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高校也开始开设兽医专业,兽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 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会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预防与治疗
对本病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治疗要坚持尽早发现、尽快投药治疗的原则。
预防 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应激等诱发因素。
加强消毒。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注重带鸡消毒。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鸡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d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有条件的已发生污染的鸡场建议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可靠。
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
对病鸡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2h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 方法 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鸡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鸡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定时消毒。
药物预防。在饮水或饲料中按预防剂量投喂抗生素可对该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有效控制其他疾病。在基层服务中发现,很多其他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如鸡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喉气管炎、新城疫等。对于这些疾病,目前都有较好的疫苗或药物进行预防。因此应制定适合本场的防疫程序并认真实施,尽可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治疗
(1)首先,病鸡隔离,及时治疗。对急性经过的不及救治的病死鸡做好焚烧掩埋及消毒工作。(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加强卫生消毒。(3)合理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4)使用中药。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辩症施治,合理搭配中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方剂:黄连50g、黄芩60g、紫花地丁40g、赤芍30g、栀子30g、地榆60g、大黄40g、木香30g、白头翁50g、知母30g、秦皮50g、甘草30g,烘干粉碎后,按500g拌饲料100kg自由采食,连喂3d,可较好的控制病情。(5)综合措施。根据用药史及病情,全面分析药理并通过药敏实验筛选,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疗,并在饲料中2倍量投服维生素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防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减少各种诱发因素,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有效控制容易并发和继发该病的病原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特别是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有效而通用的菌苗尚未出现,因此筛选地区性免疫原性优良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菌苗,乃是防制鸡大肠杆菌病及有效进行免疫预防的基础。建议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这样效果可靠,更适用于血清型复杂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郭万柱,吴彤,陈瑶先.动物微生物学[M].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丁红雷,王豪举,杨红军.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8):111-113.
[3]刘玉涛,周伦江.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甭型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3):15-17.
浅谈鸭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剖解和治疗
鸭曲霉菌病,又称鸭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可能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2013年5月罗山县某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肺和气囊出现灰黄的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为鸭曲霉菌病,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
1、发病情况
