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6

三鲜豆皮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明朝马皇后研究新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ophie小蕉

已采纳

正是因为马皇后的勇敢,才让朱元璋屡次死里逃生,所以朱元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辜负对自己情深义重的妻子。马皇后崇尚节俭,不允许下人铺张浪费,自己更是每日粗茶淡饭,穿的衣服总是旧的,有时候破了也舍不得换新的,自己随便缝补一下接着穿。她还亲手在宫中织布,这些织出来的布料,除了留在皇宫中用的,其余全部送给孤寡老人。马皇后总是教育子女,虽然自己出生富贵家庭,但是不能因此而暴殄天物。除了节俭以外,马皇后还特别体恤下人。有宫女不小心犯了错,惹朱元璋大怒,这时候马皇后也会假装生气,然后命人将宫女带去宫正司定罪。朱元璋问其为什么,马皇后却说:“您在生气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有所偏差,作为一个帝王,不能因为自身喜怒而随意赏罚,这时候将人送到宫正司,犯错之人就能受到公平的判决。”临终之前,马皇后还在劝说朱元璋,希望他能够取贤纳谏,对每件事都认真对待,这样才能给子孙做好榜样,子孙也能够成为贤能之人,这样大臣才会依附臣服。

323 评论

szcarol617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早年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是后来由于朱标早逝。朱元璋便改封长孙朱允炆为为皇太孙。让其在自己百年之后,继承皇位。但是,对于朱元璋的这种安排,有一个人极为不满,他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朱棣早年随父亲东征西讨,为大明王朝的四方安定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负责统帅重兵,驻守北平,以防蒙古骑兵进犯。 朱棣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中才华最为出众,而且胸怀大志。起初他对父皇选立长兄朱标为太子不好说什么,单是朱标死后,朱元璋又立懦弱无能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却引起了朱棣的强烈不满,他数次在朱元璋的面前诋毁朱允炆如何如何无能懦弱,绝非可托天下之人。朱元璋虽然心中也明白,论文武才华,四子朱棣都要远远高于长孙朱允炆。但是他为了维护自己确定下来的皇长子继承制度。他要坚决地支持朱允炆做自己的继承人。有一次,朱元璋为了展示皇太孙的才华,命他在诸皇子大臣的面前对诗,朱元璋出的上句为“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想了半天终于对出一句:“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对的句子看起来也还算公整,但语意平庸,毫无意蕴。朱元璋的大为不快,这时燕王朱棣随口吟出一句:“日照龙鳞万点金”。 一股王道霸气直惊的在座的人目瞪口呆,朱元璋冶连口称赞。 但这也增加了他对皇太孙日后帝位的担心之情。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七十一岁的朱元漳去世,依照它生前的安排由他便留下遗诏,由二十一岁的皇孙朱允继位,年号建文,也就是历史上的明惠帝。传说朱元璋临死之前,不放心朱允炆,便交给自己的贴身太监一个密匣,称如果皇太孙一生平安无事,不要打开这个匣子,如果发什么紧急情况,就打开这个匣子,它会告诉你怎么做。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正是这些离奇的小故事,更加增添了建文帝下落的神秘色彩。 ? 朱元璋在位之时,为了巩固大明王朝始终掌握在朱姓子孙的手中,他先后分封自己的子孙为藩王,分驻全国要害之地,这些分封藩王都手握重兵,称霸一方,在朱元璋在世之时,还倒是老老实实,不敢有什么非分之举。但朱元璋死后,他们根本不把懦弱无能的建文帝朱允炆放在眼里,个个飞扬跋扈,不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为了解决地方藩王对中央皇权的威胁,建文帝采纳了齐泰、方孝孺等人的建议,厉行削藩之策。他先是派兵进抵开封,软禁了周王朱肃,然后将其废为平民;接着又发兵湖南、湖北除掉了岷王朱便、湘王朱柏,此后,又先后将齐王朱博、代王朱桂等人囚禁。建文帝厉行削藩,地方藩王纷纷被削夺爵位,抑或被废为平民,抑或被禁为囚徒。一时间闹得是沸沸扬扬,怨声载道。这一措施严重损害了地方藩王们的切身利益,几乎所有的诸侯王都对此不满,尤其是手握重兵,觊觎帝位的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早就有起兵反叛,夺取帝位之心,只是苦于没有很好的借口,这次建文帝削藩弄得天下诸侯怨声载道。这对阎王来说简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名义上是要帮建文帝清除身边的奸臣,其实际上起兵反叛。燕王起兵之后,建文帝马上慌了手脚,急忙征调各地方的军队入京勤王。但是,由于建文削藩以来,地方诸侯已被他得罪殆尽,所以,地方诸侯纷纷投向燕王帐下,背叛建文。建文帝手下的文人不少,但没有多少可以带兵打仗的将帅之才。心腹齐泰、方孝孺等人也都是文人腐儒,虽满腹经纶,但也没有什么用处。就这样,燕王的军队没费多大的力气,很快就打到了南京城。建文帝见大势已去,下令火烧皇宫。燕王朱棣攻入皇宫之后,没有找到建文帝,便命人仔细搜查寻找建文,宫里的太监说说建文帝在万般无奈之下,跳入火中自焚了,并从火堆里找出一具尸体指认说是建文帝。朱棣假惺惺的痛哭一番,说自己只是要清理奸臣,并不是要皇上死。然后,以皇帝礼将其厚葬,但是,在正史的文献中,却没有任何有关建文帝陵寝的记载,而且后来的崇祯皇帝也曾亲口说过建文无陵。 