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1

哎唯巴蒂
首页 > 医学论文 > 腰痛病的中医护理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987分撒风

已采纳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快,所以很多人在工作当中落下了一些毛病,但是具体去治的时候就比较难以治疗,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就是一个比较难治的慢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是怎么治疗的呢?1、腰椎间盘突出现状(1)诸所周知,颈椎腰椎病患者,往往都是求医问药多年,西医看过,中医也看过,但是都很难有确切的疗效。(2)作为一名中医人,专注于腰椎颈椎病调理康复多年,从自身积累的大量病例来看,确实中医针推对于这类疾病康复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接待的病人当中甚至有不少需要做手术的,最终也能通过正统的中医针推调理恢复。(3)颈椎病病情复杂,腰突症比颈椎病种类还要不可想象,中医西医目前都是采用传统办法保守治疗,其中包括手术微创只是止痛不是止病,因为病情不一有的术后也很好,有的术后后遗症终身幻影,中西医保守治疗方法种类繁多都是维持病情,不过为什么中医也好西医也是有些病情也能治好,原因就是病症不一,有的通过锻炼恢复,按摩复位,针灸牵引艾灸等等方法也能减轻症状,各自方法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不管中医西医包括手术没有确定把握保证根治腰突症,为什么腰突症,不是影像CT根据那么简单,细节病情复杂几乎都是腰突事实与每个人细节都不一样,犯病原因病症不是预想那么简单,有人腰不痛腿痛通过治疗腿不痛,反腰有轻微痛,有人坐子痛走路没问题通过治疗坐子好了,走路又痛了,走路治好了坐子也好了,才是完全治愈。2、腰突症的临床表现(1)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3)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3、腰突症的一般体征(1)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2)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3)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4、腰突症的特殊体征(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_窝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阳性病人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牵拉硬脊膜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2)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5、神经系统具体表现(1)感觉障碍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2)肌力下降70%~75%患者出现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趾及足跖屈力下降。(3)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神经根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腰5神经根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骶1神经根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6、怎样预防腰突症呢(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3)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4)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156 评论

