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0

CC陈四斤
首页 > 医学论文 > 美国心脏病医学杂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加菲慢半拍oO

已采纳

对于很多无辣不欢的人来说,辣椒简直就是 美食 的灵魂。 火锅、麻辣小龙虾、剁椒鱼头、虎皮青椒、辣条……,这些热辣的食物让多少食客欲罢不能。 而在学术界,关于辣椒和 健康 的联系,一直都存在很大的争论。 起初说吃辣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风险。 但如今,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让热爱辛辣食物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爱吃辣,更长寿,我们是为了生命而吃辣。《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之前发布了一则研究:与不吃辣的人相比,常吃辣的人全因死亡风险低23%!这则研究是来自同样热爱吃辣的国度——意大利,在其传统的地中海饮食中,辣椒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IRCCS Neuromed研究所流行病和预防学的研究团队,与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所肿瘤学和分子医学系、伊苏布利亚大学和地中海心脏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对22,811名意大利人进行了平均长达8年的随访,并将他们的饮食习惯与 健康 状况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吃辣椒次数为每周四次或以上的人群,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了40%,而脑血管导致死亡的风险也降低了一半以上。综合来说,每周吃辣>4次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3%,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4%。其中,心梗等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差别最明显,分别大幅降低44%和61%。尤其在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中,辣椒与总死亡风险降低的关联性最明显。该研究的通讯作者,IRCCS Neuromed研究所的Marialaura Bonaccio博士还补充指出,“研究中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种效应与人们日常遵循的饮食类型无关。也就是说,无论你吃得 健康 与否,辣椒都显示出了保护作用。” 也就是说:日常食用辣椒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作用是独立的,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膳食模式依从性无关。此外,该研究并未发现食用辣椒的频率和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可能有的人会质疑说,这是针对意大利人的研究,中国人的体质会有区别。其实,早在2015年,《英国医学杂志》(BMJ)也曾发表了一篇研究报道,来自中国北京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追踪分析了近50万名中国人在2004年到2013年间的饮食和 健康 数据。他们发现:与每周食用辛辣食品不足一次的人群相比,如果每周吃上一到两次,死亡风险就会降低10%;如果每周有3到7天食用辛辣食品,死亡风险则会低14%;但大量增加辛辣食品的摄入量则不会带来明显的效果;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比如癌症、缺血性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食用辣椒也会降低死亡风险,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鲜辣椒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同时,他们还指出:如果吃辣的同时还饮酒,则降低死亡风险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也就是说,吃辣可以,酒就免了…… 此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丁荣晶也表示:早在2010年,我国第三军医大学研究发现,辣椒中的辣椒素能使血管出现明显的舒张,并实现降压效果。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第一大死因”。 但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有证据表明,吃辣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但不过盲目追求辛辣,吃辣要适度。尤其是不习惯吃辣的人,更要循序渐进,避免进食过辣的食物,使得刺激性太强,反而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带来危险。 此外,患有消化道疾病、感染性疾病、肾病等疾病的人群也要谨慎食用。 最后:适度吃辣可以,但重油、重盐的烹调方式仍需避免。

210 评论

吃客令狐冲

日常饮食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

这些问题每个人都关心!

收藏好这份 「 健康 生活指南」, 让你一整年都舒心~

饮食篇

01

按时吃早饭:减少中风风险

2019年4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布一项研究,证明 从未吃过早餐的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明显增加 ,尤其是中风死亡增加。

研究结果显示,在从来不吃早餐的人比每天都吃早餐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87%,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9%, 中风风险增加239%。

02

吃够25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

《 健康 中国行动(2019—2030年)》建议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平均每天摄入12种及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多样化的饮食应该贯穿日常。

多摄入 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水平较高的水果、蔬菜、豆类及其制品和富含白蛋白的鱼类和海产品等。

而红肉类(猪牛羊肉等)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减少。

这样的膳食模式 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03

粗细搭配:预防疾病

适量食用粗粮可预防疾病,因为 纤维素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减少高血脂,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粗粮里边所含的大量B族维生素,尤其维生素B1可预防脚气病。

通常建议粗粮: 细粮=1份∶3~4份,比如做二米饭的时候,小米约占总量的1/4左右即可,玉米窝头,玉米面占1/4左右等。

04

坚持8分饱:心脏更好

有许多冠心病患者,在饱餐一顿之后 突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塞。

这是因为 过多的食物 ,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从而 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 ,加重心脏负担。