该鸭场饲养的5 000只樱桃谷肉鸭,在16~18日龄起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10~20只,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每日有15~2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800只,死亡516只,发病率36%,病死率。在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精神不振,眼半闭,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发展,病鸭气喘、呼吸困难、加快,胸膜部明显煽动,渴欲增加,嗜睡,常呆立或伏卧在地,气喘,口腔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急剧消瘦,出现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实质中有大量大头针帽或小米粒大小的灰黄色结节,有的在胸部气囊也可见,病程稍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成更大的黄白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气囊增厚、混浊,肝脏轻度肿大,肠粘膜充血,有的可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少许,涂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
立即更换新鲜的饲料,更换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
方组:升桔梗260 g、蒲公英500 g、苏叶500 g、枇杷叶15 g、知母20 g、金银花30 g。上药共煎汤得1 000 ml(1 000羽雏鸭1 d用量),拌料内服,3次/d,另外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同时,对病重雏鸭进行特殊护理,用滴管滴服上述药液,2次/d, ml/次。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 d后症状逐渐消失,7 d后停止用药,但是仍有个别病重鸭死亡。
6、体会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最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除此之外,其他曲霉菌也可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及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对外界具有显著的抵抗力,干热120℃经1 h、煮沸5 min,方可杀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 h,方可灭活。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防控曲霉菌病的综合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此病目前还没特效治疗办法,重在预防,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3)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喂已霉变的饲料。(4)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5)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6)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病鸭要及时隔离,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要彻底消毒。
试谈犬皮肤病的诊断
1发病情况
犬的皮肤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还可传染给人。凡能惹起犬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如何进步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是宽广宠物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经过对109例皮肤病犬的 总结 ,发现犬皮肤病主要为螨病(62例,占)和真菌性皮肤病(32例,占),且大多数还是螨虫和真菌的混合感染性皮肤病。
螨病中常见的螨虫有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此外,犬皮肤病中尚有过敏性皮肤病(5例,占)、营养缺乏性皮肤病(4例,占)等。犬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一些还是人兽共患。2012年以来,笔者曾先后接诊犬皮肤病75例。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季、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47例皮肤病中,螨病28例,占,真菌性皮肤病19例,占。大多数是二者混合感染。螨病中,常见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
2病症
病原为耳痒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内,有时也爬到身体其他部位惹起局部损伤,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耳道发炎、充血、耳道内有多量红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壳内侧潮红糜烂,犬不时抓耳挠腮,或用头磨蹭空中或笼壁,体表散布拇指盖大血痂并构成脱毛区。犬皮肤病普通临床表现为剧痒、脱毛、结痂、皮肤肥厚以及患部呈现红斑、丘疹等,病症相似。要做好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惹起。正常情况下,犬体表也有少量蠕形螨存在。当机体应激或抵御力降落时,大量繁衍,引发疾病。患犬病初表现颜面两侧皮肤潮红、充血。
继之脱毛并构成许多皱褶,然后扩散到额部、背部、胸腹下以致全身。病部有1~5个小的和周围界限明白的红斑状病变,痒感不剧烈。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呈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瘙痒。
疥螨病
