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弃翊
研思路的形成和论文撰写方法 科研设计和撰写论文往往是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薄弱环节,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检验医学的确立,以往那种从属和被动局面,应在我们努力之下予以改观。万事皆靠自己,我们应站在主持和主动位置参与科研课题的设计和实施。为了参与或主持设计,一些科研思路的建立和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必须掌握。为此,本人在多年的科研活动中,有关课题设计思路和撰写论文的一些经验体会简述如下,供同道参考。一、纵观检验医学的现状纵观数十年来检验医学所撰写和刊载的文章洋洋大观,近几年,检验相关杂志有近十种,每年发表论文近500篇,但相比之下(其他医学专科),其数量和质量皆皆逊色的多。论文是科技成果之本,过去我们行业之所以成果较少,与高质量的论文不多不无关系。我们的论文与其他学科差距在哪里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新性不够:对创新性的概念《Science》是这样说的:“创新是科学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人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业具有广泛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发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Natur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的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实际上,按上述内容要求,我国医学界发表的论文极少能达到这些要求。致于各种鉴定会结论中的所谓“己达国际先进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水平”等等,都是给领导看的,除非作者不了解行情,否则是自欺欺人。作为我们检验工作者研究的创新性应该有如下要求:1,检验领域中提出新的诊断设想、思路和方法,之并对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或诊断有重要的价值;2,对现在已有的诊断技术方法提出重要的改进、提高,并能提高检测质量和速度;3,目前检验项目繁多,彼此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如能将其综合应用,提且有新的思路;(二)科学性不强: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内容的科学性和表达的科学性,前者指内容真实、先进、可行(有实用价值);后者指论点科学正确、论据真实充分、论证严谨周密。我们学术界也受社会上所谓“假、大、空”影响,凭想象、乱臆撰、讲大话,看到风就是雨,不作深入细致的探讨,而随意下结论。科学性还表现为对照组设置、实验数据的信息量等等。(三)可读性不好:一篇论文的可读性至关重要,我们检验界写的论文最大的败笔是文字表达不清,层次不明,读了很长一段也不知所云。可读性一定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述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规范生动,文字与插图配合洽当。一篇可读性好的文章必定是构思完整,罗辑思维严密,不仅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且给人以新的启示,引人入胜。可读性好坏没有明确的界线。一句话,只要让读者看了能懂,开卷有益则可。二、 科研思路的形成和选题198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卡尔、缪勒(瑞士)曾说:研究者必须有好奇心、功名心,特殊的才智、特殊的记忆力、工作的纪律性,恰如其分的估价自己。研究是块硬麺包。科研思路(IDEA):IDEA是创造性劳动、是经验的再发展、是知识的拓宽。 IDEA有灵感,也有工作基础,是能力的表述。因此它有知识产权。研究之前要有假说、假想或预想: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有科学的假说,才能有有价值的观察”。假说就是IDEA 。科研选题:选题是科研行为的开始也是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选题不是凭空杜撰,而必须遵守几条共性原则:第一是创新性原则,上面已作了阐述;第二是科学性原则,研究结果要有充分依据,经得起检验、经得起推敲、经得起重复、经得起历史;第三是 实用性原则。科研有两大领域,一为基础性研究,二为应用性研究。医学,尤其临床医学,必须研究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第四是可行性的原则。选题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结合本人、本单位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最后是预期成果:一项好的研究课题,如果预期结果不明确,或根本达不到,或者周期很长,都不是好课题。