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科学探索与发现论文题目

科学探索与发现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科学探索与发现论文题目

1、小鸡为什么吃石子。

2、向日葵为什么向阳。

3、水蜘蛛为什么可以在水上行走。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5、蜘蛛吃死物吗。

6、飞蛾为什么扑火。

7、荧光棒是怎样的原理。

8、高温水为什么会使塑料瓶揉缩。

科学小论文范文:

科学往往是很吸引人的,而且科学还是永远探索不完的,永远新鲜有趣的。比如,就拿漂浮的蛋这一实验来说,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但做实验的过程远比听说的要新颖。

实验很简单,材料只有四样:大玻璃杯、食盐、勺子、鸡蛋。虽说简单,却可以从中收获无限识。

首先,我拿起水壶,在玻璃杯里倒进大半杯水,接着轻轻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在杯中沉入底后就不动了,似乎在休息。

接着我放了1勺盐,鸡蛋没有动静;我开始放第2勺盐,鸡蛋仍然安安静静的躺在杯底;我一气之下了6勺满满的盐,鸡蛋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上升的一点;最后,我不服输的放了2勺盐,鸡蛋上升指又高了些。

我听说别人的鸡蛋可以漂浮的水中间,就把鸡蛋拿出来,用勺子搅拌了一下未融的半成品盐,待杯子底部的盐化了,才慢慢把鸡蛋放进去,这时,鸡蛋不停地上下浮动,我等了一会儿,鸡不动了,挣扎着浮出水面。

最后,我把剩余的2勺盐倒入水中,鸡蛋逐步上升到水面,如戴着泳圈在自在的游泳,我淘气的手指把鸡蛋往下压,松开手指,鸡蛋又很快飘回到水面。

为什么鸡蛋会飘浮起来?我从电脑中取得了收获:鸡蛋刚放进清水里的时候,由于鸡蛋的比重比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它会沉到底部。

放盐后,水把盐溶解了,水的比重增,当盐水的比重等于鸡蛋的比重时,鸡蛋就会浮在水的中间;再继续加盐,当盐水的比重大于鸡蛋比重时,鸡蛋就会浮在盐水的上面,并且鸡蛋顶部露出水面。

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任何物体在水里都会受到浮力,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的重量,这就是着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也叫浮力定律。其实科学就和长大要学的物理差不。

我很惊奇这个小小的实验居然蕴含了如此丰厚的定理,这才明白科学除了用来放松用来玩,还我们有很深的重要性。我暗暗下定决心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学物理,好好研究这有趣的科学。

科技小论文 ·科技小论文:吸盘式壁挂熏香炉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磁铁放在录音机旁为什么会有杂音 ?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七彩霓虹灯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树叶为什么会“变脸”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乖乖的小草”——植物有趣的向阳性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人类的“跟班”——影子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会旋转的牛奶盒 2009-10-18 ·生物科技小论文——草莓的无土栽培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藏在高速公路上护栏里的小秘密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漂浮的针 2009-6-3 ·为什么可乐会腐蚀牙齿 2009-6-3 ·车胎内气体少了为什么使用起来费力 2009-6-2 ·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2009-2-26 ·科技小论文-------篮球充气的孔为什么不会漏 2009-2-26 ·科技小论文-----火苗为什么往上窜 2009-2-26 ·科技小论文-----狗的弱点 2009-2-26 ·科技小论文--昙花一现 2009-2-14 ·科技小论文———之节能减排篇 2009-2-14 ·21世纪乘坐超音速客机 2009-2-14 ·光纤通信 2009-2-14 ·寻找物种减少的原因 2009-2-14 ·月亮正远离地球 2009-2-14 ·有趣的共振现象 2009-2-14 ·观察蚂蚁,我发现…… 2009-2-14 ·洗洁精对人体有害吗? 2009-2-14 ·制作无线话筒(科技小论文) 2009-2-14 ·(科技小论文)漂浮的水滴 2009-1-31 ·吸管“宝剑”的原理——科技小论文 2009-1-27 ·神奇的洗衣粉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科学探索与发现结课文章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奇妙的科学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绵绵的细雨滋润着万物,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鸟儿欢快地歌唱,草木滴着露珠,好像都在赞美这场小雨。马路两旁的月季花,红红的花朵挺立在绿色的枝叶上,时光在绚丽的各色花朵上浮动着。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天门科技馆参观。

刚走进科技馆,就惊呆了。“哇,好多东西啊!”我不禁赞叹道,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转、数学魅力……让人眼花缭乱。

“飞鸟入笼”是第一个吸引我的科技展品,圆柱体的形状,里面还有几只形态各异的小鸟在展翅飞翔。我快速地转动手轮,只见小鸟“噗嗤噗嗤”便飞进了笼子里面。这是为什么呢?我和妈妈的目光同时投视在它的简介上。原来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这样的视觉会停留0。1秒到0。4秒,所以肉眼认为这是连贯的统一性的动作。

我又拉着妈妈的手来到“声马主波”面前。这又是什么新奇的设备吗?根据指示,我按下“启动”按钮,在“频率选择”区域选择源频率,观察管内颗粒的形状变化。按下“示范曲”按钮,再次观察管内颗粒的波动状态。

这里的科学设备真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最让我着迷的是“骨传导”,正方体桌面上有一个圆形铜状的圆盘,右上端有4根不同材质对棒子,左上端放着同样圆形铜状的圆盘,操作过程是按下“自动播放”按钮或“外接声源”按钮,将音频接头插入自带声源,就能听见不同的声音。据说这一创造,为很多有听力疾病的病人带去了福音。

今天参观科技展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懂得了许多科学原理,收获可真大啊!

妈妈和我感冒咳嗽时,经常采用拔火罐的治疗方法,当妈妈拔火罐时,我好几次都在一旁观察。治疗师先拿一堆大大小小的透明玻璃罐子放在妈妈躺的床边,然后用镊子夹住一团棉球在酒精里浸湿,接着用打火机点着湿棉球,最后她用点着的棉球在玻璃罐子里搅拌几下并快速将罐口罩在相应的穴位上。这时玻璃罐摸上去还是热的,我有时脑子里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玻璃罐就像被粘在皮肤上掉不下来了呢?为什么我透过玻璃罐看到的罐口处的那块皮肤就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了呢?

本周老师安排同学们回去做实验,我做了好几个实验,其中爸爸从《让孩子着迷的科学游戏》书中挑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手掌吊瓶子”一起做。我们找来一个装过果酱的空瓶子,我先把热水倒进瓶子里,然后把瓶子摇一摇倒掉里面的热水,接着我迅速地把手掌盖在瓶口上,另一只手托着瓶底,爸爸打开凉水冲瓶子,最后等瓶子冷却了,我松开托着瓶底的手,盖在瓶口处的手掌居然把瓶子牢牢地吸住,瓶子吊挂在手掌下面。“为什么瓶子会挂在手掌下面呢?”我心中充满了疑问。

爸爸给我解释道:上述实验的原理和拔火罐是一样的。接着,爸爸妈妈又给我讲了空气的成份、热胀冷缩、大气压等知识。原来玻璃瓶是依靠大气的压力压在手掌、皮肤上的,瓶子里鼓起来的皮肤则是被瓶子里的负气压吸起来的。

通过做科学小实验和观察回顾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带着疑问去找答案,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科学是人类的成长之门。的确就是,让人们得知更多科学内涵的奥秘与奇特,让人们了解更多大自然的秘密,比如火山喷发……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让我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大大的启发吧!

科学它开启了我们的眼。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科学实验,还记得,就在此刻,陈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但是让同学们都激动万分。

老师小心翼翼的从桌子上拿了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我心中怀着疑问与不解的语言说道:“要做什么实验呀?是不是开瓶盖水就消失不见了?是不是,此瓶子喝水能在空气中飘动起来,是不是……”一个个大胆的猜测,但是结果却和我的想法,完全不否!

此时此刻,同学们像炸开了锅的鸡米花一样热血沸腾,只见最后一排的同学纷纷伸长了脖子,蜂拥而上,同学们都怀着一颗神奇的心,踏上了科学实验的途中。

陈老师神情高兴,满脸天真可爱的笑容说:“我用装满水的瓶子,把塑料瓶子的瓶盖揭开,用一张卡纸放上去,同学们猜一猜水能否倒出来吗?”同学们个个思考了起来,有的说:“能”,有的说:“完全不可能”。

过了两分钟,陈老师揭示了答案,原来水无法倒出来,有位同学要主动上去亲手试验一次,结果水为什么还能倒出来呢?陈老师严肃的回答道:“因为我做实验的时候,水是完全满的,里面没有一丝空气,外面的空气紧压上来时,卡纸贴的更紧,所以水是完全倒不上来的,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小小的实验告诉我了一个个大大的道理:只有不断充实的探索,才能发现科学的奥秘。

只要用心发现,科学的真理是探索未有的!

今天,我们来到广州科学馆,开始了奇妙之旅。

广州科学馆拥有儿童天地、绿色家园、飞天之梦等八个主题展馆和动感影院、4D影院等科技影院,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好玩。

首先我到了蛇形摆。一排同样用钢线吊着的铁球,移动曲柄,将全部的摆球抬到同一高度,然后释放摆球就形成有趣的蛇形摆动。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开始近乎同步摆动,后来由于摆线长度依次变化,每个摆都以略微不同的周期触自摆动下去,从而使它与其邻近的摆动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蛇形摆动,周而复兴,十分有趣。

我转入小屋,进入旋转平台,进行投篮游戏。为什么篮球总是很难投进?原来旋转平台是一个非惯性系,惯性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会使抛出去的球背离了你想的轨迹,所以进行投篮游戏时,虽然瞄准了目标,但是很难投到篮筐内。如果你是个篮球高手,还是一个投中率很高的人,这个游戏对你根本不是问题。

最后,我找到一个玩魔方的机器人,我把那个魔方左拧右拧,各种颜色错综复杂,弄得很难还原的形状。然而那个机器人居然42秒就完成了,太厉害了!这是我见过最厉害的机器人,太让人称赞了!

今天我就说以上三个我去过的地方,其他的好玩有趣的活动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有空来这体验。

我做过许多奇妙想的科学实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次用液体做的实验。

我先轻轻地拧开水龙头,让谁一滴一滴的倒到透明的玻璃杯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顺利,那么接下来的几步不就更顺利了!接着我打开花生油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接着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变成了两层液体: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倒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倒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水溶合在一起了,但是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三层: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酱油和水融合在一起的液体,第三层是蜂蜜。我想: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真叫人琢磨不透呀!为了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把这杯奇怪的液体拿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你看,为什么不管我怎么搅拌这些液体,他们都不会融合在一起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你想想这些液体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爸爸给我找来了三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杯子,将花生油,酱油溶液和蜂蜜放满这三个杯子,让我感受这三个杯子中物体的轻重,我发现装了蜂蜜的杯子最重,放了花生油的杯子最轻。爸爸说:“这三个杯子体积相同,重量却不同,说明这三种液体密度是不一样的。越重密度越大,越轻密度越小,密度大的就会在最底层,密度小的就会在最上面。”

啊!这杯“神奇”的液体,让我懂得了液体不想溶是与密度有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我们解开这个“谜题”,所以说我要继续寻找科学的奥秘!

科学是人类的成长的空间。是它,让人类得知那么多深奥的科学知识;是它,让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是它,让我们拥有了那么多科学发明……

科学是十分奇妙的,不只是科学家,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多地、有趣地科学知识。

水面的折射

在我们闲暇娱乐之时,很多的人都会去湖边、河边、还边去钓鱼、捞蝌蚪、捞石头,每每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我们去水里捞抓什么东西的时候,一眼看见后,小心翼翼地靠过去,猛地用手或者器具一捞,本以为会满载而起,一提起来,却发现网里什么也没有。很多人都会纳闷:为什么看着那东西在水下的某个位置,但去捞的时候却发现那个地方就没有这个一东西。其实,眼睛有时也是会人的,水浅时好一些,水深后就十分明显了。水不是平的,光照射在上面,会在水下形成一个折射,因在水面捞东西时,要在你看见那东西的稍前或稍后的地方问下捞,一定可以捞中。吸管扎土豆

看到这个题目,太多的人会想:土豆那么硬,吸管那么软,怎么可能扎透土豆呢?

我也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这句话是真真实实的。把土豆放在桌子上,手拿着吸管去扎时,只手的大拇指按紧吸管的另一头,扎下时,因为吸管内的空气无法释放,便变得异常坚硬,当然就能扎透土豆了。

纸片与塑料瓶

把一个瓶子倒着放时(瓶盖扭紧着),看水能不能流出来。当然,不用试也知道,水定流不出来。如果把瓶盖换成纸片,还能不能让水漏不出呢?

我也倚着好奇心试了试。首先,把一个纸片剪一个合适瓶子的大小,把水灌满瓶子,把空气挤出的同时用纸片按住,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再倒着时,水真的没有漏出一滴。空气的压力和水紧紧压迫着纸片,让纸片和瓶子边缘紧紧贴合,从而没有漏出来。

通过了三个实验,我知道了,科学就是自己想不到的,只要啃研究,就一定会有发现。科学就是这般奇妙,我们要去相信它!

同学们请到外面排队,我们要到香源楼三楼去听科学讲座!同学们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耶,太棒了,听讲座去喽!

到了三楼,我看见台中间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同学们好!他热情洋溢地向我们打招呼,我姓何名树德,是著名魔术表演者刘谦的徒弟。大家可以叫我初学者!今天我教大家10个魔术表演节目,并且我会教大家怎么变魔术。一听到有魔术节目,同学们都来了劲,兴奋不已,台下顿时人声鼎沸!

魔术表演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来去无踪影。何老师把双手撑开说道:孩子们,你们数一数我有几根手指头?10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只见何老师把手往空中一挥,再次撑开手指,这次你们再数数看我有几个手指头?咦,从哪里又冒出一个手指头,刚刚还是10个,怎么变成11个了,真是奇了怪了。同学们惊讶不已,个个目瞪口呆。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答不出个所以然。你们仔细看。何老师缓缓地把手背向我们转来,原来老师的中指上用透明胶粘上了一根吸管,刚刚那个手指就是这根吸管。

老师表演了一个又一个魔术,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这次讲座让我懂得了:大自然里处处有科学知识,只不过我们缺少了一双观察大自然的眼睛罢了。

奇妙的科学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科学道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就做了“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

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了。我们先在杯子中倒入清水,把鸡蛋放进去。这个淘气的宝宝“扑通”一下跳入水底,舒舒服服地躺了下来,痛痛快快地“呼呼”大睡起来。我见了,迫不及待地放入了一些盐。只见盐如雪花般飘落到了水底。我拿出一根小棒飞速地在水中搅拌起来,鸡蛋也随着跳起了“水中芭蕾”。

盐慢慢融化了,可鸡蛋宝宝似乎有点舍不得离开“暖和的被窝”,它很犹豫,想继续睡觉,又想到外面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它忽上忽下。

我又小心翼翼地往鸡蛋的身体上洒了一丁点盐,像是在帮它洒上沐浴露似的,真是好玩!你瞧,它正向外面时不时地探着小脑袋呢!

还没等这小家伙稳定下来,我这个急性子,等得不耐烦了,就大把大把地往水里撒盐呢。这下可好,鸡蛋不想浮起来也只能乖乖地浮起来了。“耶!”我欢呼起来。

是什么原因让鸡蛋浮起来的呢?爸爸告诉我:“当物体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时,物体就下沉;当物体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时,物体就上浮。我在水中加盐,就增加了水的比重,当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候,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鸡蛋就浮起来了。”我听了,茅塞顿开。

这次试验,既让我收获了快乐,更让我收获了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呐!

