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0

天天大宝贝儿
首页 > 医学论文 > 美国医学杂志抗生素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书画人生

已采纳

使用抗生素引起拉肚子,服用益生菌(常乐康)最有效,益生菌(常乐康)有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服用益生菌的时间,应与抗生素间隔1-2个小时,这样有利于发挥益生菌的作用。常乐康,是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或胶囊,是唯一老幼孕产妇均可使用的益生菌,大品牌,值得信赖。

216 评论

CamillaGao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肠道菌群紊乱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因。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Ⅰ度失调是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一部分细菌,而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这就造成了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或移位,在诱发原因去掉后可逆转为正常比例;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调,在Ⅰ度失调基础上菌群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Ⅲ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份被抑制,只有少数机会菌逐渐成为优势状态。肠道菌群紊乱时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粘膜屏障损伤[1],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AAD。总之,抗生素使肠道菌群紊乱是A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谢抗生素的使用,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应用后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特别是具有7α?去羟基功能的细菌数量很低时,致使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强烈刺激大肠分泌,常继发分泌性腹泻。抗生素的直接作用抗生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粘膜损害和肠上皮纤毛萎缩,引起细胞内酶(双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某些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2]。婴幼儿胃酸度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分泌型IgA较低,补体水平低,对外界环境变化耐受力差,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发生AAD[3]。低胎龄、低体重、低日龄为导致住院新生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4]。此外,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以及基础病也是发生AAD的重要影响因素,免疫抑制、肠道损伤性检查、外伤手术、鼻饲等也与AAD的发生有关。

159 评论

丫丫King

最新一期《新闻》周刊关注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流行病学研究趋势,那就是细菌对于抗生素的生存抵抗能力越来越强大,它们正在变成抗生素杀不死的“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是啥意思呢?打个比方,大肠杆菌是人体内常见的细菌,如果大肠杆菌超标的话也会带来生命危险,不过及时使用对应的抗生素基本就不会出啥大问题。但是如果这些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免疫问题就严重了,有一半的患者会在两周内死亡。

《新闻周刊》的报道是在警告我们,我们需要意识到一个严峻的趋势,那就是细菌对于抗生素的抵抗力越来越强了,换句话说,抗生素正在渐渐失效。

这次的内容是美国三大新闻刊物之一的《新闻周刊》报道的,无论是这本杂志多年以来积累的声望,还是内容的严谨性来说都值得你重视。

抗生素危机到底有多严峻?

1942年青霉素首次投入使用,拯救了13名夜总会火灾受害者的生命。从那以后,医学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抗生素,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下面的事实你可能就不清楚了:

形势如此严峻,那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三个方向努力: 首先,招募擅长进化领域研究的生物学家。 细菌的繁殖进化速度太快了,像大肠杆菌这样的微生物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咱们人类想要对某种毒素产生抗性,至少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变革性进化,而微生物用几年就可以了。

现在的趋势是,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速度越来越快。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表示,研究表明,无论何时使用新的抗生素,大约一年之后就会产生第一批产生抗性的微生物了。所以,懂微生物又懂进化理论的生物学家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的时候就能发挥大作用。

最近就有生物学家研究出了噬菌体,并在一些国家地区开始了临床试验。噬菌体是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病毒,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保护好的细菌。

其次,增强医院环境的消毒力度。 医院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里是没有采取正确的消毒错失的。美国医院里至少有5%的患者会在医院里感染其他的有害细菌。

(这一点中国医院不知道要严重多少倍,有多少医院的预防感染只是在纸面上做的。)

最后,新的抗菌材料。 有人研发了细菌无法粘附的纳米晶体涂层,现在正在研究如何将这种纳米晶体融入到医院日常使用的服装、油漆、不锈钢、塑料等材料中,这些经过处理的材料可以比普通消毒剂擦拭的医院环境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无菌。

文章结尾,《新闻周刊》总结道:

上面就是对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中有关抗生素报道的内容概述,为避免断章取义,我是完整转述了得到app专栏《新知报告》中的翻译。

抗生素在中国被滥用的情况有多严重,简直是触目惊心,这个我没有去查找数据,但相信你我都有感受。

不论男女老幼,城市乡村,“生病了就去打针”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了下意识,而打针就是打的抗生素。

前段时间,我姐的孩子额窦炎,在现成医院连续打了5天针(抗生素)都没有好,孩子发烧、呕吐还说头疼,她就着急得不行,一大早开车从现成到武汉同济挂号看病。结果,同济医院的医生说没啥大事,开的还是抗生素。

