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7

汀臭崽儿
首页 > 学术期刊 > 家庭观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loverEcho

已采纳

含金量是多少 家庭教育的论文

133 评论

999966开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此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一、自古有造就的安邦定国之英才,无不与家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它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因而不管是具有血缘关系或非血缘关系的家长本身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准、情操培养,所供何职、生活经历,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的完善和残缺情况,成员间的健康状况与邻居乡朋等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把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及能否成材造成深刻的影响。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其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心理品质,言行举止,无不在孩子心理上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构成影响。许多事实证明了成功的家教不一定只取决于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家庭父母及其家庭成员是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同时教育着自己,在于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如何。二、当今时代是高频率竞争的时代在信息量强大知识层变更急剧的商品社会,社会成员的意识观念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在“大浪淘沙”趋势的必然引导下,使家庭发生质的飞跃,一切不利于社会发展或跟不上社会变革的意识观念都要强迫性的摈弃和消除。而现今的孩子们处于突飞猛进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他们需要有崭新的思想观念,他们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需要有高度的独立性,他们需要有钢铁般的意识,他们需要有高深而渊博的知识,他们需要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今的时代合拍,而现在的实际状况却令人甚忧,尤其是表现在农村的家教太落俗套了,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从思想、素质上、文化素质上还远不及他们的孩子,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而且由于观念陈腐不堪而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负面的反应,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其一,给学校教育管理增加了压力,比如说有些家长对子女偏三向四,重男轻女,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或贫而不学……难怪有些学生逃学或个别学生辍学抑或回家不学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无疑给国家普九工作增添了麻烦。其二,给社会平添负担,有些家长生而不育、生而不教、生而不管,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放任型教育主导下,家长们只是忙于自己的事情,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听之任之,致使孩子疏于约束而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其三,给家庭带来危机,许多家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思想的残余,只要孩子,“学而忧则仕”,就算成才,偏重智育忽视德育,有些孩子因考学落榜或考学无望受到家长的训斥,而自杀或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带来了难以下咽的苦果。其四,断送了孩子的前途,由于有些家长对孩子奉行了溺爱型教育,武断型教育,“各吹各的号”的失调型教育,教子不正身的失尊型教育,“育苗不培土”的污染型教育,“揠苗助长”的毁才型教育等思想内容或思想方式方法,致使自己的儿女,尝到了由家长和自己所酿的苦酒,而悔恨晚矣。发表论文。家庭中好多痛心疾首的悲剧数不胜数,这在于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作为家长尤为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进行一些对照检查,思而则敏,敏而促行,为了使你成为合格家长,以此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三、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孩子(一)要有高度过社会责任感教育好孩子不再成其为一家一户的私事,孩子也不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关系到孩子在地球村后代的较量中能否站稳脚跟的大事,古往今来的严重教训证明:孩子的身体不好,将会为残品;孩子的知识贫乏,将会成为废品,孩子的道德品质不好,将会成为危险品,如果家长不从科学管理着手,教育失当失误失措,必然导致孩子失学失业失足,不仅直接损害国家利益,而且也会给学校和社会教育增加负担,甚至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极大的危害。为此做家长的不仅从个人的家庭利益出发,而更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考虑,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不辱使命。(二)要鼓励孩子长志气长出息家教艺术中说:“我们的言辞充满了进取意志,他们就会振奋他人”。“我们的行为象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要通过家长的教育自身的模范行为以及古今中外的英雄贤哲之典型事迹讲给他们听,影响他们的行为,以此产生思想动力,更好地塑造自己。发表论文。(三)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俗话说:“老不歇心少不歇意,为人之父母总想让自己的子女比其更有出息更有才华,特别在当前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才竞争相当激烈,而往往从父母心愿上更迫切使儿女及早成才,由于期望值过高欲速则不达。家长应该“量其力而教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规律可寻,违背规律的做法非但无益,反而会伤害儿女的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应因材因时因地制教,视其发展再逐步提高要求更实际一些,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做法只能视之为笑谈。(四)要提高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家教艺术中说:“不要只是站着或只用手比划指点着,你期望你的孩子征服高度,攀登吧,他们就会跟上来。发表论文。”“以身说教。”也就是说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们,并制定一些规则进行合理约束,要使他们生活有规律:早起床带着孩子跑步锻炼或室外活动,早餐安排好保证孩子整个上午要有充分精力听课,中午要督促孩子作适当的休息调整,以保证下午更好学习,晚上要让孩子看些与学习相关的电视节目,以增加知识的广度。在掌握好生活学习规律的同时,注重实教,培养学生意志的品质,陶冶性情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五)要给孩子创造成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家教艺术中说:“我们是什么比我说什么更有力量,孩子们在注视着我们的生活。”现在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好多了,在居住中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有他们自己的居室,有他们一定的办事独立性,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科学的作息制度,不要以家长自己某些嗜好,尤其是一些不良习惯去干扰或在无意中影响了他们。综上所言,可见家教是一门大有讲究的学问,它具有渐进性,隐形性和反复性,特别是当代的孩子,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心,这就更增加了家长对其教育的韧性,耐心,家长既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新时代新潮流新变革下的形势特点,因势利导,精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243 评论

