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7

我是豆豆豆逗
首页 > 医学论文 > 抑癌药物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uahuaxiaoer

已采纳

p53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凋亡以及细胞代谢通路等。是第一个被发现肿瘤抑制因子,也是最著名的抑癌基因,人类肿瘤细胞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超过一半的癌症中发现存在p53基因突变。癌细胞通常会表现出代谢过程的增加以满足其快速分裂增殖的能量需求。肿瘤细胞中代谢的增加会带来大量的副产物——氨,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尚肿瘤细胞如何处理过量的氨以及氨积累可能导致的结果。 2019年3月6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鹏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 杂志发表题为:p53 regulation of ammonia metabolism through urea cycle controls polyamine biosynthe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将p53与尿素循环和氨代谢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揭示了氨在控制多胺生物合成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发现并证实著名抑癌基因 p53 通过抑制尿素循环来调节氨代谢,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尿素循环(urea cycle)用于消除由人体内蛋白质分解或含氮化合物合成产生的过量氮和氨。尿素循环酶还操纵某些类型肿瘤中的核苷酸代谢。 三种尿素循环基因CPS1、OTC和ARG1的mRNA的表达在几种p53缺失的肿瘤细胞系中相对于其野生型对照相比表达增加,在HEK293细胞过表达p53,会抑制这三个基因的mRNA表达。 通过Luciferase报告基因实验,证实p53基因通过直接的靶向作用关系抑制CPS1、OTC和ARG1这三个基因的表达。 ODC是多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p53基因通过抑制尿素循环导致氨积累,氨积累会导致ODC的mRNA翻译显著降低,从而降低多胺合成速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通过控制尿素循环的一半以上步骤,p53对氨代谢的强烈监视使肿瘤受到抑制,这也表明尿素循环和氨代谢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性及其作为治疗靶标的潜力。 该研究首次将p53与尿素循环和氨代谢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揭示了氨在控制多胺生物合成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发现并证实著名抑癌基因 p53 通过抑制尿素循环来调节氨代谢,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201 评论

樱桃大丸子子

只能说~你可以去在(世界肿瘤研究、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等等这样的期刊去找些范文参考

196 评论

蔡一诺1989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69 评论

已然晕菜

双肺多颗肿瘤不可逆标靶三周内肿瘤缩小一半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液态活检技术 癌症检出率较现今高出一倍肺癌治疗贵不一定有效 应全面性考量对症下药不可逆标靶药物 助晚期肺癌一线击出抑制肿瘤安打 以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证明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来对抗癌症,那就是利用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刊登于《自然》中的一篇论文表示,以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证实可以调动T细胞莱对抗癌症,除此之外,由史丹佛大学生物学教授Irving Weis *** an博士带领的团队发现,这些抗体还可以利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u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促使它们「吞噬」癌症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最多的免疫细胞。肿瘤发展初始,这些细胞会负责清除肿瘤细胞,但随着时间,巨噬细胞又会变成癌细胞扩散、转移的主要助力。 约十年前,研究人员发县,T细胞会负责搜索及清理受损或病变的癌细胞,但有时会不小心攻击健康细胞,并且引发自体免疫疾病,像是红斑狼疮或者多发性硬化症。而PD-1是一种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分子,通过抑制T细胞响应而保护机体免于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会利用基于PD-1/ PD-L1的免疫保护措施来为自己牟利。肿瘤细胞会表达PD-L1蛋白,通过PD-L1蛋白的受体结合来抑制T细胞的侵袭。 Weis *** an及其同事发现,PD-1也会抑制巨噬细胞的抗癌活性。文章的主要作者Sydney R. Gordon表示,「渗透肿瘤的巨噬细胞会诱导后者在其表面产生PD-1受体,当PD-1或PD-L1被抗体阻断时,这些巨噬细胞就会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 研究人员尚未阐明PD-1和PD-L1阻断释放活巨噬细胞的具体方式,但这仍然带来无限前景的研究成果,因为该研究也证明了PD-1或PD-L1阻断剂可能比以前人们所认为的更具有广泛的肿瘤杀伤能力。

251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物分子学论文抑癌的概念

    癌基因是具有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一种突变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癌基因最早发现与劳氏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 ,属于反转录病毒科

    韭菜197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豆腐抑癌的论文

    豆腐的功效与作用 1.更年期的“保护神” 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的发生。 2.预防心血管疾病 豆腐健脑的同时,还能抑制胆固醇的摄入。大豆蛋白显著降低

    ALONI爱洛尼家居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蛇毒抑癌实验论文

    莲子心可以治蛇毒吗

    veinna200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医学论文抑郁症药物治疗

    1、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生物胺不足导致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抑制性心理症病,总的临床表现为心理活动阻抑、功能低下、迟缓不敏、体力、精力、脑力全面性下降;焦虑症是脑功能警

    养鱼的老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药学论文抑郁症药物分类

    抗抑郁的药,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主要分为9类:第一类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第二类是三环类抗抑郁的药物。这些都是属于传统抗抑郁药物,其他7类都属于新型的抗抑

    上海草根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