本病病原体为犬疥螨,传染性较强。主要经过接触感染,过度拥堵、暗淡、潮湿等较差的卫生条件会加剧疾病的发作和展开,人接触病犬也可感染。检查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耳尖外侧、尾根、脚爪、口周围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变也多发作于此,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表现剧痒,不时抓挠啃咬,患部脱毛、结痂,耳壳边缘、尾根、脚爪处皮肤增厚,密布糠麸样厚痂。
根据病史和奇痒、脱毛、结痂等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同蠕形螨病。犬疥螨呈宽卵圆形,雌虫平均大小约为380μ×270μ,半透明,白色,体表覆以相互对等的细毛;雄虫平均大小约为220μ×170μ,其外形同雌虫相似。
耳痒螨病
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也可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如下:用掏耳勺刮取耳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诊断液2~3滴,混匀后加盖玻片,压薄后镜检。若被感染,则虫体和虫卵明晰可见。痒螨呈椭圆形,足体凸出。雄虫第4对足不兴隆,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雌虫第3、4对足无吸盘。
皮肤癣菌病
又称癣,是由皮肤癣菌侵袭毛发、爪和皮肤等角质组织惹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潮湿、暖和的气候,拥堵、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映照等是惹起本病的主要诱因。患犬大面积严重脱毛、瘙痒,体表散布红色丘疹,脱毛区掩盖油性厚痂,刮去痂皮暴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严重者构成溃疡。随着病程延长,患部呈现色素冷静,毛根易脱,毛干易断。
过敏性皮肤病
如湿疹、荨麻疹等。湿疹是表皮和乳头层由致敏物质所惹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响,临床上以患病皮肤发作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病症为特性。荨麻疹是皮肤乳头层和棘状层血管渗出液增加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以患病皮肤突然发作许多圆形或扁平的疹块和疾速消散,并伴有皮肤瘙痒为特性。惹起犬过敏的要素有昆虫的叮咬、暗淡潮湿的环境、烈日暴晒、刺激性药物、营养失调、代谢紊乱以及机体内在的一些过敏因子等。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本病有一定群发性,多由饲养管理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招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惹起。如犬食物单一,或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饲喂蜕变食物等可构成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硒、钙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毛易断易脱,皮肤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盖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加,痒感不明显。
其他
包括由葡萄球菌等惹起的细菌感染,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的硬脚垫病,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维生素A过多症,毛细血管扩张症,溢脂性皮炎,中毒性皮炎,自体免疫性皮肤病等。
3治疗
根据皮肤病盛行特性,采取“彻底检查,洗浴去痂、重复用药、辨证施治、消弭病因、消毒环境”等综合性防治准绳,中止平面式用药(体内、体表、环境),根据病情不同,采用“轻则治其标,重则治其本”的方法,治疗务须彻底,以防复发。
伊维菌素注射液
该药为广谱驱外寄生虫药,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蠕形螨、耳痒螨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对虱子、跳蚤和蜱也有防治作用。犬按~ ml/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周。
癣螨净擦剂
该药为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具有杀螨、抗菌、止痒以及除虱、灭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病、耳痒螨病、蠕形螨病、真菌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湿疹等惹起的皮肤病。该药外用,于患部涂擦,1~2次/d。耳痒螨病、中耳炎时,应向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再清算干净,1次/3d。
癣螨净浴液
该药也系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晚期全身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疥螨病、蠕形螨与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性皮炎、脓皮病、过敏性皮炎、湿疹、脱毛症及自咬症等。该药外用,用前先用温水稀释100~200倍,将患犬药浴8~10 min。另外该药还可用于环境、宠物用具的消毒。
癣螨净注射液
药具有杀螨抑菌功用强、作用耐久等特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螨虫、真菌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特别对蠕形螨、真菌混合感染的顽固性皮肤病、脓皮病有特效。剂量:005~ ml/ 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7d。