终于等到星期六了,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一起做科学小实验。我心里好期待呀!早晨,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子焱,我们要做小实验啦!”我飞快地跑过去,一脸惊讶:“妈妈是什么实验呀?”妈妈说:“不能太着急,要仔细地看好每个步骤,还要把它记录下来哦。”

妈妈准备了:玻璃杯、乒乓球、鸡蛋、还有半碗盐。妈妈告诉我,今天的实验是让鸡蛋浮起来!这怎么可能?妈妈您是不是搞错了?我望着妈妈,一脸疑惑。妈妈往玻璃杯里倒入一大杯的水,然后让我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我知道,因为乒乓球很轻会浮在水面上。妈妈接着说:“接下来我们让和乒乓球一样大小的鸡蛋也在水中飘浮。”妈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入水中,只见鸡蛋晃晃悠悠地沉入了水底纹丝不动。妈妈用充满神秘的语气跟我说:“下面,请睁大眼晴仔细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睁大双眼直盯着妈妈,生怕漏掉一个动作。只见,妈妈舀了一勺盐放入水中,慢慢搅拌,可是鸡蛋还是一动不动。接着妈妈又舀了五勺盐放入水中,不停地搅拌,水慢慢地变浑浊起来,渐渐地鸡蛋好像从睡梦中醒过来,还在水中跳起来舞来!不一会儿,光溜溜的小脑袋就探出了水面。妈妈真的让鸡蛋在水中飘浮起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妈妈告诉我,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就会下沉;反之,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就上浮。乒乓球里面是空气,密度比水的密度要小很多,所以乒乓球可以轻易地浮在水面上。而鸡蛋的密度要稍微大于水的密度,就会沉在水底。我们在清水中加入盐,目的是增加水的密度,当盐水的密度超过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浮上来了。

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自然科学真是太奇妙了!

等了一天又一天,等了一天又一天,20xx年1月12日,终于在今天的下午,让我盼望已久的假期科学活动《德拉科学实验室》终于如期开始了。

我们一进科学实验室,先到的同学一片欢呼雀跃。首先,我们要进行一个名叫“疯狂多米诺毛毛虫”的游戏。老师教我们用小棒一个压一个,一个压一个……穿成了一条长长的五彩条子,要是你不太注意的话,就会看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毛毛虫。表演的时刻到了,科学实验室的老师把第一根压下去的棒子向上一扳,紧接着,特别快速的,小棒一个跟着一个,一个跟着一个……跳成一串,都跳到了大约一米高的位置。真是太神奇太震撼了。等到我们每一个人都体验过以后,老师宣布:课堂最好玩的一刻开始了,那就是艺术科学来表演的烈火烧手。老师早有准备,她第一个表演,只见他拿起一个盆子,倒满水和洗洁精。又拿来了一个罐子,将罐子里的丁烷倒入水里。老师把手放进水里,涮了涮,捧起一大滩泡沫。然后,她往泡沫里点起火,只见她手一甩,马上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飘到到处都是。然后老师缓缓的把手端平,只见老师的手都快被烧着了,突然之间火熄灭了。我们看的津津有味,大声鼓掌喝彩,希望老师再表演一次。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3个小时悄然而过,我们不得不和科学实验室说再见,就各回各家了。今天的科学实验真是奇妙啊,我希望下次的科学实验就是明天!

在科学课上,我们了解了铁钉,可是,为什么铁钉会生锈呢?它的生锈和什么有关?这是个问题。

那么,铁钉是因为空气生锈,还是水,抑或是其他的物质。于是,我们回家进行观察实验。

其实,我是认为铁钉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铁钉都是一直暴露在空气中的,可能是空气中的一些物质与铁钉进行接触,才会让铁钉生锈。但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物质能更快地使铁钉生锈。第一天,我准备好三个透明杯,每个杯子里放两枚崭新的铁钉。一个杯子里是空气,不放入其他任何物质;一个杯子到进水,这是实验铁钉生锈是否与水有关;另一个杯子里放入食用油,这是实验铁钉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因为在油里是没有空气的。实验材料准备好了,现在要做的是每天进行观察记录。

第二天,我惊奇地发现,一直不被我注意的水竟然是最快使铁钉生锈的物质。在装有水的杯子里,那两个铁钉身上竟然有了一些棕黄色的物质,看上去像放大后的细菌,而且原来是透明的,现在水中出现一丝丝黄色。相反,实验是否与空气有关的油里和空气里的铁钉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实验还没有结束,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三天,泡在水里的铁钉变化更大了。铁钉几乎要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的,在被子底部还沉淀了一些橘黄色的颗粒状的物质。泡在食用油中的铁钉依然没有什么变化,而它的对照组,在空气中的铁钉有了一丝变化,铁钉上面出现了一些黑色的小斑点,又像是黑色的颗粒物质覆盖在铁钉上。

三天后,变化最大的是泡在水中的铁钉,那这样是不是可以说铁钉生锈与水有关呢?

我想: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还是自己去实践才行。

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它,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关注科学也乐趣多多哦!

每当我们的衣服脏了,肯定是要洗的,并且要洗净上面的污垢。这时,我们时常用的科学就出来发挥作用了。就以洗油垢为例,油垢洗净一定要用洗衣液,洗衣液是一种碱性物质,而衣服上的油垢是一种酸性物质,此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就碰面了,我们会不断地将衣物在水中使劲揉搓,就是为了让油垢和洗衣液的泡沫更加亲密,到一定的亲密过程时,因为碱性,酸性物质相克的原理,它们就一起远走高飞融入水中了,这样,衣物上的油垢也就不见了,衣物也自然就洗净了。

许多同学都热爱天文学,当然我也不例外,尤其是对有关外星人的文章及视频特别关注。我刚刚接触天文时,是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入手的,当我了解完这些有趣的星体时,我总会想,上面会不会有生命存在呢?结果一经过思考,木星是气态行星,是一块大球体,但也是一团气体,没有固态表面,基本不可能;我也曾经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尤其是在关于外星人报道出来后,我竟更对此深信不疑,但是有许多人都认为火星人只是一块风干岩石,只是样子像人类而已,看到这则消息,我就不太高兴了,怎么现在连外星人都没有,真扫兴。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关注着有关天文的消息。

在去年的一个下午,我看到了有关地球胞弟开普勒4526的消息,我竟兴奋不已,好像这个星球是我发现的一样,于是我兴致勃勃地上网查,报道中还写到这个星球上面可能有液态水,氧气覆盖等消息,一条条消息都振奋着我的心,可看到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由于科技有限,我们不能。又让我失望到极致了,真是太扫兴了。但是我心里总想着,为什么人类现在的科技达不到呢,于是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踏着先辈们的路走下去,探索这些还未知的谜。

我爱科学,它很有趣,它让我得到知识,激励着我前进,并且带动着整个世界大踏步的前行。

在这个星期六的晚上,我正坐在沙发上看关于地震的纪录片。爸爸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箱子。我好奇地问爸爸:“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爸爸对我说:“这是一个模拟地震器,我们可以用它来了解地震时房屋是怎样倒塌的以及怎样才可以让房屋有的几率不坍塌。”

他坐到沙发上,冷不防问我道:“优优,你能将这些盒子里的附有吸铁石的铁条搭成一个房子的结构并且能在电源启动以后在4级地震的时候不倒塌吗?”我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区区四级地震吗,随便搭搭也不会倒塌。我想都没想,就随手在连接着电源的一个小小的平台上摆了一个房子的形状,然后开启电源,将震动级别调到了四级的普通模式。可实验的情况却大出我所料,竟然还没整几下就坍塌了。我非常疑惑,心想:怎么会这样呢,房子不都是这样的结构吗?。我又变得谨慎起来,小心翼翼的又搭了一个更精确的模型,可结果还是跟第一次一模一样,没震几下就又倒塌了。我的心情简直就先一个泄了气的气球一样,高涨的情绪立即回缩了下来,不停地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不可能搭错了啊!无奈之下,我只能向爸爸求救,爸爸将我在屋顶上搭的八条铁条一一取下来,在下面的四个正方形面上摆成一个个大叉,对我说:“现在来看一看,这样还会不会倒塌?”说着启动了程序,没想到这个模型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似的,一动也不动。在地震结束后,爸爸所搭的模型竟然还安然无恙地屹立在平台上。我十分惊喜,连忙问爸爸:爸爸,为什么你这样摆,这些铁条搭起来的这个结构不会倒塌呢?”爸爸告诉我,这样搭的原因是可以分散重力,不让重力集中在其中的某一个点上,如果重力集中在某一个点上的话就会在倒塌时造成压力,这样,人员伤亡损失就会更加大。”

没想到如此小的改变竟然造成了结果的巨大改变。科学的世界真是奇妙啊!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吧!

早自习刚开始不到十分钟,我们便得到了一件喜讯:过一会我们将要去到六楼新建的科学探究馆去参观学习。有什么新奇的,不久是去看看模型吗?有什么兴奋的。我心想。可当我们到了那里的时候,我便知道自己当时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刚刚到达科学探究馆前我的目光便被一堆大大小小的金色卫星吸引了。金黄的颜色仿佛是预示着我们国家金碧辉煌的未来。一个个设计的小巧精致,每一笔都是那样的细致入微,鬼斧神工,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人造卫星的模样。再往内侧走便是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有大的,有小的,有胖的,有瘦的,有看起来十分强悍的,有看起来灵活自如的。各种各种的飞机模型琳琅满目。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几辆在国际有一定地位的飞机。其中我最喜欢的飞机模型就“歼一占”。它既小巧灵活,有属于隐藏系列不容易被雷达发现。

进入到科学探究馆内老师让我们坐下后,先考了我们一个学过的知识。那就是杠杆尺,说如果想把格数乘以螺母数的结果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用酒精灯会经常使用但是如果有一天,如果酒精灯瓶盖没有了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恩给你够灭掉酒精灯呢?”话一出,同学们便议论纷纷,可最终也没有一个人才出正确的答案。科学老师公布最终的答案就是hi用他手里的小玩意轻轻一拉,一松酒精灯上的火就被灭掉了。原来李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一个小型的空气炮,用空气的冲击来灭掉,酒精灯上的火。既不费力,又很安全,真是一个号办法。其实这还不是我什么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一个带有寓意的小物件了。李老师将水注入了一个瓶子内,可当瓶子被注满水的时候,水就“哗”一下子,全都洒了下来。这个小实验给予了人们以个警示;人不可以自满,一旦自满就会前功尽弃。

回到了班级我还沉浸在小实验的欢乐中,本以为枯燥乏味的科学,也能这么有趣。这真是一次奇妙的科学探究馆之旅啊!

一年级时,一堂“小小科技家”的科技课上,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个有关“视觉残留记忆”的科学道理,至今还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刚上课,老师就开门见山问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小的科学道理,大家想不想知道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顺手拿起彩笔在一张小白纸板上迅速画了几下。纸的一面画的是一只小鸟,另外一面画的是一只鸟笼。然后用一根小棍子插在纸板底端。我心里想:这小小手工制作能存在什么科学道理呢?不会是人的吧?

这时,老师开始双手搓转刚完工的小制作,越转越快。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突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小鸟居然在笼子里了!”有同学惊叫起来。老师解释说,这个手工制作名叫“小鸟入笼”,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作“视觉残留记忆”,即使人没有意识到,记忆信号中还存在上一瞬间的图像,再和这一刻的图像重叠上去了。

哦,原来如此!真是太奇妙了!这让我联想到了平时看到的动画片的拍摄,我想大概也是这个科学道理吧。

看到这神奇的一幕,同学们已经耐不住了,纷纷拿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工具,也做起了“小鸟入笼”的小制作,亲自体验了“视觉残留记忆”的科学道理。

这堂课,我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让我们学到了科学的道理。正可谓一举两得啊!

不知道你的教材讲得主要是植物还是动物…… 根据教材选个题目吧 比如蕨类植物探秘 格式: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材料:对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意见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真蕨纲。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将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 高等植物中比种子植物较低级的一个类群。旧称“羊齿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多为高大乔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都绝灭,大量遗体埋入地下形成煤层。现代生存的大部为草本,少数为木本。植物体有根、茎、叶之分,有维管束,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孢子落地萌发成原叶体,其上产生颈卵器,受精卵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胎。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 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

常言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句话是对的。生活中的确处处有科学。

我和妹妹比赛转鸡蛋,我拿了一个熟鸡蛋,妹妹拿了一个生鸡蛋。开始比赛了,可是,我怎么转都比妹妹转的快。一开始以为是妹妹技不如我,我又和妹妹换了一个鸡蛋,又发现妹妹比我转的快。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对我说:“可能彤彤的技术提高了。”但我对妈妈的回答并不满意,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寻找答案。我查了《生活小百科》,结果生活小百科上没有。我又上网查,还是找不到,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找了一遍,头上的汗珠渐渐多了起来。经过东翻西找终于找到了,原来:

如果鸡蛋是液体状态(生鸡蛋)的话,蛋黄会飘动,使重心不在一个点上,引起偏转而不能转快。如果是熟鸡蛋,重心位置是不动的(它的蛋黄蛋清已经被蒸成一定位置了),因此可以快速的转动,所以熟鸡蛋要比生鸡蛋转得快。

我顿时明白了,我把这一收获告诉了妈妈,妈妈夸我懂得怀疑,懂得查询。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懂得发现,懂得追根,懂得问底就会有发现。

我发现蚂蚁有时,或许你会发现,那成群结队的蚂蚁中,总是不乏一些“好吃懒做”的家伙,其他的蚂蚁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可是这群“懒蚂蚁”呢?不外出觅食,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也怪不得人们会把他们叫作“懒蚂蚁”呀。

然而,事实却告诉人们,正是这成天游手好闲的懒蚂蚁,在蚁群断绝食物来源之后,在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的时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懒蚂蚁虽然不劳动,但是在危急时刻,却用它的智慧,使得大家摆脱困境,可以说,它们的功劳,比那些勤劳工作的蚂蚁更大,更令人赞颂。

一个生物学家曾把几个群体中的懒蚂蚁全部抓走放在一起,结果其中80%的“懒蚂蚁”变成了勤劳蚂蚁,然而仍然有20%的蚂蚁“懒惰”依旧,它们原来所在蚁群中的所有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繁忙而又有序的工作。

可见,懒蚂蚁在整个蚁群是多么的不可获缺呀!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

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拥有让蚂蚁群在困难时刻仍然存活的本领,可以避免把全部蚁力投入到搬运食物的劳作中,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勤蚂蚁的存在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勤与懒相辅相成,才会是整个团体的力量更加强大。

勤有勤的原则,懒有懒的道理,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

有时候,作为一个学生,其实不必过多关心于生活中的琐碎的事,在学习上也不必钻牛角尖,搞题海战术更是大可不必,只有学会分析,学会思索,对事物做到知其所以然,才能在面对生活、学习时更加从容、镇定。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会者不忙,忙者不会”。

要跳出狭窄的视野,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

学习懒蚂蚁的精神与方式,站得高,才可以看得远。

我们身边有许多科学现象,平时只要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它们。

一天,我在厨房帮阿姨做饭时,突然一个空盒子从架子上滚落下来,正好掉在一半凸面向上的蛋壳上。

我想蛋壳肯定碎了,不料它却完好无损。

我非常疑惑,蛋壳不是很脆弱的吗?怎么这次连一条裂纹也没有呢?我决定要自己弄清楚。

我做了个实验:把蛋壳凸面向上放在桌上,让铅笔对准蛋壳,在离蛋壳5至10厘米的空中自然落下,蛋壳完好无损;再把蛋壳反过来,凹面向上,下面垫个小杯子后重复原来的过程,蛋壳就被轻而易举地戳破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凸曲面能把外来的力沿着曲面均匀地分散开,使它能受得住较大的压力。

蛋壳之所以坚固,完全是因为它的形状是凸出的。

各种穹顶和拱门之所以很坚固,也是由于同样的道理。

电灯泡看起来好像很脆弱,实际上却极坚固。

这同蛋壳的道理一样。

直径10厘米的灯泡所受的压力,在75千克以上,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5岁的我热得口干舌燥,心想:“要是有杯冰水喝就好了,厨房里应该有水。

”走进厨房,果然不出我所料,桌子上放着满满一壶水。

我高兴极了,马上把水倒进杯子。

一股热气冒出杯口,原来,这是壶开水! 怎样才能让开水迅速凉下来呢?无知的我把水放进冰箱,心想:“待会儿就能喝到冰水了。

” 过了几秒钟,只听“砰”地一声,水沿着冰箱缝徐徐流出。

我被吓了一大跳,迅速打开冰箱门,冰箱里的水泼洒下来,杯子碎片劈哩啪啦落了一地。

我顿时愣住了,好好的杯子怎么会爆呢?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杯子爆炸的原因,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因为杯子里装的开水使杯子内部受热膨胀,冰箱里的温度又使杯子外部受冷收缩,就这样,杯子内部不断膨胀,外部还是凉的,迟迟不膨胀,杯子就爆了。

我们身边还有更多能够扩展知识面的科学现象,你们发现了几个?

