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59

蝶澈kaixin
首页 > 医学论文 > 病耻感的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feierwawa

已采纳

外国人对待心理疾病的耻辱感,这个问题的话。我们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就了

89 评论

贪玩欢子

其实有心理疾病而会感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应该算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多。因为我们大多都很含蓄,平时有什么事情可能都不会跟别人说,更何况是心理疾病呢?所以跟外国人相比,我们很多时候的人都是明知道自己可能是有这方面的疾病,但是就是因为怕别人知道,怕别人会戴有色眼镜看自己,所以就不说出来。这样很有可能就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了,等到受不了的那天,可能就已经是一条生命的消失了

136 评论

正在缓冲1234

了解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124例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电话回访出院后服药情况。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最低。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维持治疗中应重视家属的监护作用,以便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家庭管理,保持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的经济负担。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在出院后1月末对受试对象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药情况。2 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后服药比例显著低于2、3次住院病人 见表1。表1 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次数与出院后服药情况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服药情况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2。表2 文化程度与服药情况 相比其他病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后近个月的停药比例并不高 见表3。表3 病种与服药情况3 讨论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本调查显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后停服药物比例较高。首发病人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维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住院期间重点将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维持治疗。在电话回访时耐心解答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许多病人及家属逐渐失去信心,本调查显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近一个月停药比例较高。与张数深在2005年的调查一致[1]。目病人出院后大多以家庭管理为主,家庭监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依从性是否有效。除了呼吁社会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外,在住院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定期讲授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康复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消除影响康复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健康宣教对刚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但需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健康宣教 刚出院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是,明显高于200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在册精神病人调查未维持治疗率[2]。表明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与家属认识到出院期间服药的重要性。但随着病人出院时间的延长,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同时病人的就医条件、监护人状况等都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从而导致出院期间依从性不良。据统计,有82%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坚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仅16%[3]。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健康宣教,促进病人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在得到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尤其对病人家属,减少病耻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间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86 评论

umaumauhauha

全世界陷入抑郁症有亿,中国抑郁症高达9000万。患者和患者家属有强烈的病耻感。来源于他们害怕受到歧视,很多人不懂这个病,觉得抑郁就是矫情,或者抑郁就是精神病。接受治疗的人数不到10%。抑郁不是精神病,他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没有关系,对社会也没有危害。

328 评论

panda熊猫陈

顾名思义,“病耻感”是指因为身患某种疾病而带来的羞耻心理,这份羞耻往往来自于患者,并且直接指向患者自己。作为一种“主观动物”,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可我们的情感和思考绝大部分是经由自己指向外界的。因为同样的,我们也是一种“社会动物”,不论是喜、怒、哀、乐、厌、悲、惧、还是一些更加复杂的混合情绪,我们的情绪以及其衍生物都是为表达和社交而生。这就造成了我们很少有像“羞耻”、“内疚”这一类源自自身,指向自身的情感。难道“病耻感”真的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情感吗?病耻感从何诞生?人类的“羞耻感”最初来自于排泄,来源于童年早期,是我们发现无法控制自己身体时的窘迫。这种早期的窘迫决定了“羞耻”的基本方向,它导致一切与“排泄”以及排泄器官相关的行为都是私密的、羞耻的。包括人类在内,绝大多数动物的排泄器官都与生殖器官紧密相连。而一个东西一旦与“性”联系在一起,它将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就好像王尔德所说的:生活中的一切都关乎性。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人们通常因为自己身患什么疾病而感到羞耻呢?大多数人想都不用想,就能答出“性病”二字。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可以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的疾病”。例如梅毒、淋病、艾滋病等等。这些疾病大部分是以血液为媒介,也可以通过母婴或其他途径传播。但是“性”这个话题太过敏感,大部分人在得知一个人得了“性病”后会立刻联想到对方曾经有过相应的性行为,也就进一步联想到对方是“不洁”的。甚至困扰着大部分女性的妇科疾病也逐渐被大众认为是污秽的。而在古时候,甚至是现在的一些偏远地区,不幸罹患精神疾病的男人女人们通常会沦为一个便利的性侵犯对象。

199 评论

小龙女kelly

得了抑郁症的话气。情绪是非常的低落的,非常的自卑,感觉浑身没劲,什么也不想吃不想喝也不想玩,有时会昏睡不起。耻感选题的话是为了想要刺激一下你的情绪看一看你会有什么反应吗?如果你没有任何羞耻心没有反应的话这恰恰验证了你的抑郁症很严重。

246 评论

蒋馨瑗SHELLEY

现在心理疾病的人很多,中国不太重视这一点,外国人比较重视心理疾病。

291 评论

相关问答

  • 艾滋病羞耻感论文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

    水手特洛伊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精神病病耻感。论文

    1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 作者:郑维瑾,宋立升 文献出处: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年代:2007 期号:第3期 2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晖,李峥 文

    尛尛尛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病耻感的原因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

    笑逍遥客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患者病耻感论文

    全世界陷入抑郁症有3.5亿,中国抑郁症高达9000万。患者和患者家属有强烈的病耻感。来源于他们害怕受到歧视,很多人不懂这个病,觉得抑郁就是矫情,或者抑郁就是精神

    基斯颠奴8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病耻感的论文

    浅谈精神疾病护理健康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乐趣小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