三、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专业性设计和统计学设计,前者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方法,这里不介绍。这里只介绍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1,对照原则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人说:对照是科研的生命!没有合理的对照就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数据。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等多项。对照必须有可比性、合理性、重复性。设置对照组的合理与否是实验研究成败的重要—环,最常见的错误往往有:重复设置对照组、对照不全、缺乏对照组、对照组照设立与实验设计的目的不符等等。2,重复原则 :重复性是衡量实验研究的正确性基本标准,一项研究能否成立,或者说是否是真理,能否被重复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否被别的实验出来,这是研究领域的最大、最重要的验证条件。历史上多次出现被别人重复不出来的假报告,被揭露出来而身败名裂。重复性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 可以估计随机误差(主要是抽样误差)的大小,因为抽样误差的大小即标准误与重复次数(即样本含量)成反比 关系;二是可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防止各种干扰因素所造成的偶然误差。3,随机化原则 :所谓随机化就是将实验对象的实验顺序及分组进行随机分配,如不进行随机化,有可能给统计分析带来困难。这是统计学问题,短时间说不清楚。随机化是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有人为了取得阳性率或者对比差异而随意选取某一年龄段的人群或者有意剔除某些不显著的指标,这都会造成研究的不真实性,或者是人为的误差。(二)结果的收集指标的收集是期盼己久的效应,也会另人兴奋或沮丧,前者是符合你的假想,后者则出乎你的意外。非此即彼,应有两手准备。1,结果的记录:忠实地、认真地作好记录,这是科研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过去有不少科研人员随意试验不作任何记录,到总结时靠回忆,这是很不严肃的科研态度。从另一角度看,实验记录也是历史文献,若干年、甚至数十年后,某人曾在这一领域作过研究,甚至可承认你的劳动或发现。但是,没有科学记录,只凭口述,那是毫无价值的。2,结果必须反应处理的效应指标,如发病率、亡率、症状缓解率、体征的改变、实验室测定结果等。选择效应指标应考虑如下几点:样本含量不能太小、不能只凭一个样本的测量指标、注意混杂指标的干扰、注意至关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各组之间的均衡性以及实验分组的合理性等等。3,测量效应指标的盲法:为了避免观察效应指标主观感觉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受试者和测量者事先不知道受测者过去接受的是哪一种处理,这就是所谓的盲法。盲法可分:非盲法:即公开的实验,优点是容易执行,缺点是容易产生偏向;单盲法:只有研究者知道内情而受试者本人不知道;双盲法:研究者和受试者皆不知情,测试结果比较客观;三盲法:研究者、测试者和被测试者皆不知道内情。四、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一)文题的选择:文题是论文的总纲,要以最简炼的方式向读者提供研究中心思路和方法。因此,文题要千锤百炼、反复推敲,达到多一个字显得不必要,少一个字又显得不足。文题必须突出文章的性质、研究对象、目的等。文题选择的几个注意事项:,文题文字不应超过20字,不宜设副标题,除非不得已;文题中的略语和代号应是常用的、公认的,不应把略语和原词同时出现;没有特定含义的词不应出现,如漫谈、试论、浅谈等。就是论文中经常出现的 "观察"、"研究"、"探讨" 等也尽量少用;突出主题,这要有一个技巧,突出技术方法、突出目的、突出结果等写法皆不一样,应注意思考。(三)前言(序言、导论、引言)写法:前言是论文的精髓,也是论文的缩影,因此前言一定要写好。一般的写法是:本主题重要价值(解题);用筒洁的语言纵论主题的国内、外现状(进展);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什么问题(未知的、欠缺的、不明确的等);我要用什么手段(技术)去实施;最后达到什么目的;语言要筒短、准确,总字数大约占全文的1/10,或者说200~300字;切忌写成综述,不要轻易用国内、外未见报道、国内首创、首次发现、领先地位等不适之词。(四)材料和方法:这部分应明确交代实验对象的特征、实验条件和观察指标等。实验方法的描述要区别对待,作者创造的方法要尽量详细具体,以备读者效尤;引进的常规方法则注明出处即可;对常规方法有改进的,则对改进部分详尽介绍,其他从略。(五)结果的记录:结果记录是写论文、申报课题、再深入研究、历史回顾的基本素材,一定要认真书写。