因此,废墟中的那具焦尸到底是否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到底死没死,没死的话他又逃到了哪里?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朱棣本人也持有怀疑,后世史家和民间传说更是众说纷纭,离奇万分。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逃出南京,到了贵州的一个寺庙当了和尚。据说,在燕王朱棣围城之后,建文帝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为防被俘受辱,建文帝决定自尽殉国。这时,突然有一个太监跑了过来,他告诉建文帝,太祖皇帝临终前曾经交给他一个密匣,并叮嘱他如果皇上遇到危难,可以打开匣子。建文帝听后,急忙命这个老太监取来密匣,打开一看,里面装有三套袈裟,三张度牒,一把剃刀,三张度牒上分别写着应贤、应能、应文三个名字。应文指的是建文帝朱炆,应贤、应能分别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杨应能、叶希贤。匣中还有一封信,上面写道“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建文帝一看,便明白这是太祖皇帝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有今天,传此密匣,告知自己剃发为僧从密道出逃保命。按照密匣的指示建文剃发做了和尚,从鬼门逃出宫去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游行四方的僧人生活。 建文帝化妆出逃之后,皇后马氏为了掩护他,命令太监放火烧城,然后自己跳入火海。自焚而死。第二天朱棣攻入皇宫之后,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太监、宫女们迫于压力,便慌称建文帝以自焚而死,并指认皇后的尸体就是建文帝,此时火中找出的尸体已被烧的面目全非,难以辨清,就这样朱棣信以为真,没再追究。 有人甚至还找到了建文帝出家后的隐居之所,贵州安顺平坝县境内的高峰寺。 据《平坝县志》记载:高峰山寺内斋堂地下有一个藏身洞,洞底有一块石碑上刻有“秀峰肇建文迹尘知空般若门。”的铭文,此外,寺中的另一块石碑上刻有开山祖师秀峰收留建文帝的经过。以此,后人推测此处就是建文帝出家之后的归宿之地。 建文帝归隐贵州高峰寺为一种说法,还有人认为,建文帝出逃之后没有去贵州,而是就近在在兰溪市东山上的一座古寺归隐,东山又名皇回山,是金华山脉的一支,寺院里的和尚世代口传建文帝在此削发隐跸的传说,并说寺院中还保留有建文帝的隐居之处和古碑遗迹。在寺院的大殿内,塑的是身穿袈裟的建文帝像,左右两旁分别为伴帝出家的杨应能、叶希贤两人,殿内的后壁绘有建文帝逊国出逃的路线。此外寺院内还保留有建文帝出家后所作的几首诗: “百官不知何处去,惟有群鸟早晚朝”;“尘心消尽无孝子,不受人间物色侵”。诗中意蕴饱含仓皇出逃,归于世外的无奈和忧伤,为建文帝归隐于此,又添一证据。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建文帝从南京城逃出之后,辗转来到泉州,流落到海外,后来明成祖继位之后,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流落海外的建文帝。?传说,建文从密道中逃出京城之后,见前往北方的道路大都被燕王的军队围阻,因此不得不化妆南下,辗转来到武昌罗汉寺。罗汉寺的住持达玄和尚,看过建文帝的度牒后,赶紧将建文引入寺中躲藏。过了一段时间后,建文帝等人见此处易于被燕王的爪牙发现,他们又在达玄和尚的指引之下做船前往泉州开元寺,然后辗转逃到海外。据《泉州开元寺志》记载,当时泉州开元寺的住持念海和尚正是罗汉寺住持达玄和尚的弟子。建文帝来到泉州开元寺之后,便隐匿寺中,派人寻找出逃海外的机会。终于有一天,他们坐上了一个阿拉伯商人的货船,随行来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开始在此隐居,据说,当地的华人,至今仍在每年农历五月十六建文帝登基那天,举行隆重的拜“皇爷”之礼。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和下落自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对于此,每一种说法都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因为没有哪一种说法说自己有十分确凿的证据,说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也许建文帝的生死与下落真的如其它历史之谜一样,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千古悬案。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恭闵帝的记载六月癸丑,盛庸帅舟师败燕兵于浦子口,复战不利。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叛附于燕。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战于高资港,败绩。戊午,镇江守将童俊叛降燕。庚申,燕兵至龙潭。辛酉,命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申前约。壬戌,复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听。甲子,遣使齐蜡书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恩恩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续封帝后,及加庙谥,皆下部议,不果行。大清乾隆元年,诏廷臣集议,追谥曰恭闵惠皇帝。