暑假里的一天,烈日当头,我热得大汗淋漓,想到屋外透透气,突然发现月季花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我想应该给花浇浇水,我赶紧把满满一大罐的水倒进了花盆,水“嗖”地一下就“钻”进泥土里去了,我满意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地回屋里看电视了。

我在屋里悠然自得地看着电视,过了大约关个小时,听见爷爷咳嗽的声音,爷爷回来了!没想到他一回来就往我屋里跑:“良玉,花儿怎么枯萎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呢?我明明刚才还给花浇了水呢,不可能枯萎的!”我边说边向屋外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花儿的叶子虽然还是绿的,可枝条就像病了似的摊下去了,开的花都萎了。

我看着月季花真的好害怕,因为这可是我爷爷最心爱的花,如果花死了,爷爷非骂我不可。

我正担心着,爷爷突然摸了摸我的头,笑眯眯地说:“你知道花儿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摇摇头,爷爷继续说道:“花儿不能在烈日下浇水,那是因为中午太阳 *** 辣的,土地因而也很热,水对于土地而言比较冷,水浇上去之后,花儿的根部会受到 *** ,所以花儿才会枯萎。

现在你懂了吧,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能在中午浇花。

”我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噢!原来如此。

以后我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并且我在爷爷的帮助下,了解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些知识帮了我不少忙,你们说,这是不是一个大发现?

展开全部我的第一次科学发现 给你一支吸管,一支普通的用来喝果汁的吸管,再给你一个土豆,一个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拳头大的土豆。

请问:你能用吸管穿透土豆么? 不能!--大概你会这样说。

那么再给你一个辅助工具--杯子,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今天中午我在看科普杂志,看到一篇《用吸管穿透土豆》的文章。

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土豆是硬的,而那弱不禁风的吸管怎么能……想着想着,我想起了那句经典 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

于是我便怀着扳倒这一说法与见证奇迹的心理,准备实验。

说实话,我的内心矛盾极了,不过一大部分还是不可能。

单眼见为实,再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找来了杯子,土豆,吸管。

我先将土豆架再杯子上,接着用右手四指紧抓吸管,再用大拇指扣紧吸管的顶端,最后用力扎下去--吸管霍然穿过土豆。

我不敢相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但眼前任然保持着吸管再土豆中优美的姿态。

我任然不相信,联想到了魔术,它在提醒人们亲眼目睹也会有假象。

我已经不相信我自己的眼睛了。

我叫来了妈妈,她也不相信,但我们换了吸管,土豆,杯子,有实验了好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

后来我明白了这个实验的关键是:要用拇指扣紧吸管顶端。

这样一来,被隔绝了空气流动的吸管变得异常坚硬,足以穿透土豆。

我不得不承认,实验前我的“想当然”有多么可笑。

一直纤细的吸管真的有能力穿透一个土豆。

这小小的实验令我觉醒。

人生中,有多少“不可能”,只存于脑中而不存于现实世界里。

而我,又因为心中的“不可能”而错过了多少尝试的机会啊! 当吸管穿透土豆时,它也穿透了我心中虽有的成见。

科学就在身边,我们要学会试着相信!...

我发现蚂蚁有时,或许你会发现,那成群结队的蚂蚁中,总是不乏一些“好吃懒做”的家伙,其他的蚂蚁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可是这群“懒蚂蚁”呢?不外出觅食,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也怪不得人们会把他们叫作“懒蚂蚁”呀.然而,事实却告诉人们,正是这成天游手好闲的懒蚂蚁,在蚁群断绝食物来源之后,在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的时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懒蚂蚁虽然不劳动,但是在危急时刻,却用它的智慧,使得大家摆脱困境,可以说,它们的功劳,比那些勤劳工作的蚂蚁更大,更令人赞颂.一个生物学家曾把几个群体中的懒蚂蚁全部抓走放在一起,结果其中80%的“懒蚂蚁”变成了勤劳蚂蚁,然而仍然有20%的蚂蚁“懒惰”依旧,它们原来所在蚁群中的所有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繁忙而又有序的工作.可见,懒蚂蚁在整个蚁群是多么的不可获缺呀!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拥有让蚂蚁群在困难时刻仍然存活的本领,可以避免把全部蚁力投入到搬运食物的劳作中,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勤蚂蚁的存在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勤与懒相辅相成,才会是整个团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勤有勤的原则,懒有懒的道理,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有时候,作为一个学生,其实不必过多关心于生活中的琐碎的事,在学习上也不必钻牛角尖,搞题海战术更是大可不必,只有学会分析,学会思索,对事物做到知其所以然,才能在面对生活、学习时更加从容、镇定.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要跳出狭窄的视野,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学习懒蚂蚁的精神与方式,站得高,才可以看得远.

只要你善于观察,你的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机会;只要你善于倾听,你总会听到那些渴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弱的呼声;只要你有一颗仁爱之心,你就不会仅仅为了私人利益而工作;只要你肯伸出自己的手,永远都会有高尚的事业等待你去开创。

可能每一个人都见过一个装满了水的大盆不断往外溢水的情景,然而却没有人肯动一动脑筋,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想一想,人浸在水中的身体的体积正好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

而阿基米德却观察到了这一现象,由此他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运用这个方法可以迅速计算出任何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每个人都明白,一个垂悬的重物会非常有规律地来回摆动,直到最后受空气阻力慢慢地停下来。

但是,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这一现象是否具有任何其他的现实意义,更没有人想到过在生活中将这一原理运用到什么地方。

而伽利略在少年时偶然间注意到在比萨大教堂上方挂着的一只钟在不停地左右摆动,而且来回摆动的幅度极具规律性,他由此而得出了著名的钟摆定律。

直到他被投入监狱时,监狱的铁门依然阻挡不了他研究与探索的热情。

他利用狱中的稻草秆做实验,最终发现了具有相同直径的实心管与空心管的相对强度。

许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们就已经观察到土星的外围有一周光圈,他们都认为这只是行星形成规律假说的一个例外而已。

拉普拉斯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但他却不把这一现象当做例外来看。

他认为,这是平常难以观察到的星体形成过程中惟一可见的一个阶段。

他最终证明了这一观点,为星体形成的科学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欧洲的水手们无一例外地设想过在大西洋以外可能还会存在大陆,但从未有人付诸行动去真正探索一下。

而哥伦布勇敢地带领着船队驶入了无边无际的未知海洋,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

曾经有成千上万个苹果从树上落了下来,也曾经有无数的苹果砸在了人的头上,仿佛在提醒人们去思考一下这个现象。

而只有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才问了一句为什么,并陷入了深思。

由此,他意识到,苹果之所以会往下落而不是往上去或落到其他方向上,这一现象与所有的星体能够在各自的轨道上正常运转,以及宇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却没有相互碰撞并纠缠在一起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自始祖亚当夏娃以来,闪电就在人们的眼前闪亮,雷鸣就在人们的耳中轰响,却从来没有唤起人们头脑中沉睡的思想,从来没有人意识到闪电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

只有富兰克林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向天空中嘶奔的千军万马昂起了头。

他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实验,向世人证明了闪电是某一种强大而又能被人控制的力量的表现,它就像是水和空气一样广泛地存在于宇宙之中。

有这么多,自己选吧,要选我为最佳答案啊.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两个科学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

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

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

”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

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会回事,爸爸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啊! 2 我家种了好多花,这些花都种在有小洞的花盘里。

为什么种花的盘子底下有一个或几个小洞呢? 当我给花儿浇水时,我发现水浇的太多就会从那些花盘底下的小洞中流出来。

如果,没有这些小洞,水浇的太多,多余的水就会积在花盘里,时间一长,根就会因不通气而腐烂。

可水浇的太少,根就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

花盘底下有了小洞,就可以放心的给花儿浇水,多余的水自然会从小洞里流走。

花盘底下的小洞不仅能让多余的水流出,又能让植物的根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

使花儿能够更舒服的呆在花盘里。

也不会喊:“我快闷死了,我快闷死了,快来救救我呀!”更不会让那些精神百倍的叶子、花朵像害羞的小姑娘把高傲的头往下低。

这些小洞还有一个好处。

它能让那些在花盘里挤不下的根向洞外长,使根不会太挤。

这些花盘底下的小洞的用处可真多呀!原来,种花也要讲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我们时常对科学这一概念作出十分偏狭的理解,仿佛科学是只有科学家才能进入的神秘殿堂。

其实,科学不仅是严整的知识体系,也是看问题的正确方法,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帮助孩子学科学。

要帮助孩子学科学,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观察。

一个四岁的孩子,如果没有生理缺陷的话,感觉器官已经接近成人了,父母这时应该告诉孩子;你有哪些感觉器官,都有什么用途。

我们曾询问过许多孩子;“你知道你的小鼻子有什么用吗?”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擤鼻涕。

”他们不知道鼻子是嗅觉器官同时还是呼吸器官。

这一切,父母都应该及时地告诉孩子,要教会孩子除了看、听之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嗅觉、味觉、触觉等渠道去全面地获取信息。

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现象,如月亮的圆缺、雨后彩虹、磁力现象、水的汽化和结冰、糖和食盐的溶解、铁生锈……我们也许无法向孩子解释这些现象,但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和发现。

生活中,科学太多了。

星星点点,零零碎碎,随着孩子知识的增多,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挖掘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如落叶树与常青树,鸟类、鱼类与哺乳动物,以及什么叫植物,什么叫动物等等。

掌握了概念可以简化信息,活化知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到处都可以找到知识的水滴。

让我们在生活中仔细地去发现这些水滴,让它们象涓涓细流,逐渐汇成大川;象蒙蒙春雨,滚滚幼小心灵,滋润着。

展开全部 神奇的科学的作文今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做完了作业以后,有点儿渴,准备喝一杯蜂蜜水,就在这时候,装蜂蜜的瓶子的盖子却打不开了,怎么办呢?我马上让站在一旁听收音机的外公帮我把盖子打开,因为外公是我们家力气最大的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外公居然也打不开。

我顿时心急如焚,外公却面不改色,他平静地对我说:“连我也打不开这个盖子,你说该怎么办呢?”我摇摇头对外公说:“不知道。

”外公得意洋洋的对我说:“我们应该用科学来解决问题。

”只见外公从碗柜里拿出一个碗来,然后在那个碗里倒了滚烫的刚烧开的水,再把装蜂蜜的瓶子打开了。

我一边喝蜂蜜水一边听外公给我讲其中的科学原理。

外公对我说:“这其中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一开始打不开盖子是因为瓶子在冰箱里存入的时间太久,因为温度低,瓶子和盖子都委缩了,盖子自然就打不开了,而现在我能轻而易举地把盖子打开是因为盖子接触到了温度高的开水,物体受到热,就会膨胀,膨胀了盖子就会变大,自然盖子很容易就打开了。

热胀冷缩最明显的是气体,人也是一样,在冬天,人会冷得缩成一团,而在夏天,人会热得打手臂都张开……”我顿时豁然开朗,热胀冷缩的原理我以前不是学过吗?听完外公的一席话,我顿时觉得科学世界真奇妙生,就如同科学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我现在教给你的知识在你现在的生活中不一定用到,而在你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能够用到。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热爱科学了。

...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是没有注意罢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哪里也离不开科学,至于生产,劳动,体育,卫生,军事,更是需要科学.”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它们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于是,我们机械地认为这些生活常识理所当然的是正确的和有益的,往往不假思索地照做.久而久之成为习惯,也让你的生活麻烦不断,因为这些所谓的”经验”、”常识”恰恰是与生活常理相违背的,而要相信科学,只有尊重科学,才有可能规避禁忌,少受其麻烦困扰.冬天,天气寒冷,玻璃瓶盖往往拧不开,怎么用力也不能奏效,有经验的人只要把瓶盖放在火上烤烤.就能轻而易举的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天气寒冷时,瓶盖收缩,紧紧咬住瓶口,就不容易拧开,烤火受热膨胀后,瓶盖就松了,于是不费多大的力就能打开了.当老人家穿针费力时,她就把针放在头发上擦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其实是在润滑减少摩擦呢.人的头发里含有油脂,针在擦头发时就等于加了润滑油,因此就能减少摩擦,就能很容易的穿针了.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这就利用了微生物生存的条件中的空气.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60℃~85℃),持续15到3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Lsaac Newton)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了定律;瓦特(James Watt)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作文生活中的科学小发现

探索与发现的文章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我的探索四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很大,每一次的发现使我快乐。这就是一次让我记忆犹新的发现。

有一天,我和爸爸走在大街上,忽然看到有一群工人在锯木头。我的脑子出现一种奇怪的想法:如果不用句锯子,可不可以把薄木片劈断呢?我回到家拿一块薄木片,一半放在桌子上,一半悬空,我卷起袖子,用手的侧面往下一劈,木片掉在地上,没有劈断。我又尝试一次、两次……可都没有成功。我有点儿灰心。可是,这时我想起钱学森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一想起这句话,我就又开始试。但是,我试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我又开始灰心。我打开窗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突然,我拍一下我的脑袋,“我不是可以问我们的科技老师—许老师?我好傻呀!”

周一终于到,我去问许老师,徐老师拿一张很平的A4纸和一块薄木片。我问:“拿纸干什么?”许老师说:“你等会儿就知道。”他也像我以前那样劈也劈不断。这时,他在放在桌子上的一头放上一张A4纸,一劈就劈断。我张大嘴,瞪大眼睛,吃惊极:“哇!好神奇啊!这时为什么呢?”许老师说:“这是因为有大气压的缘故。”我终于弄懂,连声谢谢许老师。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科学道理,只要自己去探索就可以找到。

今天是星期六,好不容易爸爸给了我一次“恩赐”,让我上网、玩游戏。

我马上来到百度网上,开始搜索“科普小知识”了。突然,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把筷子插进装有米的杯子,再轻轻压几下,然后提起筷子,米连同杯子就一起被提起来了。看完了这些,我情不自禁地长大了嘴巴,这不能让我瞠目也能让我结舌了!

