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论文

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论文

发布时间:

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论文

李先生眼周微暗,鼻头微微发红脱皮,进诊间甫坐下就开口问:「医师!我有鼻过敏的问题,曾使用西药治疗,仍然反反复覆,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吗?」

我回答他:「台湾有25~40%的民众和您一样,饱受鼻过敏之苦,常见喷嚏连连,或是一早忙着用卫生纸包鼻涕,严重者还会并发气喘,呼吸伴随哮鸣声,经治疗后若效果不佳,可能得考虑气候变化、生冷或 *** 性饮食、环境等因素,另外,作息不正常、熬夜、长期劳倦或个性易紧张焦虑,这些因素也会加重过敏的症状,使得很多病患的生活品质和学习状况受到影响。」

(推荐阅读:抗过敏,完美4大招!)

李先生问:「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调整体质,对抗过敏?」

我回答他:「有喔!举凡中药、针灸、药浴、敷贴、导引……都是中医用来对抗过敏的方法,过几天就是三伏天了,您也可以考虑用三伏贴来治疗您的鼻过敏。」

看到李先生面露疑惑,我赶紧补充: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患,大多与身体的寒热失调有关,有部分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或是蕴藏过多寒气,造成虚寒或实寒的体质,随着四季气候的转换,天气变冷时尤易引动体内的寒气,造成过敏症状。」

中医理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概念,春夏是顺时养护阳气的好时机,其中三伏天是一年气候最为炎热、天地间阳气最旺的时节,古历法用天干、地支去计算年、月、日、时,三伏指的就是阳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 庚日属金,对应到五脏的肺,此日火气益炽、金气潜伏,可作为治疗肺疾的时间点,因为这个时节,体内阳气容易向外耗散,皮肤腠理容易开通,若使用中药敷贴穴位,外用膏药容易被人体吸收,可用来祛除体内寒气、调整体质。 」

这种借由夏日阳气来治疗冬天好发过敏疾患的方法,称为冬病夏治,此方法在中医古籍记载甚多,现今多是参考清朝《张氏医通》的内容记载,使用具有辛热性味的药物,例如白芥子、细辛、姜汁等,制成药饼,敷贴在可连通至肺的穴位上,例如:肺俞、定喘等穴,让药物的热力透入体内,改善呼吸道功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李先生接着问道:「请问三伏贴的效果如何呢?」

我回答:「随着时代演变,传统医学不仅受到现代医学的挑战,也须经得起实证医学的检验,目前临床研究发现,三伏贴可以使用在过敏性鼻炎与气喘。」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敷贴疗程后,喷嚏、鼻痒、整体健康状况、活力都会获得进步。若使用敷贴治疗气喘患者,咳嗽、哮鸣、呼吸短促、胸闷、肺活量甚至吐气速度等都可改善,一般来说一年贴3次,连续敷贴3年以上,更可有效缓解症状。

(推荐阅读:中医师的抗过敏药膳)

李先生听完我的解释,跃跃欲试,我请他趴在治疗床上,先用红外线灯照射背部,然后在与肺系相通的风门穴、肺俞穴、定喘穴,和依个人体质选用的肾俞穴、脾俞穴上进行拔罐,取罐后,再将医院特制药饼敷贴于穴位。

「李先生,敷贴处的皮肤可能会感到微热、微痒,如果会感到刺痛,请先提早拔除,少数病患会因为药物 *** 皮肤而留下色素沉淀的痕迹,但大部分都可在1个月内自行消除,不需担心。敷贴时,要避免太阳曝晒而造成毛孔大开,使得药物 *** 皮肤的效果太强,治疗期间应减少烤、炸、辣、生、冷的食物以及虾蟹芒果等,以免影响疗效。」

李先生又问:「我的小孩有过敏的问题,也可以贴三伏贴吗?」

我回答:「每个人体质不同,选用的穴位会有不同,可以带您的小孩来让医师评估后,再行穴位敷贴,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黄明正)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大部分的朋友都在忙于防暑,当然,夏季防暑是第一要务。但对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龄的人,尤其是患上老寒腿或者哮喘等疾病的老年人,一定都会听说过“冬病夏治”这个词。那么,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又有哪些“冬病”需要“夏治”呢?

