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1

tongtongaiya
首页 > 学术论文 > 陈皮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臭美的小女人

已采纳

中药药理研究进展1、抑制胃肠道平滑肌 本品煎剂能抑制小鼠、兔离体小肠运动;陈皮煎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有抑制作用,可被乙酰胆碱所...10、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皮水煎醇沉10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豚鼠血清溶菌酶含量,血清血凝抗体滴度,心脏血T淋巴细胞... ... 16K 2007-8-9 - 百度快照 陈皮对鼠胃排空及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年0..,为陈皮在治疗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1 .1 中药 陈皮水煎液 :取中药店陈皮碎成粗粉 ,加...常用苦寒药对小鼠胃肠运动与肝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A];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C]... ... 82K 2008-2-4 - 百度快照 陈皮对鼠胃排空及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黄志华,熊小琴,李良东,侯奕 目的 :观察陈皮对大鼠胃排空及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 :①利用琥珀色树脂小球反映胃排空 ;②利用碳末混合物推进率反映胃肠推进运动。结果 :陈皮促进大鼠胃排空 ,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分析实验室 江西赣州341000【关键词】:陈皮/药动学;胃排空/药物作用;胃肠推进运动/药物作用;大鼠;小鼠【分类号】:【DOI】:cnki:ISSN:【正文快照】: 陈皮 (PericarpiumCitriRetcultae)属理气类中药 ,具行气、疏肝、健脾、止痛、止呕、止泻、止呃及定喘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 ,不思饮食 ,呕吐哕逆 ,咳嗽痰多等[1] 。观察陈皮对胃排空及胃肠推进运动的作用 ,为陈皮在治疗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1 .1 中药 陈皮水煎液 :取中药店陈皮碎成粗粉 ,加双蒸水浸泡 1 2小时后文火水煮提取 ,过滤浓缩后制成 2 0 %浓度的水煎液 (每ml含 0 .2 g生药 )备用。1 .2 动物 健康Wistar大鼠 ,体重 1 80~2 2 0克 ,均为雄性 ;昆…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Effect of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te on gastric emptying and gastrointestinal propulsive motility in mice HUANG Zhi hua;XIONG Xiao qing;et al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Gannan Medical College 341000) Objective and Method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luate the effect of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te on gastric emptying in rats and gastrointestinal propulsive motility in mice. 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of 20%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te decoction could obviously promote gastric emptying of rats, and inhibited gastrointestinal populsive motility of mice.【Keyword】: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te/pharmacodynamics;Gastric emptying/drug effects;Gastrointestinal populsive motility/drug effects;Rats;Mice 【参考文献】 共(2)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2 条 1 孙庆伟; 消炎痛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J];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4年02期 2 郑天珍,李伟,瞿颂义,邱小青,田治锋,丁永辉,卫玉玲; 理气类中药对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条的作用 [J];兰州

218 评论

美丽依然张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117 评论

江河装饰

陈皮 1)药材陈皮拼音名:Chenpi 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陈皮 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 1~4mm 。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广陈皮 常 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 。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鉴别】 (1) 本品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有的作连珠状。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靠外方的径向壁增厚。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呈多面形、菱形或双锥形,直径3~34μm,长5~53μm,有的一个细胞内含有由两个多面体构成的平行双晶或3~5个方晶。橙皮苷结晶大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黄色或无色,呈圆形或无定形团块,有的可见放射状条纹。螺纹、孔纹和网纹导管及管胞较小。 (2) 取本品粉末,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 为展开剂,展开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 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 第二法)测定,不得过%。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醋酸-水(35:4: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80ml,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甲醇80ml,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8H34O15) 不得少于 %。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 【别名】广陈皮【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237 评论

