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特洛伊
房颤!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或许比较陌生。
但脑梗死大家都知道吧,简单说就是中风。20%的脑梗死是房颤引起的,房颤是什么呢?是心脏跳乱了,我们正常的心脏是一下一下咚哒咚哒规律的跳动,这种跳动来自窦房结,所以大多数一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大家还不知道啥意思,窦性心律意思就是正常的心跳的意思。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是一种心律失常。当发生房颤时,心房无规律颤动,不能正常收缩舒张,导致我们感觉心跳不整齐,毫无规律。简单理解正常心跳是一下一下很有规律的跳动;房颤则是没有任何规律的乱跳。
房颤可引起中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3倍,死亡风险增加近2倍,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给 社会 和家庭造带来一定负担。有研究显示,合并有房颤患者的脑卒中致残率明显大于无房颤患者。 长期房颤也会引起心衰,而心衰也会加重房颤,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表明,心衰患者中房颤的年发生率约为54%,房颤患者中心衰的年发生率约为33%。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远期预后差,住院率高,死亡率高。
1、转复:
也就是尽可 能把房颤治疗成窦性心律,无论是药物、射频手术、电击等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不够完美,药物可能短期有效,长期逐渐就会失效,而且药物都有副作用。射频消融手术费用昂贵,成功率偏低,50-60%,复发率相对较高。
2、抗凝:
上面我们说了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梗死,那是因为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掉下来堵在脑子就会发生脑梗死。预防房颤这种血栓的正规办法不是阿司匹林,而是抗凝药物,常用的抗凝药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等。
3、控制心跳速度:
不管能不能转复成正常心跳,房颤都要把心跳降下来,因为心跳越快越容易心衰。一般建议休息时心跳60-70左右。
避免烟酒刺激,诱发房颤或加快心跳,所以要戒烟戒酒;减少情绪波动,减少熬夜劳累这些主动性刺激;
定期复查,尤其是服用华法林的朋友,一定要定期化验凝血,因为华法林吃多了会出血,吃少了没用,而每个人对药物反应又不一样。
总之,房颤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房颤不仅仅是心跳跳乱了,更主要是会引起脑梗死!
从字面理解,“房颤”就是心房颤动,光“哆嗦”,不能有效收缩。“房颤”是由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病变,引起心房内电传导活动异常所引起。
房颤的电活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幸好有房室结的阻挡,这些电信号不会全部传达到心室(否则心室也会一起颤了)。尽管如此,心室受影响,收缩频率也可以高达100多次,时间久了,心室肌肉也会出现劳损。
1 心房形成血栓
心房内血流紊乱,极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运行,堵在哪里就在哪里形成栓塞。最常见的就是形成脑栓塞,引起脑梗死。
2 心悸不适。
房颤引起快速和紊乱、不规则的心跳,患者会有明显心悸感。尤其是心率过快。
3 心功能下降。
由于心房心室不能协调收缩,心脏射血效率下降。
4 心肌劳损。
长期的快速心率可加速心肌劳损。
1 把房颤转为正常心律。
有一些房颤可通过药物转复为正常心律,但是复发的也比较多。
药物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考虑用射频消融手术来转复房颤。
2 控制心室率。
相当一部分房颤患者既无法通过药物转复,也没有办法通过手术根治房颤。则退而求其次,只是用药物控制心室率,让心跳不要过快。
3 预防心房内血栓形成。
对于长期慢性房颤的患者,预防血栓形成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目前最为常用的办法是长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其缺点是受饮食、药物等外界影响比较多,要求定期抽血检查凝血指标,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 现在也有了新型口服抗凝药,效果相对更稳定,可减少抽血化验次数。缺点是还不普及,也比较贵。
左心耳封堵术是随着 科技 发展兴起的新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也是值得考虑的。
欢迎留言讨论。
房颤对患者最大的危害是引起脑栓塞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注意有无抗凝指征及按时服用抗凝药的问题。至于是否能治愈,取决于房颤的类型和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一些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是可以治愈的。
房颤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很多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不管是否有临床症状,房颤最大的风险是脑卒中问题,研究发现,非心脏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栓塞发生的几率是对照组的5.6倍,而心脏瓣膜病合并的房颤则是对照组的17.6倍;非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每年发生栓塞事件的几率5%左右,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占所有脑栓塞事件的15%~20%。所以房颤患者,一定不要掉以轻心,需要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抗凝。对于瓣膜性房颤(如风心病患者)、非瓣膜性房颤CHADS2评分大于等于2分的患者,均需抗凝治疗。瓣膜性房颤患者,需用华法林抗凝;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于一些无法应用抗凝药的高危人群或在应用抗凝药物中仍发生脑血管事件的,也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需要提醒的是,很多该用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却在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实际上根本起不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至于房颤治愈的问题,药物方面一些口服预防房颤的药物如决奈达隆、心律平、索他洛尔、胺碘酮等可以起到一定预防房颤复发的作用,但长期应用存在疗效不确切且有一定副作用问题,房颤的根治需靠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但存在手术费昂贵且成功率相对不太高的问题。一般来说,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孤立性房颤患者,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成功率较低。
