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主编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主编

杨建新(兰州大学民族学教授、博导)聂华林(兰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赵逵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教授、博导)高永久(南开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导)李清凌(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导)万明刚(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导)姜秋霞(西北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博导) 王兰平 王锡臻 云 聪刘国华 张淑敏张 焱 陈新民 宿光平 高顺有 辛俊武 顾 问:汪映海(兰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导)范先令(兰州大学数学教授、博导)王进贤(西北师范大学化学教授、博导)白如科(中国科技大学化学教授、博导)编委会主任:史百战编委会副主任:郑伟强 张伏龙(常务)编委会委员:王克太 刘大为 陈毕栋 陈新一 李 欣张会凌 胡卓生 裴东林 薛怀庆 程为麟

每月15日前付款成功,下月发货,每月15日之后付款成功,下下个月发货。兰州文理学院学报杂志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州文理学院主办,出版地是甘肃,于1985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合规刊物,自创刊以来,不断从总体设计、编辑规范、编辑加工等方面增强刊物的可读性,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已成为教育领域所信赖的参考读物。兰州文理学院学报杂志开设栏目为基础理论与应用、计算机与工业自动化、教学研究及其他、体育学、数字媒体研究。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主编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刊物比国家级还高一个档次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理科学等栏目。

2001年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7月至今在兰州理工大学任教,同年9月在兰州理工大学在职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9月任讲师,2007年12月获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自参加工作以来主要在黄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支挡结构的理论研究方面开展工作。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同时参与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重点项目G212线的子课题四: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合理结构型式和构造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开展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工作,主要参与了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支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研究及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纵向课题五项,主持和参与深基坑支护、公路铁路边坡支挡工程等横向课题三十余项。参编教材四部,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建筑科学》、《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等国内外杂志、国内核心期刊,国际国内会议正式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EI检索,1篇被ISTP检索。现正从事黄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支挡结构与土体的协同作用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至2009年来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1)发表论文[1] 周勇, 朱彦鹏. 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 3115-3122.(EI检索,检索号:063310068788)[2]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Optimum Design of Grillag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 Bars on Loess Slope,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 1567-1573. August 18-21 2006, Fuzhou & Xiamen, China(ISTP检索, 检索号: 000240343801068)[3]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3): 376-382.[4] 周勇, 朱彦鹏. 黄土边坡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J]. 建筑科学, 2006, 22(6):48-53.[5] 周勇, 朱彦鹏, 王卫华. 黄土边坡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优化设计[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 32(6): 121-124, 127.[6]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中锚杆长度的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 4(3): 406-410.[7]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策略[J]. 甘肃科学学报, 2006, 18(3): 97-100.[8] 周勇, 朱彦鹏. 兰州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探讨[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33(5): 109-113.[9] 周勇, 朱彦鹏, 张悟成.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中锚杆设计参数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08, 20(1): 148-151.[10]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顶部静力位移求解及其所受影响因素分析[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8, 34(2): 113-117.[11] 周勇, 朱彦鹏. 某黄土基坑土钉支护结构的失稳分析与处理措施[A]. 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94-98.[12]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2(6): 136-139.[13] 周勇, 朱彦鹏. 土钉支护结构中土钉长度的设计研究[J]. 建筑科学, 2006, 23(7): 57-60, 27.[14]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与土钉支护在某桥台加固工程中的联合应用[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Ⅱ): 229-234.[15] 周勇, 朱彦鹏. 黄土深基坑土钉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 34(4): 131-135.[16] 周勇, 朱彦鹏. 深基坑土钉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17] 周勇, 朱彦鹏. 土钉—预应力锚杆复合支护技术在窄地深基坑中的应用[J]. 路基工程, 2008.[18]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Analysis on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soil nail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reinforcementof soil slope[J].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Changsha,2008.[19]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Analysis of internal forces of grillage flexible slop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s considering the torsional effects among beams and columns[J].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Changsha,2008.[20]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Study on stability of grillage flexi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sfor homogeneous soil slope[J].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8.[21]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Solution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wall facing of grillage flexi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s[J].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8.[22] 周勇, 朱彦鹏. 基于梁柱扭转效应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内力计算[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9.[23] 周勇. 论《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专辑), 2007, 33: 148-150.[24] 朱彦鹏, 王秀丽, 周勇. 湿陷性黄土地区倾斜建筑物的膨胀法纠偏加固理论分析与实践[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5): 2786-2794.[25] 朱彦鹏, 郑善义, 周勇. 非常规荷载作用下泥石流板式渡槽的优化设计[J]. 公路交通科技, 2007, 24(7): 24-27.[26] 李海珠, 朱彦鹏, 周勇. 框架锚杆支挡结构计算方法及工程实践[J]. 甘肃科学学报, 2007, 19(2): 151-154.[27] 朱彦鹏, 吴培成, 周勇.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06, 33(9): )参编教材[1]《混凝结构设计学习指导书》,朱彦鹏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支挡结构设计》,朱彦鹏,罗晓辉,周勇编著。北京:高等教育教出版社,。[3]《支挡结构设计计算手册》,朱彦鹏,王秀丽,周勇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模拟试题解析及点评》,朱彦鹏,王秀丽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科研教学获奖成果[1] 支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研究及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获200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 黄土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协同工作试验研究,获2005年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获2007年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 获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度教学优秀奖。4)其它获奖情况[1] 2005~2007年度连续三年荣获兰州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2] 2005年度获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会积极分子”称号。[3] 获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度“三育人”奖。

