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食用医学杂志

食用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食用医学杂志

营养素是大家知道的,它作为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生存等一切的生活活动,只有每天补充够了,才能满足机体的最低需求。从人体所要摄取的营养素来看,主要分为七大类——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

相比于其他六个营养素,膳食纤维往往被抛入脑后,甚至被认为是最没有营养价值的成分。追求口感的人,因膳食纤维的粗糙感,丢弃被看成杂质的它。

反而在营养界中,大家都拿膳食纤维当成最有营养的物质,虽然当中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不能被肠胃消化吸收,但随着人们对它的应用性越来越多,甚至对疾病有某种 健康 效应。

膳食纤维成了人体所需的第七大营养素,也被称为人体的长寿营养素,可有的人依旧不信,这是真的吗?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给出答案——膳食纤维确实和人体长寿息息相关。

在一项多达185的流行病学研究,当中包含了58项关于膳食纤维和 健康 的实验,最终发现:经过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多个疾病的死亡率。

如今的膳食纤维种类逐渐扩大,还包括植物纤维素、果胶、藻类多糖等等,有的可以被肠胃消化吸收,具有对身体 健康 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机体排便 :

你每次排便是否要用力,或排便时间过长,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不太正常的表现。通常去厕所的时间是3~5分钟,如果食物在肠道内储存的时间过长,重新利用吸收。

当机体内的代谢产物无法顺利排出,直到肠胃黏膜受到伤害,那么肠胃病也可能找上你。在这里膳食纤维可以增大肠胃的体积,起到促进肠胃蠕动的目的,进而帮助机体顺利排便。

稳定病情:

尤其是糖尿病人群,通过膳食纤维增强饱腹感,在肠胃吸收水分体质后,改善了机体代谢葡萄糖以及糖耐量,是稳定病情的法宝。但低于刚食用膳食纤维的人,刚开始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腹胀。

此时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吃一点点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最后回到正题,每天摄入25~30g的膳食纤维最有助于长寿哦,适量吃粗粮没有坏处。

普兹泰的文章一发表,就引来很多批评,除了样本量过小,他的统计方法仍然不能得到赞同。一些实验室试图做一些类似的实验,不过都没有得到普兹泰的结果。2007年,丹麦科学家用凝血素转基因大米喂养老鼠90天,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鉴于普兹泰违背了学术规范,Rowett研究所让他退休了。那时普兹泰已经69岁了,也确实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不过这并不妨碍很多人把这件事当成学术界迫害有良心的科学家的例子。

食品上引用医学杂志的内容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经验

引用高质量的论文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论文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为了更好的论述自己论文的观点,论文作者就要使用到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通过权威、高质量的参考文献内容论证自己的言论让更多的读者信服。

由于参考文献是编辑对论文进行学术鉴审的重要依据,因此,著录参考文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科研论文能否顺利发表,综述文章尤其如此。要想提高投稿命中率,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用新颖的论文文献。

引用文献是否新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论文的先进性。太过陈旧的文献虽然也能论证自己得论点,但是却因为过于陈旧或被引用次数过多而导致文献本身的权威价值降低。因此,撰写科研论文应尽可能引用最新的文献。当然,在本领域有开创性贡献的旧文献也可适当引用,但绝对不宜过多。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期利普赖斯指数(即期刊引用5年以内的参考文献数量占引用参考文献总数的百分比)在50%以上。因此作者撰写论文时要尽可能多地引用5年以内的文献,且至少不低于50%。这样才能符合一篇学术论文需要具备的新颖的特点;

(2)引用高质量的论文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论文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作者平时注意阅读、积累权威医学期刊文献和权威专家的文献。高质量的文献就好比铁一般的事实,在论证自己的论点事,强而有力的论据便是支撑自己论文的最有效支点,所以我们在文献引用上要使用高质量文献,同时高质量的文献也是体现论文作者全面的阅读量和对该领域研究的了解程度;