科研记录要注意以下三个基本问题:首先是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各个细小环节,预想的、失败的、奇怪的、无关的皆要如实记载;是流水账又不是流水账,在 '流水账' 之后要加缀两点:即对以上结果的初步想法和下一步再怎么走。(六)讨论的写法:讨论是对实验观察结果作出理论性分析,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恰当地综合、分析、归纳、判断,使认识升华,上升到理论阶段。具体包括:本实验观察结果的理论解释,所得的结果有何意义,能否证实有关假说的正确性,结果中有何内在联系等;实验观察中发现预期以外的事实现象的假定说明;与自己过去的或其他作者的结果及其理论解释的比较有异同及其可能的原因,实事求是地作出自己的解释,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一些尚未认识的事物;最后提出继续研究的思路。以往写作者一个通病是,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上述应有的理论分析,而去大量罗列与本结果关系不大的文献综述材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有的作者,不顾事实而用一些夸大的词句,如首次发现、填补空白等等。具体叙述时,有两个基本叙法:一是正叙法,先讲问题的由来、重要性、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讲我的实验结果、我的观点和结论(从原理、概念进行理论上的阐述)。二是倒叙法,先讲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提出认识、分析(同样也从原理、概念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再讲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结论。总之,做科研、写论文并不难,只要有了好的思路,再知道基本方法,掌握科研和写作规律,稍加练习,则可得心应手,如愿以偿。
迷糊喵星人
一小时爸爸,你好:见字如面。 我看了你关于中医药和中医粉与中医黑的文章,观点可以归结为:不要使用未经“科学”手段验证的中药给孩子吃。我理解你的发心,其实是想对孩子好,给你点赞。但是如果对中医完全不了解,只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医,是不是有些偏颇呢? 我也是科学粉,我还在做中医传播 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是上海交大工学管理学双硕士,受系统西方科学训练多年,最开始也是不信中医的。但是慢慢学习深入以后,我变成了一个铁杆“中医粉”,现在也在更加笃定的传播中医。看到你的理性,我也觉得骂街似的争辩毫无意义,我们理性的探讨一下,说不定你也会跟我一样“黑转粉”呢。 忍不住还是要给你讲道理。 先说一下我的核心观点是: 1. 你对中医药的拒绝和排斥,源于你对中医药的不了解。 2. 不要乱用“西药”,即使经过“科学”验证。 3. 不要乱用“中药”,需要在“辨证思维”指导下,正确的使用。 4. 中药的副作用存在,但是正确使用中药,就只有正作用没有副作用。 先说你对中医药的不了解,给你“科普”一下中医的基本原理: 中医治病是一个方程式 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在数千年的经验积累之上,研究对象是针对活生生的“人”。中医认为人体是非常精密复杂的仪器,仅仅观察局部的情况不能反映这个“人”真正全部的情况。在研究的时候,中医把“人”作为一个“黑箱”来研究,不去研究黑箱的细节,而是研究通过控制黑箱的“输入X”,来得到黑箱的“输出Y”。 在所有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统计学”里,要想得到f(x)的回归方程,我们需要很多的X和Y的配对样本,然后再做回归分析。中医数千年的经验和无数的X-->Y的表达上(有点类似大数据分析),中医得到了一个“相对靠谱”的模型,即f(x)的回归方程,这就是中医核心的“辨证施治”。 即: 根据f(x)的方程,和现有Y的值,我施加一个对应的X,来进行调整,进而影响到Y的结果。 这个f(x)的表达式的计算过程,就是我们中医上说的“辨证”的过程。 西医科学的当下是不断推翻自己得以进步 西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之上,研究对象是各个器官和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除了把它当做一个“黑箱”来讨论,就只能把它拆开一个个分开讨论,西医或者说现代医学走的就是拆分研究的这条路.....因为生命体实在是太复杂了,一起研究的话根本没办法下手,所以必须简化研究模型,所以西医研究起源于解剖和对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进行研究。首先认识了人体的各个器官、神经、肌肉、血管等物理学知识,进而研究了血液、呼吸循环等各种化学反应,最后认识到了遗传DNA等各种机理......说实话, 西医的研究确实帮我们了解和解决了很多“眼见为实”的问题。但是这种研究的缺点也很明显 : 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作为患者的“人”整体是什么状态?先不管,我先把这颗树弄好再说。