅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75.谈我市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措施(某一侧面和具体化)76.论政府作风的制度化建设77.政府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某一侧面和具体化)78.关于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的思考79.论社会公正与公共政策(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0.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1.税收征管改革后如何有效实施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82.谈行政监督体制改革中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原则83.当前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84.行政领导廉洁自律的现实意义与途径85.我国现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问题与对策)86.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7. “协调”功能在行政运行中充分发挥之案例分析88.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89.建立行政信息网络的研究90.行政信息的管理与应用91.行政法规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就某一侧面)92.行政监督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与发挥93.反腐败斗争与政府职能的实现(就某一侧面)9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就某一地区)95.试论行政监督(就某一侧面)96.浅析××单位行政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可泛论或就某一侧面)97.寻租行为研究与治理(具体化)98.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索99.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及其公共政策研究100.各种市场行为的规范与监督(某一侧面和具体化)101.当前**地区城管行政执法问题研究102.人口流动与户籍管理制度关系及改革研究103.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城中村、城市治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就业培训、土地政策等)问题研究104.**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05.地方政府问责制研究106.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职能履行的影响研究107.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108.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109.试析危机管理中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某一侧面和具体化)110.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责任111.政府税费政策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112.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问题113.***事件(例如:武汉“禁麻”成功等)之政府管理分析114.***政策(例如:烟台市实施农村饮水等)评估115.***省(例如江苏)公共财政改革措施与成效分析116.***市(例如:襄樊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17.***地区(例如:泰州)民办教育发展策略研究118.重大事故危机决策与应急体系建设:***案例分析(例如:山东枣庄矿难)119.***市(例如:上海市)轨道交通融资体制改革与政策研究120.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研究121.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地方政府对策研究122.城市拆迁的移民权益保护与政府责任分析123.我国行政问责制探析124.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125.我国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政策研究126.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及其公共政策研究(二)社区管理1.试论当前北京城市社区面临的挑战2.关于**社区治理中现存问题的思考3.关于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思考4.试论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5.试论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6.试论社区的公共事业管理7.试论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公司的关系8.对北京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趋势研究9、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10、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三)其它1. 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2.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3.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4.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和特征5. 儒家人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6. 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7. 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8. 孔子政治思想剖析9. 老子政治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10.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换11. 谈传统社会中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12. 谈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13. 公共伦理与诚信14. 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15. 谈转型期公共伦理的缺失16. 公共伦理规范基础的重建17. 环境资源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18. 地方政府财政绩效评估19.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分析-----以某个省份为例20.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收入比较21. 渔业产权结构构建的经济学分析22. 公共养老金安全运营监督机制分析23. 企业年金发展国际比较24. 企业年金投资模式研究25. 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26. 改革进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27. 政治信用论28. 区级政府财政29. 西方政治哲学研究30. 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31. 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32.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研究33. 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34. 传统文化与制度构建35.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36.危机管理37.论领导过程38.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39.公私部门差异分析——基于管理的视角;40.公共部门战略管理;41.发展战略研究;42.市民社会研究;43.官僚制研究;44.论行政学的产生45.公私伙伴关系研究46.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47.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48.城市经营的实证研究 49.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50.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研究51.城市管理问题研究(细分选题,如城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研究等)52.官僚制在现代国家(我国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政治与行政角度研究;53.论公民行政执行权的保障(论行政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行政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54.论行政执法的合法性(行政法和法理角度研究);55.论行政执法的合理性(行政法,行政哲学,法理学角度研究);56.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行政管理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57.论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行政和行政哲学的角度研究);58.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务员素质(行政伦理,公务员制度的角度研究)59.关于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的若干思考;60.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怎样做好班集体的管理?61.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62.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63.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64.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65.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66.大学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的研究67.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68.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69.团队激励研究70.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71.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问题72.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73.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74.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75.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76.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77.(机构)考核制度的研究78.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从传统到现代79.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想80.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81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1、提高县级机关行政办事效率之我见2、浅谈乡镇行政管理改革3、对××县解决“三农”服务问题的思考4、如何使人才合理流动,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应5、浅析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关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探讨7、论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8、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9、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10、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11、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12、试论政府机构改革13、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14、试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15、论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16、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17、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18、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19、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20、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21、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22、论舆论监督23、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19.论政府危机管理20.论政府绩效管理21.论责任政府建设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23.论行政文化建设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31.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42.论行政领导艺术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52.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53.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5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69. 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72.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1.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1.论服务型政府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4.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9.论政府管理创新10.论诚信政府建设1.论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的适度2.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3.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4.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5.近代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几个主要理论6.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转变7.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8.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适度9.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10.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11.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12.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13.政府公共形象设计14.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15.机关后勤管理问题研究16.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17.我国所有制理论的突破与发展18.论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19.民主问题研究20.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21.依法行政问题研究22.中国传统行政文化问题研究23.当代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24.当代中国改革与政治稳定问题研究25.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6.行政决策体制中咨询权力问题研究27.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28.政府能力问题研究(包括财政、协调等)29.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个问题30.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31.村民“自治”问题研究32.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关系新谈33.中俄体制转型问题的比较研究34.中国人力资源开放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35.中国法治文化培育问题研究36.浅谈腐败的成因37.论中国的依法行政38.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9.加入贸易世界组织与我国政府行为的适度40.关于民主问题之研究41.行政体制改革多领导者素质的要求4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43.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44.浅议行政财务管理45.浅论信息技术对公共行政的影响46.论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47.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48.论行政立法与廉政建设49.WTO与中国人力资本的开发50.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51.浅谈创新管理52.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5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国有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国内工作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相当庞大,每当大规模的新资产被购进同时也有很多落后资产被淘汰,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值得重视,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避免资产流失和浪费,本文尝试从集团层面对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进行分析。

