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2

大尾巴狼外婆
首页 > 医学论文 > 伤寒论论太阳病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霞大官人

已采纳

伤寒论太阳病原文及其解释如下:

原文节选: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词解:

1、恶风:当风则恶,无风稍缓,即恶寒之轻者。

2、脉缓:与紧脉相对举,言脉象松弛、宽缓,而非如平人脉来自至、从容和缓之缓脉。

3、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猝然昏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解释:

顾名思义,太阳中风,乃风邪侵袭太阳之病证。然风之与寒,每相兼而至,难于断然割裂。故本证病因咎之风寒,而以风邪为主。风寒犯表,营卫失调,卫气与邪气相争于表,故发热而脉浮;肌表失却卫气之温煦,故恶风寒;卫阳失于固摄,营阴走泄于外,故自汗出。脉浮缓者,乃风性疏泄、营阴失守之故也。

伤寒论的作者: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正史无传,生卒年及生平不详,经后人考证,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写作的《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297 评论

臭豆腐精

内容: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条内容说明伤寒的定义,太阳表证,必有的症状是:恶寒,体痛,呕逆,寸脉和尺脉又浮又紧,就是伤寒症。得伤寒后,有的人发热,有的人不发热,这跟患者的体质有关。 发热原因: 体质好的人,遇到伤寒会发热,体质不好的人则不会发热,病直接进到身体里面。 恶寒原因: 人身上有水道系统,皮肤表面有一层水气在上面,汗水是经过汗腺到达皮肤毛孔的,如果汗水已经离开汗腺但还没到达皮肤毛孔,这时突然碰到皮肤表寒,毛孔都闭起来,水出不去,只好停在皮下,水一离开汗腺,汗水就变成冰的,所以会有恶寒现象。 体痛原因: 水停在表面,就会感觉到冷,水停滞会造成温度下降,人的神经、血脉系统,都是一直在循环,突然这部分被寒束到,产生障碍,神经没有好的营养去供应,病人会感觉到痛,这个痛是因为压力和冷。 呕逆原因: 一般是病情进入少阳后,会有呕逆的现象,但在这里,并不是病情进入少阳,而是因为患者本身肠胃有问题才会产生的现象。 或者患者本身肠胃很好,而大饱大饥之后,或吃坏肚子上吐下泻时,感冒进来,才会有呕逆的现象。所以说并不是每个人得伤寒后都会有呕逆现象。 阴阳脉俱紧: 寸为阳,尺为阴,如果摸到患者的寸脉和尺脉又浮又紧,就是阴阳俱紧。 按节气分伤寒: 从霜降以后,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 从霜降到春分这段时间被寒气所伤,就成为伤寒。 还有一种伤寒,长时间在冷气间工作,或者突然跳到冷水中游泳,都可能得到伤寒。 场景再现: 患者口述: 发烧、怕冷、全身酸痛(或骨节酸痛),想吐。 把脉:寸脉、尺脉又浮又紧 就可以判断为伤寒。 学习:倪注《伤寒论》

251 评论

羊咩咩要攒钱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痛而恶(wu)寒。 解释: 头项强痛:即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恶寒:怕冷的意思。 本证成因: 风寒外袭。 主症和病机: 脉浮 ,外邪袭表,正气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气血必充盛于表而脉象是反映气血活动状态的,故脉应之而浮。主表的浮脉,特点是轻取更得,重按少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源木。 头项强痛 ,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因此就在太阳经脉的循行部位上出现了筋脉拘急,肌肉痉挛的症状,于是就出现了头痛并伴见颈项部拘紧不柔和。这是诊断邪气在太阳经脉的定位性症状。 恶寒 ,风寒之邪外袭肌表,卫阳被伤。温煦失司,也就是”温分肉”的正常功能失司,故见恶寒。“恶寒”之前的“而”字,是进层连词,有“而且一定”的意思,旨在强调“恶寒”在诊断表证时的重要性,于是后世的医学家就有了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的说法。 此三证反映了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脉和肌表,正气奋起与邪气抗争的病机。 是太阳病表证的基本特征,列在“太阳病篇”的开头,后世医学家称其为 太阳病提纲 。 太阳病应见发热,本条未将发热列入,可能是因太阳病初起,发热较恶寒出现较晚的缘故。 如第3条就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的说法,故将发热省略未提。但是应当知道,太阳表证虽然在初起阶段,有时候发热出现较晚,但是在其整个病程中, 一般是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 这是因为,邪在太阳,正邪相争,卫阳因抗邪而奋于外,所以必有发热。 此外, 不独太阳表证可以见到脉浮,其他如风湿在表、虚阳外浮、正气外脱、里热内盛等,也可以见到脉浮。 不独太阳表证可以见到头项强痛,在里的水湿之邪阻遏太阳经气也可以见到头项强痛; 不独太阳表证可以见到恶寒,里阳虚衰,表阳不足,温煦失司,也可以见到恶寒。 因此要诊斯为太阳表证,上述三个症状必须同时存在。 二、思维导图让知识系统化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一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太阳病总纲导图 编辑: 之筱 ❤️  美丽|善良|可爱|大方|帅气|优秀的你记得 喜欢点个“赞”和“再看”。

191 评论

相关问答

  • 伤寒辨太阳病论文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痛而恶(wu)寒。 解释: 头项强痛:即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恶寒:怕冷的

    zhuliangl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伤寒论太阳病经证论文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1条)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气驱表抗邪,脉气鼓动。 *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

    超超越越9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论中太阳病论文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1条)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气驱表抗邪,脉气鼓动。 *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

    嗯哼,嗯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论太阳病篇论文

    伤寒论太阳病原文及其解释如下: 原文节选: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词解: 1、恶风:当风则恶,无风稍缓,即恶寒之轻者。 2、脉缓:与紧脉

    蛋蛋的肉粑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伤寒太阳病相关论文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痛而恶(wu)寒。 解释: 头项强痛:即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恶寒:怕冷的

    樱桃啃丸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