房颤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心房不规则快速搏动可达100-160次/分,接近普通患者的倍。
常表现为 心跳快、心慌、心悸胸闷等 症状,一般在体检时发现。
首先患者要 定期检测心率 ,并服用抗凝药 法华林 。在饮食上遵循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多吃有利于心脏的食物,如豆类、不饱和脂肪酸Ω-3的鱼类和利于血管 健康 的维生素C等。 患者平时不宜吃得过饱,暴饮暴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最主要的危害是引起脑中风和心衰。心脏不规律地波动,导致血液右心房出现瘀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引起脑中风。心率过快时,左室收缩活动减弱,引起心力衰竭。
房颤需 控制心率和抗血栓治疗 。
常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 :普罗帕酮、地高辛、倍他乐克、可达龙(盐酸胺碘酮片)等。
抗凝治疗 :目的是防止心房内形成附壁血栓,预防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造成其他脏器柱栓塞,特别是脑栓塞,常用药物是 华法林 。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房颤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健康 。
房颤最大的危害在于诱发脑卒中,研究表明,房颤可使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5倍,而房颤诱发的脑卒中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更高。
一、房颤患者的注意事项: 根据房颤的发作时间,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其中,初发房颤多为阵发性,因为症状不明显,且发作短暂,常被忽视。事实上,若阵发性房颤不及时治疗,会继续发展,可能会进展为持续性甚至是永久性房颤。因此,对于房颤患者而言,一定要注意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尤其是心脏疾病患者,应注意遵医嘱坚持治疗,同时注意定期复诊,关注心脏 健康 。另外,还需注意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
2、注意症状的监测: 如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时,应第一就医诊治。
3、生活方式管理: 房颤患者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愤怒、激动等不良情绪;还需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室内外温差;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少食刺激性食物,低脂、低热、低盐饮食,多食蔬果、粗粮等;切忌长期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等。
二、房颤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术治疗两大类,其中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较好,有可能根治,但是不能保证成功率,且容易复发。而药物治疗只能是缓解症状,预防发作。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积极进行治疗,尤其是阵发性房颤,应第一时间就医诊治,以防病情加重,进展为永久性房颤。除此之外,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甲亢等疾病患者而言,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一般而言,通过原发病的治疗后,部分房颤患者可实现治愈。
“心内科喵医生”观点:
1、房颤的发病人数近年来逐渐增多,同时,年纪越大,房颤发生越多。
2、造成房颤的原因,包括: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衰、甲亢、贫血、无原因等多种。
3、房颤是否可以治愈?这个取决于年纪、心脏是否扩大!年纪小,房颤治愈可能性大,心脏正常,房颤治愈性大。
4、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药物、射频消融手术。
5、已经发生房颤的人士,最需要关注2方面:预防心衰、预防血栓。通过口服药物维持控制。
房颤就是心房颤动是指心房肌纤维发生频率为350―600次/分不规则的乱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能治好。
房颤患者注意的问题:1,病因预防,①,由于风心病是引起房颤最常见的病因,积极预防和治疗风湿热,对预防风心病所致的房颤有重要意义。
②,二尖瓣狭窄有手术适应症的,应手术治疗。
③,积极治疗冠心病和甲亢性心脏病。
2,预防房颤复发,可用药物奎尼丁,胺碘酮等。
3,电复律并发症的预防。
房颤病人主要应注意避免诱发心动过速,预防复发。因为心室率偏快,在90——100次/分者,容易引起反复发作。有人稍一活动,心室率就达90次/分以上,另外饱餐,情绪激动,紧张,刺激,大喜大悲等情绪不稳定,都容易出现心室率偏快,诱发房颤。
一般房颤可为阵发性及持久性。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慢心室率、复率、以及预防复发。
房颤发作时的治疗,主要以控制心室率为主,从而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部分病人随心室率减慢后可自动转为窦性心律。慢性房颤经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后,需长期服用药物预防复发。
总之,房颤治愈后容易复发,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房颤患者基本上都有器质性心脏病,日常生活各方面都必须注意。慢性房颤患者还要配合长期服用药物,预防复发。
慢性房颤不能转复的注意控制心室率和抗凝预防卒中。
阵发房颤或房颤时间不长的可以积极转复。电转复或射频消融。成功率还是挺高的,不排除复发可能。
唉!体会。
犯病回回太恐慌,
犹如炮弹要出膛。
安神少动和吃药,
如此精心不好防。
藤原惠津子
