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3

张小凡09
首页 > 学术期刊 > 金华火腿产品检测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聪聪爱妈妈

已采纳

金华火腿的出口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金华火腿出口日本、销售港澳并转口到东南亚各国,年外销量达3000多吨。其中,出口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多为外贸流通型企业,生产型企业直接出口较少。2004年国有企业出口金华火腿1295吨,价值441.7万美元,占金华火腿出口量及价值的90.3%和89.7%。从整体看,金华火腿出口量不大,市场空间偏小。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出口火腿消费对象狭窄。主要销往日本、香港及东盟。2004年对香港出口金华火腿1229吨,价值411.6万美元,占金华火腿出口量及价值的85.7%和83.6%;对东盟出口195.4吨,价值77.3万美元,占“金华火腿”出口量及价值的13.6%和15.7%。金华火腿作为一种腌制制品,其传统工艺使其含盐量较高,成品含盐量高达9~11%[5],口味较重。食盐的过量摄入易诱发高血压等疾病,对人类健康不利。为此,诸多国家倡导多食清淡食品,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克,而金华火腿的高含盐量与之相距甚远。基于各国饮食结构和习惯的不同,一些国家的民众难以适应高咸度的腌制食品。因此,金华火腿出口消费对象仍以海外华人为主,消费能力极为有限,难以全面打开国际市场。(2)火腿行业仍以小作坊为主。由于资本投入不足,“金华火腿”生产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据统计,在金华现有的火腿生产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只有23家,其余大部分是作坊式加工企业。小作坊普遍呈现多、小、散、乱、差的特点,其质量意识较低、生产条件差、食品质量不高、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影响金华火腿的品质。工厂、小作坊并存的局面,加大了行业管理难度,难以完成行业整合,从而削弱了金华火腿的市场竞争力。(3)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金华火腿对外出口。①我国现有相关标准体系分析金华火腿作为动物源性产品,除符合本身的标准要求外,还需符合猪肉及有关动物源性产品的一般要求和药残标准。目前,我国涉及金华火腿的标准仅为27项,其中,一般产品标准2项,为《原产地域产品 金华火腿(GB 19088-2003)》及《无公害食品猪肉 NY 5029-2001》;产品原料标准1项,主要是《金华猪(GB/T 2417-1981)》;农业部235公告对猪肉设定了最高药残限量;相关检测方法标准为23项,其中专门针对火腿的检测标准及出口检验规程为2项,其余21项则为宽泛涉及猪肉或可食性动物肌肉的残留检测标准。而在检测方法中,针对同种物质就有多种检测方法标准。因此,在火腿行业,我国缺乏体系化的系列标准,特别是有关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统一的行业标准,从而在客观上为小作坊留下了作弊空间,导致不同企业的产品良莠不齐。② 我国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之比较 我国现有标准体系与国际、发达国家标准体系之间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仍以产品标准为重点,而国际标准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则看重一系列的通用标准,以此形成了由原材料到加工方法至检测要求的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更为完善、严格的标准体系。标准之间的差距,在火腿的出口过程中构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药残问题是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焦点。对于动物源性产品,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药残标准。我国有关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规定主要是2002年12月24日农业部公布的235号公告,其中,猪肉药残标准达59项。而日本作为金华火腿的主要出口市场,其制定的药残标准更为严格。2006年5月29日,日本肯定列表正式实施,其中,猪的药残标准多达426项,还不包括诸多“一律标准”,2007年日本肯定列表监控计划中,更是将猪的监控项目增加到108项,大大抬高了金华火腿进入日本市场的门槛。而对于检测体系,我国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与出口国之间的差距,必将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产生影响。我国涉及猪肉四环素族检测的方法标准就有4种:《可食动物肌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GB/T 20764-2006)》、《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95-2003)》、《猪组织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GB/T 20444-2006)》及《出口食品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方法 (SN 0179-92)》。前两种为定量方法,不同方法之间的检出限相差较大。《GB/T 20764-2006》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检出限均为0.005mg/kg,而同样采用液相色谱法的《GB/T 5009.95-2003》,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检出限则分别为0.15mg/kg、0.20mg/kg和0.65mg/kg;两种方法检出限相差30~130倍。而《GB/T 20444-2006》和《SN 0179-92》则是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属定性检测,但这两种方法较易产生假阳性。不统一的方法标准导致出现不同检测机构测出结果不一致或定性检测不合格而定量检测合格的现象,而使生产商产生困惑,终因重复检测而产生不必要的成本。相比较,日本有关猪肉中四环素族的检测方法则更为完善和合理,《土霉素、金霉素和四环素的筛选法(JAP-145)》规定用微生物检测方法对猪肉中的相关物质残留进行初步定性筛选,对于呈现阳性的样品,再根据《土霉素、金霉素和四环素的检测方法(JAP-143)》中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检测,以此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因而,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企业有标不依及对国际、出口国等相关标准的不了解都将使金华火腿的出口受阻。(4)原材料品质难以保障,影响出口火腿的质量安全。对于“正宗”的金华火腿,其品质保证的首要条件就是采用“金华猪”(金华两头乌)或“选用金华猪为母本配套系杂交和二元杂交商品猪”的后腿制成。但是,由于金华猪的生长速度慢、出栏期长(为一年栏)、饲养成本高,与生长快、瘦肉多、体重大、饲料转化率高的“大约克”、“杜洛克”等外来猪种相比,饲养户大都偏爱后者。加之金华猪肉价无法与其它商品猪肉拉开档次,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导致许多养猪户和规模化的养猪基地放弃了养殖“两头乌”。以金华猪的后腿为原材料制得的金华火腿越发稀少,如此必将影响金华火腿的品质,继而影响其在国际市场的口碑而使出口减少。原料腿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金华火腿的质量安全和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猪肉的药残问题。抗生素问题近年来普遍受关注。对于四环素族,我国标准与国际、欧盟及日本标准基本一致(见表1),与其它药物相比,其限量并不是最严格;但是在产品检测过程中,猪肉中四环素族残留超标却屡有发生。

