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说不好。
有好多的你自己找找看了。
祖国传统医学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与“自然”即与四季气候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故提出人体四大平衡原则:1.环境平衡2.动静平衡3.饮食平衡4.心理平衡。
1,营养素的平衡(吃对和吃够)2,动植物平衡3,酸碱度平衡4,冷热平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高级平衡锻炼计划:在进行基本的移动性活动(如站立、走路或跑步)时,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非常重要。当膝关节、踝关节受伤或历经手术以后,我们可以从医生(物理治疗师)的技术服务中得到康复帮助,以期恢复我们的正常活动能力。
2、单腿姿势锻炼与下蹲:在开始高级的平衡性练习时,可以尝试使用单腿蹲下的姿势。 要做到这一点很简单,一只脚保持站立,另一只脚抬离地面,保持膝盖笔直状态,悬空在下蹲的腿前方。 慢慢弯曲我们下蹲的腿的膝关节,蹲下10-20公分。
3、单腿T形练习:在进行单腿T形练习锻炼的时候,将一只脚保持站立, 双臂平衡伸展到外侧,然后将另一条腿伸直到身体后方,确保其能够保持和骨盆同等的水平位置。
4、泡沫上站立,加强难度的单腿姿势练习:当单腿下蹲和T型姿势的练习变得很容易操作或实践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通过站在一块泡沫或一个小枕头上进一步来挑战自己,因为不稳定的表面会改变我们的本体感觉,增强我们的身体对自己大脑的反馈能力。
5、摇摆板练习:摇摆板是在其底部具有弯曲形状的平台,是否木质、塑料、金属制不影响效果。站在板上可以挑战我们的身体平衡,因为摇摆板始终在维持着一个不稳定的站立平面。使用摇摆板改善我们的平衡能力是一项很具有挑战性的方式,我们必须确保站在它上面时是一种安全的状态。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如下: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有: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最不稳定的体位;从静态平衡进展至动态平衡;逐步加大平衡难度,破坏站立平衡训练和在平衡板上训练,诱发平衡反应。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身体重心由低到高;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训练;训练时由睁眼到闭眼。据了解,平衡训练是康复方法之一,是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平衡能力为目的的康复性训练。
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其中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静态姿势,自身能控制及调整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如手膝位的跪立训练。
而动态平衡是指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
膳食平衡的基本原则:
1、多样化原则。膳食每天必须包括五个营养组:粮食组、蔬菜组、水果组、动物性食品组、奶和奶制品及大豆和豆制品组,缺一不可。每天要提供大约15到20种食品。
2、均衡性原则。按比例来吃各食品组的食品,不能动物性食品吃太多,蔬菜吃太少。
3、适量的原则。对那些高能量的食品,如充气饮料、糖果、巧克力以及油炸食品、小包装食品,一定要控制摄入量。
4、个体化原则。我们吃的食品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热性的,平性和凉性,根据体质来选择合适体质的食物。
平衡是指人体所处地中稳定状态,已经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涎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通过主动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平衡是人体保持体位,完成起居动作和步行等日常生活动作的基本保证。平衡训练是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平衡能力为目的的康复性训练,是为提高患者维持身体平衡能力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方法,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帮助提高运动能力。平衡功能主要依赖以下因素:①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②在自主的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③能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力量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平衡主要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静态姿势,可以控制及调整身体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外力的干扰下,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患者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影响平衡的因素主要有视觉障碍、前庭功能紊乱、小脑功能失调、本体感觉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肌力与肌耐力低下等。训练原则平衡训练可以加强关节的本体感觉,刺激姿势反射,常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者。①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患者训练平衡要从静态平衡开始,然后逐渐给予外力刺激,改变患者的静态平衡,让患者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自己的平衡状态。②支撑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训练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后训练站立位下的平衡,从双足站立到单足站立。③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训练来变换身体的重心高度。④先睁眼状态下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状态下训练。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⑥平衡训练的顺序:可以系统的有顺序的进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从容易的做起,如最稳定体位-----最不稳定体位;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到小;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睁眼下训练-----闭眼下训练;无头颈参与到有头颈参与。训练方法1、仰卧位平衡训练患者屈髋、屈膝、足支撑在床上,让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势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后再抬起一侧下肢,保持单足支撑。2
平衡针灸就是嘛!