178 评论

江苏友道木业

因为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第一任妻子,陪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还多次救过朱元璋的命,所以朱元璋很听她的话

228 评论

小小亦儿

明朝的马皇后有何魅力,能让脾气暴躁的朱元璋言听计从,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马皇后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二是马皇后的素质高,情商高,三是马皇后知道朱元璋的个性,能够很正确的去把握他的各种脾气和秉性。

一、马皇后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马皇后在朱元璋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对他有过救命之恩,其次马皇后是朱元璋的老婆,在我看来,朱元璋把她看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知道他心里想法的人,马皇后的命运也很悲惨,两个命运相同的人在一起一定是无话不谈的朋友,知己,爱人,朱元璋再厉害也有七情六欲的,他认为杀人多是为了治理国家,朱元璋读书少,遇到事情喜欢走极端,但并不说明他喜欢滥杀无辜,他还是明事理的。他把马皇后当做是唯一相信和信任之人。

二、马皇后么素质很高,情商很高。马皇后个人素质比较高,有点类似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是那种贤良淑德,又明是非的人,这种人最适合当皇后,比只知道争宠宫斗的女人好太多。他知道朱元璋想要的是什么,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用正确的方法指点迷津。

三、了解朱元璋,从他的弱点入手 。马皇后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她不得后宫干预朝政,这一点是古代王朝最忌讳的一点,可以说,马皇后帮助朱元璋打理好了后宫,没有吹枕头风的人,朱元璋能不喜欢她吗,这也是因为她明确知道朱元璋的这个弱点,所以说她就利用这一点,然后朱元璋就及其听从她的话。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同时他背后的这个女人的贡献同样的不可磨灭。

