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o小毒
毕业论文页面要求1.页面设置:一律用宋体4号字,A4纸打印,字迹清楚工整,不得大于或小于此规格。页边距左右均为,上下均为,页眉和页脚均为.段落设置:全文采用固定值,16磅3.字体字号:(1) 封面根据原有字体采用适当字体字号;(2) 中英文摘要和一级标题(如1、2…等)采用小3号黑体,加粗;(3) 二级标题(如或等)采用小4号魏碑、加粗;(4) 三级标题(如)采用5号仿宋、加粗;(5) 其它标题视同正文,编号建议分别采用加括号和加圆圈的的阿拉伯数字等;(6) 标题与标题之间,标题与正文之间均空一行;(7) 正文一律采用5号宋体;正文中的图、表全文均采用统一编号,如图2、表2等;图名和表名采用小5号宋体,图例和表内文字采用宋体适当字号论文一律在左边装订成册,论文封皮由学院统一提供。4.页码: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均单独成页,不加页码;目录单独编页码,采用罗马字母置于页脚,居中;页眉由文字“XX大学毕业论文”组成,页码采用阿拉伯数字两边加点,置于页脚、居中;5.参考文献要求依次写明作者名、论文(著作)名称、所载刊物(出版社名称)、卷号(期数)(出版时间)、页码内容。封面字体大小根据需要,无明确规定,好看、合适就行
XiangZong12
楷体和楷体GB2312:不完全相同。
两者之间的相同点:都是微软office的字体,可以在打印时使用。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楷体”这种字体字形没有楷体GB2312那么舒展(它是GB2312内码,收字6763个),有点像汉仪公司的楷体。
从外观看,两种种字体有些相似,但在具体的字高字宽比例、字大小、字默认行间距等方面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楷体-GB2312(执行GB2312-1980标准,因而得名),它收字也是6763个。GB2312是国标的体。就像仿宋和仿宋GB23130,是 GB2310就是国标体。一般打印都用的是国标体,通常公文的二级标题会采用楷体-GB2312。
扩展资料:
论文格式要求:文稿用word文件(页面A4),统一用宋体排版。
页面设置纸型:A4标准纸 方向:纵向。
页边距:左3cm 右;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 下页眉,页脚。
正文行距:(多倍行距)倍。
字号:中英文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位于中文标题下方),二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五号字。
图表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弧线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符合制图标准.插图和表格均需有编号和标题,图标题为五号字,表标题为小四号。格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文格式(字体要求)
lovexuzheng8
答:北碑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碑刻莫过是魏碑。魏碑书法的风格雄强矫健,与南方飘逸俊秀的书风迥异。它那种方棱分明、锋铩铦利的笔画十分特殊,用目前通行的五字执笔法来写魏碑是很 近年来书学研究有长足的进步,对于笔法发展的认识,也有较大的突破。其中沙孟海先生的《古代书法执笔初探》(注1)和王玉池先生的《从高昌砖志谈魏碑》(注2)这二篇书论堪称杰作。若去对照分析研究,魏碑写法之谜会豁然开朗。 沙孟海先生在《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一文中认为:写字执笔方式古今不相同,主要是随着坐具不同而移变。他根据晋代习俗是“席地而坐”,又以多幅古画中的人物执笔姿式为据,得出了唐代以前书法执笔是斜执笔的结论。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把这个科学的结论用以分析魏碑的笔法,而在《碑与帖》一文中说:“北碑戈戟森然,实由刻手拙劣,信手切凿,决不是毛笔书丹便如此。”(注3)使这个见解没超过一般学者的范围。 王玉池先生在《从高昌砖志谈魏碑》一文中,根据《高昌砖 —————————— (注l) 见《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论文选集》 (注2) 见香港《书谱》1984年二期 (注3) 《高昌砖集》中《画承及妻张氏墓表》前五行已刻,后三行只书丹,未刻。沙先生根据刻书不合,而认为北碑戈戟森然,实是由刻手造成的。但是,沙先生忽略了北方刻工之所以会有这种固定的刀法,是因为他们长期刻魏碑书的结果。由于形成了习惯性刀法,即使是写的一般字,也会刻出如魏碑书的效果。《高昌砖集》中保留了不少北碑笔法的墨迹,这个事实能雄辩地说明魏碑的方整不是主要靠刀刻出的,而是毛笔写出来的。 集》里保留着不少典型的北碑写法的墨迹,而这些墨迹书写的年代与中原北碑兴起属于同一时期,因此他认为:毛笔是能够写出魏碑中那种见棱见角的字来,虽然有刀刻使字变方整的现象,但不是主要因素。他以为魏碑这种方饬的笔画,可能是古人用一种现在已失传了的笔法来写的,并推想这种失传的笔法是“偃笔侧锋”,把笔杆、笔锋同书写面保持斜角、譬如四十五度角,很容易写出魏碑那种犹如刀刻般的书法效果。 沙孟海先生虽然得出了唐以前是斜执笔的科学结论,但是他没有用这个结论去认识魏碑的写法,遗憾地被刀刻的因素所迷惑;王玉池先生虽然认识到魏碑方饬的笔画,可能是用“偃管侧锋”的笔法写出,而刀刻不是主要因素,但是,他把这种认识也遗憾地停留在推想阶段。
修普诺斯0907
楷体-GB2312(执行GB2312-1980标准,因而得名),它收字也是6763个。GB2312是国标的体。就像仿宋和仿宋GB23130,是 GB2310就是国标体。
一般打印都用的是国标体,通常公文的二级标题会采用楷体-GB2312。
扩展资料:
一、楷体演变过程:
1、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2、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
3、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
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他的科学成就非常的高,很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深受很多人的认可。
张迁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但也参以圆笔,笔画严谨丰腴而不平板,雄强拙厚而不僵笨,线条挺直中有俯仰变化;结构方正严整、端正朴茂,寓平于险,外敛内张;字形大小不拘一
书法欣赏论文【摘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代写论文方面入手: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势是否自然;
需要了解一件事儿,那便是当你的论文知网查重时,实际上并不是毕业论文全部的内容都开展检验的。知网检测时是能够鉴别出去一部分内容的,而且开展过虑检查。那么假如毕业论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知网 百度学术: 谷歌学术: 查找参考文献的网站: 1、文献党下载器(wxdown.org)一款资源集成的文献下载平台,几乎整合了所有中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