一、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相关概念

所谓固定资产报废就是指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资产磨损严重、因技术进步而无法适应,又或者遭受到自然灾害和责任事故等,最终使得固定资产失去原有的性能或者原有性能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所需而对其进行淘汰处置。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时候首先要办理好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并且要将其转入到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应该及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国资委12号令《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所有和“置换”“产权转让”“资产转让”有关的经济行为,国有企业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经济行为进行评估并且出具评估报告,将和报告有关的材料统一呈报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资企业办理备案,也就是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总之,国有企业报废固定资产处置之前务必要办好资产评估备案手续,以经过备案之后的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二、目前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报废管理不严格,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1)部分国有企业未办理资产报废手续或者手续流于形式,尤其是对尚未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进行非正常报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和追究其责任;(2)账面有余额但是固定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要按照盘亏流程进行处理申报,但是一些企业仍然按照报废流程申报,不仅没有分析资产盘亏原因,进行整改,而且存在资产报废以后无残值收入的问题;(3)忽视固定资产实际经济寿命情况,会计折旧年限期满后直接报废,比如采购的笔记本电脑,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比预估折旧年限短1-2年,以至于在资产可用状态下依然将其报废处理,导致资源浪费。

(二)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有有效的传递,财务账务没有及时更新

(1)部分国有资产报废处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不畅,各自为政,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保送到财务部门,以至于其没有做会计报废处置有关处理,继续计提折旧,导致资产和利润虚增;(2)国企内部固定的资产管理系统和集团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没有有效衔接,导致了信息孤岛发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中,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能够及时更新。

(三)未按照国有资产的监管规定做好评估备案,程序不合规定

报废资产处置之前需要办理评估备案,在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再进场交易,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进行评估和已经进行评估但是未经备案,或一些国有企业处置价值规模较大的报废资产已经办理评估备案但是没有按照规定进场交易,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2)评估备案之前已经处置报废资产,使得资产评估备案流于形式;(3)一些国有资产对评估备案和进场交易流程不够了解,材料缺失或者上报时间晚,耽搁了资产处置。

三、报废资产处置问题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流程并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制定操作指南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标准化,有利于指导事项经办人员更好的办理资产报废处置手续。建议流程如下:下级单位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内部审批-集团总部予以批复意见-下级单位申请办理评估备案手续-集团总部备案并上报国资委-集团总部结合报废处置效果,纳入下级单位当年度的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二)国有企业要保证资产报废处置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在落实责任方面,国有企业对于非正常报废和盘亏等原因导致的资产流失,不仅要按照规定报请处理,还应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在报废处置事项的过程中不管财务部门是否参与到审批当中,都要由最终决策机构和相关领导同意报废处理,然后报送到财务部,使其获得进行会计核算的信息。对于有条件的下级要充分借助信息系统优势,将资产管理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的系统端口对接到一起,使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能够实现同步。对于账面还有价值但是实际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账目,要根据盘点表做盘亏处理,把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中的金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

