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达人范范
延长的压力蒸汽灭菌循环,简称延长循环,是指蒸汽灭菌暴露时间比灭菌器企业常规验证的循环时间要长。如美国常规灭菌温度为132度和135度,最短灭菌时间分别为4分钟和3分钟(预真空);欧洲常规灭菌温度为134度,最短灭菌时间为分钟(预真空);我国常规灭菌温度为132度或134度,最短灭菌时间为4分钟(预真空)。特定的灭菌循环是指阮毒体灭菌程序(预真空134度,18分钟),延长灭菌循环不应等同于特定的灭菌循环。延长灭菌循环的原因包括:器械设计复杂,导致蒸汽穿透变难;器械密集摆放、超大超重,导致蒸汽穿透变难;灭菌盒设计缺陷,如内部盒垫与盒底的孔不匹配、盒孔数量不够;灭菌抽真空不彻底、脉动次数不够;人为因素,如错误验证和有意延长灭菌循环。一般物品是按照标准循环程序设计,不主张随意延长循环,可能导致医疗器械受损,如材料破损或变形、镀层脱离等;包装材料受损。延长循环可导致灭菌产出降低和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增加,容易引起灭菌失败;增加质量控制难度。应根据器械产品说明书选择灭菌循环参数,不应随意设定或延长。CSSD几乎无法解决多个灭菌循环,大多数外来医疗器械并不需要延长循环,多数管腔类器械只要抽真空深度达到规定要求也不需要延长循环。美国FDA原则上只批准标准循环处理的医疗器械。区分验证和验收概念,验证由生产商、第三方或专业机构完成,医疗机构无法进行产品验证,应进行产品验收。指出“灭菌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硬质容器、超大超重包,应遵循厂家提供的灭菌参数,首次使用时对灭菌参数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湿包检查”,且常规和延长循环均必须验收,具体包括:运行适当的循环:基于厂商提供的IFU;确定灭菌器在常规使用前是否能有效灭菌,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确定BI和CI的常规放置位置:最难灭菌部位;记录所有监测产品的放置位置、测试过程和结果;满载,将器械放置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位置,对测试的器械进行标记,避免使用;连续测试三次,检查BI& CI结果,应全部通过;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检查是否存在湿包。关于日常的灭菌监测,除朊毒体外,不管包裹大小、致密程度、重量大小、复杂程度等,只要包内卡能放置在最难灭菌部位,延长循环同常规循环相同,使用4类卡或5类卡,医疗机构中4类卡和5类卡使用比较普遍。6类卡应根据循环参数,选择相匹配的指示物,但6类卡并非专用于延长循环;朊毒体必须选择专门的包内卡进行监测。应关注器械处理过程中的生物膜,医院供水管路是生物膜高发区,注意漂洗水中内毒素的残留,植入物清洗时不应使用润滑油,漂洗时应将清洗剂冲洗彻底。尤其是眼科器械漂洗时应将清洗剂彻底去除。关注灭菌质量的监测,植入物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对于外来器械,由于大多数外来器械主要用于植入物相关的手术,因此国外对于外来器械也会进行生物监测。
美人儿不哭
摘要探讨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目的探讨外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对策防控,杜绝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应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及发放整个管理流程,评估外来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提高相关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认识,加强对预防措施的学习。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标准流程,主动学习,积极讨论。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有效地保障了器械消毒的质量与持续供应。结果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监测等每个环节质量得到保障,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防止院外传染发生。关键词: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8)14 - 0181- 03外来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体腔中,留存时间≥30d的可植入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骨骼的维持、支持、和修补的一些高尖、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一些特殊器械,而这些特殊手术器械非常昂贵。医院从效益和临床需求角度出发,一般均委任厂商以租借形式提供手术器械,这样既解决了这类特殊手术器械需求,又减少了购买这类昂贵器械的成本问题。由于外来医疗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且昂贵,处理存在很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何杜绝和降低风险,是目前消毒供应中心的新难题。1 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外来器械风险 由于外来医疗器械价格昂贵,数量繁多,同一器械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率高,器械公司时常不能在规定时间把手术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结束后有时又直接取走器械,这种使用后未经规范处理的器械即在多家医院来回传递,而不是按“—2016”新标准执行消毒处理,因此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还有一些器械由于螺钉数量多,出现反复重新清洗、消毒、灭菌的情况,也有磨损螺钉及器械的风险。医疗机构招标并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接收器械时常无法看到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包装标识、标签、合格证等原始资料,器械信息的可追溯。因此手术使用这类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安全性难以保障。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流程不规范,外来器械清洗处理未设专人专岗,清洗工作缺乏固定人员监督,工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清洗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欠缺;器械公司又不能按规定时间将手术器械送达消毒供应中心,造成没有足够的清洗处理时间,使得清洗工作匆匆完成;外来器械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多纹路沟槽、清洗工勤人员缺乏正确的装卸知识,导致污染残留;同时由于外来器械品种过多、过大、过重,包装时常存在超大超重的情况,导致灭菌时装载不规范,影响灭菌效果,还有湿包风险。外来器械管理 人员的管理制定严格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在岗人员培训计划,在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前,组织在岗人员学习培训,使其认识风险管理意义,掌握医疗器械正确的处理流程,学习相关医疗器械的名称、用途、特性及维护保养等知识。