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NEI
北宋是继唐朝之后道教兴盛的又一时期。北宋皇帝的崇道,始于太宗,真宗继之,徽宗更甚。皇帝既然崇道,就要尊宠道教教主老子。与唐朝一样,北宋皇帝对道教的扶持,也是为了利用道教神化其统治,但三位皇帝崇道的缘由又各不相同。本文试析太宗、真宗、徽宗崇道缘由,简述鹿邑太清宫因之达到鼎盛概况。安史之乱后,唐朝随后即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国力衰退,藩镇割据又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唐朝灭亡后,藩镇割据又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分裂战乱,为了了躲避战乱,在晚唐五代有许多文人儒士或失意官僚陷遁山林,混迹市廛,有人因喜好道教神仙术,成为道士。宋太宗崇道,除了重视道教清静无为的主张,用以养身,用以治国,欲在政治生活中容纳黄老之术,他最感兴趣的则是能论证皇权天授和祈福禳灾的道法派道教。真宗不是太宗的长子,母亲也不是皇后,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当大哥赵元佐发疯、二哥赵元僖暴死之后,轮到了他继位。与久经沙场的太祖、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真宗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反而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宋徽宗继位时,宋朝已陷入内外交困境地,徽宗却不思进取,纵情享乐。也许章敦的那句“端王(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深深地刺激了宋徽宗。他继位之后贬逐章敦,狂热地崇奉道教,企图利用宗教活动神化自己,威吓臣民和敌国。
青春你还
宋徽宗推动了北宋第二个崇道高潮,他对道教的崇尚在宋代历史上达到极点。他编造“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教的地位得以大大的提高,几乎成为国教。为了发展道教,在国家财用匮乏的情况下,徽宗还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兴建宫观。他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后世流传的许多道教人物和神仙就是由他发扬光大的。他又仿照朝廷官吏品秩,设立道阶、道职,并对道士给予优宠,提高道士地位。同时,他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编修道教历史,访求道经,编修《道藏》和《仙史》,对道教文化资料的整理和流传具有很大的贡献。宋徽宗崇道是为了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然而正当宋徽宗崇道达到高潮的时候,金人已兵临城下,所谓的“世祚延永”,不过是一句人的空话,徽宗派人将所谓的“神霄金轮”送到金国的神霄宫去供奉,企图以镇四方之兵灾,但也无济于事,不久,这位自称天上神霄帝君下凡的“教主道君皇帝”连同他的儿子宋钦宗被金国虏去,成了金人的阶下之囚。
长春小熊猫
1117年,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小说里也几次出现他的这个称号。大家记得,看武侠小说时,常看到“教主”这个称号,比如金庸《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和任我行。 宋徽宗贵为天子,采用这个“教主”称号多少有点搞笑。陆游《老学庵笔记》说:宋朝制度,被废的皇后皈依道教的,称为“教主”,比如仁宗废后郭氏号称金庭教主、哲宗废后孟氏号称华阳教主。 所以,宋徽宗用“教主”名号时,华阳教主孟氏赶紧知趣地取消了“教主”的称呼。也许,在世俗的眼光看,皇帝是人间所能达到的最高称号,已经表示着最高的等级。而在身为皇帝的人看来,却未必真的满足,所以有时会追逐一些自己以为更有吸引力的称呼。宋徽宗的迷恋“教主”和“道君”的称号,可以算是一例。 金朝为逼迫南宋王朝投降,多次举兵南下,遭受到南宋将领的坚决抵御。这些将领中有一位叫韩世忠,他率兵8000在镇江拦截金军20万;将其围困在黄天荡长达48天;另一位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多次重创金军主力。南宋史学家将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中兴四将图》描绘的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4人,均为这一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
正版TJ状妈
宋徽宗崇奉道教,推崇“静为依归”,大建宫观,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本人还让大臣尊他为“道君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成为道教最高教主。由于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宋徽宗还信任道士,甚至还封他们为官。朝廷一时间乌烟瘴气。因此,道教在宋徽宗统治期间,势力大大膨胀。宋徽宗是怎样崇奉道教的宋徽宗继真宗之后,又一次把宋代崇道活动推向了高潮。他在全国大兴土木,广修宫观,为大批神仙加封尊号,编写、整理道经,并自任教主,把道教变成了国教。其具体事实略次于下:1政和七年(1117)二月,称天神青华帝君下降宣和殿,又夜梦老君谕曰:“汝以宿命,当兴吾教。”道士林灵素宣谕,言徽宗为神霄玉清王下凡,左右近臣及宠妃皆是神仙下凡。四月,徽宗授意道录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从而把道教变成了国教。2崇宁元年(1102)建长生宫于京都。大观元年(1107)建显烈观于陈桥驿。政和三年(1113)建玉清和阳宫(旋改名玉清神霄宫),后又建葆真观、上清宝箓宫等。政和七年(1117)下令将全国的天宁观都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供奉长生大帝君、青华帝君圣像。宣和元年(1119)八月,京师神霄宫告成,徽宗又亲自撰《神霄玉清万寿宫记》,赐天下勒石。3上玉皇大帝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仁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上地祗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子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帝”老子。其他诸神,并有封号。又以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为真元节,以青华帝君生日八月初九日为元成节。4政和元年(1114)初置道阶。重和元年(1118),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重和元年始立道学制度。学道之人,可入州县道学教养,每年试经拔举,分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若干品级。令太学和辟雍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各二员。不久又于诸州添置道学博士。5重和元年(1118),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汉至五代为《道史》,本朝为《道典》。徽宗自崇宁年间(1102-1106)即始谕天下搜求道书,至政和三年(1113)十二月,又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编成《万寿道藏》,共5481卷,并送福州闽且刻板。全藏刊板即始于此。6为了巩固道教的国教地位,宋徽宗在扶植道教的同时,又尽力排斥佛教。大观元年(1107)二月,诏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上。大观四年(1110)正月,下诏严禁士庶拜僧,重和元年(1118)四月,下令将佛教中诋毁道、儒二教的书籍尽行焚毁。次年正月,又令佛教纳入道教,佛陀改称大觉金仙,罗汉、菩萨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尼为女德。易服饰,称姓氏。僧录司改德士司,寺称宫,院称观。五月,又令德士入道学,习道法。宋徽宗企图通过这些行政手段一举废除佛教,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宣和二年(1120)六月,又复寺院额,复德士为僧。采纳
北宋是继唐朝之后道教兴盛的又一时期。北宋皇帝的崇道,始于太宗,真宗继之,徽宗更甚。皇帝既然崇道,就要尊宠道教教主老子。与唐朝一样,北宋皇帝对道教的扶持,也是为了
温度对蛋白结合水的能力有很大影响,主要影响是:①分子热运动增加,水分子随着温度提升而流失。②蛋白随着水分的缺失而发生聚集,进一步减弱对水的结合作用。③蛋白和水的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精髓,一个合作的向心力,一种人际相处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需要人们心悦诚服。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始于唐朝中期,最初书院是作为官方学术机构而被使用,主要是帮助皇帝了解经史典籍,举荐贤才和提出某些建议。经唐末五代至宋
有没有用途主要看你考研单位的要求如果你考研单位没有要求,发了文章,也只是个印象分,没有明确的实质性用处!但如果有要求,就按考研单位要求的期刊发表,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