adamjackjason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277 评论

老王弃治疗

〖中药别名〗 橘皮《神农本草经》,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橘子皮《滇南本草》,广橘皮《得宜本草》。 〖 考 证 〗 陈皮,原名橘皮,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陶弘景云:‘此是说其皮 功尔..并以陈者为良。’元代王好古也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本草纲目》将陈皮列为黄橘皮的别名, 另列有青橘皮 (即青皮) ,李时珍说:‘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说明其性味不同,不可混用。李氏对其特性辨别甚 详,在柑条下云:‘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 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又谓‘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柑皮纹粗色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但以此别 之,即不差矣。’惟现代药用陈皮则仍然柑、橘不分。 〖药材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品种的成熟果皮。 〖药材性状〗 1. 广陈皮 大多剖成3裂片,厚1-2mm,常反卷; 外表面黄橙色或红橙色,皱缩,有多数大而凹下或凸起的油点 (油室) ; 内表面淡黄白 色,海绵状。质轻,捏之有弹性。有浓厚香气,味微苦、辛。 2. 陈皮 常剥成数瓣,有的破碎成不规则碎片,厚-; 外表面橙红色或棕褐色,久贮后颜色加深,油点细小; 内表面淡黄白 色。质较脆,易折断。香气较弱,味苦、辛。 饮片性状:陈皮为弧形丝片,长4-8cm,宽2-3mm,厚1-。切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久贮色较深, 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 内表面淡黄白色,粗糙,附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炒陈皮外表面 颜色加深带火色,内表面黄色。质脆易碎。气香,味辛苦。 〖成品规格〗 商品主要有桔皮、广陈皮两种。一般分为一、二、三等,均以瓣大、整齐、外皮色深红、内面白色、肉厚、油性大、香气浓郁者为 佳。以产广东新会等地最著。 规格等级标准: 桔皮 一等:呈不规则片状,片张较大。表面橙红色或红黄色,有无数凹入的油点 (鬃眼) 。对光照视清晰。内面白黄色。质稍硬而 脆。易折断。气香、味辛苦。 二等:片张较小,间有破块。表面黄褐色或黄红色、暗绿色。内面类白色或灰黄色,较松泡。其余同一等。 广陈皮 下等:割成三至四瓣。裂瓣多向外反卷。表面橙红色或棕紫色,显皱缩,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内面白色,略呈海棉状,质 柔。片张较厚。断面不齐。气清香浓郁、味微辛。不甚苦。 二等:剖成三至四瓣和不规则片张,片张较薄。其余同一等。 三等:度薄而片小。表面红色或带有青色,其余同二等。 〖显微特征〗 广陈皮 外层果皮横切面,外果皮表皮为1列细小的类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气孔; 其下数列薄壁组织散布1-2列油室,油室圆形或 椭圆形。中果皮细胞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细胞间隙大; 维管束外韧型,纵横散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以近表皮的数列细胞为 多,有的含橙皮甙结晶。 陈皮粉末:1. 中果皮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厚约8μm,非木化,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有的含橙皮甙结晶。 2. 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方形,气孔类圆形,副卫细胞6-8个; 其下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有的含橙皮甙结晶。〖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 (压榨法) 至2% (蒸馏法) ,油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 (d-limonene) ,还含β-月桂烯 (β-myrcene) α-及β-蒎烯 (pinene) 等,另含黄酮类成分橙皮甙、新橙皮甙 (neohesperidin) 、柑橘素 (tangeretin,5,6,7,8,4’-pentamethoxyflavone) 、二氢川陈皮素 (citromitin,5,6,7,8,3’,4’-hexamethoxyflavanone) 及5-去甲二氢川陈皮素 (5-O-desmethyl-citromitin) ; 又报道川陈皮含橙皮甙约,川陈皮 素 (nobiletin) 约。另含辛弗林 (对羟福林) 。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1ml,溶液渐成红色。 (检查橙皮甙) 2.薄层层析: 样 品 液:按上项制取滤液5ml,浓缩至1ml,作供试溶液。 对照品液:取橙皮甙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对照品液。 取出,凉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 (20:10:1:1) 的上层溶液展至 约8cm。 