益康唑霜
该药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犬的皮肤、毛发、爪的真菌病。该药外用,于患病涂擦,2次/d。
灰黄霉素
其能有效抑止小孢子菌、毛癣菌等真菌,临床用来治疗由真菌惹起的皮肤病。剂量:20 mg/ kg体重量·次口服,连用30 d。
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主要有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扑尔敏、扑敏灵等,能选择性地对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粘膜的过敏反响,如湿疹、荨麻疹等。另外,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钙制剂、麻黄碱等也有抗过敏作用,是防治皮肤病常用的辅助药物。苯海拉明,剂量:~1 mg/kg体重,肌肉注射。内服:30~60 mg/次。
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鸡病,叫做鸡的寄生虫病。根据鸡寄生虫寄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体内和体表两类。体内的寄生虫主要是原虫和蠕虫。体表寄生虫主要是螨虱等。表3列出了常见寄生虫的种类、寄生部位和特征及鸡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和危害:
" role="table
表3 鸡常见寄生虫及其感染后的主要症状
" role="table
表3 鸡常见寄生虫及其感染后的主要症状(续)-1
鸡寄生虫病的发生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和数量,有的寄生虫还需要中间宿主或传播者作媒介,有适当的外界环境条件。同时还有易感鸡的存在,即鸡处于易感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使抗病能力降低。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鸡寄生虫病就会发生或大规模流行,鸡的寄生虫病虽种类很多,但大多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一般情况下,多呈慢性发病经过,病程较长,并具有传染性。这是因为寄生虫从侵入鸡的机体到发育繁殖,并达到一定的数量,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开始时病情并不明显,只有当虫体数量增加、发育达到成熟,有的产生相当量的毒素时,症状才明显表现出来。
(2)同营养缺乏症相似,出现消瘦和贫血等。因为寄生虫无论寄生在体内还是体表,均从所寄生的鸡体获取营养,从而导致鸡缺乏营养,降低了鸡的生产性能,致使鸡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鸡的肉、蛋品质下降,有的鸡甚至要废弃淘汰,从而使经济效益降低。同时,降低了鸡的抗病能力,诱发其他各种疾病。
(3)组织器官受损。寄生虫入侵鸡体后,给鸡带来各种损害:多种寄生虫吸食鸡的血液或细胞组织,损伤鸡的肠粘膜等,比如鸡蛔虫幼虫在鸡体内移行,穿过内脏组织器官,从而使其受损伤。这些幼虫也常可携带病原微生物,使鸡感染相应传染病;而且,这种组织损伤又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条件。此外,有些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大量寄生时,常团聚在一起,导致肠道、胆管受阻塞等。还有些寄生虫在鸡体内寄生,并生长发育,结果体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的组织器官。
(4)毒素中毒。有些寄生虫在生活过程中分泌毒素,使鸡中毒,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鸡的生理机能紊乱。
1.土鸡常见吸虫病病性前殖吸虫病病性 前殖吸虫病又称蛋蛭病,是由于前殖吸虫寄生于鸡的直肠、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输卵管炎、产蛋机能紊乱为特征。本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前殖吸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各种蜻蜓的幼虫和成虫。前殖吸虫成虫在宿主寄生部位产卵后,虫卵随粪便进入水中被淡水螺吞食,虫卵在淡水螺依次发育为毛蚴、胞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进入蜻蜓幼虫体内发育成囊蚴,囊蚴在蜻蜓幼虫或成虫体内长期保持活力,当鸡啄食了含有囊蚴的蜻蜓幼虫或成虫而感染,囊蚴进入鸡体内发育成童虫,童虫运行到泄殖腔、输卵管及法氏囊等处寄生,并发育成成虫。 本病在野生禽之间的流行常构成自然疫源,带虫鸡是本病的主要污染源。本病流行多出现在有蜻蜓的季节。江湖河流交错的地区,各种淡水螺的滋生和蜻蜓的繁殖,有利于本病的流行。 前殖吸虫对鸡可引起明显的症状,初期食欲、产蛋正常,但由于虫体刺激输卵管粘膜,并破坏腺体的正常机能,使产蛋量下降,畸形蛋、软壳蛋、无壳蛋增加。随着输卵管炎症的加剧,病情继续发展,患鸡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精神不振、羽毛脱落、产蛋停止,有时从泄殖腔中排出卵壳的碎片或石灰水样液体,并可见腹部膨大,肛门潮红突出。后期体温升高,渴欲增加,严重者甚至死亡。 鸡棘口吸虫病病性 鸡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的吸虫寄生于鸡的直肠、盲肠和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除鸡以外,火鸡、鸭、鹅、其他鸟类等也易感。鸡棘口吸虫病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雏鸡的危害性较大。 棘口吸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锥实螺,第二中间宿主除锥实螺外还有扁卷螺和蝌蚪等水生动物。棘口吸虫的成虫在宿主体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至外界。落于水中的虫卵在31℃~32℃的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游于水中,遇第一宿主螺即侵入,先发育成胞幼,再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游动于水中,又钻入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变为囊蚴。