这怎么可能呢?我立刻跑到厨房里拿材料,打算亲自验证这句话是不是对的。

我把一些米倒进杯子,再把筷子轻轻地插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筷子提起来,只见米和杯子果真慢慢上来了。我刚想喊“耶”却听见“嘭”的一声,筷子在手里,米和杯子却分家了。怎么回事呢?我再去看了看电脑上的内容,才知道。原来,要把米用力压紧,在插入筷子。

果然,没过多久,实验做成功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好奇心促使我去寻找答案。原来,当把米按压了之后,杯内空隙变小了,与筷子的摩擦力也大了杯外气压比杯外气压大,就能把杯子与米提起来了。这次试验十分有趣,不仅可以分享给大家,还增加了知识,真有意义。

我最爱看节目就是“探索与发现”,最羡慕那些整天做实验又有新发现的科学家。前不久,我也凭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到底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那天,我看到厨房里煤气灶上燃烧的火苗,就想:以前古代没有煤气,人们是怎样点燃火的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查找答案。意外发现,原来用阳光和放大镜就能让火柴烧起来。

于是,我取来火柴,放大镜,学着网上介绍的方法,试着做起用放大镜“点火”的小实验。我先一手捏着一根火柴,一手拿着放大镜,蹲在太阳光线照射的窗边,然后紧紧盯着放在放大镜的下面的火柴,等着它被点燃。可是蹲到腿都酸,没看到半点火星。我心里嘀咕道:这是什么破实验!等半天,火柴都没反应!是不是手拿的位置不对?还是放的位置出错?于是我又重新换一个地方,实验一次,这一次,我试着放大镜慢慢移到有光点的位置下,再慢慢把火柴移近光点。突然,听见“滋啦”一声,火柴头点着啦!

这可是我第一次靠自己一个人做成的小实验,探索出“火”的一点“小秘密”。更让我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凡事只有不放弃,坚持,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记得在上个学期,有同学在表演一个叫“魔盖吸纸”的小魔术。当时有好多人都惊呆了,我也十分惊奇:一个小小的极为普通的笔盖,在头发上磨两下,竟然能象吸铁石一样吸起纸片,不可思议啊!我要把这个现象研究个透。

我趁午休的机会,打算好好琢磨一下这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问题。我先准备好一些资料:一个笔盖、一张小纸片,材料就这么简单。我按照步骤,先将笔盖用力的往后脑勺一磨,然后向纸一吸,果然吸了起来。可以好长一段时间不掉下来呢!我好奇地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做了N遍,始终没有一个结论,倒反而被搞得越来越糊涂!

我有些烦躁起来了,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又想了一会儿,我去问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外公看看吧!他应该可以解答我的问题。可是有点令我失望,因为外公正在呼呼大睡,叫也叫不醒。

无奈之下,我只能靠电脑了,它神通广大,但是查了半天还是没有我需要的答案。

我带着疑问等到了晚上,向妈妈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塑料笔盖与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静电把纸给吸住了。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通过亲手做的这个实验,让我懂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蕴涵着一个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星期六,我正在看动画片《团结的蚂蚁》时,动画次片中的一个情节拴住了我的心:一群蚂蚁住在海边,有一次,突然发洪水了,蚂蚁们在水中聚在了一起,积成了一个团,大部分蚂蚁躲过了这节灾难。我十分疑惑,就准备做一个实验。

我在一棵树下,找到了一个蚂蚁窝,用美食把蚂蚁聚到瓶子里,再将蚂蚁都释放在木板上,然后又准备了一盆热水。我期盼着实验能成功。这时,蚂蚁有的四处疯狂逃串,有的在水中奋力挣扎着,有的拼命的向前爬……不一会儿,蚂蚁都横七竖八的躺在了模板上。

我失望极了,难道动画片了的都是假的吗?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我鼓起勇气,又做了一次实验。

我又找来了一些蚂蚁,放在木板上,我灵机一动,心想:会不会蚂蚁们都怕热水呢?于是,我就往蚂蚁身上泼冷水。果真,奇迹出现了!一只蚂蚁在水中探出了头,仿佛在观察着四周的情况,又似乎在召唤着自己的伙伴。接着,旁边的几只蚂蚁也聚过来了,后来,蚂蚁越聚越多,它们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滚,最后总算来到了木板房。可惜的是木板上还漂浮着一些蚂蚁的“尸体”。

“实验成功喽!”我兴奋的跳起来。但我还没解决心中那个疑问,不禁又纳闷起来。

我在《百科全书》里查了一下。原来,在洪水中,小蚂蚁们抱成一个团是为了减少无谓的牺牲,这是它们逃生的最好办法。我不禁喜欢上了你们这群可爱的小生灵。它们的智慧、它们的无私、它们的团结,令我感动。

我有个绰号——“十万个为什么”,什么事情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记得20xx年6月11日,我刚下课回到家,爷爷就打开电视给我看“神舟十号”火箭升空的电视回放。我可兴奋啦,好雄伟的火箭啊!我无比自豪,祖国的航天技术真发达。

突然,我脑海中升起个疑惑:地球引力那么强大,火箭是怎么飞到宇宙中去的呀?于是我就问爷爷,可爷爷摇摇头说:“这个我可就不知道,你去问爸爸吧!”我又跑去找爸爸,爸爸说:“我只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火箭怎么突破地球引力的呀?这是一个很高深的物理问题吧!”

我突然想起“百度”,于是飞奔到电脑前,查起百度。输入“火箭为什么能逃离地心引力的追捕”。原来地心引力很强大,但是也有限制,只要火箭速度超过地球的“逃逸速度”,又称“第二宇宙速度”就行。在星球表面垂直发射物体,若初速度小于星球逃逸速度,该物体将仅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但是初速度大于该星球的逃逸速度,该物体将完全摆脱星球的引力束缚,飞出该星球。而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2km/s。哇!我们的“神十”逃得可真快啊!我洋洋得意地把这个知识教给爸爸和爷爷。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去探索,就会得到答案!

小孩子大都喜欢探索,我也不例外。一天,我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发现我家养的小乌龟“躺”在水中一动也不动。我的探索精神油然升起,乌龟在干什么呢?

我很想知道乌龟在干什么,于是我拿出一个玻璃瓶、一瓶自来水、一些龟粮、一朵小红花,开始自己动手做实验了。

我先把乌龟放进玻璃瓶里,乌龟还是照样一动都不动,接着我倒入一点水在放着乌龟的玻璃瓶里,我的乌龟仍然把头、脚和身体都放在外面毫无动静。我心想:这乌龟是不是像我一样不爱喝水呢,还是它现在根本就不渴呢?然后我放了些龟粮在玻璃瓶里,可乌龟只看了看龟粮,转头游走了。我心想:这乌龟是不是不爱吃我喂给它的食物呢,还是它现在根本就不饿呢?最后我拿着一朵小红花去逗乌龟玩,它居然把伸在外面的头、脚和身体都缩进了龟壳里。我心想:我的乌龟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它不喜欢我这个小主人呢?

后来我才在阅读书籍时,知道了原来乌龟有冬眠的习惯。在乌龟冬眠之时,它是既不吃龟粮也不喝水的,而且不喜欢有人去打扰它。

这次探索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类要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我是一个爱做实验的小女孩。我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亲自做一做来解决问题。

这周数学课上学的是“圆”。我和爸爸也对这个“圆”很有兴趣。有一天,爸爸拿来一张A4纸、一支铅笔、一枚一角硬币和一枚一元硬币,然后对我说:“你能在一个一角钱能穿过的洞中,穿过一个一元钱硬币吗?”我想:一元钱比一角钱大很多,怎么可能穿过同样的洞呢?这个问题在我心中产生,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再动手做一做吧。

于是我叫爸爸给我示范一下,我再来做。爸爸欣然同意。只见爸爸先取出一枚一角硬币放在A4纸上,用铅笔沿着硬币的边缘画出轮廓,接着将A4纸折叠,按照硬币的轮廓线剪出一个洞。然后打开A4纸,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剪好的圆洞处,硬币像着魔似的穿过圆洞。看爸爸的示范,我也想试试。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把一元硬币放在圆洞处,可是硬币怎么都掉不下来。我想做实验总有失败的,再试试吧。于是我又做一次实验,结果还是一样。我百思不得其解,就问爸爸。爸爸没有回答,只是慢动作把一元硬币放在洞口,然后把A4纸慢慢弯曲,只听“啪”的一声,硬币掉下来。我知道技巧后,又试一试。我把一元硬币放在洞口,慢慢将纸弯曲,果然硬币落下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一个知识:也就是随着纸的弯曲和扭动,小圆虽然周长固定,但可以不再处于一个平面并发生变形,大硬币就可以穿越。通过探索而获得知识真有成就感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快乐;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心醉。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都能激发我探索的兴趣。

晚上脱毛衣的时候,总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有时还会冒出火花;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平时梳头发的时候,头发还会跟着翘起来,这些奇怪的现象令我困惑不已,我便找来了外婆。

“这是静电。”外婆告诉我。

外婆把答案告诉我了,可我还是一头雾水:静电是什么东西呢?我打开因特网,开始查询资料。

我在百度输入“静电”两个字,点开百度百科,才知道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一样物体和另一样物体一摩擦,就会产生静电。我还看见静电的危害也很多,他能让灰尘紧紧吸在电视屏幕上,还能发生一系列的灾难。

但是,静电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调查,人体表层所携带的静电电荷量越大,患皮肤病的机会就越小。

知道了这些小知识,我跑去告诉外婆。外婆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向我竖起大拇指。我俩哈哈地笑成一团……

大千世界,探索处处都在,每一次的发现,都会激起我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会有新的事情发生。

我最近读一本《古代兵器》,上面写着古代战争的各种兵器,其中的投石器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拿出积木,照着书上的图画和介绍比葫芦画瓢的做一个“投石器1号”。兵器造好,我迫不及待地要试试它的威力,我拿来机器人,远远的放在“投石器1号”的前方。战斗开始,我将投石器装弹,然后将弹发射出去,机器人却毫发未损,原来弹还没有飞到机器人的地方就落地。一旁观战的老妈哈哈大笑。我总结经验,重整旗鼓,这次发射时,我加大力度,距离有,可偏。老妈差点笑掉大牙!我毫不不气馁。继续投入战斗,我微微闭起一只眼,慢慢地调好角度,瞄准、发射,机器人倒地。“wo--la”我成功!

看着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我,妈妈问“你知道古人为什么要发明投石器吗?”“哦,这个我不知道。”我老老实实的承认,“那是为什么呢”我反问道。老妈故作玄虚地说道:“事情的缘由是这个样子的,古人打仗,攻城时,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而敌人的城池盖得既坚固又高大,还有重兵把守,于是有人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投石器,把石弹(或火球)抛得更高更远,以便击中远处的城池。”原来是这样,我们古人太聪明。

看来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尤其是要借助科学方法,科学的力量可真大!

科学家都喜欢探索,我也不例外。

一天,我在一档节目中看到气流顶球的实验,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只乒乓球会正好地停留在圆珠笔管的上方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动手探索其中的奥秘。

我先找来一根尖端直径约为3毫米的空圆珠笔管和一个乒乓球,接着将圆珠笔笔管的一端插入气球的吹气口内约1。5厘米,用透明胶缠绕固定,然后,通过圆珠笔管将气球吹起,左手拿着笔管使之处于竖直状态并用食指将管口堵住。右手拿着乒乓球,将其置于管口正上方约10厘米处。

准备活动做好了,我心里非常紧张: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成败在此一举,开始实验了!我小心翼翼地放开了堵住管口的食指是气球内的.空气喷出,形成气流,然后,右手轻轻地松开了乒乓球。只见乒乓球悬浮在管口正上方,我高兴极了,心想:好神奇呀,乒乓球果然不偏不倚地停在了圆珠笔管口的正上方。如果我把圆珠笔管移动呢?会怎样呢?我大胆地将圆珠笔管向右移了一下,结果乒乓球也随之向右移动。

渐渐地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之所以这只乒乓球能正好地留在笔管正上方,是因为流体和压力的关系,即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力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力大的缘故。

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探索,只有探索才能发现很多奥秘,做个有心人吧!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能激发我探索的兴趣。每一次的探索和发现都让我快乐。

暑假的一天,我到后阳台洗手,看见许多黑蚂蚁在垃圾桶附近爬,我连忙大叫:“妈妈,有蚂蚁唉!快来呀!”“不行,我在烧菜,你自己去搞定它。”妈妈头也不回地说。我只好一边抓着后脑勺一边想:踩死算了,可就是有点脏,我要怎样才能杀死这些蚂蚁呢?对了,爷爷说过蚂蚁怕水,我在它们身上洒点水,它们应该活不了。想干就干,我匆匆装了一杯水,洒在它们的身上。只见蚂蚁在水滴中不停地挣扎着。过了几分钟,奇迹出现了。只见蚂蚁在不断地努力挣扎下,终于摆脱了困境,爬出了“水潭”。只留下了一滩水。

失望之余我继续想着其他办法,嗯!有了。把盐撒在蚂蚁身上,肯定会被咸死的。于是我快步跑向厨房,趁妈妈不注意,取了把盐,撒在蚂蚁身上。没想到几分钟后,我发现蚂蚁没有被咸死,它们都从盐里安然无恙地爬了出来。最后,我只能用杀虫剂把它们搞定了。但我的脑海里还是有很多疑问。于是我上网查看,竟发现蚂蚁不怕盐,但它怕水,只是它们身上有一层油脂,因此少量的水对它们是无济于事的。除非把蚂蚁浸在水池里,这样它们才会被淹死。

通过这次亲自实践,我懂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大自然有数不胜数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呢!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去松江广富林公园去秋游,它位于松江区广富林街道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我一踏进广富林公园,就看到了许多水上建筑,于是我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之根”?为什么建筑物在水中呢?我决定趁这次秋游一探究竟。

怎么会有像海螺一样的房子,怎么会有古代的房子,让我惊讶不已。在我的期盼中,导游带领我们走进了广富林的核心区域—水上博物馆,它采用了仿木梁的外立面结构,四周有湖水包围。远处望去,整个博物馆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木质屋顶,极有远古特色。看上去就像在水中的博物馆,美丽极了!里面我看到了仿真泥土人,一颦一笑,惟妙惟俏。我还看到了6500年前的历史和动物,让我欣喜万分。随之,我们走到了深处,古老的建筑让我更为震撼,仿若我走在古代的集市中,耳边传来店小二的叫卖声。

广富林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中提到: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考古学家们在相邻的江浙地区不断地发现一类以侧装三角足鼎为代表遗存,把它们命名为广富林文化。此外还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的遗存。目前,广富林出土了数千件可复原的文物,大部分已经

走出博物馆,绿草如茵,微风佛面,我好像闻到了青草的味道,广富林太美了。回到家,我查阅了广富林的相关资料,兴奋地把今天的游历讲给了爸爸妈妈们听。我感叹它的美,它的美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文化遗存成为了游客们参观游览的景色。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让我探索的事,这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平时不在乎,不注意的小蚂蚁。这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那里有黑溜溜的一片。于是,我便带着这好奇心走了过去,走过去一看,我发现了那是小小个的蚂蚁,我看到那么多小蚂蚁汇集在一起,想:1为什么这么多蚂蚁在一起?2蚂蚁从高处掉下去会死吗?3蚂蚁会怕水吗?这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从心里冒了出来。我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首先,我便走过去,丢了一块石头,蚂蚁一哄而散,散开了的蚂蚁群下面有许多食物。这下,我的第一个问题便找答案。结果是;因为它们在保护食物。

然后,我又想抓一只蚂蚁,从高处掉下去。这只蚂蚁可真难抓呀!我用手指在它的前面拦住,它却绕道,东奔西跑。哎!没办法,软的不行来硬的吧!我看见了一只蚂蚁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我灵机一动。好时机下手呀!得手了,我把蚂蚁缓缓地从高处掉下来。啊?居然没有死!我的第二个疑惑又有了结果。结果是:从高处摔下去没事!

