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24

美食界女王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全国以色列犹太研究论文比赛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之语城

已采纳

强大是相对的。以色列对于中东一群废物来说确实很强大。1956年英国法国以色列进攻埃及,埃及惨败。但是,此次行动惹火了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苏联对以色列说“以色列的行为将使其能否作为一个国家而继续存在成为问题”。这一句话,让以色列领导人本·古里安大为不安,连忙向联合国表示,以色列愿意接受停火协议不带任何条件。与此同时的英法,也被苏联一句话吓住了“如果一个拥有更多现代化毁灭性武器更加强大的国家进攻英法,英法又将处于何种境地呢!”美国也大为光火,艾森豪威尔说“美国和苏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应该对近东制止战争和恢复和平负责。”美国宣布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苏联宣布,如果英法不撤军,就动用核武器。然后,英法以灰溜溜的撤军了。这样看,以色列还强大吗

146 评论

我是梅干啊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华罗庚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数素论》。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堆垒数素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昆明城内恐怖万分,他于6月离开昆明赴上海, 9月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1964年初,他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主席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主席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这之后,他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叶剑英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56年沉思在数学王国的华罗庚,他的专著《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浆。] 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邓颖超同志的勉励时他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逝世。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迎接祖国的黎明;他才能够顶住非议和打击,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华罗庚同志是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O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一九五七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人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乎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一九四六年春,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写下了《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加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拨乱反正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一九七九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在答邓颖超同志的祝贺中兴奋地写道:“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三年的拼搏,终于把十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多次出国访问,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常以“海外有知己,天涯成比邻”的诗句,来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了振兴中华和人类进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科学事业。他走过的道路,一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华罗庚同志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是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华罗庚同志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蛮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企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党的需要他愿赴汤图火。他把“一心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衡量一切是非真谬的尺度。他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理想,溶于祖国、党、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中,不愧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华罗庚同志精心扶持年轻一代茁壮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入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十年前,华罗庚同志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症,出院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攻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一九八二年秋,他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谆谆要求助手们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今年六月三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十二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金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一颗恒星就此陨落.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让我们以他为榜样继续为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104 评论

云里雨里大太阳

哎~不要忘了中国在30年代救了以色列一个国家~(当时很多犹太人只能躲在中国,因为其他国家的大门都是关着的),就因为这个,现在以色列国家就有一个大纪念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现在中国的很多的武器都是秘密的在以色列过来的,很多中东的武器中国想买,可是美国阻止,但是不到一年中国的仿造品就出来了,嘿嘿神秘吧~也就是说现在以色列在欺负其他的国家,可是没有忘记中国.(不是政治问题啊,不信就当是故事吧呵呵)