显 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 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甲醇-醋酸-水 (35:4:61)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 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於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橙皮苦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的溶液,即得。津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 (60-90℃) 80ml,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药 渣挥干,加甲醇80ml,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人同一量瓶 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 (C23H34O15) 不得少於。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 风下气的效用。 陈皮煎剂×10-3及×10-2g/ml的浓度对离体兔肠可降低其紧张性,对阿托品引起的肠管紧张性下降,陈皮可进一步使之舒张。 对结扎大鼠幽门形成的实验性胃溃疡,皮下注射甲基橙皮甙,可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并能抑制胃液分泌。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⑴对心脏的影响-陈皮煎剂、醇提取物及橙皮甙均能兴奋离体及在位蛙心,使收缩力增强,对心率影响不 大,但剂量过大反而出现抑制。离体兔灌注陈皮煎剂 扩张冠脉。⑵对血管与血压的影响-麻醉犬或兔静注市售陈皮或柑皮煎剂或醇提 物,可使血压迅速升高,反复给药,不发生快速耐受性。但较大剂量煎剂给犬灌胃,却无升高血压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⑴祛痰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发挥此作用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蒎烯。⑵ 平喘作用-鲜陈皮煎剂对家兔支气管有较好的扩张作用。陈皮醇提取物对豚鼠离体气管有较强的松弛作用,对芸香科11种理气药试验结 果,以陈皮的平喘效价最高,其醇提取物 (生药) /ml可完全拮抗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另外,本品尚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现代中药研究〗 1. 治疗急性乳腺炎 用陈皮 20g,甘草6g,加水150ml,文火煎至一半左右,过滤后加水再煎,分两次服。一般每日1剂,严重者可每日服 2剂 (分4次服) 。共治88例,绝大部分在发病后1-2日内接受治疗。结果除3例脓肿者行切开引流术外,余85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 日。服1—2剂治愈者67例 () ,服3—5剂治愈者18例 () ,平均为2剂〔1〕。 2.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鲜橘皮1-2个放入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橘皮每日更换1次。如有发热、咳吐脓痰者,可配合应用抗生素。 治疗20例,单用本品12例,配合抗生素8例,结果1周后痊愈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85%。 3. 治疗冻疮 鲜橘皮3-4个,生姜30g。加水200ml,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覆盖患处,每次30分钟,每晚1次。治疗30例, 均有效。 (2-3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183) 〖文献参考〗 〔1〕绍明.中华外科杂志,1959,7 (4) :362 〖备注〗 1. 橘络 (橘筋) 系橘类中果皮部的维管束,撕下晒干。本品甘、苦、平。生用或蜜炙用。能通经络、理气,化痰; 治咳嗽咳血、胸肋 痛、痰积,3-水煎。 2. 橘叶 系橘类的叶。本品苦,平。能行气、消肿毒; 治胃腹胀痛、呕吐、食欲不振、乳痈、疝气等,3-6g水煎服。〖食疗法〗 1. 石膏化湿粥 原料:生石膏120克,陈皮6克,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栗米50克,冰糖适量。做法:水煎前四味,去渣留汁,入栗米 煮粥,将熟加冰糖适量,稍煎待溶即成。适量服用。功能:清暑宣气,健脾化湿。 2. 陈姜带鱼 原料:带鱼500克,生姜10克,陈皮10克,胡椒2克,豆豆支6克,油、盐、味精适量。做法:带鱼洗净切段、油炸。带鱼段 加入生姜、陈皮丝、胡椒面、豆豆支、小盐、味精、清水适量,煮沸30分钟即成。食鱼饮汤。功能:温中和胃,理气化痰。 3. 陈皮茯苓粥 原料:陈皮20克 (或鲜者30克) ,茯苓30克,梗米100克。做法:先将陈皮、茯苓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梗米煮粥,或 将陈皮晒干和茯苓共为细末,每次3-5克,调入已煮沸的米粥中,同煮粥。每日1-2次,连服10-15天。功能:理气健脾,化痰安神。 (1-3 条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247 评论