其次,我又找了一些水,泼向蚂蚁群,小蚂蚁不约而同地连忙躲开了。第三个问题又有了完美的答案。结果是:蚂蚁怕水。

今天,我探索了蚂蚁,真是有趣啊!所以,人们要处处留心观察、探索。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发现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星期六,我和爸爸去爬莲花山。下山的时候,我们在山沟里发现了一只有半只手掌大的螃蟹。我说:“爸爸,我想把这只螃蟹抓回家养,可以吗?”老爸二话没说,马上伸手去抓,爸爸灵巧地用两只手指夹住螃蟹的大钳子的上部,然后放进了一个大罐子里。

回到家后,我把它请进一个小鱼缸里。我发现它十分好动,一会儿挥舞着大钳子,一会儿爬来爬去,一会儿夹起鱼缸里的石头,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过了几个小时,它似乎饿了,连动都困难了。我想:它吃什么呢?它样子这么凶狠,大概吃肉吧?我连忙跑进了厨房,切了一小块猪肉出来,放到缸里。它有气无力地爬了过去,瞪大那绿豆眼看了看,就走开了。我想:它既然不吃肉,会吃菜吗?于是,我又跑进厨房,切了一片白菜扔到缸里。谁知,它看都不看。我想了许多办法,试了十几遍,饼干、火腿、苹果、面包、面条,全都试过了,可它总是不理不睬的。

我便不管它,回到客厅看电视。当我看到有趣的海底生物时,我兴奋极了:大海豚是吃小鱼的,可能我的螃蟹也会吃。于是,我拿了一个捞鱼网,跑到村里的大池塘边,一口气捞了几十条小鱼回来。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阳台上,把小鱼都放到鱼缸里。螃蟹一看小鱼,立刻精神百倍,马上用它的“铁钳”夹了一条小鱼,放到嘴边慢慢地嚼了起来。看着它的样子,我高兴地笑了。

在这个周末,我偶然地发现了螃蟹的食物。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发现,但它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处处留心皆学问。看着平凡的大自然,事实上,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就在这个周末,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效的应急自救方法,这可是个神奇的发现,大家请看我的介绍。

星期六,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自己在家里写作业,写了一会“课间休息”时,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哇!它可是我的最爱,脆脆的、甜甜的,想想就能流口水,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决定自己削苹果吃。

想着削苹果没有多难,不就是用刨子转着圈地削么,看了那么多次,早就会了。于是,我拿起了水果刨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始,我还小心翼翼的,可是刨着刨着感觉自己手还挺巧的,刨刀轻轻松松地把苹果皮削了下来,不免有些得意起来,谁知“得意就会忘形”,突然,我左手一阵钻心地疼,“啊!”我疼得大叫一声,低头一看,坏了!手指头血直流,我的手被刀刃削破了。我顿时慌了手脚,赶紧先用纸捂上,再四处寻找创可贴和消毒棉球,可是,妈妈每次都是变魔术般瞬间拿出来的,我却一样都找不到,血已经渗透了纸巾,顺着手指流了下来。“病急乱投医”我看见桌子上有一杯茶水,就赶快把手指插到了水里,哎呀!幸亏我机智,血没有滴到地板上。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杯子里的茶水被我的血染红了,可我的手指竟然也不流血了,更让我惊讶的是,手不疼了。“难道是茶水的力量?”我疑惑地自言自语。

于是,我上网查了查有关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茶叶泡水之后,会在茶水中产生许多物质,其中有一种叫单宁酸的神奇物质,它可以止血和止疼,原来今天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它啊!今天的歪打正着,可让我长了见识,原来我国的国粹——茶叶,竟然这么神奇,不但是健康饮品,还是医用神药。

我伤手,却有了神奇的发现,今天的血也不算白流了,嘿嘿!我记住了你——单宁酸。

生活中有很多微妙的事情,当我们发现它的秘密时会为之激动。 有一天,妈妈在厨房用碎冰机碎冰块,有一个大冰块由于太大了,怎么也下不去,急忙中妈妈用手把冰块往里推,可由于推得用力过大。只听妈妈“阿”的惊叫了一声。不幸发生了,妈妈的手被活生生切掉了一大块肉,顿时鲜血直往下滴,我听到妈妈的惊叫声急忙跑过来,见到这情景,我吓哭了,赶忙去找创口贴,找来创口贴,撕下胶布赶紧给妈妈贴上吧!口试这小小的胶布封不住那么大的伤口,于是我又撕下一个角胶布往上贴,封是封住了,可是伤口太大,血流得多又快,两个创口贴很快被血冲掉了。这可怎么办?我急忙打电话找爸爸求救。爸爸说:“家里不是种着一盆芦荟嘛,赶紧剪下一块,挤出里面的汁敷在伤口上,芦荟有消炎止血的功能,,然后陪妈妈去医院!”我听了连忙照做,果然,芦荟敷上去后,血立马止住了,没再往下流。 芦荟神奇吧!创口贴也没它“牛”,由于芦荟是新鲜植物,总不能把他随身带着,剪下来会不新鲜,也失去了它的功效,怎么办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一种产品是完美公司生产的,它是经过提炼新鲜芦荟而成,而且高温消毒,保质期长,可以随身带,如果哪个部位长痘痘或者发炎,出血,抹上它保管好。而且他还是护肤品,去皱纹,天然无副作用!这让我太激动了。现在它成了我们家的必备品。 我的这个发现是不是也让你心动了呢?心动不如行动,赶紧种一盆芦荟,再买点芦荟胶吧!

生活中很多事情,特别有趣,最近我就发现了一件。

一次,我放学回到了家,发现家里有几只小鸡,他们特别可爱,黄色的毛,摸上去就像一朵小棉花一样的。原来这是我奶奶从乡下带来给我养的,我很喜欢它们。

一天,我跑出去玩,过了一会儿很饿,便回家吃了些辣条,可是我不小心把辣条的渣子掉到了小鸡的笼子里,突然发现了一只小鸡把辣条给吃了,心里想:完了,那辣条可是顶级辣的,小鸡会不会吃坏了肚子呢?

我急忙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小鸡把辣条渣子给吃了。小鸡会不会肚子痛呀?”妈妈说:“不会的,小鸡不只会吃这些呢!小鸡还会吃石子呢!”我很惊讶!我问妈妈,为什么小鸡会吃石子呢!妈妈说让我自己去找答案。

这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乘小鸡吃完了食物后,在它们旁边放了许多石子,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了小鸡真的把石子吃进了肚子里,我百思不得其解:小鸡好好的干嘛吃石子,这石子可不易消化,小鸡这样,会不会得肠胃病?发了一阵呆,我去找百科全书,翻了好一会儿,我终于找到了小鸡为什么会吃石子。原来,小鸡吃石子是因为可以更好地帮助消化,得到了这个答案,心里特别开心。

这就是我的发现,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事情。

前些天,听英语老师说,准备要进行英语词汇量比赛,这个比赛的成绩讲作为段考成绩,我的心里感到特别高兴,但是又有些害怕,有一些担心和紧张。我想:又有机会参加比赛拿奖咯,所以心里很高兴,又害怕考砸了,影响了段考成绩。所以我疯狂的爱上了英语。

有一天,当我拿出英语活动手册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我又翻翻后面的习题,看了看,思考了一下,发现了一道老师还没说过的题,这道题共有5小题,题目让我们填写两个答案:①是是我看了看题,我发现了一个规律,第题是用开头的;第2、5题是用开头的,我看了一下课本给出的答案和咦第1个字母是小写“a”,第题是大写“A”开头;再看看2、5题和第1个字母刚好是2、5题的开头“D”的大写,啊,原来用开头问问题,答的时候必须结尾是而用开头问问题,答的时候结尾必须是奥,我终于明白其中的原理,我马上填写上去,检查一遍后就得意的唱起了歌来,我的发现尽会如此简单,如此顺利。

今天老师叫我们在课堂上完成这道题,我得意洋洋的坐在坐位上,真想让老师马上叫我起来回答这道题,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我的身边,亲切的问我:“覃唯,你做完了吗?”“老师,我做完了”我理直气壮的说。在看看旁边的同学,他们一个个使出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去思考这道题,而我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老师看了看我的作业,并没有叫我起来回答,而是拿起红笔,在我的作业本上打了一个勾和就是很棒的意思。我高兴极了!我突然想起了老爸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还得学会谦虚,这样,我才能在这神奇而又美妙的大自然中,发现更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星期天,天气十分炎热,我闲来无事便到花园里散步。突然,我看见有一排暗红色的东西在向前移动。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排松毛虫在爬行。只见领头的松毛虫左走右走,可身后的松毛虫却始终不掉队,依然紧跟队伍。这不禁让我很好奇,它们怎么做到不掉队的呢?

我带着疑问去问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松毛虫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去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亲自去实验一番。

我先把抓到的几只松毛虫排成一列,之后又让它们分开。过了一会,它们竟然原路返回,又排成了一队。于是我仔细观察它们,发现它们身后有一条“银线”,也许这根线就是它们的“连接绳”吧!带着猜测我再次把它们分开,然后把“银线”剪断。结果正如我所料的那般,松毛虫各爬各的,谁也没回到队伍中,有的甚至还撞到了一起,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后,我又上网查了查,终于找到了明确的答案:领头的松毛虫会吐一根线,后面的松毛虫会把自己的线吐到这根线上,于是就形成了一条“银线”。松毛虫会跟着线走,方便找到队伍和回家的路。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我真是收获不小啊!不但发现了松毛虫的秘密,我还总结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从小养成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我相信未来的路,我一定会远走越远、越走越宽。

清晨,我在菜园帮爷爷摘菜时,发现白菜里躺着两只大蜗牛,我的心里便起了疑惑:爷爷说最近白菜老是莫名其妙的死了,这大蜗牛会不会是:“凶手”呢,我立即动手做实验。

我先摘了一片白菜叶,又拿了一些树叶和面包渣,我把两只大蜗牛放在食物面前,只见蜗牛们毫不犹豫地冲向白菜叶,大口大口的吃,吃在旁边休息。但新的疑惑又来了,它的眼睛和嘴在哪呢?我又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我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到花椒粉里,拿出来时,我都闻不出有别的味了,只见蜗牛的那对长一点的触角在青菜上碰碰,立刻缩回来,上下摇摆,我明白了,长一点的触角可能是它的眼睛,上下来回摇摆可能是它眼睛里进了花椒吧!第二次,我把食物放至泥里沾了一圈让蜗牛去辩认。因为颜色一样,眼睛分不出来,就只能用鼻子了,我看见蜗牛下面那对短触角在青菜前一直动来动去,由此就证明短触角是它的鼻子了,它动来动去应该是想要把青菜上的泥土弄掉吧!

今天,我不但帮爷爷找到了吃菜叶的真正“凶手”,还让我明白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评: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作者对蜗牛产生了兴趣。通过三次小试验,得出了“蜗牛是害虫”的结论。并发现了蜗牛的秘密。小作者观察细致致,文章末尾升华了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

指导老师肖华

“吱吱、吱吱”,什么声音?正在写作业的我神经顿时紧张起来。我停下笔,屏住气,侧耳倾听。没有啊!什么都没有!噢,错觉!我拿起笔,继续写作业。

“吱吱、吱吱”,又来了!真奇怪,难道是老鼠,不像!我心里直纳闷。我索性放下笔,站起身,环顾四周,搜寻声音的来源。这时放在音箱背后的热水瓶引起我的注意。我悄悄走过去,“吱吱”,这声音正是从热水瓶里发出的!只见瓶塞还在一上一下地跳动呢!我恍然大悟,使劲按了一下瓶塞!小声嘀咕:你真不太平,厌恶!

我撅着嘴又回到座位上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嘭”的一声,吓得我打了个哆嗦。我回头一看,热水瓶的瓶塞在地上滚呢!咦?瓶塞为什么会跳呢?难道――它有魔法,不会!难道――它在练气功,不可能!或许它――,想不出来!这究竟是怎样回事呀?

对,查查《十万个为什么》。我踮起脚尖,把书从书柜里拿出来,我将目录一连看了三遍,也没找到有关资料。怎样办?还是打电话问爸爸吧!爸爸在电话那头解释说:“你明白热胀冷缩的道理吧!热水瓶里剩一半水,另一半是空气,空气被热水蒸热了,体积就增大,瓶里呆不下了,有一部分空气就被‘挤’了出来,空气经过瓶塞时,带动瓶塞就发出‘吱吱’声。你把瓶塞塞紧,空气体积越来越大,这不,就把瓶塞冲出来了!傻丫头,明白了吗?”

“明白啦!”我高兴地回答。做生活的有心人真好,我们多留意一些,多倾听一些,多思考一些,脑瓜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大自然有很多秘密。比如:为什么夜来香要在晚上开花?我疑问的是为什么萤火虫晚上会发光?

我去抓过萤火虫,把它放在玻璃杯里。我看着它那细小的身子和那闪闪发亮的小灯泡。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的亮光很神奇,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异想天开,难道科学家给它装了小灯泡?或者它的尾巴里面有小星星?它难道会发电吗?

我查询了一下书籍,知道了萤火虫会发光并不是装了灯泡,也没有小星星,更不会发电。而是因为它们的生理结构特殊,它身体的腹部末端充满着许多含磷的发光材料。“磷”你们应该不陌生了吧?

就是这些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在萤火虫的腹部发出一闪一闪的微弱亮光,让萤火虫看起来像一只小灯泡。这种生理结构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生物进化的过程,总是那么神奇和美妙!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

萤火虫发出的亮光,不但只为了照明,主要是为了发出信号,而且每次发出的信号用途都是不同的。不同品种的萤火虫发光的频率、亮度、方式和颜色也不一样。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萤火虫,多数是黄黄的绿绿的发光,也可以说这就是萤火虫的语言,就像人类的SOS进行联系。

大自然真奥妙,小小萤火虫也有这么强大的功能。真是万物皆有可能,我也要好好学习,去解开大自然更多的新奥秘!

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能从我们身边的世界发现更多奥秘。

为什么响尾蛇尾巴会出声音?我看了动物书,想了又想,还是不知道。

我发现猫的眼睛会发光而老鼠的眼睛不会发光。难道猫有特殊功能?我问了老师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磷”猫的眼睛夜里会发光。还有萤火虫尾部会发光。都是因为有“磷”。人们向动物学习,做成荧光棒萤火灯等等。

我发现跟其他鹿对比,长颈鹿的脖子怎么特别长呢?我又想是不是长颈鹿比较聪明,其他动物吃不到树上的叶子,果实就跑到别处去找。长颈鹿却是伸长脖子,往高处找果实吃,所以它的脖子才会这么长。,作文老师夸我爱动脑子,想得真好!

我发现多看课外书对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书看得多的时候,写作文会写得又快又好。为什么看书会帮我提高作文呢?因为看书会让我们的大脑转动,积极思考,还可以装进许多的知识。所以看书可以让作文提高。

我发现自已上课老爱发呆,我问爸爸,爸爸说:“发呆是因为上课不集中精神,心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我还问,那为什么我上课分神呢?爸爸说:那是你自己管不住自己。是一种毛病。发现了,就得改掉。

我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这样,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我有一个秘密,悄悄告诉你,你可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噢。

星期天,我独自一人去公园里玩,一进公园,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走到花坛前,欣赏着美丽鲜艳的花儿,许多只蜜蜂在花坛上空飞来飞去,大概是被香气吸引来的吧。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题: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呢?想到这儿,我便一路小跑,准备回家问妈妈。

到家后,我见客厅内没有人,就去卧室找,可还是不见妈妈的踪影,之后,我又找了厨房和卫生间,但还是没看见妈妈,我叹了一口气,坐在沙发上。突然,只听咔嚓一声,门开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我赶忙问妈妈:妈妈,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呀?妈妈回答:我也不知道,你去查一查手机吧。于是,我把妈妈的手机打开,查了一下,原来是这样:蜜蜂的采集工具就是它们的嘴巴。当蜜蜂飞落到花朵上的时候,它们是由外向内一层一层的进行采蜜,将小管沿花蕊底部插入,吸取花粉。采完一朵,接着又是一朵。在整片花朵中,蜜蜂也只会采上三四朵,然后飞向其他颜色的花朵。等到把周围的花朵都采完了之后,就又飞回到第一朵花中,将已采过的花朵再重新、细致的采集一遍。我看完后,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妈妈直夸我长大了,学会查阅资料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没想到生活中也有这么大的学问,今后,我要多多观察,发现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也开了,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现在,我就带领你们去感受一下春天的魅力吧!