(3)引用全面的论文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全面地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单独的全文引用中文文献或者外文文献都只能片面的说明,在国内或者国外的某些地方,这样的论点是存在的,或者成立的。所以便要求我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兼顾中文文献与外文参考文献,并以外文参考文献为主。然而,在引用大量外文文献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国内某些相关研究的重要文献。尽管我国医学研究的总体水平较低,但仍有一些学者在国内乃至国际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或重大贡献,这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往往被聘为相关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因此,在大量引用国外文献的同时,适当引用这些专家学者的文献,对论文顺利通过审稿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对文献的引用在内容上也要求具有全面性,只针对每个地方,或者某些特定条件下所撰写的论文文献,则需要根据自身论文的内容范围做出适当的选用;

(4)提高自引文献量。

文献的'引用,很大程度上是被认为引用别人的文献,但其实对自己文献和自身投递期刊文献的引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自引文献除了字面上理解的引用自己的文献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其实自引文献分两种,其一为作者自引,其二为期刊自引。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作参考文献,期刊自引是指该期刊引用了该刊以前发表的文献。如某作者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某篇文章中,引用的所有《中华内科杂志》的文献均为期刊自引。作者自引至少能向编辑和审稿人表明,该作者在本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了系列化,而且越来越深入,易取得编辑和审稿人的信任,对论文发表将十分有利。期刊被引用次数多少是评价期刊质量及实用性的一个方面,也是衡量期刊社会效益及文献情报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编辑喜欢编发引用本刊文献较多的论文,作者欲向哪个期刊投稿,一定要重视引用该刊的文献。当然,这并不表示说可以不在乎自身论文的论点而胡乱的引用该期刊的文献,这样的文献堆积只是让自己的论文显得赘余,而且没有科学性;

(5)多引期刊文献,少引书籍文献。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表明,期刊文献被引次数最高,占被引文献总数的70%~80%以上。期刊文献是跟随期刊的刊发时间而定的,实时跟新是期刊最大的特点。期刊文献最典型的特征是内容新,科研价值高,而书籍文献,尤其是教材,其理论观点趋于成熟而固定,但内容陈旧,无太大的科研价值。毕竟一套书籍文献刊发之后,重新根据新技术跟新动态做出修改的速度十分的缓慢,甚至于未曾修改过书籍的内容。因此撰写医学论文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引用期刊文献,少引或不引书籍文献。但这并不表示就完全不适用书籍文献,某些有重大学术价值的专著也可引用,但也不宜过多。注意适当引用最新的专利文献和学位论文。

