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勒蓝天
“前几天妈妈炖排骨给爷爷吃,我 馋了就喝了几口肉汤 ,结果半夜关节就疼得受不了了。”病床上壮壮说得可怜兮兮的。
16岁的烟台男孩壮壮(化名)是个小胖墩,一米五多的个儿体重已140斤。提起壮壮的饮食,母亲刘女士头疼不已,因为壮壮过去有过痛风,平时刘女士就限制他吃犯忌的食物,不想他前几天就偷喝了几口肉汤,痛风犯了。
刘女士说,去年壮壮曾因关节疼辗转过三所医院,最终在毓璜顶医院确诊为高尿酸血症,也就是俗话说的痛风。“这么小的孩子也痛风?”刘女士诧异地说,儿子也没吃海鲜、喝啤酒啊?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汤艳春解释说, 痛风分遗传性和继发性 ,并不仅是吃海鲜喝啤酒能诱发, 痛风发病主要是体内嘌呤代谢失常所致。
1. 外邪侵袭 。身体被 湿热浊毒 侵袭,留于关节而致气血和脉络不通畅,不通则痛。
2. 饮食不节 。经常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或者因为体质的原因,使得体内运化失调之后生湿浊,往外到皮肉关节,往内留于脏腑,发为本病。
3. 脏腑蕴毒 。素体阳盛,长期积热下来, 热郁毒盛 ,壅闭经络,引起痛风。
4. 脾胃虚损 。 脾虚 会使得体内水湿运化失常,湿浊会停滞在体内,长期下来致病。
5. 血热致瘀 。长期 血热 导致脉络堵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等情况。
1. 湿热蕴结证
湿热是有形之邪,会阻滞经络脉道出现气血不通等情况。该症常见局部关节红肿灼痛,发病会比较急,一般发于一个或多个关节,会伴随有发热、口渴、恶风等情况,或者出现盗汗、头痛、小便短黄等症状。
治疗以 清热除湿,祛风通络 为主,可用四妙散加减进行治疗, 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 ,对热甚者可加连翘、忍冬等药材清热,阴伤者可加上麦冬、玄黄等滋阴药材.
2. 脾虚湿阻证
湿邪侵犯脾脏,则会出现倦怠、纳食减少等湿邪困阻中焦的症状。常见于无症状期或症状缓解期,可能会伴有轻微的关节疼痛、高尿酸血症、头晕、腰膝酸软、腹部胀闷等症状。
治疗应以 健脾化痰、渗湿通络 为主,可用四君子汤加减进行治疗,湿邪甚者,可加猪苓、泽泻等除湿邪,腰膝酸软可加杜仲、骨碎补等补益肝肾。
3. 寒湿痹阻证
寒邪入侵,会使得肢体关节容易出现屈伸不利、关节局部疼痛、肌肤麻木等症状,该症常见关节肿胀疼痛,且痛有定处,关节屈伸不利、或有痛风石沉积等,治疗应以 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为主,可用黄芪防己汤加减进行治疗,对于寒邪甚者,可加附子等温阳药材。
4. 痰瘀痹阻证
湿热久留于身,气血不通而生瘀,淤血和湿热的结合会使得经络阻滞更加严重,使疼痛更剧烈,活动严重受限,该症常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痛处固定,关节红肿,屈伸不利等。
治疗应以 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为主,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进行治疗,关节疼痛者,可加乳香、没药等止痛,久病体虚,可加黄芪、党参扶正。
5. 肝肾亏虚证
寒湿易侵犯肝肾二脏,使得骨失所养,筋失所荣,导致骨质受损、关节屈伸不利,该症常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呈游走性疼痛,或出现关节变形、足跟疼痛、疲倦乏力等。
治疗应以 益肾养肝、活络止痛 为主,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进行治疗,对冷痛甚者,可加四逆汤温阳散寒,阴虚火旺者,可加知母、黄柏等滋阴清热的药材。
以上药方供参考,具体还需辨证论治。
很多人认为痛风是“和尚病”,一旦得上了,从此便只能粗茶淡饭,一点荤腥都沾不得。
这种认识其实比较片面 ,肉类蛋白质含量高且属于优质蛋白质,是人体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渠道之一,如果 蛋白质摄入不足将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吃肉时要注意肉类品种的选择。
痛风患者在急性期, 嘌呤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150毫克以内 ,宜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
低嘌呤食物 : 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50毫克以下 的,即为低嘌呤食物,如大米、奶制品、蛋类、水果、胡萝卜、黄瓜、茄子、西红柿、土豆等。
中嘌呤食物 : 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50毫克到150毫克之间的 ,即为中等嘌呤食物,如猪肉、牛肉、草鱼、鳝鱼、鳗鱼、大比目鱼、龙虾、螃蟹等。
高嘌呤食物 : 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150毫克以上的 ,即为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带鱼、沙丁鱼、鲢鱼、小鱼干、基围虾、扇贝、牡蛎等。
痛风之疾,非一日之寒。除了合理的摄入蛋白质之外,痛风患者还需注意 管住嘴,多喝水、多运动 ,才能避免病情加重和再次复发。
#39 健康 超能团# #清风计划#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新驰销售一部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护理对痛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5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下,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痛风;中西医护理;临床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加之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等因素,促使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痛风是由于机体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尿酸增高,从而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痛风的主要特征是尿酸增高、特征性关节炎反复的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关节的活动或出现畸形、痛风性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其外因是由于饮酒过量损伤了脾胃造成脾的代谢障碍;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和脾气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所致脾气虚弱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1]。
