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3

凤凰来临
首页 > 医学论文 > 未病先防的意识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猪头小队长1982

已采纳

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视,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治未病的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关键是取决于人体正气充沛与否,即人体抗病能力强弱。在同一条件下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因此,人们就需要加强精神修养,注意心理卫生,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饮食有节,力戒偏嗜,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才能不易发生疾病。另外,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里,还可采用药物进行消毒防病,如用雄黄、艾叶、苍术等熏烟以防疫疠。既病防变,指对病要积极地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诚如《金匮要略》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病早治、注意防变对于控制或减少疾病的发展与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 评论

苏州大高中

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 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2.调摄精神 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身体锻炼 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4.生活起居护理 要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5.药物预防 《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6.防止病邪的侵害 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340 评论

细舆媚砜

远离危险,保护生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危险,我们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太多了,还有很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如果我们有了防范意识,就可以避免遭遇危险了.前几天我在书上看见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母亲和她的孩子相依为命.一天,房子突然燃起了火.情急之中,她问孩子:“我们该带上那些东西逃命?”儿子说:“应带上家中唯一的一枚硬币.”女儿说:“要带上衣服和食物.”于是他们便要冲到房间里去找,在浓浓烟雾中,母亲果断地大喊到:“孩子,快跟妈妈走吧,咱们什么都不要,只要保住生命就行啦!”在这个故事里,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除了母爱的精神还有一个重要的:有了生命,就可以创造财富,有了生命,才会有完美的人生.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而对于我们这些尚未长大的小朋友,含苞未放的花朵尤其重要.可是,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不注意安全,不珍惜生命,把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叮咛当作耳旁风,结果不仅受到了伤害,而且耽误了学习,有的甚至造成了残疾危及生命.比如有的小朋友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听从交警的指挥,横穿马路闯红灯;有的同学喜欢在楼梯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故意拥挤;有的小朋友喜欢玩锐利的剪刀、小刀;还有的小朋友放学不回家,喜欢在公共场所逗留,甚至吃小摊上不洁净的食物……以上都是一些不安全的行为.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我们要做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没有斑马线就靠边行走.不能把鞭炮、打火机等易燃物带进学校或带在身边;不能跑到建筑工地或马路上去玩耍;不能一个人到河边游泳;乘车是不能把身子和手探车窗外去;风雨突然袭来时,不要垫起凳子去关窗,更不能站到窗台上去关;下雨的时候不能在大树下或高处凉亭里躲雨,要在装有避雷器的地方躲雨才安全.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学会预防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故.只有做到安全第一,我们才能远离危险,健康成长.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太多了,书本上、报刊中、电视里到处都是是.只要你想学,只要你留心,只要你时刻想着安全、心理装着安全、行动注意安全,安全就会常伴你左右,我们就能拥有安全,就能远离危险,就会健康成长.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未病先防的意识论文

    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视,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凤凰来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艾滋病防范意识论文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征文(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

    邱shanno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未病先防与四季养生论文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临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提前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

    美味童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未病先防论文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

    UPSILON宇普西龙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未病先治论文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

    七七七绮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