而在消化食物时,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显得不足,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05

口味三减:预防多种慢病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三减三健”的 健康 生活方式,即 减盐、减油、减糖, 健康 口腔、 健康 体重、 健康 骨骼。 这也是全民 健康 生活方式行动(2016~2025)的重要内容,每一项跟慢病防控息息相关。

减盐:成人每天别超6克

食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吃盐过多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减油:每天别超30克

高油、高脂肪、高胆固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减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过多摄入糖与饮食质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尤其是通过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总能量摄入,降低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导致体重增加,并加剧慢性疾病风险。

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睡眠篇

01

有个午睡:保护心脏

冬季午睡能缓解疲劳,补充阳气。午睡时,正值心经当令,能够保护心脏,休养心血。

不过,天气越发寒冷, 午睡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02

睡前喝杯温水:减少心梗

人体熟睡时会出汗,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变高。

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 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 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03

按时睡觉:延长寿命

熬夜, 除造成免疫系统抗病能力降低之外,还会增加人群罹患 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乳腺癌、抑郁、中风等病的风险。

最好在23时之前入睡 ,所以在22时左右,就要开始准备睡觉了,保证睡眠就是在保证寿命。

另外,如果晚上要泡脚的话,建议水温以40℃左右为宜,半小时左右即可。泡到微微出汗是最好的。

生活习惯篇

01

缓慢起床:预防血栓

早晨醒后不要马上起床。 因为老年人的椎间盘较松弛,突然由卧位变为立位,不仅容易扭伤腰背部,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 如果突然改变体位,可能发生意外。

建议: 醒后可在床上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关节再下床。

02

10点开窗:净化空气

早晨起床后,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不过,昼夜有两个污染高峰和两个相对清洁的低谷。

两个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此时不宜开窗通风,否则会危害 健康 。

两个相对清洁时段是 上午10时 和 下午3时 前后,可酌情开窗。

03

按时蹲便:促进排泄

人类经过进化,遗留了 两个“黄金排便时间”: 一个是早上起床的“起立反射”,另一个是吃完早饭后的“胃结肠(大肠)反射”。

早上一起来 ,平躺8小时突然体位改变,大脑给大肠发一个信息,“起立反射”,肠道产生一种巨大的蠕动波,帮助你把大便推出来, 无需太用力,此时是最利于排便的时机。

04

每天走走:促进血液循环

冬季不适合做剧烈的活动 ,可适当做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登山、体操等。

运动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末梢血液流通不足等症状, 运动时以微汗为宜。

05

戒烟戒酒:预防癌症

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研究发现:喝酒不能带来任何 健康 收益, 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根本就不存在!

而且,饮酒是全世界范围内 导致中青年男性 (15-49岁) 死亡的头号凶手!

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

吸烟不仅和 肺癌 有关,它还会让人更易得 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 等癌症,都是铁证如山。

好的生活习惯

才能拥有 健康

祝大家百病不生~

文章授权转载自: 健康 时报(ID:jksb2013,内容有部分调整,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特此感谢!

315 评论

发呆2011

生命链:抢救危重患者的系列措施。链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直接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紧急处理应该用宽胶带粘贴患者胸廓固定骨折部位的肋骨。

272 评论

相关问答

  • 美国医学会心脏医学期刊

    不管看哪一类医生,医生都会告知病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太悲观,以为只是医师安慰你的一句话,其实这样的说法在临床上也是有根据。一项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

    海洋嗨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心脏病中国医学杂志

    【教学职称】教授【行政职务】主任【毕业院校】医科院协和医科大学【擅长疾病】冠心病的诊治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构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护;心血管病急症

    爱谁是谁00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美国心脏病病例分析论文

    引言:最近我们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就是根据今日美国的一些媒体消息,我们看到美国的一名患者成功的移植猪身上的心脏,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所以每个心脏病患者接受猪心移

    Oicdlljjgff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美国心脏外科医学杂志官网

    你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原为地方性医学院校,但是在地方性医学院校中排名第一,有院士6人,甚至超过一些全国性院校。2001年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水乡的风光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美国医学杂志肾脏

    细胞色素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多种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主要与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缺乏伴肾功能下降有关,但具体机制非常复杂(包括铁和维生素缺乏

    福娃小宝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