227 评论

音为爱899

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模式探索 [2009-08-02 06:56]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还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维护。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频频发生,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正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现期。如何实现对食品安全科学、有效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剖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科学监管模式。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事件的层出不穷,牵动着无数人民群众的神经。食品安全成为连续多届“两会”的焦点议题,却一直未能取得显著成效。诚然,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任务,离不开公众参与意识、企业诚信自律等多方因素的配合与协作。这些辅持力量的缺失是导致食品安全危机不容忽视的原因。但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重大缺陷才是根本症结所在。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问题 1.1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隐患 (1)源头污染。食品原料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污染问题严重。我国种植和养殖业的现状多以农户为单位,分散面广,监管难度大,非法使用违禁农药和有毒有害添加剂的现象难以有效遏制,致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一方面因农药、兽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食用被有机磷农药喷过的水果、蔬菜食品中毒和瘦肉精食物中毒;同时也为使用这些农产品原料加工的食品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环境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污染因素。 (2)加工、贮存等过程中的污染。由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现有的食品加工基础设备落后,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仍采用传统或手工作坊式生产,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机械化和规范化程度低,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等因素,使得食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受到诸多有害物质的污染,这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餐饮场所如学生食堂、建筑工地等集体用餐场所,若加工条件和基础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极易引起集体性食物中毒。 (3)制假售假现象猖獗。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的阶段,受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分子在食品中掺杂、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用非食品原料和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近几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案件,如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婴儿中毒、金华火腿在加工过程中用敌敌畏浸泡、辣椒酱中加苏丹红一号都属此类。 1.2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食品药品监督、卫生、农牧、商务、工商、质量监督检验、海关、环境等多个执法主体。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采用“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 采取“分段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 即农业部门(含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及粮食业等)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海关部门负责食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管;商务部门负责食品供应行业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这种“分段监督”的模式,初步形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链,形成了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格局。 1.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 条块分割分治的监管体制所凸现的缺陷非常明显。监管机构的混乱,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漏洞百出,有效性大打折扣。在这样的监管格局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部门应对无力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1)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分工不明确。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监管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之间互相掣肘的情况时有发生。职权交叉和责任真空的出现在所难免,扯皮、推诿现象司空见惯,彼此无法做到明确分工,协调配合, 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形成合力。 (2)缺乏统一领导,沟通和协调困难。由于没有统一领导和规划,各部门分头执法,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监测标准不一,缺乏权威性。另外,沟通、协调不畅导致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造成巨大浪费,且无法发挥整体最大功效。 (3)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由于法律没有形成有效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广泛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2新型科学监管模式探索和设想 根据美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强调风险分析和预防,从而把资源和工作重点放在具有最大潜在影响的风险上;以清楚、合理和科学(以风险为基础)的国家食品法律体系为基础;开展全面的监督和监测活动,并以其作为风险分析的基础;在中央层次上有一个权威声音对食品安全负责,并拥有在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中央行动中贯彻中央政策(以科学为基础)的权力和资源;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职责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拥有实现职能所必需的充足资金。