(三)催促下属单位全面树立资产报废的处置流程,对已处置的报废资产提前进行规划

第一,要求下属单位的管理层要提高对资产报废处置问题的重视,尽早地对报废程序进行规范;第二,集团总部要组织系统内的资产报废处置经验交流,广泛宣传基层单位资产报废处置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第三,加强单位的事项经办人员的培训,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够熟悉资产报废的处置有关制度和流程,以及重点注意事项,以便更为高效地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四、结语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十分重要,需要单位增强自身资产效益观,提升技术员工的综合管理技能,同时还要树立资产分析观,对国有资产进行实际盘点和账目清查,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12).

[2]徐大虎.关于对国有固定资产减少会计核算程序的探讨[J].陕西水利,1996(5).

不腥的的活害怕黄昏果然这只能归咎于中课间谈天个笑;为么·中记的一么被她锁在门中的这个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论文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国有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国内工作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相当庞大,每当大规模的新资产被购进同时也有很多落后资产被淘汰,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值得重视,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避免资产流失和浪费,本文尝试从集团层面对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进行分析。

一、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相关概念

所谓固定资产报废就是指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资产磨损严重、因技术进步而无法适应,又或者遭受到自然灾害和责任事故等,最终使得固定资产失去原有的性能或者原有性能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所需而对其进行淘汰处置。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时候首先要办理好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并且要将其转入到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应该及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国资委12号令《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所有和“置换”“产权转让”“资产转让”有关的经济行为,国有企业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经济行为进行评估并且出具评估报告,将和报告有关的材料统一呈报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资企业办理备案,也就是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总之,国有企业报废固定资产处置之前务必要办好资产评估备案手续,以经过备案之后的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二、目前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报废管理不严格,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1)部分国有企业未办理资产报废手续或者手续流于形式,尤其是对尚未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进行非正常报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和追究其责任;(2)账面有余额但是固定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要按照盘亏流程进行处理申报,但是一些企业仍然按照报废流程申报,不仅没有分析资产盘亏原因,进行整改,而且存在资产报废以后无残值收入的问题;(3)忽视固定资产实际经济寿命情况,会计折旧年限期满后直接报废,比如采购的笔记本电脑,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比预估折旧年限短1-2年,以至于在资产可用状态下依然将其报废处理,导致资源浪费。

(二)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有有效的传递,财务账务没有及时更新

(1)部分国有资产报废处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不畅,各自为政,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保送到财务部门,以至于其没有做会计报废处置有关处理,继续计提折旧,导致资产和利润虚增;(2)国企内部固定的资产管理系统和集团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没有有效衔接,导致了信息孤岛发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中,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能够及时更新。

(三)未按照国有资产的监管规定做好评估备案,程序不合规定

报废资产处置之前需要办理评估备案,在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再进场交易,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进行评估和已经进行评估但是未经备案,或一些国有企业处置价值规模较大的报废资产已经办理评估备案但是没有按照规定进场交易,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2)评估备案之前已经处置报废资产,使得资产评估备案流于形式;(3)一些国有资产对评估备案和进场交易流程不够了解,材料缺失或者上报时间晚,耽搁了资产处置。

三、报废资产处置问题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流程并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制定操作指南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标准化,有利于指导事项经办人员更好的办理资产报废处置手续。建议流程如下:下级单位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内部审批-集团总部予以批复意见-下级单位申请办理评估备案手续-集团总部备案并上报国资委-集团总部结合报废处置效果,纳入下级单位当年度的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二)国有企业要保证资产报废处置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在落实责任方面,国有企业对于非正常报废和盘亏等原因导致的资产流失,不仅要按照规定报请处理,还应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在报废处置事项的过程中不管财务部门是否参与到审批当中,都要由最终决策机构和相关领导同意报废处理,然后报送到财务部,使其获得进行会计核算的信息。对于有条件的下级要充分借助信息系统优势,将资产管理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的系统端口对接到一起,使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能够实现同步。对于账面还有价值但是实际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账目,要根据盘点表做盘亏处理,把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中的金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