房颤可以导致心衰,而心衰又常常合并房颤。那么对于既有房颤,又有心衰的患者,该怎样治疗?本文内容将为您详细解答。根据2014美国AHA房颤管理指南,对于射血分数保留(HFpEF)的代偿性心衰患者合并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如地尔硫卓等)控制静息心;房颤不合并预激时,急性心衰患者推荐静脉用β-阻滞剂以减慢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但明显充血、低血压或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需谨慎。根据我国2012年房颤专家共识,对于存在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减少的症状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作为一线治疗。以上这一段话,患者朋友们读起来可能有些费解,涉及的医学专业名词较多,主要内容即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可选药物控制心室率,也可选择射频消融术。近年来导管消融房颤在治疗房颤合并心力衰竭者中取得明显疗效,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导管消融的成功率与无心力衰竭房颤者相近,而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无心力衰竭者相比无明显差异。2008年发表的PABA-CHF研究,比较了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与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的效果。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入选了81例症状明显、药物疗效不佳、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NYHA心功能Ⅱ或Ⅲ级的房颤患者(即心功能比较差的患者),随机分为导管消融组或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组。两组间主要并发症无显着差异。随访6个月,射频消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6分钟步行距离更长、左室射血分数也更高。该研究表明:对于房颤症状明显,合并心衰(LVEF≤40%)的患者,导管消融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等方面效果较好,在房颤导管消融经验丰富的中心值得推荐。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目前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房颤射频消融术通过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使心房心室的活动恢复协调,使心功能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可可同学
房颤和心衰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就好比一栋房子,因为地基不稳而出现墙壁有裂缝,墙壁就可能会倒塌。所以,一旦有了持续的房颤,那么心脏也就不能正常的工作了,从而出现所谓的心衰。如果是偶尔的出现房颤,及时采取治疗,就可以进行很好的干预。但是若持续出现半年以上,还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干预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心衰,而且越到后期,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建议大家,尽早接受治疗,就是对心脏最好的保护。
miss樱桃小米虫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到终末阶段的严重疾病,常合并多种疾病,而房颤是其中一种。 房颤与心力衰竭常共存于同一患者,心衰是引起房颤发生的重要原因,反之,房颤又使心衰不断恶化,二者互为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及死亡率,并且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Framinghan心脏研究显示,在新发心衰患者中超过半数合并房颤,在新发房颤患者中超过1/3患有心衰,二者同时存在时死亡风险更高。因此,预防和治疗房颤是心衰治疗的重要策略,而有效地控制心衰也会对房颤的防止起重要作用。
《2020 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提出,心率、节律、抗栓、治疗基础疾病作为房颤合并心衰治疗总纲领。药物治疗依然作为心衰和房颤治疗的基础方式,而CRT-D(心脏同步治疗除颤器)/CRT-P(心脏同步治疗起搏器)及房室结消融作为三线治疗推荐。
CRT-D(心脏同步治疗除颤器) 和CRT-P(心脏同步治疗起搏器)统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目前心衰治疗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CRT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实现最佳的心房心室顺序激动,以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帮助心脏左右心室收缩同步,室间、室内再同步收缩减少二尖瓣返流,增加每搏输出量。有效帮助心脏提供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使心脏逐渐恢复至正常大小,逐渐实现心脏功能的恢复。
有研究表明,不管房颤是否进展,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都可提高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症状,并显著减少全因死亡的危险;CRT应答与逆转心房重构,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有关。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也显示,伴有慢性房颤的心衰病人CRT治疗的益处与窦律者相当。所以对于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CRT对房颤与心衰的治疗均有裨益。
哟西小得瑟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流行歌曲虽然好听,歌词也很美,但从医学上来说,真的不科学。
比如林俊杰的 “我们背对背拥抱,滥用沉默在咆哮”, 这姿势无论如何也办不到啊!!!难不成是这样??
比如张信哲的 “做你的男人,24个小时不睡觉”, 他们肯定没看过我们科普,我们强调了很多遍,
不睡觉,真的可能遭猝死!!!
比如陶喆的 “我都害羞的不敢抬头,只会傻傻的看着天上的星星” 不抬头还能看天上的星星?
你的眼睛是长在脑壳顶顶还是后脑勺的???
比如谢雨欣的 “吸进你的呼出的气,才能维持住我的生命” 初中生物就学过了啊!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这个你是想死还是不想活?
比如王菀之的“ 事愿人为,我流下雪白的眼泪 ”确定不是眼屎?确定不是眼疾?真诚建议去眼科看一下医生啊......
再比如五月天的 “一颗心扑通扑通的狂跳,一瞬间烦恼烦恼烦恼全忘掉”, 这个我有发言权! 心脏疯狂乱跳,多半是房颤,这是病,得治 !