我发现,春天是竹笋出场的季节。雨后的清晨,它从湿润的泥土中冒出来一点点尖尖的头,那么细小、那么柔弱。但是,没过几天它就长成了青翠挺拔的竹子了。使人联想起“笋应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使化龙”这句俗语。悄悄地告诉你们,竹子是世界上长的最快的植物,每天大约可以长40厘米。

我发现,春天是蒲公英的飞翔季节。山坡上、田野里、小溪边到处长满了蒲公英。蒲公英开着黄色的花朵,有趣的是它的花朵凋谢后,花柄上会长出洁白的毛茸茸球。摘一朵毛茸茸的球,放在嘴边一吹,一朵朵白色的降落伞排着队,带着它种子随着风儿轻轻地飞走了。蒲公英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我发现,春天是小溪歌唱的季节。奔腾的小溪旁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朵,浅绿的草丛里长满了蒿菜。这不禁让我想起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中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看着满地的蒿菜使我想到了妈妈做的.美味可口的蒿菜饭,所以嫩嫩的蒿菜便成了我们这些吃货的宝贝!

我发现,春天是我们长身体的季节、春天是我们学知识的季节、春天是我们放飞梦想的季节!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万物复苏,争相传播着春的信息。

昨天,我在莫愁湖公园发现和接收到来自春天的信息,亲身感受春光无限的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瞧,最先发现的是垂柳已经悄悄换上了她们嫩绿的“春衣”,轻风吹拂过,无数的柳条像仙女在扭动柔软的腰肢,随风摆动,又像是用绿丝线织成的带子,非常好看。莫愁湖精品海棠园内,开出了像红霞一样的粉红,棉花般的白色,虽然还没有完全绽放,但是,一朵接一朵,都露出了甜蜜般的笑脸,就连那不起眼儿的小草也不甘示弱,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最可爱的发现是,小燕子和它的爸爸妈妈也从遥远的南方赶回来了。它们快活地呢喃着,好像在向我们报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冷,春风吹拂着脸庞,暖暖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春光多么明媚,春风多么和煦,人们都出来抖擞抖擞精神,你看,老人们惬意地演奏着悦耳的了民谣,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悠扬的乐声。我发现莫愁湖公园池塘里的金鱼,在池塘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好像是去把春的信息告诉了莫愁姑娘,瞧,不然莫愁姑娘怎么会露出这般开心的容颜,再不忧愁了。

我发现春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旁,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春天就无处不在。

下过几阵蒙蒙细雨,春姑娘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这天,我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刚走进校门,就闻到阵阵花香,是蜡梅香吗?不对,蜡梅已经开过了。是迎春花吗?不对,学校没有迎春花。是桂花吧?那就更不对了,桂花还没开呢。那是什么香呢?我循着香味找到了花香的源头,原先是白玉兰开了。

远远望去,大朵大朵的白玉兰,像雪白的棉桃缀在枝头,像天上的白云落在树梢,又像千万只展翅欲飞的白鸥在停歇,还像无数个白玉杯在风中摇曳,走近一看,一朵朵白玉兰更是姿态万千,有的全展开了,露出花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好像很害羞似的,像个小姑娘捂面而笑;有的还是花骨朵,穿着黄绿的外衣,饱胀得立刻要破裂似的。

咦,为什么玉兰树仅有花而没有叶呢?我满怀疑问,来到电脑房打开电脑,查找资料。原先这是因为白玉兰开花和长叶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玉兰的花芽、叶芽、枝芽是分开生长的,花芽大,生在树枝的顶端,在冬天就能够在树枝上看到,玉兰花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但到了春天,气候稍微转暖,花就开放了。而叶芽需要较高的气温才能长出叶片,所以生长比花芽迟缓,往往花开了几天后,它才在枝干上吐露叶芽,然后叶片才慢慢地舒展开来。玉兰花的这一习性,与他老家的环境有关,同它祖先的构成也有很大关系。资料还说,在自然界,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还有很多,如迎春花、腊梅。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赶忙关上电脑,向教室跑去,边跑边想:生活中真是处处有学问,我要做一个有心人!

每次上体育课,我们都累得精疲力尽。

又到上体育课的时间了,才只过了3分钟,我们就累垮了。

王老师又带我们来到熟悉的栏杆下,我心想:爬杆我可是高手。

这次老师让我们爬上最高顶,坚持60秒钟。

我看见前面的女生都刚爬上去,就摔了下去,我就想:她们可真不堪一击,太弱了。

轮到我的时候。

我不以为然地爬上了最高处。

坚持,这次,我的腿受了伤,甚至流了血。

没有想到,还不到3秒钟,我就滑了下来。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一瘸一拐地走到了体育老师身边,问:“体育老师,我平常都能坚持住,可都是高手呀!”为什么这次我还不到30秒钟就摔下来了呢?体育老师笑了笑说:“那是因为你们的手上有汗水,所以你们猜坚持不下来呀!”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手上有汗水一定要先擦干了,再趴栏杆,不然可坚持不下来的!

我发现,秋季的黄昏,当昏鸦从天边飞过,当落叶撒满秋雨后的大地,这是一份美,一个永恒的美,讲述了一个秋的爽朗和澄澈。

我发现,寒冬的清晨,当白雪覆盖下的花枝吐露出腊梅,当寒风呼啸中的青松昂然挺立,这是一份美,一种铿锵的美,奏出一曲坚强的千古绝唱。

俞伯牙的一曲“高山流水”,演义了一场友谊美;王昭君出塞结亲,展示了她的奉献美;沉香劈山救母,这是他的孝之美……

朋友,敞开心扉,你将会发现自己的身边,处处充满了美……

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是需要科学的成果和科学思想的世纪,所以我爱科学,更爱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探索的 议论文 高三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1

但丁有句 名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走自己的路,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标新立异,难免招来议论。它是对陈规陋习的一种否定,一种冲击,因而开始时总会遭到世俗的偏见。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一个 故事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船一直向西开。为什么哥伦布想到去向西航海,而其他人却没有想到?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其实这一点最关键,因为哥伦布有探索精神!他要去闯一闯。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探索,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古代的人如果没有将字从笨重的竹简搬到轻便的物体上的探索精神,会有纸的发明吗?没有莱特兄弟想象鸟一样翱翔在空中的探索精神,会有飞机的发明吗?所有这一切,没有探索精神,是决然不会成功的。由此可见,探索精神是何等重要。

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决心在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踩着高跷往前走,需要的都是探索的精神,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需要在前人未到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其实,我们要探索,不仅仅在于获得成就感,更多的是思考和辨别。人生的道路是变幻无常的,每个人都追寻着成功的答案。就算失败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坚信自己的真理,歌德说过:“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应当遨游于各种有益的书籍中,要敢于对那些经典着作提出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我们只有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2

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原本色彩斑斓的翅膀置于显微镜下,变成了有凹凸不平结构的无色翅膀。原来,是因为光线的照射才使其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海上的蜃景,沙漠中的城市,竟只是一片虚像。原来,是光线的折射让你眼花缭乱。由此可见,生活中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探索的心。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探索自然,让你认清自然美的本质。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节之处都有可能孕育着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着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处于洪水或大火中的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它们聚成一个球,越过水流与裂(烈)火,最外层的蚂蚁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集体,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你可曾知道,凶恶的鄂(鳄)鱼也会有温柔的一面,安静张大嘴巴让千禧鸟觅食,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之美吗?你可曾知道苹果梨藏着五角星,海底深处也会有着顽强的海星,海豚会不顾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里也许蕴藏着另一个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于探索,你便会发现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社会,让你认清社会美的本质。罗曼罗兰说:“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你是否为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的所做所为而寒心?是否为柴静《穹顶之下》所展现的环境污染而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认为它污浊、无可救药?那么,看一看另一群人吧——坚守冈(岗)位的木拉提,心系祖国、忧国不谋生的师昌绪,拾荒助学的高龄老人,跳水就认的方俊明……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社会的美与否,需要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行为,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探索心灵,让你认清心灵美的本质。浮华的世界,我该去何方?朝山谒水,扣经问史,回答是的声音说:“看一看你自己的心灵吧!”静下心来探索,我的心里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决心,我的心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与傲岸。这些,难道不是心灵的美吗?哦,我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跟着自己的内心,用心灵去探索、去发现。

古语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意并非让我们不相信我们看见或听见的,而是教导我们要学会探索。探索,让你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3

面对一项活动,面对不同人的表现,我不反驳有人可以静静旁观,亦不反对有人可以随众参与,当然也不厌恶有人可以质疑批评,但是我欣赏那些一马当先,引领他人前进,一起探索的人。正所谓“莫惧危言过耳边,何妨引领且探索”。

引领,他需要汇聚智慧的能力,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我们这个世界,大体上分为两类人:一是先知先觉的人;二是后知后觉的人。先知先觉的人可以引领着后知后觉的人。所以,先知先觉的人通常是具有智慧和勇气的,就如马云引领人们走进了电子商务的领域,马拉拉引领人们走进维护和平的国度。都是这样的一些人,方能引领世界向前方的光明走进。

关于引领,我不得不想到了柴静的《“穹顶之下”之雾霾烟雾新闻调查 报告 》,这是柴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调查关于雾霾的一个视频。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雾霾是什么,雾霾有什么危害。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视频,引领着我们对雾霾进一步地认识,同时让我们意识到生态生存的危险性。引领,意图是在我们更好地生存。 有人说:“柴静危险了。因为她揭露了太多企业的弊端,连中石化的总经理都下台了。”而我却认为,柴静的表现是引领人类能够更长久地生存,她仅仅是为做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引领并不只为她个人的利益,也正是因为她这一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引领着我们拥抱蓝天、白云。

探索,他需要无所畏惧的魄力,需要在大丈夫的豪迈与担当。 从马云的引领,到探索新兴的.电子商务。时代日新月异,探索出新的财富之路势在必行,或许眼下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但力超马云者,指日可待乎!

从马拉拉的引领,到探索更和平的制度。社会日新月异,探索出和平的制度来维护世界,保护弱势人群也是迫在眉睫。从柴静的引领,到探索新的新兴工业,另辟富民强国的道路,难道不是探索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些探索都需要多少次失败的尝试?无所畏惧的魄力与大丈夫豪迈与担当又怎么可缺少呢?

引领且探索,我们都是迈着时代的步伐往前走的人,这个社会体现更多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引领人们走进新时代,探索出人类未来的新纪元,其可怪乎?面对世界与生活,我只能说:“愿斯引领之志之永固兮,终探索而未央!”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奇心和危机意识是大多物种得以进化的原因,而那些不愿挣脱安逸的环境而困于当前之桎梏者,极有可能会被世界所抛弃,外族所扼杀。

种子自身便带有丰富的营养,它也习惯于将自己裹藏于厚实的外衣下,但若没有“伸手”触及大地,“抓寻”无垠的天空,那么它也只能做一颗没有梦想的慢慢等死的种子了。而在它挣脱桎梏的过程中,好奇心固然是很重要的内因,但再往深处发掘就会发现,阳光也很重要,因为太阳能赋予它一双寻找光明的眼睛,只有当它“看清”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才会被激发出好奇心,随之决定冲破牢笼,危机意识应运而生,告诉它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一言以蔽之,阳光是它发芽的诱因。

诱因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刺激。它可能是生理上的,一如阳光之于种子;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就像诗与远方之于诗人。它们激发了万物生长进化,为发展提供了不尽的动力。安于现状或许很平常,但从宏观上来看,全体生灵若均陷入了这种安逸的桎梏,宇宙都将难以运转。

对于种子而言,它的刺激是阳光,那么我们又将从何、如何寻找我们的刺激呢?应当拓宽我们的视野或用多种思维观察世界,人类天生就是观察的好手,望远镜的发明为我们挣脱了目光短浅的束缚,卫星的发射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的奥妙。我们的肉身尽管受到机能的限制,但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工具。书籍经典就是很好的一员,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置身各种奇思妙想的世界,体味各种生活,甚至于某些理想的经历都会在书中实现。

世界不会责怪怯于吃第一口螃蟹的人,但他会铭记第一个探索未知的人,神农尝百草为后世的药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身处安全的河堤上时,我们还会拘泥于现状,不敢继续突破,逆流而上吗?我相信人性之光一定会指引我们挣脱桎梏,探索未知,无论前方暗流涌动抑或漩涡密布,我们都将争当时代的弄潮儿。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5

探索是一种很具有挑战性刺激性的活动,它既可以让人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可以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它既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挑战,又是对人类未知事业的追寻?

探索,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话题?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探索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令人满怀憧憬和渴望?

探索,一个多么令人敬仰的话题?多少伟人在他们人生的探索中表现出了令人佩服的精神,他们不仅拓展了自身的生命价值,而且也创造出对于民族乃至人类的伟大成就?

哥伦布在探索中发现了新大陆,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麦哲伦在探索中证明了地球的圆形,让人类的科学事业前进了一大步;张骞的探索促进了西亚及欧洲地区的繁荣,为那里带去了财富;郑和的探索则带动了中国 文化 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

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扇紧闭的大门,使我们了解了世界上更多的奥秘?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探索的足迹?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史?进步史就是我们的探索史?其中既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阿蒙森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死神,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伟大探险家;而斯科特同样努力地付出,回报他的却是无情的暴风雪和死亡的灾难,但他同样为全世界人民所纪念,因为他的死,造就了“伟大的悲剧”?虽然人类在探索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但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渴望,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因为人类是不怕困难的,正因为人类有了这种探索精神,所以我们才在这个饱经灾难和战乱的环境中生存着,延续着?