(三)催促下属单位全面树立资产报废的处置流程,对已处置的报废资产提前进行规划

第一,要求下属单位的管理层要提高对资产报废处置问题的重视,尽早地对报废程序进行规范;第二,集团总部要组织系统内的资产报废处置经验交流,广泛宣传基层单位资产报废处置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第三,加强单位的事项经办人员的培训,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够熟悉资产报废的处置有关制度和流程,以及重点注意事项,以便更为高效地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四、结语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十分重要,需要单位增强自身资产效益观,提升技术员工的综合管理技能,同时还要树立资产分析观,对国有资产进行实际盘点和账目清查,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12).

[2]徐大虎.关于对国有固定资产减少会计核算程序的探讨[J].陕西水利,1996(5).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及对策 2. 刍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 3.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的问题探讨 4. 财务失败和财务预警问题的探讨 5. 从盈余管理角度谈识别企业真实利润 6.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7. 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实施MBO时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 8. 探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与改 9.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与信号传递研究 10.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分析 11. 对我国国有企业MBO财务问题的思考 12.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分析 13. 如何利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财务分析 14.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分析 15.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16. 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流程和方法研究 17.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18. 浅论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四因素模型的构建 19.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 20. 中国国有企业MBO定价问题研究 2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2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 24.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家族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 26.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27.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成本控制 29.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加强投资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前提 31.浅谈建行现金备付率--关于建行平阳支行现金备付率的实践报告 32.时间性差异的账务处理及其探讨 33.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34.借款费用处理的新旧对比以及对企业经营杠杆的影响 3.江门市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4.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研究5.关于在少直供电所财务会计的实践报告6.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7.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流动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8.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9.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10.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部位风险及对策11.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12.强化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积极防化金融风险1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调查报告1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的研究15.如何通过税务筹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16.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内部控制17.无形资产评估若干问题探讨18.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19.浅谈网络会计及对会计假设的影响20.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1.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实例22.浅析负债经营的相关问题 23.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分析 24.利润操纵常见手法及其治理 25.浅议法务会计 26.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27.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28.试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9.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之探讨 30.浅析战略成本管理 31.浅析网络会计 32.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33.浅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34.汽车企业冲压作业的成本控制 35.关于我国物业税立法的思考 36.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 37.浅析负债经营的相关问题

人员流失的论文研究意义

人才流失不外乎钱和前途。

你写的论文是什么?如果是你写的论文,就请依据你所提供的论文内容来回答上述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依据你写的论文方向与内容,解答别人就你论述内容的提问,你要不脱离论文实际下回答!提供两个备用的回复:1、人才流失是指可用的人才的流走和缺失;简而言之就是人才留不住;具体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失却,即有用的人才离开或缺少;一是人才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能完成有效的人才增长和储备要求,出现人才不足或真空;2、中小企业人才流失更严重的原因有以下:一是可供人才发展的空间限制;一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一是缺乏企业成长策划中的人力增长和储备计划;另外一个是中小企业缺乏能力对人才保护和发展;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1、所谓人才流失,是指在一单位内,对其经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是关键性作用的人才非单位意愿的流走,或失去其积极作用的现象。人才流失存在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之分,前者是指单位的人才因某种原因离开该单位另谋他就,给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困难,从而影响其经营发展。隐性人才流失则是指单位内的人才因激励不够或其他原因影响而失去工作积极性,其才能没有发挥出来,从而影响单位的经营发展。2、为什么中小企业相对而言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企业规模小 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的风险。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吸引人才,参与竞争,在招聘时不得不实施高薪承诺,一旦市场形势风云突变,各种承诺又难以兑现,使引进的人才有一种的感觉,结合其它一些原因,往往很难留住人才。 发展思路不清晰,带来人才规划上的左右摇摆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是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走的是一条拾遗补缺的滚动发展道路,产品和产量不能形成系列和规模,由此而造成企业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在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带来了人才规划上无所适从,难以在日常工作中确保人才的合理引进和使用。同时,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创新能力差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因为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的发展,这势必造成人才流失。 落后的人才观念,随意选拔与配置人才 (1)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或招聘者心理上往往有一种“施舍者”或“权威者”的优越感,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公司现状远未具备与同行进行人才竞争的能力,使人才得不到被尊重的感觉。(2)是不管招聘什么岗位,一概要求本科学历和几年以上工作经验,似乎优秀人才就是学历加一段工作经历,要知道人的才能不一定与时间和所读的学历成正比,实际上有的时候也是把一大批优秀人才让给了竞争对手。(3)中小企业大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机制,对人才的配置与选拔上存在随意性,没有达到人才的优化组合,尤其是家族式企业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模糊地人员配置,随意地选拔,在员工中造成了不公平的工作环境,导致人才流失。 忽视员工培训和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大多处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事业发展,对人才要求得多,给予得少。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为节省开支,培训预算是最容易被削减的。因为对于管理者来讲,培训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而当受训者离开本企业时,培训投资会付诸东流。实际上,员工希望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最大可能的成果,在努力寻找着提高其职业水平的最佳途径。若员工能在企业里完成其不断发展的目标,那么他会留下来继续发展,反之则会选择离开。另外,有些中小企业把人才看作成企业的成本或赚钱的机器,有时还对人才提出不合理要求,如随意延长工作时间等,而不知员工是一种有人性的再生资源,这种忽视必然造成人才的流失。

