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懒安静的阳光
一已经出版的专著、合著和参与主编的著作:◎《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车锡伦自选集》,台北,博扬文化事业公司,2009。◎《靖江宝卷研究》(与陆永峰合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与王见川等合编),影印,大16开,特精装,1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06。◎《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它》,台北,学生书局,2002。◎《中国宝卷总目》(修订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宝卷·弹词》,执笔“宝卷”部分,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中国宝卷总目》,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台北,学海出版社,1997。◎《俗文学丛考》,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第一副主编兼歌谣分类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中国精怪故事》(与孙叔瀛合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前后孝行录》(影印汇编,署名唐碧),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彩图儿歌词典》(与蒋静芬合作著文),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民俗论丛》第一集(与王栋合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曲苑》(第二集),主编(未署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曲苑》(第一集),主编(未署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聊斋志异戏曲集》(上、下册,与关德栋联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至六册),项目发起人、编委(本书无主编,不署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983陆续出版。◎《古代笑话选》(与陈企孟合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韵辙新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诗韵常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5。◎《古代儿歌资料》(与赵师景深联名),上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二、参著重要著作的章节:◎“古代曲艺向近现代曲艺的转化——明代”,《中国曲艺通史》(姜昆、倪锺之主编)第六章(约7·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清代说唱文学概述”、“清代说唱文学文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傅璇宗、蒋寅总主编)上编第六章、下编第四章,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宝卷”,《中国俗文学概论》(吴同瑞等主编)第七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宣卷与民间信仰”(与方梅合作),《吴越民间信仰民俗》(姜彬主编)第五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三、重要论文按,“文革”以后,发表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等约160余篇,今尚有参考价值者约占1/2,现列出部分文章目录。只注最初发表处,不列转载书、刊。宝卷方面的研究成果,除最近发表者,大都吸收到《中国宝卷研究》一书中;俗文学研究论文大部分在修订、重写中,将编为论文集《中国俗文学研究》。◎《形成期之宝卷与佛教之忏法、俗讲和“变文”》,载《民族文学研究》,北京,2011年第1期。◎《“非遗”民间宝卷的范围和宝卷的“秘本”、发掘出版等问题》,载《河南教育学报》,郑州,2011年第1期。◎ 《读清末蒋玉真编“醒心宝卷”— 兼谈“宣讲”(圣谕、善书)与“宣卷”(宝卷)》,载《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新发现的清初南无教“泰山苦海圣母宝卷”》,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9年第1期。◎《中国宝卷新论》,载《东亚人文》第一辑,北京,学林出版社出版,2008。◎《对江苏靖江做会讲经和宝卷的调查与研究》,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8年第4期。◎《倒喇考论》(与刘水云合作),载《中华文史论丛》,上海,2007年第2辑(总86辑)。◎《小唱考》,载《中华戏曲》,第35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江苏苏州宣卷和同里宣卷(调查研究报告)》,载《民间文化论坛》,北京,2007年第2期。◎《江苏山东傩文化区与蒲松龄记述的“巫戏”》,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7年第1期。◎《道情考》,载《戏曲研究》,北京, 第70期,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排除成见偏见,建立学科体系》,刘锡诚主持“民间文学学术史百年回顾”笔谈之一,载《民间文化论坛》,北京,2005年第5期。◎《明代的佛教宝卷》,载《民俗研究》,济南,2005年第1期。◎《清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咏”》(与蒋静芬合作),载《戏曲研究》,北京,第66期,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明代的陶真、盲词、门词与明代弹词》,载《2003年说唱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2003·12,台北。◎《寒夜捣衣》,载《寻根》,郑州,2003年第2期(总52)。◎《聊斋俚曲“姑妇曲”“慈悲曲”中的“十样锦”》,《蒲松龄研究》,山东淄博,2002年第3期。◎《聊斋俚曲曲调的来源》,载《蒲松龄研究》,山东淄博,2002年第2期。◎《明清教派宝卷中的小曲》,载《汉学研究》,台北,第20卷1期(2002年6月)◎《“林兰”与赵景深》,载《新文学史料》,北京,2002年第1期(总94)。◎《宝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态》,载《燕京学报》,北京,新十一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宋代瓦子中的“说经”与宝卷》,载《书目季刊》,台北,第34卷2期,2000·9。◎《海外收藏的中国宝卷》,载《中华文史论丛》,第6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泰山道里记”的作者聂鈫—“泰山道里记”研究之二》,《岱宗学刊》,山东泰安,2000年第1期。◎《江苏靖江农村做会讲经的“醮殿”仪式(调查报告)》(与侯艳珠合作),载《民俗研究》,山东济南,1999年第2期。◎《泰山“九莲菩萨”“智上菩萨”考》,载《代宗学刊》,山东泰安,1999年第2期。◎《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载《敦煌研究》,兰州,1999年第4期(总62)。