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蚕宝宝
可以随便你就看看这个 希望采纳:摄入适量糖对糖尿病无害药学论文论文生物谷报道: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症,通常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而其中以II型糖尿病常见。通常,医生常常建议II型糖尿病患者少吃糖。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建议受到了一些研究人员的质疑。这些研究人员人物,摄入适量的糖对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证实,增加了每日糖摄入量、维持稳定的体重的患者,其血糖没有不利的变化。这项研究由英国伦敦Hammersmith医院营养学系进行。研究人员给九个体重超标的II型糖尿病患者的每日饮食增加了三片胡萝卜蛋糕(carrot cake,生物谷注),总共食用了24天。这些蛋糕被均匀地分配在每日的饮食种。研究人员在试验的之前和之后测试记录了几项指标,包括患者体重、血糖水平、胆固醇水平和胰岛素活性。胡萝卜蛋糕是其中加有胡萝卜丝的蛋糕,味道极佳。在美国,有时人们称这种蛋糕为华盛顿的胡萝卜蛋糕。这是因为,胡萝卜蛋糕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非常喜欢吃的食品,其次是因为在1783年11月25日英国军队从纽约市撤走的日子,华盛顿进入纽约曼哈顿后所吃的食物之一就是胡萝卜蛋糕。为表示对这位开国元勋的敬意,人们把胡萝卜蛋糕与华盛顿的名字连在了一起。领导这项研究的Gary Frost教授解释说,这些患者的能量摄入与其体重相平衡,并且他们的蔗糖摄入平均分配在一天中。相应地,他们的体重没有增加,在研究结束后的血糖水平业没有增加。另外,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胰岛素活性水平也没有变化。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小的、短期的研究支持了有关适量摄入糖不影响II型糖尿病的观点。其他的一些研究证实,蔗糖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脂肪的摄入,从而对整体健康有力。另外,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多食干果或花生酱,能显著降低II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研究人员对这些年龄在24岁至59岁之间的妇女进行了长达16年的调查。在调查开始时,她们没有任何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病史,但在调查期间约有3200人患上了I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主要由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或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所导致,患者多在35岁至40岁以后发病。通常认为,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每周5次以上、每次吃一把干果的妇女,其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极少或从不吃干果的人要低30%左右;每周5次以上、每次至少食用一大汤匙花生酱,也能使妇女的II型糖尿病发病率降低约20%。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尽管在人们印象中,干果属于高脂肪食物,但其中所含脂肪多属非饱和性脂肪,对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等能起到有益作用,而且干果中富含纤维和蛋白质等也能促进人体的胰岛素和葡萄糖平衡。 II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确实发生机制,目前仍无定论;但推测可能受遗传及饮食失节、缺乏运动、形体肥胖、情志失调、化学药物等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内分泌失衡之疾病。主要根源于胰岛之β细胞受损,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岛受体障碍而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甚有报告指出α细胞所分泌之高血糖素相对太高亦是原因之一。其结果则引起糖类、脂质、蛋白质之代谢失调繁乱,进而引起身体的各种症状,逐渐发生并发症。美国阿拉巴马大学(UAB)营养科学系主任W. Timothy Garvey 教授在发表在2007年10月29日《生物化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称,他们发现NR4A3 和NR4A1这两个蛋白可以促使肌肉对胰岛素敏感,加速葡萄糖的摄取,从而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研究同时发现,在动物糖尿病模型中,两个基因表达下调,伴随胰岛素抵抗提高。对糖尿病研究而言,新的发现提示可以以提升NR4A3和NR4A1表达或活性进行药物研发。Ga rvey表示,下一步工作将围绕可以与两个蛋白相互作用或者促进其表达的分子的筛选。
蔓陀花主
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关键词】 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据WHO报道,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三位威胁人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7年全球有糖尿病病人亿,到2000年大约有亿,2025年将剧增至亿[2]初步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 000万人,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95%,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糖尿病综合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4],其中非药物治疗占了4个部分。现对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概述如下。1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的对象糖尿病患者和家属,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普通人群。 糖尿病教育的形式由于教育对象年龄、职业、文化层次不同,对糖尿病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因此糖尿病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 ① 分发糖尿病知识手册及订阅有关书籍、报刊、杂志;②门诊咨询,对患者进行个别教育,随时回答患者提问;③开座谈会、病友会的形式相互探讨,交换治疗心得;④利用墙报、漫画、知识讲座等通俗易懂形式定期进行宣教。总之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5]。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①糖尿病基础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有关的症状、诱因等;②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并掌握其正确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③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使用方法、注射部位、剂量及药物的保存[6];④进行尿糖、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了解低血糖、高血糖的症状及发生时相应的处理方法;⑤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2 饮食治疗糖尿病发病主要是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引起的代谢紊乱的疾病。