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l墨脱
榆林学院是公办大学。榆林学院(Yulin University)坐落在陕西榆林,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最北部的高等院校,也是榆林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2、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榆林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2015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市共建协议,合力推进榆林大学建设。2017年,绥德师范学校并入。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2022年1月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院系专业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陕西省重点学科:陕北文化学
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民俗学,油气储运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
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榆林学院-陕西亚华煤电集团锦界热电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2014年):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
榆林学院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对外交流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16所国(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至2013年已有100余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与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科研机构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研机构5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榆林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本书刊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近万册(种),中文期刊1600余种,各种报纸近百种,自建了《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和《榆林学院图书加工平台》数据库2个,本地存贮电子资源达10TB以上。图书馆购置了大量电子版资源,以不同形式开通了CNKI、读秀、EBM、新东方英语等数据库资源10余个。
《榆林学院学报》(原名《榆林师专学报》、《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榆林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开设栏目有《自然科学专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命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生态示范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哲学与政治研究》、《陕北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法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等。
chetcn0948
榆林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也是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唯一的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的现代化高校。校园内绿树成荫,芳草如茵,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是求学治学的理想场所。 榆林学院现占地840亩,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总值4282余万元,馆藏图书万册。学院设有14个院系,28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7个研究所;建有60个实验室,15个多媒体教室,7个语言实验室;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9069人,成教生1965人,留学生11名;教职工696人,其中专任教师522人,教授25人,副教授97人,博士25人,硕士研究生122人(含在读博士14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者81人;学院聘有兼职教授27人,外籍教师 3人。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公众多媒体网。《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对外公开发行。 学院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2000年以来,生源地已扩展到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英国的VSO、OTP及美国的AFS等国际教育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开展对等交流互访等活动,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建校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先后培养出两万名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将着力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通过近期平稳较快的发展,建成一所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周边,服务生产、建设、管理和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积极申报新专业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巩固师范专业,突出农牧特色,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机电为主的应用工科专业群和管理专业群。在按照学校定位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力争通过与榆林和周边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把榆林学院建成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应用型科学研究中心、图书情报中心和先进文化传播中心。
狐狸的小屋
简介:榆林学院是一所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校 40多年来,先后培养出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校园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春夏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风景独好,环境优雅,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550万元.图书馆藏图书60余万册,并设有16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多台, 专业实验室135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言实验室7个。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榆林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榆林学院院报》国内公开发行。此外还有标准田径场、球类场和训练馆等教学实施。学院现有14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9344人,成教生2000多人。教职工693人,其中专职教师535人,教授26人, 正高级研究员1人,副教授107人,博士25人(其中在读14人),硕士研究生142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0人,外籍教师5人。学院拥有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奉献、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课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者达二百多名。学院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96年以来,学院共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200余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已建有7个研究所,3个研究实验中心。 学院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近年来,生源已扩展到内蒙、宁夏、山西 、河南等二十个省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英国的VSO、OTP以及美国的AFS等国际教育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对等交流互访等活动,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 学院立足榆林,服务陕西,辐射周边,将继续积极发展理工科、加强生态农业学科、巩固师范教育、增设应用型本科专业,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榆林学院将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你跑这么慢
以下内容来自吧友:我是榆林学院的,说句公道话,愿意听的可以听一下,不愿听的,可以直接跳过。首先,榆林学院确实是落后的,无论是师资还是科研。但我不觉得国内有哪些刚升上二本的学校科研能力就很强。国内的论文,90%都是学术垃圾。连XX院士都是抄袭国外专利的情况下,谈国内一所刚进入二本的院校的科研,不是很搞笑么??至于师资的落后,这是没办法的,西部本来就比东部要落后,而陕西又比西部绝大多数省要落后,榆林又比关中落后,所以,榆林学院的落后是多年来的历史问题。不过,可以看到的是,这几年,榆林学院的师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博士数量增加很多,楼主说只有6位,是过时的资料吧,榆林学院目前博士至少有十几位。至于说教授只有23人,写错了吧???国内随便拉一所学校出来,有23个教授???还有说院士的问题的,有院士就证明这个学校好么??只能说你什么都不懂。很多院士只是在这个学校挂个名而已。实际上,院士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要么出国交流,要么就在国内各大高校走穴。真正留在学校的时间很少。能指导该校科研的时间更少。。。盲目的崇拜院士,只是证明,你和院士压根就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而且,很多时候,不是院士一个人在搞科研,搞科研,需要一个科研团队的,一个二本院校,能组织起一个牛X的科研团队么?如果没有,那院士就只能是摆设。退一步讲,就算XX系有院士,要知道,院士是不会给本科生上课的,就算是硕士,也很难接触院士,一所二本院校,拥有一两个院士,除了证明这个院校能出大价钱聘个院士过来,并不能证明这个学校的科研有多强,或者综合实力有多少强。。。要证明综合实力强的,可以看看该校的国家级实验室有多少个?有几个国家级学科?可以比拼一下科研经费,有没有科技示范园区,有没有博士点,有没有博士后流动站?该校取得过什么成绩???这些指标,对一所二本院校,无疑太高了。。。二本院校,比起211来,确实不是一般的差的远。。。。。。不过,二本院校,本来就是靠教学的,不是靠科研的。如果说教学,我觉得榆林学院的好教师还是不少的。无可否认,榆林学院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声誉,但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很认真的。而且,我觉得不少教师的讲课也很精彩。有些老教师方言比较重,部分远道而来的学生听不懂。但应该看到,现在绝大部分的年轻教师,他们的普通话都是不错的。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还是不错的,考研率也逐年上升,今年,榆林学院数学系的考研率在30%以上。对一所处于西部落后地区的二本院校,算是不错的成绩了。学校的整体学风不是太好,二本院校,招生分数低,好学生少,再加上进入大学后普遍压力减轻,所以难免对学风有所影响。但目前,不光是二本院校,就连一本院校,因为沉迷游戏而退学的学生也早已不在少数了。关键是,每个入校的学生,都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为前途迷茫,相信努力了,就会有成绩。不要被周围的不良风气所影响,专心求学,就会有收获。就业的问题,相比陕西的同类院校(渭南师范之类),比这些学校的要稍好一些
当然认可了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沙漠上的大学,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榆林学院图书馆高等专科学校
很多同学在问榆林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代码:510201 。 据2015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个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和2个院级特色专业,拥有实验实
榆林学院是公办大学。榆林学院(Yulin University)坐落在陕西榆林,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
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膜分离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且应用范围也不断的拓宽,这其中,以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