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0

京京魅力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与徐悲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巨匠智能家居

已采纳

中国美术近代史上最让人难忘的“二徐之争”lijun8886中国历史2008/7/10 14:58:510599复制本帖192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此期间,当时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徐悲鸿、徐志摩、李毅士等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友好、直率而又针锋相对的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看待西方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上。这是中国西画发展史上第一次公开的不同艺术观点之间的论争,对当时的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美术界的研究空气,标志着中国西画运动从创作到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场论争奠定了中国西画向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以后诸多艺术观点和主张,都可以在这场论争中找到端绪。在这次美展中由于存在着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影响的西画作品,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拒绝出品参展。并在《美展》第五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惑》的文章,开头便直截了当地说:“中国有破天荒之美术展览会,可云可喜,值得称贺。而最可称贺者,乃在无塞尚Cezanne、马蒂斯Matisse、博纳尔Bonnard等无耻之作。”他在文中肯定了一批[ 转自铁血社区 ]法国画家,如普鲁东、安格尔、达仰、柯罗、米勒、莫奈、杜米埃、德加等,却以“庸”、“俗”、“浮”、“劣”等字眼分别否定了马奈、雷诺阿、塞尚、马蒂斯,并且认为法国现代派画家中“最脍炙人口之美术家,多带几分商业性质”。他声言:“若我国革命政府启其天踪之谋,伟大之计,高瞻远瞩,竟抽烟赌杂税一千万元,成立一大规模之美术馆,而收罗三五千元一幅之塞尚、马蒂斯之画十大间(彼等之画一小时可作两幅),为民脂民膏计,未见得就好过买来路货之吗啡海绿茵。在我徐悲鸿个人,却将披发入山,不愿再见此类卑鄙昏聩黑暗堕落也。”在同一期的《美展》上,发表了徐志摩的《我也惑》一文,徐志摩在这篇长文中首先赞扬了徐悲鸿“不轻阿附”的气节和“你爱,你就热烈的爱,你恨,你也热烈的恨”的直率性格,紧接着,他指出徐悲鸿对塞尚和马蒂斯的谩骂过于言重,并把这种谩骂比之于罗斯金骂惠斯勒。徐志摩认为,塞尚、马蒂斯的画风被中国画家所效仿,“那是个必然的倾向,固无可喜悦,抱憾却亦无须”。他追述了塞伤进行艺术探索的艰苦历程,然后辩解道:“塞尚在现代画术上正如罗丹在塑术上的影响,早已是不可磨灭、不容否认的事实,他个人艺术的评价亦已然渐次的确定——却不料在这年上,在中国,尤其是你的见解,悲鸿,还发见到1895年以前巴黎市上的回声,我如何能不诧异,如何能不惑?话再说回头,假如你只说你不喜欢,甚而厌恶塞尚以及他的同流的作品,那是声明你的品位、个人好恶,我决没有话说。但你却指斥他‘无耻’‘卑鄙’‘商业的’。我为古人辩诬,为艺术批评争身价,不能不告罪饶舌。如其在艺术界也有殉道的志士,塞尚当然是一个。如其近代有名的画家中有到死卖不到钱的,同时金钱的计算从不孱入他纯艺的努力的人,塞尚当然是一个。如其近代画史上有性格孤高,耿介淡泊,完全遗世独立,终身的志愿但求实现他个人独到的一个‘境界’这样的一个人,塞尚当然是一个。换一句话说,如其近代画史上有‘无耻’‘卑鄙’一类字眼最应用不上的一个人,塞尚是那一个人。”徐志摩的这篇文章在《美展》上连载了两期。徐悲鸿、徐志摩之间的争论还在继续,李毅士也在《美展》第八期上著文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在《我不惑》一文中认为:“悲鸿先生的态度,是真正艺术家的态度,换一句话说,是主观的态度。志摩先生的言论,是评论家的口气,把主观抛开了讲话”。他承认:“凭我主观说,我是极端赞同悲鸿先生的态度”。他说自己研究了二十多年洋画,对塞尚、马蒂斯的画“实在还有点不懂”,“假若我的儿子要学他们的画风,我简直要把他重重的打一顿”。虽然他承认塞尚马蒂斯的作品是“十二分的天性流露”,他还是以社会效果为衡量艺术价值的标准反对他们的画风在中国流行。他担心:“如果塞尚和马蒂斯一类的作品在中国有了代价,那末我知道希腊、罗马的古风是再也不会攒入中国的艺术界来。欧洲几百年来的文明,在中国再也没有地位了”。他提出的主张是:“欧洲数百年来艺术的根基多少融化了,再把那触目的作风,如塞尚、马蒂斯一类的作品输入中国来。”针对来自徐志摩的批评,徐悲鸿仍然独执偏见,又在《美展》第九期和增刊上发表同一题目文章《惑之不解》予以反驳。他认为徐志摩之所以竭力为塞尚辩护是“激于侠情的义愤”,因为塞尚“奋励一生……含垢忍辱,实能博得人深厚之同情”。他提出自己的写实主张是“细心体会造物,精密观察之,不必先有什么主义,横亘胸中,使为目障”。他认为:“艺Art Plastignt之元素,为form,色次之”,“形即不存,何云艺乎?”