你看,老百姓把抗生素当做灵丹妙药,抗生素没有效果了就以为没有就了,而医生也经常不问青红皂白,过度依赖抗生素。

所以,新闻周刊的提醒更加值得我们中国人重视,因为我们孩子从小一生病就是抗生素,那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只会更多。

想到这里,除了担心那些长期打针的孩子和成人,我也在思考我们是否有应对的方法。

新闻周刊中介绍的三个方法,前一个是怎么治疗细菌的,后两个是怎么预防细菌的,给人的感觉都是不痛不痒,真是没啥信心啊。

噬菌体的研发思路跟抗生素并没有本质区别,后两个预防的方法倒是很有必要实行,即便管不了大用。

思路决定出路。既然我的职业是中医,那么中医药是不是可以发挥作用或者提供思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讲述中医药对于抗生素失效这一问题的应对,一方面是中医药如何治疗和预防细菌,另一方面是中医药理念对西医药对付细菌可能的启发。

这里要说具体的东西了,我就简单说个大概。

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的细菌感染,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细菌侵入,二是内部细菌失衡。后者在中医药看来跟其他疾病并没有区别,恢复平衡正是中医的拿手好戏。

而后者在中医这里也很麻烦,中医药里没有细菌这个词,中医药将之称为“疫戾之气”或“六淫之邪”,古代经常爆发的瘟疫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细菌传染病。

下面就以感冒为例,来介绍中医对付细菌的方法。

感冒分为两种,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就是内部失衡导致的,受凉、劳累、熬夜等原因引起人体免疫力降低,于是上呼吸道本就存在的细菌就相对占据上风。

流感就是外部的流感病毒(这里暂把病毒当细菌说事)侵入人体,很显然,也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流感具有传染性,病程短,病势急、病情重。中医很早就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后来又发展出了伤寒、温病学说,对这一过程有很深的认识,也有相应的治疗方药。这方面治疗的例子也很多,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包括最严重的非典,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来说,对付细菌,内部失衡的话,按照普通中医辩证就行,中药、针灸等方法均有不同疗效;外部侵入的传染病,中医也有广泛的治疗经验,而且不用围着细菌病毒打转,治疗生病的这个人就好。

这种启发,一方面是中医药具体方法上的疗效,比如某些中药成分的功效、某些疗法具体的抗菌疗效。这些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我重点讲的是观念和思路方面。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系统论和还原论的不同,关于系统论以后我会详细讲述,这里展开讲三点。

1、联合用药。 中药为什么没有耐药性?因为单味中药的成分就很复杂,更不要说一个方子了,单一成分反复刺激才会形成耐药性,中药复杂的成分细菌根本无法摸着头脑。在具体治疗当中,西医也可以多联合用药。

2、扶正祛邪。 抗生素对付细菌是在驱邪,但我们人体本就有免疫系统,扶正也是一条路子,其实这在癌症治疗中已经开始运用,关于癌症的免疫疗法去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就是证明,细菌治疗领域为什么不开发免疫疗法呢

3、整体观念。 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简单的感冒,我们要看的不仅是某个细菌病毒,也不仅是发生炎症的上呼吸道,而是身体的全局,而是患病的这个人。

4、黑箱治疗。 这是中医一直被诟病的一点,但其实颇有点后现代的思想,语言哲学和现象学也有类似理念,透过现象看不到本质,现象之外还是现象,相关性大于因果律,这也是为什么不同中医开的不同方子对同一个疾病都有效果的原因。西医也可以从各个环节入手,注重相关性,多途径干预。

以上乃一家之言,一时之想,大家若觉得有意思请点赞分享哦。

310 评论

奔跑小猪mm

细菌从生物“适者生存”的本能出发,迅速通过基因变化,产生抗药性,并遗传给迅速不断大量繁殖的后代。例如,面对青霉素对自己的杀灭,许多细菌都会产生出一种叫β-内酰胺酶的物质来对抗。这种酶能破坏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使其失效;并将其遗传给24小时内繁殖的1 677 720个惊人数量的后代,从而使更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病例,多次使用某一抗生素的病人,当初用药时一用就灵,后来就收效甚微了,其原因就在这里。

据美国亚拉巴马州立大学教授、美国微生物学会前任主席盖尔·卡斯尔统计,在美国,90%以上的葡萄球菌株,对青霉素及相关抗生素都产生了抗药性。而葡萄球菌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儿童耳部感染等疾病的元凶。