器械公司管理所有外来器械公司必须经医院审核准入,并且需符合《医疗器械监督条例》第26条规定: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医疗器械,并注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或淘汰的医疗器械。严格按《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接收外来器械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认真清点器械,当班人员与租赁公司业务员当面清点器械,检查功能是否完好、结构是否完整、动力工具是否充电良好、配件是否齐全;并认真填写各种交接清单,包括器械的名称、器械种类及数量、植入物的种类及数量、检查质量、租赁公司名称、交接时间等等;注明患者姓名、科室、手术医生、手术时间、双方签名;器械清洗有无特殊要求,新器械必须提供说明书,根据器械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清洗处理方法。2对策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科室,加强人员风险意识培训学习,学习相关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依法执业,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应严格制定外来器械准入制度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应提前24~ 36h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厂家提供规范、无锈、无腐蚀、性能正常的器械,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有血迹与污迹,器械盒应符合灭菌要求,并提供植入物及植入眭手术器械清单。同时厂家还必须提供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处理的说明书,医院消毒中心则应严格按说明书参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严格按卫生部“ - ”、“ - ”修订新标准执行。严格规范消毒清洗流程2. 加强器械清洗人员的培训,设立专人专岗清洗外来器械;器械清洗时拆卸到小化,置于专用容器装载清洗,拆卸器械时应注意相关注意事项,特殊复杂器械请厂家培训指导;在器械拆卸前进行清点,已拆卸的器械,装配好后再清点,清点完毕再拆卸清洗,避免器械零件遗失。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外来医疗器械的回收工作,根据手术安排,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必须提前26—36h送到医院,以保证足够清洗消毒时间。采取正确清洗方法,根据器械污染程度、材质、形状,选择不同清洗方法。检查包装清洗完毕进入检查包装区,由检查包装区护士检查、整理、装配,核对无误后在外来器械接收单上签字;包装时,必须先由1人检查,在经另1人核对无误方可包装,并注明外来器械供应商名称、外来器械包名称、使用科室、病人患者住院号、医生、核查者、包装者、灭菌锅号、灭菌锅程序号、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等等。灭菌监测根据外来手术器械的性能和耐高温情况,选择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耐湿选择低温灭菌。外来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对灭菌参数要求高,首次应进行灭菌参数检测。金属器械重量不超过7kg,体积灭菌≤30×30×50cm,灭菌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疏松放置,重的器械放在下层,对于细小的或特殊器械采用专用的小盒子单独包装,严禁受压。适当延长自然干燥时间,冷却时间,避免湿包。建立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灭菌循环、监测记录及发放登记薄,记录操作人员签名,包括清洗消毒者、检查包装者、消毒者、监测者、放行时间及放行者等信息。粘贴监测记录:包括物理监测该灭菌锅次的灭菌打印记录单,化学监测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及第5类化学指示物,生物监测指示管的阳性对照管和阴性对照管上的标签,分别注明并记录监测结果,必须选择同批号的生物指示剂。发放使用建立外来器械发放登记本,包括器械公司名称、业务员、患者科室、医生、清洗者、检查包装者、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灭菌锅号及灭菌锅程序等。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确认使用科室申请单,检查器械包外标识,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有无湿包。再次查对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生物监测结果,确认测试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下使用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使用科室。3体会外来器械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工作中找出潜在风险,加强人员对规章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的培训。制定风险控制方法,落实管理标准,对于可能引起感染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及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接收、认知、清洗、消毒、包装检查、灭菌、监测、发放每一环节,各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外来器械的使用安全。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6. 12, - , - .[2] 李晓予,朱勤,闰翠英,等.外来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1):89 -90.[3] 蒋碧菊.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药卫生,2017,(8):102 -103.[4] 杨研,卢琰嘉.外来器械处置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1):146 - 147.[5] 黄伟坚.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的难点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19):82 - 83.[6]李淑玲,黄自珍,楼丽琼,等.外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浅议[ Jl.当代医学,2016,22( 36):18 - 19.[7]陈肖连.外来手术器械存的在风险及应对措施[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 2z):105 - 105.[8] 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2013摘要探讨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目的探讨外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对策防控,杜绝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应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及发放整个管理流程,评估外来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提高相关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认识,加强对预防措施的学习。