也有成熟的尾蚴不离开螺体,直接发育成为囊蚴的。当鸡吞食了这些含有囊蚴的宿主或囊蚴而被感染,囊蚴在鸡的消化道内囊壁被消化液溶解,幼虫脱囊而出,吸附在鸡的直肠和盲肠粘膜上经16~22天发育为成虫。 病鸡由于棘口吸虫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肠粘膜损伤和出血,表现症状为食欲减退、下痢、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引起死亡。 鸡背孔吸虫病病性 鸡背孔吸虫病是由背孔属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直肠内引起的病变。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发病。 背孔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圆扁螺。背孔吸虫的成虫在鸡的肠腔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出毛蚴。毛蚴进入圆扁螺体后,先发育为胞蚴,再发育成雷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在圆扁螺体内或离开螺体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发育成囊蚴。当鸡啄食含有囊蚴的圆扁螺或水草时被感染,囊蚴附着在鸡的盲肠粘膜上发育为成虫。 感染鸡背孔吸虫病的病鸡出现下痢,稀便中常带粉红色粘液,渐进性消瘦和贫血,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可发生死亡。剖检可见盲肠粘膜损伤、发炎、粘液增多,粘膜面可发现大量叶片状虫体。 2.土鸡常见吸虫病的治疗 丙硫苯咪唑:内服,一次量,每kg体重20mL,休药期10天;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一次量,每k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量),停药期35日;阿苯达唑:内服,一次量,每kg体重 15mL;芬苯达唑粉:3个月驱虫一次,饲料拌入本品700g/t,连喂7天。 3.土鸡常见吸虫病的预防 加强土鸡放牧管理 给土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不要在沼泽和低洼地区放养土鸡。避免鸡在清晨、傍晚以及雨后到池塘边采食蜻蜓幼虫和成虫。 加强青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 不用新鲜水生青饲料喂鸡。在低湿、沼泽地采集的水生青饲料要经过阳光曝晒等无害化处理。饮用水要来自清洁的井水、自来水或流动的河水。 定期驱虫 驱虫的次数和时间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条件相结合。预防性驱虫可选用低毒、安全的驱虫药。常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按每kg体重,混合在饲料中投喂,连用 5 天。 搞好粪便处理 鸡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并进行堆积发酵等处理杀死虫卵,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更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平时鸡汤喝多了,你有没有想过鸡身上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吃的呢?哪些部位又是营养价值最高的?跟着我来了解这些生活小常识,选择健康的食物,过精致的生活吧~
鸡有适合人吃的部位和不适合吃的部位,只要你吃对位置,对身体还是益处多多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鸡身上那些不适合吃(并非绝对)的部位:
1、不能吃鸡皮
鸡肉富含优质蛋白,同时单位脂肪含量极低,但是鸡身上并非没有脂肪。鸡身上绝大多数的脂肪都贮存在鸡皮里。脂肪的高热量会影响人体健康,另外其脂肪酸构成对人体来说也不合宜。另外,鸡皮中还有一些淋巴组织,这些淋巴组织也是不适合食用的。还有,鸡皮中还容易蓄积大量的寄生虫,如果处理不干净,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2、不能吃鸡屁股
鸡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还聚集着无数个淋巴小结,这些淋巴中含有大量吞噬病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但无法被分解,长时间饲养之后,鸡屁股就成了贮存病毒、病菌的“大仓库”,所以,鸡屁股不能食用。
3、不能多吃鸡杂
一般的鸡杂包括鸡心、鸡肝、鸡肠和鸡胗等。我们知道,肝脏是代谢、解毒的器官,肾脏是排泄有害物质的器官,鸡胗则是磨碎食物的场所。这三种内脏与一些有害物的代谢直接相关,有害物质可能会在此残留,而心脏则没有此类问题。因此,鸡肝、鸡肾、鸡胗、鸡肠不要频繁大量地食用,当然,偶尔食用无妨。
说了这么多,那么鸡身上到底哪个部位能吃呢?建议大家只吃鸡肉。鸡肉的营养构成非常健康,拥有充足的蛋白质,没有大量的脂肪和有毒害物质,这也是小于老师推荐大家吃鸡肉的原因。
鸡的脂肪少,容易消化,有益五脏、健脾胃、补虚亏、强筋骨及美容等功效。中医认为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气虚、阳虚引起的乏力、胃脘隐痛、浮肿、产后乳少、虚弱头晕的调补,对于肾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频数、耳聋、精少精冷等症也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鸡肉:具有益气养血、滋养补虚,母鸡偏于补养阴血,用于老人、妇女产后虚弱、体弱多病者。公鸡偏于温补阳气,青壮年食之较为适宜。
鸡蛋:用于养阴润燥,益血安胎,和胃补脾,病后体虚,乳汁减少,治心烦不眠等。
鸡蛋壳:能制酸止血,能治疗胃病、胃酸反胃、呕吐、咳血、便血、治溃肠病、胃炎有泛酸者等病症,研末内服,成人每次3g,每日3次,小儿酌减。
鸡蛋清:具有清火消炎的功能,润肝利咽,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腮腺炎,用蛋清调少许白矾,涂于腮腺肿胀周围亦可用蛋清治疗烧伤、烫伤,涂于患处即可。
鸡蛋黄:滋阴养血。