我们来听一听河北省中医院脾胃三科副主任霍永利,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蔡春江怎么说。

驱除寒气调节阴阳

“冬病”指“在冬季发生的疾病或在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此类疾病发生的根本:1、寒伤阳气;2、病邪伏留。

“夏治”是在夏天、长夏炎热时期选用适宜的中医方法医术给予预防性治疗。所以说“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

时间:夏至后三伏天期间 。

方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饮服汤剂,穴位贴敷,针刺拔罐)。

治则:振奋阳气,驱除邪气。

目的: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

这三大误区要知道

误区一: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真相: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冬病夏治

事实上,冬病夏治是无法治疗一切疾病的,而且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同一类型的疾病出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一般哮喘治疗中,只有寒痰犯肺类型的咳喘,才是适合通过冬病夏治的办法来治疗的。

阴虚火旺型的患者,身体内部的阳气过重,所以一定要先进行温补,不然是不利于治疗的,反而会使身体形成新的危害。

误区二:“夏治”有效可不再继续治疗

真相:治疗半途而废或使病情加重

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性的中医手法的调理方法,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通常要获得真正的效果,需要到达冬天才能够感觉到。

此外,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即便到了冬天真的有了效果,也不要轻易见好就收,是否继续治疗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误区三:夏治可保冬病不发作

真相:夏治只是基本保健,不可过于依赖

实际上,冬病夏治只是针对慢性疾病的一种基本预防保健,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在此期间不能盲目减药、停药。

同时,一些需要遵守的禁忌也不能松懈,在夏天应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尽量少吹空调,同时注意适度的锻炼。

贴敷可以提高免疫功能

冬病夏治尤以穴位贴敷备受推崇,夏季的穴位贴敷习称“三伏贴”。三伏贴就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每年夏季,三伏天期间贴才能见效,可以起到补阳气循环,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贴敷前后,需要我们注意几点:

1.一次需要贴2~6个小时,有些容易过敏的病人,建议贴2个小时就可以,最长6个小时。

2.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深色的宽松衣服。防止中药药液外渗染衣,紧身上衣和连体服不利于颈、背部贴药,还会摩擦局部皮肤。

3.贴完不要让冷风直吹,冷风吹到颈、背、腰,整个脊柱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贴敷的这一天,一定不要直冲着电扇、空调吹,空调温度也要适当的升高。

小时揭掉后就可以洗澡了,洗澡时需要注意水温,不能贪凉。

5.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辛燥之品。忌烟、酒、生冷、甜食、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别吃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烧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

6.敷贴后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属正常皮肤反应,不必担忧。若出现严重的皮肤灼伤反应及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三伏贴,清水冲洗,及时就医。

7.不要游泳,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过多,药膏脱落。

8.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辩证施用。

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

三伏贴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宜,几类人群最好不要尝试:

1.怕热、咳黄痰、发热、肺部感染者暂不适用此法。

2.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此法。

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中药过敏、皮肤过敏、皮肤有外伤者禁用此法。

4.小孩3岁以内的不适宜贴敷;穴位贴敷所用药物严禁内服。

5.如果刚好在三伏天有发烧、咽喉发炎等疾病,则不能贴药。

贴敷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

以下几类人群,可以试试“三伏贴”:

1.阳气不足、虚寒体质。即俗话说的“没有火力”的人适宜三伏贴。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常见的症状如: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平时易感冒、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神倦易困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3.妇科疾病。如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量少、经期提前、经期头痛、经期腹泻、慢性盆腔炎、坐月伤风、手脚冰凉、不孕症等,非常适宜三伏贴的治疗方法。

4.一些小儿疾病,如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

5.特异性疾病,如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

6.脾胃疾病,养阳气,温脾胃,散寒湿。主要用于在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慢性腹泻、厌食等。

