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1

虎娃妈jsz
首页 > 论文发表 > 张文智东师博士发表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ndyfloss365

已采纳

张文智,中国人物名字,收录画家、主任医师。基本信息为主任医师张文智,擅长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十二指肠镜下胆道置管内支撑及胆道镜取石技术。目前重点参加原位肝脏移植及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研究。发表专业论著论文20余篇。

187 评论

我是一只喵

像运动服的格式。比较次,质量不怎么好,但是貌似比其他学校的好看些吧。丢在学校,没带回来。

203 评论

半调子810

《东北师大学报》 创刊于1951年5月1日。创刊号《卷头语》中谈到创办学报的宗旨是“以发表本校同仁学术研究的成绩为主旨,其目的在于推动和启发大家的学术钻研,并与国内文化教育界交流经验。”其任务则是“将致力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讨,以期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将注意并学习运用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及国防事务。”学报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版本,均为16开本,不定期。学报编委会由张松如、孙亚明、胡绍祖、智建中、杨公骥、蒋锡金、穆木天、丁锡祉、王琳、傅桐生、郑汝骊、[日]芦泽、吴宗涵等13人组成。当时因稿源不足,只出刊一期被迫停刊。1953年,我校开始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和国家建设实际进行科学研究。1954年举行了第一次科学会议,提出了一批论文。在此基础上,1955年6月,又以《东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通报》的刊名出版了一期自然科学版。编委会由20人组成,主编由智建中担任,副主编由王琳和蒋锡金担任。《通报》仍为不定期,由新华书店吉林省分店代销,向全国公开发行。1956年春,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发出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的号召。不久中央又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校广大师生在“向科学进军”热潮的鼓舞与推动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讨论蓬勃开展,科研成果日益增多。为适应学术领域欣欣向荣这一新的势头的发展,由成仿吾校长提议,经学校第四次学术委员会讨论,做出了《关于出版〈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的决定》。第一期前言中称“这个刊物的创办,是以我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发表科学成果,交流学术上的意见,开展学术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借以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科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从而推动教师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科学集刊》是以系或学科相近的几个系为单位出版各种专业版本,在研究部主任领导下,由各系学术委员会和《科学集刊》编辑室编辑出版。从1956年至1958年间共出版教育、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数理化、生物、世界古代史译文等专业版10期,均为不定期,由全国各大城市新华书店公开发行。1956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学术刊物编辑工作会议,讨论如何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问题。根据会议精神和开展学术论争的实际要求,我校于同年9月创办了学术副刊—《争鸣》,为中青年教师开辟了学术论争的园地。1958年8月,我校下放吉林省后,改称吉林师范大学。1959年初,恢复学报,改称《吉林师大学报》,仍按系或学科相近的几个系为单位出版各种专业版学报。从1959年至1960年共出版政治理论、语言文学、历史、数学、生物、数理化等专业版7期,仍为不定期刊,仍由全国各大城市新华书店发行,我校出版部负责邮购业务。由于进入经济困难时期,纸张缺乏,1960年底停刊。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我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1963年底学报复刊。由于各系科研力量发展不平衡,有的系独自出刊专业版有困难,加之专业版刊期长,不便开展学术讨论,复刊后的学报又按原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综合性版本出刊。前者为季刊,后者为半年刊,分别由学报两版编委会编辑出版,由长春市邮局统一发行。学报编委会由30人组成,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为黄彦平,副主任为李冀、万九河、何楠若、孙晓野;自然科学版编委会主任为张德馨,副主任为王琳、丁锡祉、傅桐生。从1963至1966年间,社会科学版出刊10期,自然科学版出刊5期,共15期。由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学报被迫于1966年6月再度停刊。1973年春,毛泽东同志关于出版学报工作的指示下达后,我校停刊达7年之久的学报于1973年10月复刊。复刊后的学报仍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版本出刊,不定期,内部发行。1975年,社会科学版定为季刊,由长春市邮局公开发行。1976年又改为双月刊。学报编委会由29人组成,刘光为主任,武强、王琳、李树藩、林志纯、宫绍辉为副主任,下分文理科两组。从1973年至1976年的4年间,社会科学版出刊16期,自然科学版出刊1 期。这一时期,“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控制了宣传工作舆论阵地,窒息学术思想,毒化文风,打击和迫害广大编辑人员,使社会主义学术理论工作受到很大干扰和破坏。我校学报也受到了干扰和影响,发表了一些有错误的文章,给学术理论工作带来损失。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党开始拨乱反正。教育部于1978年7月在武汉召开了高等院校文科学报座谈会。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共有18家学报的代表,我校学报编辑部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总结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报工作的经验教训,端正了学报方向,明确了学报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对提高学报质量,更好地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服务,有着重要作用。