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果果
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破伤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在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的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主要以农民为主,工人、学生次之,军人可因负伤受污染而患病。
2.主要疾病症状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等
感染破伤风杆菌者平均6~10日发病,短者可于24小时内发病,长者可达数月,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出生后7日左右发病,故俗称“七日风”、“脐带风”。一般来说,潜伏期短、发病快者,症状越重,死亡率也就越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阵发性加剧,每天多次或频繁发作,病人感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呈现“苦笑”面容。头向后仰,不能低头,腰部前凸,足后屈,成为“角弓反张”状。患者全身抽搐伴随剧烈疼痛,面色发绀,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非常痛苦。此过程中可出现呼吸停止,以致死亡。膀胱括约肌痉挛还可引起尿储留。但病人神志始终清楚。症状可在10天后随有效治疗逐渐减轻,整个病程为2~4周。
小花匠M
破伤风(Tetanus)又名"强直症",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临诊主要表现骨胳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 病原 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芽胞在菌体一端,似鼓锤状。周鞭毛,无荚膜。幼年培养物革兰氏阳性,48小时后常呈阴性反应。有菌体和鞭毛两种抗原。破伤风梭菌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及非痉挛毒素三种。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一般非芽胞菌相似。但芽胞体抵抗力甚强,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 。 流行病学1、各种家畜均有易感性,其中单蹄兽最易感,猪、羊、牛次之,人对破伤风易感性也很高,幼年较老年易感。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施肥的土壤、街道尘土及腐臭淤泥中,家畜及人的粪便中也可能存在。2、传播途径:最常见于各种创伤。鞍伤、断脐、阉割、断尾。在临诊上有不少病例常查不到伤口所在,这可能是因潜伏期中创伤己经愈合,或可能经子宫、消化道粘膜损伤 (牛见于瘤胃)而感染。3、本病通常表现零星散发。 发病机理创伤污染破伤风梭菌并非都可以发病。如果组织内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十0·2V)才能使该菌生长繁殖。特别是多种菌混合感染时,需氧菌耗掉氧气,破伤风菌体大量增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 症状病畜神志清楚,有饮食欲。但激应性高,即使轻微刺激 (如音响、强光及触摸等),可使病畜惊恐不安、痉挛和大量出汗。体温一般正常。 病程长短不一,通常2~4周。病畜死后无特殊有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 诊断1、根据病畜的特殊临诊症状,如神志清醒,应激增高,肌肉强直,体温正常,并多有创伤史,确诊并不困难。2、对经过较慢的轻症病例或当病初症状不显时,应注意与急性肌肉风湿、马前子中毒、脑炎及狂犬病等相鉴别 。3、当临诊不能诊断时,将可疑病料 (如创伤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培养于肝片肉汤中,经4~7天后滤过,一般经2~3天后可表现症状。 防制1 预防注射 在发病较多地区,每年定期给家畜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皮下注射,幼畜减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于受伤后或进行外科手术时或对新生畜作被动免疫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其预防作用维持2周。 2 防止外伤感染 平时要注意饲养管理和使役卫生,防止家畜受伤。一旦发生外伤,应注意伤口消毒。 治疗 (1)加强护理 应将病畜置于光线较暗,保持安静,减少各种刺激。要给予易消化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不能采食者,用胃管给予半流汁食物。(2)创伤处理 清创和扩创用3%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消毒(3)药物治疗 特异性疗法: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疗效较好。一次大剂量 (20~80万单位)抗毒素比少量多次注射效果要好 。 治疗1、对症疗法:预防和治疗酸中毒可以提高疗效,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补液(以复方氯化钠较好)。强列兴奋时,可用镇静解痉药注射25%硫酸钠;氯丙嗪每天1~2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水合氯醛灌肠或配成10%浓度静脉注射;其它如安定、利眠宁。2、抗生素疗法:当病畜体温升高或有肺炎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一定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治。3、中药疗法:可用加减千金散、防风散或五虎追风散等。 由于其的常发牲和人畜共患性,需全面复习,并掌握各部分的要点,以利其定性和防治。1、病原:掌握染色镜检的形态特点及抵抗力的特性。2、流行病学:着重掌握破伤风的传播途径、感染谱、发病年龄和季节,以及流行形式的特点和主要致病因素。3、发病机理:因其重要性大,故需全面复习,特别要掌握强直性痉挛和反射兴奋性增高的机理。4、症状:四大临床主征掌握。需注意类症鉴别的疾病多为表现兴奋性疾病。5、防治:这是重点部分,需全面复习。值得高度得视的就是伤口的彻底处理。 6、公共卫生:严防外伤和外伤后的及时处理。
yyy777777777777777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分泌毒素,导致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简单来说就是肌肉僵硬到无法自主动作,重症患者可出现窒息和呼吸衰竭,甚至引起死亡。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人和动物都会因感染破伤风梭菌而患病。当伤口较深、受到污染时,有必要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预防破伤风发作。流行病学破伤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为常见,发展中国家的发病及死亡率均较高,甚至是发达国家的上百或上千倍。全身型破伤风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痉挛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面容痛苦,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不发作时患者肌肉也长时间处于肌张力增高状态,即不自主“使劲儿”的状态。患者可先有全身不适、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咀嚼肌酸胀、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接着出现张口困难,苦笑面容,甚至牙关紧闭;颈项僵硬无法活动自如,头后仰;出现“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呼吸肌受影响时,呼吸肌难以受自主控制,胸部持续僵硬,可出现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暂停。局部型破伤风表现为受伤局部或单个肢体的肌肉痉挛和强直。头部型破伤风这种破伤风的潜伏期仅为1~2天,表现为张口受限,同时合并至少1条颅神经麻痹症状,出现视力下降、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该类型破伤风的气道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更多见,约2/3的头部型破伤风会进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当时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之一。黄祯祥清楚地知道要开展乙型脑炎的研究,着手解决这一医学难题,困难是很大的。然而,作
一、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平均6-10日,最短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或仅在摘除存留在身体内的异物时才发病。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发生在断脐后7日左右。
预防幼儿园意外伤害的方法:1、提升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了解保护什么?怎样保护?2、提高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根据调查显示,受到伤害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动作发展不好
病原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变种、猪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及都柏林沙门氏菌
不会,破伤风杆菌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像大肠杆菌一样,几乎无处不在,但是一般感染破伤风有三个条件:一、伤口创面和深度大。比如伤口长4厘米以上,宽2厘米上的,或者深1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