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标准流程,主动学习,积极讨论。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有效地保障了器械消毒的质量与持续供应。结果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监测等每个环节质量得到保障,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防止院外传染发生。关键词: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8)14 - 0181- 03外来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体腔中,留存时间≥30d的可植入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骨骼的维持、支持、和修补的一些高尖、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一些特殊器械,而这些特殊手术器械非常昂贵。医院从效益和临床需求角度出发,一般均委任厂商以租借形式提供手术器械,这样既解决了这类特殊手术器械需求,又减少了购买这类昂贵器械的成本问题。由于外来医疗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且昂贵,处理存在很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何杜绝和降低风险,是目前消毒供应中心的新难题。1 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外来器械风险 由于外来医疗器械价格昂贵,数量繁多,同一器械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率高,器械公司时常不能在规定时间把手术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结束后有时又直接取走器械,这种使用后未经规范处理的器械即在多家医院来回传递,而不是按“—2016”新标准执行消毒处理,因此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还有一些器械由于螺钉数量多,出现反复重新清洗、消毒、灭菌的情况,也有磨损螺钉及器械的风险。医疗机构招标并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接收器械时常无法看到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包装标识、标签、合格证等原始资料,器械信息的可追溯。因此手术使用这类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安全性难以保障。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流程不规范,外来器械清洗处理未设专人专岗,清洗工作缺乏固定人员监督,工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清洗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欠缺;器械公司又不能按规定时间将手术器械送达消毒供应中心,造成没有足够的清洗处理时间,使得清洗工作匆匆完成;外来器械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多纹路沟槽、清洗工勤人员缺乏正确的装卸知识,导致污染残留;同时由于外来器械品种过多、过大、过重,包装时常存在超大超重的情况,导致灭菌时装载不规范,影响灭菌效果,还有湿包风险。外来器械管理 人员的管理制定严格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在岗人员培训计划,在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前,组织在岗人员学习培训,使其认识风险管理意义,掌握医疗器械正确的处理流程,学习相关医疗器械的名称、用途、特性及维护保养等知识。器械公司管理所有外来器械公司必须经医院审核准入,并且需符合《医疗器械监督条例》第26条规定: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医疗器械,并注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或淘汰的医疗器械。严格按《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接收外来器械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认真清点器械,当班人员与租赁公司业务员当面清点器械,检查功能是否完好、结构是否完整、动力工具是否充电良好、配件是否齐全;并认真填写各种交接清单,包括器械的名称、器械种类及数量、植入物的种类及数量、检查质量、租赁公司名称、交接时间等等;注明患者姓名、科室、手术医生、手术时间、双方签名;器械清洗有无特殊要求,新器械必须提供说明书,根据器械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清洗处理方法。2对策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科室,加强人员风险意识培训学习,学习相关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依法执业,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应严格制定外来器械准入制度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应提前24~ 36h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厂家提供规范、无锈、无腐蚀、性能正常的器械,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有血迹与污迹,器械盒应符合灭菌要求,并提供植入物及植入眭手术器械清单。同时厂家还必须提供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处理的说明书,医院消毒中心则应严格按说明书参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严格按卫生部“ - ”、“ - ”修订新标准执行。严格规范消毒清洗流程2. 加强器械清洗人员的培训,设立专人专岗清洗外来器械;器械清洗时拆卸到小化,置于专用容器装载清洗,拆卸器械时应注意相关注意事项,特殊复杂器械请厂家培训指导;在器械拆卸前进行清点,已拆卸的器械,装配好后再清点,清点完毕再拆卸清洗,避免器械零件遗失。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外来医疗器械的回收工作,根据手术安排,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必须提前26—36h送到医院,以保证足够清洗消毒时间。采取正确清洗方法,根据器械污染程度、材质、形状,选择不同清洗方法。检查包装清洗完毕进入检查包装区,由检查包装区护士检查、整理、装配,核对无误后在外来器械接收单上签字;包装时,必须先由1人检查,在经另1人核对无误方可包装,并注明外来器械供应商名称、外来器械包名称、使用科室、病人患者住院号、医生、核查者、包装者、灭菌锅号、灭菌锅程序号、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等等。灭菌监测根据外来手术器械的性能和耐高温情况,选择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耐湿选择低温灭菌。外来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对灭菌参数要求高,首次应进行灭菌参数检测。