孤星马哥

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与子女的家庭观念———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比较分析摘要:对城市青少年及其父母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受父母家庭角色分工影响程度的差异与两类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的传统程度有明显关系;独生子女父母态度对子女的影响力大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父亲态度的影响力大于母亲;两类家庭在家庭权力方面倾向于夫妻平权,在家庭义务方面仍然基本保持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而两类青少年对父母承担家庭义务方面的不平等较缺少批判性。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角色分工;性别角色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由于家庭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为亲密的社会群体,因而儿童是把家庭作为一个参照群体来与之认同的,并把家庭的规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不仅家庭中的某些成员为孩子的行为提供了模式,而且成员之间的互动范型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模式。家庭角色是青少年将来要扮演的角色,然而在扮演之前,青少年对两性的家庭角色分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为将来的角色扮演做好了主观准备。而对家庭角色的扮演,最重要、最便利也是最经常的学习场所就是家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就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参考模板。当代中国的城市家庭是由独生子女家庭占主导地位的。独生子女家庭不仅在家庭规模上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异,而且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观念等方面也出现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不同的特点。那么,两类青少年在家庭观念方面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是否也有所不同呢?本文的资料来源是2006年3月笔者对郑州、开封两城市青少年所做的抽样调查。该调查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两个城市先各随机抽取一个区,再从这两个区的普通层次的中学各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然后在抽中的学校随机抽取初二和高二各四个班。被抽中的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构成两个调查样本,并且中学生样本与中学生家长样本严格一一对应。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5份,有效问卷为619份,有效回收率为77%。其中独生子女占,非独生子女占;男孩占47. 0%,女孩占53. 0%。本文拟从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分配和两性家务劳动分工三个方面来探讨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家庭观念的影响。一、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父母在家庭中谁主外,谁主内,以及父母中谁挣钱更多、谁在事业上更有成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本研究把家庭内外角色分工分为“夫妻谁主外、谁主内”、“夫妻俩谁挣钱更多”、“夫妻俩谁在事业上更有成就”三个方面的问题,①青少年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看法②与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我们看到,在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方面,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实际分工只具有弱相关关系,而且二者的相关与独生子女的性别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即只有男孩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而非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实际分工不存在相关关系那么对于自己家庭中的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父亲和母亲的满意度是否会对子女产生一定影响呢?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前后青少年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看法与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相关系数发现,独生子女中男孩的家庭观念与父母行为的弱相关受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的一定影响,而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女孩所起的示范作用大小与父亲对这一分工的满意程度也有较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是以父亲对自己家庭中夫妻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为中介的。同样可以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也受母亲对自己家庭中夫妻角色分工的满意度的一定影响,但比父亲的影响作用要小。同时我们还发现,无论是控制还是不控制父亲和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非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实际行为之间都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见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观念受父母行为的影响非常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可能与两类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方式有关。方差分析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夫妻家庭角色分工方面,独生子女家庭的均值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均值为值为,显著度为。从中可以看出在两性家庭角色分工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即更倾向于丈夫主外、丈夫比妻子挣钱更多、比妻子在事业上更有成就。可能是因为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夫妻分工比较平等,即父亲在家庭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模式相比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因此父亲对自己优势下降的态度对子女接受父母的角色分工模式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而母亲在家庭中的优势与传统模式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满意度对子女的影响相对较小。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较为传统,这一因素可能是导致非独生子女对父母角色分工的接纳程度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说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观念可能受家庭之外的因素影响更大。二、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分配如果说夫妻在家庭内外事务上的分工更多地体现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整体意义上的夫妻角色分工模式,那么家庭事务决策权和后面将要分析的家务劳动分工则体现的是两性在家庭内部的角色模式。家庭事务决策体现的是权力,然而对不同事务的决策体现的权力性质也不相同。西方学者沙菲里阿斯-罗斯柴尔德提出对婚姻权力的研究要区分出谁做重要的与不重要的决定,谁偶尔做决定与谁经常做决定,以及这些方面的交叉。“仅仅做出重要的、偶尔决定的权力不侵犯他们的时间,但可以决定家庭的生活风格以及他们家庭的主要特征和面貌”,这种权力是一种“指挥权力”。具有“指挥权力”的配偶处于有利的地位,他们能够不为决定琐事而消磨时间。而做出习以为常的、不重要的决定,则被称为“执行权力”,因为做这类决定的人实际上是在执行先前所做出的决定。具有“指挥权力”的配偶设置了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内让具有“执行权力”的配偶行使处理权。①在传统的家庭角色模式中,丈夫一般是拥有“指挥权力”者,而妻子是拥有“执行权力”者。在本文中,“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和“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可看做是“指挥权力”,“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可看做是“执行权力”。青少年对家庭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的角色分工之间的相关统计结果见表2。在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方面,对于重大家庭事务,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存在弱相关关系,而且男孩和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程度大致相当,非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则没有相关关系。对于两性重要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存在弱相关关系,但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程度高于男孩与父母的相关。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情形与独生子女家庭相似,即非独生子女与父母也存在弱相关关系,但不同性别的非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存在明显差异,即只有女孩与父母具有相关关系,男孩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无相关关系。在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方面,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男孩还是女孩,其观念与父母的行为都不存在相关关系。那么父母在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上对子女的示范作用是否也受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影响呢?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之后发现,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包括男孩与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由弱相关变为无相关。可见独生子女(包括男孩和女孩)对父母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分工的接受程度受父亲态度的影响较大。而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见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对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分工模式上受母亲态度的影响很小。然而非独生子女在控制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前后都与父母的行为表现出无相关。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前后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现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女孩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表现为相关的程度增强。非独生子女中同样是女孩与父母的相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由相关显著变为不显著。而在控制了“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之后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都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见,无论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分配方面对女儿的示范作用受到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较大影响。而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前后青少年对两性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都没有发生变化。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后发现同样如此。可见,在受父母家庭日常事务分工的影响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既不受父亲态度的影响,也不受母亲态度的左右。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为什么女孩对两性在家庭重大事务和重要事务上的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相关程度较高,并且女孩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较大?而父母在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方面对子女的示范作用很小,并且这种示范作用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很小?首先让我们从两类家庭在家庭事务决策权的现实分配状况来寻找原因。从表3我们看到,在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方面,虽然两类家庭都向夫妻平权靠拢,但非独生子女父亲的权力明显大于独生子女父亲。