房颤,顾名思义,就是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在我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的房颤患者, 但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没听说过房颤,更不要说知晓它的危害。
那房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是酱紫的,我们的心脏就像是一个国家,窦房结心肌细胞是皇帝,普通心肌细胞是臣民。
本来,这是国家和谐友爱,国王英明,臣民爱戴,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维持着心脏有规律(每分钟跳动60~100次)的跳动。
但是突然到了一个时期,风云突变。
有人高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要造反!”
有人嚷嚷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我要造反!”
他们开始各自为阵,刹那间国家分散,民心浮动。皇帝窦房结心肌细胞失去了绝对的指挥权,心脏就像挣脱缰绳的野马,撒开蹄子乱蹦,每分钟可以颤动350~600次,心室率快时可以达到每分钟100~160次,而且是不规则的跳动。这就是房颤。
根据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房颤又被划分为四大“阵营”:
哪些人容易得房颤呢?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肌肉病变,房颤的发病风险增加, 所以房颤多见于老年人,但也有许多青年人没跑脱。
根据国际上几项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 估计发达国家房颤目前患病率为1 %。在75 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可高达10 %以上。
那咋个晓得自己遭没遭房颤?会不会有什么症状?
房颤比较“阴险”,它的症状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混淆性,所以很多人房颤发作时是没得症状的,压根没得任何地方不舒服。
但也有些人有明显感觉:
这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说:哎呀,不要太紧张!心房颤动说白了就是心脏太嗨了嘛,只要不乱动休息下应该就没啥大问题了吧!
当然不是,房颤的危害相对大!
房颤可以使脑中风的发作率提高5倍,中风患者中约20%是由房颤导致的。因为心脏的不规则颤动,很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顺着血流进入大脑,就会栓塞脑动脉,导致中风。
另外,房颤还可能导致心脏病,例如心衰。研究表明,心衰患者中房颤的年发生率约为54%,房颤患者中心衰的年发生率约为33%。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远期预后差,住院率高,死亡率高。
此外,美国的研究表明,房颤会使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成倍上升,前者可视为后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总之,房颤是个相当危险的存在。如果出现房颤,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发作短暂的需动态心电图)、心超来检查确诊。
那没有症状的该怎么办啊?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便捷的心电记录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手环、智能手表等)被应用于房颤筛查及监测领域。新型可穿戴设备监测时程长,设备简便易得,使其具备更高的房颤筛出率。
如果真的确诊了房颤,也不必绝望,房颤治疗方法有好几种:
使用药物来控制心脏节律或心率;
积极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使房颤患者患卒中的风险降低60%~70%
使用导管消融的方法来维持正常心律,包括“热”消融(射频消融)以及“冷”消融(冷冻消融)两种;
对于房颤合并传导阻滞、心衰或心脏偏大的患者,可植入起搏器,把房颤和心房、心室隔离开,使房颤不再干扰心脏跳动。
(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电脉冲调节心脏节律)。
对于高危人群,也就是高栓塞人群,医生进行评分以后,除了要终身进行抗凝治疗,还可以进行一站式的治疗,即左心耳封堵治疗。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因血栓栓塞引发残疾或死亡的风险。
左心耳封堵术
除了及时治疗房颤,我们平时更应该加强预防,毕竟“一颗心扑通扑通地乱跳”带来的不是“一瞬间烦恼烦恼烦恼全忘掉”,而是身体的不适、时间的消耗、以及钱包君的哀嚎。
引起房颤的幕后黑手,最常见的有这些: 高龄、高血压、甲亢、肥胖、呼吸睡眠暂停(OSA)、过量饮酒或摄入过多咖啡因饮品等。
任何一个黑手,都值得我们提高警惕,及早预防。
最后我想说,这世界上最珍贵的房子,绝对不是一环内那套花园大“别野”,也不是书中那套金灿灿的黄金屋,而是跳动在你胸腔内的那一颗,支撑着你生命鲜活的心脏。
一定要爱护心脏,好好生活。
毕竟,你可能买得起住房,但你不一定医得起心房。
早发血管衰老通常用经过年龄校正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值大于正常参考值确定,指发生血管衰老提前,导致心血管事件链,如心脑血管病与卒中、痴呆和抑郁的发生。 动脉硬
长生不老的愿望只能通过人类去探索才能实现。但是,在一般人的思想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有生必有死,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衰老是一种规律,而不是定律,那么形成
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可以让细胞年轻20岁」的抗衰老药物。 据《每日邮报》报导,昆士兰科技大学癌症和老龄化研究计
这还需要很长时间
慢性肾衰会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肾脏功能异常。有以下几种预防方法,第一,要调整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的蔬菜、鸡蛋、牛奶。第二,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第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