7.关节类疾病,如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

8.心脑疾病类,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

■编辑/皮雪雁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论文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颈椎病属于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打针、吃药、按摩、理疗等是无法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因此,建议采用中医穴位外敷的方法治疗颈椎病,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可直达病灶,用于疏通经络,打通血脉。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的代谢机能,改善病灶周围的组织营养 ,修复病变组织。达到缓解和康复目的。 这种方式安全无副作用,缓解或康复后也不易复发。请注意:止疼、消炎类药物(口服、针剂)副作用大,会伤及胃肠道、肝脏等,并可引起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甚至会出现消化道溃疡和穿孔。 我知道有个疗效显著、见效迅速的药,是个外敷喷剂,用起来非常方便。治疗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等引发的各种症状的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止疼痛、止麻木、缓解眩晕不适、温经通络、驱寒除湿的效果——非常非常棒!!!初次使用头晕、颈椎疼痛、僵硬,手麻木等症状会得到非常明显的缓解,只要再用上几次(病情严重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病痛基本就会消除的。我本人从事与电脑相关的工作,患有比较严重的颈椎病。头痛、头晕、脖子肩膀疼痛、胳膊手指酸胀麻木,感觉非常痛苦。今年年初首次接触到此药,没想到治疗效果会这么好,用药大概四五次症状就基本消失了,真是不错。由于我自己亲身感受过此药的治疗效果,所以才敢在这里无愧于心的给您推荐。您考虑一下,对照自己的病症,要是觉得我所介绍的对您的病情康复有帮助,就可试试。发病时,在病患处喷一喷即刻缓解病痛。说真的,治疗效果这么好的药实在是难得也绝对值得一试。相信用后您的病症一定会大大好转,并能尽早康复。用谷歌搜‘ LI 力 fu 肤 ye 叶 ’应该能够找到。

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即将中草药加工成药泥、药丸、药粉、药膏等不同制剂,贴敷在选定的穴位上,靠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吸收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安全而无副作用,且治疗各科疾病确有良好的效果,故临床应用较广。报道最多还是支气管哮喘的穴敷治疗,疗效喜人。肾脏疾病发病跟支气管哮喘一样,与免疫机制关系密切。理论推证,加之临床实践证明,穴位贴敷疗法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疗法,扶正祛邪、燮理阴阳、调整气血、疏通气机

冬病夏治三伏贴论文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使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的化学性和热性 *** ,达到治病与防病的效果。

文/蕴晨

前年的瑛瑛可是个药罐子般的孱弱小女孩,每每感冒刚好,又开始流鼻水,算一算一年当中会历经约 6 次的感冒,焦急的妈咪为了要让瑛瑛成为健康小孩,花了一年的时间四处寻找医师问:「我家宝贝瑛瑛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些小感冒,若是置之不理反而会变严重。吃药的日子比不吃药时候更多,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改善体质?」后来,透过「三伏贴」的治疗,瑛瑛终于恢复小孩子该有的健康活力,整个抵抗力也变得更为强壮了呢!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使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的化学性和热性 *** ,以达到治病与防病的效果。现代人多有过敏和气喘等疾病征状,皆可使用三伏贴来改善,但一定要按时治疗,延误或是少了一贴,都会让效果打折。

三伏贴的由来

万芳医院中医科主任黄中瑀表示,过敏、气喘通常好发于冬季,三伏贴是利用一年之中最炙热的气候来贴敷,此时人体阳气旺盛之时,可扶助正气,预防冬末旧病复发、减缓病症及发作次数,亦即所谓的「冬病夏治」。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实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是以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或经常反复性感冒等疾病问题,并以此来预防感冒。

自古代流传至今,悠久历史的三伏贴疗法曾在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中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这就是三伏贴疗法在古法上的应用。

现代三伏贴,有些小改变

现代的三伏贴内容成分其实大同小异,黄中瑀表示,三伏贴的确具有治疗过敏、气喘等疾病并减少发作次数,而治疗选在每年的三伏日,于患者背部的大椎、肺俞、脾俞、定喘、膏肓等穴位以中药物敷贴。而其贴敷的药物成分为白芥子、细辛、甘遂、仙茅各一份,将其烘干后研磨成细末,最后加入姜汁调成小丸子,贴在选定的穴位上约 6--8 小时。

三伏贴所使用的中药内容各具不同的疗效,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等疗效,并有免疫抑制作用,这些成分可帮助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并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若与这些中药综合使用后,是有助改善气喘的。而三伏贴疗法则是选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 3 天,于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膏药,如此一来就预备秋冬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的老毛病罗!