近日,《美国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及《美国临床血脂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刊登了一项来自日本福冈大学与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合作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显示,将稻米油和芝麻油混着吃,有助于高血压、中轻度糖尿病患者降血压血糖。这种混合油降血压、血糖的功效就在于它含有天然抗氧化剂: 如稻米油中含有丰富的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 芝麻油中含有芝麻素、芝麻酚、芝麻酚林 。同时,这两种植物油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脏健康。此研究一出,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关注。 上图:《美国医学期刊》刊登临床研究,稻米油混合油可以降血糖。 下图:《美国临床血脂期刊》刊登临床研究,稻米油混合油可降血压。 该项为期8周的研究,由日本福冈大学征集了600名患者(300名2型糖尿病患者+300名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和2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者们把这800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糖尿病患者组成的测试组,第二类是高血压患者组成的测试组,针对这两类人进行不同的饮食干预。 第一类: 300名糖尿病患者+100名健康志愿者 1.健康组(100人): 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2.糖尿病混合油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3.糖尿病服药组(100人):服用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物; 4.糖尿病混合油+服药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的同时,服用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物。                        第二类:300名高血压患者+100名健康志愿者 1.健康组(100人): 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2.高血压混合油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3.高血压服药组(100人):服用硝苯地平(抗高血压钙通道阻滞药物); 4.高血压混合油+服药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的同时,服用硝苯地平。 日本福冈大学的研究者们要求其中的6组志愿者在日常饮食中,包括炒菜和凉拌菜时,加入约盎司(约35克)的稻米油混合油,比例约为80%的精炼稻米油和20%的非精炼芝麻油。在第8周时,研究者通过身体测量和生物指标测定后发现: 第一类糖尿病类变化情况: 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4周与第8周,经稻米油混合油干预组(2组)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下降了26毫克/分升和53毫克/分升,经稻米油混合油+药物组干预组(4组)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水平进一步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分别下降了46毫克/分升和27毫克/分升,“坏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而血糖正常的对照组(1组)测试者,两项指标并未有显著改变。 第二类高血压类数据变化情况: 高血压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5、30、45和60天,经稻米油混和油干预组(2组)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基线值相比,均显著降低(P<)。经稻米油混合油+药物组(4组)干预的高血压患者,SBP、DBP和MAP下降效果比仅服用药物组的效果更明显。而血压正常者的对照组(1组)测试者的相关参数没有出现显著降低(P<)。 通过8周跟踪测试,研究者发现: 1.食用稻米油混合油对健康人的血压、血糖不会产生显著变化; 2.食用稻米油混合油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显著:数据显示,测试者血糖、血压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如果患者在服用相应药物的同时食用稻米油混合油,他们的血糖、血压下降水平比只服用药物的患者高出两倍多。 3.研究者还发现,稻米油混合油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好胆固醇”含量。而只吃药物的患者在胆固醇水平方面并没有改善。 近年来,受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加速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约有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成年人总数的1/10,预计将在2040年增至亿人;约有5亿中国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特点:“三高”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在服药人群中,盲目服药、擅自间断服药现象非常普遍。 因此,如果能找到一种科学的食疗方法,能辅助患者安全、有效地降血压、降血脂,对广大患者来说再好不过了。《美国医学期刊》发表的稻米油混着吃能辅助降血压、降血脂的研究成果则刚好给出了解决方案。但需要强调的是,稻米油混合油无法替代药物。(注:以上研究内容引自《美国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临床血脂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上发表的相关文章。) 稻米油更符合亚洲人膳食需求 稻米油作为健康功能性食用油,富含谷维素、植物甾醇、天然维生素E等多种活性营养素,尤其符合亚洲人膳食需求,在日本、泰国、印度和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稻米油的功效,除了近期《美国医学期刊》和《美国临床血脂期刊》上刊登的能辅助降血压、血糖外,早在2013年,国内也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苏宜香教授和朱惠莲教授,专门针对谷维素含量不同的稻米油,进行了小鼠睡眠剥夺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稻米油具有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 稻米油起源日本,日本人食用稻米油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那时的稻米油多用于药用。日本真正将稻米油转向食用方向,是从昭和8年(1933年)开始的。那一年,维生素B1发现者、日本科学家铃木梅太郎指出“日本人饮食生活中缺乏维生素B1”,从而开启了从米糠中提取谷维素及食用稻米油的新时代。日本是个极其重视食育的国家,在膳食搭配、健康饮食习惯以及疾病预防上,有一整套健全的体系。也正因此,由于稻米油含有谷维素等丰富的营养素,在日本,它被指定为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用油。现在,日本的薯片、蛋黄酱、风味调料和很多食品都在使用稻米油,日本也是将谷维素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添加的国家。 稻米油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并不影响中国稻米油技术的发展。据了解,国内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很早就预见了未来家庭对功能性食用油健康消费升级的巨大需求,10年前就投入研发,在借鉴日本稻米油萃取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所生产的稻米油脂肪酸比例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黄金比例”。 稻米油成油不易,主要从稻谷的米皮米胚(米糠)中提取,稻米胚只占到稻谷的5%,却含有64%的稻谷营养精华。 也正因此,稻米胚被联合国称为“未被有效开发的天然营养源”,如果能积极开发利用, 稻米油和谷维素将为改善中国人的膳食健康、国民体质,尤其是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答案】:A处方药在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仅宣传药品名称(含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称)的,无需审查。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食用油

用现在的答案来回答要以前的问题,资本是万恶的源泉,就如同有辉瑞在,口罩就不会脱一样!