您直接去北京找王文远,我觉得真的平衡针灸肯定不会人。他天天接待的患者特别多的。
先后开展新技术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获得科技进步奖18项,全国4000多家医院的临床推广,治疗国内外病人60余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性膝关节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痛风、帕金森氏病、莱姆病、顽固性失眠、慢性前列腺炎、过敏性疾病、神经性耳鸣等680余种疾病的病人,举办200余期培训班,培养了3万余名针灸人才遍布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了《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和平衡针灸国际网站,成功召开了7届全国与国际平衡针灸平衡医学学术会议。 平衡针灸学突破了几千年传统经络模式,提出了区域性、特异性、交叉性的取穴原则。发明了位于外周神经上的靶点(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肩痛穴、颈痛穴、腰痛穴、心痛穴、肝病穴等),在大脑中枢靶位的作用下,依靠病人自己来调节修复治疗自己的疾病。在平衡针灸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平衡心理学、平衡保健学、平衡推拿学、平衡火罐学、平衡药物学、平衡膳食学等平衡医学系列。突出心理平衡,突出中枢调控,不论功能性器质性疾病均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去治疗,突出单穴疗法,快速针刺,3秒见效,突出安全简便价廉。 平衡针灸学科1995年12月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 2002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针灸专科。2001年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2002年被列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平衡针灸技术2001年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中医药标准化招标课题;200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农村与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钓鱼台国宾馆养生保健中心保健项目;2006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向全国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北京军区“十一五”部队训练伤招标课题;2007年中标“十一五”民政部平衡针灸治疗Ⅱ型糖尿病老年医学研究课题;2008年中标民政部平衡针灸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老年医学研究课题;2007年中标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项目招标课题;2009年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招标课题。
你问的应该是平衡针灸吧,但是有好多打着这个旗号的,但是它本身是真的。平衡针灸学是以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充分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神经、经络与体液系统》 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的健侧某一特定穴位,来激发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卫系统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特色技术200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部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06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2009年正式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期常见病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著名中医专家—— 刘金龙
刘金龙,男,58岁,博士,研究员,中医学教授,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曾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中医针灸推拿系,师从著名中医针灸名家吕炳奎、刘度洀、程梓农、王文远等教授真传。曾任北京武警医院针灸医师,现任围场新拨中心医院平衡中医特色针灸科主任医师,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中医学博士。主要业绩:根据30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各家之长和现代医学、心理医学、心身医学、心神调控学,现代中国电针学、现代音乐学和家传针灸药物密集原理,潜心学习和专研,不断努力创新,发表过《臀痛穴治疗坐骨神经痛80例疗效分析》在国际上发表《神衰穴治疗脑血管病60例疗效分析》、《活络透脑回春丹》、《平衡针灸医学与心理学的临床应用》,在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发表《神衰穴对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研究》、《健康卫士1号2号的临床研究》、《心理医学与平衡针灸学临床应用》、《癌症并非绝症的临床研究》、《骨健安对各种骨病临床治疗研究》等论文获国际铜匾、金匾和平衡奖杯、中华特色名医金奖杯,博士论文成果研究学者奖及奖牌。用16余年的时间研究出多功能平衡音乐康复仪、LJL1688数码多功能平衡音乐质量仪和LJL1688数字多功能平衡音乐治疗,是以不同的音乐和家传的中药导入配方和个人的需求来治疗各种不同疾病。尤其对各种脑血管后遗症、面瘫、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胆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各种类型风湿病、腰间盘突出、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男女不孕不育症,各种肿瘤性疾病等有奇特疗效。对120余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有较高的效果。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刘金龙中医综合诊所
1998年1月1日。通过查询《中国平衡针灸书》第一版简介显示,作者:王文远编著,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年1月1日。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您直接去北京找王文远,我觉得真的平衡针灸肯定不会人。他天天接待的患者特别多的。
