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5

キーちゃん
首页 > 医学论文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圓滿如意妹

已采纳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1条)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气驱表抗邪,脉气鼓动。 *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利。 *恶寒:卫气不能正常温煦体表。 △本条指出了太阳为病的基本脉症。太阳经为六经之首,主表而统营卫,有卫外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故为一身之外藩。当外邪伤人,太阳首当其冲,卫行脉外,必先受邪,卫被邪扰,与邪搏争,阳浮而盛,肤表必热,脉搏必浮。卫阳因邪扰不能正常卫外则恶寒。足太阳经脉上额交巅,还出别下项,外邪袭入太阳经络,经气不利,营阴滞涩,则头项强痛。 ❤《灵枢·经脉》循行路线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体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六经头痛 太阳头痛:前额、巅顶、枕部,连及项背,或颈部连肩。 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面颊,或痛及齿龈,或颜面疼痛。 少阳头痛:侧头部。可及耳、目外眦。 太阴头痛:不定。全头痛or局部痛。 少阴头痛:不定。全头痛多见。 厥阴头痛:不定。巅顶、颜面痛多见,or全头痛。 ❤《医学传心录》六经头痛歌诀头疼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 2.(12条)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仲景群方之冠) *阳浮而阴弱:卫强营弱,卫阳病理性亢进,营阴相对性不足。 *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则见鼻鸣。 *干呕:胃为卫气之源,表气失和,影响于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 △太阳中风证的病理是阳浮而阴弱,在症状上表现为发热、汗出。病机是风邪袭表,营弱卫强(营卫不和)。治疗应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选桂枝汤。 3.(34条) 热证·葛根芩连汤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表里同治,治协表热利证) △误下导致部分表热被下引,内陷大肠,形成肠热下利。肠热上迫于肺,肺气不利而作喘。肠热外蒸于表,津液外泄而汗出。当汗反下,必致表证不解,阳气仍然趋表抗邪,故脉搏上促两寸。(只要下后脉促,就说明表证未解)所以此证是里热下利兼表热不罢,治疗应解表清里,燥湿止利。 协表热利葛根芩连汤 ❤表证未解,又兼下利 协表寒利桂枝人参汤 4.(35条)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营阴瘀滞,故疼痛明显。(故开腠理) *无汗:伤寒证的特点。寒邪收引、凝滞,腠理闭塞,汗孔不开,卫气不宣,故无汗。 *喘:表闭,肺气不宣。 △太阳伤寒证的病机:寒邪外束、卫阳郁滞,营阴滞涩。治疗:开腠发汗,宣肺定喘。 5.(40条) 太阳伤寒兼证·小青龙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或然证: 水饮内停,气不化津则渴 水饮下趋于大肠则下利 水饮流动不拘水气上逆咽喉则噎 水停膀胱失于气化则小便不利少腹满 影响肺气的肃降则喘 △病机:表寒里饮。治疗:发汗解表,宣化水饮。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痰饮》),肺又为水之上源,中焦与肺宿有寒痰水饮,复感风寒,内外合邪,而致外寒内饮证。 6.(71条)蓄水证·五苓散证 [if !supportLists]1) [endif]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2)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汗不如法→伤津-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伤阳-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渴:不要急于滋阴,可能是阳气不通。伤了三焦、膀胱之阳,水液代谢失调。 △表里同治。 水气为病的临床特征:口渴与小便不利并见。 大汗伤津,胃燥生烦,影响睡眠,此为一时乏津。大汗伤阳就不这么简单了,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大汗耗伤三焦、膀胱的阳气,三焦乃水道,膀胱乃州都,二腑气化失职,水饮内停,水液难以上承于舌则消渴,难以下输膀胱则小便不利。 7.(102条)太阳病变证·脾虚证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病机:里虚不耐邪扰。治疗:建补中焦,补益气血。寓汗于补,表里兼顾。 8.(138条)太阳病变证·结胸证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夏连蒌) △热实结胸的轻证,部位局限在心下,不按不痛,远比不上大结胸的疼痛拒按,故治疗以清热涤痰开结为主。 9.(157条)太阳经变证·痞证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皮散水饮,勿去。 *干噫食臭:饮食不消则作腐,胃气不降则上逆。 *雷鸣下利:升降失常,水走肠间,故见。 △痞硬兼水气不化。且水气较重。 治疗:和胃泻心消痞,宣散水气。 素体脾胃虚弱,汗后表虽解,胃气却呆滞,痞不运化,湿浊壅聚,形成痞硬。 10.(161条)痞证类似证·痰气痞(痰阻气逆)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只嗳气,无利,以气上逆为主。 △汗吐下后,表证已解,中气必伤,但并不是心下痞硬,故并非痞证。 治疗:和胃消痰降逆。 11.(177条)太阳病变证·阴阳两虚证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里面的酒是清酒(冬酿夏成) △治疗:益气养血,复阳通脉。 病机:素体心阴阳不足,感受寒邪,导致心阴阳俱虚。心阴血虚则无以所养,故脉行滞涩;心阳气虚则无力鼓动,故心阵阵悸动。 ❤促结代:皆为脉搏节律不齐有间歇。 促: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结: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代: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歇止,且间歇的时间较长。缓而一止,止有定数。