由于中国工业化晚,正好躲过了这玩意儿最泛滥的阶段。[捂脸]

分享一个时间表

1902年氢化植物油技术被发明;

1956年,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篇报道称,氢化植物油会导致人体内的胆固醇升高;中国在8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这个技术;

199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一项研究,结论是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1999年美国开始要求标注含量;

2011年10月,我国公布标准GB28050-2011,要求强制标注;

2013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取消了部分氢化植物油的GRAS资格,要预先批准才能使用,几乎相当于“禁用”了;

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个名为“取代”(replace)的行动指南,向反式脂肪酸发出了最后的宣战。

氢化植物油包括人们熟知的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它是普通植物油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加入氢催化而成。经过氢化的植物油硬度增加,保持固体的形状,可塑性、融合性、乳化性都增强,可以使食物更加酥脆。同时,还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

但氢化植物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只有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部分已氢化的脂肪分子会脱氢变回不饱和脂肪,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会变回原来的顺式,一部分发生扭转就会变成反式脂肪。在工艺成熟的情况下,这种脱氢是可以被抑制甚至避免的。

中国人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摄入来源可能还是油炸、爆炒的过程油温过高。

因为氢化油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原料。

氢化油广泛用于食品和化状品和日化行业。在人工催化加氢之后,产生逆式的反式脂肪,它方便、美味、便宜,能延长西点保质期、改善口感。

氢化油简介:

氢化油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反式脂肪酸,或称硬化油,就是把液态植物油通过加氢反应使其变成固态饱和脂肪酸。少量食用对人体危害不大,但长期食用在人体内累积对健康有害,国家对在食品中使用有严格规定,只要符合规定就没问题,同时其应用广泛国家禁止会影响别的行业,只有加强监控。

功效与作用增进食欲、御寒、润肠通便猪油是由猪的脂肪炼制的油,常温下为白色或浅黄色固体。具有增进食欲、润肠通便、补肺止咳、御寒、解毒、补虚、润燥等功效。1、增进食欲:猪油色泽白或黄白,具有特殊香味,深受欢迎,可以增进食欲。2、御寒:猪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当,能提供热量,寒冷地区的人常食用猪油,可以起到御寒作用。3、润肠通便:猪油滑腻,又入大肠经,可以“润滑”肠道,使排便通畅,所以猪油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4、解毒:猪油对于斑蝥毒、芫青毒、亭长、野葛、硫磺毒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还有助于解五种疸疾,如黄疸、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还可缓解疸疾带来的水肿症状。5、补虚:猪油可以滋养五脏,对脾胃和肺的滋养作用较好。猪油味甘,可使脾胃强健,有开胃助消化的功效,所以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身体瘦弱的人群可用猪油来增肥。6、润燥:猪油可使皮肤光滑细腻,有弹性,也有助于治疗脱发。肺主皮毛,即人体皮肤,毛发的生长靠肺滋养,猪油能补益肺阴,间接促进皮肤和毛发的修复。7、补肺止咳:如果肺部发热,干咳不止,不但需要清热,还要补脾,猪油有较好的补肺止咳作用,对于干咳不止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医学杂志

医学食疗与健康是国家级期刊,《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7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5249,国内统一刊号CN:43-1545/R。由中国医师协会和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共同主办,月刊、大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MedicalDietandHealth。本刊为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期刊,办刊宗旨为:反映国内外医学与食疗的研究成果,促进医学与食疗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传播健康饮食方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医学食疗与健康设置栏目:院士/专家报道、论著、临床研究、护理研究、医学食疗研究、中医中药、影像学、检验与临床、医学与护理教育、医院管理、个案报道、综述、经验交流、特色专题等。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饮食保健》杂志是省级期刊。《饮食保健》杂志中国医促会协办的专业性部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医促会会刊。《饮食保健》杂志已被《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饮食保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饮食保健养生研究会协办、中国医促会学术指导、内蒙古大学主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主办,公开发行的中华系列专业性学术期刊。《饮食保健》杂志是医学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竹笋的食用医学论文