但我们都知道: 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2. 在拆分研究的时候,变量太多是最大的问题,过分简化干扰变量,会忽略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不排除干扰变量呢,又没办法研究 , 恼火啊.....大样本双盲随机实验,排除了太多有用的变量,所以结果不准是非常正常的! 总而言之,中医把人当“黑箱”,通过理论模型干预指导黑箱的“输入X”,而调整黑箱的“输出Y”(即人所表现出的状态)。西医把人当“白箱”,打开人体细致研究各个器官、系统,以现有的认知(注意:现有的知识!!!),进行干预,达到局部最优。 你要说中医的这个黑箱的f(x)回归方程是完美的? 绝对不完美,但是经过前年无数人体试验,调整模型,是有用的、可信度较高的。 你要说西医把“人”这个生命体彻底研究清楚了? 我更不信,爱信谁信..... 3. 严重受制于现有的科技水平和人类的认知水平。有了显微镜,才认识到有微生物对人的影响。有了CT,才能更“清楚”的不破坏性的看到内部结构。掌握了放射线,才能进行放射疗法,等等等等。真正针对“人”的医学近百年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所有的进展发生在其它学科(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等)而已。并且,对于暂时观测不到的,绝不承认其存在的可能性(例如中医的经络、气等等) 不要乱用“西药”,即使经过“科学”验证。 先引用《罗辑思维》讲过的一个例子:美国斯坦福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的主任艾尼迪斯发表过一篇论文最近被广泛关注: 《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分析了13年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49篇著名的科学论文(被引用最多的含义你懂的......主要是医学论文), 艾尼迪斯发现超过80%观测研究结果不是完全误导就是夸大其词。所以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看似“科学”,但是结论也并不一定靠谱。 “科学”就是在不停的自我否定与进步。但是,你愿不愿意当“科学”的小白鼠呢?如果你愿意,那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个人选择,我会为你伟大的牺牲精神感动的。 伟大的牺牲者包括: 雌性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结果导致大量的乳腺癌患者, 链霉素引起的先天性耳聋.此外还有很多很多 , 这么来说,像什么感冒药里的PPA、四环素牙这些小牺牲就根本不算什么的了. 所以,不要乱用西药,正确的中医治疗可以迅速的缩短病程,改善体质。 乱用中药,真的问题很大 虽然乱用西药,伤害更大.... 现在中药乱用的现象非常严重,国家给出的数字是 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开出的,这其中大部分是用错的 。 中医根据身体状态的不同,会变化不同的治疗方案,所谓的“辨证施治”,注意,不是“辨病施治”!很多庸医看到发烧,就开柴桂退热颗粒,看到咳嗽就开“川贝止咳糖浆”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有的发烧,需要发汗,有的发烧,需要泻下。这都需要观察“黑箱”现在、当下的状态来定。辨证正确的情况下使用中药,就没有副作用,辨证不正确的情况下,就全是副作用......所以,如果要吃中药,学习中医知识(或者靠谱医生指导)是必要的。 这个跟你“一刀切”的不用中药,有显著区别。 刀子砍不死敌人,老是砍伤自己,不是刀子不好,是用刀的人不会用 有一点你是对的,确实,现在会正确“用刀”的人,太少了,不会用、乱用的人,太多了..... 中成药里副作用为啥要写“尚不明确” 很多中成药里写副作用“尚不明确”,这不是真的,每个方子既然有治疗的作用,就一定有所谓的“副作用”。但是没有标出,写“尚不明确”是因为: 1. 标在了别处。 一般在说明书里都有不适用症状 , 例如风寒感冒颗粒(注意,是风寒)里面写: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 这里面写的就是说,如果以上症状用了这个药,症状可能会加重!!这就是我说的当下的Y的状态,不适合现在的X来纠正,需要换另外的X来纠正。 2. 所谓的副作用是因人而异的。 每个人的“黑箱”是不同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状态(如病态和正常态)也是不同的,副作用没有办法用精确的语言告知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写副作用是不负责任的。即便是要说明副作用也是要通过中医来告诉你的,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比如中成药里常常配伍的生姜,你吃了生姜后全身出汗。另外一个人吃了拉肚子了。但你说卖生姜的要不要给你标注生姜的副作用。 3.作用就是作用,没有“正副之分”。 中医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问题,所有的药的正作用,就是它的副作用。 是不是感觉有些绕?如果还觉得绕,我来举个栗子: 一碗“麻黄汤”喝下去(或者一杯布洛芬混悬液喝下去),浑身上下汗就冒来了,同时发烧就退了。 