三伏贴的优点

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两气与自然界万物的阴阳两气是相连接的,所以,四季寒热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阴阳两气的变化。

优点 1 达到冬病夏治目的

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而冬天人体阳气最弱,因此容易受到寒邪侵犯,一旦寒邪侵犯人体就会伤害人体阳气,使阳气变得更加耗弱。当人体阳气不足或减少,其抗病能力低下而无法将寒邪赶出体外,即便用药物治疗,身体虚弱也会恢复缓慢。黄中瑀表示,夏天的阳气(人体的阳气)很旺,利用此时来治病,的确比冬天来得事半功倍,甚至因此杜绝冬天的病源。

优点 2 减少服药排斥感

很多人不喜欢吃中药的苦口感、还有中药的味道,使用三伏贴就可以排除这些问题。黄中瑀解释,三伏贴的穴位敷贴疗法是用贴的,但是贴的和吃的效果可是一样好,而且三伏贴不需口服也就不会通过胃肠道,少掉药物对胃肠道 *** 的副作用,对于胃肠道不好的患者是一大好处。再者,三伏贴的敷药多半贴于皮肤上而没有吃进体内,也就不需经过肝脏与肾脏的代谢与排除,当然也不会造成肝肾功能的负担。

敷贴之后注意事项

如果是疾病发作时症状比较严重的人,可以多贴几次,其贴药的原则是贴药处的红热都退掉后,就可以再贴第二次,这样连续贴 3--6 次后的效果会更好。黄中瑀表示,对于过敏性鼻炎及气喘的发作,连续穴位贴敷治疗 3 年后,其改善率可达到 80 %。

小儿敷贴的时间大约 1--2 时,成人则需要约 2--4 时,而敷贴时皮肤多半会有搔痒、烧灼感或频尿等,皆属于正常反应。若正逢敷贴期间,最好不要游泳或泡澡,在敷贴期间的饮食力求清淡,勿食冰饮、生冷瓜果、发物及菸酒。敷贴后要注意以下情况,包括皮肤如有过敏反应、皮肤搔痒潮红难忍或皮肤起水泡等问题就需立即停用,敷药当天回去不可洗冷水澡。

举凡气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容易反复感冒等慢性肺病的患者,皆可选用此种穴道 *** 的疗法。但孕妇、 2 岁以下的儿童、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咽喉发炎)的患者、严重药物过敏者、短时间敷贴即会皮肤大量起泡者、接触性皮肤炎者,则属于不适合使用三伏贴的对象。

三伏天的时机

中医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内毛孔最开张的特点,在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期(初伏、中伏、末伏,俗称「三伏天」),选用一些助阳开窍、逐痰利气的中药制成药饼,贴于特定穴位上后,经皮肤穴道的 *** 与吸收,再由经络入脏腑,直接作用到宿痰(病根)潜伏的地方将其驱除,此即中医所谓的「冬病夏治」的概念。

贴敷的时间即使是夏天晚上温度最低时,也有接近 30 ℃或超过 3012--13

采用补肾为主的方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是符合中医辨治法则的,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亦表明这一治疗大法具有科学根据。当然选方用药时,应当须灵活取舍,切合哮喘病机特点。

补肾防哮丸、固本防喘胶囊(见《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怎么办?中医补肾是良法!》一文),是借鉴全国各地经验并经临床观察总结而研制的,该药具有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敛汗固表作用,兼祛伏痰、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对控制哮喘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支气管哮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经服固本防喘胶囊等方后, 内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LTT、E-RF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

临床发现,儿童长期坚持服用固本防喘胶囊后,体质明显好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亦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除。

沈氏等通过免疫学研究发现:温阳法能抑制血清IgE的季节性升高,提高抑制T细胞(TS)功能。同步观察治疗前后TS和血清IgE的相关变化,发现温阳法组IgE与ST治疗前后呈明显负相关(P<),对照组则无明显直线相关。

提示温阳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而产生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

此外,许氏进一步研究表明:温阳法可能是通过抑制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季节性升高,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至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

然而,益肾温阳之品甚多,用于哮喘的防治宜选用哪些药物更为适宜?