请注意,该刊并不是SCI收录,所以下面的影响因子不是SCI的IF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ISSN:1673-5196]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 - 第39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 第82位 主题分类: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兰州学院学报

兰州大学学报是c刊。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

英语、俄语、应用物理学、应用气象学、生物科学、材料物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工程与核技术、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戏剧影视文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兰州大学

是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可以到中国知网查查看是不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中。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教育类期刊《文教资料》《科教文汇》《吉林教育》《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学习》《中学语文》《中学生数理化》《海外英语》《考试周刊》《新一代》《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校外教育》等大学学报类:《咸宁学院学报》《安顺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重庆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吉林广播学院学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也可以加我号咨询快速发表

有《火花》、《读者》、《萌芽》、《公主志》、《花样》

兰州教育学院是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多功能多学科的高等院校。1980年5月正式成立,1981年4月17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建制。是1984年2月教育部列入首批备案的地(市)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之一。1985年1月9日经甘肃省政府行文正式更名为兰州教育学院。1989年,为顺应学院发展的要求,兰州市政府在城关区雁儿湾东路选址修建新校址。1993年8月正式迁入。学院现占地亩,建筑面积31168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40%, 2000年被兰州市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系兰州市文明单位。近几年来,学院积极自筹资金,增置了可容纳103人的语音室两个、100人的多功能教室三个、80人、100人的计算机教室三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1个、电子电路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建立了5间微格教学室和一间微格教学总控室,购置了送教下乡和校外教学点巡视专用面包车、越野车;对教学楼、学生楼进行了维修和改造;整修了西操场(18亩地),设置了4人环行跑道和小型绿荫足球场;修建了水泥地面的篮球、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2004年2月兰州市教育局将原38中学旧址交付该院使用,可容纳学生600余人。2003年11月,学院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的新学生生活综合楼于2005年9月竣工使用,学院的校园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学院成立后,以高等师范教育为主,其任务是兰州市中学教师学历达标,建院初期先设置了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7个基础学科。1988年5月,创办美术系,并由美术系牵头成立了兰州书画函授进修学院(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兰州分校)。1990年增设政史、数理专业。1984年、1986年,先后纳入全省、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轨道。1996年5月,创办艺术教育系、英语系、计算机系。2000年8月,开始招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生。自建院以来,学院已培养大专学历毕业生27800余人,各种培训班结业人数30000余人。作为地区性教育学院,除继续担负师范类培训任务外,从1992年起,经省教委(教育厅)批准,已陆续举办了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室内设计、外贸俄语、外贸英语、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实用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应用等非师范类专业。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的开设为高职专业的开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1年起经省教育厅批准我院相继开办了《小学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实用英语》、《艺术设计》等20余个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院现有在册正式教职工177人,专兼职教师25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36人,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以上36人,讲师51人,助教49人。其中1人具有博士学位,44人具有硕士学位。多年来,学院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建设人才为目标,坚持从严治教,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并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促教学,先后出版各类学术著作116部,其中国家级8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发表文学、美术等各类作品3000余篇(幅)。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学院编辑出版的学术理论刊物《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并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系统优秀刊物。辛勤耕耘和丰硕的教育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参与国际国内教研、交流的机会和能力,先后有6人次赴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香港举办书画讲学,得到了国际友人及教育专家的认知。1997年10月15日,英国国际事务发展署派团来我院调研、交流;同年,学院牵头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教育学院系统中西部地区代表协作会议,学院的成功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好评。1999年4月世界微格教学创始人艾伦博士来我院就该院在教师培训中应用微格教学状况进行调研。学院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兰州市教育系统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学院还成立了兰州丝绸之路研究所,从事中外文化研究和经贸开发。二十世纪末,随着全国范围内中学在职教师学历达标任务的基本完成,许多同类院校纷纷转轨,或依附于师范大学或改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转向职业技术学院。截止目前,我院成为甘肃省唯一一所教育学院,在拓展非师范类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同时,我院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国家教育部教师教育的长远规划,坚守教师培训的基地,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和设备的特长,不失时机地开展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我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始于1990年,经过多年试点,1996年全面实施,初步建立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及制度。