中医认为痛风多见于中老年和肥胖人群,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加之肥胖多痰多湿,痰湿重浊,同时又过食滋腻厚味,从而出现痰浊流窜经络,阻滞气机,影响代谢,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功能受损。本文结合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具体的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1 )岁;观察组14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者的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即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
常规的西医护理
对于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抬高患者的患肢,直至患肢开始恢复活动为止[2]。在此期间需要时常变化体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功能的缺失。要做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等伴随症状。对于不良的药物反映,要及时的反馈,观察是否调整用药。通常使用的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快速特效药,但是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禁止服用。在使用抗痛风药物治疗时,最好不要联合用药,以免出现副作用。在用药期间,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不得少于2000ml/d,饮水可以稀释尿液,防止尿酸盐在肾脏形成结石。
中医护理
中药外治的护理
中医外治的护理,具体是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取不同中药外洗或外敷治疗疼痛部位,进一步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病变部位在指、腕关节处,一般采用外洗法;如果是大关节主要采用中药外敷法;在中药粉剂中加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消肿止痛的效果满意。
服用中药的护理
湿热蕴结型中药宜饭后偏凉服;湿热留痹者,汤药宜温服;脾肾不足者,则汤药宜饭后温服。
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治愈。急性痛风多为湿邪蕴于关节所致(热盛、湿重、湿热并重);早期在服用秋水仙碱时,对肠胃有刺激,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用芦根煎水代茶饮或栀子、板蓝根、蒲公英泡水代茶饮,以利于尿酸排出,防止肾结石;也可以用玉米须、丝瓜络各60 g煎汤代茶饮,以碱化尿液;平时可以多食西瓜、冬瓜、绿豆汤以利于清热疏利。如果是慢性或间歇性的痛风,在饮食方面要以低热量饮食为主,避免诱发痛风。
可以选择解毒、健脾、利湿、消火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物,防止助湿生热的发生。特别是不能酗酒,肝肾阴虚者可以配合生地黄粥、银耳、芝麻等养阴生津的食谱,或者也可以用红枣、枸杞子、薏苡仁、粳米煮粥食用,有补益健脾的作用;痰浊阻滞要多喝碱性饮料,如牛奶、汽水等,以助浊毒排泄。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的肝、肾、胰、脑以及凤尾鱼、啤酒、贝类等。
日常生活护理
能量摄入
痛风病与高血压、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症关系密切,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限制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可以根据病情相应的调整个体能量的摄入。可以选择增加碱性食物摄取,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鼓励患者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样不仅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利于痛风的恢复。
限制饮酒,禁止吸烟
饮酒可以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大量的饮酒,会是血清尿酸含量增高,诱发痛风的发作;同时饮酒可以刺激嘌呤合成增加,使血清和尿液的尿酸水平升高。啤酒也含有少量的酒精,因此也不可以引用。酸奶含有较多的乳酸对痛风患者不利,也应该避免饮用。禁止吸烟。
注意食品烹调方法 在烹调食物时,也应该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这样可以减少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量。例如,将肉食先煮然后在烹调;对于食品的一些辅料,如辣椒、胡椒、芥末、生姜等均能兴奋自主神经,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所以在烹调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或少放。