探索,丰富了自我;探索,使人类富强?来吧,让壮志豪情在胸中激荡,让憧憬在我们的脚下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出发,一起去探索!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五篇相关 文章 :

★ 描写探索的满分议论文满分模板

★ 高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议论文作文精选5篇

★ 高三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精选5篇高三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 关于探险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三作文五篇范文

★ 高三随笔类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命题作文五篇

★ 关于持之以恒的高考议论文5篇作文

探索与发现杂志pdf

国家地理杂志《DISCOVERY》才应该是你所说的〈探索与发现)》 你可以在这里订阅

人的眼泪有三种,一种是人眨眼时所分泌的眼泪,作用是清洗眼球,一种是眼睛收到外力刺激,例如不小心被什么东西扎到所分泌的眼泪,是保护眼球的,还有一种是人的情绪作用所分泌的眼泪。这三种眼泪所含的成分是不一样的。哭和笑的眼泪是属于第三种,所以成分是一样的。

应该不一样,我知道哭出的眼泪里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成分。其实过悲和过喜都对身体有伤害,从这一意义上来讲,笑出来的眼泪里也应当含有有害的成分。 搞化学分析的人发现,海水的成分和眼泪的成分一样。不知为什么。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探索与发现论文2000字

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篇二 探析主流心理学追求自然科学化的原因 摘要:主流心理学采取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试图将自己变成一门自然科学。作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时代精神、学科建制的背景下,分析了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历史性影响,自然科学具备成熟的方法论和有利的时代精神,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促进,主流心理学研究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关键词:主流心理学;科学主义;自然科学取向 分类号:B84-06 1引言 心理学中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对立的流派。代表前者的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接受“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量化方法五个原则”(高峰强,2001),,以较大的影响力,在心理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主流心理学借鉴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理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以机械自然观为基本世界观,以实证主义为基础方法论,吸收了经验主义、客观主义、操作主义、价值中立等自然科学原则,并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设备和成果,建立了类似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来指导自身的研究。这种自然科学取向,尽管促进了主流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造成了“心理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社会责任的迷失”(Bakan,1996)。 那么,为什么主流心理学选择走自然科学之路呢?近20年来,尽管不少学者对这一取向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批判,但是对于它产生的原因,尚未做深入分析。作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时代精神、学科建制的背景下,考察了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的原因,其中包括:历史上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具备成熟的方法论和有利的时代精神、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促进、主流心理学研究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作者提出,随着心理学科的成熟、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观的演变,人文社会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2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历史影响 自然科学帮助心理学独立 人类心理一方面作为哲学思辨的主体和过程,另一方面又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这种主客体的双重角色,使得心理学同哲学相互交织,难以分离,无法跨出哲学思辨式的研究方法,始终无法独立。近代自然科学首先提出了独立的心理学研究的要求,并贡献出方法论、仪器和测量手段,帮助心理学摆脱了附庸哲学的地位,实现了独立。 19世纪初期,天文学家被反应时间差异所困扰。贝塞尔总结了“人差方程式”,提出了反应时间这一研究课题。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神经生理学、感觉生理学、脑机能研究涉及到了心理学领域。以医学家布洛卡、维尔尼克和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为代表的研究者们,研究了大脑机能、神经冲动和知觉等,创造了临床法、切除法和电刺激法,促进了生理心理学的产生。19世纪30-60年代,生理学家韦伯研究了物理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关系;物理学家费希纳利用物理学和数学方法,创造了均差法、正误法和最小可觉察法,创立了心理物理学。1879年冯特借鉴自然科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研究终于具备了客观性、实证性、经验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自然科学推动主流心理学发展 主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成果。艾宾浩斯以实验方法控制记忆条件、观察记忆结果,首次研究了高级的心理过程,推动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铁钦纳吸收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秉承原子论,对注意、联想、情绪和情感进行了研究,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采取实证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和还原论,吸收了条件反射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以刺激一反应模型对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实证性研究。新行为主义接受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和物理主义,采用数学和逻辑语言来描述人类行为。认知心理学吸纳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把人的思维看作物理符号系统来进行研究。尽管它反对行为主义对意识研究的忽略,但仍然继承了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原则。当今的主流心理学出现了生物神经学化的趋势。它吸收了认知神经科学、生物遗传学、习性学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决定论的视角,以基因、神经和激素等生物层面上来解释心理现象。 如此看出,在心理学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创立和发展,相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比较晚。加之这些学科本身就不够成熟,其对于心理学的影响也较为次要。 3自然科学成熟的方法论和思想基础 原则和方法论优势 自然科学方法论建立在决定论、机械自然观和客观性原则上,追求普适性真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相比较,自然科学具有原则和方法论的优势。 1)决定论:决定论假设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规律。这就意味着,一旦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们就有能力对事件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决定论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控制的前提。与决定论概念相对的是自由意志,它较多出现在人文社会研究当中。自由意志排斥因果关系,然而没有因果关系,学科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 2)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把宇宙比做精密的机器。这种世界图景具有简明性、精确性、规律性、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人文观点承认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复杂性和易变性,这就造成了研究的困难。 3)客观性原则:自然科学家坚持客观主义,尽可能地排除研究者主观态度、信念和偏见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以期发现客观真理。客观性原则还树立了一元的真理标准,有利于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对成果的评判。 4)普适性:自然科学追求普适性的真理。自然科学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来探索个别现象和普遍真理的联系,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论的产生、检验和推广应用。 5)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自然科学家通过控制变量来确定相关或因果关系,产生的结果具有必然性和较高的可信度。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论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可信度较低。 以上原则和方法的应用使自然科学具备了客观性、普适性、准确性、一致性、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方法论体系。 有利的时代精神 科学的发展是特定的社会阶段和时代背景的产物。因此。“对心理学发展史的理解必须考虑这一学科进化的背景,考虑学科中的流行观念和那个时代的文化,以及时代精神或时代的思想氛围”(Schultz&Schultz,2007)。近几个世纪的多数哲学思潮、时代精神都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 唯科学主义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的地位。自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开始,天文、数学、物理、生理、医学等自然科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科学取 代宗教成为最为突出的理智的权威,成为文明世界的世界观的定义者、审判者和护卫者”(Richard,2007)。唯科学主义随之诞生,它认为自然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其他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在唯科学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主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具有争议的学科,采取自然科学的定位是明智的选择。 从物理属性来阐释人性的机械主义人性观也随着科学革命而盛行。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机械化,工业化和技术化代表了机器变成社会中心这一过程”()。在机械主义人性观和机械化社会的影响下,主流心理学走自然科学的道路,是符合社会思潮和需求的。 19世纪开始流行的实证主义崇尚理性,强调经验,提出科学研究必须采用假设、演绎、验证和数学方法,以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这些思想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的。通过这些主张,实证主义提高了自然科学的权威,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氛围。 经验主义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原则。它主张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自然科学正是通过经验性研究来实现的。与之相对的理性主义否认经验的可靠性,也就贬低了科学的价值。在两种哲学思想的交锋中,经验主义自13世纪开始占据上风,直至今天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现代工业文明由理性文化主导,这与自然科学的理性前提是一致的。现代经济、政治、社会管理等基本活动都体现了理性精神,这一精神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创造了有利于自然科学的文化氛围。 除了刚提到的唯科学主义、机械主义人性观、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文化之外,西方思想中的唯物主义、联想主义、客观主义、身心交感论、物理主义、操作主义,以及达尔文主义等哲学思潮,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吸引了主流心理学向自然科学靠拢。相比较之下,人文取向的思潮,如解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则影响力较小。 4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 与人文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具有较多的实践性优势。这些优势即吸引了主流心理学,也成功地推动了主流心理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的性质 从研究对象的性质来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机械性、普便性、同质性和易操作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自然科学家能够找到同质的研究对象,进行重复验证。因此,自然科学易于积累、比较和评判研究成果。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发展性、异质性、历史性、文化性、伦理性和不稳定性,操作性也较差。人文社会学者很难找到同质的研究对象:很多人文社会现象随着历史推移而变化或消失;伦理性原则束缚了对研究对象的控制:社会现象、文化和人类个体较难被操作化研究。 从研究对象与外界联系来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对孤立的,较容易确定因果联系。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处于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交互错杂的关系当中,较难寻找到规律。因此,主流心理学偏重研究具有自然科学品性的心理现象。 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法有固定的程序,通过控制变量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容易得出较明确的结论。因此它也赢得了主流心理学的青睐。在《四十项改变心理学的研究》一书里,40项心理学研究中,有28项采用了实验方法,其他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临床法、总结性研究和思辨方法全部加起来,才占了12项研究(Hock,2004)。 自然科学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以求客观性、精确性和可操作性。主流心理学追随了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趋势,以对其重要思想进行严密的阐述(Thurstone,1986)。数学方法的引用为心理学带来“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推理工具和逻辑证明工具”(陈宏,2006)。相比之下,人文取向的研究则较少采用数学量化方法。而采用定性方法时,其定性的标准又多为主观,难以确定。结果就造成人文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难出成果,却更容易产生理论分歧。 另外,技术、设备的应用帮助自然科学家更好地观察、测量和控制研究对象。主流心理学采用了大量类似的技术和设备:从记忆鼓、棒框仪、闪光融合器到迷津、斯金纳箱、测谎仪,再到磁共振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技术等;近年来还出现了计算机化的研究趋势。这些技术、设备的应用使自然科学成果产出稳定,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较难应用技术、设施来辅助研究,故显步履艰难。 研究成果的物质转化 自然科学与物质进步直接相联系,多数研究成果可以迅速投入到工业生产、生活消费当中,社会贡献是外显的。在实际运作当中,自然科学研究往往和农业、生产制造业、商业等联系在一起,以研究成果换取资金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则更多是非物质和隐性的,不直接贡献于物质资料,较难投入商业运作,只能应用到政府、管理、学术界、艺术等有限领域,获得的资金、政策支持也比较少。 社会认可度 自然科学研究具备客观性和精确性,为社会作出显而易见的物质贡献,因此比人文社会科学受到更多的社会重视。从社会心态来看,由于自然科学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大众缺乏专业知识对自然科学进行批判。而人文社会科学贴近现实生活,大众经常凭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批判,因此,它在大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不如自然科学。 5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的促进 科学的发展受社会需求的推动。“科学已经有意识地并直接地指向具体的领域,而且这些具体领域的选择已经越来越不由科学家决定了……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多……受科学以外的机关或团体――工业和政府部门所组织起来的研究机关或团体所控制”(Mason,2005)。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历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信息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对心理学的需求,更多表现在物质建设的层面。工业、商业、教育、医疗、军事、科学等领域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等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发展。 独立的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是由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理学等自然科学提出来的。主流心理学回应自然科学的需要,强调人的机械性和生物性,先天地与自然科学联系到了一起。为了解决狗的腺体分泌遭遇干扰的问题,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转向了对条件反射的研究。行为主义建立在条件反射原理上,与生理学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1903年法国政府对智障儿童的关注,1905-1913年欧洲向美国的大规模移民,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时大量征兵,都需要检验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能力(Gregory,2006),有力地推动了心理测量运动。现代社会的多个领域――教育、医学、企业、行政、学术研究等,都大量应用测量技术对人的心理进行评估。 美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大量涌入美国的移民需要接受训练,以适应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思想分歧需要被调和,以巩固统一的国家观念;工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培训工人,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使得强调行为塑造、社会控制的行为主义被广泛应用,占据心理学统治地位长达几十年。 二战后,战争的推动、计算机与航天科技的发展,都要求对人类认知进行研究。随着西方国家从工业社会迈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车文博,2007)。 纵观历史,心理学独立之时,正是工业化、社会化生产蓬勃发展及社会制度完善的时期。工业社会更多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的目标,而非人文的、精神的关怀。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业文明中,“心理学服务于这些机器的设计,使得机器最大程度地符合人的能力和特征,同时确保人最有效地使用这些机器”(Denis,2007)。国际竞争造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一般倾向:“工业不大发达的国家总是在大力开展工业方面的科学研究,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则把大部分拨款用在军事科学研究方面”(Mason,2005)。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迎合了工业和后工业社会的需要。 但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开始挑战工业文明和理性主义,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当中的人的生存状态,为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开拓了空间。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将更加重视自身文化性、精神性的存在。人文取向的心理学也会随之发展。 6研究者的心理因素 研究者的学术偏好 库恩指出,科学中的一些决定并不是出于逻辑思考。而是基于个人的喜好、价值、政治信念和科学共同体中的共识(Kashdan&Steger,2004)。Karl Lashley和Gregory Kimble分别提出,心理学家的学术取向更多是出于性情和世界观,而不是理性思考(Hergenhagnn,2004)。Lashley把心理学家划分为柔性思想和刚性思想两种,以此解释了他们选择不同学术取向的原因:“这些纯粹是由性情决定的。是基于性情而不是理性的选择”(Lashley,1923)。Kimble选取APA成员和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不同分会的APA成员、不同学术水平的人士分别倾向于不同的学科取向(Kimble,1984)。 主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取向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学术队伍组成的影响。在心理学早期的学术队伍中,大批著名的心理学家,比如冯特、铁钦纳、詹姆士、高尔顿、卡特尔、麦独孤和伍德沃斯等,都是从医学、生理学或物理学转向心理研究的。在心理学研究中,他们把大量的自然科学方法和成果带入了主流心理学。在后来的发展中,主流心理学也大量吸收了生理学、医学、计算机、数学等领域的人员。即使在今天。很多大学都鼓励有医学、数学或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报考心理学。接受自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人员,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人文社会取向的研究者,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主流心理学向自然科学方向的偏倚。 研究者的顾虑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将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成为了无数研究者的梦想。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学诞生艰难,科学地位不巩固,以至于研究者对心理学的合法性缺乏自信心。由于心理现象的主观性和内隐性,早在17世纪,伽利略就指出心理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由于心理现象在过去不能被实证研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拒绝把心理学列入科学的名单。由于不能采用量化研究,康德也认为心理学无法成为科学。心理学是否属于科学的问题,至今仍在争辩当中;近20年还出现了关于心理学合法性的危机论。 根据流行的英美科学体系,只有自然科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社会学科只能勉强算是科学,而人文研究则只是“学科”,不是科学。因此,为了确立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多数心理学家选择了自然科学而不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取向。很多心理学家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心存顾虑,于是尽力遵循自然科学方法论:“以方法中心为根基的正统观念鼓励科学家保持‘安全、明智、稳妥一(马斯洛,1987)。 哲学式的思辨成了主流心理学研究的大忌。Teo指出,“在20世纪,对哲学式思辨的指责成了对心理学家的死刑宣判”;在建立自己理论的时候,冯特、华生、斯金纳和乔姆斯基纷纷批评前人对哲学思辨方法的依赖(Teo,2008)。为了避免哲学化之嫌,华生否认把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将心理现象还原为肌肉活动和腺体分泌的物理、化学现象。在斯金纳的激进学说中,理论研究甚至被完全抛弃(Hergenhagnn,2004)。主流心理学家服从自然科学的权威,忽视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造成了自然科学化的取向。 7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早期的自然科学取向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着复杂的属性:物质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并存。这四个范畴之间有依存性和时间性的递进关系:在依存性上,序列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由前者演进而来。在时间上,存在无机物、有机生命、社会、意识先后发生的时间关系。由于这四种属性中占据前位的相对客观、机械、静止和外显,所以研究起来比较容易。这就决定了学科自下而上的发展规律。学术研究从基础性的对象开始,这样不仅有利于进行根源性的探索发现,也有利于知识在由低到高的层次上积累和发展。另外,这种研究顺序也符合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从而顺应了社会需求。 由于人类机械性与主观能动性、生物遗传与社会文化影响、物质性与精神性并存,心理研究面临很大困难。刚诞生不久的心理学不具备完善的方法论对如此复杂的研究对象展开全面研究,只能从低级的心理现象入手。所以,机械性和生物性的心理现象受到了主流心理学的青睐。 未来的整合趋势 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尽管是明智之举,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理论和方法通过忽视不能被数量化的现象来获得流行”fLalvor,2003)。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从机械性到能动性,生物性到社会性、精神性,静止到动态,外显到内隐,由片面研究到整体研究,决定范畴到自由王国,功利追求到审美追求,从服务经济到以人为本,从关注人的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当心理学逐步成熟时,人文社会取向的心理学将获得较大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进行整合。Henriques指出,心理学面临的困难是整合关于人的不同层面的知识的困难,并且提出了一个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树形知识结构(由四个维度:物质、生命、思维和文化组成),来整合知识系统,从而解决心理学分裂的问题()。 洪晓楠从科学哲学角度阐述了科学与人文进行整合的必要性: “科学只是揭示了人的生活世界的一个维度或几个维度,……人对世界的把握并不仅仅限于科学认知,意义的追问和探求总是多向度的,这就需人文的探索和揭示来完成。只有科学与人文的互补整合,才能完整地表达人的存在的全面性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洪晓楠,2008)。主流心理学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忽略了人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维度,是不足以穷尽心理现象的丰富内涵的。一个更为宏观、整合的范式才可以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8结语――个宏观的范式 由于以上原因,主流心理学在发展初期走自然科学化的道路,有其必要的学科建设意义。但是“近年来,我们已经观察到逐渐上升的对科学心理学方法论,以及其相应的理论思考的不满”()。采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被批评为“解答问题的方法论与所提出的问题之间的不匹配”(Toomela,2007)。心理学中有很多问题并非经验性问题,而是关于意义、理解、道德、文化等宏观的问题,并不仅仅限于因果关系的描述上(Stam,2006),自然科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心理学研究的需求。另一方面,科学方法论是由哲学规定的,并且在提出假设、建构理论和解读数据的时候,哲学思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哲学思辨不应该成为心理学的禁忌。 心理现象的复杂属性要求“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的结合,和客观试验与主观经验研究模式的结合”(燕国材,2007)。随著心理学走向成熟,从机械、片面、静止的研究向生态、整体和能动方向发展,它提出了对宏观范式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将使人们强调自身的文化性、精神性存在,也将呼吁心理学展现更多人文关怀。 近几十年来理论心理学、科学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发展都有利于人文主义心理学。但是唯科学主义势力余波仍在,尤其在中国,摆脱唯科学主义思想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范岱年,2006)。实证主义也依然拥有较大影响力。心理学界自身的努力尤为重要,心理学家们应该以研究对象的性质为根本依据来决定研究取向,这样才能实现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 2000字自然科学论文 2. 关于科技论文2000字 3. 大学科技论文2000字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5. 科学技术论文2000字(2)