双子座K先生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 。陈皮作为药用 历史 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橘柚,并将其列为上品。至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首次明确提出“陈皮”这一称谓。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陈皮“陈久者良”,指出陈皮需放置陈久方能作为药用。陈皮作为常用大宗药材,用途广、用量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共收载含陈皮的成方制剂176种,但陈化程度、陈化机理等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有必要考证陈皮“ 陈久者良 ”的 历史 沿革及分析陈皮陈用现代研究现状,以期为陈皮乃至陈药“陈久者良”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草关于陈皮“陈久者良”的论述

关于陈皮“陈久者良”,历代本草论述较多。梁代陶弘景云“ 橘皮疗气大胜,以陈久者良 ”,并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六味中药须陈用,“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刘宋时期《雷公炮炙论》言“其橘皮年深者最妙”。至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首次明确提出“陈皮”这一称谓,后世药学典籍对橘皮之“陈”多有论述;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提到陈皮“ 入药以陈久桔皮辛辣气稍和为佳 ”。至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带动了本草的发展,关于陈皮陈用的论述出现频率较高,《图经本草》云“收之并去肉,暴干,黄橘以陈久者入药良”;《绍兴本草》亦云“唯橘皮以陈久者佳”。《汤液本草》言“ 色红故名红皮,日久者佳,故名陈皮 ”。明代关于陈皮以“陈久者良”的观点以趋于成熟,陈嘉谟《本草蒙筌》言“久藏者名陈皮,气味辛烈,痰实气壅服妙”;《本草品汇精要》称“至十月霜降后已成熟者,味辛而黄大谓之橘皮,医家所用陈皮即经久者是也”;《本草乘雅半偈》谓“专胜在皮,虽年深日久,不但芳辛不改,转更清烈”;《药鉴》在“六陈药性”中提到“ 陈皮须用隔年陈 ”,又称陈皮“必须年久者为美”;《本草汇言》亦云“ 又他药贵新,惟橘皮贵陈 ”。

本草关于陈皮“陈久者良”原因的论述

陈皮为何需要陈久入药,历代本草亦有所论述,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一书不仅指出橘皮“产广中,陈久者良”,还解释其原因为“陈皮辛苦之性,能泄肺部。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时性已极热,如人至老成,则酷性渐减,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再次阐述陈皮“陈久者良”的观点:“橘皮,如人至老年,烈性渐减,经久而为陈皮,则多历寒暑,而躁气全消也。[16]”汪昂亦在《本草备要》中提到:“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17]”由此可知,古人认为橘皮久置可减少因辛燥之性而至的耗气之弊。

本草关于陈皮“陈久者良”贮藏年限的界定

关于陈皮陈化时限的界定,历代本草说法不一,有1年、2年、3年至数十年、几十年不等,也有“陈久”、“陈年”、“多年”、“经年”等不能明确具体时间的说法。如《药鉴》载有“陈皮须用隔年陈”[13];明代《本草要略》云“陈皮隔年者方可用”;《怡堂散记》“(陈皮)新者气烈,须备广产,二三年者为上”[18];《食鉴本草》云橘皮以“多年者尤好”[19];元代《日用本草》“陈皮多年者更妙”等论述。

历代本草典籍主要对陈皮“陈久者良”新用、陈用的区别以及贮藏年限加以论述,而现代主要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化学成分变化、药理作用的强弱比较、贮藏年限的 探索 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科学阐释。

不同贮藏年限陈皮化学成分研究

陈皮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及多糖类成分 ,目前研究者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及挥发性成分上。

黄酮类

不同贮藏年限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变化,不同学者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黄酮类成分橙皮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陈皮贮存的时间越长 ,橙皮苷含量越高 。根据陈皮醇提物的红外指纹特征吸收,也验证了橙皮苷的含量随贮存期的延长而增加,贮存期的增加还伴随着一些有机酸或有机酯类物质的产生。比较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存期越长,总黄酮含量和橙皮苷含量越高。分析不同贮藏年限陈皮中橘皮素、新橙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川陈皮素、槲皮素、芦丁、圣草枸杞苷的含量表明5年、3年陈皮中8种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均高于1年、2年的陈皮和新鲜陈皮。相反,有研究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陈皮提取物中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降低。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中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表明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其总黄酮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变化较微小。研究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橙皮苷含量减少,3',4',5,7,8-五甲氧基黄酮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4',5,7,8-四甲氧基黄酮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桔皮素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增加呈波动变化。