临床上通过反复筛选,发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等当为首选药物,不仅疗效较著,且无毒副作用;

雄蜂蛹亦不失为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特别对于儿童,疗效显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寒热并存、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若选用过于温燥之品(如附片),久久服之必然容易伤津耗气(小儿更是如此),反与病情不利, 故附片、干姜之类,一般较少用之;即便使用,量亦应小。

笔者强调补肾温阳在防治支气管哮喘过程中虽具有积极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地温肾而不配合其他治法。

须知机体内阴阳是时刻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状态的,由于阴阳互根的原理,补阳时亦应适当滋阴,以“阴中求阳”,即可使“阴平阳秘”, 故可于方中适时选用熟地、山萸肉诸药,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缓解期肺脾肾俱虚,只不过是以肾虚最为关键罢了,温肾壮阳固然重要,益气健脾补肺亦不可少。

近年来,各地多次报道黄芪、太子参等药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作用, 尤其是黄芪一味,大量用之,药专力宏,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

脾气充足,化生卫气,即可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发生,从而减少哮喘的复发。补后天即所以补先天,自然有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

对于部分激素依赖型患者,由于大都表现为肾中阴阳两虚,故宜阴阳双补 ,每用六味地黄丸为主,加用补骨脂、淫羊藿、黄芪等味。我们发现,如能坚持服药,部分病人可逐渐撤除激素。

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除了上述药物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 该病应做到防早、防小 (指幼年阶段一有此病,即应及时综合防治); 过敏患者应尽可能找出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如儿童易对蛋类、牛奶、鱼虾等产生过敏,当少食或禁食之;对药物、花粉、油漆、涂料、工业粉尘等易过敏者,应尽可能减少接触;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慢性咽炎等病,以消除可能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隐性病灶;

平时应注意加强 体育 锻炼,消除有害气体、烟雾的刺激,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

此外, 各地采用中药膏方于三伏天“冬病夏治”,进行敷贴,颇有疗效。

近年来,西医学对本病从基础到防治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有关哮喘的严重程度分度及分级、升降级治疗;

各种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调节剂、抗组胺药物等)的合理选择, 尤其是多种气雾剂的合理选用,大大地提高了本病的临床防治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互相取长补短,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因此,笔者认为,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 宜西 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解期则 宜 中医药为主,以固本为先,增强患者体质,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即所谓“缓则治其本”。 我想,这一防治思路,至少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不会有较大改变。

文自《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出版

肢寒畏冷,关节疼痛,肌肉麻痹,韧带拘急, 每到冬季伴随着以上症状的出现,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脊柱炎等各种骨关节病纷至沓来,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 健康 ,使生活质量极度下降。防治结合,避实就虚的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伟大贡献。中医认为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跟机体阳气不足有关,特别是脾阳,肾阳,卫阳。

在一年阳气充盛的三伏天把虚弱的阳气补充上来是防止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绝好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完美体现。

治未病科组成专家团队从骨关节病的易发人群体质入手,截断发病根源。从骨关节运动系统构成因素入手,重视筋,骨,肉,关节调理。从中医脏腑理论开拓思路,重视肝脾肾的功能改善。选取强筋健骨,滑利关节,滋补肝肾,健脾补肾的地道药材组方,精选穴位,研制出治疗关节病的专属三伏贴。使骨关运动系统达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的年轻态。

三伏疼痛贴主治

一、各种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骨关节炎、跟骨痛、坐骨神经痛等。

二、风湿痹症: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落枕等。

三、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

咨询电话: 、2327915

地点: 衡水市中医医院综合楼4楼治未病科(疼痛门诊)

注意: 每伏只贴一次,同贴膏药一样贴在相应穴位上治疗疾病,贴敷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到时间可自行揭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冬病夏治三伏贴论文题目

肢寒畏冷,关节疼痛,肌肉麻痹,韧带拘急, 每到冬季伴随着以上症状的出现,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脊柱炎等各种骨关节病纷至沓来,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 健康 ,使生活质量极度下降。防治结合,避实就虚的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伟大贡献。中医认为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跟机体阳气不足有关,特别是脾阳,肾阳,卫阳。

在一年阳气充盛的三伏天把虚弱的阳气补充上来是防止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绝好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完美体现。