竹笋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禁忌

竹笋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禁忌,竹笋是很多人喜欢吃的,竹笋,即竹的嫩茎,柔嫩清香,滋味鲜美,历来被誉为“蔬中第一品”。竹笋是低糖低脂肪高纤维食物,它含的粗纤维较多,有促进肠道蠕动、下面看看竹笋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禁忌及相关资料。

功效作用

竹笋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C等成分,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具有开胃健脾、通肠排便、美容护肤等功效。

1、开胃健脾竹笋中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构成了竹笋特有的清香,与各类食材一起烹煮,鲜味更为突出,它能溶于汤汁中,使菜肴更具美味更诱人,有利于食品的摄入,可开胃、促消化。

2、降三高竹笋低糖、低脂,是“三高”患者的理想食物,其中含有的钾非常丰富,能调节血压,对于保持血压健康非常有帮助。

3、通肠排便竹笋性寒通利,含有的植物纤维能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少粪便粘度,有利于粪便排出,能用于治疗便秘。

4、排毒保健竹笋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能加速胆固醇的代谢,所以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同时还能减少毒素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5、美容护肤竹笋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钙、磷、铁,对维持人的皮肤、黏膜和肌肉的营养,保持面部皮肤的细嫩也十分有益。同时竹笋中有较多的纤维,在食用过程中能增强人面部肌肉功能,能使微循环血脉流畅,保持黏膜和皮肤的正常生理状态。

6、减肥瘦身竹笋所含的热量很低,100克竹笋只有27卡路里,对于需要减肥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竹笋还含有丰富的纤维成分,食物中的'油脂会不断地被竹笋纤维吸附,随着废物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蓄积,能帮我们抑制饥饿感,所以吃竹笋能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

营养价值

竹笋除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糖类外,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镁和16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素的保健食物。

食用竹笋注意事项

竹笋虽然好吃,但采笋时应避开风日,以防其本变坚、肉变硬;加工时尽量不要用刀去削,一遇铁质,笋往往会变硬发死;存放时不可剥壳,否则会失去其清香的风韵。

不过食用春笋时一定要小心过敏。春季本来就容易过敏,对于容易产生摄入性过敏的人来说,食用春笋还易引起荨麻疹。因此,儿童吃春笋要适量,且不能吃毛笋,老人吃笋一定要细嚼慢咽。为防止出现过敏,吃笋应先少量尝点,如有反应,马上停止。

若用笋片、笋丁炒菜,要先用开水把笋烫5~10分钟,然后再配其它食物炒食。这样既可高温分解大部分草酸减少弊端,又能使菜肴无涩感,味道更鲜美。同时,吃笋时尽量不要和海鱼同吃,避免引发皮肤病。

鱼香肉丝

食材:猪瘦肉250克、竹笋200克、木耳15朵、葱适量、姜适量、蒜瓣3个、小米椒3个、泡姜1个、酱油20克、香醋15克、糖5克、盐3克、料酒5克、鸡精少许、香油适量、淀粉适量

做法:

(1)准备好所有的食材。

(2)猪肉切丝加入料酒,糖,淀粉抓拌均匀腌制片刻。

(3)竹笋入开水中煮上2分钟过凉备用。

(4)取一个小碗加入酱油,香醋,糖,鸡精,葱花,淀粉拌均匀成为鱼香汁备用。

(5)竹笋和泡发的木耳洗净切丝。

(6)炒锅到油烧热。

(7)倒入肉丝翻炒均匀至变色盛出。

(8)锅中再加少许油放蒜末,姜末爆香,再加入剁椒,小米椒和泡姜炒出香味。

(9)倒入竹笋和木耳翻炒片刻。

(10)再把炒过的肉丝倒入翻炒。

(11)加入调好的料汁翻炒均匀。

(12)最后淋入香油翻炒均匀关火。

(13)最后淋入香油翻炒均匀关火。

腊肉炒竹笋

食材:腊肉适量、竹笋适量、青椒适量、大蒜适量、姜片适量、食用盐适量、料酒适量

做法:

(1)把腊肉、竹笋分开用水微煮一下,然后捞起备用

(2)腊肉煮好切片

(3)然后把大蒜段、姜片、青椒切好备用

(4)锅里放油,把大蒜、姜片、青椒放进油里扁出香味,把腊肉下锅微炒,加进竹笋炒一会,加食用盐、料酒炒均匀就可以起锅了

竹笋的功效与作用

笋类冬笋又有“素食第一品”之说,不仅是蔬菜,还是良药。中医记载,冬笋味甘性寒,具有“利七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竹笋具有等作用,所以吃竹笋具有减肥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尤其是民间以虫蛀之笋供药用,名“虫笋”,为有效之利尿药,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嫩竹叶、竹茹、竹沥均作药用。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笋有一定关系。

开胃健脾

竹笋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构成了竹笋独有的清香,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脘痞纳呆之病症;

宽胸利膈、通肠排便

竹笋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纤维可以增加肠道水分的贮留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少粪便粘度,使粪便变软利排出,用于治疗便秘,预防肠癌;

开膈消痰

竹笋具有低糖、低脂的特点,富含植物纤维,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且对消化道癌肿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

竹笋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预防心脏病

竹笋含丰富蛋白质,能供给身体适当的养分,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治动脉硬化。用竹笋、陈蒲瓜和冬瓜皮一起用水煎服,对治疗心脏病会有帮助。

竹笋注意事项

(一)竹笋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肥胖和习惯性便秘的人尤为适合;

患有胃溃疡、胃出血、肾炎、肝硬化、肠炎者、尿路结石者、低钙、骨质疏松、佝偻病人不宜多吃。

竹笋是寒凉性食品,含有较丰富的粗纤维,容易使胃肠蠕动过快,因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和胃出血的人不宜吃竹笋。肝硬化者也不宜吃竹笋,有肝硬化的人一次进食较多竹笋,会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此外患泌尿系结石者不宜常吃竹笋,其中的草酸盐易与其他食物中的钙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草酸钙,从而加重病情。

(二)怀孕妇可以能吃竹笋吗?

孕妇可以吃竹笋,注意适量即可.

竹笋对于孕妇来说不但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对于怀孕引起的水肿,产后虚热、心烦、手足心热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竹笋选购

一要看根部,根部的“痣”要红,“痣”红的笋鲜嫩。

二要看节,节与节之间距离越近,笋越嫩。

三要看壳,外壳色泽鲜黄或淡黄略带粉红、笋壳完整且饱满光洁的质量较好。

四要手感饱满,肉色洁白如玉。

功效与作用:

1、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

2、现代医学证实,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3、竹笋还具有吸附脂肪、促进食物发酵、有助消化和排泄作用,是减肥者最理想的食物之一。

禁忌:

1、过敏体质的人过量食用会影响健康;

2、新鲜竹笋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过半根。

3、春笋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春笋性寒味甘,又含较多粗纤维素,大量食用后,很难消化,容易对胃肠造成负担,尤其是本身已经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不可大量食用。

春笋的做吃法

春笋被成为春天的“菜王”,食法很多,可谓“荤素搭配”。它与各种肉类一同烹饪,味道就显得更加鲜美,无论炒、烧、煮、炖皆可。春笋既可以与鱼肉禽蛋等食材合烹,也可辅豆制品、叶菜类等合烧,如油焖笋、笋煮豆腐、鲜笋鸡丁、笋炒鸡蛋、笋煮鱼、笋炒肉等,烹制方法不同,菜肴的风味也各异。

食用春笋也有讲究,一枝春笋,根据其各个部位鲜嫩程度的不同,可分开食用,各具特色。譬如嫩头可用来炒食,或作为肉丸、馅心的配料;中部可切为笋片,炒、烧或做配菜;根部质地较老,可供煮、煨以及与肉类、禽类一起煲汤,还可以放在坛子里发酵做成“腌笋”,炖食别有风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春笋

  • 索引序列
  • 食用医学杂志
  • 食品上引用医学杂志的内容
  •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食用油
  • 饮食医学杂志
  • 竹笋的食用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