对家庭重要事务和日常事务决策权的分配,两类家庭没有明显差异,对于前者,都倾向于夫妻平权,对于后者,都以母亲决策居多。也就是说,在“指挥权力”方面,虽然两类家庭都表现出父亲的权力较大,但亲的优势与传统性别角色相比已大大降低,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因此男孩(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家庭权的分工时父亲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女孩比男孩更看重男女平等,因而对于父母在家庭“指挥权力”的较为等的分配接受程度较高。然而由于父母在“指挥权力”上又没有完全平等,特别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只是介于传与现代之间,因此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对子女(特别是女孩)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执行权力”方面,两类家庭都表出较强的传统色彩,因而两类青少年对父母行为的接受程度较低,但在夫妻地位较为平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的态度对于男孩接受父母在“执行权力”方面的分工显得较为重要。三、两性家务劳动分工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承担义务的多少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在家务劳动方面的分从一个侧面为子女提供了一个两性家庭角色的样板,对其家庭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表4我们看到,在两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对于日常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并且不同性别的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程度相当,而非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没有相关关系。对于知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但从性别的角度看,只有男孩与父母存·33·在相关关系。非独生子女则与父母存在中度相关关系,而且这种中度相关表现在不同性别的非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对于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不存在相关关系,非独生子女虽然从整体上看与父母没有相关关系,但如果分性别看,则发现女孩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发现,在日常家务分工和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方面,独生子女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没有明显变化,而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独生子女中男孩和女孩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见父亲的态度对独生子女接受父母在传统的男性家务方面的分工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样可以发现,非独生子女中男孩对两性日常家务分工的看法以及男孩和女孩对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分工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此可见非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对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的分工以及男孩在接受父母对日常家务劳动的分工方面,受父亲的态度影响较为明显,而在接受父母对照顾家庭成员方面的分工非独生子女不受父亲态度的影响。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发现,独生子女中只有男孩在对日常家务分工方面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发生了变化,非独生子女只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分工方面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中只有男孩在接受父母日常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而非独生子女(包括男孩和女孩)在接受父母对传统的男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较大。以上结果表明,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日常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方面的分工与子女看法的相关程度高于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方面的相关,然而在前两类家务上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行为的相关受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并且男孩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较大。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方面的分工与子女看法的相关程度高于在日常家务方面的相关,而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受父亲态度的影响大于母亲的态度,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受父母态度的影响。以上结果中所显示的各种差异可能与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有一定的关系。从表5显示的结果看,两类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还遵循着传统的家务劳动性别分工,即在日常家务劳动和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方面,都以母亲负责居多,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方面,都以父亲为主。但在日常家务分工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与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相比,母亲所拥有的权力增加,而承担的义务没有明显减少。对于接受了较多的男女平等思想的青少年,能否接受父母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传统分工方式,父母的态度就显得比较重要,特别是对于父亲承担较多的男性家务和母亲承担较多的女性家务,父亲对前者的态度和母亲对于后者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男孩对父母的态度更为敏感,可能是因为触动传统的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特别是家务劳动方面的分工,男性得到的不利最多,而男性从社会得到的支持要小于女性,因此男孩更多地参考父母的态度。此外,与日常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相比,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方面,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承担得较多,但独生子女并不认同父母的分工方式,并且也不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这可能是与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灌输了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一思想有关。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两性角色分工更为传统,即父亲拥有的权力大,承担的义务(主要是日常家务)少,因此子女对父母的日常家务分工很少认同,但男孩的态度与父亲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而对于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由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较为认同由父亲来承担这类家务。四、结论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方面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也不乏相同之处。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首先,和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更大,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表现出差异的地方,都是两类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有明显差异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父母影响更大的方面,都是非独生子女父母的角色分工比独生子女父母更为传统的方面。因此可以说,两类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对子女家庭观念的影响与其分工符合传统性别角色模式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两类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的差异导致了对子女影响程度的差异,或者说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角色分工接受程度的差异。两类青少年虽然在受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影响方面有差异,但从其差异中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其观念与父母行为的一致程度与父母行为偏离传统的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的趋向是一致的,即都倾向于接受男女平等的家庭角色分工,只是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在家庭中得到生活经验的支持。其次,在接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父母的态度影响更大,可见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更大。同时还可以发现,两类青少年都是受父亲的态度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在宣扬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中,改变家庭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触动的是男性的利益,女性作为受益者极少有不赞同的,因而男性的态度极为重要,它表明了社会对打破传统分工的接受程度,所以青少年更为看重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程度。另外,调查结果发现,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地位普遍低于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但两类家庭也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即都更倾向于“丈夫主外,妻子主内”,在家庭事务决策上偏向夫妻平权,而在家务劳动分工上偏向于传统模式。即与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模式相比,女性的家庭权力增加幅度要大于其家庭义务的减少幅度,而两类青少年对两性家庭权力分配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呈弱相关,对家务劳动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呈中度相关,从中反映出我国男女平等运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在倡导男女平等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妇女地位的提高,而妇女地位的提高主要用女性向男性的靠拢程度来衡量,侧重的是女性权利的增加,并且妇女解放的参与者主要是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男性对性别平等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女性义务的减少。因为在家庭中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或者说夫妻平权,不仅仅是男性放权给女性,还在于男性应分担传统上属于女性的义务。这一点不仅被现在的父母一代忽略了,也没有被青少年一代所重视。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角色分工方面要实现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参考文献[1]风笑天.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2]沈崇麟等.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3]雷雳等.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4]丽莎·斯冈茨尼等.角色变迁中的男性和女性[M].潘建国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5]谭琳等.女性与家庭: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6]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6).[7]风笑天.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同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研究, 2002, (8).[8]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 2002, (5).[9]郝玉章等.城市中学独生子女家庭特征的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8, (3).[10]郝玉章等.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J].青年研究, 1998, (1).[11]郝玉章等.亲子关系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6).[12]沈峻?五十年来婚姻家庭中妇女地位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J].天津师大学报, 2000, (3).