1998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对35个国家的5万名结核病患者调查表明,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已遍布全球。在青霉素攻击下已“灰飞烟灭”的肺结核病,近年又已死灰复燃。例如,在2000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就在“晚间新闻”中,报道了一种新的抗药性肺结核病在西方蔓延的消息。

在2004年10月2日,香港《东方日报》刊登了中国台湾独有的一种超级细菌(ODRAB),“攻陷”了中国台湾从南到北的医学中心,几乎无药可治的消息。原因也是滥用抗生素。

在2005年底,中国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滥用抗生素已经产生出许多种耐药的“超级细菌”。

这类“超级细菌”的实例,是一种由已有菌种因“基因变异”产生的新菌种——“超级肺结核杆菌”。《华盛顿邮报》在2007年5月初报道,产生这种变异的主要原因是滥用抗生素,而它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已经在全球37个国家传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表的统计数字表明,它引起的人患肺炎的死亡率高达50%!

《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在2007年10月16日报道,一种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正肆虐美国,每年让9万多人感染。第一次发现MRSA是在1961年。目前,证实对它有效的抗生素,只有万古霉素。MRSA破坏肌肉、感染血管,所引起的疾病的死亡率,已经超过艾滋病,位居世界三大最难治愈的传染病之首。

有人说,科学家们针对这种酶发明一种威力更大的、能破坏这种酶的又一种抗生素不就解决问题了么!科学家们的确也生产出这种酶的抑制剂,但不幸的是细菌又产生出一种对它耐药的基因。

不但如此,更使人惊叹的是,一些细菌还把杀灭它们的抗生素当做食物,使人束手无策。例如,英国圣乔治医院在1996年2月,分别对64岁和60岁的两位男性病人手术后注射了防止感染的万古霉素。后来,医生在做术后疗效检查时惊奇地发现,二病人体内出现了一种不但不能用万古霉素杀灭,反而可以吃掉万古霉素的超级细菌。经微生物学家研究,证明这是一种因滥用万古霉素之后由普通肠道球菌产生的变种。更使人奇怪的是,当停用万古霉素之后,这种细菌会因缺乏食物——万古霉素而饿死!

抗药性的产生有时会使医生或病人困惑无奈。例如,在2000年3月8日,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的“晚间新闻”,报道了北京住院病人孙美艳在三八国际妇女节50周年献爱心的事迹。这一天,她的哥哥替她办好了向社会捐赠眼角膜的合法手续。而她,则是在历经十多年淋巴瘤治疗,对所有抗生素都产生抗药性之后,认为治疗无望才做出这一善举的。

不过,人们有时也燃起一点希望。在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发明了氧氟沙星和氯氟沙星,有人就说这不大可能产生抗药性了,因为它们是人工合成而不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细菌并不“认识”。但无情的事实是,它们不久就产生了抗药性!

这真是一个怪圈。要杀灭细菌,就必须用抗生素;而滥用的结果,却使这些小家伙产生抵御的本领。于是再寻利剑,但同样“教会”它们抵抗的“方法”和“提供”抵抗的“武器”或“食物”。看来,人类用抗生素杀灭病菌治病的过程,好似一场你来我往、胜负难测的拉锯战。悲观的医学家们甚至认为,人类很有可能会回到那“没有抗生素的黑暗年代”。

217 评论

相关问答

  • 美国医学杂志抗疫

    美国最近宣布新冠疫情在美国结束大流行,这是首个宣布疫情结束大流行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写成新闻。

    ellegirlme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英文医学杂志抗生素

    媒体名称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刊号 51-1127/R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

    恶狼追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儿科抗生素论文

    「我的孩子不要吃抗生素!」门诊有时会遇到一些爸妈对抗生素充满恐惧,但孩子如果因为细菌感染,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家长如热锅上的蚂蚁希望孩子症状能改善,心疼孩子的不舒

    无锡白香香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维生素d补多美国医学杂志研究

    维生素D,并不是随便乱吃的,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治疗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也不可以长期吃;应该先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如果缺乏了以后再进行补充,不要乱吃。

    雨樱花ra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美国医学杂志封面抗疫

    因为现在疫情还没有彻底解决,美国白宫也没能幸免,这是一个全球隐患,在这个时期设计的这个封面比较有震撼力和批判性。

    fanfanwing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