研究一线员工流失的意义论文

关于人员流失问题调查报告 ——山东湖西王集团轴承厂车磨加工中心 问题现状分析 原理纠正:土豆回发根,问题会发根吗,需要支持它它会去发根。没有土,光有根的现象是存在的。 问题记录:车间人员动态统计表 流失人员登记表 离职人员访谈记录表 车间关于人员流失记录表没有         可能问题存在员工不办离职手续就离开公司,这说明什么,员工素质低吗 不对管理存在问题,不是哪一部门错,关键在于是不是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存在,对整个公司发展前途命运是种硬伤,不可能完全去根除,怎样去建立健全这个问题反应反馈机制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一线基层管理人员,没有对新老员工做好记录跟踪反馈,令我诧异。诧异的事既然流失哪吗大,为什么没有跟踪反馈,做好记录。 问题体制弊端:16949 7s都提到对问题预防,为什么没有考虑到呢。可溯源,问题发生啦,问什么不记录,一旦发生,溯源可能吗。实际上,存在对问题没有很好预防纠正措施,既然问题一直存在,还是没有预防纠正。 实际现状 员工实录: 液压半自动车床,夜班 年龄三十五岁左右,离职原因:不好干,泰安印刷厂给打电话,工资三千元,泰安至单县车程方便,两个月回家一次,家庭原因分析:孩子三岁啦,以后上学时间用钱多,趁年青多干点。防流失措施:入厂时候,准备在铸造厂干,铸造厂让他上轴承厂,存在强制性问题。本身没有在车床干的意愿,存在干机床抵触情绪。 员工心声:1.脏2.累3.工价低与高幅动4.补助取消.返的少。5.工价涨,等于没涨,工价幅动问题。6.罚款,落实不到人,集体受罚。 员工离职离职途径:摆屁股走人,下个月想走 ,下个月就开始磨洋工一天就上几个小时。 员工心态:来到公司车间,最主要就是赚钱,对基层员工来说,可能份重较大。 员工离职因素:1.组织管理无秩序,制度实施与完善半推半就,制度不健全也在影响人员流失,今天这样说,明天这样说。人治的出现大大折扣组织管理软肋,是企业乱上加乱。               2.现实与期望差距 很多来找工作人都说,你们这里不是三四千元吗,不是啊。哦。开始在企业干慢慢的,觉得自己就挣哪吗少的钱,一旦发现又高工资工作机会就开始远走高飞,可能在这个现象针对上南方伙计们。                3.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干那么多活,怎嘛还是哪吗多钱,这种现象来源于现实车间员工问题,工价稳定性显得很不给力。                4.人事制度不公平 工资浮动太大。我个人之见在于工资浮动太大,很难让员工在心理上感觉到公平合理。                 5.工伤制约机制 工伤增多,人们在心理形成一种阴影,挥之不去,可能很难把阴影消除掉,加大劳保用具发放,给员工创造一个温馨美满幸福家。                 6. 现有体制使员工无归属感 。现代企业制度指出,要使企业具有持久的活力,做成“百年老店”,必须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我国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而民营企业中又以家族式企业居多。家族式企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合理分开,常常出现股东、董事会成员出任总经理、部门经理的情况,而职业经理人则占据少数。                  7. 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这里的激励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激励,一类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是指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精神激励主要体现在口头表扬以及培训与升迁的机会等。如果公司的薪酬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员工的绩效,长期下去,员工流失率就会增高。人是经济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如果公司一直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来填补空缺的职位,公司现有员工便会感到自己所做的贡献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长期下去也会出现离职的情况。  员工离职潜在外在表现特征:1.对工作要求放松 不正常上下班,班产降低,不服从管理,干活没积极性。                           2.对公司态度发生变化 员工从内心对公司否定,造成员工飞走不可,此处不是长待之地,走为上策                           3.表现出于平常不一样的个性特征 可能过去很踏实勤劳小伙,一下子懒散怠慢没有积极性。                           4.招收离职前准备工作 收拾自己行李,对自己行李进行打包,宴请朋友关系。                           5.可能表现出某些出格言行  任意散漫 无理要求。在这里想说作为我们车间管理人员,对员工要以诚相待,多听员工在说什么,多了解员工心声,尽可能帮助有困难员工,给他们一家的温暖。我也要在这里给车间管理人员打炮不平一下,车间管理人员会议是否能少开,开会会议作用不大,收效甚微,会议扯皮,惨目忍睹,孰不忍孰不可忍也。 员工离职处理问题:没有真正做好一下几点要求,没有在管理引起重视,很难形成一种机制 1. 第一时间反应 对员工异常状态没有做好观察跟踪,没有一种快速反馈机制与解决对策,可还是一直在说,很难出现挽留员工心声。 2. 进行诚恳面谈 员工现实离开与我们积极关怀,可能出现反向力的扭转,把员工从生死边缘拉过来,不要走,我们很重视你,我们很想挽留你场面发生。 3. 及时快捷手续办理 员工闲离职手续办理复杂,不打招呼就走人,也是它在做怪。 4. 建立离职员工档案 员工离职很简单,你走吧,对离职员工不做记录,走吧,我们缺你一个,没问题,缺多啦,就出现现在局面,工序零散生产任务时松时紧,没有一种相互制约机制。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5. 离职员工工作动态反馈 作为一线基层管理人员反馈很重要,工作职责应明晰。 问题解决对策 1. 约束机制 这里讲到约束机制可能是用感情留人,心系湖西情传万家。建立健全相亲平台,为未婚男女搭建相亲会友一种机制,让湖西王人成为真正一家人。 