组建了由在兰各大专院校对中学教育有较高造诣的教授、副教授、省市教育科研单位的研究员、副研究员、中学特级、高级教师130多人的兰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截止目前,共举办培训班四十二期,培训中学教师9184人。2001年,学院举办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班。同时,作为兰州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牵头单位,组织实施培训学科教师425人。1998年在全市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取得双赢,学院获干训、师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讲师团有33人获兰州市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学院荣获省教育厅英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先进集体称号,学院1名教师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先进个人。我院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于1998年8—9月成功的举办了全省初中语文、英语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自2001年起受教育厅委托率专家组先后赴甘南、临夏、华亭、泾川、山丹、静宁、会宁、东乡等地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当地中学教师数千人。我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002年受到教育部继续教育工程督导检查组的好评。2003年以来为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了中学教师各学科新课程师资培训,共培训中学教师15000余人,新任教师1500余人,幼儿园教师162人。从2003年开始学员承担了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初中教师学历达标培训和新课程师资培训赴十五个项目县的“送教下乡”活动,为贫困和边远地区送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学院教师对继续教育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撰写论文和工作报告几十余篇,在全国、省级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期刊上发表《兰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实践》,课题获2001年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学院还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学院参加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师教育课题2项,承担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兰州市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正在顺利研究之中。 目前我院已建成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成人高等学历大专和普通高等学历高职大专四位一体、职前职后教育相辅相成的高等院校。为适应教改需要,我院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可自主设置内部机构的有关规定于2004年,在保留原教学系的基础上设置“五系一部”,即:人文社会科学系(中文、政治、历史、教育心理)、自然科学系、外语系、艺术教育系(美术、音乐)、信息科学系(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部。

要看看你是谢什么类型的杂志了~~~不过都可以试试的,起码能锻炼自己....

兰州城市学院学报编辑部

一、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邮编为730070、联系邮箱为。 二、兰州城市学院简介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地的甘肃省会—金城兰州,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6月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5月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2007年8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学校。 【资源设备】 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亿元。馆藏纸质文献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9个,馆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53人,其中教授108人、副教授301人、博士102人、硕士619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各类本科专业52个,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高校新型智库1个。设有18个二级学院和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等23个研究院(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3800余人。 【人才培养】学校秉承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校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培养的毕业生以勤奋踏实、积极上进的作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基本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家林和徐鸿、“******教师楷模”蒋焦影、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著名影视演员孙茜等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和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和国际交流,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60个、实验实训室2个;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和奥克兰大学等10余所国外高校,与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培养等深度合作关系;与兰州市安宁4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2015年,学校正式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为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2016年,学校成为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在我省的唯一一家理事单位。2017年,教育部决定由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两校正式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项目试点学校。 多年来,学校以努力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立足兰州,服务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要看看你是谢什么类型的杂志了~~~不过都可以试试的,起码能锻炼自己....

有《火花》、《读者》、《萌芽》、《公主志》、《花样》

这个要看你的文章的,

是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文章。

要投到对应的杂志。

  • 索引序列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主编
  •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主编
  • 兰州学院学报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 兰州城市学院学报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