214 评论

好吃不懒做也

崇祯,大明第十六个皇帝,亡国之君,朱由检。很明显,他是一个悲剧,朱明王朝在他的手中赴之东流,他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1368,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年号洪武,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皇权,集权于皇帝一人。也许是中国古代太多叛乱割据的例子,让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他废除丞相,大分中央之权,铲除异己,实行恐怖的政策,巩固统治,以此来巩固他的朱家天下。 个人认为,朱元璋有两误,一是,他忽视了家族内部的纷争。也好在,谁得权,也都是大朱家的。靖难之变也就无关痛痒,毕竟这个天下还姓朱,毕竟香火还可延续。 朱最大的失败在于,皇权集中于一人,国家的兴亡,统治的稳定,势必都要在皇帝一人头上,皇帝都好恶,决定了一个国家。明朝又有几个好皇帝呢?想必也只有明成祖了,况且他还是计划外的。 皇子一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他已不属于自己,整日的关在深宫,学习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他们累不累,当然。他们又能怎样,只能默默承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就造成了他们心灵的不健康。他们很压抑,他们需要发泄自己。即位之后,他们为所欲为,吃喝玩乐,要把前面所有的罪都补偿过才罢休。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国家,必然是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内有大股农民起义势力,农民战争的战火烧遍中华大地。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部队,甚至直逼京师。外则有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联蒙治汉。一连夺下辽东7十余城,金人的战马,已经逼到长城之下。长城何用,挡的住外敌一时的入侵,却挡不住大明一落千丈的国势。明朝的统治,可谓风雨飘摇。二 朱由检正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之下,登上帝位,可以说,他生不逢时,这一切都注定了他必将成为悲剧。 朱由检是有心救国的。谁又想让一代王朝毁在自己手中呢?好在还有袁崇焕,好在大明的朝廷还有忠君爱国之人。努尔哈赤拿袁毫无办法,好像有袁,则大明可保。这时候的崇祯是信任袁的,毕竟国家需要他,毕竟朱家需要他。想必,他们那时也可为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或许也不顾及什么君臣之礼,崇祯实在是大爱袁,没有袁他又怎能安睡。 朱是个孩子,一直认为他是个孩子,他太过固执,太过刚愎自用,太过自以为是,他是一国之君,无论什么,他都是对的。他要维护天子的尊严和荣誉。他从不向任何人低头,可以说,他很要强。但他以为治国是玩过家家,搭积木,不满意,可以推倒从新来过。他是皇帝,他认为他可以做到。也或许是太多深宫中的变故,太多畸形的教育,见了太多的明争暗斗,他变的只能相信自己。皇帝本身就是个悲剧,权利家族,利益,让皇帝不再属于自己,他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封建王朝的代理人,如此而已。历史是公平的,给予他太多太多的权利,自然就要承当与之相成比例的义务。 朱由检还只是个孩子,他没有太多的阅历和经验,皇太极只是用个简单的反间计,就让这个涉世不深的孩子入了套。当朱由检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没有回头,我想,朱是肯定意识到自己错了,他冤枉了袁崇焕。只是太多的东西让他放不面子,他找不到一个台阶让自己下来。他太过固执和要强,他从不承认自己有错,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他将错就错,我只是杀了一个将军,我大明还有很多的兵将,可皇帝只有一个,皇帝的尊贵不容污损,我又何必过不去呢,我是皇帝,我做事有我的原则,有我的考虑。 他要把这一切做的妥当,他给袁织罗罪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通敌卖国,金贼走狗,总之什么脏水都往他的袁的身上泼,不管到底是不是实情,他以不可回头,只能变本加厉。可怜可悲可敬的袁崇焕啊,他只是默默的接受,他文官出身,所有的书都教他要忠君爱国,固然自古这两者难两全,可在他看来,忠国即忠君,忠君即忠国。在牢中,他仍心系国家安危,他写书劝告部下继续抗金,保卫皇帝。他忠于朱又检,哪怕他知道这不值,哪怕他知道朱由检是错的,他是被冤枉的。袁完全有能力发动兵变,逼朱由检让位,另立新君,他做不到,他是个血性男儿,太多的东西放不下,他爱他的主子,朱还是个孩子,他可以包容他的过失,哪怕用自己的性命。 袁同样是个悲剧,最终被凌迟处死,很多人不理解他,他的部下不理解,对于这样一个君主,他是何苦,百姓不理解他,为什么他是如此之小人,卖国之贼,其实很多时候袁自己也不理解,他究竟做错了什么,但他什么也没有说。一切只是默默接受,刽子手片他肉的时候,他的心早以不只被剐1000下,崇祯,以前的那个崇祯到哪去了!他爱朱,他爱他的国家,他只能选择这条路。 