◎《说“跳槽”》,载《明道文艺》,台中,1998年第4期(总265)。◎《江苏靖江农村做会讲经的“破血湖”仪式(调查报告)》(与侯艳珠合作),载《民间宗教》,台北,第四集,1998·12。◎《江浙吴方言区的宣卷和宝卷》,载《民俗曲艺》,台北,第106期,1997·3。◎《浙江嘉善下甸乡王家埭村的“赞神歌”(调查报告)》,载《民间宗教》,台北,第三集,1997·12。◎《清同治江苏查禁“小本唱片目”考述》(摘录部分),载《文献》,北京,1996年第2期。◎《唐代民间流行歌曲[啰唝曲]及有关的几个问题》,载《扬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中国宝卷的发展、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载《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会议论文集》,台湾大学中文系,1996,台北。◎《曹寅(楝亭)藏“书史纪原”上的“雪芹校字”》,载《国文天地》,台北,第10卷第3期(总111),1995·8。◎《中国精怪故事和神、仙、鬼、怪故事系列》(与孙叔瀛合作),载《中国民间文化》,上海,1994年第3期(总15)。◎《驱蝗神刘猛将的来历和演变》(与周正良合作),载《中国民间文化》,上海,1992年第1期(总5)。◎《流传八百年的吴歌“月子弯弯照几(九)州”》,载《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湾中国民间文学学会、高雄师范大学,1991。◎《泰山女神的神话、信仰和宗教》,载《泰山研究论丛》第三辑,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金瓶梅词话”中的明代宣卷—兼谈“金瓶梅”的作者》,载《明清小说研究》,江苏南京,1990年第3-4期。◎《江苏南通的“童子戏”和“太平会”(调查报告)》(与金鑫等合作),载《东南文化》,南京,1990年第1期。◎《浅谈回族的食俗》,载《中国烹饪研究》,扬州,1990年第1期。◎《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调查报告)》,载《民间文艺季刊》,上海,1988年第3期。◎《“金山宝卷”和白蛇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民间文艺集刊》,上海,1986年第1期。◎《浙江嘉善地区的宣卷和赞神歌(调查报告)》(署名唐碧,与金天麟合作),载《曲苑》,第二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小说“胭脂”和“胭脂舄”传奇》,载《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文集》(赵景深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八仙故事的传播和“上中下”八仙》,载《民间文学论坛》,北京,1985年第4期。◎《蚁穿九曲明珠--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载《民间文艺集刊》,第六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东台地区董永传说考》,载《扬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姚鼐“登泰山记”所述泰山南麓三谷订正》,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济南,1983年第3期。◎《舅姑·丈人·泰山·岳父--对妻子的父母的称呼》,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12期。◎《浅谈女真族剧作家李直夫的“虎头牌”杂剧》(与袁爱国合作),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83年第4期。◎《被作为神学附庸的中国古代儿歌》,载《扬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明清儿歌的搜集和研究概述》,载《民间文艺集刊》第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再谈新诗韵的韵辙划分和编撰问题》,《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济南,1979年第2集。◎《南戏“拜月亭”的作者和版本》(摘录部分),载《内蒙古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78年第2期。◎《新诗韵的韵辙划分问题》,载 《内蒙古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77年第5期。
基斯颠奴86
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泰迪熊Teddy
论语 -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读音为“轮”,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2. 先秦最著名的历史散文是什么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小说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相信自己我能
字面含义:长安(城)内外,月华如水。万家征妇尽皆捣衣,一时惟有捣衣之声可闻。捣衣:其实就是在“洗衣”洗衣过程中用棒槌敲打衣物之意。北外英文系所编《汉英词典》将“捣衣”译为beating clothes (in washing)可谓准确。为什么要捣衣的原因: 从字面来看,“捣衣”是为了远方征人能够尽早换上干净衣服,实则是表达思妇对征人之思念,对征战之怨愤。为什么要在晚上捣衣的原因:白天还有其他事情?晚上“捣衣”更见思妇生活之艰辛,亦可见思妇感情之强烈。
心向着谁
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王维,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许浑,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李商隐,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马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李颀,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高适,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刘长卿,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卢纶,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沈佺期,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敏宝环保科技