引起不同贮藏年限陈皮黄酮类变化的原因,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对“陈皮需用隔年陈”进行探讨认为橙皮苷是一种黄酮类苷,由芸香糖基与橙皮苷元组成,存放时间越长,陈皮内含的芸香糖与橙皮苷元结合形成的橙皮苷越多,故含量越高。而有学者认为陈皮存放时间越长,阻碍橙皮苷从陈皮中分离出来的挥发性物质越少,故橙皮苷能更充分地被分离出来。研究表明广陈皮中5个主要活性黄酮成分(橙皮苷、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桔皮素、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的含量随贮藏年限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始时,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随贮藏年限的延长有一定增加趋势,含量增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可能与药材贮藏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有关,又有可能与药材所含挥发性成分的散失有关。 首次发现黑曲霉 可以 促进陈皮中黄酮类物质的变化 ,其变化机理及其过程可能与黑曲霉相关代谢酶有关。

挥发油

研究者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在挥发油种类上,发现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在物质种类上基本一致。认为相隔10年的新会陈皮在成分上多了一些分子量较大的醇、酮、酚、酸、酯及一些氧化物成分。 广陈皮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 , 挥发性成分种类减少 ,如里那 醇、香茅醛、乙酸辛酯、香芹酚等成分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逐渐消失 。更有研究者认为陈皮陈用的目的是通过其贮存日久而达到所含的挥发油挥发,其气味消失, 从而能理气调中,又不因燥性烈而伤阴 。

在挥发油含量上,研究表明挥发性成分 随贮藏时间增加损失不显著 ,也发现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挥发油的效率并未降低,说明陈久的陈皮中仍然保留了挥发性药效物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逐渐降低。不同贮藏时期的广陈皮挥发油总体上呈现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较大成分增加的趋势。 新鲜及陈旧陈皮样品的挥发油 ,各低沸点成分随贮藏时间 延长均有下降 ,而较高沸点成分下降缓慢。挥发油成分对伞花烃研究结果相似,3 30年陈皮对伞花烃含量先增加再降低: 3 18年不等的陈皮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 ,对伞花烃的 含量几乎以成倍的速率增长20 30年不等的陈皮对伞花烃的含量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另外, 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 D-柠檬烯和β-月桂烯含量逐渐降低,而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逐渐增加。也有研究表明随存放时间的增加,D-柠檬烯含量增加,但β-芳樟醇、α-松油醇、2-甲氨基安息香酸甲酯、α-法呢烯等成分的含量会降低;γ-松油烯、异松油烯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

陈皮贮藏年限的 探索

目前关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鉴别主要有性状鉴别、红外光谱鉴别和电子鼻技术鉴别等。对不同贮藏期外观性状的研究表明陈皮贮藏年限越长,其颜色越深,香气越淳而辛苦味渐减。该方法为定性鉴别且主观性较强,难以准确评价不同贮藏年限的陈皮样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和相关系数比对法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甲醇提取物进行鉴别,发现陈皮醇提物的红外谱图在2851、1716和1516cm-1等处的峰强随着贮存期的增加而有着明显的渐增趋势。胡继藤等[35]采用FTIR和GC-MS分析测定不同贮藏年份的新会陈皮样品,结果表明新会陈皮药材FTIR谱图中1630cm-1与1740cm-1峰比值与年份的相关性达到0.94;GC-MS总离子流图中,β-月桂烯峰与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峰的峰面积比值与年份的相关性达到0.89。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进行鉴别区分,依据电子鼻获取的陈皮气味信息数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别区分效果良好,对不同贮藏年限的陈皮测试集样本识别率为86.36%,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样品综合识别率达96%。

陈皮“陈久者良”品质评价

不同贮藏年限 陈皮药理作用 研究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陈皮具有 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祛痰平喘、解痉、抑制脂肪生成 等药理作用。结合文献资料,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祛痰、解痉等方面。

抗氧化作用:

陈皮所含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及毒素,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采用DPPH法、FRAP法和ABTS法分别分析比较了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的抗氧化活性,并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陈皮抗氧化能力随贮藏时间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的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而与FRAP铁还原能力相关性不明显。也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利用FRAP和DPPH法评价不同成药时间陈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果抗氧化活性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强,5年陈皮抗氧化活性高达11.07mg/gDW。

祛痰作用:

