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缕幸福
【导读】 很多年轻的粑粑麻麻都爱带宝宝出游有木有?沿途各种美食的诱惑真是挡也挡不住啊。我忍不住提醒各位粑粑麻麻,千万别给宝宝吃“蚕豆”!尤其是五六月份的“蚕豆病”高发期,年仅4岁的宝宝小杰就曾因此“中招”,出现面色发黄、呼吸不畅,甚至拉“酱油尿”等中毒症状。那么小儿蚕豆病是种什么病?只要不吃蚕豆就不得病吗?出游期间如何预防蚕豆病?
原来,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疾病,从病症上又称急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带有遗传性酶缺陷的宝宝除了吃蚕豆制品可能诱发蚕豆病,还有其他常见因素也可诱发此病。五一期间,麻麻带娃时一定要注意 避免这4大诱因:
触碰豆制品和豆类花粉
宝宝除了吃蚕豆制品或氧化性强的黄豆、豆浆、酱油等食物可能发病,接触了蚕豆花粉也可能诱发蚕豆病。
接触樟脑丸
蚕豆病”不一定非吃了蚕豆才会发生,如果宝宝穿的衣服中带有樟脑丸成分,而樟脑丸含有萘,会引起溶血症,此时宝宝也可能患上蚕豆病。与樟脑丸一样含萘的物品也要避免接触,如强力无比膏、冬青油软膏、紫药水、臭丸等。
错误服用药物
如果宝宝错误服用了会破坏红细胞的药物,如退烧药、抗疟疾药物、磺胺类抗生素等,也会导致患上蚕豆病。
其他病毒感染
旅途期间,宝宝不慎感染肺炎、流感、伤寒、病毒型肝炎等,不排除因病毒感染诱发溶血症的可能,并进一步导致蚕豆病的发生。
小儿蚕豆病有什么症状
很多麻麻并不清楚蚕豆病的发病原理。一般来说,宝宝血液里如果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体内红细胞就会僵硬和脆弱,当碰上氧化性物质时,红细胞就会破裂,而新鲜蚕豆含有一些氧化物质,宝宝吃后,体内红细胞膜会出现代谢紊乱,从而出现重度贫血症状,外在表现则会出现头晕、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小便呈酱油色等。
如果蚕豆病病情得不到遏制,宝宝的贫血及黄疸症状会加剧,甚至出现急性溶血危象、肾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如果带宝宝外出游玩,麻麻要时刻留意宝宝的身体状况,出现蚕豆病早期症状应立即带宝宝到附近医院就诊,否则病情迁延,对宝宝的健康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小儿蚕豆病如何治疗
蚕豆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宝宝的最佳治疗时间被耽误。目前,治疗急性蚕豆病有效的方法是输血,其次是纠正酸中毒、处理合并症。如果宝宝的病情较轻,可以接受补液治疗。各位麻麻应该掌握宝宝患蚕豆病的.治疗方法哦。
Step1输血
出现急性溶血须及时输血治疗。对病情轻、体质弱的幼儿一般采用静滴方式;对病情重、体质较好的幼儿则用静脉直接推注或急速输注血液。每次输血量根据患儿情况而定,最低输血量为80-150mm。输血后病情若没有好转应再次输血,仍无效果,应急速灌溉全血进行抢救。由于大部分患儿在第一次输血后病情就会好转,仅少数严重的患儿才需要第二次或第三次输血,所有麻麻们不用太担心。
Setp2补液
治疗期间,应多给患儿喝水或输注葡萄糖,以纠正呕吐、腹泻、发热所致的脱水。另外,如果患儿每小时尿液少于500ml,补液不宜超过1000ml,因为补液太多会引发肺水肿。
Step3纠正酸中毒
溶血期患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应加以纠正。病情轻口服碳酸氢钠,病情重静脉滴注乳酸钠。
Step4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而应使用速尿来增加尿量,同时严密观察,情况危急时还应进行血液透析。
Step5处理合并症
如果患病宝宝出现高烧、缺氧症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应给予洋地黄类强心剂及给氧治疗,如果出现合并感染,则建议少用加重溶血的药物,如磺胺。 ...
小儿蚕豆病如何预防
春末夏初,蚕豆病又开始侵扰抵抗力较弱的宝宝了,尤其是5岁以下的男宝。要预防这种疾病,贴心的麻麻们不妨看看以下4问4答,真正掌握预防蚕豆病的方法!
Q1:蚕豆病只传男不传女吗?
A1:不一定。蚕豆病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病,病理基因在X染色体上,带有这一异常染色体的人所生的宝宝容易得蚕豆病。从基因的角度分析,男宝宝患病基因来自麻麻,而女宝宝患病基因可以来自粑粑,也可以来自麻麻。要预防蚕豆病,基因检测尤为重要。
Q2:哪种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蚕豆病?
A2:暂时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预防蚕豆病哦,建议宝宝少服用引起溶血病的药物,如珍珠末、川莲、牛黄、保婴丹等。
Q3:哪些人不能吃蚕豆及蚕豆制品?