鸡油:能够消炎润肤。对治疗烧伤、烫伤有较好的疗效。将适量的鸡油置于瓶内,塞紧瓶盖,数日后变成液体,用消毒棉球蘸涂患处。
鸡血:具有祛风、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哮喘溃疡、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对小儿惊风、口面歪斜、目赤流泪等病症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鸡肫(胃内膜):黄色,多皱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食积胀满、呕吐反胃,尿遗精遗等,研末吞服,每次3g。
鸡皮:用于烧疮面的植皮。
鸡脑:补脑填髓、养心镇惊,能够治疗心虚胆怯、多梦易惊,小儿惊悸。
鸡肝:能够补肝明目,益肾安胎。常用于肝虚目昏,视物不清,阳萎不举等症。
鸡胆汁:具有消炎止咳,解毒去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小儿菌痢等症。
鸡心:能够补心养心,和血安神。适用于心慌气短,出汗乏力,心烦失眠,低热盗汗等症。
鸡寄生虫病主要有鸡蛔虫、鸡绦虫、鸡羽虱、鸡螨等4种,对鸡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以减少这些病害给养鸡户养鸡造成的损失。
这种虫子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子里,是一种圆形,淡黄色的线虫,一般长50~110毫米。鸡得了这种病后,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贫血,甚至由于蛔虫堵塞肠道死亡。治疗方法是:早晨放鸡的时候,给鸡吃2片“驱虫净”,一星期后再给鸡吃2片“驱虫净”,就可以把蛔虫给打下来。也可用鲜辣椒给鸡驱虫,每只鸡每次用鲜辣椒一个切碎,给鸡灌服,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这种虫一般都寄生在鸡的小肠子里,是一种白色的带状分节虫,大约长25厘米以上,小的只有0.5~3厘米,头节上有吸盘和钩子,刺附在鸡肠上。鸡得了这种病,瘦弱、贫血、严重时死亡。治疗方法是:可以给鸡吃“杀绦灵”,用量可以根据鸡的病情来定。用槟榔煎汁给鸡喝,效果也较好。
常见的有鸡大体虱,羽干虱和头虱。大体虱长约3~4毫米,大都寄生在鸡的肛门下面,胸、背、翅膀下面也有。头虱长约2.5毫米。寄生在鸡的头部和颈部。羽干虱长约1.7~2毫米,寄生在鸡翅膀上。这几种鸡虱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下蛋都有一定的影响。治疗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喷洒在鸡身上轻轻地揉搓,使药液均匀,就能把鸡虱杀死。过10天再按此方法治一次。还可用神奇药笔捣碎撒洒在鸡窝。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鸡螨鸡螨大约有20多种。其中:鸡刺皮螨白天隐藏在鸡窝的暗缝里,夜里爬出来吸鸡的血,对鸡的危害很大。治疗方法是:用神奇药笔研成粉末,撒洒在鸡羽毛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 」
示例:“生物的进化,有两个变化方向: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问题是简单是有极限的。作为一个生命起码要单细胞。所以说简单就像一堵墙一样,生物可以往右走------变得复杂,也可以往左走--变得简单。因为右边开放,所以那里的物种成散布状。因为左边“有墙”,不能无限向左,所以向左者云集在“墙根”下,最简单的细菌成了生物中最多的组成者。把细菌向简单进化的极限比作一堵墙,很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2. 示例:“在人菌大战中,在变异能力上,我们干不过这些地球上的元老。换句话说,在基因的多样性上人类没有优势,那怎么办呢?要靠两个武器来抵抗“一是免疫力……再一个本领就是科学技术手段……”作家运用疑问、设问等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提高兴趣,加深印象。 3. 示例:“我们走到最复杂的颠峰是偶然,连幸运都很难说。复杂了以后可能离末日更近,你敢说幸运其实还是自负和狂妄。恐龙曾经是这个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它已经不存在了。”这句话针对人们认为人类进化最复杂最高级的心理,让读者明白复杂并不是件幸运的事。 4. 示例:“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便渴望获得一种不卑不亢,不愠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用人们熟悉的词语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待寄生现象的态度。 第二题 作者运用数字与比较相结合,两种手法同时说明事物。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 第三题 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读了它我才知道,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环境保护,不环境污染,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去买书《昆虫记》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对于大规模灭绝危机,人类通常都倾向于考虑体型较大和有魅力的濒危物种。较小的生物,如,微生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几乎没法在人类议程上找到位置。政客、新闻界和民众几乎忽略了它们的生存危机。然而,最近一个科学家团队把这个被忽视的话题推到了聚光灯之下。他们发布了一篇有关寄生虫灭绝的论文,引发了互联网的诸多关注以及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这篇论文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和研究伙伴们撰写,作者们多年深入研究博物馆的收藏品和其他数据库后才完成了这项研究。该研究提出了一些令人恐慌的预警,它剖析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气候变化带来了大量毁灭全球寄生虫物种的威胁,进而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分析超过457种寄生虫的数据后,论文作者表示,“按保守模式的预测,单单从气候变化引发栖息地缩减这一因素来看,到2070年,这些物种中有5%至10%可能灭绝。”