通过小白鼠气管段酚红法证实贮存1年与5年陈皮水煎剂对动物均能产生化痰作用,但结果表明以贮存5年者效佳。分析比较贮存年限为6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陈皮水煎剂和挥发油的祛痰作用,结果36个月陈皮挥发油和18个月的陈皮水煎剂具有理想的祛痰效果。用酚红法以贮存期分别为6个月、18个月、30个月的陈皮药材水煎剂及其挥发油对小鼠进行了祛痰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贮存期为6个月的陈皮药材水煎剂和贮存期为18个月的陈皮药材挥发油祛痰作用较好。

解痉作用:

比较研究贮存期分别为 6个月、18个月、30个月的陈皮药材水煎剂 及其挥发油对大白兔离体十二指肠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期陈皮水煎剂、挥发油均可降低大白兔离体十二指肠的收缩幅度和紧张度,且呈剂量依赖性,对由乙酰胆碱(Ach) 引起痉挛的十二指肠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30个月、18个月、6个月 。

不同贮藏年限陈皮临床研究通过对5年、10年、20年新会陈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研究, 发现20年陈皮治疗FD比5年和10年陈皮的疗效更好

陈皮自古有“ 陈久者良”一说 ,关于陈皮陈化时限的界定, 历代本草说法不一,有1年、2年、3年至数十年、几十年不等,也有“陈久”、“陈年”、“多年”、“经年”等不能明确具体时间的说法 。结合古本草与现代研究现状,究竟陈皮陈化多久方可药用仍未得到解决。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样品受到品种、产地、贮藏养护方法等的影响而导致品质差异性不明显,从而难以准确判定陈皮以贮藏多少年为佳。因此,应在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贮藏时间陈皮品质的变化,进而深入探讨陈皮贮藏年限这一科学问题。

陈皮“陈久者良”的品质评价应是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性状-成分-药效”的动态研究。因此,探究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品质应在固定采收时间、采样地点、果树树龄、贮藏养护的前提下,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性状的改变、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药理药效的不同等几个方面着手,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对其加以阐述。不同贮藏年限陈皮化学成分的变化,如对伞花烃、橙皮苷,对其药理作用以及药效的发挥有何影响?是否能解释陈皮“陈久者良”的机制?对伞花烃可以直接用于软饮料、冰制食品、糖果、口香糖、调味料中;用于制成软胶囊,用作镇咳、祛痰药、治疗慢性气管炎。而橙皮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调节免疫力、防辐射、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多种药理活性[57]。这些成分的改变是否影响陈皮药效作用,还需进一步结合药理药效对其加以研究。

目前主要基于化学成分变化、药理作用强弱探讨陈皮“陈久者良”,而陈皮陈用的机制机理现代研究相对薄弱。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指出陈皮“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梅夏季节多雨,微生物生长代谢旺盛而导致酶活性变化,进而影响陈皮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课题组前期由既往以中药为背景研究陈皮“陈久者良”转变为以微生物为背景研究陈皮陈化过程、机理及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并首次发现黑曲霉促进陈皮中黄酮类物质的增加,其变化机理及其过程可能与黑曲霉相关代谢酶有关。

因此,下一步应应用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贮藏养护学等多学科结合方法深入探讨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所分离微生物与酶活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变化的相关性,阐明陈皮陈化机理以阐释陈皮乃至陈药“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在明确陈皮陈化机理后,应 探索 是否有“人工催陈”方法来缩短陈化时间、减少经济的损失、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3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川陈皮素研究论文

    柚皮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突变、抗过敏、抗溃疡、镇痛、降血压活性,能降血胆固醇、减少血栓的形成,改善局部微循环和营养供给,可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璐璐30873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白皮书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蚂蚁在fei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糖皮质激素论文参考文献

    这样你确定通过的了?

    猪宝051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海参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手术和放化疗对身体的伤害很大,而且大部分病人的肠胃功能都已经很虚弱了。这时候进行滋补必须选择容易消化的食品。诚悦海刺参冻干粉是不错的选择。海参本身具有补血生血、

    于海丽8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参考文献期刊类范例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没有书名号吗?那个[M] 不需要书名号M是书籍J是期刊每家期刊都有自己的格式一般是[1]吴剑,齐鄂荣,程晓如,黄明海.废水生

    1230985647abc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