武汉会议后,校党政领导加强了对学报工作的领导,定期讨论学报工作。同时加强了编辑部的建设,任命周毓方为学报编辑部主任,陈日朋、莽永彬、沙宝祥、金和德先后为副主任。规定学报编辑部为系、所一级的学术机构,编辑人员为科研人员,其政治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均按相应的教师对待。并按专业配备了专职编辑人员,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科学水平、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为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编辑队伍而努力。我校下放吉林省20多年之后,从1980年起又重归教育部直属,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名,学报也随之恢复了《东北师大学报》的原刊名,社会科学版仍为双月刊,国内由长春市邮局总发行,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国际书店)总发行。自然科学版经过试刊,1980年定为季刊,国内公开发行。1985年开始向国外发行。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为戴星东,副主任为吕元明、周毓方。自然科学版主任为王琳,副主任为黄启昌。1984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加强研究“四化”建设中现实问题的新课题,要求学报优先发表经过认真研究、对解决现实问题有创见、有理论深度的论文,克服轻视实践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我校把研究现实问题作为学报重点内容之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了研究和探索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1985年,我校又创办了学报的教育科学版。该版暂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欢迎。为了探索学报工作的改革,提高学报质量,1984年秋改建并加强了学报编委会。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23人,郑德荣为主任,李洵、薛文华、张人和为副主任;自然科学版编委23人,郝水为主任,黄启昌、赵成大、张力果、刘秉正为副主任;教育科学版编委会23人,黄彦平为主任,李桂林、梁忠义、朱绍禹为副主任。为了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1989年报请国家教委转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将教育科学版改名为《现代中小学教育》,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0年改为双月刊,1999年改为月刊。1989年任命陈日朋为学报编辑部主任,沙宝祥为副主任。1991年任命韩山保为副主任。1994年底任命沙宝祥为学报编辑部主任,韩山保为副主任。1996年初许国良主持学报编辑部工作,韩山保、陈虹娓任副主任。受中国化学会委托,1996-2004年学报编辑部承办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分子科学学报》,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7年学报编辑部更名为学术期刊社,处级建制,下设办公室和四个编辑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现代中小学教育》编辑部、《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许国良任社长,韩山保、陈虹娓、张捷、王亚范先后任副社长。博士生导师郑德荣教授任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毅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柳海民教授先后任主编,博士生导师李炳海教授任副主编,副社长陈虹娓编审、副社长王亚范副编审先后任常务副主编、常务主编。中科院院士郝水教授任自然科学版学报编委会主任;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邢苗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薛康教授先后任主编,社长许国良编审任常务副主编、常务主编。党委书记周敬思教授,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盛连喜教授先后任《现代中小学教育》主编,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柳海民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桂林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云鹏教授任副主编,副社长韩山保、张捷先后任常务副主编、常务主编。中科院院士唐敖庆教授、徐光宪教授,著名化学家R.Hoffmann、Martin Karplus为《分子科学学报》编委会名誉顾问,中科院院士孙家钟教授为主编,博士生导师王荣顺教授、中科院院士黎乐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前树教授为副主编,社长许国良编审任总编。2004年秋该刊转交化学学院承办。我校学报1951年5月创刊至2006年12月,经历55个春秋。尽管曾经三易刊名三次停刊,但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全校师生的热情支持,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办成了有一定影响的高校学报,而且由一个版发展到三个版,创办出三本各具特色的学术期刊,由内部交流提高到国内外公开发行。在这55年中,学报共出刊550期,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版224期、自然科学版122期、教育科学版16期、现代中小学教育154期、分子科学学报34期。所刊登论文中不少是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有的多次被引用、转载和索引,有的专题研究实用价值较大,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学报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培养和扶植中青年教师,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以及繁荣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35 评论