如果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干扰因素,寄生虫的宿主物种也灭绝,那么这种寄生虫的大规模死亡可能会加剧。事实上,按最坏的设想,多达三分之一的寄生虫物种可能会绝迹。这项研究表明寄生虫灭绝可能会产生复杂的级联效应。壁虱、螨虫、绦虫、跳蚤和吸虫等寄生虫虽然声誉不佳,但在许多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调控寄主动物的免疫系统,甚至可能有助于防止一些病原体的出现和扩散。科林?卡尔森(Colin Carlson)表示,“寄生虫对生态系统贡献颇多。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链中占据80%的比例,相互作用的物种中它们占绝大多数,也会对宿主群体造成巨大的影响。”他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同时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是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学。
可以放一些玻璃瓶子在地里,因为玻璃瓶子阳光一照就会反光,野鸡看见那里很刺眼就不会去地里了;而且玻璃瓶子有风的时候还会有呼呼的声音,也可以驱赶野鸡。
野鸡肉有寄生虫。体表常见的是羽虱,还有螨虫。体内常见的有线虫和绦虫,球虫等。野山鸡饮食是没有安全性的,有可能导致体内寄生虫或是病毒的感染,如果人吃了以后是有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或者病毒感染的。通过新冠肺炎的惨痛教训,吃野味导致大面积传染病发生,造成个人和国家的影响,最好以后不要吃野味,人工喂养的动物饮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导致寄生虫感染的几率比较低。吃肉类食物时最好要吃熟透的肉类食物,不要吃变质的肉食和死禽,避免影响身体的健康。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如实记录数据,生病的狗你可以分析生病对它身上寄生虫的影响情况,分析数据就是分析不同狗龄的寄生虫差异,不同栖息场所寄生虫差异,以及数据比较少还可以对比校内外流浪狗的情况来增加样本的多样性,望采纳。
感觉你这就有点儿难办诶~你要不也去找下(亚洲兽医病例研究)里面别人发表的论文的数据呗
去买书《昆虫记》
示例:“生物的进化,有两个变化方向: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问题是简单是有极限的。作为一个生命起码要单细胞。所以说简单就像一堵墙一样,生物可以往右走------变得复杂,也可以往左走--变得简单。因为右边开放,所以那里的物种成散布状。因为左边“有墙”,不能无限向左,所以向左者云集在“墙根”下,最简单的细菌成了生物中最多的组成者。把细菌向简单进化的极限比作一堵墙,很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2. 示例:“在人菌大战中,在变异能力上,我们干不过这些地球上的元老。换句话说,在基因的多样性上人类没有优势,那怎么办呢?要靠两个武器来抵抗“一是免疫力……再一个本领就是科学技术手段……”作家运用疑问、设问等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提高兴趣,加深印象。 3. 示例:“我们走到最复杂的颠峰是偶然,连幸运都很难说。复杂了以后可能离末日更近,你敢说幸运其实还是自负和狂妄。恐龙曾经是这个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它已经不存在了。”这句话针对人们认为人类进化最复杂最高级的心理,让读者明白复杂并不是件幸运的事。 4. 示例:“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便渴望获得一种不卑不亢,不愠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用人们熟悉的词语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待寄生现象的态度。 第二题 作者运用数字与比较相结合,两种手法同时说明事物。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 第三题 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按年度)PublicationsYana Bai, Ning Cheng, Qi Wang, 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 among Tibetan school pupile in West China。Annals of Tropical Paediatrics 2001;21:235-238程 宁,杨泽,等 中国人特殊HLA-II基因单倍型的研究,《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4):白亚娜; 程 宁; 尤汉虎; 漆可发; 田信基; 人群抗生素使用行为因素调查, 疾病控制杂志 , 2001年 02期程 宁; 白亚娜; 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筛检方案的评价,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2001年 02期白亚娜; 程 宁; 赵迟; 屈燕; 裴泓波; 胡晓斌; 兰州市0~5岁住院患儿抗菌素不合理用药统计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 , 2002年 03期程 宁; 王琪; 曹大荣; 蒋次鹏; 曹和洵; 4种免疫原对棘球绦虫继发性感染的预防效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 2002年 05期程 宁; 白亚娜; 曹大荣; 王琪; 曹和洵; 蒋次鹏; 不同免疫原免疫小鼠后抗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免疫功能观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2003年 04期Yana Bai, Ning Cheng, Rong Cao,et on cystic echinococcosis in Tibetans, West. China。