127 评论

好吃的小蓝

在中国,关于犹太人的故事与传说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只要提起犹太人,大家充满羡慕,都有这样的结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与中国关系很好;这个国家经常打仗,很不安全;犹太人掌握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财富。 市面上关于犹太人的书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塔木德智慧全书》、《犹太人的羊皮圈》、《犹太人的智慧》等等,很多人将《塔木德》系列书奉若神明。 在很多微信圈或者一些关于犹太人的励志文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以下三个基本的故事: 1、当他们的孩子刚懂事时,母亲们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舐书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2、生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 孩子们少不更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其它珍宝出逃,有了它,还愁缺啥? 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 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3、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在其它顶级国际科学奖项中,这个比例甚至更高,综合类:38%的美国国家科学奖、25%的京都奖,数学:27%的菲尔兹奖、38%的沃尔夫奖,信息:27%的图灵奖、37%的香农奖、42%的诺依曼奖;在非科学领域,犹太人还拿走了12%的诺贝尔文学奖、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 因为我工作在犹太人公司的缘故,也去过不少次以色列,最近几年来一直与犹太人打交道,所以应该多多少少算是对犹太人和以色列有些了解。很多中国人喜欢问我以色列如何?期间也会提到我上面列举的这些观点与想法。就以上问题与观点,我与很多犹太人做过讨论、观察与研究。我发现,我们对以色列人有不少无端的羡慕、崇敬与神化了。 ─关于《塔木德》,这个系统的书,相当于犹太人第二《圣经》,为什么说它是个系列?它有50多卷,250多万字。中国目前没有完整的翻译,只有一些部分章节的翻译,就这样在市面上也是卖的风生水起。其实,现在的以色列,只有个别大学有这样的专业,主要针对那些立志于从事传统教育的人才会去学习,年轻人学习的很少很少,部分以色列人很奇怪,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这个?这对于以色列人讲也是相当的晦涩难懂,年轻人都不要看它。 ─关于读书:我看到过这样的统计,说犹太人一年平均读64本书。首先要承认一点的是,犹太人的确喜欢读书,无论你在机场、飞机还是日常休息日,你总会看到很多人读书。但平均到64本上,我还是怀疑的,我问过不少以色列人,也与他们一起工作,有些人甚至一年都不怎么看书,也许是移动通信太发达的原因,低头族不只是在中国,全球都一样,纸质书读的人越来越少了。以色列的工作节奏很快,每个家庭又是2-3个小孩,平时照顾小孩的时间都没有,那里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如果非要找出读得多的犹太人,应该是部分保守派犹太教,他们有一些人专门从事传教工作,平生只干二件事情:读书、传教。 ─ 关于教育:每年10%左右的国民收入用于教育。目前,以色列约有830万人口,其中犹太教约600万人,其他为阿拉伯。以色列人的学生压力相当的大,远远超过中国。这里我们共识的一点是,犹太人对的教育不只是重视,而是相当重视。以色列出名的不只是我们知道的农业,还盛产律师,一些律师因为找不到工作,常常转行做销售、服务等工作。大学你要想毕业,是得下苦功夫的,大三之前,基本上你不要想在业余工作上挣多少钱,因为学业太繁重,毕业论文想通过不是那样容易,而且本科是远远不够的,双学位,MBA是基本款。对外语相当也重视,这方面与我们有别,我们哭着喊着要在高考中消灭英语,真是无语了。虽然希伯莱语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但大多数人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英语是首选,当然还有其他小语种,比如俄语,阿拉伯语。 ─关于母亲在犹太人教育中的位置:很多书强调了母亲在教育中的位置,其实不管是以色列还是中国,教育中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我问过一些犹太人并于往书本上滴蜂蜜之事,他们只是笑了笑,至少他们母亲没有那样,但对学习上的要求是严格的。大家可能想不到,以色列的离婚率在30%以上。这里我不想讨论女同志离婚与教育小孩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家庭所谓为了小孩而不愿意离婚,说是怕影响到小孩教育。另外有一点:以色列离婚时,一般情况下,女同志会得到更多的补偿,所以不少以色列男人离婚后,就不怎么愿意再婚了,碰到合适的就在一起。我一个女同事,与男友同居了快20年了也没有领证,按她讲,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小孩也不要。去年我还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以色列人不会请保姆照顾小孩,也许有保持这样观点的以色列人,但我知道的情况是:很多人需要请钟点工,因为二个人都要工作,以色列男人到67周岁才退休,很多人与儿子一样,是需要工作的,父母很少能帮上子女照顾小孩。在这点上,他们快羡慕死我们中国人了,有老人帮忙照顾小孩。 ─关于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很多犹太人,没有一个人承认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而且很反感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因为更勤奋、更用心与更努力而已,再说犹太人笨的也很多,工厂中很多人只能从事基本的操作工,一些人换个岗位就适应不了。去年以色列原本计划从中国招聘一批建筑工人,但由于国内强烈反对,放弃了部分计划,你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低技能的劳动岗位有多大的需求。我们不要光看他们光鲜的一面。是有不少犹太人得了诺贝尔奖什么的,但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些佼佼者,不能代表全部犹太人。更有以色列人说,你们中国人也很聪明呀,四大发明什么的,想想也是。 ─关于犹太人掌握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财富:这个问题,至少我了解的以色列人是相当的不认同而且反感。至少他们认为,在以色列生活压力是相当的大。而且没有任何官方的数据能说明犹太人掌握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财富,这样的观点对犹太来讲是相当危险的,部分人认为,就是因为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犹太人聪明,才导致二战时,那么多的犹太人遭到屠杀。他们也会提及,中国有很多富豪,中国人现在很有钱,全世界的买东西,我真是不知道如何反驳他们呢。至少,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有钱是光荣的这种观点,为大多数犹太人所不接受。也许是他们想保持低调吧。 ─ 关于安全:以色列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每天在打仗,除了南部加沙地区相对安全级别低一点外,其他地区还是相当安全的,我每次去看到的都是很平和的场景,只是每次去安检相对严格一些,但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以色列军队的强硬是大家公认的,这却却是对民众最好的保护。另外,以色列有完善的社保体系,国民能够享受到很好的医疗保健。吃的东西很安全与健康。 ─关于创新:我们通常对犹太人的三大人生法则很是感冒:智慧、幸福与创新。以色列对创新的扶持是相当的大,我们可以看到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美国第一、以色列第二、中国第三(也不错)。你只要有一个好的点子,很多孵化器就给你提供资金,让你的想法变成现实。在以色列的海法与特拉维夫三座城市,世界上著名的高科技均在此设有研发中心,每天在利用以色列的高技术人才不断创新。应该说在这方面,他们真的走在前面。但以色列人自己都会经常说,他们的高科技企业通常没有办大,已经给人收购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Facebook 以150亿美金收购了以色列本土企业Whatup(我们的微信就是集大成者,你们都懂的)。我们一直不缺小智慧与小恰幸,当然创新也不少,只是有些创新有违常理。 ─关于生活成本:以色列的平均生活成本要高于我们,他们的人均收入属于次发达国家水平,年平均收入约28000美金左右。今年由于通胀的原因,房子价格也是一路上涨,主城平均房价格35000-40000左右,一般地区28000-31000每平方(但他们是净平方),日常吃的用的,略高于我们,房租什么的价格要高些,车子与汽油价格比们要高,他们车子的购到置税一般是车价的40%左右,所以在以色列你看到的大多数是小排量普通车,豪车真是不多见。 ─关于犹太人的性格与对中国人的感情:我个人感觉,犹太人很多方面与我们中国人蛮类似的,讲原则时很讲原因,不讲原则时,变通的又非常快。精于算计,保持适度的神秘与低调,基本上没有以色列人会请你到他家里去坐坐,这是一种习惯与内在的传统。至于大家说以色列人对中国人感觉很好,我只能说也许吧,至少对我们不坏。但我看到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很多以色列人对中国的现在并不了解,对中国的产品也缺少信心,对中国的很多事情并不知悉当然,一篇文章不足以将以色列全部描绘,但他们的生活真的与我们想象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国家都有他的特色,如果你真的想深度了解,就请走近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73 评论