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是需要科学的成果和科学思想的世纪,所以我爱科学,更爱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探索的 议论文 高三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1

但丁有句 名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走自己的路,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标新立异,难免招来议论。它是对陈规陋习的一种否定,一种冲击,因而开始时总会遭到世俗的偏见。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一个 故事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船一直向西开。为什么哥伦布想到去向西航海,而其他人却没有想到?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其实这一点最关键,因为哥伦布有探索精神!他要去闯一闯。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探索,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古代的人如果没有将字从笨重的竹简搬到轻便的物体上的探索精神,会有纸的发明吗?没有莱特兄弟想象鸟一样翱翔在空中的探索精神,会有飞机的发明吗?所有这一切,没有探索精神,是决然不会成功的。由此可见,探索精神是何等重要。

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决心在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踩着高跷往前走,需要的都是探索的精神,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需要在前人未到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其实,我们要探索,不仅仅在于获得成就感,更多的是思考和辨别。人生的道路是变幻无常的,每个人都追寻着成功的答案。就算失败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坚信自己的真理,歌德说过:“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应当遨游于各种有益的书籍中,要敢于对那些经典着作提出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我们只有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2

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原本色彩斑斓的翅膀置于显微镜下,变成了有凹凸不平结构的无色翅膀。原来,是因为光线的照射才使其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海上的蜃景,沙漠中的城市,竟只是一片虚像。原来,是光线的折射让你眼花缭乱。由此可见,生活中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探索的心。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探索自然,让你认清自然美的本质。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节之处都有可能孕育着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着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处于洪水或大火中的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它们聚成一个球,越过水流与裂(烈)火,最外层的蚂蚁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集体,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你可曾知道,凶恶的鄂(鳄)鱼也会有温柔的一面,安静张大嘴巴让千禧鸟觅食,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之美吗?你可曾知道苹果梨藏着五角星,海底深处也会有着顽强的海星,海豚会不顾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里也许蕴藏着另一个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于探索,你便会发现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社会,让你认清社会美的本质。罗曼罗兰说:“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你是否为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的所做所为而寒心?是否为柴静《穹顶之下》所展现的环境污染而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认为它污浊、无可救药?那么,看一看另一群人吧——坚守冈(岗)位的木拉提,心系祖国、忧国不谋生的师昌绪,拾荒助学的高龄老人,跳水就认的方俊明……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社会的美与否,需要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行为,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探索心灵,让你认清心灵美的本质。浮华的世界,我该去何方?朝山谒水,扣经问史,回答是的声音说:“看一看你自己的心灵吧!”静下心来探索,我的心里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决心,我的心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与傲岸。这些,难道不是心灵的美吗?哦,我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跟着自己的内心,用心灵去探索、去发现。

古语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意并非让我们不相信我们看见或听见的,而是教导我们要学会探索。探索,让你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3

面对一项活动,面对不同人的表现,我不反驳有人可以静静旁观,亦不反对有人可以随众参与,当然也不厌恶有人可以质疑批评,但是我欣赏那些一马当先,引领他人前进,一起探索的人。正所谓“莫惧危言过耳边,何妨引领且探索”。

引领,他需要汇聚智慧的能力,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我们这个世界,大体上分为两类人:一是先知先觉的人;二是后知后觉的人。先知先觉的人可以引领着后知后觉的人。所以,先知先觉的人通常是具有智慧和勇气的,就如马云引领人们走进了电子商务的领域,马拉拉引领人们走进维护和平的国度。都是这样的一些人,方能引领世界向前方的光明走进。

关于引领,我不得不想到了柴静的《“穹顶之下”之雾霾烟雾新闻调查 报告 》,这是柴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调查关于雾霾的一个视频。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雾霾是什么,雾霾有什么危害。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视频,引领着我们对雾霾进一步地认识,同时让我们意识到生态生存的危险性。引领,意图是在我们更好地生存。 有人说:“柴静危险了。因为她揭露了太多企业的弊端,连中石化的总经理都下台了。”而我却认为,柴静的表现是引领人类能够更长久地生存,她仅仅是为做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引领并不只为她个人的利益,也正是因为她这一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引领着我们拥抱蓝天、白云。

探索,他需要无所畏惧的魄力,需要在大丈夫的豪迈与担当。 从马云的引领,到探索新兴的.电子商务。时代日新月异,探索出新的财富之路势在必行,或许眼下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但力超马云者,指日可待乎!

从马拉拉的引领,到探索更和平的制度。社会日新月异,探索出和平的制度来维护世界,保护弱势人群也是迫在眉睫。从柴静的引领,到探索新的新兴工业,另辟富民强国的道路,难道不是探索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些探索都需要多少次失败的尝试?无所畏惧的魄力与大丈夫豪迈与担当又怎么可缺少呢?

引领且探索,我们都是迈着时代的步伐往前走的人,这个社会体现更多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引领人们走进新时代,探索出人类未来的新纪元,其可怪乎?面对世界与生活,我只能说:“愿斯引领之志之永固兮,终探索而未央!”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奇心和危机意识是大多物种得以进化的原因,而那些不愿挣脱安逸的环境而困于当前之桎梏者,极有可能会被世界所抛弃,外族所扼杀。

种子自身便带有丰富的营养,它也习惯于将自己裹藏于厚实的外衣下,但若没有“伸手”触及大地,“抓寻”无垠的天空,那么它也只能做一颗没有梦想的慢慢等死的种子了。而在它挣脱桎梏的过程中,好奇心固然是很重要的内因,但再往深处发掘就会发现,阳光也很重要,因为太阳能赋予它一双寻找光明的眼睛,只有当它“看清”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才会被激发出好奇心,随之决定冲破牢笼,危机意识应运而生,告诉它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一言以蔽之,阳光是它发芽的诱因。

诱因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刺激。它可能是生理上的,一如阳光之于种子;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就像诗与远方之于诗人。它们激发了万物生长进化,为发展提供了不尽的动力。安于现状或许很平常,但从宏观上来看,全体生灵若均陷入了这种安逸的桎梏,宇宙都将难以运转。

对于种子而言,它的刺激是阳光,那么我们又将从何、如何寻找我们的刺激呢?应当拓宽我们的视野或用多种思维观察世界,人类天生就是观察的好手,望远镜的发明为我们挣脱了目光短浅的束缚,卫星的发射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的奥妙。我们的肉身尽管受到机能的限制,但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工具。书籍经典就是很好的一员,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置身各种奇思妙想的世界,体味各种生活,甚至于某些理想的经历都会在书中实现。

世界不会责怪怯于吃第一口螃蟹的人,但他会铭记第一个探索未知的人,神农尝百草为后世的药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身处安全的河堤上时,我们还会拘泥于现状,不敢继续突破,逆流而上吗?我相信人性之光一定会指引我们挣脱桎梏,探索未知,无论前方暗流涌动抑或漩涡密布,我们都将争当时代的弄潮儿。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5

探索是一种很具有挑战性刺激性的活动,它既可以让人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可以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它既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挑战,又是对人类未知事业的追寻?

探索,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话题?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探索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令人满怀憧憬和渴望?

探索,一个多么令人敬仰的话题?多少伟人在他们人生的探索中表现出了令人佩服的精神,他们不仅拓展了自身的生命价值,而且也创造出对于民族乃至人类的伟大成就?

哥伦布在探索中发现了新大陆,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麦哲伦在探索中证明了地球的圆形,让人类的科学事业前进了一大步;张骞的探索促进了西亚及欧洲地区的繁荣,为那里带去了财富;郑和的探索则带动了中国 文化 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

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扇紧闭的大门,使我们了解了世界上更多的奥秘?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探索的足迹?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史?进步史就是我们的探索史?其中既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阿蒙森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死神,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伟大探险家;而斯科特同样努力地付出,回报他的却是无情的暴风雪和死亡的灾难,但他同样为全世界人民所纪念,因为他的死,造就了“伟大的悲剧”?虽然人类在探索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但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渴望,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因为人类是不怕困难的,正因为人类有了这种探索精神,所以我们才在这个饱经灾难和战乱的环境中生存着,延续着?

探索,丰富了自我;探索,使人类富强?来吧,让壮志豪情在胸中激荡,让憧憬在我们的脚下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出发,一起去探索!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五篇相关 文章 :

★ 描写探索的满分议论文满分模板

★ 高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议论文作文精选5篇

★ 高三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精选5篇高三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 关于探险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三作文五篇范文

★ 高三随笔类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命题作文五篇

★ 关于持之以恒的高考议论文5篇作文

现实生活中,人人向往“发现”,渴望“发现”。在“发现”中人类披荆斩棘,苦苦探索,在“发现”中人类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因为“发现”与“未发现”,人类社会才波澜起伏,人类生活才充满喜怒哀乐。“发现”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是我们青少年必备的素质。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阐述道理,抒发感想,编写故事,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导写]本题至少有以下几种写法:1、就发现本身的作用与魅力发表议论。2、写成哲理性散文,阐述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发现,就得有一双慧眼。3、写一篇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散文。比如“我”本来很自卑,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在生活中,“我”要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4、编写小小说,比如写主人公发现,人不能只是为自己活着,如果不能帮助他人,自己的生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于是他做出了极其感人的举动5、谈“我”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值得思考与探究的发现。比如发现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发现一些人道德修养的欠缺,发现中国入世对策研究的深入与不足……参考拟题:1、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2、我发现棋如人生3、我发现夕阳如此之美。[佳作]发 现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景如画现代人脚步匆忙,只顾抬头往前走,常常忘了留意身边细小的事物。不单是上班族,连我们这些学生也忙得不可开交,升学的压力,繁重的作业,让我们无暇顾及路边杨柳的新芽吐露或邻家小孩的成长。我一直害怕,等到我们哪天空了,会不会连发现的能力都丧失了呢?还好我现在还有,但即使有所发现,我还是以为自己发现得太少,也太浅了。一父亲的头发很油,但他很忙,没时间去理发店洗头,所以只能由母亲代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父亲不像他教育我的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呢?当我问他时,他居然说:“我不会自己洗。”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一个中学的校长竟不会自己洗头,讲出去谁会信呐。但当我有一次看到母亲给父亲洗头的情景后,我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母亲温柔地给父亲搓着头皮,父亲面带微笑,满脸舒适,两人有时也交流几句,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声的。我突然发现,原来洗头是他们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啊。在轻轻的搓揉间,他们的感情就得到了极纯粹的升华。此后我就再没问过父亲这一个问题了。有一次,母亲出去学习了,于是我给父亲洗头。尽管我很小心,但总觉得没把父亲搓洗得舒舒服服的。当我翻动他的头发时,猛然发现父亲的头发好像比以前稀疏了很多,而且两鬓的白发再也无法被黑发遮掩了,我忽然间意识到——父亲老了,真的老了。二我小时候经常发烧,每一次母亲都会放下手头的活照顾我,给我端水递药,读小说,讲故事。当我嘟哝着嘴巴苦,不想吃东西时,母亲就会给我买来一大堆甜食,大多是很贵而平日很少吃的。我就很高兴地偎依在母亲怀里拨着包装纸细细地咀嚼着,享受着母亲的关怀和生病的“优越”。长大后,我很难得生病了,母亲的身体却不如以前了。工作很忙,还有家里的活要干,她经常犯累,但从不歇息,直到实在挺不住了,才躺下来休息休息。父亲忙着学校里的事,只能由我照顾母亲。我受惯了母亲的照顾,反过来照顾她,却很不熟练。那一天,我把烧开的水,买好的药,连同体温计一起送进房间时,发现母亲已经睡着了。那如同婴儿般的睡容,原来母亲也有啊。我轻手轻脚地放下东西,没想到还是惊醒了母亲。她吃完药,又躺下,说:“宝宝,给我读篇文章吧。”我拿起床头的《读者》,选了篇挺长的抒情散文念起来。不一会儿,母亲又睡着了——她一定是太虚弱了。我继续朗读着,我想这种情景也许就和我小时候一样吧。母亲并不是只会照顾别人,只为别人着想,她也需要别人的照顾,别人为她着想啊。从此以后,我尽量不惹她生气,很温柔地和她讲话,很少耍刁蛮了。三自从一级公路通过小镇后,交通事故就不断,伤亡的大多是年纪大、反应又有些迟钝的老头老太。有一次听说外婆他们村路口又出了起事故,当场死亡的是一个骑着三轮车去卖和顺豆的六十岁左右的阿婆。我们连忙打听遭遇不幸的是谁,看是不是亲戚或熟识的人。正当这时,外公打电话来了,声音有点颤抖,听得出比平日紧张了许多:“女儿,知不知道遇上车祸的是谁啊?”母亲说不知道,他更急了:“你妈她也出去卖和顺豆了,走得也是那条路,可我打电话回家问,她到现在都没回去呀。这……这可怎么办呐……你说该不会是你妈吧?”母亲被他这么一说,倒真害怕起来,她连忙安慰道:“不会的,你放心吧,我这就去问问。”说着便挂上了电话,披上衣服就想出门,正好来了个客人,母亲很着急,跟客人说了这事,那人便说,我知道死的是谁。母亲的心一下悬了起来。“是你们村××的妈呀。去卖和顺豆嘛,却被车撞了……”他话还没说完,母亲就冲进屋里给外公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外公在另一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又像换了个人似的道:“这死老太婆,出去这么久还不回来,上哪儿逛去了,真是的。”事后我们才知道,外公听说这起事故时,正在人家家里干活呢。一听这消息,外公整个人一下子瘫掉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向人家借了电话就打回家,又打到我家,这一段时间,他总是惶恐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最后干脆回家等消息了。我原以为外公成天对外婆凶巴巴的,好像外婆上辈子欠了他债似的,从这件事上才发现,原来外公对外婆的感情也是极深的,只是藏在心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表现出来而已。……科技上的发现大大推动了时代的进步,而对生活中琐碎小事的发现让我们感悟到平日里从未留意的诸多细节。由此,我们会恍然大悟,会痛彻心扉,会仰天长笑,也会潸然泪下。无须抬起高傲的头颅,就让我们动用最细腻的情感,去体味身边的人与事吧,相信你我一定会有所发现的。[评析]景如画同学以她的慧眼和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发现了洋溢在亲人之间的点点情怀,理解了父母“并不是只会照顾别人,只为别人着想”,他们也需要子女的照顾和关爱。文章的描叙看似平淡,实则字句之间蕴蓄着真情,很是耐读。艺术大师罗丹有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像本文作者一样,努力修炼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不会搜索枯肠而笔下空洞无物了。(唐惠忠)

  • 索引序列
  • 科学探索与发现论文题目
  • 科学探索与发现结课文章
  • 探索与发现的文章
  • 探索与发现杂志pdf
  • 探索与发现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