Acta Trop 2002;82:381-385,(SCI)Ning Cheng, Yana Bai, Yang-ze, et alleles in a population of southeast China. Tissue Antigen 2002;59: 156-8Ning Cheng, Yana Bai, Yang-ze, et of 13 short tandem repeat (STR) loci of HLA in south Chinese: in some haplotype of a specific linkage disequilibrium in south Chinese HLA-DPB1 and DRB1 Tissue Antigen 2002; 59: 167-9Ning Cheng, Yana Bai, Yining Li, et alA baseline survey on birth defects in Gansu province, West China. Annals of Tropical Paediatrics(SCI),2003, 23(3): Cheng,Yana Bai,Yining Li, et survey on prevalence of birth defects and rubella infection of pregnancy women in Gansu, West China. The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SCI),2003,48(11):869-874.白亚娜; 程 宁; 赵迟; 屈燕; 裴泓波; 胡晓斌; 大学生HBsAg生活接触传播的历史队列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 2003年 02期白亚娜,程 宁人巨细胞引起CID的关联研究进展,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 04期白亚娜; 郭妍玲; 毛建国; 余金环; 扬芳桂; 裴泓波; 屈燕; 胡晓斌; 赵迟; 程 宁; 甘肃省出生缺陷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西北人口 , 2004年 03期白亚娜; 屈燕; 胡晓斌; 裴鸿波; 赵迟; 李晓凤; 郭海娟; 王小波; 程 宁; 甘肃省不同地区出生缺陷致病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 2004年 05期胡晓斌; 郭妍玲; 李玲霞; 陈治国; 黄振九; 李彩峰; 白亚娜; 赵迟; 裴泓波; 屈燕; 程 宁; 甘肃省不同地区出生缺陷致病因素分析,西北人口 , 2004年 04期程 宁,白亚娜 叶酸代谢与神经管畸形的关联研究进展,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 02期韩晶莹; 徐莉; 胡原生; 刘元强; 白亚娜; 胡晓斌; 程 宁; 农村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现况调查,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年 19期刘芳; 程 宁; 红细胞容量调节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7年 02期徐向红,程 宁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分选富集的方法学研究进展,兰州大学学报,2007,32(1):89-93,2/2芦亚军,程 宁 3种中药方剂逆转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实验观察,西北药学杂志,2007,22(6):309-311李晓凤; 康殿巨; 刘元强; 姚进文; 胡晓斌; 李莉; 潘卫民; 孙辉; 万杏花; 胡尚英; 茹淞;程 宁; 白亚娜; 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成本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经济 , 2007年 09期孙辉; 白亚娜; 程 宁; 刘元强; 胡晓斌; 万杏花; 胡尚英; 康殿巨; 李晓凤; 茹松; 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成本效果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07年 11期孙辉; 万杏花; 白亚娜; 程 宁; 刘元强; 胡晓斌; 茹松; 胡尚英; 康殿巨; 李莉; 李晓凤; 潘卫民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培训效果评价, 现代预防医学 , 2008年 02期王小芳; 石丽丽; 杨丽萍; 万杏花; 刘元强;程 宁; 白亚娜;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培训推广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 , 2008年 07期康殿巨; 李晓凤; 刘元强; 姚进文; 胡晓斌; 潘卫民; 李莉; 茹淞; 孙辉; 万杏花; 胡尚英;程 宁; 白亚娜; 甘肃省不同级别集中培训成本效果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 2008年 19期周智辉; 何莉; 董莉; 白亚娜; 程 宁。 兰州市早产儿常见病原体的筛检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8;07期董莉, 何莉, 周智辉, 白亚娜, 程 宁。 低体质量新生儿和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筛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10期,李宇,马海霞,程 宁 ,何丽,白亚娜。 Gli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9;5:马海霞,李宇,程 宁 ,何丽,白亚娜。 Pax-9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联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9;09期李宇,马海霞,程 宁 ,何丽,白亚娜。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质量的关联研究,临床荟萃,20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