suki子雅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校服,款式是假卡帕,深蓝色裤子,白色上衣。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学校。学院创建于1988年,前身是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截至2017年1月,学院设有15个院系,开办4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截至2019年2月,学院占地面积600多亩,设有东、西两个校区,建筑面积28万多平方米;设有基层院系14个,48个本科专业;有专兼职教师670余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1500余人。

335 评论

苏州许一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创建于1988年,前身是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先后经历了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等几个发展阶段。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学校。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穆树源教授为学校董事长。博士生导师吕英华教授为院长。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00多亩,设有东、西两个校区,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建有现代化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和标准化室外体育场,建有标准化教室、数字化多功能教室、专业实验室和同声传译教室,有10座现代化学生公寓、2座学生食堂和设施完善的福祉会馆及生活服务中心。

学校设有9个基层院系,4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2009年起,先后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财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1500余人。

学校以建设应用型、国际化、多学科、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高水平民办大学为办学目标;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了以“人人皆能成功”为核心内涵的“成功教育”理念,形成了“勤奋开拓自强育才”的校训。

学校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在600余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达到42%,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70%。在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有40余名教师被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一批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

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专业实力强。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建设试点专业2个,“十二五”立项建设的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有省级精品课10门,省级优秀课26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近3年来,公开出版学术著作9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94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检索等期刊发表论文235篇;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60项。

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承担院校,是全省惟一承担“国培计划”的独立学院。

学校开创了福祉教育先河。面对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急需社会福祉人才的现状,2008年,中国社会化养老东北教育基地落户学校。2010年,学校率先在全国成立福祉学院,开设了福祉方向本科教育,投资修建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福祉实验室。学校制订了《创建福祉事业规划纲要(2011-2015)》,构建了福祉本科教育、福祉研究、社会化养老实训基地、福祉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社会化养老培训中心“五位一体”的养老事业模式。

学校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果明显。近年来,每年有千余名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有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世界季军,世界小姐吉林赛区比赛冠军,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冰雪天使。有的学生成为奥运会、亚运会志愿者和“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感动校园优秀大学生、“最美吉林人”、“长春好人”和长春市文明大学生。2006年以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位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08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28%。建院27年来,三万多名学子毕业走出校园,这些优秀学子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许多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聪明和才智。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先后与学校先后与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俄罗斯、丹麦、德国、爱沙尼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一批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以“2+2”、“3+1”、本科后读研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2008年以来,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国高校团(组)220多个、500余人次,组织20多个团(组)出国考察、访问、交流,聘请外籍专家学者和专兼职教师200余人次来校讲学或任教。2005年以来,有1000余名美国教师和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国际汉语教育(长春)基地正式在学校设立。学校是吉林省惟一具有出国留学服务资格的民办高校。

学校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5年,学校荣获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文明单位;2011年,学校参加全省社会组织综合评估,名列最高等级5A级社会组织榜首。2011和2012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学校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学校创始人、董事长穆树源教授是有影响的民办教育工作者。他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倾心打造高水平民办大学,先后获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授予的“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个人、被中国老教授协会评为“开拓进取为人师表先进个人” 、被长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老有所为十佳人物”,获得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吉林省创业先锋、长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经吉林省情网评审,名字载入“吉林名人馆”。

3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山东博士论文发表

    山东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要求:第一,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第二,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并通过

    壮儿象象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发表论文

    金融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就是写论文的时候参考过的书籍或网站,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分数和质量高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金融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liuwenwenlesle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张洁博士论文发表时间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下

    小吕娃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张东东论文发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真

    山水平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张锐博士论文发表时间

    张锐,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当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大学期间活跃于校内校外,曾到美国、日本、韩国、捷克、奥地利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组织和参加学生交流计划,

    笑靥的梦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