99 评论

芒果东瓜酱

1,请您谈一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高/低档车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呢? 2,您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长期或临时的吗? 3,如果你是开车的人会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具体考虑? 4,你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和生产部门的影响呢?为什么呢? 5,请您谈一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对汽车行业的具体路径? 6,与实例,谈论一个国家的货币的货币,国内汽车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302 评论

冰雪江天

一般来说老师不会问很偏门的问题的。1, 你认为造成中美家庭观念不同的根源原因是什么?(可以回答历史啊,文化啦什么的)2, 你认为差异会造成家庭中未成年人成长的什么问题?(美国就是暴力,早熟,之类的吧,中国就是中庸,服从,反叛期之类的吧····)3, 你是怎么取得你的数据的?你平时从哪里知道这些案例的?(图书馆,杂志,上网什么的)4, 你比较倾向那种家庭观?卤煮我可是老师哦~

260 评论

相关问答

  • 原生家庭毕业论文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什么时间要的。完成

    康夫君和小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林语堂家庭观毕业论文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有一个大家庭,因为小媳妇心灵手巧、才智过人、贤惠温顺而颇得公婆宠爱.对此,大媳妇、二媳妇则嫉恨在心.一天,家中轮到小媳妇做饭.她把

    永远在路上i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以家庭观念为主题的论文

    重视 家庭 教育 ,是我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良好家风的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家教家风论文,欢迎阅读! >>>点击

    闪耀的尾戒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的研究论文

    家庭 教育 是由父母 对子 女施加的教育和影响。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有哪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

    xianla19850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论家庭教育毕业论文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家庭教育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家庭教育论文(一)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

    dodolong6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