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2

欣欣向上,
首页 > 医学论文 > 小麦全噬病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璇璇APPLE

已采纳

198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1984年12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3次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澳大利亚进修和合作研究。从事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生物防治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加荧光假单胞菌防治小麦全蚀病、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监测与评价等项目的科研工作,现主持973基础研究项目农业重要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和863课题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研究等。发表研究论文、编著、综述评论等各种著作80篇(部),拥有发明专利1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职务和学术兼职:现任生物安全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quot;农业重要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等。

252 评论

糖仔食糖仔

[摘要]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诊断和病原鉴定的方法确诊小麦全蚀病,最后使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全蚀病菌。[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病原菌鉴定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产麦国家都有发生。我国早在五十年代曾在河北等省发现,近几年在北部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下游麦区相继发生,并有扩大加重的趋势。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粒重下降。发病麦田一般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已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正确的识别小麦全蚀病,是摸清病害分布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的基础。 一、田间诊断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根和茎基部1-2节,病株地上部矮化,变黄,重者枯死,造成白穗。(1)幼苗期。幼苗感病后,植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初生地中茎变为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2)分蘖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3)抽穗灌浆期。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侧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该病与其他小麦根病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二、病原 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Art et Oliver (Sacc.)Walker称核顶囊壳小麦变种,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小麦变种的子囊壳群集或散生于衰老病株茎基部叶鞘内侧的菌丝束上,烧瓶状,黑色,周围有褐丝菌环绕,颈部多向一侧弯曲,有具缘丝的孔口外露于表皮,子囊壳在子座上常不连生。子囊平等排列子囊腔内,早期子囊间有拟侧丝,后期消失,棍棒状,无色。子囊孢子成束或分散排列,丝状,无色,略弯,具3-7个假隔膜。成熟菌丝栗褐色,隔膜较稀疏,呈锐角分枝,主枝和侧枝交界处各生一个隔膜,成倒“V”形。 三、病原菌鉴定 小麦全蚀病的识别,只靠田间症状诊断还不能确诊,这里介绍室内的病原鉴定法: 1.全蚀病菌的分离方法 用室内组织培养法,可以测定小麦全蚀病菌的死活和在病组织上的存活时间,也可作为筛选防治小麦全蚀病药剂的一种方法。小麦全蚀病菌在PDA(马铃薯、琼脂、葡萄糖)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分离时每平板加一至二滴25%乳酸或二百个单位链霉素,以抑制杂菌生长。组织表面消毒,新鲜材料用硝酸银(AgNO3)处理5min,旧材料用1%硝酸银处理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三次移入平板。分离所用的材料以剥除叶鞘的病茎(切成3mm小段)及新病根最好。 2.全蚀病菌培养 将分离好的平板放入光照培养箱,25℃和每日14h光照培养,3-4d后长出菌丝,再把菌丝沿边缘挑出放入新的PDA平板继续培养,7d左右得到全蚀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黑色,菌丝束明显,菌落边缘菌丝向中心反卷。 四、柯赫氏法则验证全蚀病菌 1.玉米粉、砂培养基的制作,扩大培养全蚀病菌 将玉米粉、砂子和水按1::l(容量)玉米粉、砂、水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装入三角瓶(每瓶装容量的三分之一),灭菌2h后进行接菌,将斜面或平皿培养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移入三角瓶,置于25℃温箱中培养30d。,待菌丝长满时,平行摇动一次,使菌丝体均匀生长。 2.灭菌土的准备 取一定量的土壤放置在托盘内,土壤厚度要均匀,放在干热灭菌箱内进行干热灭菌,160℃连续灭菌4h,放凉后备用。 3.接种采用两种接种方法 (1)菌饼接种法:选大小均一的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7min,灭菌水充分洗涤后催芽备用。将灭菌土壤装人塑料花盆中,表面压平;从培养10d的PDA平板上,沿菌丝生长边缘打取直径Icm的菌饼,放到花盆内,菌面向上,每盆5个菌饼;再将萌芽种子的根端置于菌饼上,每饼1粒种子;最后用灭菌砂子覆盖。每个菌种接种3盆。于25℃和每日14h光照下培养30d。 (2)玉米砂接种法:选大小均一的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7min,灭菌水充分洗涤后备用。将灭菌土装人塑料花盆中,然后将培养好的玉米砂接种体按1%的比例与灭菌土混匀,将麦种播入花盆中,每盆播10粒,每个菌种接种3盆,培养条件与菌饼接种法相同。 4.分离病原菌并鉴定 盆栽试验在播种后1个月调查发病情况。将发病小麦根部的材料洗净,晾干,剪成3-5mm长的小段,进行表面消毒。用硝酸银(AgNO3)作表面消毒剂,材料可用的溶液消毒3-5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移入平皿,置25℃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材料发病情况,发现材料长出菌丝后,挑出接入单皿,培养5-7d后镜检,该菌是否和原始菌为同一菌。 参考文献 [1] 郝祥之.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2] 孙虎,李洪连,袁虹霞,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4(8):52-54 [3] 徐兰杰,聂战胜,詹克慧.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5-117 [4] 邢彩云,胡锐.李延伦等.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研究.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11):19

208 评论

小美人杰西卡

197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现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为:山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山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粮食作物根病及保护地蔬菜病害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省科委课题6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近年来主持完成省科委课题“蔬菜灰霉菌抗药性、杀菌剂残留检测及治理技术研究”,参加“山东日光温室系统技术工程研究”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东部沿海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已获国家专利1项,申报国家专利2项,研制新产品1项并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蔬菜灰霉病治理技术被科技部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在《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等国家和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15篇论文获省优秀学术成果奖。编著出版《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山东新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研究与实践》、《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等9本书籍。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麦全噬病论文

    198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1984年12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3次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澳大利亚进修和合作研究。从事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生物防治和

    欣欣向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麦叶绣病的论文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0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

    超爱吃的丫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小麦叶枯病论文

    这可能是因为缺少一些微量元素,植物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施肥。

    雪梨的天空shell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小麦全蚀病的预测预报论文

    冬小麦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长期一般在190~210天。 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小麦一生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

    吃货如影随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麦常见病与防治论文

    目前,小麦已经进入产量,到了决定性时期,但发生了很多地块白粉,对今年小麦的高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小麦一旦感染白粉病,就很难完全控制。今天的篇介绍了面粉粉病的有效

    日光浴的懒猫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