降低血糖,控制血糖的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而饮食治疗则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首先,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使其主动遵守饮食计划,定时定量进餐。其次,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在三餐的饮食上应按照身高、标准体重、实际体重、工作强度、血糖水平等算出总热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如表1所示。值得说明的是总热量的摄入以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7] 。糖尿病饮食三大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宜过低,太低可引起体内脂肪的过度代谢,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对糖尿病患者要小心选择含糖食物,尤其是含有天然糖分的水果容易被吸收,应选择含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燕麦片、甘薯、豌豆、酸乳酪、花生米和柚子等。脂肪在糖尿病饮食中不可缺少也不能过量,应多吃含多链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尽量减少动物脂肪及含饱和脂肪的食物[8]。蛋白质摄入量过高易增加基础代谢同样会引起酸中毒,肾功能不全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酌减。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等,食盐严格控制在2 g/d左右为宜[9]。有些食物还有降糖作用,如苦荞麦、嫩南瓜、绿茶、人参蛋清汤和枸杞子等[10]。3 运动治疗 运动的作用合理的运动不仅能降低血糖、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性,对代谢综合征发挥治疗和预防作用,更重要的是运动能调节机体的整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Boule等[11]通过14项临床试验meta分析发现,在体重不减轻的情况下,50%~60%最大摄氧量的踏车练习使2型糖尿病病人的氧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由此运动持续时,肝脏和肌肉内的储存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为运动提供能量,不断消耗,血糖逐渐下降,高血糖状态得以缓解。表1 糖尿病患者饮食参照表(略) 运动降低血脂和控制肥胖Aiello等[12]实施60%最大摄氧量,3次/周、1 h/次,共6个月的运动使2型糖尿病人血脂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c水平上升,从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长期而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强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消耗,促使减肥[13]。 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2型糖尿病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3次/周,持续2个月,其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46%。利用葡萄糖钳夹技术即使不伴体重下降,葡萄糖利用率、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率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改善[14]。 运动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直接改善心肺功能。Maiorana A等[15]对2型糖尿病人进行8周的50%~60%最大摄氧量耐力运动,结果发现患者每膊输出量增加,血压下降,休息时心率下降,延缓和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提高机体适应性UKPDS“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资料显示,运动能使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比值增加而改善体力。从运动中获得心理功能的改善可增加对日常活动的信心,消除紧张应激状态,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美国运动医学会以及我国的研究人员吴毅等[16]经过大量实践,认为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可分为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见表2。此外,也有学者提出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在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后也可以进行运动锻炼。运动也有危险性,特别是已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则可能使冠心病加重,运动中血压升高,视网膜出血,尿蛋白增加,神经病变进展,进行性关节病加重,以及发生低血糖等,所以需严格遵守禁忌证和限制运动指征。见表3。
yy瘦胖纸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百病之母”“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如何诊治“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从而可减少或延缓血管病变,运动对超重者更为有效。运动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从跑步、爬楼梯到打太极拳均可。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适可而止,切勿过量运动,并持之以恒。有些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这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查效果,还要注意,在空腹、饭前和注射胰岛素后,不宜运动,因这时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发生意外。此外,当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者及糖尿病失控者也不宜用运动治疗,以免发生意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和病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显著疗效,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需做好以下三点:一、加强病情监测 专科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诊;而病人自己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测血糖和24小时尿糖量;每隔2~3个月宜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程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有条件的病者和家属,除要学会尿糖测定外,还宜学会用血糖计来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含量,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实现家庭自我血糖监测。