治未病科组成专家团队从骨关节病的易发人群体质入手,截断发病根源。从骨关节运动系统构成因素入手,重视筋,骨,肉,关节调理。从中医脏腑理论开拓思路,重视肝脾肾的功能改善。选取强筋健骨,滑利关节,滋补肝肾,健脾补肾的地道药材组方,精选穴位,研制出治疗关节病的专属三伏贴。使骨关运动系统达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的年轻态。

三伏疼痛贴主治

一、各种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骨关节炎、跟骨痛、坐骨神经痛等。

二、风湿痹症: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落枕等。

三、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

咨询电话: 、2327915

地点: 衡水市中医医院综合楼4楼治未病科(疼痛门诊)

注意: 每伏只贴一次,同贴膏药一样贴在相应穴位上治疗疾病,贴敷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到时间可自行揭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采用补肾为主的方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是符合中医辨治法则的,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亦表明这一治疗大法具有科学根据。当然选方用药时,应当须灵活取舍,切合哮喘病机特点。

补肾防哮丸、固本防喘胶囊(见《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怎么办?中医补肾是良法!》一文),是借鉴全国各地经验并经临床观察总结而研制的,该药具有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敛汗固表作用,兼祛伏痰、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对控制哮喘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支气管哮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经服固本防喘胶囊等方后, 内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LTT、E-RF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

临床发现,儿童长期坚持服用固本防喘胶囊后,体质明显好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亦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除。

沈氏等通过免疫学研究发现:温阳法能抑制血清IgE的季节性升高,提高抑制T细胞(TS)功能。同步观察治疗前后TS和血清IgE的相关变化,发现温阳法组IgE与ST治疗前后呈明显负相关(P<),对照组则无明显直线相关。

提示温阳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而产生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

此外,许氏进一步研究表明:温阳法可能是通过抑制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季节性升高,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至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

然而,益肾温阳之品甚多,用于哮喘的防治宜选用哪些药物更为适宜?

临床上通过反复筛选,发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等当为首选药物,不仅疗效较著,且无毒副作用;

雄蜂蛹亦不失为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特别对于儿童,疗效显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寒热并存、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若选用过于温燥之品(如附片),久久服之必然容易伤津耗气(小儿更是如此),反与病情不利, 故附片、干姜之类,一般较少用之;即便使用,量亦应小。

笔者强调补肾温阳在防治支气管哮喘过程中虽具有积极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地温肾而不配合其他治法。

须知机体内阴阳是时刻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状态的,由于阴阳互根的原理,补阳时亦应适当滋阴,以“阴中求阳”,即可使“阴平阳秘”, 故可于方中适时选用熟地、山萸肉诸药,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缓解期肺脾肾俱虚,只不过是以肾虚最为关键罢了,温肾壮阳固然重要,益气健脾补肺亦不可少。

近年来,各地多次报道黄芪、太子参等药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作用, 尤其是黄芪一味,大量用之,药专力宏,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

脾气充足,化生卫气,即可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发生,从而减少哮喘的复发。补后天即所以补先天,自然有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

对于部分激素依赖型患者,由于大都表现为肾中阴阳两虚,故宜阴阳双补 ,每用六味地黄丸为主,加用补骨脂、淫羊藿、黄芪等味。我们发现,如能坚持服药,部分病人可逐渐撤除激素。

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除了上述药物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 该病应做到防早、防小 (指幼年阶段一有此病,即应及时综合防治); 过敏患者应尽可能找出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如儿童易对蛋类、牛奶、鱼虾等产生过敏,当少食或禁食之;对药物、花粉、油漆、涂料、工业粉尘等易过敏者,应尽可能减少接触;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慢性咽炎等病,以消除可能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隐性病灶;

平时应注意加强 体育 锻炼,消除有害气体、烟雾的刺激,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

此外, 各地采用中药膏方于三伏天“冬病夏治”,进行敷贴,颇有疗效。

近年来,西医学对本病从基础到防治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有关哮喘的严重程度分度及分级、升降级治疗;

各种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调节剂、抗组胺药物等)的合理选择, 尤其是多种气雾剂的合理选用,大大地提高了本病的临床防治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互相取长补短,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因此,笔者认为,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 宜西 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解期则 宜 中医药为主,以固本为先,增强患者体质,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即所谓“缓则治其本”。 我想,这一防治思路,至少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不会有较大改变。