定位取穴是指对某一病变、某一部位来选取穴位的原则,如腰痛穴、升提穴、精裂穴、痛经穴等。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时不能交叉取穴、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 平衡针灸二、 交叉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的原则。如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肩痛穴、肘痛穴等,主要分布在上下肢的病变,取上下肢的相应穴位。 平衡针灸三、 对应取穴原则: 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前后上下对应的取穴原则。如乳腺穴为前后对应取穴,偏瘫穴为左右对应取穴。 平衡针灸四、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主要是指人身上治疗疾病的穴位有两个,男性取左穴位,女性取右侧穴位,而且一次性治疗可以治愈疾病原则,如感冒穴、头痛穴、腹痛穴。 平衡针灸五、 左右交叉取穴原则: 左右交叉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未定位的病,又不能一次治愈,而且有两个穴位的情况采用的取穴原则,如痔疮穴、癫痫穴。 平衡针灸六、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急症,又是两个穴位的情况下的取穴原则。此外,对非炎症、渗出性、处伤性、疼痛性疾病,以麻要为主的疾病,可采用双侧。
什么是平衡针灸学?1970年,25岁的年轻医生王文远随部队医疗队到河北雾灵山区巡诊。他发现,当地农民由于砍柴、运货,背篓常年不离身,很多人患有严重的肩周炎。他和老医生们用传统针灸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看不见、摸不着的疼痛”最难治。他将有关中医经络穴和西医解剖学的书刊涉及到的肩周炎穴位,逐一标在人体图上。然后在自己身上试针,用心体会部位与针感。之后又在家人身上试针,寻找最佳行针手法与效果。终于,他发现肩周炎最敏感的穴位不是在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上,而是在西医解剖学的神经干上。经过科研立项、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王文远找到了用中西医结合的平衡方法治疗肩周炎的新穴位。经全国8省市14家医院2300多名病人的治疗验证,疗效独特且持久。此成果获得全军科技成果二等奖。王文远认为,受中枢神经的支配,肌体内有其自然的平衡机制,发生疾病则是平衡被破坏。通过针灸刺激传递给大脑一种生物信息,由它指挥人体自身传导密码,调动能量修复平衡系统,促进肌体康复,这就是平衡针灸学。这种理论在美国《国际针灸》杂志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然而王文远并未停止探索。他汲取中医的阴阳整体学说与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将它们结合、互补,陆续在人体四肢及头部找到了38个全新的具有整体平衡作用的特定穴位,能够分别治疗颈椎病、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脑血栓后遗症等136种疾病。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研究,平衡针灸学诞生了。1995年12月,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正式挂牌,王文远任主任。1997年11月,世界针灸联合会第四届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王文远做了专题报告之后,走向讲台开始做现场表演。一位墨西哥患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下肢坐骨神经痛。王文远轻轻地扎了一针腰痛穴,又补了一针臀痛穴,仅仅几秒钟,病人疼痛消失。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1997年4月,乒坛名将邓亚萍即将参加第44届世乒赛,突发腰椎间盘脱出症,痛得卧床不起。王文远被国家体委特邀,连夜赶到正定训练基地,为邓亚萍做了平衡针灸、平衡火罐、平衡推拿。4天后,邓亚萍康复。让人感到平衡医学奥妙的,还有王文远对莱姆病的治疗。这种病由携带病菌的蜱叮咬人后,引发皮肤、神经、心肌、肝脏等器官损害,病人常因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对该病通常用大量抗生素治疗,不良反应大、费用高。1992年,王文远试用平衡针灸与自己研制的中药相结合的办法治疗莱姆病,19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经过血清检测,90%以上的患者检测为阴性。王文远的平衡针灸引起了人们关注。目前,在平衡针灸的基础上,他又研究出平衡推拿、平衡火罐、平衡刮痧、平衡膳食、平衡戒毒、平衡心理等自然平衡医学的新成果。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平衡针灸还是心理学、哲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力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现代针灸学,其学术思想充满了信息论、相对论、系统论、调控论、耗散结构论、矛盾论、实践论、整体论、平衡论。其理论主要从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阴阳整体学说、心理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生态平衡学说6个方面进行阐述。心神调控学说 人的心理活动实质上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均是大脑的生理功能。中医学则把大脑生理功能活动归属于心,心既是生理上的心,又含概了大脑的思维功能。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统归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论》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化生五气,五气化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但五志过极能损伤心神,引发出神志病变,所以;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邪气脏腑病形》),;忧愁思虑则伤心;(《素问?本病论》)。古人把心 作为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淮心所使也;。从以上论点来看,人的大脑思维活动从现代医学讲直接影响到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能对外界信息作出及时的正常反应。相反,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活动的异常,思虑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各种病理表现。