那么我问:副作用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是退烧,那么出汗就是副作用,如果你的目标是发汗,退烧就是副作用。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实际情况就是像我们描述的:汗出而烧退。如果非要说“正副”,那就是人为的来贴标签了,对病情讨论无意义。 无论中西医,都说疾病都是人体免疫机能在与“异物”做斗争,可是,西医没搞清楚到底应该帮谁,和怎么帮。 你不懂,你可以学啊。 你不赞成给小孩子吃中药,根源在于,对中医的理论体系不熟悉和对“辨证施治”的陌生而造成的恐惧。不懂的,当然不能乱给孩子用。可是,中医就神奇在于,经过学习,你也可以掌握正确“辨证施治”的方法,正确而无副作用的使用。羊爸爸团队从5年前开始在网络上传播中医育儿知识,将中医辨证理论用尽量简化的方式教授妈妈们,在无数个深夜羊爸爸和中级班妈妈收到妈妈的求助和反馈,在几十个羊爸爸所到的城市被妈妈们围攻询问。从公益传播到系统教学,羊爸爸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教妈妈们尽量学会如何辨别使用中成药,辨别治疗方向。 我们除了说,还要做。这是我们的使命。你呢? how are you ,怎么是你啊, 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啊。 这是没学英语的人打开英语的方式。那你是怎么打开中医的? 总而言之,你抵触中医药的根源,不是世界观的不同,也不是认知方式的不同,而是对中医药的不了解进而产生的偏见,所以,欢迎你参加我们的中医育儿课程(已经有一些西医曾在羊爸爸体系内开始学习中医辨证,并在临床实践成功)里面的内容会让你迅速了解靠谱的中医原理,咱们的共同话题也会越来越多。 渡过这条河,我们就是战友了, 我现在只能跟你隔河喊话,等你过来,一起前行。
DaisyYaoYao
其实逻辑思维之所以要这样的反对中医,是因为逻辑思维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需要一种吸引力,而且逻辑思维的罗胖子确实是一个大忽悠,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他的节目,引来大批的粉丝,其实骂声越高了,他的热点程度越高。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可能中医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感觉真正的问题不是存在于中医当中,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中,以及一些解决方案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才产生了这么大的误会。
评价罗振宇的这种行为呢,其实我感觉是非常可耻的,她这么多年,其实一直吃的是中药,而且一直信奉中医,但是他在节目当中却是这样丝口的让人非常的心痛,可能他也忘记了他是怎么长大的。
其实这是一种运行模式,也是一种非常简单可行的运营,能够让自己的产业得到非常大的曝光,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从而得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这也是逻辑思维经常做的事情。
逻辑思维其实是一个非常讲套路的地方,而且他的一些观点真的是与很多传统的观念非常的有差别,而且区别非常大,正是由于他这种特别的差别,使得人们开始来认识他,然后发现他确实与众不同,从而得到推广的效果,我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而逻辑思维之所以这样做,确实也是存在它的一些道理,虽然说他说中医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感觉他的这种行为真的是非常的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生命健康,所以说一定要对自己言行负责任。
典型议论文范文:《坚持就是胜利》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若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俗语说“功到自
这年头太多,实在不放心可以去找国淘论文写作。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论新时期中西医结合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
思维定势,即是我们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中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局限于在头脑中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势的原因:这个思维定势给你造成比较
以史为鉴,试论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阴阳、五行学说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