这场争论的产生,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一时期内勃然兴起的洋画运动、自由解放的艺术思潮、盛极一时的全国美展等等不一而足的因素,都使得这场争论的产生在所难免。在这一时期内,美术学校纷立,画会蜂起,西画创作队伍日益壮大。随着出洋游艺的先驱们的陆续归国,西方各艺术流派旋即在中国流行开来。画家们各行其是,进行了种种尝试和探索,西画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西画家们,或是受师承关系的影响或是出于个人的审美倾向,逐渐形成两大主要阵营:一是写实派,这派画家严肃认真,力求真实地模写自然,如物体轮廓的比例、色调的明暗、人体肌肉的解剖等,丝毫都不敢苟且;另外一派则是现代派,这一派所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较大,艺术主张不完全一致,他们的画风有的接近印象派,有的接近后印象派,更有一些艺术青年,以火一样的热情,幻想着新奇,以野兽主义标榜,模仿马蒂斯、凡·东根、德朗的画风。可惜他们缺乏严格的训练,狂热和激情还会不时地淹没他们的鉴别力,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抄袭上。时人对西画界出现的这种现代艺术倾向,感慨道:“青年思想之复杂,无过于今日之我国者,正如流水冲激,万马横奔,操纵于其中者,不能执于一定准则”,“画家之思情与感情萦绕时新之创作精神,不受以前之一切羁绊,乃焕然而各放其异彩。”这一时期的上海是中国洋画运动的发端地、中国西画发展的中心,所以原本打算在杭州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美展最终决定在上海举行。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上海的确是一个吸引人的地区。上海是来去海外的大码头,更是中国的出版业中心,上海的外国租界也可以为有独立思想的人物提供避难所。继上海美专之后,上海先后出现的美术学校(或系科)、西画家团体有:艺术专科师范学校、神州女学的美术专科、上海大学美术科、东方画会、天马会、晨光美术会等。在同一时期的北京,有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杭州有国立艺术院,南京有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洋画运动也在上述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转自铁血社区 ]在这场争论中,三位艺术家各执己见,言辞激昂。由于他们各人的经历、所处的环境、艺术观点等方面有种种的差异,在对待西方现代艺术的问题上,自然是话不投机。徐志摩曾经留学欧美,耳闻目睹了潮起潮落的西方诸流派艺术的流变,深谙艺术史。他对塞尚的经历和人格阐述是比较公允客观的,他对徐悲鸿的批评也是中肯的。作为一个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也涉足美术评论。在《美展》第二期上,他著文《想象的舆论》对美术革命发表了见解,这和他对塞尚、马蒂斯的认识是一致的。他认为:“凡事一经大变动,往往陷入一种昏迷的状态,你得容他一个相当时期等他苏醒过来,然后看创建有否一种新气象、新来的精力表现。说这时代是革命的或革命性的当然是没有错,但如果我们以此就认为这时代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阶段,因而期望甚而责成它在艺术里应有某程度的反映,那我们这前提就不对,结论当然是错。”在《我也惑》一文中,他谈到了技巧与艺术的关系:“技巧有它的地位,知识也有它的用处,但单凭任何高深的技巧与知识,一个作家不能造作出你我可以承认的纯艺术的作品”,真正的美术家应当“凭着绘画的或塑造的形象表现他独自感受到的某种灵性的经验”,“我们不该因为一张画或一尊像技术的外相的粗糙或生硬而忽略了它所表现的生命与气魄。这且如此,何况有时作品的外相的生硬或粗糙正是它独具的性格的表现。”这些独到的艺术见解表明徐志摩不是站在某家某派的立场上,而是站在艺术本体的层次上评价艺术的,当然,徐志摩的“艺术批评是独立的,不容纳道德的观念”这种主张带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毕竟远离迫切的现实需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和创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鼓励个性解放,反对文艺为封建礼教和官僚政治服务,却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况且,艺术毕竟不等同于政治宣言,特别是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并不是非带有政治色彩不可,有些艺术样式,如花鸟画、山水画、静物画、书法等虽然毫无政治倾向性,却广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因人生的目的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大众也是各种层次,即便是为大众、为人生而艺术,艺术家也有权利选择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艺坛上素有派别之争也就不足为奇。徐志摩反对徐悲鸿的偏见、固执,而要“为古人辩诬,为艺术批评争身价”,道理也在于此。过去一段时期内,徐志摩的文学及艺术批评被一种固执的、孤陋寡闻的偏见所否定。在谈及他和徐悲鸿的这场争论时,往往给他扣上“资产阶级颓废诗人”、“形式主义的卫道士”的帽子,这对英年早逝的徐志摩来说是极不公正的。