二、坚持良好的病情控制 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和成人患者具有一定劳动力或工作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良好的治疗控制为:早餐前血糖每分升70~9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6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2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小于5克。中等控制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70~10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8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5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在10克以内。三、充分宣传教育 糖尿病者要长期密切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必须懂得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最好能学会尿糖定性测定和血糖计使用,掌握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等基本技术。保持规律的生活,戒烟、酒等,以便能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nanahara0125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有过妊娠糖尿病的病史,是将来患有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有些报告显示,妊娠糖尿病人群在产后的筛查率并不理想,人们对相关风险的认识可能还很不足。考虑到近年来孕期女性年龄更大,肥胖率也在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更新了最新证据,近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一般,妈咪吃甜食和水果是不会导致妊娠糖尿病的。所谓的「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怀孕时却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它的发生率约百分之一到三。主要会发生高血糖现象是因为产妇的身体对碳水化合物产生了耐受性不良而使得血糖偏高。在您怀孕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变化是会随着怀孕期的增加、人类胎盘泌乳素(HPL)、动情素及黄体素等荷尔蒙分泌浓度的升高而改变,一旦身体对胰岛素的阻力增加,胰岛素的需求量便会更加大,而妊娠糖尿病也就这样悄悄的发生。一般而言,妊娠糖尿病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状况,一种是通常在怀孕前,就已经是诊断为糖尿病;另外一种则是在怀孕期间才发生或首次被诊断出有耐糖不良的情况。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有哪些的影响呢?
由于母血和脐带是相通的,因此胎儿也处于高血糖状态,胎儿的因应措施就是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消耗母体而来的高血糖,因为母体通过胎盘到胎儿的血糖过高,胎儿的体重会比较重,各个器官也长得比较大,但这并非是好现象,因为各器官必须更费力的作功来运转各器官的功能,所以胎儿也会觉得比较累,而胎儿则可能会造成:先天畸型、胎死腹中、新生儿死亡、巨婴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黄疸症或低血钙症等,这些问题处理起来都相当麻烦。若未能及早发现妊娠糖尿病并予以控制,将容易导致巨婴症,生产时发生肩难产或需要剖腹产的机会会大增。
分析及结果
这是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全面检索了2000年1月-2019年12月、产后至少随访12个月的,有关妊娠糖尿病和后续2型糖尿病的人类研究证据(以英文发表),最终纳入20项研究,覆盖万女性,包括近万名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和万名对照组女性。
统计分析发现,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随访10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几乎是妊娠期血糖正常女性的10倍!相对来说,这些女性的短期发病风险就急剧升高,随访5年内发病风险是健康对照组的17倍。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妊娠糖尿病(GDM)妇女中2型糖尿病(T2DM)的相对风险(图源:BMJ)
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产后约年内2型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为,而健康对照组中,这一数字仅为。不同人种、族裔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女性的年龄、体重指数和研究年份也对这一相关趋势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团队认为,这些数字凸显了具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更应注重预防2型糖尿病,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干预,尤其是在产后前几年
如何预防与建议
由于妊娠糖尿病会对宝宝带来许多伤害,目前在妇产科门诊及妈妈教室都有针对妊娠性糖尿病之孕妇给予卫教,所以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咪最好能到具专业的妇产科、小儿科医师及营养师的医院进行定期产检。
同时应鼓励先生陪同产检,参与整个怀孕过程,了解应注意事项,产检不应该再是妈咪一人的事。接受正确的血糖控制并且好好配合医师的治疗指导,在严格监督下,才能降低母亲与胎儿的合并症,以确保健康与安全,达到最好的结果。
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咪,将来得到糖尿病的机会会比一般人高,所以产后不但每年要验一次血糖,也要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妊娠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尽早发现并控制血糖,虽然饮食控制是很辛苦的,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和顺利的生产,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有任何疑问,应该和您的医师或卫教室的护理人员作密切地联系。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这都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