金属器械重量不超过7kg,体积灭菌≤30×30×50cm,灭菌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疏松放置,重的器械放在下层,对于细小的或特殊器械采用专用的小盒子单独包装,严禁受压。适当延长自然干燥时间,冷却时间,避免湿包。建立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灭菌循环、监测记录及发放登记薄,记录操作人员签名,包括清洗消毒者、检查包装者、消毒者、监测者、放行时间及放行者等信息。粘贴监测记录:包括物理监测该灭菌锅次的灭菌打印记录单,化学监测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及第5类化学指示物,生物监测指示管的阳性对照管和阴性对照管上的标签,分别注明并记录监测结果,必须选择同批号的生物指示剂。发放使用建立外来器械发放登记本,包括器械公司名称、业务员、患者科室、医生、清洗者、检查包装者、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灭菌锅号及灭菌锅程序等。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确认使用科室申请单,检查器械包外标识,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有无湿包。再次查对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生物监测结果,确认测试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下使用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使用科室。3体会外来器械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工作中找出潜在风险,加强人员对规章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的培训。制定风险控制方法,落实管理标准,对于可能引起感染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及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接收、认知、清洗、消毒、包装检查、灭菌、监测、发放每一环节,各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外来器械的使用安全。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6. 12, - , - .[2] 李晓予,朱勤,闰翠英,等.外来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1):89 -90.[3] 蒋碧菊.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药卫生,2017,(8):102 -103.[4] 杨研,卢琰嘉.外来器械处置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1):146 - 147.[5] 黄伟坚.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的难点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19):82 - 83.[6]李淑玲,黄自珍,楼丽琼,等.外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浅议[ Jl.当代医学,2016,22( 36):18 - 19.[7]陈肖连.外来手术器械存的在风险及应对措施[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 2z):105 - 105.[8] 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2013
财米财米
浅谈酶类清洗剂在消毒供应室的防护 【摘要】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是院内感染的高危险人群,在特殊的环境中存在各种危害因素,其中包括容易被忽视的酶类清洗剂的危害。为了降低职业危害,本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防护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关键词】 酶类清洗剂 不良影响 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是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工作的特殊人群负责临床用过的各种检查、治疗的器械及敷料包的回收、分类、清理、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各项工作,在此一系列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职业损伤的不安全因素,威胁着工作人员的健康[1]。医疗器械清洗中使用的酶类清洗剂,在国内外应用多年,多酶清洗剂对于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带有孔隙的医疗器械的有机物的清洗非常重要,但酶类清洗液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宜和造成的危害不曾被重视。 1 酶类清洗剂的作用 作用原理就是将大分子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 多酶清洗剂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粘多糖、碳水化合物的水解酶,对物品上的脓、血及其他分泌物特别是干燥在表面的污物有很强的溶解清除能力。 酶类清洗剂可增加清洗时去除物品表面微生物的能力,可进入管腔深部,渗透至管腔的所有表面,并分解有机物,降低物体表面生物负荷3~5对数级水平。 2 酶类清洗剂的分类 主要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各种酶制剂。单酶和多酶[1]:清洗时使用的酶类清洗剂中至少含1种酶(单酶清洗剂),使用在医疗器械清洗的酶类清洗剂,必须使用多酶清洗剂,多酶清洗剂至少要含有4种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与淀粉酶。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类。淀粉酶: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元等α-1,4-葡聚糖,水解α-1,4-糖苷键的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的酶。脂肪酶:催化天然底物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 粉状酶和液体酶 粉状态的酶清洗剂工业技术低,大多数是单酶,容易有残渣,活性比较低,稀释时易引起溶解不均、不彻底、溶度难控制,容易溅到人体皮肤、黏膜引起损伤。 3 酶类清洗剂的不良影响 多酶清洗剂在配置过程中易形成气溶胶,对人体呼吸道、皮肤有刺激,甚至出现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症状。酶类浸泡消毒后清洗,长期接触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都存在不良影响[3]。 目前医用酶类清洗剂种类繁多,质量要求、企业生产标准和产品规格均不一致。多酶清洗剂一般还含有稳定剂、防腐剂和漂洁剂。稳定剂和防腐剂可防止酶之间的相互破坏和保持酶液的稳定;漂洁剂可去除和防止污物的再积聚。部分国内的.酶清洗剂采用有剧毒性的乙二醇作为稳定剂。乙二醇主要用来作为防冻剂与稳定剂使用,无色无臭,有甜味不易挥发,无腐蚀性,吸入人体会引起慢性中毒,对孕妇及腹中胎儿有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畸形儿,男性则会降低精子数量间接影响生育能力。 