伯妮新娘

以色列的强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机器拳头”方面,以色列排第八位,作为一个800万人口的小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像印度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仍然需要从以色列进口产品。芯片制造方面,以色列TowerJazz营收12。49亿美元,排世界第六,前十名里大多是中美韩德。它主打CMOS影像传感器、非挥发性内存、射频CMOS、混合信号电路、电源管理和射频等特种晶圆代工。制药方面,全球制药50强,以色列Teva排第13。农化方面,以色列安道麦32。5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前十名里其他多为欧美日等国,安道麦已经被中国化工以约930亿人民币收购。

203 评论

悠然逸轩

以色列,可以这样来形容:是美国人插在阿拉伯世界心脏上的一根铁针。美国人是信上帝的,你如果找一张美圆,就能在上面找到一句话:我们信上帝。这就是1千多年来,欧洲和美国(新欧洲)与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冲突原因。信上帝的人,把除了上帝以外的信仰都当作“邪神”。信伊斯兰的人,除了真主,谁也不买帐。所以一千多年来,两边打了不知道多少场战争。尤其以也路撒冷为中心的巴勒斯坦地区,更是两方交战的焦点。有一部电影,叫《天国之战》,就是描述这一时期,欧洲的那些想出人头地的流浪骑士和那些犯了严重罪行想求得上帝宽恕人们,长途跋涉从欧洲各地聚集到也路撒冷 充当“圣殿骑士”、保卫也路撒冷、杀戮阿拉伯人(穆斯林)以获得教会和也路撒冷国王的封赏。那个时候,十字军们(实际上是古代的多国部队)的理由是 捍卫神圣的上帝,驱逐和消灭邪恶的邪神。现在科学昌明了一些,新十字军们的理由也翻新了:为了人类的权利和将民主引进中东。 其实,稍微读点历史的人都看的出来,这和1千年前的理由没什么区别,其目的还是为了铲除异己,不论是宗教上还是政治文化上的。以色列人,就是在古代被赶出也路撒冷的上帝的信民。所以在二战结束后,在欧洲基督教会和信仰上帝的美国人的支持下,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被迅速武装起来,重新跨过地中海,重新建立上帝在也路撒冷的桥头堡,重新开始已经停止了几百年的 《天国之战》。美国支持以色列,并不是因为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饱受纳粹迫害,而是信上帝的美国人,在支持信上帝的犹太人。这虽然不是全部的原因,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343 评论

墨迹墨迹小蜗牛

“发明大王”爱迪生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才。要想有成就,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够使你成为有用之才。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许多人都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对于一个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 无论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还是小中学生何骥的故事,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好奇心——发明家之心。 你渴望你的智慧之花早日绽开吗?你渴望你的创造灵感早日到来吗?那么,就仔细地观察生活吧!一个不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视之的人是不会拥有一颗好奇之心的。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做一颗明亮的星,就从现在开始迈出你成才的第一步——强化你的好奇心吧!