起居运动护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随着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如果外感风寒,内聚湿热可诱发痛风。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规律性,注意气候对病情的影响,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痛风的发作。在中医中人过于劳累,气耗则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机体的修复能力均降低,容易诱发其他病的复发,由此应该注意休息。可以根据病情适当的增加运动,运动疗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性。运动量要适中,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增加乳酸的产生,pH值下降,而诱发急性发作。进行轻度的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肌肉比例,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如此,正确的运动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
心理护理
对于男性痛风患者,由于在事业、家庭中担负的较多,如果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里会增加负担,情绪低落忧郁。所以家人应该给予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心情愉快,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和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在日常起居中应该严格执行注意事项,减少诱发因子的产生。可以使用中医的情志疗法、自然疗法、文娱疗法作辅助治疗。
3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痛风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随着人们对痛风病知识的认识,从自我管理、自我观察等方面较为自觉,这也增加了临床护理方法的有效实施。今后我们要结合临床病例不断的提高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安惠霞,韩丽,赵建霞.痛风患者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12,26(6):466.
[2]刘明武.痛风的辨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0,2(3):163-164.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洋洋和洒洒
01 疾病介绍
原发性痛风,是指由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石沉积形成,以及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或关节畸形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等全身症状。
02 中医治疗方法
痛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引起痛风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或感受湿热之邪所致,日久则见瘀血凝滞之病理变化。临床以清热利湿或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方法。
中医一般按照热痹和久痹来辨证治疗痛风。
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表现十分明显,苔黄,脉数而有力,多属湿热内蕴,辨证为热痹,治疗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常用宣痹汤加减。
痛风后期,由于久病入络入肾,表现为关节肥厚、畸形、僵硬,足膝活动渐受限制,多为久痹。久痹根据表现可辨证分为瘀血凝滞和肝肾不足。久痹属瘀血凝滞者宜活血化瘀、利湿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加减;久痹属肝肾不足者宜补益肝肾、利湿通络,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03 名医验方
著名中医段富津,采用清热祛湿方法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疗效显著。
处方:连翘 15 克,汉防己 15 克,滑石 25 克,茵陈 20 克,蚕沙 15克,薏苡仁 30 克,姜黄 5 克,当归 15 克,川芎 15 克,甘草 15 克,海桐皮 15 克,秦艽 15 克,羌活 15 克。
04 中医治疗经验
原发性痛风的中医治疗应当重点掌握以下三点。
一是注重活血化瘀的应用。多年来,许多专家按照“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学理论,本着修复骨骼关节的治疗目的,大量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对痛风特别是在痛风迁延期出现的骨关节疼痛、肿大等有显著疗效,有的还能达到恢复骨关节功能的目的。
二是不忘利湿。利湿有助于排除病邪,通利关节。
三是疗程宜长。特别是对于久痹,即痛风迁延期患者,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疗程。
05 中医治疗优势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风具有一定优势。
一是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如果坚持用药,远期疗效也比较好。
二是疗效稳定。中药可以不间断地长期用药,疗效比较稳定,不易复发。
三是毒副作用较小。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药学可以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3000字 毕业
如何防止:首先要控制饮食,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入高嘌呤的食物,包括内脏、海鲜、啤酒、白酒以及高糖饮料,比如可乐、雪碧以及其他的食物;此外就是血压、血脂、血糖怎么
喝酒记住别吃海鲜 还有 有的人酒精过敏就你那症状也许是酒精过敏 以后少喝吧
1. AG490 inhibits NFATc1 expression and STAT3 activation during RANKL induced os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