(秋天)Amy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患者脊柱受暴力作用如撞击、高处坠落、臀部着地等致使胸腰部有疼痛、肿胀、活动障碍,还可发生椎体撕脱、断裂,严重者可损伤脊髓神经,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肢体感觉和功能丧失。我院自2000~2002年共收治8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骨折部垫软枕,配合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的82例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在30~78岁,平均年龄岁。胸椎压缩35例,腰1压缩38例,腰2压缩5例,其中合并不完全性截瘫4例。本组治愈60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2辨证施护 胸腰椎骨折时,椎体往往被压缩成楔形,椎体前纵韧带发生皱缩,垫枕后迫使脊柱背伸,使前纵韧带由皱缩变为紧张,附着韧带的椎体前部为椎间盘有可能膨胀,恢复其压缩前的外形,才能取得临床效果。根据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初、中、后期。 初期(1~2周)由于骨折后经脉(或督脉)受损,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不通则痛,故局部疼痛,压痛、脊柱骨折后引起疼痛,不能站立翻身困难,活动受限,血不循环而外溢或积于肌肤腠理之间,故局部肌肉肿胀,紧张,又因气滞血瘀,郁而化热,热伤脾胃,使之运化失常可伴有腹胀痛,胃纳不佳、便秘、尿潴留,苔薄白转黄腻,脉弦数等实证,伴有脊髓损伤者,则出现截瘫,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麻木,无知觉,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患部手法整复和垫枕疗法。垫枕法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有记载,但宜仰睡,不可俯卧侧睡,腰下以枕垫之,勿令左右移动。此法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置软枕,垫枕可逐渐加高,使脊柱过伸,卧床时间为3~4周。护理做好如下工作。 情志护理注意情志的变化,因为患者绝对卧床,腰部垫3~4cm高软枕,活动受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担心疾病是否能愈,特别是骨折初期,由于舒适度的改变,局部疼痛,怕动,最不配合,护理问题出现较多,我们应多作解释工作,特别是强调卧床休息,腰垫枕的重要性,经常多给病人讲解骨折愈合过程和同类病人转归情况,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情志护理,使患者在精神上对骨折疾病焦虑,对日后生活担扰,对垫枕法紧张心理程度降至最低限度。 卧位与翻身脊柱受损者要绝对平卧硬板床,如需侧卧时,脊部要用枕头将全背部顶住,避免上下身的卧位不致,造成胸腰椎脊柱的扭转,要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进一步畸形或损伤,而正确翻身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既要注意翻身防褥疮,又要讲究方法,我们护士采取一人翻身或二人翻身法,并教会病人如何翻身,其方法是挺直腰背部再翻身,以绷紧背肌,使其形成天然内固定夹板,翻身时始终保持脊柱为一水平。 翻身角度与次数病人在侧卧90°角时往往难以接受,因一侧肢体受压时间长后觉得肢体麻木疼痛,难以坚持长久,据观察在45°~65°之间角度病人感觉舒适,舒适的体位才能减轻病人疲劳。翻身次数应根据病人个体适应度,因为平卧腰部顶住垫枕,开始病人难以接受,习惯于平卧者要求翻身次数少,而习惯于侧卧者往往要求翻身次数频繁,护士要热情主动,百叫不烦,协助病人翻身,防止褥疮的形成,一般白天1~2h翻身1次,晚间3~4h1次,好保证病人睡眠,治疗护理时与翻身时间同步进行,减少不必要的翻身。 皮肤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防止三大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皮肤完好,骨突部位要垫海绵垫,水液垫,翻身拍背,受压部位每天热敷或用红花酒精、活络油按摩。必要时用频谱灯照射或骨折治疗仪30min/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天擦浴1次,冲洗会阴部早晚各1次,如有小便失禁者,应停留导尿管,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用碘伏冲洗会阴部和抹洗尿道口,防止肺部、尿部逆行感染和防止褥疮的发生。 中期(2~3周)经手法整复和垫枕疗法后,肿痛患消而未尽,仍活动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数,证属瘀血未尽,筋骨未复,治宜活血和营,接骨续筋,局部仍继续垫枕疗法。此期护理除继续做翻身防褥疮和皮肤护理外,重点功能锻炼:病人入院第2天就开始鼓励病人锻炼胸腰背肌,由于疼痛,胸腰背部肌肉可发生保护性痉挛,往往病人不敢活动胸腰背部,因而导致胸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造成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今后脊柱运动,造成胸腰部慢性疼痛,早期锻炼胸腰背肌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后果,而且不致发生骨质疏松症,锻炼胸腰背肌方法通常在早期挺胸、背伸、五点支撑法、床上做上肢及扩胸运动,增加胸部活动和肺功能锻炼。 后期(3~4周)腰痛腿软,四肢无力,活动后局部隐痛,舌淡苔白,脉虚细,证属肝肾不足,气血耗损,治宜补益肝肾,调养气血,局部戴腰围。中后期除加强床上功能锻炼,还做三点支撑“飞燕点水法”和下床后做胸腰肌功能康复操;后期可戴腰围离床行走,继续胸腰背肌功能锻炼外,还要加强饮食调理,如用杜仲、巴戟、海马、鹿筋、猪骨煲汤,并指导病人如何蹲下,3个月内避免弯腰。 3小结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护理,需按中医骨科三期辨证的原则,参考临床见证,制定具体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骨折初期病人怕痛不肯配合,使用胸腰椎垫枕法护理问题最多,所以此期间应加强病情观察,找出护理问题,做好护理措施的落实,使病人得到最理想的护理效果,关键在于讲解垫枕疗法的重要性和各种防范措施,减少并发症,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生理功能早日恢复。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腰椎病的护理论文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

    如果蛋蛋愿意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腰痛病的中医护理论文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快,所以很多人在工作当中落下了一些毛病,但是具体去治的时候就比较难以治疗,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就是一个比较难治的慢性疾病。腰椎间

    哎唯巴蒂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治疗腰痛病的论文

    腰痛是常见症状了,生活压力加大的社会中,腰痛也时常伴随着我们,而很多人却对腰痛满不在乎,结果造成久病成疾,为什么会腰疼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腰疼的相关资料,

    樽品爱榴莲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腰痛病个案护理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于20-50岁的病人,男女比例约为4-6:1。病人多有弯腰劳动或者是长期坐位工作史,如:白领、司机、搬运工、建筑工人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人

    天才和笨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腰痛病护理论文

    我建议你先去医院检查,这样就能明确的确认是属于哪一类腰疼病。哪有医生整天座在电脑前给你诊断的。看不到病号,谁也无法断定是什么病。即使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在医院

    宁波的的汤圆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