148 评论

哈哈的静静哈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①。若发汗已,身灼热②者,名风温③。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④,鼻息必鼾⑤,语言难出⑥。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⑦;若被火⑧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⑨,若火熏之⑩。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注解】 ①温病:外感温热之邪,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为主要脉证,是太阳病中的一种证型,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 ②灼热:身热显著,扪之灼手,形容发热严重。 ③风温:太阳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中的风温不同。 ④多眠睡:嗜睡状态,非常人之熟睡。 ⑤鼾(hān):呼吸时鼻中发出的响声。 ⑥语言难出:语言不清晰,謇涩难出。 ⑦失溲:大小便失禁。溲,一般指小便,但此处却是指二便失禁。 ⑧被火:误用火法治疗。火,指温针、烧针、灸法、熏法、熨法等一类的治疗方法。 ⑨时瘛疚:阵发性手足抽搐。瘛(chì),收缩。疭(zòng),松弛。 ⑩若火熏之:如果使用火熏的方法治疗。另有医家将“若”解释为“像”,形容肤色晦暗,像火熏过一样。 逆:指误治。正确的治疗为顺,误治则为逆。 【解读】 本条提出温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热而渴、不恶寒,这与太阳中风、伤寒的发热、必恶风寒、口不渴等有明显的区别。温病是温热之邪所致,温为阳邪,最易伤津耗液,故起病之初,在发热的同时便有口渴。因温热之邪重在伤人阴液,故多不恶寒。 当温热之邪初袭机体时,致使卫外功能失常,亦可有短暂微恶风寒的表现。温病初起,当用辛凉解表法以清透热邪。医者切不可认为是风寒束表而使用辛温发汗剂,否则,以热助热,重伤津液,则致变证丛生。《伤寒例》中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示人以温治温的危险性。“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为风温”,即是此例。 风温这一变证,除津伤热盛,表现为全身高热灼手外,尚见邪热充斥于表,气血外应,脉搏寸关尺三部皆浮盛有力。阳热过盛,逼迫营阴外泄则自汗出。热伤津气,所以身重。热盛神昏,则多眠睡,鼻息如鼾,语言难出。凡此种种,均为温病误治所致的不良后果。风温本属热盛津伤之证,宜用甘寒之剂清热养阴救治,切忌苦寒泄下、火劫取汗等法,否则更是遗患无穷。 医者不察,复用下法,夺其阴液,化源枯竭,则小便短少而不利。阴津不能上荣于目,加之热扰神明,进而双目直视,转动不灵,神智昏迷,二便失去约束而自遗。如果再用火法治疗,则火热内攻,致热毒炽盛,身发黄色,重则热盛动风,发如惊痫,或时有四肢抽搐。“火气虽微,内攻有力”,一次误治,也许还能迁延时日;再次误治,就只能是加速病人的死亡了。

205 评论

街头流浪泡泡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痛而恶(wu)寒。 解释: 头项强痛:即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恶寒:怕冷的意思。 本证成因: 风寒外袭。 主症和病机: 脉浮 ,外邪袭表,正气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气血必充盛于表而脉象是反映气血活动状态的,故脉应之而浮。主表的浮脉,特点是轻取更得,重按少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源木。 头项强痛 ,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因此就在太阳经脉的循行部位上出现了筋脉拘急,肌肉痉挛的症状,于是就出现了头痛并伴见颈项部拘紧不柔和。这是诊断邪气在太阳经脉的定位性症状。 恶寒 ,风寒之邪外袭肌表,卫阳被伤。温煦失司,也就是”温分肉”的正常功能失司,故见恶寒。“恶寒”之前的“而”字,是进层连词,有“而且一定”的意思,旨在强调“恶寒”在诊断表证时的重要性,于是后世的医学家就有了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的说法。 此三证反映了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脉和肌表,正气奋起与邪气抗争的病机。 是太阳病表证的基本特征,列在“太阳病篇”的开头,后世医学家称其为 太阳病提纲 。 太阳病应见发热,本条未将发热列入,可能是因太阳病初起,发热较恶寒出现较晚的缘故。 如第3条就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的说法,故将发热省略未提。但是应当知道,太阳表证虽然在初起阶段,有时候发热出现较晚,但是在其整个病程中, 一般是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 这是因为,邪在太阳,正邪相争,卫阳因抗邪而奋于外,所以必有发热。 此外, 不独太阳表证可以见到脉浮,其他如风湿在表、虚阳外浮、正气外脱、里热内盛等,也可以见到脉浮。 不独太阳表证可以见到头项强痛,在里的水湿之邪阻遏太阳经气也可以见到头项强痛; 不独太阳表证可以见到恶寒,里阳虚衰,表阳不足,温煦失司,也可以见到恶寒。 因此要诊斯为太阳表证,上述三个症状必须同时存在。 二、思维导图让知识系统化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一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太阳病总纲导图 编辑: 之筱 ❤️  美丽|善良|可爱|大方|帅气|优秀的你记得 喜欢点个“赞”和“再看”。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伤寒辨太阳病论文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痛而恶(wu)寒。 解释: 头项强痛:即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恶寒:怕冷的

    zhuliangl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论文

    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180条)阳明病提纲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胃家:包括胃、肠。 *胃家实:胃肠有形之邪燥结的阳明实证,不应

    shenli83浪漫满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伤寒论论文太阳病虚证

    伤寒论太阳病原文及其解释如下: 原文节选: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词解: 1、恶风:当风则恶,无风稍缓,即恶寒之轻者。 2、脉缓:与紧脉

    shmilyflyi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伤寒论太阳病经证论文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1条)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气驱表抗邪,脉气鼓动。 *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

    超超越越9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太阳病辨证论文

    作者:张仲景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

    土豆020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