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行天下1212
玉米疯顶病是一种影响玉米生产的潜在危险性病害。我国的河北、宁夏、山东、江苏、四川、云南、湖北、辽宁、新疆和台湾等地均有发生。(1)症状病株6~8叶开始出现症状,抽雄后加重。株高20~30厘米时,可形成分蘖,有时一株有6~10个分蘖,叶片变窄、坚韧,叶鞘表面呈疣状。雄穗叶化,全部雄穗异常增生,正常的花序全部或部分成为变态的小叶,小叶丛生使雄穗呈大头状,即“病顶”。雄穗上部正常,下部大量增生呈团状绣球。不能产生正常雄花。雌穗发育不良,不抽花丝,苞叶叶尖变态为小叶并呈45°角簇生,重者雌穗内部全为苞叶,成多节茎状,不结实。上部叶和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植株不抽雄。植株轻度或严重矮化,上部叶似簇生,叶鞘呈柄状,叶片变窄,有的病株疯长,头重脚轻,易折断。(2)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玉米苗期是主要感病期,在淹水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的孢子侵入寄主,多雨年份及低洼积水田块易发病。虽然受疯顶病侵染的玉米一般不能结实,因该病是系统侵染,因此病种子也是传病的一个重要途径。(3)防治方法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并销毁病田的病残体,以防病菌在田间扩散;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植物检疫,避免从病区、病田调种;与非禾本科作物(如豆类)轮作;搞好玉米健壮栽培,提高田间排水能力,防止苗期田间积水;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克拌种100千克,干拌或湿拌均可,湿拌时应将药剂配成药液再拌种;发病初期,每公顷用60%灭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千克,加水750升均匀喷雾。
那些年喜帖街
玉米疯顶病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一种潜在危害,也是玉米生产中比较容易发生的病害。在整个玉米种植期极易发生,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常常让农民头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预防措施,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症状疯顶病的症状因品种不同、发病阶段不同而不同。发病初期,植株叶色较浅,叶片卷曲或有黄色条纹,植株变短,分蘖较大。有的植株高度不足1米,但分蘖数可达6-10个。雄穗抽穗后,症状常表现为雄穗增生畸形,形成小花和大量小叶簇生,使雄穗变成刺猬形。有的病株雄穗上部正常,下部变形,呈圆形,有绣花。由于雄穗增殖旺盛,生长旺盛,因此被称为"疯顶病"。有时病株的雌穗不抽丝,叶尖变形丛生成小叶,但有时雌穗苞片前端为小叶。传播途径玉米素是一种真菌孢子系统感染病毒。病原体寄生在有病的植物或土壤中。播种后,病菌开始分裂卵孢子,并将卵孢子送到新的寄主。玉米发芽时最易受感染。此外,受感染的种子还可以长距离传播,诱发新的感染区域。据研究,外观正常的植物种子携带率高,传播疾病的风险高。预防措施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育种和种植,防止病害的早期传播。新播玉米应尽量远离疫区。我们不应使用受感染的地块进行种植,也不应从疫区引进种子。加强栽培管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病田病株和杂草,及时销毁,深挖土壤,促进病株分解,或实行玉米与非寄主作物轮作。苗期应严格控制水量,避免淹水,及时排除田间水分,降低土壤含水量。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处置,有条件地消灭,防止疾病传播。定期消毒灭菌可采用59%甲霜灵锰锌或260毫升消毒喷雾剂进行。以上是玉米顶病的预防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玉米生长中期,尤其是喇叭口期,一些地区的玉米田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玉米叶鞘处出现腐烂现象,并能闻到 一种腐败臭味。以后茎部逐渐形成浸溃状病斑,并迅速蔓延,致使茎
玉米出现大面积叶子扭曲,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要知道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气的,一般玉米叶片受到刺激以后,为了保护自己怕伤害,心叶就抱紧雄穗了,这样的好处是,药害虫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近几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迅速发展。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大量生产优良无性系,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
引起玉米穗腐病的20多种霉菌会附着在玉米的种子、根茬、茎秆、穗轴等病残体上,在经过冬季以后,第二年,一遇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病菌的子囊孢子就会很快生长成熟,遇风
玉米穗腐病引起的原因包括品种和气候等,主要是禾谷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温暖潮湿,高温多雨,土壤湿度大的地方。这种病害在全世界的玉米生产地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