朱由检也许会后悔,但那也是后话了,袁崇焕直到乾隆年间才被平反倒是事实。三 历史走到了1644年,正月,李自成攻占了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此时正整顿兵马,准备一举杀入北京城,推翻大明 朱由检没有慌,他也许预感到这一天到来,他是个好强的人,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可朝廷之中已无人可用,朝野内外,人心惶惶,百姓也早已心归闯王,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总之明朝大势以去。 崇祯皇帝其实可以采纳大臣的意见,放弃京城,度过长江,依长江之天险,挡住敌人。仍可以在明朝旧都继续做他的皇帝,安安稳稳的当皇帝。另一方面,还可以借李自成挡着清兵,或许哪天他还可以再杀回来。就算回不来,他也起码能守住这个名存实亡的朝廷。 先前说过,崇祯皇帝是个好强的人,他对那种拖家带口,溜出京城的行为感到不屑,他是一个皇上,是九五之尊。怎能受如此之辱,如此之恨。宁可死守京城,守住龙脉,大不了以身殉国,他真的是一个好皇帝,起码他有这个心,可他的确也回天无力,历史已经给大明判了死刑,他最多也是个螳臂当车的角色。可他还是那么固执,执意死守。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朱由检也没有想到,他的明朝已如此破败,他只是摇头,什么也没说。其实他是可以活下来的,李自成说,只要崇祯皇帝禅让,他仍可享受皇帝的待遇。可朱由检没有答应,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耻辱。 朱由检绝不是个苟且偷生的人,那种高傲的气节,只是有的时候,没有资本。但也总比,蝇营狗苟,点头哈腰的人要好的多。回想1400多年前,魏军攻破成都,刘禅降魏,他的儿子,杀了妻儿后自杀,他说,国以灭,尔等何有理由苟且。 崇祯皇帝不想做什么南唐后主李昱,最后还混了个什么著名词人,天天在那边说什么国啊,哪去了,现在啊,我寄人篱下啊。酸,实在是酸。我都替他害臊。 崇祯皇帝最终自尽于万岁山。应当是在傍晚,望着落日,此刻朱家以去,可他仍要好强的说一句:“我不是亡国之君,你们都是亡国之奴!”甚孩子气。可以想象他那不服输的眼神,在他闭上眼睛之前,也或他是睁着眼,踏在太监的背上,看着京城里的大顺军,看着满脸堆笑的大明臣民,也许,这个国家是真的亡了,他的眼神有些哀怨。朱由检,以这种干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结束了二百多年的大明。 历史给予他的评价是刚愎自用! 其实,我想说,他是个好皇帝,真的!他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很要强,但又太过固执。他起码有那颗心,比起他前几代那荒诞无机的君王不知好多少倍!比此后的那些软弱的清帝也要好的多。只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无法改变什么,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这个腐朽的制度。所以,他只能是个悲剧。 崇祯皇帝如能再早生几年,或迟生几年,那么他应当是个好皇帝,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设,历史是无情的,历史造就了他的悲剧。

95 评论

相关问答

  • 明朝国籍问题研究论文

    是的,果敢地区尽管属于缅甸联邦,但更像是一块中国的“飞地”。这里的20多万人,95%以上是汉族血统。明朝以降,各种势力先后控制过这一地区,各种中央政府,如中、缅

    燕子060207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秦始皇兵马俑研究综述论文范文

    30年前,兵马俑博物馆还是一片田地,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在打井时挖出了秦俑的陶片,从此,这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总理希拉

    老王弃治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明朝对蒙古策略的研究论文

    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就在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中被推翻。元顺帝从元大都仓皇北窜,回到了蒙古人的龙兴之地。继续保持了史称“北元”的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

    闪闪的钻石糖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唐朝皇帝点赞过唐诗论文范文

    唐诗兴盛的原因: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连太宗

    卷卷小白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北齐皇后研究论文

    北齐的胡太后是非常奇葩,但也令人同情的存在,本也是出身名门贵族,进宫后受惊冷落,被刺激成放荡不羁的样子,最后北齐灭亡,被迫说出为后不如为娼的话。

    信息全无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