290 评论

就叫小胖

他们是富甲天下的“世界第一商人”,美国的520万犹太人,在美国人口中仅占%,却占有1/4财富。他们人数虽少,但绝大多数处于美国的上层建筑之中。他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一个民族 ,自1901年始,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四万分之一的犹太民族,诺贝尔获奖人数却占到了20%;以色列1/2的成年人有博士学位犹太人曾经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的民族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却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他们这种神奇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一、犹太人轻财富重知识他们有一条万古不变的真理:财富是可以被带走的,惟有知识和智慧永不流失。他们常常会对学生讲一个故事:一艘船上好多腰缠万贯的富翁在嘲笑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智者,智者却说他是最富有的。在航程中他们遇到了海盗,海盗们抢走了所有人的财产,等船到了目的地后,那些富翁们穷困潦倒,只有一个智者凭着他的智慧,受人崇敬成了当地最富有的人。犹太族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了这样的熏陶,他们认为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所以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他们即使再艰难,再困苦,甚至身无分文,也不会放弃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眼中,财富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早上腰缠万贯,晚上一贫如洗,这几乎是犹太人的家常便饭。金钱可以被带走、被剥夺,惟有知识才是一旦拥有永不流失的宝物。要穿破迷雾,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最大的“护身符”就是知识和智慧,这是犹太人奉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犹太人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反映他们崇尚学习的动人故事。拉比阿吉瓦年轻时曾是卡尔巴·沙乌的牧羊人。卡尔巴美丽端庄的女儿拉结发现这个牧羊人非常高贵,于是对他说:“如果我和你订婚,你愿意出去学习《律法书》吗?”他回答说:“我完全同意。”于是他们秘密地结了婚。他去远方学习《律法书》。可是当她的父亲听说这件事,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发誓说只要他有一口气在,她就休想得到半点家产。阿吉瓦在外面学习了12年。他回家时带回来1.2万个学生。快到家的时候,他听见一个老人对他的妻子说:“这样的活寡你还要守多久?”他的妻子回答说:“如果他听我的话,应该在外面再学12年。”听到这些话,阿吉瓦就回到学院又学习了12年。第二次回家的时候他带来2.4万个学生。当拉结的父亲听说后,就匍匐在阿吉瓦的脚边,分了一半的财产给他。在希伯来语中,山被称做“哈里姆”,双亲为“赫里姆”,教师为“奥里姆”,同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一向都认为双亲和教师都像是巍峨的高山,比普通人高出许多。在犹太社会中,每个人都认为智者远比国王伟大,智者才是人们尊敬的中心。因为智者若死了,世上再也没有大智慧,而国王死了,任何一个智者的弟子都可以胜任。犹太人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是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在1919年,犹太人正同阿拉伯人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撤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奠基开工。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并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伟大的拉比约哈南曾说: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精竭虑,他假装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见到罗马的司令官韦斯巴芗。他对韦斯巴芗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将军很高兴地问他有何请求。他回答道:“请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拉比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不久以后,罗马皇帝死了。韦斯巴芗当上了皇帝。当耶路撤冷城破之日,他果然发命令:“给犹太人留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几十个老年智者就巧妙而幸运地留下了,犹太的知识、传统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以色列有6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巴尔伊兰大学、内格夫-古本安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为它们校园之优美、建筑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和藏书之丰富而赞叹不已。以色列许多大学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承认为权威性项目。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在有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人。因为热爱读书,弱小的犹太民族的科学文化非常发达。犹太人重视教育,其智慧就源于尊崇教育。根植于这个民族灵魂深处的教育价值观,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主要源泉之一。在犹太人心目中,勤学是仅次于敬奉上帝的一种美德,“教师比国王更伟大”,学习与钻研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民族素有“嗜书的民族”之称,教育乃维系犹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二、犹太人认为智慧重于知识犹太人有句名言:知识只是为磨炼智慧而存在的。他们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利用书本的知识去磨炼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质疑、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世界上相同的事不可能重复地发生,谁也不能把以前学到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运用上去。所以犹太人教育孩子必需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迁移运用。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更鼓励那些肯学习的学生,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往往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

145 评论

相关问答

  • 亚太数学建模比赛论文格式

    1、问题陈述2、模型假设3、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模型验证5、结果分析6、提出新方案7、参考文献

    金威啤酒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全国电子设计比赛论文模板

    摘要:本设计采用 ………作为直流恒流源的控制、显示和输出电流检测核心,实现了............。系统的显示部分采用128×64点阵式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设定

    小梦不吃土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犹太人毕业论文

    五级三晋制的发明者名字叫啥

    yuanxia663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犹太大学毕业论文

    秒杀所有中国大学;不过人家知不知道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琪宝贝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以色列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以色列主要依靠其先进的农业,当然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了。

    民辉窗帘布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