文自《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出版

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子源编著2020年6月)三伏贴运用温阳助阳、驱散里寒的中草药,通过对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调理脏腑、驱散体内的陈寒、老寒,以培补亏损的阳气而达到外治内效、防病治病的目的,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科多种慢性疾病。三伏贴是怎么治病的?* 三伏贴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理念,按照季节时令的特点,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结合天灸、经络与中药,采用天然中草粉,用姜汁调和成膏状,在人体相应穴位处,提高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 * 同时,它所采用的穴位敷贴也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因此"冬病夏治三伏贴"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 * 此外,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且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 * 经过了近百年的理论发展与临床例证后,三伏贴疗法已积淀的越来越成熟。目前,它神奇的疗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认可,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为更多人感知幸福和健康中医详解“三伏贴”的妙用* 夏至是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太阳黄经90°,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而“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穴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中医《内经》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国农历“夏至”、“初伏”、“中伏”、“末伏”的时令内,采用中药穴贴进行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和中医特色。 * * 何谓“三伏贴疗法”? * 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预防感冒。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成人及儿童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古代和现代中医师皆指出确实有其疗效。 * *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 * 何为“冬病夏治 内病外治”? *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近年来实践经验表明,从夏至起到头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穴贴,以期达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进而再进行第二阶段的穴贴,以致达到纳阳摄气、扶正固本、强壮正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实践证明,“冬病夏治”可以使人体阳气得到充实,抗病能力得到增强,为预防季节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反复发作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 何时是“三伏贴”的最佳时间? * “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 *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贴三伏贴时 要注意5个方面 三伏贴,即在特定穴位敷以中药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祛散寒痰的作用,使人体阴平阳秘,脏腑经络通畅,可把寒气从人体中释放出来以治本,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治愈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的目的。那么,贴三伏贴时注意哪些问题呢?1.在准备贴敷前,一定要清洁皮肤,如果有严重的皮肤病或是过敏的话,最好不要贴敷。2.每次贴敷时间成人以4-6小时为宜,如果短于4个小时的话,可能会影响疗效,但儿童不得超过2小时。3.有些人贴敷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一般来说轻微的皮肤发红或冷热感觉属于正常,如果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4.贴药期间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同时也要远离空调和电扇。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贴敷当天更是应避免过度吹电风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风的地方。5.治疗期间饮食方面要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辛辣、海鲜易致敏及刺激性的食物。贴敷局部3天内不能沾水。* “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 功效 * *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 *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 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贴药治疗。 * * * 适应症 * 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 * 禁忌事项 *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

夏病冬治论文

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夏天得的病一般都属热性,特别是一些热性的慢性疾病,在温度比较高的时间比较不好医治,而在冬天的时候,利用其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条件下医治比较容易.但是一般急性的疾病得了就赶紧上医院,尽管医治比较费力,但还是不能耽误.

冬病夏防的疾病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机体麻木,在冬季天气寒冷时往往就会发作,天热时症状则会消失。因此,从夏天开始,应注意调整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类患者,最容易因受寒而发作,因此,这类人最忌食冷饮及生冷的食物,常吃生冷的食物不仅会消弱脾胃功能,还会加重体内的寒气,比如吃冰镇西瓜。平时应多吃淮山药、芡实、薏米仁等健脾化湿的食物。对于中老年来说,在三伏天里进行适当的针灸等治疗,可以起到温通经脉,祛寒止痛的效果。与此同时,日常的养护也必不可少,在夏季不可过度依赖空调,居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过大。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在水泥地上,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体内。此外,夏季防病,还应注意调节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有利于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散发出体表,增强体质,但出汗也不宜过多。大汗淋漓时禁冲冷水澡,以免伤及阳气。只有在夏季做好预防,才能减少在冬季发病的几率!

有道理的,就是说夏天会出的毛病在冬天医治(好在病没来之前做好预防工作)还有一个说法的冬病夏治比如说你冬天会长冻疮那么现在夏天的时候做好预防工作(每天用生姜在手上涂)在冬天就不会长了

冬病夏治出自《黄帝内经》。原义是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延申义是做事要懂得逆向思维。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 索引序列
  • 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论文
  • 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论文
  • 冬病夏治三伏贴论文
  • 冬病夏治三伏贴论文题目
  • 夏病冬治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