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必须从现存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陈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全新的科学监管模式。 2.1归并执法职能,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将整个食品安全链的监督职能赋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行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职能。经法律赋权后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隶属于国务院,为国务院直属工作局,负责对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实施垂直管理。对食品的种(养)植(殖), 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全过程直接实施法律监督。其主要职能是:拟定、修订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拟定、修订和颁布食品法定标准;拟定、修订食品种植(养殖质量),生产质量,经营质量,食品卫生质量规范并监督实施;依法核发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餐饮业许可证;监督鉴定、抽验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经营和餐饮业的食品质量及卫生质量,发布国家食品安全质量公报;依法查处制、售假、劣质食品的行为和责任人,监管食品集贸市场;审核食品广告,负责食品的行政保护,指导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工作等。形成食品安全监管一条边垂直监管的机制后,可有效地避免过去那种政出多门,多头执法,执法部门之间相互制约,职权重叠交叉,办事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对涉嫌食品安全的违法事件打击不力的种种弊端,从而真正形成权威、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建立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政令畅通、监管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系。 2.2建立规划科学、配置合理、管理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测运行机制 一要把好源头监管关。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能力优势,开展对初级农产品、食品加工生产、种养业和农贸市场内的蔬菜、豆制品、肉类等产品的检验检测,通过媒介及时公告。 二要做足典型示范。精心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将参加活动的各企业的食品安全诚信承诺,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并请予监督,对社会反映良好的企业,作为典型示范,予以推广。对参加的企业实行诚信考核,建立诚信联系档案,信誉好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减少对其检查次数,对信誉差的企业予以曝光并取消其诚信资格。 三要严格考核管理制度。“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企业的食品安全质量工作的考核管理,督促企业强化食品质检科室建设、配备必需的质检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加强食品安全的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四要倡导企业规范化管理。各职能部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倡导和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推广建立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五要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消费者自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机制的最后关卡。通过消费者的事后监督,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退出市场。 参考文献 [1] 郑风田,胡文静.从多头监管到一个部门说话:我国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急待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05,(12) [2] 郭斌.对食品安全立法及改革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 [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2) [3] 李海金.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05,(12) [4] 潘文.我国食品安全成因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

263 评论

相关问答

  • 金华火腿产品检测论文怎么写

    我只帮你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下,我觉得不错的

    萨瓦底卡Fs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光伏产品检测论文

    总体设计思路:拟屋顶建设低压配电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量接入内供电网络光伏发电自发自用实现光伏新能源电力示范应用保障光伏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光伏电池板采用固定

    郁敏072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金华火腿战略规划毕业论文

    HAM--火腿 2002-02-20 18:08chinaham HAM这个在英汉字典中,大体上有下面几种解释:「火腿」(食品名)、「动物的大腿」、「演

    追风的夕夕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火腿肠中食盐的检测论文

    关于暂缓对使用旧标签包装生产销售熏煮火腿和火腿肠产品的行业进行行政处罚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前尚可使用《SBl0251-2000~火腿肠》和SB10280

    依锦风韵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金华火腿产品检测论文

    金华火腿的出口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金华火腿出口日本、销售港澳并转口到东南亚各国,年外销量达3000多吨。其中,出口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多为外贸流通型企业,生产

    张小凡0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