A3:有过敏体质、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以及患有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痔疮出血、消化不良者都不宜吃蚕豆及蚕豆制品。
Q4:宝宝患蚕豆病还能打预防针吗?
A4:目前并没有发现哪种疫苗接种对蚕豆病引起影响,不妨等宝宝病好后再去打预防针,因为预防针打了可能会导致宝宝更加不舒服,甚至诱发并发症。
Lydia胖胖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病,是体内缺乏了某一种酶,导致吃了蚕豆之后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头晕、呕吐、尿血等。我就是有蚕豆病的基因遗传给了我儿子。平时要注意不要吃蚕豆、金银花,不要用驱风油、樟脑丸,去医院看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有蚕豆病。
城阳高升移门
蚕豆也称之为胡豆,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且很常见的一种食品。每年的初夏季节,就是蚕豆大量上市的季节。我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就特别爱吃这豆豆,直到如今也还是没有吃厌。只要去市场看到那一个个新鲜嫩绿的蚕豆,总是会禁不住买点回家弄来吃。
只是近日我才知道,原来吃蚕豆也有禁忌。尤其是年龄尚为幼小的男 儿童 ,吃蚕豆或许会给健康带来某些伤害。一时间,蚕豆被列为宝宝的饮食禁区。为何当季的“绿色食品”成为“致命杀手”?本期【知识大爆炸】一起解读正在危及宝宝健康的“蚕豆病”!可不是吃出来的病那么简单!
“蚕豆病”高发 是吃出来的病吗?
孩子吃蚕豆后出现以下症状,千万要警惕:
1、消化道症状:
呕吐,腹泻,腹痛,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的患者还会出现脾大症状;
2、泌尿系症状:
小便呈酱油色、浓茶色或血色,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3、皮肤出现的症状:面色苍白或苍黄,伴有黄疸;
4、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严重时可出现神志不清,甚至休克;
“蚕豆病”不是食物过敏 蚕豆只是基因缺陷孩子的“毒药”
一些人误认为吃蚕豆得病是一种过敏反应,和花生过敏、花粉过敏等现象类似,其实蚕豆病不属于食物过敏范畴,它是由基因缺陷所致。患儿血液中的红细胞膜上缺少一种酶,碰到带有“氧化性”的物质,红细胞就会被破坏,随后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就是肾脏。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对有基因缺陷的孩子来说,蚕豆就变成了“毒药”。
专家提醒:9岁以下儿童第一次吃蚕豆时一定要谨慎,儿童吃蚕豆后一旦出现低热、腹痛、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等症状,须立即送正规医院就医。
关于“蚕豆病”的前世今生大曝光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重在预防的遗传性疾病,因体内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不足导致,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全世界约2亿人罹患此病。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为高,患病率为~。其中幼儿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男宝宝远多于女宝宝。
为什么此病高发于男孩身上?
蚕豆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性染色体为XX,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均带有致病基因时才能发病,若只有一条X染色体带有致病基因,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会发病;而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只要X染色体上携带致病基因,就可发病。因此,该病多发生于男性。
蚕豆病的遗传规律
如果父亲携带这种基因,可将此基因遗传给女儿,但不传给儿子;若母亲携带此基因,则有50%的机率遗传给女儿或儿子。当夫妇双方这种酶都缺乏时,女方在孕后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住院生产,及时采取预防 措施 ,以防新生儿溶血加重,胆红素升高,导致核黄疸,影响小儿大脑发育。
蚕豆病的饮食、用药禁忌
1、中草药:除了必须隔离的各种蚕豆以及蚕豆制品,一些中草药也不能服药,如珍珠粉、金银花、川莲、牛黄、腊梅花、熊胆、保婴丹等。
2、慎用退烧药:去痛片、阿斯匹林、使痛宁、奎尼丁、安他唑林、小儿退热栓、左旋多巴、安痛定等。
3、禁用消炎镇痛药:消炎痛、甲芬那酸、保泰松等。
4、其他禁用药物:利眠宁、甲基多巴、利福平、奎宁、氯霉素、氯磺丙脲、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
祎伊妈妈
主要遗传性红细胞六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缺乏者进食蚕豆后,随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又名胡豆黄,常见于小儿,特别是5岁以下男童多见,约占90%,常发生在蚕豆成熟季节,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均可致病,患者通常进食蚕豆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全身不适,发热,恶心,呕吐迅速贫血,黄疸,丹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出现休克,少尿,无尿,酸中毒症状。
蚕豆病是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进食蚕豆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viciafaba)又名胡豆黄。 蚕豆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各地均有
是由于G6PD缺乏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在进食了蚕豆以后出现了。出现了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表现为急性的肾衰竭或者出现酱油色的尿液。伴有寒战高热黄疸这些症状。最好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发现患有蚕豆病,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蚕豆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是十分明确和遗传缺陷有关,主要是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的缺陷而导致的。如果患者遇到蚕豆或者某
据资料显示,患帕金森症的病人体内就缺乏多巴胺,如果多吃鲜蚕豆确实可以降低患帕金森症的几率。
据资料显示,患帕金森症的病人体内就缺乏多巴胺,如果多吃鲜蚕豆确实可以降低患帕金森症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