说“安” (议论文)心安者,成万事。——题记观花者心安静待,才能看到昙花惊人的美艳;采药者心安静寻,才能找到举世难求的灵芝。生活中,处处需心安。心安者,成万事。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与大气。苏轼流放海南,却悠然依旧,安心享受难得的悠闲,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自在。李白、苏轼仕途失意,但内心却并不为之所动,而是依然心安自在,快乐满怀,于是,成就了他们驰骋诗坛,流芳千古的伟业。心安者,成万事。身处逆境时,需要心安。史铁生,不到二十,下身就残废,但他却并未被吓倒,而是安心于写作,终于成为现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但她却并未被压弯,而是安心练习说话,终于成为生活的强者、世人学习的楷模;史蒂芬•霍金,全身仅有两根手指能动,但他却并未被击垮,而是安心努力用两根手指写书和工作,终于,一部《时间简史》惊叹世人。他们,都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然而,他们却用内心的安然和自身的努力,使自己成了生活中的万幸者。心安者,成万事。面临成功时,需要心安。试想,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在发现钋后仍安心钻研,怎会有化学元素“镭”的发现?如果没有我国领导人在国家高速发展之时,仍不满足于现状,安心办事,怎会有中国今日傲立于世的辉煌?不沉湎于已有的成绩,安心创造新的业绩,一次次的成功必将不断垂青于他。心安者,成万事。前方乌云密布,与其无方向乱窜,不如安心静待并不断积蓄能量,待准备好,调整好,以一颗安然之心,借风之势、山之力,还怕撑不出个晴空万里?面对坎坷,安心处之;遭遇失败,安心处之;面对成功,安心处之。朋友,携一颗安然的心,快乐出发吧!梦想,就在不远处。心安者,成万事。说“安”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的内心总是浮躁的。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地面之时,你是否感到一丝疲惫或厌倦,些许旁徨或无奈?或许,我们需要安抚一下疲惫的心,试着安于沉静。安于沉静,助你中踏上奋进之路。居里夫人便是位安于沉静的奋进者。娇好的容貌从小就为她吸引了大量的爱慕者,她却不曾为此心动,保持心情的沉静,亦不流连于鲜红与赞美,一心只为心中的理想奋斗。她的成功并不让人觉得意外,因为只要保持一颗沉静而执着的心,定能描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安于宁静,亦引你洗去俗世烟尘,使你的心灵得到回归与净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境界。陶渊明辞官隐退于山林之中,为了获得了一片宁静,进而继续构建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他向往安适和谐生活、崇尚与世无争的美好愿望。从此没有了担惊受怕,更没有了忧心忡忡,官场之上的勾心斗角离他远去,世俗中的污浊尘埃离他远去,如此释然的生活,使他更加感受到回归自然的美好。那一刻,他的心是宁静的。与之相反,魏征则竭尽全力为朝廷多作贡献,以十思疏谏太宗,劝阻皇上“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然而此“安”非彼“安”!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北宋王朝执政者整日沉溺于伶人之中不理朝政,过着“安逸”的生活,殊不知这种安逸建立在生命和鲜血的基础之上。为了君王获得这样的安逸,百姓们只得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忍受着凶猛于虎的苛政徭役,忍声吞气。秦王甚是如此,大兴土著修建了阿房宫,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所谓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再一次证明君王沉溺于安逸享乐甚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一时的沉醉带来的却是永久的痛苦,国家的兴盛终将不再。针对这样的事例,范仲淹亦有“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的感慨。将国家的安危与自己的责任紧密相连,方国家安,自己安。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人生感悟!“安”可以带来美好,抑或痛苦。安于沉静,成功之门向你敞开!安于宁静,回归你的心!居安思危,致力于国家之事,更是一种风度,一种气概!说“安”在中国的历史上,“安”字显得格外的醒目。天安门,地安门,祈年殿,来自远古的建筑,跨越千年,诉说着帝王的那份最朴素的希冀:国泰民安,递万世之业。“安”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平旷的土地,俨然的屋舍,杂植桑林,良田阡陌,鸡犬相闻,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陶渊明的桃源村,同时,也是我们所向往的乐土。远离战争的硝烟,远离诸侯的纷争,用袅袅炊烟勾勒出醉中翁媪,倜素琴,阅金经,用涓涓的流水划出安定的边境,独享生活的气息,亦或只有这份安定,才能得到恰然与恬静,生命,只能在这里呼吸。民兴,独安。大唐盛世,总给人一种从容的感觉。贞观之治,流传至今,但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千百次的锤炼:以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求民之安;以儒为师,戒奢从简,求思之安;以广开言路,虚怀纳谏,求政之安;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政治清明,民生安定,以此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事景象。国兴,独安。或许我们没有忘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或许长安日下万户的捣衣声还在耳畔回响,或许昔日的春闺梦里人,今日已成河边无定骨…骨肉分离之苦,亲朋成新鬼之恨,凋敝的山河,无不让我们厌恶失去安宁的社会,亲人失散,民不聊生,战乱连年,失去安定的社会,等待它的也只有深渊。动乱的历史是民族的伤疤,它无时不刻警醒着我们,有安,则国兴,无安,则国灭。秦王以武器治国,执敲扑鞭笞天下;隳名城伏尸百万,杀豪杰,流血漂橹;亦受纷奢,大兴土木,修阿房,筑骊山,暴政连连,征夫无边,流离失所,社会动荡;正是缺“民安”,使其“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正是缺“国安”,使秦朝变得如此短暂。康熙却懂得“修德安民”之理,修葺长城,也仅能够多几个孟姜女,多些戎卒叫,守国之道,惟在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边境自固也,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于是便在那莽莽苍苍的山岭中,修建几座园林——避暑山庄,常在园中住住,即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又可以起到威慑的作用,即可安抚边关的民心,广传仁德,又视察驻守,保持彪勇,他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成一片幽静安民的园林,这比用白骨堆成的万里长城可要高明的许多。康熙也亦是有高出那个年代的安兴国之道,才缔造康乾盛世的富饶。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已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中,由古视今,于己,求家安,家安,以求万事兴,万事兴,则国安,国泰民安,社会安宁,递万世之上业,生息,繁衍。这三篇你看看吧,
更多查: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为团结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
参考文献如果是网页的话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书写。 网站类参考如下: 1、【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种潮流。贸易、投资、金融、跨过公司生产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交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如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