156 评论

一人食24

《悲鸿绘集》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十九年《悲鸿画集》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二十一年《悲鸿近作》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三十年年《悲鸿素描选》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年《画家徐悲鸿》 黄苗子著 北京出版社 1957年《徐悲鸿素描》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徐悲鸿的油画》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徐悲鸿:1895—1953》 范曾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年《徐悲鸿——中国近代写实绘画的奠基者》 谢里法 蒋勋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 1980年《徐悲鸿素描》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徐悲鸿画集》(第一册·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1年《徐悲鸿研究》 艾中信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徐悲鸿彩墨画》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徐悲鸿一生》 廖静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年《徐悲鸿——回忆徐悲鸿专辑》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徐悲鸿画集》(第二册·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4年《徐悲鸿画册》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徐悲鸿研究》 艾中信 上海美术出版社 1984年《悲鸿画选》 徐悲鸿绘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5年《笔下千骑:绘画大师徐悲鸿》 郑理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徐悲鸿年谱》 李松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徐悲鸿的故事》 郑理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徐悲鸿传记资料》 朱传誉主编 (台湾)天一出版社 1985年《我与徐悲鸿》 蒋碧微著 岳麓书社 1986年《徐悲鸿画集》(第三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6年《徐悲鸿评集》 王震编 漓江出版社 1986年《徐悲鸿艺术文集》 徐悲鸿著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87年《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 [苏]波斯特列洛娃 (苏联)科学出版社 1987年《徐悲鸿画集》(第四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7年《巴黎岁月——徐悲鸿早年素描》 徐悲鸿绘 (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1988年《徐悲鸿画集》(第五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8年《徐悲鸿画集》(第六集·油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8年《徐悲鸿油画集》 徐悲鸿绘 冯法祀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世界名人传记——徐悲鸿》 李荣胜编著 (香港)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88年《艺术大师徐悲鸿》 金山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 1990年《徐悲鸿研究》 王震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1年《徐悲鸿年谱》 徐伯阳 金山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91年《徐悲鸿藏画选集》(上卷)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年《徐悲鸿藏画选集》(下卷)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徐悲鸿在南洋》 杨作清 王震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年《傲骨铮铮的画家——徐悲鸿》 李伟科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年《中国现代名家画谱·徐悲鸿》 徐悲鸿绘 徐庆平著文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年《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徐悲鸿作品选集》 张瑞林主编 徐悲鸿绘 古吴轩出版社 1993年《徐悲鸿的艺术世界》 王震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4年《徐悲鸿书信集》 王震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徐悲鸿廖静文》 廖静文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5年《徐悲鸿评传》 王泽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年《悲鸿画集——纪念徐悲鸿一百周年诞辰》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年《美的呼唤》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艺坛巨匠——徐悲鸿》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纪念徐悲鸿诞辰一百周年展刊》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鸿卷》 中国艺术大展组织委员会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5年《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王震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徐悲鸿》 刘建平 穆美华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锦绣文化企业联合出版 1996年《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艺术家·徐悲鸿》 郑理编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鸿卷) 徐庆平大展组委会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7年《中国名家法书·徐悲鸿》 许礼平 苏士澍主编 文物出版社 1997年《中国巨匠美术丛书·徐悲鸿》 刘曦林著 文物出版社 1998年《筚路启艺林·徐悲鸿》 董德兴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8年《中国素描经典画库·徐悲鸿素描集》 徐悲鸿绘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年《走进艺术大师生活丛书·徐悲鸿》 李晓杰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中外著名艺术家的故事·徐悲鸿》 水真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徐悲鸿艺术随笔》 王震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徐悲鸿画论》 裔萼编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艺术大师丛书·徐悲鸿》 徐建融著 古吴轩出版社 1999年《徐悲鸿与读书》 李钰玲编著 明天出版社 1999年《筚路启艺林——徐悲鸿》 董德兴著 (香港)中华书局公司 1999年《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 王连敏 赵琳琳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大师谈艺丛书·徐悲鸿谈艺录》 张玉英编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0年《徐悲鸿艺术文集》 王震 徐伯阳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年(重印)《中国画名家作品真伪·徐悲鸿》 谢小铨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年《徐悲鸿一生:插图珍藏本》 廖静文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年《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一卷)——艺术·生平·论述》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二卷)——油画·素描作品》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三卷)——中国水墨作品》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徐悲鸿与读书》 李钰玲编著 (台湾)妇女与生活社文化事业公司 2001年《世界伟人传记丛书·一代画师徐悲鸿》 孟校丹编著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2年《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徐悲鸿作品精选》 徐悲鸿绘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2年《鉴识徐悲鸿》 潘深亮著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2年《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素描画稿油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中国名画家全集(近现代部分):徐悲鸿》 陈传席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徐悲鸿》 庄庸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中国书画家经典作品集·徐悲鸿十二生肖册》 王骁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究会论文集 范保文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徐悲鸿(上)·中国画》 徐悲鸿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徐悲鸿——478幅作品堪比大师作品全集》(上下册) 紫都 霍艳文编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徐悲鸿艺术世界》 沈培新主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5年《徐悲鸿画集》 龚继先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徐悲鸿画集》 徐悲鸿绘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5年《徐悲鸿讲艺术》 徐悲鸿著 九州出版社 2005年《徐悲鸿文集》 王震编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5年《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徐悲鸿卷》 杨新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5年《现代书画投资·徐悲鸿卷》 史树青主编 北京出版社 2005年《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徐悲鸿》 徐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徐悲鸿生平与作品鉴赏》 紫都 霍艳文编著 远方出版社 2005年