中医讲的心神调控学说是人对无数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神经调控学说 神经调控学说是以神经高级中枢指挥系统对内外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来保持体内生理的相对平衡系统而称之。调控系统就是指大脑的最高指挥部和总开关。人类与高等动物都是具有形成条件反射的功能。但人类最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有思维和语言功能,这是人类与动物在条件反射上的本质区别。实质上是人类参与社会活动后逐渐形成的这种调控功能,也就是人类通过对外界环境事物和现象进行抽象概括、产生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做出合理正确的结论来认识一切事物,借助语言来表达思维,通过行为来进行思维活动。机体的神经调控系统是在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完成对机体内外环境刺激规律的应答。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高级中枢系统每分钟可接收6000万个信息,其中来自视觉信息400万个,来自触觉信息3000万个,来自听觉、嗅觉、味觉的信息600万个。这些信息都贮存在神经细胞的化学反应器上,通过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来完成对环境刺激的应答。简而言之,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作用下,首先使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通过大脑高级中枢的分析与综合作用,产生的兴奋或抑制过程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的过程。平衡针灸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传入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接收外界给予的较强信息立即作出应急反应,充分调动体内所贮能量物质——中枢递质,以最快的速度、最佳捷径,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出神经和一切可利用的其他信息通道,到达病变的子系统。阴阳整体学说 阴阳是传统医学心神调控学说的理论基础,阴阳平衡学说是一种哲学的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个事物或现象及人的机体相互对应、相互统一、保持相对平衡的高度概括。因此阴阳是信息,是物质,是能量,是功能,是矛盾,是整体,.是平衡。按照系统制动促动原理,阴阳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是相吻合的。从现代医学讲,阴阳的生理平衡是在大脑中枢调控系统作用下,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下丘脑体内交感中枢(阳)及副交感中枢(阴)系统完成对机体的调节管制作用。相反,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子系统的平衡失调,甚至破坏,发展为阴阳失调的病理过程。阴阳代表了自然界的一种客观规律,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也是贯穿于人类生、长、老、亡整个生命过程中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0;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的理论。心理平衡学说 心理平衡是指每个人通过神经调控系统对一切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正确认识和反应。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具有高级的心理行为能力,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这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平衡医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的研究主体是心理(也指人的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心理的研究主体是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其它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职业、遗传、体质、生活习惯、职业行为、性行为、道德规范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心理平衡产生反效应。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通过人体的感觉、听觉、味觉、感受器初步接受外来刺激,迅速将刺激转换为信息,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反馈于中枢调控系统。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一样,所以对待工作中的得失、同事的误解、同行的嫉妒、工作的失误、事业的挫折、亲人的亡故、无端的是非等,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心理带来创伤,时间久了必将造成生理上的功能失调,甚至造成亚健康状态或器质性病变。生理平衡学说 生理平衡学说是反映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的组成由结构和机能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无论从完整的机体内在或在完整的微小细胞中,都能反应在结构上严密组织,机能上密切配合、协调,适应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体内的这种调节机制就是生理平衡系统。具体讲这种平衡是人类进化几百万年来在地球表面生存,通过呼吸、饮食、代谢等活动,反复调节机体来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进而使人体与地球表面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例如元素平衡系统,酸碱平衡系统,体温平衡系统,体液平衡系统,免疫平衡系统,血糖、血脂、血压、生化、肝功、肾功等正常生理值的波动范围。环境平衡学说 环境平衡主要是指生存环境,狭义上讲是指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广义地讲是指地球生物因素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非生物因素的气候、水、土、光、热之间相互赖以生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以人类为主体的生物群所处的生存环境主要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