2. 明确用人标准 作为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一定要结合公司的用人需求,不可不结合实际的盲目的提高用人标准,因为企业招聘相应职位的岗位,只会给予这些岗位相应的待遇和级别,而这些人进入企业后,如果发现实际情况不是自己想象的,就会感到上当,从而一走了之。不能盲目招人,盲目用人,用人就应该做专业技能测评和岗位评价体系。 3. 端正用人态度。现在许多企业为了招揽人才,往往会在开始许诺高薪待遇,等人到了企业后在慢慢降待遇或承诺的东西不予兑现。许多企业和老板往往把这视为自己的用人高招,但是企业这样往往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这些员工一旦识破企业的真实意图,往往会出现大批的员工流失。实实在在为他着想才可能实实在在为公司着想,可能许诺高薪后,员工招来啦,就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离职。 4. 放弃投机心理。对于许多企业来讲所处的行业会出现明显的淡旺季,许多企业的做法时旺季时大量招兵买马,到了淡季就大量裁员,认为反正中国多的是人,到时老子还害怕找不到两条腿的人吗?投机取巧可能会使人存在猎取心理,如同打猎物一样,不费力气,就可能吃到虎肉啊。偷鸡不成蚀把米。 5. 分析员工需求并尽可能满足 做为一个社会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经常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只要员工的需求没有违法违纪、没有违背企业宗旨和精神、原则就尽可能去满足。应该讲企业只要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员工是很少去离职的。员工需求可能是无止境的,但是员工一些非常低需求应该满足,电扇安装等。 6. 待遇留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吃草对于现在企业的员工来讲,待遇是一种很现实的东西,企业幻想既想让员工买命干活,却又不想付出合理薪水待遇的话,恐怕是难以实现的。不过企业也不能为了留住员工,向员工付出高于行业待遇太多的待遇,但是企业在制定员工的薪酬福利时,一定要结合行业的情况,如果自己的薪酬福利没有竞争力,就会出现有能力的员工向其它企业流失的情况。最终使企业出现“低薪低能”的不利局面,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不仅留不住而且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又引不进,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结构无法得到提升,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在这里说到薪酬合理结构,工资浮动与差距应该是合理的,最起码就是员工在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就应该拿这些工资,而不是一直感觉到自己工资总是不公平,员工老师感觉到不公平就可能产生不公平。 7. 感情留人,人都有感情员工作为人,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尤其在中国这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家里。企业在对员工的感情投入上,在企业创造一种让员工有家的感觉的环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讲到与上面所说的第一个措施来说有点不同,第一个侧重与感情约束机制留在公司。而这一点讲到就是中国人人情味在留人,我想说人情味不是人情关系哦。如员工工伤啦,领导亲自去看一下。 8. 培训和学习,为员工增加一份福利。其实对于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来讲,除了待遇之外,自己能否在这个企业得到进步和成长,是否有学习的机会也是他们所关注的,尤其对于企业的新员工和准备干些事业的员工来讲。这就需要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放到一定高度去对待,同时从某种程度来讲,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成长和进步。企业何不一次投资,受益终生呢?如果在这个企业能够学习进步和成长,有何必朝三暮四呢?这一点在我们公司做的有点好,安排一些培训。但是我好要说,新员工入职培训还是在员工入职培训。 9. 不要在企业亏损时拿员工待遇说事。企业在经营时难免会有时出现经营不善的局面,但是企业一旦出现亏损,压缩成本、降低费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许多企业在企业亏损时,首先把降低员工的待遇放在了重要位置,结果是员工待遇降了,也节省了一定费用,不过等企业开始盈利时,员工也流失的差不多了。作为公司,一定要守信用,重合同。这两点作为企业立身之本的法宝。如果当企业利润下滑,工资下降,就可流失员工,作为一线员工,在这方面可能看的很重要哦。 10. 建立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在许多企业许多员工的离职原因往往是对企业的用人机制和环境不满,自己有能力但是得不到晋升,庸者身据高位但无人能动,帮派主义、小团队主义盛行。尤其对于家族企业更甚。如果这种恶习不除,将很难使有能力的员工安心工作,他们的流失也就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企业如何建立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对于稳定有能力、有抱负的员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竞争机制,同时公平合理人员能力流动,会给员工带来相对企业安全感,在这企业很具有合理性,原为这个企业付出自己一切。 11. 运用法律。企业要与企业员工尤其核心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合同对双方形成有机约束,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和便于控制。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给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怎么用好的机遇降低员工流失很重要的。 