283 评论

会舞蹈的兔子

《论徐悲鸿的绘画思想》,内容简介:徐悲鸿绘画思想是徐悲鸿艺术人生的精华,它整整影响了上个世纪大半个世纪,乃至如今,当我们再读徐悲鸿的艺术笔谈,再次展阅他的长幅巨制或随意小笔,我们无不为他那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所震撼,写实主义的绘画思想是徐悲鸿绘画思想的精髓;《徐悲鸿文集》,内容简介:主要搜集徐悲鸿1918年4月至1953年9月去世前所能见到的全部文字,内容包括论文,讲演,谈话,画论题记选录,通信摘录,诗词题字等等,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善的徐悲鸿文字著作资料集,对中国新美术运动和美术教育奠基者徐悲鸿生平,艺术

197 评论

:小小的菇凉

推荐 你看 陈传席的 【画坛点将录】 有他评论的各个大家和大师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

    小吕娃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与关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种潮流。贸易、投资、金融、跨过公司生产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交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如

    穿跑鞋的公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论文参考文献

    是奋斗精神和奋发向上精神,以及拼搏精神

    吃不饱的阿呜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徐悲鸿开题报告

    推荐 你看 陈传席的 【画坛点将录】 有他评论的各个大家和大师

    我喜欢DHC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悲剧美学论文文献参考

    “雷雨”过后的思考——《雷雨》教学日志终于要上《雷雨》这一课了,心中莫名的兴奋,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说一次难忘的“追星”经历。听说北京人艺重排的明星版〈雷雨〉在广

    安妮宝贝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