4 防护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认识,建立职业暴露的防护体系,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 在使用酶类清洗剂时,应规范操作。首先选择多酶清洗剂时,应选择液态的、清澈透明、无泡或少泡、均匀无杂质、具有漂洁功能、最适水温的要求、对水质无限制的多酶洗涤剂。掌握正确配置方法,酶清洗剂不能喷雾,在接触时,应戴圆帽、口罩、橡胶手套、防护面罩、胶鞋。同时在使用浸泡、超声器械时,因其具有挥发性,暴露在空气中易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所以应加盖密封,若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 加强手卫生,工作完应尽快脱去被污染的手套,立即规范化洗手。 定时开窗通风,定时开排风扇。以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保护,并建立健康档案。 合理排班,每月班次进行调整,避免长时间接触酶类清洗剂,减少职业损伤,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充分休息,增强体质。 5 体会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获得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随时存在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多种职业暴露因素,我们不仅要注重常见危害因素,还要全面了解平时被忽视的危害因素如清洗剂和消毒剂的因素,针对这些,职业防护尤为重要。供应室人员的职业防护首先应从预防入手,加强职业安全技术操作培训,特别要加强对新护士、护工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完善必需的防护器具和设备。 参 考 文 献 [1]张春斐,吴俊玲,应永芳. 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6):687~688. [2]韦丽鹤.医疗器械酶洗的相关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0(7):5726~5727. [3]郑忠立,郭凯.危害供应室护士的有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2010,8:897~898. ;
yvonnejiang8
第一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性质与任务第一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性质第二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任务第二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分类第一节 分散式消毒供应中心(室)第二节 集中式消素供应中心(室)第三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设计及布局要求第一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地理位置第二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面积指标第三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区域划分及流程第四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其他建筑要求第四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设备配置第一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基本设备配置第二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标准设置配转第五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的组织管理与业务要求第一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组织管理第二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人员业务管理要求第六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规章制度与人员职责第一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规章制度第二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人员职责第七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岗位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第一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岗位操作规程第二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质量标准第八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管理业务知识及相关指标第一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有关术语第二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建筑面积计算公式第三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压力蒸气灭菌设备配置估算方法第四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常用设备操作规程第五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无菌包内容物一览表第六节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第七节 消毒供应中心(室)灭菌效果监测方法附录附录一 江苏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标准(试行)附录二 消毒管理办法附录三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附录四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附录五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附录六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附录七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附录八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这个说不完的,有很多,主要看你要求。
毒理学杂志 [1002-3127]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扩展库(E)本刊收录在: 中
消毒(Disinfection)是利用化学品或其他方法消灭大部份微生物,使常见的致病细菌数目减少到安全的水平。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
国内心理学期刊排名1、心理学报《心理学报》(ActaPsychologica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
期刊方面的问题可以找【论文部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