12. 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这里的激励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激励,一类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是指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精神激励主要体现在口头表扬以及培训与升迁的机会等。如果公司的薪酬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员工的绩效,长期下去,员工流失率就会增高。人是经济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如果公司一直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来填补空缺的职位,公司现有员工便会感到自己所做的贡献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长期下去也会出现离职的情况。  13. 建立一套完善而适用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绩效计划、绩效控制、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首要环节,需要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员工个人绩效计划的制定需要本人还有直接领导以及高层领导共同参与;绩效控制是绩效管理的第二个环节,也是绩效管理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要求领导对员工的绩效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同时对原有绩效计划予以修正和完善;绩效考核是在一定周期内对员工、团队、组织所取得的绩效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员工个人绩效要与团队绩效、组织绩效挂钩;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要求领导要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进行即时的沟通,看考核是否公平合理,同时分析员工工作中的的问题,帮助他们改善工作业绩。四个环节紧密相联,缺一不可。不同的公司需要不同的绩效管理体系。公司所处的环境不同,规模、盈利状况均不相同,我们不要去盲目地去学习那些著名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有利于自身发展,适合自已的绩效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挽留员工与激励员工。我认为我们公司现有绩效管理体系是存在问题的,不能给人一种激励,所以是不合理的。  14. 我的建议可以考虑设立一个建议箱或意见箱,或是在网站上设立一个经理信箱,让员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一旦发现哪位员工出现了效率下降、不满情绪高涨等问题,一定要及时的与其沟通,及时地将问题予以解决。作为民营企业,要想做成百年企业,一定要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基层与昂和一些职业经理人意提升的空间。 总结 问题解决,预防跟踪,需要个车间,各部门 高层通力配合,才可能达到实际效果。仿照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李智.J公司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导师:刘朝明.:西南交通大学,2005摘要:据专家预测,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20%提高到90%。彼德·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成分已经取代市场份额成为了衡量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除了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 本文从国内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了现代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等各领域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文章一方面介绍... [2]王淑斌.长沙地区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D].导师:唐玉凤.:湖南农业大学,2009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逐渐取代物质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各大跨国公司更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国内人才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得到了长远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其管理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制度不健全、人才流失率高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各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人才流动理论为基础,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长沙地区中小企业人才... [3]周宇.长沙中小IT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导师:马跃如.:中南大学,2007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员工的流失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中小IT企业,流失人数之多、频率之高、影响之深,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 IT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专门从事知识的生产或以知识的生产为主,这种特征决定了IT企业对人力资本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而且由于其产品中越来越多的包含技术、信息和创意等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比例在增大,导致企业... [4]宋燕.青岛天旺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分析与对策[D].导师:齐捧虎.:西北大学,2008摘要: 青岛天旺叉车配套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叉车配件的小型企业。在其生存与发展中,却受到人才流失问题的困扰。如何有效地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以增强青岛天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将是其以后面临的一个严峻、紧迫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依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为指导,对青岛天旺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做了深入全面的阐述。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严重影响,指出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以青岛天旺叉车配套公司为案例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青岛天旺叉车配套公司流失人才的问卷调查,系统分析、访谈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企业留不住人才,无外乎两点,一、钱少了;二、受委屈了。”非常直白,然而也是非常精准,从中可以映射出很多企业的问题,诸如管理体系,晋升机制,考核指标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企业人才流失方面无外乎这四点。高层:经营理念、发展方向有分歧道不同,不足与谋。越到高层越看重合作融洽和双方价值取向的一致。但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层次后,尤其是高速发展需要跨台阶的时候,这时对未来的发展就会产生严重的分歧,守成的人员愿意就此罢手,而奋进的人还想更上层楼。彼此分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团队的分裂。中层:缺乏晋升空间当中层人员在岗位上呆了多年之后,这时升迁越来越慢,机会越来越少,对于现有企业“没有新鲜感”,常常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况。发展碰到了事业的天花板,明明看到高层的职位,但中间隔着一堵玻璃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导致,这些已经担任主管的人开始想找寻外面的机会。基层骨干:发展机会太少这部分人主要是掌握着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人员,掌握着大量客户资源的营销人员。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对企业的工作都已熟悉,这些人员常常会寻求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挑战、更广的发展空间,如职位晋升晋级、担任项目负责人、独当一面等。尤其是如果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同学有提职,而他没有机会时,他会急切地寻找外面的机会。新员工:期望值太高新入职人员流失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择业观,期望值太高。尤其是新入职的大学生,他们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呆久了,与社会隔绝太远,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很精彩。常常是凭着想象来找工作,既想工资高、还想干活少,工作形象还要好。目前市场上的企业,超过五分之一的企业HR,他们的工作都只是招聘、薪资计算、员工绩效考核、考勤打卡这4点,对于员工画像一说更是不曾听过,对于员工的了解只是知道一个所属部门以及岗位。举个例子,两家规模相同的企业,一家企业不注重人才管理,一家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管理企业;短期内几乎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注重长远的发展,在这个时候,注重人才管理企业无论在业务、发展潜力等各方面都将超越不注重人才管理的企业。因为注重员工,所以会对针员工拥有完善的竞争机制,奖励机制等等;同时也将对每一个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员工画像评估,HR将深入了解每一个员工是否胜任岗位,工作是否积极,业务能力是否在提升….等等。反而,针对磨洋工、业务敷衍等员工进行预警淘汰,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圈,从而使企业充满精英,业务提升可想而知……

  • 索引序列
  • 国有资产流失研究意义论文
  • 国有资产流失研究论文
  •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论文
  • 人员流失的论文研究意义
  • 研究一线员工流失的意义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